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五课《琥珀》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2020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二单元 5.琥珀 类文阅读+词句解析+说课稿+知识+作者

2020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二单元 5.琥珀 类文阅读+词句解析+说课稿+知识+作者

一块特别的石头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在一块大草坪上玩儿捉迷藏的游戏。

蒙上一个孩子的眼睛,叫一声“一、二、三”,其他孩子就迅速跑开躲藏起来。

有的躲在草垛背后,有的躲在灌木丛中,而李四光,每次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背后。

时间一长,李四光对这块石头产生了兴趣。

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七八个小朋友张开双臂手拉手,也没法把它围起来。

它孤零零地立在草坪上,周围一块石头也没有,显得很不相称。

李四光想:“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他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小伙伴。

小伙伴们哄笑起来,他们觉得这个问题太可笑、太奇怪了!“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李四光对小伙伴们的回答一点儿都不满意,他又去问村里见多识广的老人陈二爹。

陈二爹捋着胡子说:“嗯,我小的时候它就在这儿了。

听我爷爷说,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李四光不相信,又去问爸爸。

爸爸想了想说:“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石头,叫‘陨石’。

或许这块石头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地面砸进去一个很深的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爸爸摇摇头,说:“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周围找不到别的石头呢?这些问题一直缠绕在李四光的脑海里。

长大后,李四光到英国学习地质学,考察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冰川,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他想,故乡那块大石头,会不会就是远古时代的冰川从其他地方推来的呢?可是国外的学者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

回国后,李四光就开始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考察研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上下。

1921年在太行山东麓)、山西大同盆地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后来又发现多处冰川遗迹。

这些科学发现,推翻了某些外国学者的错误断言,为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奠定了基础。

《琥珀》词句解析一、句子赏析1.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的黄色泪珠里。

四年级《琥珀》知识点梳理

四年级《琥珀》知识点梳理

四年级《琥珀》知识点梳理
《琥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争故事之一,下面是关于《琥珀》的一些知识点梳理:
1. 故事背景:《琥珀》发生在南朝时期的隋末唐初,背景是著名的“玉堂里”的故事。

2. 题材和主题:《琥珀》描写了勇敢、智慧的小男孩琥珀为了保家卫国的故事,表达
了家国情怀、忠诚、勇敢和智慧的价值观念。

3. 人物介绍:
- 琥珀: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勇敢、聪明的小男孩,为了保卫家园而奋勇战斗。

- 老煤头:琥珀的叔叔,是一位威猛的汉子,他教导琥珀勇敢,且身手矫健。

- 徐白石:故事中的反派角色,是一位勾结外敌的奸诈之人。

4. 情节梳理:
故事开始,琥珀的父亲被王灵姑勾结的外敌徐白石绑架,琥珀和他的叔叔老煤头决
定救父。

琥珀被外敌抓住,被要求写下谁是唐朝的罪人。

面对威胁,琥珀靠智慧和勇
气成功脱险,最终解救了父亲并击败了徐白石。

5. 故事评价:
《琥珀》是一部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战斗故事,通过琥珀的勇敢和智慧,展现
了家国情怀和中华民族的勇敢精神。

这些是针对《琥珀》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梳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

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

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作者介绍:柏吉尔(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等。

我会写:怒:怒吼愤怒发怒怒发冲冠吼:吼叫狂吼河东狮吼吼声震天脂:脂肪胭脂脂粉松脂拭:拂拭擦拭拭泪拭目以待餐:午餐西餐聚餐一日三餐划:划动划开划船划算晌:晌午歇晌晌觉后晌半晌辣:毒辣辣椒火辣辣心狠手辣渗:渗出渗透渗流渗水渗色挣:挣扎垂死挣扎番:番茄番薯番邦三番五次埋:掩埋埋伏埋没埋头苦干刷:冲刷刷牙刷鞋刷锅刷子测:推测预测测验变幻莫测详:详细详情安详不厌其详形近字:吼(吼叫)孔(孔雀)脂(脂肪)指(指示)拭(擦拭)试(考试)多音字:划:huá划船huà计划挣:zhēng挣扎zhèng挣脱扎:zhá挣扎zhā扎针zā包扎埋:mái埋藏mán埋怨近义词:柔嫩——娇嫩拂拭——擦拭忽然——突然照射——照耀可怕——恐怖猛烈——剧烈快活——快乐仔细——认真仍旧——仍然推测——推断反义词:高大——矮小断绝——恢复快活——难过少见——常见黏稠——稀薄详细——简略理解词语:【飒飒】形容风雨声。

