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的人 马斯洛

合集下载

自动人假设及相应的管理理论

自动人假设及相应的管理理论

自动人假设及相应的管理理论(一)"自我实现人"的概念"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 man,也叫"自动人"这一概念是马斯洛提出来的。

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种人,"能力要求被运用,只有潜力发挥出来,才会停止吵闹。

"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希望越变越为完美的欲望,人要实现他所能实现的一切欲望。

"具有这种强烈的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就叫"自我实现人",或者说最理想的人就是"自我实现人"。

(二)"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依据"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是50年代末,由马斯洛、阿基里斯、麦格雷戈等人提出的。

这种假设认为;人有好逸恶劳的天性,人的潜力要充分挖掘,才能得以发挥,人才能感受到最大的满足。

马斯洛通过对社会知名人士和一些大学生的调查,指出自我实现的人具有15种特征。

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思想高度集中,有创造性,不受环境偶然因素的影响,只跟少数志趣相投的人来往,喜欢独居,等等。

但马斯洛也承认,在现实中这种人极少,多数人不能达到自我实现人的水平,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束缚,没有为人们自我实现创造适当的条件。

麦格雷戈总结并归纳了马斯洛等人的观点,结合管理问题,提出了Y理论。

其基本内容如下:1、工作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就象游戏休息一样自然。

厌恶工作并不是普通人的本性。

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因而自愿去执行),也可能是一种处罚(因而只要可能就想逃避),到底怎样,要看可控制的条件而定。

2、外来的控制和处罚的威胁下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任务。

3、致力于实现目标是与实现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报酬在起作用。

报酬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最大的报酬是通过实现组织目标而获得个人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马斯洛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马斯洛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即性格特征):
1.了解并认识现实,持有较为实际的人生观。

2.悦纳自己、别人以及周围的世界。

3.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为自然。

4.有较广的视野,就事论事,较少考虑个人厉害。

5.能享受自己的私人生活。

6.有独立自主的性格。

7.对平凡事物不觉厌烦,对日常生活永感新鲜。

8.在生命中曾有过引起心灵震动的高峰经验。

9.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之一员。

10.有至深的知交,有亲密的爱人。

11.具有民主风范,尊重别人的意见。

12.有伦理观念,能区分手段与目的;绝不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13.带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

14.有创见,不墨守成规。

15.对世俗,和而不同。

16.对生活环境有时时改进的意愿与能力。

马洛斯的7点建议:
1.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像个瓶颈。

2.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以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厉害做决定。

3.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

4.设定积极而有可行性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实现;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不会失败。

5.对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纵使违反众议,也应挺身而出,站在正义之一方,坚持到底。

6.莫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在思想与行动上留一点弹性空间;偶尔放松一下身心,有助于自己潜力的发挥。

7.与人坦率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和痛苦。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的特点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的特点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的特点美国心理学大师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许多历史上伟人共同的人格特质之后,更详细地描绘出“自我实现者”(成长者)的画像。

自我实现者有下列16个特征:1.他们的判断力超乎常人,对事情观察得很透彻,只根据现在所发生的一些事,常常就能够正确地预测将来事情会如何演变。

2.他们能够接纳自己、接纳别人,也能接受所处的环境。

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之中,他们能安之若命,处之泰然。

虽然他们不见得喜欢现状,但他们会先接受这个不完美的现实(不会抱怨为何只有半杯水),然后负起责任改善现状。

3.他们单纯、自然而无伪。

他们对名利没有强烈的需求,因而不会戴上面具,企图讨好别人。

有一句话说:“伟大的人永远是单纯的。

”我相信,伟人的脑子里满有智慧,但常保一颗单纯善良的心。

4.他们对人生怀有使命感,因而常把精力用来解决与众人有关的问题。

他们也较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单顾自己的事。

5.他们享受独居的喜悦,也能享受群居的快乐。

他们喜欢有独处的时间来面对自己、充实自己。

6.他们不依靠别人满足自己安全感的需要。

他们像是个满溢的福杯,喜乐有余,常常愿意与人分享自己,却不太需要向别人收取什么。

7.他们懂得欣赏简单的事物,能从一粒细砂想见天堂,他们像天真好奇的小孩一般,能不断地从最平常的生活经验中找到新的乐趣,从平凡之中领略人生的美。

8.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曾经历过“天人合一”的宗教经验。

9.虽然看到人类有很多丑陋的劣根性,他们却仍满有悲天悯人之心、民胞物与之爱,能从丑陋之中看到别人善良可爱的一面。

10.他们的朋友或许不是很多,然而所建立的关系,却比常人深入。

他们可能有许多淡如水的君子之交,素未谋面,却彼此心仪,灵犀相通。

11.他们比较民主,懂得尊重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人,以平等和爱心相待。

12.他们有智慧明辨是非,不会像一般人用绝对二分法(“不是好就是坏”或“黑人都是懒惰鬼”)分类判断。

13.他们说话含有哲理,也常有诙而不谑的幽默。

自我实现的定义是什么

自我实现的定义是什么

自我实现的定义是什么自我实现的定义是什么?这里有3中定义,看看那个更符合你心里的想法?马斯洛定义的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在1940年代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他将研究焦点放在心理健康的个体上,特别是那些所谓「自我实现」(Self-actualized)的人身上,尝试归纳出那些对生命感到满意、能发挥潜能又具有创造力的人的共通点。

