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海水入侵和海水倒灌的区别

合集下载

赤潮,咸潮与海水倒灌

赤潮,咸潮与海水倒灌
材料二 咸潮(又称咸潮 上溯、盐水入侵),是一 种水文现象。当淡水河流 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 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 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参考答案
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 春季降水少,气温回 升快,蒸发旺盛,河 流处于枯水期(3分), 春季农业生产用水量 大;(2分)河流入海 口水位低。(2分)
海水倒灌
海水倒灌,指的是 海水经地表到达陆 地;而海水入侵, 指的是海水经地下 到达陆地。
出现海水倒灌的原因可能是:
1.地势低平地区遇到潮汐、巨浪; 2.地下水的过分开采; 3.中游、上游农业、生产用水多,导致 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4.过度采沙,河床下降,导致海水倒灌; 5.出现有固定时间的天文大潮。
赤潮破坏海洋生态结构;
赤潮生物的分泌物妨碍海洋鱼类、虾类、 贝类的正常呼吸而导致窒息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 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 海产品也会导致食物中毒;
赤潮生物死亡后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 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 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赤潮对生物资源的危害
指出珠江三角洲咸潮易发的季节及近年来该区 域咸潮入侵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咸潮(又称咸湖上溯、 盐水入侵)是指沿海 地区海水通过河流其 他渠道倒流进内流区 域后,水中的盐分达 到或超过250毫克∕升 的自然灾害。下图为 珠江三角洲咸潮活动 范围变化图。
参考答案
易发季节:冬季 变化趋势:不断加剧(或向河流上游扩展)。 自然原因:冬季(冬春季)降水量少,径流量较少,咸
出现海水 倒灌的地 点:
一.季风气候内河流的入海口:夏季 河水海水水位相等,冬季,河水水 位下降,导致海水倒灌。
二.喇叭型河口处。(钱塘江大潮)

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

1、合理开采地下淡水资源,开源节流 解决淡水问题是减轻海水入侵的主要途径。从 沿海地区水资源供求情况来看,缺乏淡水已成 定局;从长远看,引调客水是控制沿海地区海 水入侵的重要战略措施。同时,要合理布置开 采井,放弃咸淡水界面附近的抽水井,分散开 采、定期停采或轮采地下水,缩短水位恢复时 间以防止形成降落漏斗。
大连市概况


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半岛轮廓北宽南窄, 夹于黄海与渤海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之称。 三面环海,低山丘陵地貌。 大连是我国辽东半岛的明珠,是一座重要的港口、 贸易、工业和旅游城市,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 优势和地位。同时,大连又是严重缺水的沿海城 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大连亟待解决的问 题,三面靠海的狭窄半岛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地 区的淡水资源有限。由于不合理的过量开采,打 破了地下水的天然平衡,导致海水不同程度地侵 入到陆地含水层中,出现了海水入侵问题。
3、气候条件 地下水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来补给,如果气候 持续干旱,地下水补给量严重不足,同时河流 入海径流量也减少,将加剧海水入侵活动,增 大潮水沿河流的上溯距离。
4、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地下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滨 海地带咸淡水平衡状态遭受破坏的重要因 素。许多地区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而 使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形 成 低 于 海 平 面 的 负 值 区,进 而 发 生 海 水 入 侵。 海水养殖和引潮晒盐等经济活动把大量海 水引入陆地也扩大了海水向地下淡水的入 侵范围。此外在入海河流的上游地区修建 水库 、塘坝等水利设施 使河流 入 海 水 量 普 遍 减 少 ,加剧了潮水上溯距离,使河 流两侧发生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的发生机理决定了此类灾害发展 的复杂性、隐蔽性和多变性,这些特点又 决定了海水入侵防治的艰巨性。海水入侵 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巨大的,由于海水入 侵,地下淡水水质恶化,致使大量水井报 废、粮食绝产、果园被毁,严重阻碍了当 地的工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 制约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开展海水入侵研究,制订滨海地区 合理的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方案,防止 和减轻海水入侵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科学价值。

