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饮食文化---大鉴赏

合集下载

日本的饮食文化

日本的饮食文化

“ 饮食文化” 顾名思义 , 就是从 饮食中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国 和 日 自古以来都是以农耕为主 的国家 , 本 大米是主要食物之一 , 但受 到地理 、 文化 、 宗教 、 历史各方面 的影响 , 经过数 千年 的继承 和改良 , 日 本的饮食文化 已经形成了 自己鲜明的特色 , 虽然同为东方 国家 , 吃 饭时同样使用筷子 , 恐怕还是有很多人对 日本的饮食文化不太了解 ,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 日 本饮食的基本特征及 几种比较有代表
探素争鸣l X L R O T N PO E C N E D E
日本的饮食文化
王 菊 玲
f f 呆定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保定 0 10 ) 70 0
摘要 : 日本的饮食文化在很多方面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 是, 随着几千年政 治、 但 伴 历史、 文化的发展, 它又具备了 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 日本 饮食 文化
性 的 日本料 理 。 日本饮 食 的 特 征 从 北海道到九外『 。日本 是一个南北狭 长的岛 国,由不同人 种构 成。日本饮食受东北亚各国文化及饮食 习 的影响 , 良后逐 步形 惯 经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了现在 日 本料理的特 征。 另外 , 由于复杂 的内陆地形和四面环海 的 岛国环境 , 日 不仅拥有丰富的动植物 资源 , 使 本 还造就了大批资源丰 富的渔场 , 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 , 类海鲜料理 已经成为 日 各 本饮食中 别具特色的代表性食品。 日本四季变化鲜明 , 所有料理都非常重视对季 节的感受 , 并且 , 因为全年气候温暖潮湿 , 以 日 所 本人比较喜爱清淡 的口味 , 从而形成 了日 人比较注重食材本身风味 , 本 较少使 用调味料的特点。 日本有 在 这样一种说法 , 日本人在用嘴品尝食物 之前, 要先用眼睛和鼻 子鉴 赏 食物。 因此, 本人对盛装食物的器皿也是非常讲究的, 日 器皿的材 质, 这就是最初的天麸 萝, 到了江 户时代 , 开始用从 东京近海地区打捞上 不仅有瓷器 、 、 木器 还有漆器 、 竹制品、 玻璃制品等等 , 丰富多彩 。 盛装 来 的大量新鲜鱼虾 ( 、 虾 小鳗 鱼 、 乌贼) 来制作天麸 萝 , 受到大家 的普 食物时不仅要根据不 同的食物采用不同材质 的盛装器皿 ,而且器皿 遍欢迎。后 来随着选材范围的进一步广泛 、 烹制技术的不断创新 , 现 的形状 也各不相 同。 此外盛装方法 、 器皿与食物色彩的搭配 也必须协 在天麸萝已经成为最受 日本人民欢迎的料理之一。 日本料理整体来 调, 还要考虑到与其他盛装器皿 的协调性等 . 种种考虑都是为 了将食 说都是以清淡口味居多 ,但唯 有天麸萝是用油炸制的口味比较浓重 物等级提升到一个综合艺术的境地 。 的一种料理 。 刺身原本是指从生鱼上切下鱼肉用醋蘸着吃的一种料理 ,在关 二、 日本料理的种类 西地 区. 也有把刺身叫做 “ 造身 ” “ 或 作身 ” 。 的 后来把蘸着酱油吃的生 日本料理 。 有关西菜和关东菜之分 , 关西料理是以京都和大阪为 海鲜料理统一叫做刺身了。 刺身一般都被切成 3m大小的薄片 。 c 切得 中心发展起来的菜系。 京都是古代 日本的都城 , 很长一段时间都是 日 太大 , 就没办法 一口放人嘴里 , 相反 , 如果切得太小 , 就品尝不到海鲜 本政治经济中心 , 是贵族 文化的发祥地 , 并且因为远 离海洋 , 京都料 的味道了。 在制作过程 中, 据说制作人员手的温度会快速 降低海鲜类 理主要 以清淡的蔬菜类和鱼干为主, 而靠近大海的大阪 , 鱼类和 贝类 的鲜度 , 所以在 制作刺身时 , 有一个技巧就 是尽量用筷子而不是用手 资源非常丰富 , 因此大阪各种海鲜料理非常发 达。 关东料理 则是指以 直接接触海鲜类。 江户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莱系, 江户是东京古时候的名称 ,88 1 6 年明冶 中国与 日 自古以来一衣带水 , 本 在很 多方面 日本都 受到中 国的 维新后 , 川幕府被推翻 , 德 这一年 , 明治天皇将首都从京都迁往江户 , 影响 , 在料理 制作上也不例外 . 是, 随着几千年 历史 、 但 伴 文化 、 传统 改称东京。 关东料理利用从东京湾及隅 田川捕捞 的鱼虾贝类为原料 . 的发 展变迁 , 日本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风格 。 我们在 让 其 中寿司、 盖浇饭、 荞麦面条等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品尝 日 本料理的 同时 ,细细品味从料理 中折射出的 日 本传统与文化

