发动机凸轮轴检测方法综述

发动机凸轮轴检测方法综述
发动机凸轮轴检测方法综述

发动机凸轮轴检测方法综述

Summarize to The Measure Method of Engine Cam Shaft

摘要论述了凸轮轴测量仪的测量原理和凸轮测量数据的处理与评定方法。

Abstract: The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the cam shaft measuring system and the method of data processing and assess in cam shaft measuring system.

关键词凸轮轴测量数据处理评定

keywords: cam shaft ,measure, data processing , assess.

1概述

凸轮机构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机械、精密仪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作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凸轮轴是影响发动机气门开闭间隙大小和配气效率的主要因素。随着凸轮轴自动化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高精度、高效率地检测凸轮轴,并正确处理、评定它的各项工艺误差,及时快速地反馈凸轮轴的质量信息,传统的光学机械量仪以及采用人工数据处理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凸轮轴工艺质量管理的实际检测需要。为此广州威而信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研制了基于计算机为检测、处理核心的L系列凸轮轴测量仪,它可以实现对凸轮轴加工质量的高效、高精度检测,从而对凸轮轴磨床的磨削工艺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发动机凸轮轴的测量包括与设计有关因素的测量项目和与质量管理有关因素的测量项目。L-2000型凸轮轴测量仪的主要功能有:

(1)检测凸轮轴的轴颈(凸轮轴的装配基准)误差(圆度,跳动);

(2)检测凸轮轴的桃型(包括基圆段,爬行段,升程段等)误差;

(3)检测凸轮轴的键槽(或定位销)与参考桃的相位角度;

(4)检测凸轮轴的各个桃型与参考桃的相位角度;

(5)计算凸轮轴的各个桃型轮廓的相邻误差;

(6)计算凸轮轴的各个桃型轮廓最大升程和高度;

(7)具有偏心修正功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由于凸轮轴各个桃型轮廓不同心而引起的附加测量误差;

(8)具有灵活的参数设置功能和方便的桃型升程表修改功能,被检凸轮轴的轴颈和桃型轮廓的个数可自由设定,可以适应不同厂家的使用需要;

(9)具有测试数据自动备份功能,以方便建立工艺质量的过程控制和统计分析;

(10)提供有完善的数据分析报告。打印升程误差曲线,桃型轮廓的极坐标误差图,每个桃型的升程误差数据、理论升程表以及实际升程表等。

本文对凸轮轴测量仪中涉及的主要检测功能、处理方法予以介绍。

2 定位基准的检测

在凸轮轴加工过程中,通常借助凸轮轴端面的键槽或定位孔作为角度基准来完成后续的加工工序,因此在凸轮轴测量时需要确定凸轮轴端面的键槽或定位孔的中心位置——定位基准。键槽的中心位置可以通过测量柱形键销(要求与键槽紧密配合)的中心位置获得;当定位基准是凸轮轴端面的定位孔时,可以通过测量定位销(要求与定位孔紧密配合)的中心位置获得定位孔的中心位置。按设计要求,应当选用测头为球型测头,由于测头(球)与定位销(圆柱)是点与线的接触,其中心位置不易找准,致使测量中出现了数据不稳定,重复性不好的情况。通过多种方法试验,也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定位销中心位置的测量,一度成为凸轮相位角度测量中的棘手问题。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可知,定位销虽不在凸轮轴的旋转中心,但当被测凸轮轴以其旋转中心转动时,定位销的运动轨迹是凸轮轴的同心圆,这样,随着测头与定位销接触点位置的不断改变,测头将产生相应位移(升降),因此,可以把定位销看成是凸轮轴上的一个凸轮,这个凸轮的“桃尖”——定位销中心的位置,则可按求解凸轮测量起点转角类似的数据处理方法,用“敏感点法”[1] 予以求解,从而解决了定位销中心位置的测量问题。

3凸轮升程误差的测量与处理

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通过凸轮的形状来反映的,因此需要根据从动件的运动要求设计凸轮的形状。一般来讲,每个凸轮的形状——桃形,由基圆和许多二次曲线、三次曲线及圆弧组成,其构成的封闭曲线称为升程曲线,由于凸轮升程曲线的特殊性,实际应用中提供给磨床的升程曲线是~的离散数据,这也就是描述每个凸轮形状的理论升程表,其升程曲线的精度由升程公差来进行控制。

1)凸轮的升程误差

凸轮的升程误差是指,实际凸轮对应理论角度上的实际升程与理论升程的代数差。即

根据升程误差的定义,凸轮升程测量时,测量的应是凸轮理论转角对应测点的实际升程。这一点在实际测量中是不容易做到的,测量数据中一般含有转角误差(系统性误差)的影响,必须剔除测量数据中的转角误差的影响,才可能得出正确的测量结果。这就提出了如何进行凸轮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的问题。

2)凸轮升程测量、数据处理、评定方法

如图1所示,凸轮升程表上给出的是理论转角对应的理论升程h,按误差定义要求,本应测量出理

论转角对应测点的实际升程h S (图1a)。可是,由于凸轮测量起点转角有误差,实际上测量出的不是理论转角对应点上的实际升程h S,而是转角对应点上的实际升程(图1b)。所以,一般按

求解出的升程误差与定义相悖。

根据定义,凸轮的升程误差应按下式求解:

式中——凸轮升程变化率;应根据凸轮的公差要求分别求解[2],即

(1)升程公差按尺寸公差标注时(公差带位置固定,见图2):

当|h'a|≥|h'd或c|≤|h'b|,则(由左、右侧最大点“等距”导出)

图1 凸轮升程的测量方法当|h'c|≥|h'a或b|≤|h'd|,则

(由左、右侧最小点“等距”导出)

(2)升程公差按形状公差标注时(公差带位置浮动,见图3):

当|h'a|≥|h'd或c|≤|h'b|,则

(由左、右侧最大点“等值”导出)

当|h'c|≥|h'a或b|≤|h'd|,则

(由左、右侧最小点“等值”导出)

综上所述,凸轮测量(处理)方法应该是:①获得原始(迭代)数据,要求测量数据尽量准确;②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只有准确的原始数据,才能保证数据处理的可靠性;③根据处理结果确定(计算出)各凸轮“桃尖”的角度位移(用它来修正凸轮的相位角)。

一般来讲,应根据凸轮升程的公差要求,即按尺寸公差标注的处理方法和按形状公差标注的处理方法,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过程,就是将测量数据处理成符合定义的升程误差值——符合设计要求的升程误差值的过程。

