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个人简介

合集下载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生平简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出自伟大的爱国诗人之手。

南宋状元郎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

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

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

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宦海浮沉后来,蒙古军两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战成都。

忽必烈率东路,越天险长江与自云南北上潭州(今长沙)的另一支蒙古军合围州(今武昌)。

南京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

对此。

文天祥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

”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

后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归争夺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秘密称臣纳贡后撤军。

贾似道转而谎报朝廷:“诸路大捷”,被加封卫国公,大权独揽。

继而度宗即位,耽于酒色,贾似道欺上瞒下,国事益乱。

文天祥奏疏无人理睬,只被派一闲差。

此后十几年中,文天祥断断续续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

后来又因讥责贾似道而被罢官。

国难见臣忠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

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即位,为恭帝。

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

义军赶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获令屯军隆兴(今江西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得入卫临安。

宋末三杰之一文天祥的生平故事是怎样的

宋末三杰之一文天祥的生平故事是怎样的

宋末三杰之一文天祥的生平故事是怎样的本文导读:宋末三杰之一文天祥生平简介文天祥,号文山,公元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的一个地主家庭。

他的父亲爱好读书,自然对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不惜花重金聘请名师教他。

文天祥自幼就在书斋中泡着,与弟弟一起谈古论今。

18岁的文天祥荣获乡试第一名,20岁进入白鹭洲书院继续学习,同年被选中为吉州贡士,跟随父去临安(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针砭时弊,提出改革策略,表明宏大的政治抱负,深得主考官赏识,并被理宗皇帝亲定位状元。

不幸的是,家父病故,文天祥只好回家守孝三年。

文天祥图片后来,蒙古大军两路夹击宋朝,蒙哥汗从西路进攻成都,忽必烈在东路越天险长江与另一支蒙古军合围鄂州(今武汉)。

蒙古大军压境震惊了朝野,宦官董宋臣提议迁都四明(今宁波),方便理宗从海上逃跑。

文天祥不以为然,当时还是进士身分的他大胆上书:“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

”请求皇上斩首董宋臣安抚民心。

蒙哥汗病故,忽必烈忙于争夺汗位,久攻不下南宋奸臣贾似道后撤军。

贾借此谎报朝上“诸路大捷”,获得加封卫国公,独揽大权。

度宗即位后,沉迷于酒色,被贾似道骗的团团转,国事甚乱。

文天祥心系国家存亡,上奏却没人理睬,落得一个闲差。

之后的十几年,文天祥历任过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等职,后又因讥责奸臣贾似道而被罢官。

文天祥的一生为国家鞠躬尽瘁,留给后人的还有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在文学成就上,代表作有《过零丁洋》等。

以上就是宋末三杰之一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的故事文天祥在狱中受折磨的时候,听闻自己的妻女在宫中被蹂躏、糟蹋,心中十分苦闷,他知道只要自己投降,就可以一家团聚。

但文天祥不想因为妻女,使自己的气节受到影响。

文天祥画像于是他写信给了自己的妹妹,诉说了自己心里的苦闷之情。

在处斩当天,监斩官对文天祥说,还有什么遗言要交代吗?文天祥就说了一句,死就是死,有什么好交代的呢?并问明了南方,跪向南方,仰天大笑,后被刽子手杀害。

宋末爱国诗人文天祥生平简介

宋末爱国诗人文天祥生平简介

宋末爱国诗人文天祥生平简介文天祥,原名为云孙,字宋瑞,自号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宋末三杰之一,另两人为陆秀夫、张世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宋末爱国诗人文天祥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文天祥简介文天祥原名文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

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文天祥是南宋的爱国名臣,是宋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文天祥在南宋任右丞相一职,是个文官,但是在元兵侵犯南宋的时候,文天祥弃文从武,领兵抗元。

文天祥是一位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的文人,孩时就以欧阳修、胡铨等人为学习的对象。