日本饮食文化

日本饮食文化

日本饮食文化一、日本饮食文化概述日本的饭菜(日本料理,にほんりょうり)是用眼睛品尝的饭菜,非常讲究装盘,根据饭菜的种类选择不同的器皿(食器,しよつぎ),往往吃一餐要用上二、三十个大小、形状、颜色和质地不同的器皿。

日本的饭菜不仅重视味道,而且注重色泽,各种鲜花或花瓣、时令蔬菜的叶或茎等也时常装饰在食物四周。

一般来说,关东地区(以东京为中心)味道较浓,关西地区(以大阪、京都为中心)味道较淡。

日本人也常在中餐(中华料理)和西餐(西洋料理)中渗入日本的风味,称之为“和风(わふう)”。

日餐的进餐形式—般分为定食(ていしょく)、弁当(ぺんとう)和会席料理,当然也可以零点。

定食即份饭,通常午间用。

定食内有米饭、咸菜、酱汤或清汤,其它的蔬菜和肉食可随价格配添。

弁当即盒饭,—般饭盒是漆器状的木制品,分四格和五格两种,每格可放—种菜和相应的饭团,而放团上通常放有芝麻,有些还用紫菜(昆布,こんぶ)包上。

会席料理是依不同的季节定制的套餐菜谱,多名为“樱”、“松”、“竹”、“梅”等。

在会席中,日本人讲究用餐礼节,即不弄出声音、不讲话,安安静静地吃。

不把饭、菜、酒等洒到外面弄脏桌子,鱼刺、骨头等也要不显眼地剩在食具里,而不放到桌上。

日本人过年“お正月”,过的是公历年,大年初一即元旦,年三十是指元旦的前一天。

年三十的晚餐并不十分丰盛,但要吃“年越そば” (一种乔麦做的面条),大年初一早晨,每家每户都要喝“屠蘇”再吃年菜。

丰盛的年菜中一般有“数の子”(青鱼子)、“黑豆”、“ごまめ”(小干鱼)等带有吉祥意思的菜,表示人丁旺盛、身体健壮。

正月的“三贺日”(头三天)早餐要吃“雜煮”的年糕汤,各地的“雜煮”各有特色,但最基本材料都是年糕。

吃完早餐后,女人会到寺庙去朝拜。

各家各户门口还插些松枝,称为“门松”,意为庆祝新年。

二、日本料理的种类日本饭菜的种类很多,按先后顺序可分为:先付:即小酒菜(おつまみ,酒のさかな)。

口味以甜、酸、咸为主,份量最小,口味多样。

日本茶道文化的含义

日本茶道文化的含义

日本茶道文化的含义日本茶道文化从看似简单实则很讲究的茶具的冲洗,茶水的烹制,到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每一步讲究的都是一种精致与唯美。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文化的含义,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文化的含义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

如今,有五百年历史的茶道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期。

茶室、茶亭遍及日本各地;茶室,茶会已成为各种文化活动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千姿百态的茶道具成为日本美的象征。