马斯洛发现,这些人之所以较不易受到焦虑与恐惧影响,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及他人都能抱着喜欢及接纳的态度。

他们虽然也有缺点,但因为能够接受自己的缺点,所以他们较一般人更真诚、更不防卫,也对自己更满意。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及教育家相信每个人天生均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当一个人较低层次的需求(如安全感)获得基本满足之後,他便会转而尝试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如自我实现),他对生命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但是当这样的倾向受到阻碍,特别是孩童时期父母冷酷或拒绝的态度,便会影响到这个人的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和他对现实世界的觉察,这个人开始自我防卫,甚至从真实的感受中抽离出来时,更难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罗杰斯认为的自我实现: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的过去所有的生命体验的总和。

假如,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被动参与的,或者说是别人的意志的结果,那么我们会感觉,我们没有在做自己。

相反,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主动参与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不管生命体验是快乐或忧伤,我们都会感觉是在做自己。

在我目前的理解中,自我实现的概念主要包含三层含义:1、自我实现者解决了生存压力:较少受外界左右,他们独立自主,拥有闲暇和内心的安宁,不需要为别人而活;(所以说:快乐是一种态度而不是状态)2、自我实现者事实上解决了生命困惑:他们不是无所事事的人,他们把精力投入到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活动上,追随天性和内心的兴趣所在,乐此不疲,不计得失;(所以说:幸福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3、自我实现者的言行坦率而不造作,他们较多的保持儿童时期的天真和自然,不扭曲自己,不伪装不掩饰,更多的率性而为,道法自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有意识或哲学上的认识。

心理学理论:自我实现的马斯洛需求层次

心理学理论:自我实现的马斯洛需求层次

心理学理论:自我实现的马斯洛需求层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理学家们对人类需求和动机的探索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称之为“需求层次理论”。

这个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的需求和动机,并为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满足提供了指导。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基于人的需求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优先级来满足的观点。

他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更高级的精神需求。

这些层次包括: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是指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食物、水、睡眠、性欲、呼吸和排泄等。

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不适和焦虑。

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是指人类对身体和心理安全的需求。

这包括有保障的居所、稳定的工作、社交关系以及对自己和家人的保护等。

社交需求社交需求是指人类对社会交往和归属感的需求。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关系,以满足我们的情感和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是指人类对自尊、尊重和尊重的需求。

这包括被他人认同和重视,以及在社会中被赞赏和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马斯洛理论的最高层次,它指的是人类追求个人潜力发展、追求理想和实现自己价值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求是一个持续的追求,它让人们感到满足和充实。

自我实现的意义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重要的层次之一。

它是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是一个人追求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愿望。

自我实现是一个积极的动机,它使人们不断尝试新的事物、挑战自己并达到自己的最大潜力。

自我实现的意义在于提高个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当一个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和目标时,他们会感到自豪和满意。

自我实现也能够为人们提供动力和意义,使他们感到生活有意义,并且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会体验到一种所谓的“心流”状态。

心流是指一个人全神贯注在某项活动中,完全沉浸在其中,感到时间如飞驰而过。

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者的特质

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者的特质

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者的特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1943年其著作《动机论》中提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它们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饥、渴、性和其他生理机能的需要,它是推动人们行为的最强大的动力。

只有在生理需要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需要才会相继产生。

2.安全需要当一个人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满足安全的需要就会产生。

个人寻求生命、财产等个人生活方面免于威胁、孤独、侵犯并得到保障的心理就是安全的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这是一种社会需要,包括同人往来,进行社会交际,获得伙伴之间、朋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爱,给予别人爱;并希望为团体与社会所接纳,成为其中的一员,得到相互支持与关照。

4.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前者是希求别人的重视,获得名誉、地位;后者希求个人有价值,希望个人的能力、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的需要,即获得精神层面的臻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韵需要。

马斯洛认为: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丽异的。

有人希望成为一位理想的母亲,有人可以表现在体育上,还有人表现在绘画或发明创造上…简而言之,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潜能的需要。

===自我实现者的特质===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自我实现是指个人的潜在能力、天资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实现,是使命的完成,是个人对自身的内在价值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

