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文化:计算工具的演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神奇的计算工具》课件(23张PPT)

课堂练习
小兔回家
198 × 65
41600 ÷ 128
369× 89 110208÷896
325
12870
123
32841
课堂练习
选一选
奇奇,在计算156×27时,数字键的7坏了,其它 键能用,奇奇可以采用的算式是( C )
A.156×20×7 C 159×3×9
B 156×28-1
课堂练习
拓展训练
输入错 了可以 用CE键 清除。
新知讲解
用计算 器算一 算。
写试一一写试
245×789 21÷7
第一个用计 算器能很快 算出结果, 第二个不用 计算器直接 口算就可以。
新知讲解
用计算器算一算
结果和 选的数 一样。
课堂练习
填一填
打开计算器应按(ON)键。关闭计算器应按( )键OF。F
在计算38×7时,把7按成了4,若想 清除4,应按(CE)键。
用2、3、4、5、6组成一个3位数乘2位数的乘法 算式,用计算器算一算,找出积最大的算式。 (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642×53=34026
课堂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 ON 输入算式 输入“=”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算筹 算盘 计算机
作业布置
课本36页 1-4题
现在世界上运 算最快的计算 机每秒可以运 算54902万亿次。
新知讲解
计算器
生活中的计算 工具。
新知讲解
计算器 ——显示器
——键盘
新知讲解
计算器
——功能键 ——数字键 ——符号键
新知讲解
清除键
清除输 入键
计算器
开机键
关机键
新知讲解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计算器课件

认识计算器
计算工具的演变史
1822年,第一台能按一定程序自动控制的计算机诞生了。
认识计算器
计算工具的演变史
1946年,美国人发明了世 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每秒可以运算5000多次。
2016年,我国“神威·太湖 之光”超级计算机每秒可以 运算125436万亿次。
认识计算器
关于计算机,你 已经知道了什么?
认识计算器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计算器的组成: 屏幕,数字键,功能 键,运算符号键等。
认识计算器
数字显示屏
数字键 清除键 开关键
运算符号键 等号键
认识计算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清除键的使用:
例如:9-1
输入: 9
-
4
C·CE
1
=
8
清除键只清 除错误输入的4, 前边输入的数据 仍然保留。
认识计算器
计算25×4。 先输入25, 然后输入×, 接着输入4, 再输入=, 屏幕上出现的数 就是计算的结果。
100
3000~3400 4000~4200
把88估成90
把73估成70
认识计算器
读一读,算一算。
认识计算器
大约浪费的电量: 410000000×48=19680000000(千瓦时) 100×12=1200(千瓦时) 19680000000+1200=16400000(个) 够16400000个家庭用一年。
认识计算器
男生女生大比拼
第一组:17+83=
1000×5=
第二组: 7865+3497=
245×789=
要求:(1)全体男生用口算或笔算算第一组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神奇的计算工具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神奇的计算工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知道计算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熟练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工具的演变2.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3. 计算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计算器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计算器的操作熟练程度,计算器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2. 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1)介绍计算器的各个按键功能,如开关机、清除、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
(2)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步骤,如输入数字、选择运算符号、查看结果等。
(3)指导学生进行计算器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计算器的应用(1)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如加减乘除、括号等。
(2)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体积等。
(3)通过游戏或竞赛形式,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器的操作熟练程度。
五、作业布置1. 练习计算器的使用,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
2. 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了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培养了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要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直接影响到后续计算器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示范教学方案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2. 初步认识计算器,能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的混合计算。
3.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利用计算器解决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对计算器常用按键的使用。
使用计算器应该注意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语,揭示课题。
课前三分钟的主持人主持(学生上台展示)猜谜语: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方块块,用手一摁字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师:谁想到谜底是什么了吗?生:计算器。
