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清平乐 六盘山教案 语文A版

合集下载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清平乐六盘山》课件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清平乐六盘山》课件

语文A版 四年级 | 下册
• 长空高阔,白云悠悠,晴空万里
。望着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
征战了两万里的路途。
• 六盘山上高峰挺拔,强烈的西 风吹卷着红旗。现在革命武装正在
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打
倒国民党反动派?
语文A版 四年级 | 下册
这首词写景、抒情工整 分明,流转自然。上、下半阕 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 言志。情景交织,浑然一体。
语文A版 四年级 | 下册
第六单元 · 第二十一课
清平乐 六盘山
语文A版 四年级 | 下册
毛泽东
1935年10月
语文A版 四年级 | 下册
写作背景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攻克
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
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
。 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红军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
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 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咏怀之作。
语文A版 四年级 | 下册
语文A版 四年级 | 下册
语文A版 四年级 | 下册
语文A版 四年级 | 下册
语文A版 四年级 | 下册
语文A版 四年级 | 下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文A版 四年级 | 下册
语文A版 四年级 | 下册
语文A版 四年级 | 下册
清平乐·六盘山

11_清平乐_六盘山_教案

11_清平乐_六盘山_教案

《清平乐.六盘山》教案汲冢镇多媒体小学五一班张冉教学目标:1.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21.清平乐•六盘山3.,读课题。

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

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2)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2)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清平乐•六盘山3、读课题。

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

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六盘山:中国西部山脉。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

南段称陇山,南延至陕西省西端宝鸡以北。

是近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

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

11清平乐六盘山教案设计

11清平乐六盘山教案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案汲冢镇多媒体小学五一班冉教学目标:1.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21.清平乐•六盘山3.,读课题。

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

曾在中央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清平乐·六盘山教案示例

清平乐·六盘山教案示例

清平乐·六盘山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课题。

1.还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

3.板书课题:21.清平乐·六盘山4.读课题。

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3.自由读课文。

4.自学生字及词语。

可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画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清平乐•六盘山3、读课题。

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

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六盘山:中国西部山脉。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

南段称陇山,南延至陕西省西端宝鸡以北。

是近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

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清平乐 六盘山2教案 语文A版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清平乐 六盘山2教案 语文A版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六盘山2教案语文A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毛泽东创作这首词的历史背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这首词。

教学难点:体会词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长征路线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教师解释课题:清平乐是词牌名,是决定音韵和格律的。

3.教师简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二、读通词,掌握相关的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尽量读出韵律来。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缚”的声母是“f”,“陕”是卷舌音,“缨”是后鼻音;“雁”的里面是两个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

3.学生齐读生词后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懂课文,深入了解词的背景。

1.教师导读:这首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读中学习并掌握本课的其他生字新词,再和同桌说说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背景。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3.指名反馈(要求简单地复述课文内容,也就说出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4.教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一边看图,一边介绍创作背景。

5.教师引导: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你能想象出毛主席当时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吗?6.学生怀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一读,读出革命者对胜利的信心和期待。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毛泽东领导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挽救了中国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同学们课后还可以搜集有关红军的资料,加深自己对长征的了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熟读词,读出词的韵律来。

3.搜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词,理解词的意思,体会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诵读毛泽东主席的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词,背诵这首词。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清平乐•六盘山3、读课题。

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

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六盘山:中国西部山脉。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

南段称陇山,南延至陕西省西端宝鸡以北。

是近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

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六盘山教案语文A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题。

1.还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

3.板书课题:21.清平乐·六盘山4.读课题。

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3.自由读课文。

4.自学生字及词语。

可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画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也可以先读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

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5.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将课文读准读通,交流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

6.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缨、缚、梁、眺、陕、诵(2)交流难点字的识记方法。

“缨、缚、梁、眺、陕、诵”六个字可以用与形近字相比较的方法识记。

缨——樱缚——搏梁——粱眺——跳陕——峡诵——通读准后鼻音字:缨、梁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1.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长缨山梁陕北缚住谈古论今天高云淡红旗漫卷瓦窑堡不朽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帮助理解“山梁”。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眺望、吟诵。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词。

2.自由书空写一写。

3.将每个字描红一个,临写两个。

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价。

4.课文有几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是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第二部分是介绍这首词产生的过程。