马斯洛认为,只有充分实现个人的全部潜能,即实现人生全部价值的人,才能成为自由的、健康的、无畏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胜任工作,有发明,有创造,成为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他通过对心理健康水平出众的人进行跟踪、观察和综合研究,提出了自我实现者的心理健康模型。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认为人性是乐观的、振奋的的。

他更关注人格的意识方面,把人看作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总是在不断寻找既适合自己、又是个社会要求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初始动机。

他认为把人的需要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

就是说,必须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一些需要。

马斯洛把这些需要排了五个层次,尽管有例外,但我们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高层次的需要。

第一,生理需求应用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

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

第二,安全需求应用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

例如:。

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第三、社交需求应用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

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第四、尊重需求应用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

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无法满足尊重需求的特征:变的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

例如: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

马斯洛得出的成功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马斯洛得出的成功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马斯洛得出的成功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马斯洛根据他心目中成功人士的人格得出的自我实现者人格特征马斯洛观点全面和准确地知觉现实(1)全面和准确地知觉现实。

自我实现者对世界的知觉是客观的、全面的和准确的,因为他们在感知世界时,不会掺杂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成见,或带有自我防御,而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去反映。

与此相反,心理不健康者则是以自己的主观方式去知觉世界的,他们试图使世界与自己的主观愿望、焦虑和担心相吻合。

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2)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

自我实现者能够接受自然、自身及他人的不足与缺陷,而不会为这些缺陷而忧心忡忡。

当然,对于可以改造或可以调整的不足与缺陷,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而对那些不可改变的不足与缺陷,他们能顺其自然,不会自己跟自己、跟他人和自然过不去。

对人自发、坦率和真实(3)对人自发、坦率和真实。

在人际交往中,自我实现者具有流露自己真实感情的倾向,他们不会装假或做作,他们的行为坦诚、自然。

一般而言,他们都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这就使得他们足以真实地表现自己。

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实现者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献身于某种事业或使命,并能全力以赴。

与常人相比,他们工作起来更刻苦、更专注。

对他们来说,工作并非真正的劳苦,因为快乐恰恰寓于工作之中。

具有超然于世和独处的需要(5)具有超然于世和独处的需要。

自我实现者以自己的价值和感情指导生活,不依靠别人来求得安全和满足,他们依靠的只是自己。

他们一般都喜欢安静独处.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害怕别人,也不是要有意逃避现实,而是为了在减少干扰的条件下,更好地深思,更全面地比较,以便去寻求更为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案。