这里,应说明的是,凸轮升程的测量基准是“敏感点”,凸轮升程的评

定基准是“极限点”。测量时,以凸轮左、右侧的“敏感点”为基准,获得(确定)凸轮测量起点转角;处理时以凸轮左、右侧的最大点和最小点的四个“极限点”a、b、c、d为基准,求出凸轮测量起点转角的角度位移

之后,即得凸轮处理(评定)起点转角:

测量数据的处理过程可以以为测量起点转角,进行二次测量;也可以按解析式,逐点算出符合定义的升程误差值。

4 关于升程误差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的说明

凸轮的升程公差,常用的有两种标注方法:①标注的是带正负号的公差值,公差带的位置由凸轮升程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且公差带位置是固定的,升程公差控制的仅是实际凸轮的轮廓尺寸。这时,凸轮的升程误差应按尺寸公差来处理:凸轮的升程公差要求,设定了两个极限尺寸——最大实体尺寸(MMS)和最小实体尺寸(LMS)来限制升程的实际尺寸,要求凸轮升程的任一局部尺寸不得超出两个极限尺寸;②标注的是不带正负号的公差值,公差带的方向随凸轮的实际形状而定(变动),公差带的位置是浮动的,升程公差控制要素是实际凸轮的轮廓形状。这时,凸轮的升程误差应按形位公差来处理(升程误差的测量数据,应按“最小条件”要求进行评定):凸轮的升程公差要求,设定了两个平行(或等距)的界面或界线,构成形状公差带来限制实际被测要素。

凸轮测量数据按尺寸公差要求处理时,应把升程误差与升程公差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保证凸轮升程的合格(图2);凸轮测量数据按形位公差要求处理时,应把升程误差与“最小条件”联系起来,保证凸轮升程误差(包容区域的宽度)的最大值为最小(图3)。处理时可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

在此应强调指出:当凸轮异侧(左、右侧)升程公差相等时,“等距”误差点也是“等值”误差点。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数据的处理方法相一致。所不同的只是,形位公差带位置浮动,尺寸公差带位置固定。

5 凸轮轴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凸轮轴的测量是二维测量系统。目前凸轮轴测量仪的分度装置大都采用圆光栅编码器测量系统,线值装置采用直线光栅测量系统。凸轮轴测量仪的原理框图[3] 如图4所示:由计算机发出的控制信号启动直流同步电机旋转,由驱动机构带动被测凸轮轴转动,通过Y轴圆光栅传感器,X轴直线光栅传感器分别将凸轮轴的角位移、径向、轴向位移转换成明暗条纹的光强变化信号,经光电转换电路转换成电压信号,再经前置放大和整形滤波,形成角度脉冲和径向位移脉冲经T/C计数板送入计算机。经计算机处理后,就获得了每个凸轮轮廓对应于各个转角的径向测量值(升程)。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凸轮测量仪的机械运动、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均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完成。

这里,应特别强调:凸轮测量时,测头的形状应与凸轮机构中的从动件的形状一致,这样才能更好的模拟凸轮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使测量出的凸轮升程值准确反映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工作位移和运动规律。

图2 尺寸公差标注(公差带固定)

图3 形位公差标注(公差带浮动)

图4凸轮轴测量仪原理框图

6 凸轮轴各项参数的自动测量

以广州威而信精密仪器有限公司L系列凸轮轴测量仪为例:仪器结构采用立式安装和测量方式,旋转轴系由精密气浮主轴与气浮顶尖构成,双气浮直线导轨为直线运动基准,由进口电机驱动;电器部分由高级计算机及德国海德汉(HEIDEHAIN)公司精密圆光栅传感器、精密光栅位移传感器组成。测量软件采用基于中文版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的WILSON测量软件,完成参数输入、测量选择、数据采集、处理及测量数据管理和测量结果打印输出等工作。它可以准确、快速地完成凸轮轴各项参数的测量、处理、管理、打印输出等,达到了高精度、高效率地检测凸轮轴的目的。

(1)定位销中心位置的确定

如图5,设测头(球)的半径为SR C,定位销(圆柱)的半径为R X,定位销中心运动轨迹圆的半径为R Z,定位销(凸轮)的虚拟基圆半径为,轴的转角为,测头(球)中心到轴的旋转中心的距离L(O C O),则可由O C OO X依据余弦定理求出:

L=R Z cos+

式中的取值范围为

定位销(凸轮)的升程、升程变化率:=L-(R0+R C)=R Z cos+-(R0+R C)式中虚拟基圆半径

图5 定位基准—定位销中心位置的确定

因为定位销(凸轮)是对称形,升程变化率曲线是正弦曲线,可知其左、右侧“敏感点”(升程变化率的绝对值最大的点)m、n位于定位销(凸轮)正、负绝对值最大的转角处。

这里应指出:为防止测头(球)与定位销(圆柱)接触不上,测量时应取比“敏感点”理论转角小一点的转角,替代所求出的“敏感点”,以保证测头(球)与定位销(圆柱)接触。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可以在“敏感点”附近(敏感区域内)多取几对点(1~2对),来求解定位销的中心转角。

例如,某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的轴颈=32mm,测头(球)的半径SR C=2 mm,定位销(圆柱)的半径R X=2.5 mm,定位销中心运动轨迹圆的半径R Z=11.5 mm,定位销(凸轮)的虚拟基圆半径=8.617 mm,求出的左、右侧“敏感点”为:

建议以敏感区域(—±23)如下的点来替代所求出的“敏感点”:

—0.848, —0.737, —0.609 ,—0.451mm。

现将上例定位销(凸轮)的理论升程计算结果(升程表)抄录如下,供参考:

0°1°2°3°4°5°6°7°8°9°

±0 5.383 5.377 5.358 5.327 5.283 5.226 5.156 5.073 4.977 4.866

±1 4.741 4.600 4.444 4.270 4.078 3.866 3.632 3.371 3.081 2.753

±2 2.376 1.926 1.346 0.212 (左、右侧“敏感点”:±23—0.000 mm)。

至此,左、右侧“敏感点”m、n的各参数(均可按上述方法求出。当找出(由软件自动找出)定位销(凸轮)左、右侧“敏

感点”m、n的理论正确升程、对应点转角、之后,定位销的中心转角,即可按下式求出:

(2)凸轮“桃尖”位置的确定

“敏感点法”[1]是求解凸轮测量起点转角的基本方法。它是运用“敏感点”升程变化对转角变化最“敏感”的特性,创建的比较准确的求解凸轮测量起点转角的方法。

“敏感点法”的求解过程非常简便:只需找出(由软件自动找出)凸轮左、右侧“敏感点”m、n理论正确升程h m、h n 所对应的转角φ m、φn,即可按下式求出凸轮测量起点转角:

求出凸轮测量起点转角之后,就可以根据“起点”与“桃尖”之间的角度关系,确定出凸轮的“桃尖”位置了。

(3)凸轮升程的测量、处理

凸轮升程测量时,凸轮每转过软件就给出一个升程测量值,经数据处理后,软件按每1°输出测量结果(升程误差值、升程误差曲线)。

图6是在广州威而信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L-2000凸轮自动测量仪上,由WILSON测量软件,完成参数输入、测量选择、数据采集、处理和测量结果,打印输出的某发动机凸轮轴各凸轮的升程误差表和升程误差曲线(限于篇幅,仅给出升程误差曲线,未将升程误差表给出)。

(4)其它项参数的测量、计算

参考文献[2][3] 中有详细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7有关凸轮轴测量的几点说明

(1)如果凸轮升程公差为分段标注不同的公差要求时,则应分段评定;

(2)为便于测量者观察,测量软件输出的升程误差曲线,应将“桃尖”置于曲线图形的中间(于180°处)位置;

图6软件打印输出的凸轮升程误差曲线

(3)通常,发动机凸轮设计时是将“桃尖”定义为0°的,而凸轮轴专用测量软件输入时,一般是将“桃尖”置为180°。因此,将理论升程值输入到测量软件上时,要进行一次角度转换。这一点应引起特别注意。

参考文献

[1] 刘兴富,用电脑找“桃尖”,中国测试技术,2003№4

[2] 刘兴富,凸轮测量数据处理的一种间接的简便适用方法,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4№5

[3] 叶宗茂,发动机凸轮轴形位公差的检测,计量技术,2004№7

建筑节能检测方法综述

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方法 田斌守 摘要本文综述了几种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适用条件,指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建筑节能检测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非稳态法当今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活动必然导致前所未有的资源能源消耗速度。而许多资源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刻不容缓。据介绍,我国目前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而建筑能耗也占全国能耗总量的27.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筑能耗在我国增长趋势很大,很可能是我国今后能耗的一个主要增长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委员会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建筑节能作为三大重点领域中的一项,受到高度重视。建设部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标准,其中包括若干强制性条款,目前正在建设领域逐步实施。 建筑节能工作从流程上可分为设计审查、现场检测、竣工验收三个大的阶段。对节能建筑的评价,从建设前期对施工图纸审查计算阶段、向现场检测和竣工验收转移是大势所趋。建筑节能现场检测也是落实建筑节能政策的重要保证手段。目前,全国范围内建筑节能检测都执行JGJ132-200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它是最具权威性的检测方法,它的发布实施,为建筑节能政策的执行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依据,使得建筑节能由传统的间接计算、目测定性评判到现在的直接测量,从此这项工作进入了由定性到定量、由间接到直接、由感性判断到科学检测的新阶段。 根据我们对建筑节能影响因素和现场检测的可实施性的分析,我们认为能够在实验室检测的宜在实验室检测(如门窗等作为产品在工程使用前后它的性状不会发生改变),除此之外,只有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对它的检测只能在现场进行。因此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最主要的项目是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这也是最重要的项目。如何准确测量墙体传热系数是建筑节能现场检测验收的关键。目前对建筑节能现场检测的、围护结构(一般测外墙和屋顶、架空地板)的

针对中药川乌的多成分同时检测并评价其药动学的分析进展

针对中药川乌的多成分同时检测并评价其药动学的分析进展 发表时间:2018-11-07T12:02:17.62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作者:陆一一[导读] 文章主要从相关学者的研究报道中总结了中药川乌含量检测与药动学情况,现作以下的综述。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药剂科 100035 摘要:中药川乌属于一种常见药物,其主要成分即为二萜生物碱。文章主要从相关学者的研究报道中总结了中药川乌含量检测与药动学情况,现作以下的综述。 关键词:中药川乌;成分检测;药动学;进展 1.前言 川乌属于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干燥的母根,大毒,主要功效是温经止痛与祛风除湿,在心腹冷痛、风寒湿痹与关节疼痛等病症中比较常用。川乌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包含生物碱类的成分,而有效的成分为二萜生物碱,在中枢神经、抗炎、心血管、镇痛以及镇静方面有较好的作用。近几年,越来越多学者开始研究二萜生物碱,并且发表了不少报道,为川乌的医学应用提供了参考。 2.川乌含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中药的质量控制之中应用越发广泛,而中药饮片与复方制剂之中的化学成分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多指标与多成分的检测。相关研究[1]中采取HPLC方法,经对新乌头碱、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以及次乌头碱总量限度进行控制,确保川乌药材质量,川乌制药主要经对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以及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等进行控制,确保川乌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有学者[2]经HPLC方法构建乌头汤、川乌与制川乌三类双酯型新乌头碱、生物碱的乌头碱以及次乌头碱定量分析的方法,然而,使用容易损毁色谱柱固定相强碱性流动相的三乙胺与二乙胺,并且只可以定量分析双酯型的生物碱。有学者[3]把A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B相[0.1mol/L醋酸铵]当作流动相,实施梯度的洗脱,构建新乌头碱、乌头碱以及次乌头碱等定量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防止三乙胺与二乙胺等强碱性的流动相损坏了流动相对色谱柱,同时可以同时测定单酯型与双酯型的生物碱。 3.评估二萜生物碱的药动学 3.1生物样品前处理 3.1.1液液的萃取方法 乌头二萜生物碱属于脂溶性的生物碱,置于合适溶剂之中,其溶解度比水相之中溶解度要大,在尿样与血样等生物的样品之中,含有诸多内源性的杂质,并且是强极性水溶性的杂质,而采取适当有机溶剂能够将大部分的杂质去除。这种发光法广泛应用于乌头类二萜生物碱生物样品的测定中,经常会应用乙酸乙酯、乙醚以及氯仿有机类试剂萃取样品,主要优势是费用低廉与操作简单,但是容易出现乳化的现象,造成药物损失,降低了回收率。 3.1.2固相的萃取方法 近几年,在生物样品的纯化中开始广泛应用固相萃取方法,可以把有离子交换、吸附与分配等性质担体当作萃取剂,填入到小柱之中,通过溶剂淋洗以后,通过生物样品,在担体上保留杂质或是药物,采取适当的溶剂将杂质洗去,经适当的溶剂洗脱药物。经固相萃取方法处理含乌头类的二萜生物碱尿样以及血样,研究结果得出,这种方法的速度比较快,没有乳化的现象,可以同时提取中药的多种成分,有较高的提取率。 3.1.3沉淀蛋白方法 早生物样品之中非必要的成分去除时常用方法即为沉淀蛋白方法,这种方法是降低杂质对于待测成分干扰。尿沉淀的蛋白法主要包含等电点的沉淀法、盐析法以及有机溶剂的沉淀法等,若溶剂中含有丙酮、乙腈以及甲醇等,可以采取沉淀蛋白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优势是操作比较简单,并且检测的用量比较少,无需使用较多溶剂,可以降成本降低,缩小溶剂危害,并且有较高的可靠性与灵敏度。 3.2分析体中二萜生物碱药动学的行为特征 现阶段,研究川乌二萜生物碱药动学方面,主要集中新乌头碱、在双酯型的生物碱乌头碱以及次乌头碱。经研究[4]虚寒大鼠、正常大鼠以及虚热大鼠体中药动学的研究可知,在虚热的大鼠体中次乌头碱达峰值的速度要比虚寒大鼠、正常大鼠快,说明各种状态大鼠的体中次乌头碱药动学存在差异,并且在虚寒状态中次乌头碱可以对症进行治疗,对虚热状态属于反证,正常状态的作用强烈时表现出毒性,给对症下药与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有学者[5]按照大鼠体重尾静脉注射1.8g/kg四逆汤的制剂,研究表明在大鼠的体中,四逆汤的制剂中乌头生物碱呈现出一级动力学的消除,与静脉注射以后开放房室的模型相符,其半衰期是0.93201小时。有学者[6]采取液质的联用技术研究新乌头碱、乌头碱以及次乌头碱在大鼠体中药动学,得出这三种生物碱的吸收比较迅速,且半衰期与达峰值时间差异不够显著,说明大鼠体中这三种生物碱消除速率、吸收速率没有显著差异。 4.结语 总之,研究中药质量的控制以及中药的药动学,主要目的就是确保用药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现阶段,不同批次或是不同产地川乌药材之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质量不一。在体中,川乌化学的成分药动学研究相对复杂,经过研究新乌头碱、双酯型的生物碱乌头碱以及次乌头碱得出,在体中乌头碱类的生物碱可以迅速吸收,并且含有川乌复方之中,经配伍组的药材能够影响到新乌头碱的生物碱吸收情况。所以在研究复方中的川乌成分药动学时,需要对配伍比例以及配伍药材进行充分考虑,防止影响了川乌的化学成分,继而给临床的治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华生,闻丽珍,黎晓丽等.基于经皮给药研究制川乌与白芍配伍对大鼠皮肤及肝微粒体中CYP450活性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01):5-9,13.