师: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猜出来了。
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跟这个谜底有关的知识,那就是……生:计算器。
师:对!计算器。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而在黑板上板书:“计算器”)师:看,(师点击课件,显示出一张图文并茂的“计算器”图片)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生:计算器。
2.介绍计算工具。
注:这两个图片是视频缩略图,介绍计算工具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用于预习或复习或课堂播放使用。
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情景演示】计算工具的认识”。
3.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计算器。
师:对了,那你能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计算器的呢?让学生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生1:在商店里,那些售货员使用的就是这种计算器。
生2:在家里,我妈妈每月计算当月的收入、支出都是用的计算器。
生3:我见过我爸爸用手机也可以当作计算器。
生4:在电脑里的打开“程序”/“附件”就有计算器。
生5:在我妈妈的单位里见过。
因为我妈妈是干会计的,今天我带的计算器就是她借给我的……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看来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计算器的时候还真不少!师:现在,计算器的使用已经是十分普遍,计算器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计算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师:那你们会使用计算器吗?如果让同学们当小老师怎样介绍计算器?(抛出问题,小组交流合作)预设:生1: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操作简单,体积小等特点。
计算工具的演变教案定稿

计算工具的演变教案定稿第一篇:计算工具的演变教案定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计算工具的演变》教案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孙智信教学目标:1.经历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在不断更新、完善的探究过程中体验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文化。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收集信息的能力,提高课堂语言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创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体验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创造源于需要,体验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创造,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小棒、算盘、收集的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小报;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1.师:前几天我们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发现同学们对计算工具特感兴趣。
课前,我们围绕计算工具的发展展开了调查,同学们都收集了好多材料,有的同学还制作了小报。
现在我想以一个小记者的身份做个采访,在你调查资料,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生:远古时代的记数方法;古代算算筹、算盘;计算器和计算机。
还有谁对这个内容感兴趣?2、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学习计算工具的演变,板书课题。
二、建立模型(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师: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前后桌四人之间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下面我们就按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也来经历一下计算工具几千年的发展文化。
谁愿意先来汇报?全班汇报:1.介绍远古时代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
生:实物(石子)、结绳记数。
结绳是怎么回事?实例。
谁还有补充?很聪明的做法。
师:结合学生介绍板书。
师:远古时代人们就是采用这种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
课件(四种记数方法)来欣赏几幅图片。
师结合课件解说:手指,今天也在用、刻痕、人们出去打猎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时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鱼、小棒。
当时人们利用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课件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2.用计算器算一算, 将每一题的得数写在下面对应的括号里。
12750
3732
179136
4760
140
52500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17535-6248=11287 2830-1198= 1632 356×567= 201852 896+2678=3574
新知讲解
你会用计算器吗?
25
×
以25×4为例说说。
4
=
(得到答案)
100 (显示屏)
新知讲解
说一说: 计算器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关于计算器你
已经知道了什么?
新知讲解
显示屏
关机键 数字键
清除键 开机键及清除键
小数点键
输错了可以按CE键清 除,只清除错误输入。
储存运算键 按ON键就 全部清零了。
作业布置
【综合实践类作业】
调查生活中的各种计 算器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课堂练习
提高题: 3.321-12×21的结果是多少?你会用计算器算算吗?
12
×
21
=
M-
(得数是252)
=
321
(得到答案69)
课堂练习
拓展题: 4.计算器上的数字键2和4坏了,如果用这个计算器计算196×24应该怎么 计算呢?
