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健康活动《讲卫生,不生病》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中班《讲卫生》健康教案4篇

幼儿园中班《讲卫生》健康教案4篇幼儿园中班《讲卫生》健康教案1一、活动目标:1. 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懂得要讲卫生爱清洁,才能预防和减少生病。
2. 学习并巩固洗手儿歌。
二、活动准备:盛有水的两个盆图片若干音乐三、重点:了解引起生病的原因,培养讲卫生的好习惯。
难点: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能理解日常生活中各种讲卫生的要求。
四、活动过程:1、设入情景,导入活动:出示图片提问:(1)这位小朋友怎么啦?(2)他为什么捂着肚子?(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猜测捂肚子的原因)2、谈话活动。
(1)了解肚子痛的原因。
教师逐一出示"不洗手拿东西吃、吃没洗干净的水果、天气转变要加衣服"等图片让幼儿了解肚子痛原因。
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肚子痛的感受和原因。
(2)生病了该怎么办?(找医生看病,按时打针吃药)(3)怎样才能做一个爱干净,讲卫生的、身体健康的好宝宝?小结:只要讲卫生,爱清洁,肚子里就不会有蛔虫,就能预防生病,身体才健康。
3、操作活动。
(1)哪我们平时怎么洗手呢?讨论进行编儿歌:手心对手心,相对搓搓手。
手心对手背,相互搓一搓。
互握大拇指,相互转转转。
用水来冲冲,小手真干净。
出示两盆水,幼儿分组检查小手并洗手,老师及时指导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
(边说儿歌边洗手)(2)幼儿观察不同两盆水,说说洗过的水和干净的水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的小手有很多细菌,要勤洗手才能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我们小朋友的手儿洗干净了,那么一个叫喵喵的小猫它的手洗干净了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猫喵喵可顽皮了,整天爬上爬下弄得小手可脏了!有一天,他玩后回到家里口渴极了,看到盘子里的水果,没有去洗手,一把抓起来就吃。
吃完后有出去和伙伴们玩去了。
过了一会,妈妈为喵喵准备好了午饭,喊喵喵回来吃饭,喵喵听见了连忙跑回来,手也没有洗就坐下吃饭了。
吃完饭又去和伙伴玩去了,他们在森林里做迷藏,玩的`可开心了,没过多久,喵喵回来了,他是捂着肚子回来的,妈妈问他是饿了吗,他不说话一直摇头,妈妈问他是渴了吗?他说疼、肚子疼。
中班健康活动《讲卫生,不生病》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健康活动《讲卫生,不生病》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健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认识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卫生对健康的影响。
3.了解简单的卫生知识,包括常见疾病的预防、洗手等卫生习惯的养成。
4.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有效预防疾病。
二、教学过程1. 自我介绍教师向幼儿介绍自己,并询问幼儿是否有感冒、咳嗽等症状,提醒幼儿要好好保护自己,预防疾病。
同时,告诉幼儿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是关于卫生的。
2. 探究环境卫生1.引导幼儿一起探究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卫生。
让幼儿来回答“什么是干净的、什么是脏的”。
2.带领幼儿在班级中寻找“卫生大使”,并让他们介绍如何做好卫生工作。
让全班一起探讨如何保持班级的整洁和卫生,让学习和生活环境更加健康。
3. 讲解卫生知识1.讲解手卫生的重要性。
将正确洗手的步骤展示给幼儿,带领幼儿一起练习。
2.讲解疫苗的作用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通过PPT展示、教师口头讲解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以及如何预防这些疾病。
3.教授如何正确使用纸巾。
告诉幼儿使用纸巾的正确方法,避免交叉感染。
4. 游戏体验1.通过真实场景模拟卫生时刻,让幼儿亲身体验。
例如:幼儿去洗手,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按照正确的步骤洗手。
2.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学习卫生知识。
例如:采取“传递细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感受传染疾病的过程,从而形成自主意识。
5. 总结反思1.让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比较自己以前的生活习惯,发现不规范的地方。
2.教师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包括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借鉴。
三、教学反思1. 教学亮点1.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引导、探究、讲解、体验和游戏等,使幼儿的学习更加多元。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和体验生活中卫生习惯,使教学效果更佳。
2. 教学不足1.教学中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合作,有些幼儿缺少参与感。
2.教师的表现还不够生动,需要提高对幼儿的吸引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讲卫生,不生病》含反思-幼儿园健康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讲卫生,不生病》含反思-幼儿园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卫生的重要性,正确掌握个人卫生习惯。
2.学习勤洗手、咳嗽飞沫控制、不乱扔垃圾的个人卫生习惯。
3.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及其功能,知道如何正确洗手洗脸刷牙。