【柔嫩】软而嫩。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挣扎】用力支撑。

【逼近】靠近;接近。

【生机】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黏稠】又黏又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详细】周密完备。

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知识点一、概括《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这篇课文》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宝石世界。

文章主要讲述了琥珀的起源、形成过程以及它的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知识点吧。

首先文章开头会简单介绍琥珀是什么,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然后它会详细阐述琥珀的形成过程,让我们明白这个美丽的宝石是经过长时间的自然过程形成的。

紧接着文章会描述琥珀的各种种类和特色,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

此外文章还会提到关于琥珀的一些小故事或者有趣的发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关于琥珀的知识,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宝石世界的魅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这篇课文》让我们对琥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了宝石世界的神秘和魅力。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详细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的具体内容吧。

二、文章主要内容《琥珀》这篇文章就像是一颗璀璨的宝石,藏着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

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琥珀这种宝石的形成过程。

阅读这篇文章,就像是跟随作者一起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时空之旅。

文章开头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夏日的燥热和闷人的空气。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烈日炙烤的午后,小苍蝇快乐地飞舞着,却不知道危险正在悄悄逼近。

这个场景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瞬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真实感。

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小苍蝇被包裹在琥珀的过程,这个过程既神奇又有趣,让人不禁好奇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文章还提到了作者想象的情景和依据化石资料推测出的情景,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这些描述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富有想象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之中。

文章还提到了其他的化石资料以及人们对琥珀的认知变化过程。

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让我们了解到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琥珀的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课文原文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

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

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

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

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

”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

小学语文四年级《琥珀》知识点总结及习题讲解

小学语文四年级《琥珀》知识点总结及习题讲解
怒放 怒火 发怒
shù 1.以仁爱的心待人;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忠恕。恕道。
恕 2.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原谅:宽恕、饶恕、恕罪。


3.客套话,请对方不要计较:恕不招待、恕难从命。
1.竭力使出:努力。 2.突出:努目。努嘴。
饶恕 恕罪 宽恕 努嘴 努力
基础知识
请依次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题解:
测试
厕 厕所:男厕、女厕、公厕、茅厕。
基础知识
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shǎng

1.一天里的一段时间:停了一晌。前半晌。 2.〈方〉晌午;正午:歇晌。
相关组词:半晌、后晌、歇晌、晌午、过晌 部首:日
xiǎng

1.回声:响应、影响、如响斯应(比喻反应迅速)。 2.发出声音:钟响了、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3.使发出声音:响枪、响锣。
番禺(Pānyú),地名,在广东。
翻 改成 番
基础知识
选出句子中画线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 zhèng ] 1.用力摆脱束缚:挣脱锁链。 2.用劳动换取:挣工资。 [ zhēng ] 〔挣扎〕尽力支撑或坚持。
题解:
他不想砸贫困线上挣zhēng扎,所以下决心挣zhèng钱。
选出正确的词语:
基础知识

[ cān ] 1.加入在内: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 2.相间,夹杂:参杂、参半。 3.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参考、参照、参看、参阅、参检。 4.探究,领悟:参悟、参透、参破、参禅。 5.旧指下级进见上级:参见、。参拜。 6.弹劾,向皇帝告状:参奏。~劾。~革。 [ shēn ] 中药名:人参。党~。 [ cēn ] 〔参差(cī)〕长短不齐,如“参差(cī)不齐”、“参差(cī)错落”。