海水入侵_精品文档

海水入侵_精品文档
渤海湾
莱州湾
11
我国海水入侵的分布
海南岛西部儋州的新英湾是海 水入侵典型地段,海水入侵面 积达10km2。
12
第三节 海水入侵的原因
海水入侵是陆地地下水的压力与海水压力失衡造成的。
海平面的相对上升
海水量的变化(气候、冰川消融等) 海洋盆地容积的变化(大洋中脊扩张、陆源物质堆积 等) 滨海地区地面沉降(构造沉降) 陆地地下水头下降 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 筑坝建水库等拦截地表水 气候干旱 其他原因 修建盐田、近海河道清淤、沿海城市建设等
20世纪60年代,维鲁特等人提出了 更符合真实情况的海水入侵模式。
18
第四节 海水入侵的形成机制
二、稳定分界面的动水压力平衡模式
维鲁特等人提出。
地下水在远离海岸和靠近海岸的 地方,流速垂直分量不同。
岸坡地带潜水会形成渗出带,海 面以下也存在地下水排泄出口。
潜水渗出带 海平面
潜水海下出口
海水楔
A
(一)潜水含水层的海水入侵问题
16
hs 40hf
dhs 40 dhf
ds
ds
表示分界面在水平方向的梯度;表示潜水面在水平方向的梯度;右端 的负号表示两者水头下降的方向是相反的(下图)。
由上式可以看出,从AC断面到BD断面, 潜水面的梯度变化要小于分界面,分界 面的梯度为潜水面的40倍。
2、分界面在向内陆延伸时,往往具有 快速收敛的特点,能够在离海岸线不远 的地方,与含水层的隔水底板相交。
③沿海地区是松散堆积物的沉积区,主要是冲洪积和海相沉积 成因。陆相物质的搬运堆积,主要靠地表径流。河床堆积物相对 粗大,并一直延伸到大海,为海水向陆地含水层入侵提供了通道。
9
辽东湾
渤海湾 莱州湾

海水倒灌原理

海水倒灌原理

海水倒灌原理海水倒灌是潮汐现象的一种表现。

潮汐是地球上海洋受到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的结果。

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海洋表面的水会出现周期性的起伏。

当潮汐进入河口或水道时,由于河口或水道的狭窄,导致海水受到阻挡,无法顺利流入河道或水道,从而形成了海水倒灌的现象。

海水倒灌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解释。

首先,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产生的。

月球的引力作用是主要原因,太阳的引力作用次之。

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会使海洋表面的水产生周期性的起伏,形成潮汐现象。

海水倒灌是由于河口或水道的特殊地理条件所致。

河口或水道的狭窄和弯曲使得海水在流入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

当潮汐进入河口或水道时,海水受到了河口或水道的阻挡,无法顺利流入,从而形成了倒灌的现象。

海水倒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它的发生与潮汐的周期有关,潮汐周期通常为12小时25分钟。

在每个潮汐周期内,海水会两次进入河口或水道,分别是涨潮和落潮。

在涨潮时,海水会顺着河口或水道流入,形成海水倒灌;而在落潮时,海水则会顺着河道或水道流出。

海水倒灌现象对于海洋生态和沿海地区的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

首先,海水倒灌会带来新鲜的海水,对河道或水道中的盐度和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海水倒灌还会带来海洋生物和植物,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海水倒灌还会改变沿海地区的地形,造成土地的沉积和侵蚀。

为了更好地利用海水倒灌现象,一些地区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例如,在河口或水道处建设水闸和堤坝,以控制海水倒灌的程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河口和水道的环境,减少海水倒灌对当地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海水倒灌是由潮汐引起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它是海洋和河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海洋生态和沿海地区的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合理利用和管理海水倒灌现象,可以更好地保护当地生态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海洋地理知识大全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海洋地理知识大全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海洋地理知识大全海洋深处有什么?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人们对海洋和海洋生物的绝大多数了解仅限于海洋表面以下的数百米水层。