天然产物化学综述.(乌头碱)

天然产物化学综述 xxxxxxxx的研究进展 院-系:理学院化学系 专业:化学 年级:2013化学一班 学生姓名:丁顶云 学号:201301020331 2014年11月

乌头碱研究进展 摘要:乌头碱(Aconitine),别名:附子精,是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份。它主要使迷走神经兴奋,对周围神经损害。中毒症状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关键词:乌头,提前,检测,简述 一、乌头碱(生物碱)的简述 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为植物,但有的也存在于动物)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有似碱的性质,所以过去又称为赝碱。大多数有复杂的环状结构,氮素多包含在环内,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光学活性。有些不含碱性而来源于植物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故仍包括在生物碱的范围内。而有些来源于天然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如某些维生素、氨基酸、肽类,习惯上又不属于“生物碱"。 乌头碱(Aconitine),别名:附子精,是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份。它主要使迷走神经兴奋,对周围神经损害。中毒症状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舌及四肢麻木,全身紧束感等,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而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引起易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而引起各心律失常,损害心肌。口服纯乌头碱0.2mg 即可中毒,3—5mg可致死。民间常用草乌、川乌等植物来泡制药酒。但在此警醒大家它们都具有足以致命的毒性。 乌头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 但具有较强的毒性,一方面,能刺激人体神经系统, 表现出先兴奋, 后麻痹的症状,对迷走神经有强烈的兴奋作用,可引起窦房结抑制,房室传导阻滞,进而导致心律缓慢或心律失常,另一方面, 也可直接作用于心肌, 增高心肌应激性, 引起早博、心动过速以及呼吸麻痹致死,乌头碱虽然具有毒性,但其有一定的药理性,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头类及其复方制剂具有抗炎、免疫抑制、麻醉止痛、抗肿瘤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则表现为强心、降血压、扩张血管等作用 二、乌头碱的性质和作用 物化性质:六方形片状结晶。熔点204℃。旋光度[α]D+17.3°)。水溶液对石蕊呈碱性反应,pK5.88。溶于无水乙醇、乙醚和水,微溶于石油醚。乌头碱属二元酯类,容易被水解 主要作用:强心剂,免疫抑制,局部麻醉,镇痛。 三、乌头碱的检测方法 中和法:此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容易普及,但测定的只是药材或制剂中的总碱的含量,选择性较差 分光光度法:取样量小、准确、重现性好、易普及推广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经适当改进而发展起来的,既具有普通液相层析功能又具有气相色谱的特点, 并具有高温、高速、高灵敏度、高分辨度等优点。 薄层扫描法( TLCS):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分辨率强

车流量检测技术综述

车流量检测技术综述 前言 城市智能交通已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来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已成为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车流量检测系统是智能交通(ITS)的基础部分,在城市道路建设、国道高速公路建设、隧道桥梁建设以及交通流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了以空气管道检测技术、磁感应检测技术、波频检测技术和视频检测技术等为代表的多种交通检测技术。车流量检测主要是通过各种传感设备对路面行驶车辆进行探测,获取相关交通参数,以达到对公路各路段交通状况及异常事件的自动检测、监控、报警等目的。 较其它方法而言,基于视频图像的检测技术涉及到视频采集、通信传输、图像处理、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视觉等多个学科,具有安装维修灵活、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可拓展性强和交通管理信息全面等优点,并已经在国内外高速公路和公路的交通监控系统中得到应用。常用的基于视频图像的车辆检测算法有:灰度法、背景差法、相邻帧差法、边缘检测法等。随着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硬件处理速度的提高,基于视频图像的车流量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各种车流量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基于视频图像的车流量检测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1 传统车流量检测方法 按照车辆信息获取方式的不同,实际应用当中已经产生了空气管道检测技术、磁感应检测技术和波频检测技术。 1.1 空气管道检测技术 空气管道检测是接触式的检测方法,在高速公路主线的检测点拉一条空心的塑料管道并作固定,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计数器,当车辆经过塑料管道时,车轮压到空气管道,管内空气被挤压而触动计数器进行计算车流量的方法。 显然,该方法只能获取单一的车辆信息,且方法繁琐,寿命短,已经被磁感应检测等技术所取代。 1.2 磁感应检测技术 磁感应检测器可分为线圈和磁阻传感器两种。环形线圈检测器是目前世界上