有关茶道文化的电影、电视片、美术展、著述比比皆是;从事茶道活动的人口达五百晚之多。

日本在经济上制造奇迹,在世界上引起了人们对其文化背景的探求。

同时,日本为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

也积极的宣传自己的文化,日本人首先向外宣传的便是茶道。

茶道是我们了解日本文化,理解日本人的一条捷径。

但是,茶道对于外国人实在是一种难解的文化现象。

没有接触过茶道的人不理解茶道是理所当然的。

即使参观过茶道表演的人也入五里雾中,找不出说明它的合适语言。

茶道为什么难以理解?我试图将此归纳为三个原因:容括性、无形性、局限性。

茶道的内容是丰富的,她几乎将东方文化的所有内容都囊括在一个小小的茶室里。

在思想方面,它含有神仙思想、道教、阴阳道、儒教、神道等;在形式方面,它包括建筑、庭院、书画、雕刻、礼仪、插花、漆器、陶器、竹器、烹饪、缝纫等内容。

茶道被称为是应用化了的哲学,艺术化了的生活。

茶室中间展现的是一个活龙活现的“小东洋”。

由此,我们很难给它下一个定义。

而且,茶道是一种活的艺术,我们很难抓住它的形体。

茶道艺术是通过茶事来成立的,但茶事一完,一次艺术的创作就消失了。

研究茶道,我们不可能象鉴赏一副绘画那样静观和思索,我们必须随着茶事的进展去捕捉瞬间的现象。

但在瞬间与瞬间之间不仅留下了许多空隙,而且,我们常常会被那一个个细小的现象迷住,很难勾勒出茶事的全貌。

再有,茶道与音乐、舞蹈、绘画等常见的艺术形式不同,表演者与鉴赏者和合成一体的、不能区分的。

饮食文化-概述

饮食文化-概述
八大著名黄酒:
原料:
糯米或大米 酒精度:
特点:
氨基酸丰富 发热量高
①绍兴花雕酒、加饭酒 ②无锡惠泉酒 ③丹阳百花酒 ④山东即墨酒 ⑤龙岩沉缸酒 ⑥大连黄酒 ⑦九江封缸酒 ⑧福建老酒
15°~16°
营养成分高
含多种糖类
世界六大蒸馏名酒之一,又名烧酒、白干、高粱酒
2、白酒
五大香型
代表
浓香型
泥窖
酱香型
(砖)石窖

朗姆酒
rum原产地在古巴,是用甘蔗压出来的糖汁,
经过发酵、蒸馏而成,口感甜润、芬芳馥郁。

此种酒的主要生产特点是:选择特殊的生香酵 母和加入产生有机酸的细菌,共同发酵后,再经 蒸馏陈酿而成。含酒精42%~50%、酒液有 琥珀色、棕色,也有无色的。
威士忌

威士忌酒是用大麦、黑麦、玉米等谷物 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后放入旧的木桶中 进行酵化而酵化而酿成的。
八仙过海闹罗汉


孔府喜寿宴第一道菜,选用鱼翅、海参、鲍鱼 、鱼骨、鱼肚、虾、芦笋、火腿为“八仙”。将 鸡脯肉剁成泥,在碗底做“罗汉”。制成后再将 烧开的鸡汤浇上即成。
烤牌子

孔府"家常菜"

豆芽菜,将豆芽去芽和根,清油快炒,鲜脆爽 口,曾受到乾隆皇帝的赞赏。香椿芽也是山东西 部民间春季常用的菜蔬,孔府每年收进数百斤上 好的椿芽,供一年食用。 孔府家常菜中,经常用土特产品烹制各种菜肴 。仅各种“虾仁”菜,多达几十种,如:玉带虾仁 、雨前虾仁、翡翠虾仁、三鲜虾仁、松子虾仁、 腐乳虾仁等等。



鸡尾酒起源于美洲,这是大部分史料所承认的, 时间大约是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期。究竟如何开 始调配和饮用这类色、香、味俱佳的混合饮料, 以及“鸡尾酒”名称的由来,则众说纷纭。 一次宴会后,席上剩下各种不同的酒,有的杯 里剩下1/4,有的杯里剩下1/2。伙计将各种剩下 的酒混在一起,一尝味儿却比原来各种单一的酒 好。这后将这些混合酒分给大家喝,结果评价都 很高。于是,这种混合饮酒的方法便出了名,并 流传开来。

