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旨在避免水和土壤的流失,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质量。
为了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一、植被覆盖植被覆盖是一种常见的水土保持管理办法,通过种植适当的植物,形成稳定的植被覆盖层,减少水和土壤的流失。
植被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流将土壤冲刷走。
此外,植被还能吸收大量的雨水,降低水流速度,减轻水土流失的风险。
因此,保持合适的植被覆盖对于水土保持至关重要。
二、土壤保水措施土壤保水措施是另一项重要的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通过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其保水能力,减少土壤的干旱和沙化风险。
常见的土壤保水措施包括保持土壤湿润、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避免水分的流失。
三、坡面治理坡面治理是一种专门针对坡面土壤侵蚀进行的措施。
通过修建沟渠、设立护坡、种植植被等方式,减少暴雨时坡面土壤的流失。
这些措施旨在改善地表的水流分布,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土壤的流失,并促进土壤的保持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四、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一项关键的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水资源的使用,减少水的浪费和过度开发。
合理的灌溉制度可以降低土壤盐碱化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此外,通过节约用水、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措施,也可以达到水土保持的目标。
五、推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是确保水土保持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举措。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水土保持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流程和标准。
各部门和个人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水土保持的职责,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是确保水资源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植被覆盖、土壤保水、坡面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推行法律法规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和土壤的流失,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的过程中,各部门和个人都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和土壤质量。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措施
一、环保水土保护措施
1.消除污染源: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污染控制,减少污染源,
强化生态保护;
2.加强污染治理:实施污染治理计划,实施污染控制和治理技术,改
善污染环境;
3.加强水土保护:制定水土保护规划,实行植被保护制度,进行水土
保持和治理;
4.加强节水利用:加强节水教育,加强节水措施,提高节水利用水平;
5.建立环保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环保制度,强化环保监管,扩大环
境保护范围;
6.建立生态系统:改善自然循环,增强植物种群,改善生物多样性;
7.加强监督管理:建立环保监督机构,实行水土保持管理,加强监测、执法、监管;
8.强化责任落实:建立环保责任体系,增强责任意识,加强责任落实;
9.开展环境教育: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
和参与意识;
10.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水土保持技术,推广技术应用,改善
水土保持状况。
二、环保水土保护保证体系
1.绿色管理:从设计到施工,从建筑到运行,要在各环节坚持绿色管理。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一、背景介绍水土保持工程是指为了保护土地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植被措施植被是防治水土流失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通过种植草木等植被来增加地表覆盖率,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具体包括:(1)草皮覆盖:利用草皮进行覆盖,增加地表覆盖率,防止雨水冲刷。
(2)林带固沙:在适宜区域种植树木或灌木,并形成带状林带,增强固沙能力。
2.结构性措施结构性措施是指通过建造各种物理结构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具体包括:(1)沟槽工程:通过开挖沟槽,引导雨水流向预定方向,减少水土流失。
(2)坝堰工程:通过建造坝堰等物理结构,防止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
3.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是指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具体包括:(1)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作、间作等方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2)加强监测和评估:通过对区域内环境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具体实施方案针对不同情况和需要,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山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植被措施:在适宜区域种植树木或草本植物,并形成带状林带或草皮覆盖。
(2)结构性措施:建造山洞、挡土墙等物理结构,防止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
(3)管理措施: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平原地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植被措施:在适宜区域种植草本植物,并形成草皮覆盖。
(2)结构性措施:开挖沟槽,引导雨水流向预定方向,减少水土流失。
(3)管理措施: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测,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3.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植被措施:在城市公园、广场等适宜区域种植树木或草本植物,并形成绿化带或草皮覆盖。