)四、指导学生写字。

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梁”字上部的点画较多,注意写好。

眺:左边是“目字旁”,不要写成“日”。

朽:与“巧”比较识记。

五、作业设计。

1.把这篇课文读流利,读给家人听。

2.用本课的生字做词语卡片。

3.找找长征的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长征》片段,创设情境。

1.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长征故事。

2.想不想一起来看一段电视连续剧《长征》的片段?在观看录像的同时,老师简要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

1934年4月,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成了蒋介石的进攻重镇。

1934年10月,红军为了保存实力北上抗日,开始长征。

红军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翻越积雪千年的夹金山、穿过荒无人烟的草地。

英勇的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忍饥挨饿,终于胜利地走出草地。

党中央于9月12日开完俄界会议后,毛泽东就随一军团前进。

9月16日腊子口战役打响。

9月17日晨,终于占领了天险腊子口。

10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骑着马走进吴起镇,这一天被正式定为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日子。

二、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过渡: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的六盘山,这里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

翻过六盘山,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陕北革命根据地了,这就是我们这篇课文描写的情景。

2.谁愿意读读课文中描写的这番情景?指名朗读第二部分。

3.此时的红军,此时的毛泽东主席,心情怎样呢?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1)找出两个带有“一边……一边……”的句子“毛泽东同志一边和身边随行人员谈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风光。

”“他坐在一块石头上,习惯地用右手摘下帽子,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远方,高兴地说……”(2)指名读。

说说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毛主席什么样的心情?(一种胜利在望的喜悦,一种苦尽甘来的激动,一种历尽艰辛的轻松,一种大局在握的豪情……)(3)你能把你感受到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这两句话,集体评价。

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之下,毛泽东写出了《清平乐·六盘山》。

4.学习词章《清平乐·六盘山》。

(1)幻灯片出示这首词。

(2)指名朗读。

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小组讨论,理解词意。

齐读这首词,说说对整首词的感受。

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这首词章?(启发学生在课文中寻找——“不朽”)了解“不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首词是“不朽”的呢?三、总结拓展。

1.通过这个故事,可以感受到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壮志满怀、豪情万丈、乐观无畏、抱负远大……)2.总结:毛泽东不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领袖、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呢!我们今天只学到了他的一首词,还有更多的毛主席诗词等着同学们去阅读、去感受。

3.向同学们推荐毛泽东主席在长征途中写下的几首有代表性的诗词。

大家课后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语文A版教学目标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每首词仿佛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继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板书课题)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

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1)学生说,引出“村居”。

(2)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简介作品及作者。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3)老师补充: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就是“村居”,即乡村农家居住的地方。

2.听读。

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注意“媚、媪、剥”三个字的读音。

5.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出示字词卡,指名认读。

疾茅檐鸡笼剥莲蓬⑶写字指导:“茅”字不要掉了最后一笔“撇”;“蓬”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三、细读,理解词意。

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

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讨论上片。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茅檐”“溪上”“青青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农村的特有景色: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2)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醉:作者被这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所陶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即南方乡音。

相媚好:听到用吴地方言对话的声音,倍感亲切悦耳。

(谁在说话?翁媪:分别指老年男子、老年妇女。

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3.讨论下片。

(1)读下片。

4.再读这首词,说说你感觉这户农村人家生活得怎样?(是啊,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热爱与向往,也写得这样意境优美、情趣盎然。

)这里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正当我陶醉于这幽美的自然环境中时,突然听到有人用南方乡音交谈的声音,多么柔和而亲切啊。

循声看去,原来是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他们这么温馨惬意,亲密无间,到底是谁家的老人呢?猜想:老人生活怎样?他们与下片的几个人物有什么关系呢?(2)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躺着剥莲蓬。

)你最喜欢哪个孩子,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大儿子和二儿子在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小儿子年龄最小,这里特别写到的是他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样子,生动传神,一个“卧”字,表现出了小儿“无赖”的神态。

)四、品读,领会诗情。

配乐再读词,你感觉到词中哪几处写得最有情趣?五、赏读,拓展延伸。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溪上青青草翁媪吴音相媚好锄豆编笼卧剥莲蓬醉安适、悠闲热爱、向往教学反思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所以,指导朗读时,把书中的图画与词联系起来,这样便于朗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