30
-
6
=
×
把24看成30-6。
(得数是24)
=
196
(得到答案4704)
569×98= 55762 45678+5964= 51642 2791×365= 1018715 625×256= 160000
四年级上数学课件-神奇的计算工具1_北师大版(2014秋)

计算题
20655÷(27×45)=
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找找规律
2×5= 10 22×55= 1210 222×555= 123210 2222×5555= 12343210
┊ ┊ 22222222×55555555= 1234567876543210
22222222 ×55555555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广泛使用算 盘,使计算速度快很多。
1642年,法国数学家发明了第一台 机器演算的工具。
1822年,第一台能按一定程序自动控制 的计算机诞生了。
1946年,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 子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5000多次。
111111110 111111110 111111110 111111110 111111110 111111110 111111110 111111110 1234567876543210现在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每秒可 以运算1000多万亿次。
计算题
(1) 4235+2863= 7098 (2) 20÷5= 4 (3) 56×12×13= 8736 (4)2345-39×21= 1526
2345-39×21
(1)先计算39×21 (2)按M+,将第一步的答案储存 (3)按2345 -,再按MR(或按一下MRC),
《神奇的计算工具》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认识一些 常见的计算工具, 常见的计算工具,同学们要了解 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知道计算 工具的演变过程,了解使用方法, 工具的演变过程,了解使用方法, 能够正确的利用计算工具进行计 算。
说起计算器,值得我们骄傲的 是,最早的计算工具诞生在中国。 中国古代最早采用的一种计算 工具叫筹策,又被叫做算筹。这种 算筹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 兽骨充当材料的。约二百七十枚一 束,放在布袋里可随身携带。直到 今天仍在使用的珠算盘,是中国古 代计算工具领域中的另一项发明, 明代时的珠算盘已经与现代的珠算 盘几乎相同。 17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计算工 具有了较大的发展,英国数学家纳 皮尔发明的"纳皮尔算筹",英国牧 师奥却德发明了圆柱型对数计算 尺,这种计算尺不仅能做加减乘 除、 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可以 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 数,这些计算工具不仅带动了计算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一起学习了 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认识了一些 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 计算工具,同学们要能够使用这些 计算工具, 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开关 运算符号
数字
你知道吗?(一)
• 计算器一般由电源、开关、显示屏、键盘和内部 计算器一般由电源 开关、显示屏、 电源、 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等几部分组成。 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 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ON/C:开关及清除键,用于打开计算器和清除全部 :开关及清除键, 数据。 数据。 CE:清除键,用于清除当前输入的数据。 :清除键,用于清除当前输入的数据。 OFF:关机键,用于关闭计算 :关机键,用于关闭计算器。 数字键: 数字键:0~9 运算符号:+、-、× 运算符号:+、-、×、÷、= 功能键: 、 、 等多种功能。 功能键:M+、M-、MR、MC等多种功能。 、 等多种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工具的演变
人类初期的计算主要是计数。
最早用来帮助计数的工具是人类的四肢(手、脚、手指、脚趾)或身边的小石头、贝壳、绳子等。
在没有文字的我国古代,人们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计数和记事。
算筹是中国古代广泛应用的一种计算工具。
“筹”,实际上是小竹签。
由于那时还没有纸张,古代数学家就用这些小竹签摆成不同的行列,来进行计算。
算盘是中国人民在长期运用算筹计算的基础上,大约在14世纪左右发明的。
用算盘来计算的方法叫珠算。
算盘不能自动连续地进行运算,也不能储存运算结果,运算速度也不够快,因而人们就想制造一种能代替人工并进行快速计算的机器。
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计算机。
现代计算机的原型,当推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灵设计的理想计算机(即图灵机)为最早。
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他的最重要的特点是,能够按照人编写的程序自动地进行计算。
从1946年至今,电子计算机已“进化”到第五代。
第一代以电子管为主要元件。
利用这一代计算机,人们把人造卫星送上了天。
第二代以晶体管构成基本电路。
开始有了算法语言和编译系统。
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这时已有操作系统,小型机广泛应用,有了终端与网络,运算速度达每秒几千万次。
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机器。
体积与成本大幅度减少。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实际是智能计算机,具有模仿人脑思维过程的能力。
从石子、结绳、筹码、算盘、计算器、机械计算机到电子计算机,这些都是因计算规模和速度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计算机的发展更来源于计算需求的空前提高,通信技术的现代化、因特网的出现更得利于计算机的迅猛发展。
它们都在为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共享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各尽所能并殊途同归。
归根结底,信息技术的发生、发展起源于计算、归宿于计算。
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已不止是一种计算工具,它已渗入了人类的活动领域,并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使人类社会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神六的升天,也完全依赖于许多科学家高科技的技术和精密的计算。
我们的生活中已离不开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