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统计局关于做好《厦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合集下载

2005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厦门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6.03.30【实施日期】2006.03.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5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厦门市统计局2006年3月30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齐心协力,扎实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全市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社会更加文明,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

各项主要指标均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期目标,圆满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各项主要任务。

但经济结构升级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达102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7亿元,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572.11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436.87亿元,增长15.6%。

三次产业比例为2.0:55.6:42.4。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45758元,折合美元达5584美元。

分地区看,思明区生产总值319.11亿元,湖里区生产总值301.56亿元,海沧区生产总值164.1亿元,集美区生产总值132.87亿元,同安区生产总值73.92亿元,翔安区生产总值38.0亿元;岛外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9.7%。

万元生产总值(GDP)耗电873.9千瓦小时,万元生产总值(GDP)耗水20.4吨。

全市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了一番,“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5.3%。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09.6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0.4%,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03.74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3.2%,上划中央“四税”收入105.92亿元,增长15.0%。

全年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

厦门市统计局关于做好2015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

厦门市统计局关于做好2015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

厦门市统计局关于做好2015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统计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厦统[2015]144号【发布部门】厦门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15.12.22【实施日期】2015.12.2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厦门市统计局关于做好2015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厦统〔2015〕144号)各处(室)、中心:为做好我局2015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有关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考核对象全局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

当年退休的工作人员不参加当年度的考核。

二、考核依据(一)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按照《厦门市公务员考核办法(试行)》(厦委组〔2007〕111号)、《转发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严格确定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次有关事项的通知》(厦委组〔2010〕14号)要求进行年度考核工作。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照《福建省实行聘用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试行)》(闽人发〔2004〕146号)和《关于实施〈福建省实行聘用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试行)〉若干问题的通知》(闽人发〔2004〕147号)、《转发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严格确定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次有关事项的通知》(厦委组〔2010〕14号)要求进行年度考核。

三、考核时间及内容(一)考核时间:2015年12月22日至2016年1月28日。

(二)考核内容:以岗位职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坚持以德为先,注重工作实绩的原则,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

考评中,要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把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出勤和保密工作等情况作为年度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不按要求填写《公务员平时考核手册》的,年度考核不能定为优秀等次。

四、考核等次和奖励等次1.公务员年度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发局、市统计局关于2007年工业产值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评价意见的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发局、市统计局关于2007年工业产值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评价意见的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发局、市统计局关于2007年工业产值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评价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3.11•【字号】厦府办[2008]51号•【施行日期】2008.03.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发局、市统计局关于2007年工业产值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评价意见的通知(厦府办〔2008〕5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火炬开发区管委会: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厦门市统计局制定的《2007年工业产值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评价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OO八年三月十一日关于2007年工业产值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意见(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厦门市统计局)2007年,全市工业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业结构优化为主线,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型,较好地克服了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呈现“增长平稳、结构趋优、创新增强、能耗下降、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均有了新的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37亿元,增长17.7%,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2736.1亿元,增长17.8%;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643.2亿元,增长16.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625.0亿元,增长16.9%,为圆满完成全市经济发展目标作出较大贡献。

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2007年工业产值考核指标及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例会制度的通知》(厦府办[2007]39)的精神和要求,现就2007年各区工业产值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提出如下评价意见:一、各区及火炬开发区工业产值完成情况2007年,各区及火炬开发区紧紧抓住年初市政府下达的工业发展目标,围绕市政府两月召开一次经济运行分析会提出的要求,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业生产的协调服务工作,各区工业经济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10.12•【字号】厦府办规〔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厦府办规〔2024〕1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厦门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已经第8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10月12日厦门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措施。

一、持续激发消费活力1.加快释放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

落实好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支持汽车以旧换新和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家装厨卫“焕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落实国家“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尽快将真金白银优惠直达消费者,具体补贴条件、期限等情况以各领域实施细则为准。

研究将更多高质量消费品纳入以旧换新加力支持范围。

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期限、信贷额度。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住建局、文旅局、民政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厦门金融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2.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

