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技术总结
水稻工作总结3篇_3年工作总结

水稻工作总结3篇_3年工作总结【第一篇:三年水稻工作总结】时光荏苒,三年的水稻工作历程已经刻印在我的心中。
三年来,我在水稻产业的磨砺中成长了许多,矛盾、挫折和压力让我逐渐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农业实践者,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念。
在农业实践中,很多问题都需要勇于去面对,我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这一点。
在三年的水稻工作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农民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并能够更好地掌握种植技术。
同时,我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学习新的科研成果,拜访其他产区并汲取有益的经验,努力推动本地水稻的品质和效益的提高。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我逐渐认识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
在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种植业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发展方向,落实节能减排等生态优先的理念,将传统农业向着更高效、更友好的方向发展。
未来,我会持续深入学习和研究,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和智能化程度,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区域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年的水稻工作里,我亲身体验到了农村乡村的生态与文化的美好,也深切体会到了从事农业工作的压力和困难。
但同时,也获得了许多经验和成长,今天,我愿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想做好农业,我们必须与农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水稻种植是一项耗时耗精的工作,要想让农民信任你,你必须要切实地做好工作,与农民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水稻产业的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相关的科学技术。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和新手段逐渐被引入到农业领域,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生产效率和水稻品质。
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科技成果,为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做出巨大贡献。
最后,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之一,而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很多压力,如粮食供应、气候变化等。
我们需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进行规模化的粮食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浪费,以及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
【第三篇:努力开拓水稻市场】在三年的水稻工作中,我不仅在科技和技术方面有了很多提升,同时也在市场拓展方面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县2024年水稻生产总结

县2024年水稻生产总结2024年,我们县水稻生产再次取得了丰收的成绩。
全县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持续增长,品质得到提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就2024年水稻生产情况做一份总结报告。
一、生产总体情况2024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较上年扩大了5%,达到了200万亩。
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农户普遍加大了种植面积。
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全县农业技术人员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加大科技投入,使得水稻产量有了明显提升。
全县水稻总产量达到了1000万吨,较上年增加了10%。
品质方面,我们县的水稻在全国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口感好,米质硬,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二、生产关键技术1. 水稻品种改良。
2024年,我们县引进了几个高产优质水稻品种,通过试种和示范推广,得到了农户的广泛认可。
这些品种既适应了我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又具有高产、抗病性强的特点,为我县水稻生产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2. 种植技术提升。
由于我县多年来一直积极推广科学种田技术,农户们对于水稻的种植技术已经相当熟练。
2024年,县农业技术部门又组织了多次技术培训班,向农户们介绍了新的种植技术,譬如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水稻病虫害防治。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我县农业部门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2024年,农业技术人员不断加强了对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并通过合理的施药和生物防治的手段,成功控制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使得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有效保障。
三、生产管理措施1. 建立了水稻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管理水稻生产,2024年,我县农业部门建立了水稻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水稻生产全过程的精准监控和管理。
通过这一系统,可随时了解每片水田的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情况、施肥情况等,使得水稻生产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
2. 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
农业部门2024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向农户们介绍了新的水稻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水稻生产技术总结_生产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水稻生产技术总结_生产技术个人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水稻生产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就。