对于平均深度超过3600米的海洋而言,这只是薄薄的一层表面。

受到目前探索能力的限制,人类对深海所知甚少。

科学家们直到近几十年才确认,深海海底并不只有一望无际的海洋沉积物,也绝非一片毫无生气的死地。

在对海底生态系统的探索中,“海底盐池”可算是近年最为“魔幻”的新发现之一——数不清的贝类与鱼虾在波光粼粼的盐池周围生活,却没有动物敢于踏入这方池水,这是由于盐池水高盐、无氧、有毒,动物无法在其中生存。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那么海底盐池是怎样形成的呢?海底盐池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在海洋盆地深部必须赋存有盐岩层或高矿化度盐水,甚至是卤水;二是有供盐岩层或高矿化度盐水渗漏的流体通道,如海底地层断裂产生的缝隙;三是深部发育超压流体囊,即封存于岩层之间、内部压力极大的流体,当超压流体囊由于压力逐渐增大而突破上覆地层的封堵,沿断裂从深部渗漏至海底,就会在海底低洼地带形成规模不等的盐池。

盐池水密度是正常海水的2~3倍或更高,明显的密度差导致海水分层的形成,在缺乏底流影响的地区,盐池与正常海水之间就形成了明显的分界面。

通常情况下,在发育盐底辟构造的海底容易形成盐池。

什么是盐底辟构造呢?就是密度较小的高塑性、低黏度的岩石(如岩盐、石膏等)向上流动,拱起甚至刺穿上覆岩层所形成的穹隆或蘑菇状构造。

深海冷泉1.定义来自海底沉积界面之下的以水、碳氢化合物 (天然气和石油)、硫化氢、细粒沉积物为主要成分的流体以喷涌或渗漏方式从海底溢出,并产生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这种作用及其产物称为冷泉。

海底冷泉的温度与周围海水温度相近,约2~4℃。

2.分布冷泉常呈线性群产出,主要集中在断层和裂隙较发育地区,经常伴随着大量自生碳酸盐岩、生物群落、泥火山、麻坑、泥底辟等较为宏观的地质现象。

3.物质组成①海底沉积物埋藏或者沉积物滑动、运移及重新沉积;②全球气候变冷或变暖引起海平面的升降,从而使海底压力和温度变化;③构造抬升或海平面下降使压力降低;④与地震有关的压力快速变化、火山喷发、地温梯度升降;⑤海底底层水变暖或温盐环流变化,冬季变冷和夏季升温引起的海底环境变化。4.影响(1)冷泉是探寻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标志之一;(2)冷泉生态系统是研究地球深部生物圈的窗口。

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进一步加剧,全球海平面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对于沿海城市而言,全球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影响是十分严重且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全球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城市带来的首要问题是海岸线侵蚀。

由于全球海平面的上升,海水不断侵蚀沿海地区的海岸线,加剧了土地流失的风险。

沿海城市面临着岸线后退的问题,这将直接威胁到居民和基础设施的安全。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沿海城市可以采取建设海岸防护工程,如人工护岸、海堤和防波堤等措施。

此外,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恢复生态系统,也可以有效减缓海岸线侵蚀的速度。

其次,全球海平面上升还加剧了沿海城市的洪涝风险。

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潮和风暴潮的水位升高,进而影响沿海城市的排水系统,增加了城市内涝和洪水的风险。

为了规避这一问题,沿海城市可以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此外,也可以加强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并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如修建护岸、加强堤坝的稳固性,以减少洪水对沿海城市的影响。

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第三个重要影响是淡水资源的威胁。

海平面上升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进而使得沿海城市的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此外,海水倒灌和海水入侵现象也会导致沿海城市的淡水资源受到污染和损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沿海城市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应对策略。