4.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述个人经历的过程中,能正确理解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勤洗手、咳嗽飞沫控制、不乱扔垃圾等个人卫生习惯,认识卫生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个人卫生习惯的正确性及其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通过故事、歌曲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卫生。
例如:《毛毛虫的一天》、《小星星洗手歌》等。
引导学生自己来细说卫生的好处,让学生了解个人卫生习惯的必要性。
2. 认知(20分钟)通过图片、图书、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各个身体部位的名称、功能以及正确的清洁方法,如:正确洗手流程、擦嘴巴方法、刷牙技巧等。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的故事、反面教材等,引导学生认知卫生常识,明确保障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3. 实践(30分钟)教师通过实践形式,带领学生学习如何正确洗手、咳嗽飞沫控制、不乱扔垃圾等个人卫生习惯。
1. 洗手:为保证洗手流程的正确性,老师先演示,然后再指导学生互帮互助完成。
2. 咳嗽飞沫控制:老师通过呛咳示范,来演示怎么咳嗽才不会飞沫四溅,然后让学生模仿。
3. 不乱扔垃圾:通过游戏互动,寻找垃圾桶和“小垃圾” 归宿,强化幼儿对不乱扔垃圾的认知。
4. 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轮流讲述自己的个人经历,介绍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让其他小组学生提出建议和问题。
教师在课后针对小组反馈,再做总结和提炼,收集同学反馈对课堂的建议意见。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听取学生的发言、互评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考察学生对卫生知识的掌握,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五、课后作业家长与孩子一同商量三项卫生标准,每天根据标准进行检查和记录。
《讲卫生不生病》中班教案

《讲卫生不生病》中班教案第一章:认识卫生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卫生的概念,认识到保持卫生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讲解卫生的意义,引导幼儿认识到讲卫生能帮助我们预防生病。
2. 学习简单的卫生知识,如洗手、刷牙等。
三、教学活动:1.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因为不讲卫生而生病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卫生与健康的关系。
2. 讲解示范:教师演示正确的洗手、刷牙方法,并讲解步骤和重要性。
四、作业与评价:1. 作业:回家后,幼儿向家人讲述今天学到的卫生知识,并尝试实践。
2.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家的卫生习惯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章:预防疾病的措施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预防疾病的常见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讲解预防疾病的方法,如勤洗手、饮食均衡等。
2. 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技巧,如遇到陌生人时的应对方法。
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疾病产生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疾病对健康的影响。
2. 讲解示范:教师讲解预防疾病的措施,并示范正确的方法。
3. 情景模拟:教师创设情景,让幼儿学会遇到陌生人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四、作业与评价:1. 作业:回家后,幼儿向家人讲述今天学到的预防疾病的方法。
2.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三章:饮食卫生一、教学目标:2. 培养幼儿的食物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讲解饮食卫生的原则,如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等。
2. 学习食物安全知识,如识别食品标签、了解食品保存方法。
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食物中毒的案例,让幼儿了解不注意饮食卫生的危害。
2. 讲解示范:教师讲解饮食卫生的原则,并示范正确的食品保存方法。
3. 游戏互动:开展“食品安全大侦探”游戏,让幼儿学会识别食品标签,提高食物安全意识。
四、作业与评价:1. 作业:回家后,幼儿向家人讲述今天学到的饮食卫生知识。
2.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家的饮食习惯,给予鼓励和指导。
幼儿园中班健康优秀教案《讲卫生不生病》及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幼儿园中班健康优秀教案《讲卫生不生病》及教学反思(精选五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健康优秀教案《讲卫生不生病》及教学反思《中班健康优秀教案《讲卫生不生病》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健康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懂得要讲卫生爱清洁,才能防止和减少疾病。
2.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3.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盛有水的两个盆图片若干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培养讲卫生的好习惯。
难点: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能理解日常生活中各种讲卫生的要求。
活动过程:1、设入情景,导入活动。
出示图片提问:(1)这位小朋友怎么啦?(2)他为什么捂着肚子?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猜测肚子的原因)2、谈话活动。
(1)了解肚子痛的原因。