什么是日本茶道文化

什么是日本茶道文化

什么是日本茶道文化日本茶道原称为“茶汤” (茶湯、茶の湯),是日本仪式化的为宾客奉茶之事,它与其它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的特殊文化,但内容与形式有所不同。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日本茶道文化。

茶道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饮茶最初是僧侣用于集中心念的,从谂禅师曾以“吃茶去”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两种:抹茶道与煎茶道,但茶道通常是指较早发展出的抹茶道。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点心、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

除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如茶室内外的布置、书画的品鉴、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等,都成为茶道的重点。

日本茶道文化:茶道根本千利休曾说“和敬清寂”就是茶道的根本。

“和”即平和、和谐。

进入茶室,品尝一碗茶时,主对客的“请先、请慢用”等礼貌语代表了茶道所蕴含的“和”。

在现代人的价值观中,总认为茶道是十分繁琐及复杂的事,甚至有人说:“即使在家里,一个人也可以喝茶。

”但是,茶道中的“和”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只要内心随时能体认茶道的“和”,必定可体会“和”的真谛。

古代的习俗经过世代流传,传递着数百年积淀的美感。

伴随着四季的变迁,崇尚自然美,以古老习俗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就能体会“和”的妙趣。

现代人对于自然美的感受有时是被动的,有时却拥有对美的极强的感受。

如果将心性不断加以提炼,就是茶道的精神(茶の味)。

隐藏在茶道用具中间的艺术及种种摆设、布置及茶之汤,果子等,仿佛带有生命力的纤细感,这些都以“和”的精神为基础。

“敬”则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代表对友人与同辈的敬爱。

从和到敬,便展开了茶道的真髓。

“清”即清净、清洁,体现了茶道不可或缺的礼仪。

日本茶道文化:规程日本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

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客源国概况-日本ppt课件

客源国概况-日本ppt课件
武士的乐剧 -能剧
3、书道:即书法。古代随汉字由
中国传入日本。
是一种使用毛笔和墨来书写汉字和 假名文字,表现深刻精神的优雅造型 艺术。王羲之是他们崇拜的书圣。
每 年 新 年 正 月 2 日 进 行 “ 新 春 试 笔 ” 仪式,人们面向吉利方向,书写庆祝 性词句和诗歌。
日本汉字书法也讲究楷书、行书、 草书等。另有假名书法。
日本名字一般也是两个汉字组成, 因此,日本姓名多由4个汉字组成。
日本取名多用排行。男子多用太 郎(一郎)、次郎、三郎等。女 子多用大子、中子、三子等。
日本名字多有一定含义:猪、 雄、虎、熊等表示勇武;良、喜、 吉、庆、嘉等表示吉庆;龟、鹤、 松、千代等表示长寿。女子名字 多用“子”,如:幸子、梅子、 春子、芳子、秀子、千惠子等, 也有用千代、房江、芙美江等, 但以“子”结尾居多。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 在表现。
“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 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 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 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 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 恪守的信条。
日本相扑
日本艺妓
日本和服
四、日本文化(大学)
(三)教育:大学
1、东京大学:
建于1877年,是日本最古老的国立综合性 大学。
2、京都大学:
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前身是1897年京都 帝国大学。
3、早稻田大学:
私立综合大学。前身是1882年由大隈重信 (明治首任内阁首相)创立的东京专门学校。
4、国鸟:绿雉(1947定) 5、语言:日语 6、民族:大和(单一,99.3%) 7、主要大学:东京、京都、早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导师介绍之二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导师介绍之二
料库建设与研究》的项目负责人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 划系列教材总主编。
5
个人荣誉: 1985 年被评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师; 1987 年,获上海市人民政府记功表彰; 1992 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6 年,获上海翻译家协会翻译成就奖; 2007 年被评为二级教授; 2009 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 信息来源:上外官网
4
学术成果: 专著: 《日本近代文化史》、《日本近代文学名作鉴赏》、《川端康
成传》、《现代日本礼仪》等; 译作: 《山之声》、《二十四只眼睛》、《冻河》、《地狱之花》等
文学名著七十多种,约三百余万字。 创作: 小说《美人蕉》(获日本《朝日新闻》社和送书会举办的征
文比赛教师组“最优秀作品奖”); 合编: 《世界文学家辞典》、《现代派文学辞典》、《新编日汉、
汉日辞典》、《大辞海外国文学卷》等; 教材: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日语综合教程》(5-8 册,总主
编)、《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指定教材》系列(总主编); 论文: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了《远藤周作的文学与社会》、《日
本皇室的继承危机》等近 50 篇论文; 担任 2008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日语学习者语
6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导 师介绍之二(整理转载)
季林根
男,1952 年生,江苏海门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历教育/进修与访学:
1976 年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日阿语系日语专业, 于 1984 年、1991 年和 2007 年分别在日本法政大学、京都外 国语大学和活水女子大学进修; 1996 年、1997 年和 2002 年先后赴日本北陆大学、梅花女子 大学从事教学和个人研究。 工作简历: 1976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1987 年起先后担任日语系副主任、副院长; 1997 年被评为副教授; 1999 年 3 月至 2002 年 2 月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 学院院长; 2006 年被评为教授。 教学课程: 先后担任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一、二、三、四年级精 读、二年级日语泛读、三年级日语报刊文选、研究生的日本 风土与文化研究等课程,并为本科生开设日本文化讲座,担 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指导。