例如,加强淡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提高城市的自给自足能力,鼓励水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以及开展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与应用,以确保沿海城市的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最后,全球海平面上升还会对沿海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沿海城市通常是全球贸易的重要节点,全球海平面上升威胁到了港口和海港设施的正常运作,对沿海城市的经济和贸易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沿海城市应当加强港口设施的建设和更新,以适应全球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变化。

此外,也需要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适应能力,以确保沿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城市突发海水倒灌,竟是它俩惹的祸

这些城市突发海水倒灌,竟是它俩惹的祸

这些城市突发海水倒灌,竟是它俩惹的祸据媒体报道,10月21日,辽宁省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等5个城市沿海地区突发海水倒灌,导致部分街道被淹、房屋进水,给当地造成损失。

尽管这些地区之前也出现过大潮涨水现象,但今年的海水倒灌更为严重。

这次海水倒灌出现在天文大潮期间,同时受气旋活动影响,风力达到8至9级以上。

辽宁省海洋预警监测中心据此发布海浪Ⅳ级蓝色警报,预计渤海、黄海北部将出现2.5至3.5米的大浪区,因此辽宁沿海地区出现海水倒灌也是必然。

值得注意的是,发生海水倒灌的地方一般都有特殊地形,如海岸线内凹的海湾和河流入海口。

在此次发生海水倒灌的盘锦市,大辽河在流经该市后,河面逐渐放宽,在入海处形成一个大喇叭口,宽度达到陆地区域河流宽度的10多倍,当海潮从入海口向内涌入时,宽度不断收缩,从而引起大潮越过堤坝淹没低洼地段。

从更长远角度来看,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为海水倒灌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平面上升近百年来是有监测数据支持的,全球可靠的验潮站数据可以追溯到1880年。

不过,早期的观测站点比较少,要研究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情况,还需要依赖重建算法,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过去30多年有比较连续可靠的卫星数据。

根据2019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约15厘米。

而根据2021年IPCC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20厘米。

海平面上升20厘米可不是个小数字。

根据2021年IPCC的评估数据,20世纪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在过去3000年中是最高的。

这就如同雨虽然下得不大,也会在低洼地区形成局地洪涝一样,同样在有利环境下,局部地区也会出现异常强的海平面上升,远超全球平均值。

这样的有利条件包括风暴潮、天文大潮以及喇叭口地形等,从而造成远超正常值的涨水,导致海水倒灌和海水漫堤,最终使沿海地区发生洪水。

溢流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溢流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溢流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一、溢流现象概述溢流现象,又称为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导致海水进入内陆水域,与淡水混合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和河口区域更为常见。

溢流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水质、生物多样性、食物链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深远影响。

1.1 溢流现象的成因溢流现象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因素:如潮汐、风暴潮、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海水倒灌。

- 人为活动:例如过度抽取地下水、水利工程建设、土地利用变化等,都可能改变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动态平衡,引发溢流现象。

-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增加了溢流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1.2 溢流现象的类型溢流现象可以根据其成因和特点分为几种类型:- 潮汐溢流:由潮汐作用引起的海水周期性倒灌。

- 风暴溢流:由风暴潮引起的海水突然倒灌。

- 人为溢流: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海水入侵。

二、溢流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溢流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1 对水质的影响溢流现象会导致海水与淡水混合,改变水体的盐度、温度、pH值等理化性质,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高盐度环境可能会抑制某些淡水生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而低盐度环境则可能对海水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2.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溢流现象会改变水生生物的栖息地条件,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一些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物种可能会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而灭绝,而一些适应性强的物种则可能在新环境中繁衍生息,改变原有的生物群落结构。

2.3 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溢流现象会打破原有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导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改变。

一些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可能会因为猎物数量的减少而受到影响,而一些处于食物链底端的生产者则可能因为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其生产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