四年级《琥珀》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琥珀》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琥珀》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四年级《琥珀》的知识点归纳:
1. 琥珀的定义:琥珀是一种由树脂化石化而成的宝石。

2. 琥珀的形成:琥珀是数百万年前树木分泌的树脂流淌至地面,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
温度作用形成的。

3. 琥珀的特点:琥珀通常呈现黄色、棕色或红色,并有一种温暖、透明的质感。

它轻盈、脆弱但不易磨损。

4. 琥珀的用途:琥珀被用于制作首饰、艺术品和香水等。

它也被认为有治愈作用,可
以增强个人能量和平衡身心。

5. 琥珀的发现地:琥珀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沿岸和中东地区,尤其以东波罗的海地区
最著名。

6. 琥珀的故事和传说:琥珀在古代被视为神圣之物,人们相信它有保护和驱邪的作用。

还有一些关于琥珀与太阳神和爱神阿芙洛蒂的爱情故事。

7. 琥珀的真伪辨别:真正的琥珀可以通过密度、硬度和紫外线测试来辨别。

此外,还
可通过观察琥珀内部的包裹物来确定其真伪。

8. 饰品保养:琥珀需要定期清洗和保养以保持其光泽和颜色。

最好避免接触化学品和
高温,以免损坏琥珀的结构。

这些是四年级了解琥珀的基本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琥珀的起源和特点,增加对宝石知识的了解。

四年级下语文第五课《琥珀》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下语文第五课《琥珀》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下语文第五课《琥珀》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

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二、作者简介柏吉尔(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三、多音字扎zhā(扎针)zā(扎染)zhá(挣扎)没méi (没有)mò(淹没)四、词语解释美餐: 可口的饭食。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

逼近:靠近。

生机:生命力;活力。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教材解读:1.默读课文,读完后你有哪些疑问呢?你能自己试着解决吗?(1)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1)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炎热的夏天,老松树滴下的松脂包住了苍蝇和蜘蛛,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二是几百万年过去了,陆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经过几百万年的时间,松脂球成了化石,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琥珀。

(2)琥珀有怎样的科学价值?科学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读课文第1~9自然段,说说松脂球的形成过程。

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松脂球形成需要的条件太阳光、松脂、苍蝇、蜘蛛(2)松脂球形成需要的条件要有松树,才有松脂;在炎热的季节,可以渗出松脂;滴下的松脂多,才能形成松脂球;蜘蛛、苍蝇刚好挨得近3.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1)这块琥珀是松脂球化石,所以作者推测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树林,有高大的松树,因为老松树才有”厚厚的松脂“;同时推测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夏日的晌午,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森林,只有这样松脂才能晒得渗出;(2)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的躺着“,作者推测苍蝇飞入树林落在松树上,正当蜘蛛扑过去把苍蝇当美餐时,恰好被滴下的松脂包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五课《琥珀》知识点汇总
第5课《琥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

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

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作者介绍:
柏吉尔(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等。

我会写:
怒:怒吼愤怒发怒怒发冲冠
吼:吼叫狂吼河东狮吼吼声震天
脂:脂肪胭脂脂粉松脂
拭:拂拭擦拭拭泪拭目以待
餐:午餐西餐聚餐一日三餐划:划动划开划船划算
晌:晌午歇晌晌觉后晌半晌辣:毒辣辣椒火辣辣心狠手辣渗:渗出渗透渗流渗水渗色挣:挣扎垂死挣扎
番:番茄番薯番邦三番五次埋:掩埋埋伏埋没埋头苦干刷:冲刷刷牙刷鞋刷锅刷子测:推测预测测验变幻莫测详:详细详情安详不厌其详形近字:
吼(吼叫)孔(孔雀)
脂(脂肪)指(指示)
拭(擦拭)试(考试)
多音字:
划:huá划船huà计划
挣:zhēng挣扎zhèng挣脱扎:zhá挣扎zhā扎针zā包扎埋:mái埋藏mán埋怨
近义词:
柔嫩——娇嫩拂拭——擦拭忽然——突然照射——照耀可怕——恐怖猛烈——剧烈快活——快乐仔细——认真仍旧——仍然推测——推断反义词:
高大——矮小断绝——恢复快活——难过少见——常见黏稠——稀薄详细——简略理解词语:
【飒飒】形容风雨声。