日本饮食文化

日本饮食文化

目录前沿 (2)一、日本饮食的特点 (3)(一)日本饮食文化之“精,少,淡”。

(3)1.所谓“精”。

(3)2.日本料理的“少”。

(3)3.“淡”可以说是日本料理的最大优点。

(3)(二)日本文化之“生”和“鲜”。

(4)二、日本的美食 (5)(一)怀石料理 (5)(二)寿司 (5)(三)茶道 (6)三、日本饮食的习惯 (7)(一)简约的饮食风格 (7)(二)分餐不怕盘子多的日本人 (7)(三)饮食习惯与民族性格 (7)参考文献 (10)前言“日本料理”在八十年代初进入广州,是日语中“日本式烹饪”的意思。

当提到日本料理时,许多人会联想到寿司、生鱼片,或是摆设非常精致,有如艺术的怀石料理。

然而,对许多日本人来说,日本料理是日常的传统饮食,特别是在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末期所形成的饮食。

日本料理店最初只是一些高档酒店开办,主要的客户是日本商社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日本访问团、还有少数在日本生活过的中国人。

随着国内对日本文化的介绍和传播,日本料理店在全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也越开越多。

为什么日本料理能得到中国人的追捧?日本饮食的特点在哪里?日本的饮食文化又是怎样的?借由这次论文,我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次系统的分析,跟大家一起探索日本的饮食文化。

一、日本饮食的特点自古以来,日本不断从中国学习文化,有科学技术,当然也包括饮食文化。

这自然和当时中国的强盛密切相关。

日本的歌舞伎据说也是由中国传去的。

在现在的日本料理中不难发现很像中国菜的“野菜炒め”。

崇拜并学习强者似乎是日本的特色。

到了近代,中国逐渐没落,西欧逐渐强盛的时候,日本明治天皇进行改革,大量学习西方的技术,文化。

在日本科技逐渐发达的同时,日本的饮食习惯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由吃熟菜变为吃生菜沙拉。

(一)日本饮食文化之“精,少,淡”。

1.所谓“精”。

就是无论什么料理,都很好看,至于味道怎么样,那是其次。

中国菜可以不同的菜放在同样的盘子里,但是日本料理就不一样了,基本上不同的菜是放在不同的盘子里的,而且盘子是奇形怪状,摆放的方向也是有讲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饮食文化---大鉴赏油灯下的玛德鉴于有人说这个小组逐渐偏左,讨论言辞日益激烈。

那我来点温和的。

虽然本组是欧美文化,但是面对世界万象我们要兼容并包,学习各国精华批评其糟粕,用以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