在文天祥20岁的时候考取进士,在集英殿被宋理宗以第一名的成绩判为状元,当时考官王应麟就说文天祥能以古为鉴,忠心赤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过文天祥最后因父亲去世回家守孝没有当官。

1259年,元朝侵宋,文天祥入朝为宁海军节度判官,因上书董宋臣之罪而多次遭到议论排挤多次被斥责,后来37岁的文天祥罢官退休。

1273年,文天祥受到江万里的重用被任为荆湖南路提刑,次年被任为赣州知州,1275年,长江上流告急,文天祥奉诏入京保卫京都,后来又辗转东南地区与元兵作战,没过多久,宋朝投降,文天祥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与元朝伯颜进行谈判,但是最后两人针锋相对,伯颜发怒想拘捕他,文天祥于是夜逃真州,辗转各地的文天祥开始逃亡的生涯,一直到福建开始领兵抗元,但是最后还是战败被俘。

文天祥的主要事迹文天祥最可贵的就是保卫国家、宁死不屈的精神。

文天祥在江西的时候散尽家财组织了3万的义军开始戎马生涯,在多地与元军抗战,不过最后增援临安时,文天祥发现满朝的官员都逃跑了。

文臣仅剩6人,而谢太后执意降元,当时元军要求丞相出城商议事,陈宜中逃跑,文天祥临危受命与伯颜谈判,不过文天祥痛斥伯颜被扣押北上,文天祥绝食抗议。

文天祥之后在镇江脱险,但是元军的反间计是南宋也不再相信文天祥,结果文天祥九死一生颠沛流离到了温州,结果宋恭帝被押往北京,而赵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又被南宋朝廷诏往福州,结果同年,元军破福州,赵端宗等人逃亡海上。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简介文天祥简介文天祥,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文天祥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文天祥 - 简介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元兵南侵、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

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

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其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文山全集》等,流传后世的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被后世历代传颂,文天祥写下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豪壮爱国也成为千古名句。

2002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出新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岳飞与文天祥当年是参加“民族战争”(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而非“反抗外敌战争”为理由,不再将他们列为“民族英雄”,只承认戚继光、郑成功等为民族英雄。

1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主编余桂元发表观点:“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基于这一观点,我们只把反对外来侵略的杰出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等称为民族英雄,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地位与作用,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

”并在《青年时报》发表该观点。

此言论一出,在因特网上招致一片骂声。

文天祥在香港的后人也在记者采访时表示遗憾。

更多的人认为从政治的角度抹杀文天祥为民族英雄的定论是对历史的亵渎。

但从2003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版历史教科书中,文天祥已不再被称为民族英雄。

文天祥 - 生平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原名云孙,字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后,他又改字宋瑞,后号文山。

文天祥的资料简介

文天祥的资料简介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最终失败。1276年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秋,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崖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1279年兵败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文天祥的资料简介
文天祥
(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南宋末大臣,文学
家,民族英雄。宝佑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着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பைடு நூலகம்》《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生平简介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文天祥生平简介,供大家参阅!文天祥简介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

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文天祥人物生平早期经历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道号文山、浮休道人。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

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

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他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

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

宋理宗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

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

”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

不久,他父亲逝世,回家守丧。

开庆初年(公元1259年),元朝的军队侵伐宋朝,宦官董宋臣对皇上说要迁都,没有人敢议论说这是错的。

文天祥当时入朝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

因不被采纳,就自己请免职回乡。

后来逐渐升官至刑部侍郎。

董宋臣又升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书一一列举他的罪行,也没有回音。

因此出外任瑞州知州,改迁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书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议论罢职。

担任军器监并兼任代理直学士院。

贾似道称说有病,请求退休,用以要挟皇上,诏令没应允。

文天祥在汕头潮阳的故事

文天祥在汕头潮阳的故事

文天祥在汕头潮阳的故事摘要:一、文天祥简介二、文天祥在汕头潮阳的经历1.担任提督2.抵抗元军3.被俘囚禁4.英勇就义三、文天祥的精神内涵四、对当代人的启示正文:一、文天祥简介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著名抗元将领、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崇高气节和民族精神的英雄人物。