水中油类测定分析方法的综述

水中油类测定分析方法的综述 李海州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与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水中油类的测定方法做了比较系统的综述。对几种水中油类的常用方法,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其优劣进行了评价。另外,介绍了测定水中油类含量存在的难点、发展趋势和技术改进等。 关键词:水;油类;测定分析 油类是指任何类型的(矿物油、植物油等)及其炼制品(汽油、柴油、机油、煤油等)、油泥和油渣[1]。油类主要有漂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和油类附着在固体悬浮物表面而形成油膜---固体物5种形式。全世界每年至少有500—1000吨油类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由于漂浮于水体表面的油将会影响空气和水体表面氧的交换,而分散于水体中以及吸附于悬浮颗粒上或以乳化状态存在于水体的油易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并将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从而使水质恶化;油膜还能附着于鱼鳃上,使鱼类窒息而死;当鱼类产卵期,在含有油类污染物质废水中孵化的鱼苗,多数为畸形,生命力低下,易于死亡;含有油类污染物的废水进入水体后,造成的危害很为严重,不仅影响水生生

物的生长,降低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而且影响水体附近的环境,因此,油类是水体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水质监测中,也是一项重要的监测项目。要消除油类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首先就必须能够准确的测定水中油类的含量。 然而,水中油类含量测定又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水中的油类成分是相当复杂的,此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水体中油类污染的成分也不同,无法有用单一的油标准进行对照,无法准确测定,所以水体中油类物质含量的测定问题是环境分析化学一个古老、重要而又困难的问题。目前水体中油类测定常用的方法有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红外光度和国家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方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等[2],本文简要介绍以上几种方法的原理和优劣,及人们对水体中油类监测分析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1.重量法 重量法是用有机萃取剂(石油醚或正己烷)提取酸化了的样品中的油类,将溶剂蒸发掉后,称重后计算油类含量。重量法应用范围不受油品的限制,可测定含油量较高的污水,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试剂,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较高、重复性较好。缺点是损失了沸点低于提取剂的油类成分,方法操作复杂,灵敏度低,分析时间长,并要耗费大量的提取剂,而且方法的精密度随操作条件和熟练程度不同差异很大。因此,水体中动植物油含量较高的,采用该方法较适合,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工业废水、石油开采及炼制行业中含油量较高,此方

乌头原碱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图文

乌头碱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产品名称〗:乌头原碱/乌头碱 〖产品简介〗:乌头碱(Aconitine),别名:附子精,是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份。它主要使迷走神经兴奋,对周围神经损害。中毒症状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舌及四肢麻木,全身紧束感等,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而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引起易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而引起各心律失常,损害心肌。口服纯乌头碱0.2mg即可中毒,3—5mg可致死。民间常用草乌、川乌等植物来泡制药酒。但在此警醒大家它们都具有足以致命的毒性。 〖图片〗: 〖英文别名〗:Acetylbenzoylaconine; (3alpha,6alpha,14alpha,15alpha,16beta)-8-(acetyloxy)-20-ethyl-3,13,15-t rihydroxy-1,6,16-trimethoxy-4-(methoxymethyl)aconitan-14-yl benzoate; 〖化学名称〗: Aconitane-3,8,13,14,15-Pentol,20-ethyl-1,6,16-trimethoxy-4-(me-thoxy methyl)-,8-acetate14-benzoate,(1α,3α,6α,14α,15α,16β)- 〖分子量〗:645.74

〖提取来源〗: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 〖原料分布〗:主要栽培于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陕西省、云南省等地亦有栽培。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 〖产品外观〗:无定形粉末 〖含量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分子式〗:C34H47NO11 〖CAS〗:302-27-2 〖EINECS号〗:206-121-7 〖RTECS号〗:AR5960000 〖BRN号〗:74608 〖可供规格〗:HPLC≥98% 〖药理作用〗: 对心脏的作用 乌头碱对离体与在体蛙的作用是:心最初使心率减慢(阿托品可阻断之),随即由于高度刺激了心肌,突然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很快出现心律紊乱,心收缩力减弱,心脏收缩如桑葚状,最终心跳停止。以10mg/L的乌头碱灌流液作用豚鼠心肌15min后,其异常动作电位开始出现,25min达高峰,可维持1 00min。尤其是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周期T值影响显着,药后25min,T值减到加药前周期平均值的1/5。1.0mg/L灌流,50%复极化动作电位时限(APD50)及总动作电位时限(APD100)显着减小。当加入0.5g/L的肌苷液30min后,其T值、APD50及APD100均有明显恢复。对其治疗量,可使心率减慢、脉搏柔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络灵酊剂中次乌头碱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络灵酊剂中次乌头碱的含量 作者:陈晓颖,梁基智,梁松庆,黄文立 【摘要】目的建立舒络灵酊剂中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 C18,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0.2%冰醋酸(用三乙胺调节pH 5.80)(体积比29∶7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次乌头碱在10.2~102.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次乌头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2%,方法精密度RSD值为2.56% (n=6)。结论该法可用于舒络灵酊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舒络灵;次乌头碱;RP HPLC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hypaconitine in Shuluoling tincture. Methods An HPLC DiamonsilTM C18 colum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ample. The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acetonitrile0.2% acetic acid (adjusted to pH5.80 by triethylamine) (29∶71). The flow rate was 1.0 mL/min and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230 nm.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 of hypaconitine was 10.2~102 μg/mL (r=0.9999). The average recovery for hypaconitine was 99.2% with RSD 2.56%(n=6). Conclusion The method can be used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hypaconitine in Shuluoling tincture. Key words:hypaconitine;Shuluoling tincture;RP HPLC 舒络灵酊剂是由生川乌、防风、桂枝、独活、红花、淮牛膝等二十多种中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和行气祛湿的功效,临床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扭伤、挫伤引起的局部肿胀、疼痛、青紫、淤斑等症的治疗。方中生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其主要成分为二萜类生物碱,如双酯型的乌头碱、新乌头碱、单酯型的苯甲酰乌头碱等。双酯型乌头碱类呈现强烈的毒性[1],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有必要对舒络灵中的双酯型生物碱进行质量的控制。由于生川乌的毒性有效成分双酯型生物碱中乌头碱的含量最低且最不稳定,而次乌头碱含量最高且稳定