他们平静安详,保持冷静,安然地度过或顶住各种灾难和不幸。

具有自主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6)具有自主性,在环境和文化中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自我实现者行为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内部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即B一驱动),而不是来自于因缺少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东西需要外部的补充(D一驱动),因而他们更多依赖自己而不是外部环境,能够抵制外部环境和文化的压力,独立自主地发挥思考的能力,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纯粹的精神。 • 10、在经历高峰体验后有一种源承神恩、三生有幸的特殊
情怀。
18
通向高峰体验的途径:
• “通向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获得认同,获得一个坚强的真 正的自我,以及经由基本需要的满足而不是实行禁欲主义。”
——马斯洛
1、真诚地对待人生,在生活中不断地聚积能量对人生要有 终极关切状态。
2、开放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大自然与艺术。在这种感受中, 你又会有新的能量积聚。当你对待人生已经足够真诚,能 量的积聚已经充足之后,高峰体验常常就会不期而遇。 ——许金声
• 第一.了解自己的内心,大胆承认“约拿情结”的存在。 在面对责任和压力时,要克服恐惧心理,鼓起勇气,坚定 信心,相信自己。
• 第二.克服成长过程中的恐惧,同时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 “你必须不仅能认识到内在的神圣的可能性,还要认识到 存在的人的局限性。”
• 第三.要具备“毛遂自荐”的勇气和信心,要Βιβλιοθήκη 勇气去展 现自身的才华。14
• “高峰体验”最早是由韦特海默提出的,25年后, 马斯洛重新界定,并将它融入到人类自我实现的 理论中,使其广为人知,影响深远。(马斯洛的 高峰体验论使他的理论从人本主义向超个人主义 心理学过渡。)
• 所谓高峰体验并不是指登山时产生的一种体验, 高峰指的是人很少达到的,超越自己平常情况的 一种状态。
8
二、约拿情结(John Complex)
约拿是旧约《圣经》里的人物,他一直渴望能够得 到神的差遣,终于上帝让他去宣布赦免尼尼微城, 约拿却逃避这个使命,企图乘船远去。 “约拿”指代那些渴望成长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 害怕成长的人。
9
• “我们害怕自己最低的可能性,又害怕自己最 高的可能性;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一定有可能 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我们都有未被利用或 发展不充分的潜力。”
12
三 、 高 峰 体 验 论 :
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 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 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
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 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 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
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 ,照亮了他们的一生。
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
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
7
自我实现的方式:
1. 充分、忘我、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2. 做出成长的选择而不是畏惧的选择 3. 倾听内在冲动的呼唤,让自我显现出来 4. 要诚实,要承担责任 5. 要有勇气,敢于与众不同 6. 必须不断进取 7. 不能停留或迷恋于自我实现带来的高峰体验 8. 正确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的心理疾病, 放弃心理防御
—— 肯·威尔伯(后人本心理学大师)《没有疆界》
16
高峰体验面面观:
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
• 1.有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加整合(统一、完整、浑然 一体)的自我感觉。
• 2.更加纯粹地成为他自己,他更能够与世界、与以前非 我的东西融和。
• 3.通常感到正处于自身力量的顶峰,正在最佳地、最充 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 “在某些方面好像摇身一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15
• “街道上的尘土、石头都如黄金一般贵重,世 界的最初就是它的最终。当我透过一扇门初次看见 那些绿树的时候,我感到欣喜若狂、心醉神迷…… 在街头奔走嬉笑的小伙子和姑娘洋溢着青春活力, 弥足珍贵。……芸芸众生都各得其所地天长地久地 生存。 在阳光下,永恒清清楚楚地显现出来……街道 属于我,神庙属于我,人群属于我,天空属于我, 太阳、月亮、星星,整个宇宙都属于我,我是其中 的观赏者,陶醉于其中。我不在意那些烦琐的条条 框框,不在意什么是边界,什么是疆界……”
5
自我实现的人: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
➢马斯洛反对只从病态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 主张研究人 的积极方面。
➢他所选择的研究对象“选自本人认识的一些人和朋友 ,以及一些著名人士和历史人物”, 其中包括林肯、爱因 斯坦、詹姆士、斯宾诺莎、歌德这样一些大人物在内。
➢心理健康有两个标准: 很少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和正在充分开发、利用自己的天资、能
• 4.感到行动的轻松自如。
17
• 5. 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富有责任心、主动精神,更加感到 自身就是自己行动和感知的中心。
• 6. 最大限度地摆脱了阻碍、抑制、畏惧、疑虑、自责、 谨小慎微。
• 7. 在行动上更加正直、坦率、公正、童真、无防备。 • 8. 在一种特殊的意义上更加具有创造性。 • 9.已不完全是受世界法则支配的尘世之物,更多的是一
人 自 我 实 现 的
L/O/G/O
马斯洛
郑州大学 教育系 11级教育二班
马斯洛其人:
他是前苏联犹太裔移民之子,七个孩子中最大的一 个;他的母亲迷信、冷酷、无知、对孩子毫无爱心; 他的父亲嗜酒成性,喜欢和女人打架,夫妻关系 一直紧张。他一直恨母亲,甚至拒绝出席他的葬礼。 他娶了表妹为妻,跟铁钦纳学习,是哈洛的第一个 博士生,研究的是猴子,之后又跟随桑代克进行博士 后研究——最后,他的理论因强调人的积极、创造力 和情感性而成名,他就是马斯洛。
19
❖马斯洛著 徐金声、刘锋等译
❖《文化:中国与世界》 编委会 主编:甘阳
❖1987年10月第一版
❖生活·讀書·新知三 联书店 出版发行
定价:1.85元
20

谢 观
L/O/G/O

——迟毓凯《心理学那点事:很丑很人本》
注: 迟毓凯:专业开玩笑,开专业的玩笑, 大学心理学教师,偶尔也科普。
2
3
自我实现心理学
1
需要 层次 理论
2
自我 实现 理论
3
高峰 体验 理论
4
一、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的含义: “自我实现,也许可以大致描述为充分利用和开 发天资、能力、潜能等等。” “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 集中全力地、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 马斯洛把这种倾向归结为“恐惧自身的伟大之 处”、“回避自己的命运”、“躲开自己最好 的天赋”。
• 简单地说“约拿情结”即对成长的恐惧。
10
约拿情结的基本特征:
1 对自己: 逃避成长,拒绝承担伟大的使命。
2 对他人: 嫉妒别人的优秀和成功、幸灾乐祸
于别人的不幸。
11
如何克服 “约拿情结”成 长障碍?
力以及潜能。
6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1)全面准确地知觉现实 (2)悦纳自己与他人 (3)对人坦率真实 (4)以问题而非自我为中心 (5)具有超然于世和独处的需
要 (6)具有自主性,在环境和文
化中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8)具有难以形容的、神秘 的高峰体验
(9)对人充满爱心 (10)具有深厚的友情 (11)具备民主的精神 (12)区分手段与目的 (l3)富于创造性 (14)处事幽默、风趣 (15)反对盲目遵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