二、文天祥在汕头潮阳的经历1.担任提督文天祥在南宋末年曾任广东提督,负责防御元军入侵。

在此期间,他积极备战,加强沿海防线,展现了高度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2.抵抗元军公元1278年,元军进攻潮州、汕头地区,文天祥率军英勇抵抗,多次击退敌人。

然而,由于敌我实力悬殊,文天祥最终兵败被俘。

3.被俘囚禁文天祥在被俘后,历经磨难,始终坚定信仰,拒绝投降。

他曾在囚禁期间写下《正气歌》,抒发自己英勇就义的决心。

4.英勇就义公元1283年,文天祥在广州被元军杀害,年仅47岁。

他英勇就义的事迹传颂千古,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

三、文天祥的精神内涵文天祥身上展现出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崇高的民族气节、坚定的信仰、勇敢的担当和忠诚的品质。

他的一生,是对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精神的生动诠释。

四、对当代人的启示文天祥的精神财富对我们当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和平年代,我们应当学习他的坚定信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在逆境中,我们要有民族气节,保持崇高的精神品格,为民族尊严而斗争。

总之,文天祥在汕头潮阳的故事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简介7篇

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简介7篇

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简介7篇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简介【篇1】文天祥,原名:云孙,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道号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

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

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

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

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

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

终年47岁。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简介【篇2】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人,军事家,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谥“景武”。

李靖最为经典的战役有两次,一次为征东突厥战役,一次为征吐谷浑战役,两次战役都尽显其谨慎的用兵态度和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作战风格。

东突厥战役,突厥三十万大军压境北线,与唐军相持,靖却完成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最伟大的迂回穿插战。

3000铁骑夜袭阴山,迂回穿插千里,直导突厥老窝,要知道,此战是在风雪连天的腊月进行的,以汉人组成的唐军战士,要完成这一壮观的长征,所要面对的不止是突厥精锐骑兵,还有中原人所难以想象的严寒,但唐军将士爬兵卧雪,硬是完成了这一不可想象的奇迹,此战杀敌万人,突厥军与唐军伤亡比例高达10:1,更重要的是,突厥几十万大军就此全线崩溃,突厥可汗也遭俘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天祥的个人简介
文天祥
(1236〜1283),小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南宋末大臣。

宝四年(1256 年)进士。

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任湖南提点刑狱,次年调任知赣州,得元军渡江的消息,立刻组织万人起兵勤王。

德二年(1276年)正月,谢太后向元军投递降表,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谈判,被扣留,押解北上,后设法逃脱,再组织民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收复兴国等县,包围赣州,军势颇盛。

不过,文天祥组织起来的民兵,战斗力不强,很快就被元军击溃,文天祥的妻子也被元军俘掳。

他只好收拾残兵奔循州,驻南岭。

后在广东的潮州、惠州继续抗元。

祥兴元年(1278 年),宋廷圭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

十二月,元军从海陆大举进攻,文天祥撤出潮阳,转移海丰。

因叛徒的出卖,他在五坡岭再次被元军俘掳。

次年正月,被移上海船,经珠江口零丁洋时,写下〈过零丁洋〉一诗。

诗中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宁死不屈之志。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北上,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初一抵达大都(今北京)。

前宋丞相留梦炎、受元朝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先后向他劝降,都被拒绝。

他身在狱中,但诗句
墨迹传遍京城,被视同珍宝。

又在狱中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历数各代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人物,以明自己准备随时为国捐躯的决心。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今北京东四北大街府学胡同,一说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就义,年四十七。

文天祥的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他与张世杰、陆秀夫被称为宋亡三杰。

其存词不多,但大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风骨凛然,表现了诗人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有震撼人心之力量。

三首《酹江月》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又尤以前两首流传最广。

蛟龙(元)不是池中物之句常为后人所引用。

有《文山先生全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