河道水土保持措施

河道水土保持措施
河道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植被覆盖:在河道两侧种植植被,如草皮、灌木和树木等,以减少水土流失。
这不仅可以防止雨水冲刷土壤,还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有助于维护河道的稳定。
2. 梯田建设:在河道上游的坡地上修建梯田,通过改变地形,减少水流速度,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梯田的建设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3. 拦沙坝建设:在河道的关键位置建设拦沙坝,以拦截上游来沙,减少下游河道淤积。
拦沙坝的建设需要考虑水流条件、坝高、坝长等因素,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4. 河道疏浚:定期对河道进行疏浚,清除河道内的淤积物,保持河道的畅通。
河道疏浚可以减少水流阻力,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防止洪水对河道的冲刷。
5. 水土保持宣传与教育:加强水土保持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河道水土保持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河道水土保持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植被覆盖、梯田建设、拦沙坝建设、河道疏浚以及水土保持宣传与教育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以实现河道水土保持的目标。
水土保持措施类型

水土保持措施类型水土保持措施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维护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在农业、林业、生态工程、城乡建设等领域都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工程措施、植被措施、防治措施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措施类型。
工程措施是指通过土地改良、构筑物建设等手段来保护水土资源。
包括梯田工程、植树造林、固沙造林、坡改梯、排水系统、棚圃技术等。
梯田工程通过修筑梯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和固沙造林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侵蚀和风沙侵袭;坡改梯通过改变坡地的坡度和形状,减少水土流失;排水系统通过建设排水渠、水沟等,排除积水,减少水土流失;棚圃技术通过建设棚圃,增加植被覆盖,减缓水土流失。
植被措施是指通过植被的种植和管理来保护水土资源。
包括植被恢复、草坪管理、绿地覆盖等。
植被恢复是通过种植乔木、灌木、草本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草坪管理是通过合理修剪和施肥,保持草坪的繁茂和坚实,减轻水土流失;绿地覆盖是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是指通过防治措施的采取和管理来保护水土资源。
包括水土保持规划、生态恢复、水土监测等。
水土保持规划是通过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明确水土保持目标和措施,指导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生态恢复是通过恢复生态系统,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水土监测是通过对水土资源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水土资源。
总的来说,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多样,包括工程措施、植被措施、防治措施等。
不同的地区和环境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以维护水土资源的保护。
同时,水土保持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保护水土资源,建设美丽家园。
水土保持控制措施

水土保持控制措施
- 工程措施:
- 修建梯田:在山坡上修筑梯田,减缓坡面径流速度,增加土壤入渗,减少水土流失。
例如在黄土高原地区,梯田工程有效地控制了坡耕地的水土流失。
- 鱼鳞坑:在较陡的梁峁坡面和支离破碎的沟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挖半月型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在坑内植树造林,起到拦截坡面径流,保持水土的作用。
- 淤地坝:建在沟道里的拦泥淤地工程,能够拦蓄泥沙、淤地造田,减少流入河流的泥沙量,同时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
- 植物措施:
- 植树造林: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如在山区种植松树、柏树等耐旱、根系发达的树木,通过树木的根系固土,树冠截留降雨,减少雨滴对地面的击溅侵蚀。
- 种草:在一些不适宜种树的区域,种草是很好的选择。
像苜蓿、狗牙根等草类,生长迅速,覆盖度高,能有效防止土壤侵蚀。
- 封山育林育草:对植被遭到破坏的山区实行封禁,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人为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干扰。
- 农业措施:
- 等高耕作:沿等高线进行耕作,使坡面径流方向与等高线垂直,从而减缓径流速度,减少土壤冲刷。
- 间作套种:将不同的农作物进行间作套种,如玉米与大豆间作,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增加地面覆盖度,减少土壤裸露时间。
- 深耕改土:适当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蓄水保土能力。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五篇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公益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
建立环保志愿者队伍
鼓励和支持建立各类环保志愿者队伍,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推动社 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
加强媒体监督
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和追踪报道, 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
04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成效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
公民。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评估指标