撇开日本历史和某些文化糟粕,日本这个民族,较于我国人民,整体受教育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以团结著称,而且大都很有礼貌。

尤其是日本的美食,更值得我们了解并研究一番。

在日本,无论是遣唐使时期,还是禅宗传入日本时期,以及日明贸易时期和江户时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例如,日本栽培的农作物大豆、赤豆、稻米、小米、玉米等,日本人饮食中常用的酱、酒、醋、盐、豆豉、酸饭团等主要经由中国传入日本。

可以说,日本列岛食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日本饮食一般可分为主食和副食。

米是主食,蔬菜及鱼等为副食。

中世纪至明治时期,日本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对肉食有所禁忌,所以很少食肉。

明治以后,这种禁忌才得以消除。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饮食中也普及了面包等面食类。

随着经济的成长,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肉类和乳制品等的摄取也大幅增加。

再加上速食食品的普及,使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愈发多样化。

料理的方式主要有煮、炸、烤以及凉拌菜等,同时搭配有味噌汤(酱汤)、腌酱菜(渍物)等。

现在的副食之中也有许多西洋料理或中华料理的搭配。

中国菜的烹调方法中有若干个带“火”旁的字,如爆、炒、熘、煨、烧、煸、焖等等,这些字在日语中是很难找到的。

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凉、油脂少、分量少、种类多、颜色好看,而且非常讲究食器的选择。

即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

日本料理又称“五味、五色、五法”料理。

五味是甘、酸、辛、苦、咸;五色是白、黄、青、赤、黑;五法就是生、煮、烤、炸、蒸。

而品尝日本料理的准则在于香、丰、熟、甘、嫩。

由于日本菜强调的是卖相和质感,所以每份菜的量通常很少,但原料的素质却无与伦比。

他们最强调的是材料新鲜、刀工讲究、摆放艺术。

吃日本料理时,在菜牌上看到有“盛合”的供应,即所谓杂锦。

通常店主会特定几种口味的杂锦供应,并用松、竹、梅来代表大、中、小,多以分量及材料来划分,松是超级装,竹是特级装,梅属普通装。

由此可见日本料理是非常考究的。

日本人吃饭时一般使用木质的筷子,他们的筷子比中国的短,女人的筷子又比男人的短,男的22厘米,女的21厘米。

日本料理的种类很多,比较有名的料理有:怀石料理。

按照字面来解释,就是怀中抱着石头。

据说很久以前修行僧一天只能在上午吃一顿饭。

当然到了晚上就会又饿又冷、饥寒交迫。

所以和尚们想到一个方法,就是把加热的石头(温石)抱在怀里。

后来人们就把仅仅填满空肚子,加热身体的轻淡的素食和简单少量的食品叫做怀石料理。

实际上这是从禅宗那里来的想法,因为禅宗和茶道又有深远密切的关系,所以也把只在喝茶之前吃的一些简单的饭菜叫做怀石料理。

但是现在的人们,把少量的按照顺序摆上来的具有怀石风格的喝茶之前的用膳,统称为怀石料理。

怀石料理简单而雅致,同时亦非常讲究环境的幽静。

卓袱料理。

卓袱是中国式饭桌,即八仙桌。

卓袱料理是中国式的料理,有蘑菇、鱼糕、蔬菜的汤面、卤面等。

其特色是客人坐着靠背椅,围着一张桌子,所有饭菜放在一张桌上。

这种料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佛门素食,由隐元禅师作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发扬。

由于盛行于长崎,故又称长崎料理。

料理师在佛门素食内采用了当地产的水产肉类,便创立了卓袱料理。

卓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鱼翅清汤、茶、大盘、中盘、小菜、炖品、年糕小豆汤和水果。

小菜又分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

一开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子上,边吃边将鱼翅清汤及其...鉴于有人说这个小组逐渐偏左,讨论言辞日益激烈。

那我来点温和的。

虽然本组是欧美文化,但是面对世界万象我们要兼容并包,学习各国精华批评其糟粕,用以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

撇开日本历史和某些文化糟粕,日本这个民族,较于我国人民,整体受教育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以团结著称,而且大都很有礼貌。