以下是我的个人工作总结:我学习了水稻生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我深入了解了水稻的生长周期、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以及水稻的生长需求和应对病虫害的方法。
我还学习了不同水稻品种的特点和栽培要求。
通过这些学习,我对水稻的生产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后续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参与了水稻田间的实际工作,并积极参与了水稻的栽培、管理和保护。
我学会了基本的水稻栽培操作,包括土壤处理、育苗、移植和施肥等。
我还学会了如何利用灌溉系统给水稻供水,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
我还学会了如何识别和防治水稻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水稻的健康生长。
通过亲身参与水稻田间工作,我对水稻生产技术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
然后,我积极参与了水稻生产技术的学习和交流活动。
我参加了一些水稻生产技术的培训班和研讨会,与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和其他从事水稻生产的人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学习,我了解了最新的水稻生产技术和研究成果,拓宽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以上的工作总结,我意识到水稻生产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深感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水稻生产技术水平。
我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与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和其他从事水稻生产的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水稻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做出贡献。
关于水稻的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稳步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我单位在水稻种植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现将本年度水稻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选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本年度,我单位引进了一批国内外优质水稻品种,通过试验筛选,确定了适合当地种植的多个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
同时,加大了水稻育种力度,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品种。
2. 优化种植技术针对不同品种的水稻,我单位制定了相应的种植技术方案,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通过优化种植技术,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为了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我单位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降低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残留,提高水稻品质。
4. 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我单位加大了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
引进了多种农业机械,如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提高了水稻种植、收割、烘干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5. 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为提高农民的水稻种植技术水平,我单位组织开展了多场技术培训与交流活动。
邀请农业专家、技术推广人员为农民讲解水稻种植技术,解答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工作成效1. 水稻产量稳步提升通过实施上述措施,本年度水稻产量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以上,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2. 水稻品质明显改善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优化种植技术,水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农药残留量降低,口感更加鲜美。
3. 农民收入增加水稻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显著增加,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四、存在问题1. 水稻种植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我单位在水稻种植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 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我单位在农业机械化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仍较低,制约了水稻生产效率的提高。
水稻生产技术总结

水稻生产技术总结篇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与总结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与总结[摘要]水稻作为人民生活必备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产量的水稻栽培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水稻的种植主要与优良的稻种和正确的栽培技术息息相关。
本文结合黑龙江虎林市近年来在水稻种植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分析和总结了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虎林市[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XX)05-0073-01一、前言虎林市位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乃至我国水稻生产的大县之一,目前水稻的种植面积超过11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国际级生态示范区。
近年来,为了壮大水稻种植产业、增加水稻的生产科技含量、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已经初步总结出了一套完善高产栽培技术,其主要包括了品种选择、秧苗的培育、栽培及大田管理等方面。
二、水稻品种的选择决定水稻品质好坏的因素包括其自身品种的特性、种植生态环境以及后期的栽培条件,而最基础的影响因素即为水稻品种的特性。