教师逐一出示“不洗手拿东西吃、吃没洗干净的水果、吃腐烂变质的食物”等图片让幼儿了解肚子痛原因。
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肚子痛的感受和原因。
(2)生病了该怎么办?(找医生看病,按时打针吃药)(3)怎样做一个爱干净,讲卫生的好宝宝?小结:只要讲卫生,爱清洁,肚子里就不会有蛔虫,就能预防减少和疾病,身体才健康。
3、操作活动。
(1)出示两盆水,幼儿分组检查小手并洗手,老师及时指导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
(2)幼儿观察不同两盆水,说说洗过的水和干净的水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的小手有很多细菌,要勤洗手才能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要讲卫生,爱清洁,培养良好习惯。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乐于参与活动,尤其是在操作活动,孩子们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
每个活动环节的设计循序渐进,过度语句做到了衔接,整,!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个活动动静结合,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使整个活动达到预定目标。
幼儿园中班导学案《讲卫生,不生病》含反思-幼儿园健康导学案

幼儿园中班导学案《讲卫生,不生病》含反思-幼儿园健康导学案一、课程背景在幼儿园中班阶段,为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需要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
由于幼儿园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卫生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在日常教育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展示和生动的讲解,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本次幼儿园健康导学案的主题为《讲卫生,不生病》,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故事,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和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懂得如何预防疾病。
2.了解日常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卫生习惯。
3.能够自我保护和预防疾病,懂得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健康。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们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并询问幼儿们哪些部位最容易携带细菌和传染病毒。
2.学习与探究(25分钟)1)故事分享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小学生杰克学懂洗手》,引导幼儿认识到洗手对生活的重要性,理解洗手可以防止细菌和疾病传播的道理。
2)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教师向幼儿们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卫生知识和技能,如:保持环境清洁、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垃圾分类等。
3.小结(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巩固幼儿们对卫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并让幼儿们自己总结课程的内容,体会到正确的卫生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
4.反思(10分钟)让教师和幼儿们一起反思本次导学案的教学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商讨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教育幼儿。
四、教学资源1.故事《小学生杰克学懂洗手》2.图片展示五、小结通过本次幼儿园健康导学案的教学,幼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卫生对健康的影响,掌握了基本的卫生知识和技能,并且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导学案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讲卫生,不生病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讲卫生,不生病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背景班级基本情况•幼儿园:***•班级:中班•班级人数:**人•幼儿年龄:4-5岁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围绕着卫生教育展开,主要内容包括:1.保持健康的好习惯2.身体部位的名称3.使用纸巾的正确方式4.喝水的正确方式5.洗手的正确方式教学目标语言目标•能听懂、理解教师提问•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能正确使用身体部位的名称和动作词带有学前知识•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认识到身体的重要性•基本掌握身体部位的名称和动作词动手目标•能正确使用纸巾、喝水和洗手的方法•能配合模仿动作,正确展示学过的动作思维目标•能正确出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等与保持健康相关的知识教学过程整体设计1.教学目标分析2.课前导入3.新知教学4.教学实践5.教学课前导入•自我介绍与问候•问答:你最近有没有生病?得了什么病?•说故事:小莉莉的生活习惯很好,不容易得病,你们都想学吗?新知教学保持健康的好习惯教师向学生介绍,要保持身体的健康,我们需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如:1.总是按时吃饭,不吃生冷食物;2.每天都要运动,多做户外活动;3.不熬夜,早睡早起;4.等等。