【柔嫩】软而嫩。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挣扎】用力支撑。

【逼近】靠近;接近。

【生机】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黏稠】又黏又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详细】周密完备。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

词语搭配:
(暖暖)地照着(古老)的深林
(澎湃)的波涛(透明)的琥珀
课内词语:
怒吼松脂拂拭美餐划动
晌午渗出挣扎冲刷推测
详细灰尘淹没断绝情形
热辣辣成千上万
句子解析:
1、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顿美餐。

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划动”“沿着”“爬”写出了蜘蛛的动作,这些动作的词表现了蜘蛛一心一意的想把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同时交代了它们为什么离得那么近的原因,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也是后面。

2、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把“滴落的松脂”比作“黄色的泪珠”,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既写出了松脂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两只小虫的惋惜,甚至连老松树都留下了眼泪。

3、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这句话说明过了很长时间,这是形成琥珀的一个必要条件。

问题归纳:
一、琥珀有什么特点?
答:琥珀是由松脂球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

二、琥珀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1.要有松树;2.炎热夏天正晌午,有热辣辣的太阳;3.形成一个松脂球;4.要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

三、前6个自然段有几处描写太阳,各是怎样描写的,气温的变化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答:共有3处:①太阳暖暖的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照射这整个树林。

气温的变化是:“暖暖”“火热”“热辣辣”,表明天气越来越热,为下文的松脂滴落做铺垫。

四、文章中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推测的?
答:文章中,琥珀的形成是推测出来的,琥珀的发现和样子及其科学价值是真实的。

五、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一个“巧”字贯穿了始终,巧在哪里?
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有以下巧妙的地方:1.森林的远处有海;2.小苍蝇落在老松树上;3.蜘蛛刚好爬过来;4.一大滴松脂正好把两只小虫包住;5.水把森林淹没,松脂球埋在泥沙里;6.波涛把琥珀卷到岸边;7.孩子赤着脚踩到琥珀;8.孩子的爸爸正好认识琥珀。

六、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科学价值?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12):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8):写琥珀的发现过程及人们从这块琥珀中推测出的事情。

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用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如“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产生疑问:
1、这两只小虫是怎样进去的?
2、松脂从哪里来?
3、一小滴松脂不会同时包住两个小动物,必须是一大滴,为什么会同时包住?
4、一滴松脂可以形成松脂球吗?
5、这块琥珀是由什么形成的?
6、透过琥珀能推测出什么?
7、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呢?
8、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如:透过琥珀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小东西——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可以想象它们两个如何相遇,如何被松脂包在一起的。

又如:从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可以猜测出它们如何拼命挣扎的情形。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炎热的晌午,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一滴松脂刚巧把苍蝇和蜘蛛同时黏在了一块,然后又一滴滴把两只小虫子层层裹住,形成一个松脂球。

后来经过了很长时间,陆地下沉,海水漫上来淹没了树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变成了化石。

三、“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推测的依据是什么吧!
1、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依据:这块琥珀是由一颗松脂球形成的,而松
脂球的形成需要天气热,因为只有太阳很毒辣,才能把老松树上的厚厚的松脂晒化,才能不断滴下松脂。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依据:两只小虫体积很大,因此需是一大滴松脂。

琥珀中有蜘蛛和苍蝇两只小虫,因此推测它们是一齐被包住。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科学家的推测
推测的依据
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
由松脂变成松脂球,再变成化石,需要这么长时间。

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树林。

必须是夏天,天气很热,松树才能渗出松脂。

树林里又高大的松树。

如果不是大松树,就不会渗出松脂。

还在很远的地方怒吼着。

没有海逼近树林,就不能把松脂球埋在泥沙里,渔民的儿子在不可能在海滩上发现琥珀。

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了。

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