一般情况下,选用米质好、味道优良、产量高、抵抗稻瘟病能力强的水稻进行高产的栽培。
篇二: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报告黑河地区水稻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报告(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水稻研究室)黑龙江省黑河市属于高纬度寒冷稻作区。
这里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水稻种植的纬度最高限。
黑河地区横跨四、五、六共三个积温带。
近年来,随着早熟、极早熟耐寒水稻品种选育创新和稻作栽培技术水平的进步,实现了喜温作物水稻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高产与稳产。
黑河地区的水稻生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面积由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的接近40万亩。
黑河分院水稻室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试验数据积累和整理,并与与种植大户、农业推广部门等生产经验相结合,形成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水稻生产技术总结_生产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水稻生产技术总结_生产技术个人工作总结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在过去的几年中积极参与并掌握了水稻生产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以下是我个人对水稻生产技术的总结:一、种植管理技术1. 水稻品种选择: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合种植的水稻品种。
我在根据土壤酸碱度和抗逆性能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2. 土壤改良:根据土壤质地和性质,采取不同的土壤改良措施。
如石灰调节酸性土壤,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等。
3. 按时播种: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生长期要求,合理选择播种时机,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我对不同品种的播种时期及其适宜的气温和湿度有一定的了解。
4. 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科学施肥。
我学习了不同施肥方法的优缺点,包括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等,能够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生长状况调整施肥方案。
5. 病虫害防治:掌握常见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采取预防和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选择农药、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等。
我在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上有一定的实际经验。
1. 耕作管理:掌握水稻的田间耕作技术,包括犁地、耙地、中耕等。
我能够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合理选择耕作措施,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2. 灌溉管理: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进行灌溉管理。
我能够识别不同生育阶段水稻的灌溉需求,并合理安排灌溉的时间和水量。
3. 杂草防控:掌握有效的杂草防治技术,如选用适当的除草剂,适时进行施药,以减少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我能够根据杂草的生长特点和生育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收获和贮藏技术1. 收获管理:熟悉水稻的收获期和收获指标,确保水稻的质量和产量。
我能够根据水稻的成熟程度和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收获时间,同时掌握正确的收获工具和方法。
2. 贮藏管理:了解水稻的贮藏原理和要求,采取适当的贮藏措施,延长水稻的保鲜期。
我积累了一些水稻贮藏方面的经验,如选择干燥通风的仓库,采取适当的温湿度控制措施等。
个人农业水稻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农业水稻种植者,深感责任重大。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认真贯彻国家农业政策,努力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现将个人农业水稻工作总结如下:一、政治理论学习与思想建设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我始终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
在思想建设方面,我坚定“四个自信”,严守职业道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水稻种植工作中。
二、技术培训与推广应用1. 技术培训:为了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我积极参加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向专家请教,学习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
通过培训,我掌握了水稻播种、育秧、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
2. 技术推广应用:在掌握新技术的基础上,我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向周边农民传授水稻种植技术,提高周边地区的水稻产量。
三、水稻种植与管理1. 种植: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我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合理安排种植时间。
在播种过程中,严格把控播种质量,确保秧苗生长良好。
2. 管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我密切关注秧苗长势,及时进行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水稻健康成长。
3. 收割:在水稻成熟期,我严格按照收割标准,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收割。
在收割过程中,注重提高收割质量,确保水稻颗粒归仓。
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 经济效益: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我今年水稻产量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同时,我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拓宽销售市场,增加了收入。