尤其是日本的美食,更值得我们了解并研究一番。

在日本,无论是遣唐使时期,还是禅宗传入日本时期,以及日明贸易时期和江户时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例如,日本栽培的农作物大豆、赤豆、稻米、小米、玉米等,日本人饮食中常用的酱、酒、醋、盐、豆豉、酸饭团等主要经由中国传入日本。

可以说,日本列岛食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日本饮食一般可分为主食和副食。

米是主食,蔬菜及鱼等为副食。

中世纪至明治时期,日本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对肉食有所禁忌,所以很少食肉。

明治以后,这种禁忌才得以消除。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饮食中也普及了面包等面食类。

随着经济的成长,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肉类和乳制品等的摄取也大幅增加。

再加上速食食品的普及,使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愈发多样化。

料理的方式主要有煮、炸、烤以及凉拌菜等,同时搭配有味噌汤(酱汤)、腌酱菜(渍物)等。

现在的副食之中也有许多西洋料理或中华料理的搭配。

中国菜的烹调方法中有若干个带“火”旁的字,如爆、炒、熘、煨、烧、煸、焖等等,这些字在日语中是很难找到的。

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凉、油脂少、分量少、种类多、颜色好看,而且非常讲究食器的选择。

即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

日本料理又称“五味、五色、五法”料理。

五味是甘、酸、辛、苦、咸;五色是白、黄、青、赤、黑;五法就是生、煮、烤、炸、蒸。

而品尝日本料理的准则在于香、丰、熟、甘、嫩。

由于日本菜强调的是卖相和质感,所以每份菜的量通常很少,但原料的素质却无与伦比。

他们最强调的是材料新鲜、刀工讲究、摆放艺术。

吃日本料理时,在菜牌上看到有“盛合”的供应,即所谓杂锦。

通常店主会特定几种口味的杂锦供应,并用松、竹、梅来代表大、中、小,多以分量及材料来划分,松是超级装,竹是特级装,梅属普通装。

由此可见日本料理是非常考究的。

日本人吃饭时一般使用木质的筷子,他们的筷子比中国的短,女人的筷子又比男人的短,男的22厘米,女的21厘米。

日本料理的种类很多,比较有名的料理有:怀石料理。

按照字面来解释,就是怀中抱着石头。

据说很久以前修行僧一天只能在上午吃一顿饭。

当然到了晚上就会又饿又冷、饥寒交迫。

所以和尚们想到一个方法,就是把加热的石头(温石)抱在怀里。

后来人们就把仅仅填满空肚子,加热身体的轻淡的素食和简单少量的食品叫做怀石料理。

实际上这是从禅宗那里来的想法,因为禅宗和茶道又有深远密切的关系,所以也把只在喝茶之前吃的一些简单的饭菜叫做怀石料理。

但是现在的人们,把少量的按照顺序摆上来的具有怀石风格的喝茶之前的用膳,统称为怀石料理。

怀石料理简单而雅致,同时亦非常讲究环境的幽静。

卓袱料理。

卓袱是中国式饭桌,即八仙桌。

卓袱料理是中国式的料理,有蘑菇、鱼糕、蔬菜的汤面、卤面等。

其特色是客人坐着靠背椅,围着一张桌子,所有饭菜放在一张桌上。

这种料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佛门素食,由隐元禅师作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发扬。

由于盛行于长崎,故又称长崎料理。

料理师在佛门素食内采用了当地产的水产肉类,便创立了卓袱料理。

卓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鱼翅清汤、茶、大盘、中盘、小菜、炖品、年糕小豆汤和水果。