对外开放
• 当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时,规划面积只有湖里区的2.5 平方公里。1984年2月9日,邓小平同志在厦门视察时,挥笔写下了“把经济 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随后中央作出决定,把厦门经济特区从2.5 平方公里扩大到厦门全岛131平方公里。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步伐大大提速。 1989年国务院批准厦门市所辖的海沧、杏林设立台商投资区,成为大陆首批台 商投资区;集美台商投资区随后也获准设立。这样,厦门特区建设热潮很快 由岛内向岛外扩展、由最初的2.5平方公里扩展到全市的1569平方公里。去年 厦门火炬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从1.5平方公里扩到13.75平方公里,火炬(翔安) 开发区130多万平方米通用厂房随之动工建设,掀起了厦门岛外工业集中区建 设高潮,厦门工业中心由岛内移向岛外的格局基本形成。在特区建设进程中, 厦门市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 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郑栅洁说,1981-2005年厦门市预计累计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4.67亿元,年平均增长26.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累计约 完成1000亿元,年均增长29.4%,厦门已基本建成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 系、先进的信息通讯网络和水电气配套等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也不断完善。 厦门每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产出生产总值达2.47万元。
01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的全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评比中,厦 门已连续两年居第9位,是除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经济圈之外唯一 进入前十名的城市。这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始终保持经济增长的高速 度、高效益所带来的结果。 厦门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 厦门的GDP、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总收入25年年均增长率分别超过18%、 24%和22%,这三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不仅居于我国最前列,在国际 上也属于超常水平。据了解,曾经创造经济增长率“奇迹”的日本和 亚洲四小龙,20平均增长率也只在10%左右。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一季度稳增长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一季度稳增长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一季度稳增长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1.16•【字号】•【施行日期】2024.0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一季度稳增长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各有关单位:《关于做好2024年一季度稳增长工作的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做好组织实施、政策兑现,强化重点项目保障、重点企业服务,推动我市2024年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1月16日关于做好2024年一季度稳增长工作的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我市2024年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特制定本工作措施。

一、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1.落实税费减免政策。

落实个体工商户和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六税两费”政策和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

(责任单位:市税务局)2.阶段性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

自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用人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由规定的7.5%调整为6.5%。

灵活就业人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由规定的9.5%调整为8.5%。

调整后参保人员待遇不变。

(责任单位:市医保局、财政局、税务局)3.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鼓励民营企业在厦设立总部,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

优化提升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破除市场准入、招投标、融资服务等“玻璃门”“隐形门”“旋转门”,加快创新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用好“慧企云”等政企协同服务平台,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商联(民营办)、商务局、工信局)4.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2004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厦门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5.04.14【实施日期】2005.04.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4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4月14日厦门市统计局)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福建省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争创海峡西岸经济区领先优势,推进海湾型城市建设,发挥经济特区中心城市龙头作用的目标,克服宏观政策调整、生产材料价格上涨、电力不足等造成的影响,抓住经济增长处在新一轮上升期的良好契机,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协调的发展。

一、综合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都有所提高。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88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0亿元,下降0.3%;第二产业增加值523.94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339.37亿元,增长11.8%。

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64.3%和34.6%。

三次产业比例为2.3:59.3:38.4。

按年末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0175元,比上年增长12.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0146元,比上年增长14.4%。

经济运行中更加注重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万元生产总值(GDP)耗电由上年的735.2千瓦小时减少到694.2千瓦小时,万元生产总值(GDP)耗水由上年的16.2吨,减少到15.5吨(不含生活用水、电)。

经济的增长为全市的财政税收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004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60.3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8.2%;剔除出口退税因素,达180.3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0.8%。

厦门改革40年的成就与经验启示

厦门改革40年的成就与经验启示

改 革 开 放 四 十 年 专 栏
税 制。财政体制 改革 实现 了从 集权到分权 、从行政性 分 权 向经济性分权 的跨越 ,为厦门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提 供 了 强 大 的动 力 。
三是税务体 制改革 。从 1983年起对 全市 国有企 业 普遍征收所得税 。1 984年率先对 107家市属 国有企业实 行利改税 。特区内“三资 ”企业所得税 一律改按 15%征收 , 实行“两 免三减半 ”优惠政策 ,吸引大量外资企业来 厦投 资建厂。1988年率 先统一 国有 、集体企业 和“三 资”企 业 所得税税 率 ,将税前还贷 改为税后还贷 ,实行税利分 流 , 营造公平 的竞争环境。1994年推进 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新 流转税制 度 ,统一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2016年 全 面推开“营改增 ”试 点。税改基本理顺分配关 系 ,促进 平 等 竞争 ,逐 步建立起符合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的 税 制制 度 。
四是投融资体制改革 。20世纪 80年代初在基本 建 设 领域进 行“拨 改贷”,1982年率 先利用 国外政府 贷款建 设机场 ,让外资直接进入项 目建设 。80年代中期在施 工 建 设 领 域 全 面 推 行 “工 程招 标 承 包 制 ”。90年 代 明确 公 益 性项 目、基础性项 目和竞争性项 目不 同的投资 主体 ,率 先 尝试 “以地养地 、以地养 城 ”,通过 土地有偿 使用筹 资 改造老城 区。1993年在全 国最早进行财政性投资建设 工 程代建 制 ,逐步采用 BOT、BOOT、BOO、BT、PPP等投 融 资模 式。进入 21世 纪后进一步确立企业 的投 资主体 地 位 ,修订 政府核 准投资项 目 目录 ,大部分项 目由审批 改备案 ,激发 了市场主体 的活力 ,扩大了有效投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