2. 社会效益: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我注重环保意识,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农村公益事业,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了周边地区的水稻种植水平。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农业水稻种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水稻种植个人工作总结

水稻种植个人工作总结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我在水稻种植领域做了很多工作,现在来总结一下我的个人工作。
首先,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我学会了选择合适的地块,并进行了土壤测试,确保土壤的养分和酸碱度适合水稻的生长。
同时,我还学会了进行灌溉和排水,确保水稻能够获得足够的水分和排除多余的积水,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其次,在水稻的育种过程中,我学习了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并进行了种子处理和育苗。
在育苗过程中,我加强了对水稻生长的管理,包括控制病虫害和施肥等工作。
此外,在水稻的生长期间,我积极开展了田间管理工作,包括杂草的清除、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施肥和追肥等。
同时,我还学会了进行水稻的收割和加工,确保水稻能够获得最佳的收获量和品质。
在工作总结中,我还需要提到一些问题和反思。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在农业技术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同时,我也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种植技术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整,需要更具体了解当地的土地和农作物生长环境。
综上所述,我在水稻种植领域的个人工作总结是,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不断学习和提高,不断探索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我所做的工作远不止于实际操作。
我积极地参与农村农业改革,协助当地政府组织农民技术培训,宣传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水稻的科学认识,并帮助他们掌握新型农业生产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自己的小小的工作对当地农民及社区的意义,也由此增强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除了技术培训,我还积极探索科学管理模式,引导农民朋友们参与种田农业专业合作社,帮助他们提升产业化经营能力和规模化种植。
通过合作社的模式,农民们可以更好地获得资源共享、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帮助,并且能够更好地参与现代农业经营,提升农业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水稻生产技术总结》的范文,觉得有用就请下载哦篇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与总结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与总结水稻作为人民生活必备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产量的水稻栽培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水稻的种植主要与优良的稻种和正确的栽培技术息息相关。
本文结合黑龙江虎林市近年来在水稻种植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分析和总结了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虎林市s511 a 1003-1650 (20XX)05-0073-01一、前言虎林市位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乃至我国水稻生产的大县之一,目前水稻的种植面积超过11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国际级生态示范区。
近年来,为了壮大水稻种植产业、增加水稻的生产科技含量、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已经初步总结出了一套完善高产栽培技术,其主要包括了品种选择、秧苗的培育、栽培及大田管理等方面。
二、水稻品种的选择决定水稻品质好坏的因素包括其自身品种的特性、范文写作种植生态环境以及后期的栽培条件,而最基础的影响因素即为水稻品种的特性。
一般情况下,选用米质好、味道优良、产量高、抵抗稻瘟病能力强的水稻进行高产的栽培。
篇二: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报告黑河地区水稻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报告(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水稻研究室)黑龙江省黑河市属于高纬度寒冷稻作区。
这里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水稻种植的纬度最高限。
黑河地区横跨四、五、六共三个积温带。
近年来,随着早熟、极早熟耐寒水稻品种选育创新和稻作栽培技术水平的进步,实现了喜温作物水稻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高产与稳产。
黑河地区的水稻生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面积由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的接近40万亩。
黑河分院水稻室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试验数据积累和整理,并与与种植大户、农业推广部门等生产经验相结合,形成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黑河地区水稻生产农时标准(一)大棚扣膜期:大棚扣膜于3月20日前全面完成。
(二)浸种催芽期:浸种始于3月24-25日,结束于4月4-5日;催芽始于4月5-6日,结束于4月15-16日;集中浸种、最全面的催芽4-5批次。
(三)秧田播种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置床温度(有地膜)稳定通过12℃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适播期旱育机插中苗4月8日-20日。
(四)泡田整地期:上年秋季或4月上旬旱整地,4月10-15日开始放水泡田,4月15-20日开始水整地,5月5日前结束。
(五)移栽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泥温稳定通过15℃时为移栽始期,机械插秧5月10日开始,5月25日结束。
(六)晾田控蘖壮根期:水稻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位,10叶品种7叶,预计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80%左右时,在6.5叶期开始晾田,控制8叶的同伸分蘖发生。
(七)稻瘟病防治期:10叶品种在水稻8.1-8.5叶期防治水稻叶瘟;水稻孕穗末期-始穗前期防治水稻穗颈瘟;水稻齐穗期后15~20天防治枝梗瘟、粒瘟。
(八)安全成熟期:水稻在9月8日前安全成熟,安全成熟的标志为全田水稻穗部黄化完熟率95%以上。
(九)收获期:商品粮收获10月16日前结束。
二、黑河地区水稻生产用种标准(一)种子标准:水稻种子发芽率85%、精品纯度>98%、净度>98%以上、水分<14.5%以下。
(二)芽种标准:芽种标准为芽长2毫米以内,根、芽长一致,呈“双山型”。
(三)种植比例: 第三积温带下限以10叶品种为主,11叶品种占30%;第四积温带生以10叶品种为主,11叶品种占10%;第五积温带以9叶品种为主,10叶品种占20%。