发动机凸轮轴检修

发动机凸轮轴检修 发动机上的凸轮轴是配气机构气门驱动组零件之一。凸轮轴上配置有各缸的进、排气凸轮,其功用是控制气门的运动,并使其按照一定的次序和时间开关。长期工作后,由于周期性不均衡负荷的作用,会使凸轮轴及推杆产生弯曲变形,其他机件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从而破坏了准确的配气正时,导致气缸内充气量不均或不足,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下面就谈一谈凸轮轴的检修。 一、凸轮轴的拆卸 采用顶置式凸轮轴的发动机,摇臂轴直接支承在缸盖上。在拆卸凸轮轴时,必须先从车上拆卸缸盖。在拆卸缸盖前燃油系统必须先卸压,因为燃油喷射系统保持有压力,即使是在发动机熄火之后。在断开任何燃油管路之前,必须将燃油系统卸压,否则可能会引起着火或人身伤害。 拆卸凸轮轴时先将固定每个凸轮轴轴承盖的螺栓松几扣,再用软锤振动凸轮轴的后部,使轴承盖松动。卸下固定螺栓和盖。拆卸时,应小心谨慎,不能让凸轮轴翘起,以免损坏凸轮或轴承的止推面。修后一定要保证所有气门的正时标志已对准。 二、凸轮轴的检查 1.凸轮轴的弯曲度检查。在平台上用两块V形铁支撑起凸轮轴,用磁力表座与百分表配合测量凸轮轴中间轴颈位置,转动凸轮轴,读取百分表的读数。如果弯曲度超过最大值,更换凸轮轴。 2.凸轮的高度检查。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凸轮的高度。如果凸轮轴凸轮高度低于最小允许值,更换凸轮轴。 3.凸轮轴轴颈的磨损检查。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凸轮轴轴颈的直径。如果凸轮轴轴颈的磨损低于最小值,更换凸轮轴。 4.凸轮轴的径向间隙检查。检查凸轮轴轴承盖和轴颈,应无剥落和拉伤现象。如果轴承损坏,则成套更换轴承和气缸盖。将凸轮轴放在气缸盖上,在每个凸轮轴轴颈上放上塑料间隙规。用13 N·m转矩拧紧轴承盖螺栓。注意不要转动凸轮轴。拆下轴承盖,在最宽处测量间隙值。标准间隙为0.035~0.072 mm,极限值为0.10 mm。 5.凸轮轴轴向间隙的检查。为了防止配气传动斜齿轮工作时轴向分力引起凸轮轴的轴向窜动,保证配气正时,凸轮轴一般都采用轴向定位措施。在凸轮轴齿轮与凸轮轴轴肩之间装有止推板,控制凸轮轴的轴向间隙。凸轮轴的轴向间隙为0.05~0.22 mm,磨损极限间隙为0.60 mm。使用磁力表座配合百分表,对凸轮轴轴向间隙进行测量。前后移动凸轮轴读取百分表上读数。如果轴向间隙超过最大值,更换凸轮轴。

(完整版)基于视觉的车道标志线检测和跟踪方法研究毕业论文

<> 全部作者: 王伟华 第1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车载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图像,为了得到较理想的车道的标识边缘,提出了1种车道标志线检测和跟踪方法,即首先使用反对称双正交小波实现图像边缘检测,完成车道线边界的识别。在边缘图像中,利用Hough变换对噪声不敏感,能较好的响应直线的特点提取车道线参数,采用具有预测功能Kalman算法完成对序列图像车道线参数的持续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和较好的鲁棒性。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车道标志线,边缘检测,小波分析,Hough变换,Kalman跟踪(浏览

全文) 发表日期: 2008年02月15日 同行评议: 1)论文题目点名小波及Kalman可能更贴切些,目前题目偏大;2)英文摘要不准确的说法较多,建议重写;3)国际上关于车道检测及跟踪有许多有价值的参考文献,请适当增加!4)对小波、Kalman滤波等预备知识的介绍应更简洁些,重点介绍自己的工作及成果;5)作者给出的结果的理论值是如何得到的,需要说明!作者采用的算法和现有其他算法相比优点在什么地方,如有可能,请结合结果作对比! 综合评价: 修改稿: 注:同行评议是由特聘的同行专家给出的评审意见,综合评价是综合专家对论文各要素的评议得出的数值,以1至5颗星显示。

<> 1.绪论 1.1研究背景 网络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网络的设计和实施能够带来切身实际的利益,城域网、企业网、局域网、家庭网和个人网络都是网络发展的体现。网络发明的初衷并不仅仅是表现在它的规模上,而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消除资源访问的壁垒,让生活更加方便、快捷、高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在应用方面也体现出了很大的潜力,能够共享和调度成千上万的计算设备协同并发工作,能汇聚数百万计的信息资源加以归类、分析和发布,还可以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们实时沟通交流。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大量的、复杂的信息交流显得由为重要。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那些如何复杂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技术帮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从某一地方传送到另一地方,而且简单、快速、准确,给人们带来了

人脸识别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 引言 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人脸识别技术(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简称FRT)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实际需求的日益增长,它已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人脸识别在许多领域有实际的和潜在的应用,在诸如证件检验、银行系统、军队安全、安全检查等方面都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人脸识别技术用于司法领域,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身份验证,罪犯识别等;用于商业领域,如银行信用卡的身份识别、安全识别系统等等。正是由于人脸识别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才越来越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虽然人类能够毫不费力的识别出人脸及其表情,但是人脸的机器自动识别仍然是一个高难度的课题。它牵涉到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及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诸多知识。与指纹、视网膜、虹膜、基因、声音等其他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相比,人脸识别系统更加友好、直接,使用者也没有心理障碍。并且通过人脸的表情/姿态分析,还能获得其他识别系统难以获得的一些信息。 自动人脸识别可以表述为:对给定场景的静态或视频序列图像,利用人脸数据库验证、比对或指认校验场景中存在的人像,同时可以利用其他的间接信息,比如人种、年龄、性别、面部表情、语音等,以减小搜索范围提高识别效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脸识别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外许多知名的理工大学及TT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人脸识别研究组,相关的研究综述见文献[1-3]。 本文对近年来自动人脸识别研究进行了综述,分别从人脸识别涉及的理论,人脸检测与定位相关算法及人脸识别核心算法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对比。此外,本文还分析介绍了当前人脸识别的优势与困难。 2 人脸识别相关理论 图像是人们出生以来体验最丰富最重要的部分,图像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我们只有意识到不同种类图像的区别,才能更好的理解图像。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Face Recognetion System,简称FRS),必然要综合运用以下几大学科领域的知识: 2.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