为确保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应包括资源消耗 、污染物排放、生态恢复、公众参与等方面的指标,以全面反映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实际效果。
权重分配
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为其分配合理的权重,以便在综合评估时进行加权计算。权重的确定应基于专家打分 、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以确保其客观性和科学性。
政策法规完善与优化
不断完善和优化政策法规体系,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政策法规是推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保障。各国应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和 水土保持要求,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法制化水平。同时,应注重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 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
评估结果应用
反馈改进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单位,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改进。同时,应注重与利益 相关方的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改进。
激励与约束
根据评估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对存在 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相应的约束和惩罚,以促进其整改和提升。
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 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1.覆盖措施施工现场或施工工地表面裸露的土地容易受到风雨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将表面裸露的土地进行覆盖。
常用的覆盖措施包括铺设稻草、建立草坪、铺设防护网等。
2.梯田和过渡坡为减少陡坡上的水土流失,可以采用梯田和过渡坡的方式,将坡地切分成一层一层的平坦田地,以减少水流的冲击力和流速,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
3.减轻施工对地表覆盖的破坏施工过程中需要暂时破坏地表覆盖,为降低对土壤和水资源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机械设备行驶的次数和速度,选择合适的施工路线,建设临时排水系统,及时修复施工造成的破坏。
4.水土保持结构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可采取一些水土保持结构措施,例如构造构筑物、放置沉沙池、设置挡土墙等。
这些结构措施能够减缓水流速度,促进悬浮物沉淀,降低土壤流失的风险。
5.排水及灌溉系统在施工现场,需要建设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以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排水系统将积聚的雨水导入合适的排水通道,避免水在施工现场内流淌造成淤积和冲刷,同时也会防止地下水位过高导致的土壤液化问题。
灌溉系统则根据需要提供合适的水源,保证施工现场的绿化和植被生长。
6.绿化措施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绿化工作。
通过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流冲蚀,同时植物叶片也可以拦截雨水,减少水势和速度,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地形、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因此具体的措施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以保证施工工程的水土保持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株覆盖
材料
作物残株:稻草、杂草、蔗叶、蔗渣、玉米秆、谷壳等。
作用
可以保护表层土壤结构,提高降水的入渗率; 隔断蒸发表面与下层土壤的毛管联系,减弱土壤空气 与大气之间的交换强度,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青草覆盖
覆盖后雨滴打在青草上,避
免雨滴直接打在土壤上; 因青草覆盖,保持了土壤墒 情,地面也没有野草滋生, 减少中耕环节,起到了保持 水土作用。
坡面水源涵养用树林
配置特点
•
人工营造坡面水源涵养用树林
• 主要乔木树种与灌木带的混交 • 乔、灌隔行混交
•
•
• 结合农林间作的乔木林带或灌木林带
水源地区水源涵养用材林的封山育林
油松、紫穗槐混交林;白榆、紫穗槐混交林;青杨、沙棘 混交林
• 乔、灌、草组合 • 针叶、阔叶树种组合 • 深根和浅根树种组合 • 耐阴和喜光树种组合 • 速生和慢生树种组合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体系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指的是用增加地面
粗糙度、改变坡面微地形、增加植物覆被 或增强土壤抗蚀性等方法,保持水土、改 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
四、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一)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二)水土保持栽培技术措施
(一)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指以保土、保水、
保 肥为主要目的的提高农业生产的土壤 耕作措施。被群众称为“水土保持耕作 法”。
(一)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1
以改变微地形为主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2
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覆盖耕作法 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的少耕、免耕法
3
以改变微地形为主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等高耕作
沟垄耕作
区田 圳田 水平犁沟
道坡度变缓。
• 拦蓄泥沙,减少输入河川的固体径流量。 • 减缓沟道水流速度,减轻下游山洪危害。 • 坚固的永久性谷坊群有防治泥石流的作用。 • 使沟道逐段淤平,形成可利用的坝阶地。
(二) 沟道治理工程
谷坊类型 土谷坊 石谷坊
• 用土料筑成的小土坝。 •
用石料筑成的小石坝。
柳谷坊
• 生物谷坊,把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在一起的谷
区田
方法
在坡耕地上沿着等高线在每一平方米范围内挖一长、 宽、深各50cm的坑。用生土在坑下沿和左右两侧作土 埂,将上方表土层刮在坑内。坑内作物可高度密植。
作用
表土、肥料可集中使用;
改变了小地形,暴雨时拦蓄地表径流,保持水土;
实行密植,可提高产量。
圳田
做法