(四)主栽品种:北安主星、海星等三积温带下限四积温带上限地区以龙粳31、龙粳36、龙粳37、龙粳24、龙粳27等为主,五大连池、嫩江、逊克等地以龙粳24、龙庆稻2号、龙粳27、龙粳31、黑交06-213为主;五积温带以黒交9709、为主,搭配种植龙粳24、龙庆稻2号等。
三、黑河地区水稻旱育壮苗技术标准(一)旱育壮苗量化标准:旱育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5天左右,生产上要求旱育中苗具有10条以上根系,地上百株干重3克以上。
(二)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标准:1、根白而旺。
2、扁蒲粗壮。
3、思想汇报专题苗挺叶绿。
4、秧龄适当。
5、均匀整齐。
四、黑河地区水稻培育旱育壮苗技术标准(一)旱育秧田标准1、规范化秧田。
规范化秧田置床高度20-30厘米,置床宽度7-8米,棚间距13米,秧田布局合理,井(水源)、池(晒水池)、床(苗床)、路(道路)、沟(排水沟)、场(床土、有机肥堆放场)、林(防风林)综合配套。
2、二秋三常年。
秧田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备床土、有机肥、培肥地力。
3、钢骨架大棚。
钢骨架大棚高2.5-2.7米,宽6-6.7米,长60-63米。
大棚燕尾槽开闭式肩部通风和卷帘器肩部通风技术,加强防风建设,培育壮苗。
4、扣棚。
早扣棚、早化冻,保证种子播在暖床上,早生根、早发苗。
5、大棚增温。
采用大棚三膜覆盖、两膜覆盖增温技术。
(二)置床处理技术标准1、做床。
要求旱整地旱做床,秋季粗做床使床土平整细碎、床面平整、土质疏松,有利于部分根系通过盘孔,扎入置床吸收养分和水分。
2、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
每100平方米用壮秧剂30公斤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
如测定置床pH值达不到4.5-5.5之间,再用77.2%固体硫酸补调到标准pH值。
3、床土配制。
将过筛的床土3份与1份腐熟有机肥或4-5份床土与1份炭化稻壳混拌均匀,然后,按照种衣剂配套肥使用说明将床土与配套肥充分混拌均匀后堆放待用,要堆好盖严,防止遭雨和挥发。
4、机插秧苗摆盘。
在播种前5-7天进行摆盘,普通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范文TOP100高性能机插盘和钵形毯式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5厘米,盘土厚薄一致,误差不超过1毫米。
5、浇水。
摆盘后采用微喷浇水要一次浇透底水。
6、覆土。
摆好盘浇透底水后,当气温达到秧苗生育低限温度指标(气温5℃,置床温度12℃)时即可播种,播种器匀速作业。
覆土要求厚薄一致、到边到角、覆盖严密。
7、保温增温。
水稻播种后采用三膜增温时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或覆上防寒膜,或采用炭火炉、液化气炉等增温。
4月15日前播种的秧田采用三膜增温技术。
(三)播种技术标准1、播期。
采用三膜覆盖或具备增温措施的大棚机插苗最佳播期为4月10-18日。
2、播量。
常规机插中苗播芽种4400粒/盘(种子发芽率90%,机插中苗田间成苗率90%),即每100平方厘米播芽种275粒)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秧盘边缘无聚堆和压摞现象。
(四)秧田管理技术标准1、温度计监测棚内温度。
种子根发育期主要是指播种后到不完全叶抽出的时间,约需7-9天时间,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此温度时即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第1完全叶露尖到叶枕露出,叶片完全展开,约需5-7天时间,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及时通风练苗,离乳期控制温度和水分,棚温控制在2叶期22-25℃,最高不超过25℃;3叶期20-22℃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25℃,最低温度不低于10℃。
2、防病:离乳期应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
3、秧田追肥:为了保证秧苗健壮生长,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秧苗1.5叶期、2.5叶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纯氮1克/盘,即硫酸铵5克/盘(尿素2克/盘)。
4、做好插前三带工作: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70%艾美乐6-8克/百平方米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兑水3公斤喷洒预防潜叶蝇;带生物肥:0.15%天然芸苔素1克/棚,或生物肥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五、黑河地区水稻田间作业技术标准(一)生产全程机械化1、秧田机械化。
最好实现集中浸种、集中催芽和精密秧田播种器播种,秧田播种以精密播种器为主,人工播种器为辅。
2、移栽机械化。
以机械插秧为主,以洋马、久保田等高速插秧机为主。
3、整地机械化。
水田旱整地以翻地机械为主,旋耕、深松机械为辅,水整地以搅浆机整地为主,手扶拖拉机找平为辅。
4、收获机械化水稻收获在枯霜前以机械割晒、机割机拾、半喂入式收获为主,枯霜后以机械直收为主、,充分发挥半喂入式收获机的作用。
5、植保机械化在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弥雾机的作用,每户一台弥雾机,本田防病防虫要坚决淘汰喷雾效果差、防效差、效率低的人工背负式喷雾器。
(二)耕作技术标准1、本田规划。
实行单排单灌,灌水渠地上渠,排水渠地下渠。
2、泡田。
本田实行花达水泡田、花达水整地,即泡田水深为垡片高的2/3为宜。
3、整地。
在水田放水泡田之前先进行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放水泡田3~5天垡片泡透后即可进行水整地,水整地要求达到早、平、透、净、大、齐、深、匀。
4、沉淀。
水整地沉淀后,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期正是插秧适期。
(三)移栽技术标准1、移栽秧苗类型。
机械插秧旱育中苗3.1-3.5叶适龄秧苗。
2、插秧水深。
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
3、插秧时田面硬度。
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或木棍)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
4、移栽深度。
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
5、移栽密度。
①原则:移栽密度总的原则是地力条件好、秧苗素质好的地号宜稀植,地力条件差,秧苗素质差的地号移栽宜密植。
②密度:根据黑河高纬高寒气候特点,四积温带插秧规格在30×10厘米,30×12厘米为主,每穴4-6颗,五积温带插秧规格26.4×10厘米,30×10厘米为主,每穴5-7颗。
(四)施肥技术标准2、施肥量与比例①施肥量: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
如计划产量在600公斤/亩时,建议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公斤/亩,其中,旱改水5年以内的稻田施用氮磷钾总量在25公斤,生物硅肥5公斤/亩;建议使用钙肥、镁肥、锌肥等提高品质,增加优质率的肥料和使用配方肥。
②施肥比例:常规生产田亩施肥26公斤时,尿素(46%N)10公斤,磷酸二铵(18%N、46%P2O5)6公斤,硫酸钾(33%K2SO4)10公斤;N:P:K比例为2:1:1.2,要提高钾肥用量,使氮:钾达到1:1。
如果使用50%硫酸钾(K2SO4)10公斤或60%**化钾(K2CL)10公斤,则N:P:K 比为2:1:1.8或2:1:2.2,常规生产田可以减少50%硫酸钾或60%**化钾3-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