目标检测方法简要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86803243.html, 目标检测方法简要综述 作者:栗佩康袁芳芳李航涛 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18期 摘要: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是人脸识别、车辆检测、路网提取等领域的理论基础。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与基于滑窗以手工提取特征做分类的传统目标检测算法相比,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无论在检测精度上还是在时间复杂度上都大大超过了传统算法,本文将简单介绍目标检测算法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目标检测;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 目标检测的目的可分为检测图像中感兴趣目标的位置和对感兴趣目标进行分类。目标检测比低阶的分类任务复杂,同时也是高阶图像分割任的重要基础;目标检测也是人脸识别、车辆检测、路网检测等应用领域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目标检测算法是基于滑窗遍历进行区域选择,然后使用HOG、SIFT等特征对滑窗内的图像块进行特征提取,最后使用SVM、AdaBoost等分类器对已提取特征进行分类。手工构建特征较为复杂,检测精度提升有限,基于滑窗的算法计算复杂度较高,此类方法的发展停滞,本文不再展开。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成为主流,分为两阶段和单阶段两类:两阶段算法先在图像中选取候选区域,然后对候选区域进行目标分类与位置精修;单阶段算法是基于全局做回归分类,直接产生目标物体的位置及类别。单阶段算法更具实时性,但检测精度有损失,下面介绍这两类目标检测算法。 1 基于候选区域的两阶段目标检测方法 率先将深度学习引入目标检测的是Girshick[1]于2014年提出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目标检测模型(R-CNN)。首先使用区域选择性搜索算法在图像上提取约2000个候选区域,然后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各候选区域进行特征提取,接着使用SVM对候选区域进行分类并利用NMS 回归目标位置。与传统算法相比,R-CNN的检测精度有很大提升,但缺点是:由于全连接层的限制,输入CNN的图像为固定尺寸,且每个图像块输入CNN单独处理,无特征提取共享,重复计算;选择性搜索算法仍有冗余,耗费时间等。 基于R-CNN只能接受固定尺寸图像输入和无卷积特征共享,He[2]于2014年参考金字塔匹配理论在CNN中加入SPP-Net结构。该结构复用第五卷积层的特征响应图,将任意尺寸的候选区域转为固定长度的特征向量,最后一个卷积层后接入的为SPP层。该方法只对原图做一

高乌头药材常规项检查及高乌甲素、冉乌头碱含量测定

高乌头药材常规项检查及高乌甲素、冉乌头碱含量测定 目的对高乌头药材进行常规项检查并测定高乌甲素、冉乌头碱含量,为建立高乌头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不同产地高乌头药材,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按药典水分测定法(烘干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水分、灰分和浸出物,采用HPLC测定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暂定高乌头药材中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不得过11.0%、12.0%、7.0%,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分别不少于18.2%、10.6%;高乌头药材中冉乌头碱和高乌甲素含量分别不少于0.125%、0.815%。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高烏头药材质量评价。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utine examination of 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 and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lappacontine and ranaconitine;To provide basis for establishing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 Methods 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areas. A method of TLC was used for qualitative discrimination. The methods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were adopt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oisture content,ash content and extractives. Determination of lappacontine and ranaconitine were performed by HPLC. Results The TLC showed that the spots were clear and the separation was good. Individual provisional standards:the moisture,total ash and acid-insoluble ash content of 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 were not more than 11.0%,12.0%,and 7.0%,respectively;water soluble and alcohol soluble extractives were not less than 18.2% and 10.6%,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of ranaconitine and lappacontine in 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 were not less than 0.125% and 0.815%,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method established by the study is accurate and reliable,and can be used for quality evaluation of 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 Key words: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routine examination;HPLC;lappacontine;ranaconitine 高乌头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的根,又名麻布七、辫子七、破骨七等,是我国甘肃等中西部地区民间习用中药,也是著名“七药”之一[1],具有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活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肿痛、跌打劳伤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高乌头具有镇痛、抗炎、解热、局部麻醉、抗心律失常、抗氧化、杀虫等广泛的药理作用[2-4],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 炎及局部镇痛[5-6]。高乌头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二萜生物碱[7],其中以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的含量最高[8],而活性成分之一高乌甲素已开发出不同剂型并应用于临床[9]。高乌头为我国特有植物,在北方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分布,目前甘肃地区引种驯化成功、大量生产和应用,现已成为甘肃地产大宗商品药材。高乌头收载于《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10],现有的标准尚不完善,既无常规项检查,也无含量测定项。为此,本试验采用常规项检查及高乌甲素、

乌头碱中毒

乌头碱中毒 病例:25例患者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0~80岁,平均47.9岁;草乌中毒11例,黑附子中毒4例,附片中毒10例;合并乙醇中毒7例;均为口服中毒。 9例进食过程中、7例进食后30 min、7例30~120 min内、2例120 min 后出现中毒症状;从出现中毒症状到就诊时间15 min~22 h,平均4.9 h,1~2 h 内就诊者12例。 1.2 治疗:全部患者均给予输液,滴注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促进毒物排泄,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硫酸镁导泻等。10例低血压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20 ~30 ml静脉滴注。洗胃及呕吐严重者给予制酸剂及保护胃黏膜治疗。心率<60次/m in及( 或)临床症状严重的20例给予阿托品0.5~ 2.0 mg,10~30 min 重复,达阿托品化后改为0.3~0.5 mg,4~6 h给1次。20例患者达阿托品化用量0.5~4.5 mg,平均2 mg;其中草乌、附子、附片3种药物中毒者达阿托品化的平均用量分别为2.4 mg、1.8mg及1.5 mg,住院期间维持阿托品化平均用量分别为 3.3 mg、2.5 mg、1.0 mg,用药期间无阿托品中毒及中毒反跳。21例有心律失常者均给予补钾、营养心肌、避免引发或加重心律失常的药物。室性期前收缩于25~60 min内全部消失。 1.3 治疗效果:全部患者均在2~3 d痊愈出院,平均住院 2.5 d。 2 讨论 2.1 乌头碱是附子、川芎、草乌、一枝蒿、落地金钱、搜山虎等乌头类植物所含有毒成分,口服0.2 mg即可中毒,口服3~4 m g即可致死〔1〕,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因此,服用此类药物时不宜饮酒,以免加重中毒〔2〕。使用含乌头碱的药物时,剂量不宜过大,煎煮3~4 h,使乌头碱全部破坏才能服用。 2.2 乌头碱中毒抢救措施包括催吐、洗胃、导泻、补液以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及加速毒物排泄,阿托品拮抗强烈兴奋的迷走神经。达阿托品化越早,症状缓解越快,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窒息、呼吸衰竭的可能性越小,预后越好。草乌毒性最大,附片毒性最小。在治疗乌头碱中毒时,除考虑症状轻重、用药后反应情况外,对毒性大的药物,阿托品用量可适当偏大,毒性小的应偏小,以尽快达到阿托品化,防止中毒反跳或阿托品中毒。但乌头碱中毒轻重除与药物本身