在20°以下坡地上,沿等高线用畜力带犁翻地,每隔50cm挖 宽、深各50cm的沟,并将生土放在沟外拍成埂或垄,再将上 方1m宽的表土填入下方沟内。由于沟垄相间,便自然形成了 窄条台阶梯田。
侵蚀沟发展基本停止,沟道农业利用较好,沟道采用了打坝 淤地等措施并已达到稳定沟道纵坡、抬高侵蚀基准的地区。
• 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
(二)水土保持种草
1 种草在水土保持中的 意义和作用
• • •
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增产牧草,发展畜牧 种草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 • • • •
2 主要的水土保持草牧业措施
护坡薪炭林
配置特点 :
• 可选择距村庄较近,交通较便利但不适于高经 •
济利用甚至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作为人工营造 护坡薪炭林的地方。 薪炭林树种特点
位面积的生物产量高 ;应具有多种用途
• 适应力强 ;再生能力强、燃烧值高 ;轮伐期短,单 • 薪炭专用林乔,薪树种结合的块状;带状经营
• 薪炭林的经营
(一) 水土保持林
3 水土保持林林种的配置原则
• 统筹安排,集中治理,以中小流域为水土保持
•
•
治理的基本单元 因害设防,综合治理,变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 为综合的农业经济结构 因地制宜,选择树种
(一) 水土保持林
4 水土保持林林种配置
• 坡面水源涵养用材林 • 护坡薪炭林 • 复合林牧护坡林 • 梯田埂坎防护林 • 石质沟道水土保持林 • 土质沟道水土保持林
复合林牧护坡林
配置特点
• 短带与均匀分布的灌木丛结合 • 沿等高线短带状配置 • 配置护牧林 • 营造放牧林
复合林牧护坡林
树种特点
• 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 • 适口性好 • 营养价值高 • 生长迅速 • 萌蘖力强 • 除作为饲料树种外,同时具有其他经济效益如
薪材、蜜源、编制等。
梯田埂坎防护林
第四节 水土保持的技术措施
一、 水土流失方程与水土保持原理 二、 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 三、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 四、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一、 水土流失方程与水土保持原理
(一) 水土流失方程(通用土壤流失方 程)
A=RKLSCP
• A是单位面积坡地的土壤流失量; • R为降雨侵蚀因子; • K为土壤可蚀性因子; • L与S为坡长坡度因子; • C为覆盖与管理因子; • P代表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地膜覆盖
根据覆膜栽培能保土、保水的
特点,把它应用到坡耕地耕作当 中。
砂田
概念
以砂石做为覆盖材料的一种覆盖耕作法。是由大小 不等的河卵石或冰碛石与粗砂的混合物,覆盖在农田土
壤的表面而形成的。
作用
提高农田的蓄水保墒性能 防止水蚀、风蚀 能够提高地温 降低盐碱危害 减少病虫害及杂草危害
等高耕作
概念 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进行犁耕和作物种植,以保持 水土,提高抗旱能力的农业耕作方法。 特点 沿等高线垂直于坡向进行横向耕作。
耕作方向 水流方向 水流方向
耕作方向
顺坡耕作
横坡耕作
等高耕作
20°坡地横坡与顺坡耕作效 益的对比
-30% -29% -45% -75% -51% 26%
等高耕作
坊。
(二) 沟道治理工程
2 小型水库
•
按国家规定标准,库容100 万-1000万立方米的叫小Ⅰ 型水库,库容10万-100万 立方米的叫小Ⅱ型水库。 小型水库的组成
•
• • •
挡水坝
溢洪道 放水建筑物
(二) 沟道治理工程
3 拦沙坝
• • •
拦泥淤地为主要目的的治沟工 程。 坝高一般8-30米。 作用
•
• •
稳定和抬高侵蚀基点,防止沟 底下切,防止沟岸扩张。 拦泥、落淤、造地,变荒沟为 良田,为山区农林牧业发展创 造有利条件。 蓄洪、拦泥、削峰,减少入河、
三、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
(一) 水土保持林 (二) 水土保持种草
(一) 水土保持林
1 水土保持林的功能
• 生态屏障 • 提供林业产品
(一) 水土保持林
2 水土保持林林种
•
•
•
坡面上的水土保持林 • 水源涵养用材林 • 护坡放牧林 • 护坡薪炭林 • 坡面水流调节林(或坡耕地防护林) • 泥石流沟道护坡林 • 梯田地坎防护林 侵蚀沟道防护林 • 沟头防护林 • 侵蚀沟道和沟坡防护林 • 石质山地沟道防护林 • 山地池塘、水库周围防护林 河川两岸防护林 • 河川护滩林
(一)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1
以改变的覆盖耕作法 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的少耕、免耕法
3
3 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的少耕、免耕法
少耕法 免耕法
少耕法
概念
指在一定的生产周期内,尽量减少耕翻次数。
深松少耕法
深松铲取代有壁犁,对土壤只松 不翻,并在数年中只进行一次的 作用 土壤耕作法。 改善耕层构造,调整土壤“三相”比例,提高地温;
或减轻山洪及泥石流灾害而在山区沟道中 修筑的各种工程措施。
主要措施:谷坊、小型水库、淤地坝
(二) 沟道治理工程
1 谷坊
• •
又称防冲坝、沙土坝,是水土流失地区沟道治理山洪与泥 石流的一种工程措施。坝高3-5米,拦沙量<1000立方米, 以节流固床、护坡为主。 谷坊的作用
• 抬高沟底侵蚀基点,防止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并使沟
2 蓄水池
•
在地面挖坑或在洼地筑埂,用以拦蓄地表径流和泉水的小 型坡面蓄水工程。
3 水窖
•
地下水源缺少地区,在庭院、路旁修筑水窖,蓄积雨水。
4 蓄水沟
•
在较陡的坡地上,为均匀拦蓄坡面径流,沿等高线修筑的 蓄水沟。
(一) 治坡工程
1 梯田的作用
• • • •
坡地修成梯田,改变地形,缩短坡长,从而能有效地蓄水 拦泥,控制水土流失。 坡耕地修成梯田,改变了田面坡度,增加了土壤水分的入 渗时间,从而提高了土壤涵蓄水分、养分的能力,改善了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坡面修成梯田,由于田面坡度平缓、宽度匀整,故为机械 化耕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坡面修成梯田后,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位面积粮 食产量,从而促进退耕还林还牧,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有 利于保护土地资源。 坡面修成梯田,为沟壑治理创造了条件。
(二) 水土保持原理
• 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C值的变化范围是从0.001到1。
土壤保护生物措施就是通过改变C值来达到保护保护水 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植被保持水土,降低地面径流。
• 对于坡度S和坡长L
因子,也可以改变。修筑梯田就是 减小坡度,变长坡为短坡,等高耕作虽然不能改变坡度, 但可以减小坡长。 茬免耕、覆盖砾石防冲。
作用 能有效地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 率,减少水土流失。 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从而达到增产效果。
等高耕作是 坡耕地实施其 他水土保持耕 作措施的基础, 一切水土保持 耕作措施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