小菜又分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

一开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子上,边吃边将鱼翅清汤及其他菜肴摆上桌。

茶会料理。

日本的室町时代(14世纪)盛行茶道,于是出现了茶宴茶会料理。

最初的茶会料理只是茶道的点缀,十分简单。

到了室町末期,变得非常豪华奢侈。

其后,茶道创始人千利休又恢复了茶会料理原来清淡素朴的面目。

茶会料理尽量在场地和人工方面节约,主食只用三器:饭碗、汤碗和小碟子。

席间还有汤、梅干、水果,有时还会送上两三味山珍海味,最后是上茶。

修行料理。

修行料理又叫“精进料理”,意思是吃斋、吃素。

选料有荞麦面、豆腐、腌菜、炸虾等。

其实,所谓的“精进料理”,就是不使用肉类的素菜料理。

生鱼片。

日本料理以生鱼片最为著名,它堪称是日本菜的代表作。

自古以来日本就有吃生食的习惯。

江户时代以前生鱼片主要以鲷鱼、鲆鱼、鲽鱼、鲈鱼等为材料,这些鱼肉都是白色的。

明治以后,肉呈红色的金枪鱼、鲣鱼成了生鱼片的上等材料。

现在,日本人把贝类、龙虾等切成薄片,也叫“生鱼片”。

去掉河豚毒,切成薄片的河豚鱼,是生鱼片中的佼佼者,鲜嫩可口,但价格很贵。

吃生鱼片必须要以芥末和酱油作佐料。

芥末在日语中叫Wasabi,是生长在瀑布下或山泉下一种极爱干净的植物(“山葵”),一遇污染就凋萎。

山葵像小萝卜,表皮呈黑色,肉质碧绿,磨碎后搁酱油吃生鱼片时蘸着食用。

芥末有一种特殊的冲鼻辛辣味,既杀菌,又开胃。

日本的生鱼片异常新鲜,厚薄均匀,长短划一。

生鱼片盘中点缀着白萝卜丝、海草、紫苏花,体现出日本人亲近自然的饮食文化。

生鱼片的做法也是许多人所关注的内容。

其实,生鱼片的做法比较简单,只要掌握了选料、刀工、装盘、佐味等基本工序,制好生鱼片并不难。

制作生鱼片的原料较为广泛,但以深海产的鱼类及其他海产品为主。

如鱼类有三文鱼、旗鱼、鲈鱼、鲔鱼等;甲壳类有海胆虾、龙虾等;贝类有鲍鱼、牡蛎、赤贝、北极贝等。

生鱼片的选料非常严格,应保证原料的新鲜、洁净、无污染。

美观的造型是生鱼片的一大特色,故装盘这道工序尤为重要。

生鱼片多选用半圆形、船形或扇形等精美餐具作盛器,再以新鲜的番芫荽、紫苏叶、薄荷叶、海草、菊花、黄瓜花、生姜片、细萝卜丝、酸橘等作配饰料。

这些配饰料既可作装饰和点缀,又可起到去腥增鲜、增进食欲的作用。

例如,先在盘中铺好紫苏叶或生菜叶,再将切好的三文鱼片以5~7片为一组(即一人份),摆在紫苏叶上,旁边用细萝卜丝、黄瓜花等错落有致地进行点缀,给人一种非常清爽的感觉。

芥末和日本淡酱油是生鱼片的主要佐味调料,常用的绿芥末又有粉状和膏状两种。

粉状芥末的调制方法是,将粉状芥末与水以1:2的比例调匀,再密封3分钟,待产生芥末独有的刺激辣味时,即可盛入碟内。

膏状芥末是成品,使用时直接挤入碟内即可。

寿司寿司又称“四喜饭”,是日本饭的代表。

日本的大米,营养丰富,质量上乘,煮出的饭形似珍珠,芳香四溢。

日本人把米粒叫做“舍利子”,管米饭叫“银舍利”,来形容它的晶莹剔透和像佛骨一样的珍贵。

寿司是日本料理中独具特色的一种食品,种类也很多,按其制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可分为生、熟寿司、压寿司、握寿司、散寿司、棒寿司、卷寿司、鲫鱼寿司等等,而其中鲫鱼寿司被看作是日本料理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寿司。

鲫鱼寿司是以鲫鱼、米饭和精盐为原料,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腌渍和发酵制成的。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寿司,原料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菌,给成品添加一种特殊的酸味,而且这些乳酸菌本身亦有防腐作用。

不过,今天这种用古法制作的寿司已不多见。

现代日本寿司大多采用醋拌米饭的方法来加工其主料,而且由于米饭中一般要加入四种以上的调料,故寿司又有“四喜饭”之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