发动机凸轮轴检查与维修

发动机凸轮轴检查与维修 △1—73凸轮轴轴向间隙如何检查与调整? 凸轮轴轴向间隙的检查如图1—31所示,拆下气门传动组其他零件后,用百分表测头抵在凸轮轴端,前后推拉凸轮轴,百分表指针的摆动 量即为凸轮轴轴向间隙。 凸轮轴轴向间隙若超过允许极限,可减小隔圈的厚度或更换止推 凸缘。 ▲1—74凸轮轴弯曲如何检查与修理? 检查凸轮轴弯曲变形可用其两端轴颈外圆或两端的中心孔作基准, 测量中间一道轴颈的径向圆跳动量,如图1—32所示。凸轮轴径向圆跳 动量一般为o.01~o.03mm,允许极限一般为o.05~o.10mm。若超过极限值,可对凸轮轴进行冷压校正,必要时应更换。 吸粪车小型吸粪车吸污车小型吸污车 http://cheng_https://www.360docs.net/doc/486803243.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86803243.html,

△1—75凸轮磨损如何检查? 凸轮的常见故障有表面磨损、擦伤和麻点剥落等,其中以磨损最为常见。凸轮的磨损是不均匀的,一般凸轮的顶尖附近磨损较严重。凸轮磨损后,凸轮高度减小,会使气门的最大升程减小,影响发动机工作时的进排气阻力。因此,凸轮的磨损程度可通过测量凸轮的高度(H)或 凸轮升程(h)来检查,凸轮的高度(H)和升程(h)如图1—33所示。 凸轮高度可用外径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凸轮升程为凸轮高度与基圆直径之差。凸轮高度或升程若超过允许极限,应更换凸轮轴。 ▲1—76凸轮轴轴颈及轴承磨损如何检查与修理? 凸轮轴轴颈及轴承的磨损情况可通过测量其配合间隙来检查,凸轮轴轴颈与轴承配合间隙可参照曲轴轴承间隙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凸轮轴轴颈与凸轮轴轴承的配合间隙一般为0.02~0.10mm,允许极限一般为0.10~0.20mm。 有些发动机的凸轮轴轴颈允许修磨,当凸轮轴轴颈与凸轮轴轴承配合间隙超过允许极限时,可磨削凸轮轴轴颈,并选配同级修理尺寸的凸轮轴轴承。 多数发动机凸轮轴轴颈和轴承无修理尺寸,当轴颈与轴承的配合间隙超过其允许极限时,必须更换凸轮轴或凸轮轴轴承,必要时两者一起更换。对无凸轮轴轴承的,若凸轮轴座孔磨损严重,只能更换汽缸体或汽缸盖。

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的文献综述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摘要:在阅读关于人脸检测识别技术方面文献后,本文主要讨论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介绍、研究历史,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的主要研究方法,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前景,并且总结了人脸识别技术的优越性和当下研究存在的困难。 关键词:人脸识别;人脸检测;几何特征方法;模板匹配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统计方法;模板匹配;基于外观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份鉴别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人脸识别技术(FRT)是当今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虽然人脸识别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各种人脸识别的技术也很多,但由于人脸属于复杂模式而且容易受表情、肤色和衣着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一种人脸识别技术是公认快速有效的[1]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安全技术,也是本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2]。 1. 人脸识别技术基本介绍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一个完整的人脸识别过程一般包括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两大部分,人脸检测是指计算机在包含有人脸的图像中检测出人脸,并给出人脸所在区域的位置和大小等信息的过程[3],人脸识别就是将待识别的人脸与已知人脸进行比较,得

出相似程度的相关信息。 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分析人脸图象, 进而从中出有效的识别信息, 用来“辨认”身份的一门技术.人脸自动识别系统包括三个主要技术环节[4]。首先是图像预处理,由于实际成像系统多少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以及外界光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图像的噪声,使图像变得模糊、对比度低、区域灰度不平衡等。为了提高图像的质量,保证提取特征的有有效性,进而提高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在提取特征之前,有必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操作;人脸的检测和定位,即从输入图像中找出人脸及人脸所在的位置,并将人脸从背景中分割出来,对库中所有的人脸图像大小和各器官的位置归一化;最后是对归一化的人脸图像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特征提取与识别。 2.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历史 国内关于人脸自动识别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由于人脸识别系统和视频解码的大量运用,人脸检测的研究才得到了新的发展利用运动、颜色和综合信息等更具有鲁棒性的方法被提出来变形模板,弹性曲线等在特征提取方面的许多进展使得人脸特征的定位变得更为准确。 人脸识别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Bertillon,Allen和Parke为代表,主要研究人脸识别所需要的面部特征;第二个阶段是人机交互识别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真正的机器自动识别阶段;第四个阶段是鲁棒的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阶段。目前,国外多所

建筑节能检测方法综述

建筑节能检测方法综述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方法 田斌守 摘要本文综述了几种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适用条件,指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建筑节能检测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非稳态法当今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活动必然导致前所未有的资源能源消耗速度。而许多资源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刻不容缓。据介绍,我国目前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而建筑能耗也占全国能耗总量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筑能耗在我国增长趋势很大,很可能是我国今后能耗的一个主要增长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委员会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建筑节能作为三大重点领域中的一项,受到高度重视。建设部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标准,其中包括若干强制性条款,目前正在建设领域逐步实施。 建筑节能工作从流程上可分为设计审查、现场检测、竣工验收三个大的阶段。对节能建筑的评价,从建设前期对施工图纸审查计算阶段、向现场检测和竣工验收转移是大势所趋。建筑节能现场检测也是落实建筑节能政策的重要保证手段。目前,全国范围内建筑节能检测都执行JGJ132-200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它是最具权威性的检测方法,它的发布实施,为建筑节能政策的执行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依据,使得建筑节能由传统的间接计算、目测定性评判到现在的直接测量,从此这项工作进入了由定性到定量、由间接到直接、由感性判断到科学检测的新阶段。 根据我们对建筑节能影响因素和现场检测的可实施性的分析,我们认为能够在实验室检测的宜在实验室检测(如门窗等作为产品在工程使用前后它的性状不会发生改变),除此之外,只有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对它的检测只能在现场进行。因此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最主要的项目是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这也是最重要的项目。如何准确测量墙体传热系数是建筑节能现场检测验收的关键。目前对建筑节能现场检测的、围护结构(一般测外墙和屋顶、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