身体部位的名称教师通过歌曲和图示,向学生介绍人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如:头、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脚、肚子等。
学生需要跟随教师的动作,感知各个身体部位。
使用纸巾的正确方式教师向学生介绍纸巾的正确使用方法,如:1.擤鼻涕时,用纸巾捂住鼻子;2.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嘴巴;3.用完纸巾后,要立即丢入垃圾桶等。
喝水的正确方式教师向学生介绍喝水的正确方式,如:1.小口慢啜,不要大口喝;2.喝完水后,要擦干嘴巴;3.不要喝别人的水杯等。
洗手的正确方式教师向学生介绍洗手的正确方法,如:1.用肥皂洗手;2.洗手时需要把手指缝、手背、手掌和指甲底部都洗干净;3.洗完手后,要用毛巾擦干手等。
教学实践教师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学过的知识,如:1.学生自己用纸巾擤鼻涕、咳嗽,并向其他同学演示正确的方式;2.学生自己拿水杯,倒水喝,并向其他同学展示正确的喝水姿势;3.学生分组前往洗手间,模仿教师的动作,正确洗手等。
中班健康领域说课教案《讲卫生,不生病》

中班健康领域说课教案《讲卫生,不生病》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中班幼儿园健康教育领域的教学。
通过“讲卫生,不生病”这一主题,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卫生,为什么要讲卫生以及怎样做好卫生,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责任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卫生的定义,知道为什么要讲卫生;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理能力和责任心;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卫生意识和保护自己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 了解卫生的定义和为什么要讲卫生;2.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准备:1. PPT;2. 卫生用品和实物拼图等教具;3. 幼儿家长自己准备好的“卫生小盒子”。
五、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1)通过观察幼儿的卫生行为,引入卫生话题,比如好像小朋友们都会洗手、擦嘴巴等。
(2)播放与卫生有关的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做些卫生动作,如揉手、擦嘴巴等。
Step 2:探究(20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讨论,了解卫生是什么。
(2)利用小故事或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要讲卫生。
Step 3:讲解(20分钟)(1)使用PPT等教具,向幼儿介绍卫生的定义和为什么要讲卫生。
(2)通过讲解和示范,教导幼儿正确的卫生习惯和方法,如洗手、擦嘴巴和保持环境整洁等。
Step 4:实践活动(20分钟)(1)设置洗手区和擦嘴巴区,让幼儿依次前往洗手和擦嘴巴。
(2)利用实物拼图等教具,让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练习正确的卫生习惯。
Step 5:巩固(10分钟)(1)组织幼儿参与卫生小游戏,如拾糖纸,找错位的卫生用品等,巩固所学内容。
(2)邀请幼儿展示个人卫生习惯,通过表扬和奖励激励幼儿。
六、巩固与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卫生习惯的形成程度;2. 幼儿展示个人卫生习惯并进行点评;3. 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七、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将本节课相关内容告知家长,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并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健康活动《讲卫生,不生病》教案
及反思
一、活动目标:
1. 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懂得要讲卫生爱清洁,才能防止和减少疾病。
2. 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盛有水的两个盆图片若干
三、重点: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培养讲卫生的好习惯。
难点: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能理解日常生活中各种讲卫生的要求。
四、活动过程:
1、设入情景,导入活动。
出示图片提问:
(1)这位小朋友怎么啦?
(2)他为什么捂着肚子?(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猜测肚子的原因)
2、谈话活动。
(1)了解肚子痛的原因。
教师逐一出示“不洗手拿东西吃、吃没洗干净的水果、吃腐烂变质的食物”等图片让幼儿了解肚子痛原因。
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肚子痛的感
受和原因。
(2)生病了该怎么办?(找医生看病,按时打针吃药)
(3)怎样做一个爱干净,讲卫生的好宝宝?
小结:只要讲卫生,爱清洁,肚子里就不会有蛔虫,就能预防减少和疾病,身体才健康。
3、操作活动。
(1)出示两盆水,幼儿分组检查小手并洗手,老师及时指导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
(2)幼儿观察不同两盆水,说说洗过的水和干净的水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的小手有很多细菌,要勤洗手才能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要讲卫生,爱清洁,培养良好习惯。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乐于参与活动,尤其是在操作活动,孩子们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
每个活动环节的设计循序渐进,过度语句做到了衔接,整个活动动静结合,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使整个活动达到预定目标。
在本次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今后我会改进,做得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