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移植术及移植骨
骨髓移植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骨髓移植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骨髓移植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骨髓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用于治疗某些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缺陷等。
操作流程以下是一般的骨髓移植操作流程:1. 术前准备- 患者身体评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
- 骨髓移植配型:进行骨髓移植配型,确保供体和受体的骨髓相匹配。
- 医学检查: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包括血液检验、影像学检查等。
2. 移植前治疗- 供体准备:供体接受准备工作,包括骨髓采集和存储。
- 受体准备:受体接受骨髓抑制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以准备接受移植。
3. 移植过程- 骨髓采集:从供体身体中采集骨髓细胞。
- 骨髓输注:将采集到的骨髓细胞输注给受体。
- 后续处理:监测受体的反应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治疗。
4. 移植后治疗- 康复期护理:提供必要的康复护理,包括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等。
- 并发症监测:密切监测并发症,如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感染等。
- 免疫抑制治疗:根据需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以防止移植排斥。
评分标准骨髓移植的评分标准是评估移植过程及术后疗效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评分标准包括:1. 移植前评分- HCT-CI评分:评估移植前患者的并发症负担。
- 移植配型评分:评估供体和受体的骨髓配型匹配程度。
2. 移植过程评分- 移植成功率评分:评估移植过程中成功率的指标,如造血重建、移植后并发症等。
3. 移植后评分- GVHD评分:评估移植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严重程度。
- 感染评分:评估移植后感染的严重程度。
评分标准的使用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移植过程中的问题,并提供指导性的治疗策略。
以上是关于骨髓移植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手术指南-骨上骨移植术

骨上骨移植术骨上骨移植术(即上盖骨移植或外置骨移植)是取皮质骨板固定于两段病骨上,促使骨愈合的手术。
皮质骨板坚硬,临床多用以治疗长管骨骨干的骨折不愈合,骨干缺损以及关节融合手术时的关节外植骨。
这种植骨术除有刺激成骨作用外,主要利用其内固定作用。
实际应用时常并用松质骨移植,以填充空隙及加强刺激成骨作用。
骨上骨移植术的缺点是骨移植后承受骨的直径要增粗,伤口缝合困难,同时,皮质骨抗感染的能力弱,有潜在感染的病人最好不用。
[骨移植的作用]1.刺激成骨作用从正常骨骼取下的骨质(称移植骨)移植到病人的病骨(称承受骨)上时,移植骨不仅是等待承受骨成骨细胞的爬行代替,还可刺激承受骨产生活跃的成骨作用,加速爬行代替过程,促进移植骨和承受骨间的愈合。
2.桥梁作用如骨有缺损,其间隙必然会有骨膜萎陷和瘢痕形成,阻碍骨的连接。
如在骨缺损两端之间填充植骨,可以撑开骨膜,充当桥梁,使承受骨的成骨细胞从移植骨的两端同时进行爬行代替,最后融合成一块完整的骨骼。
3.内固定作用硬的皮质骨可以修成板状,或修成柱状插入病骨两端。
用螺钉固定,除有上述两种作用外,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内固定作用,以保持骨折(或病骨)端的对位,为骨折的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4.代替作用吻合血管的骨移植后,除具备上述三种作用外,因其具备独立的血液循环系统,血管接通后,移植骨立即成活,使不吻合血管骨移植的爬行代替过程,变为骨折愈合过程,加速了移植骨的愈合,缩短了外固定的时间,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此外,吻合血管的骨移植多为全骨移植,不但可以代替缺损的骨骼,还可以为受区提供新的血供,因此,吻合血管的骨移植,一般适用于大块缺损和缺血性骨坏死。
[适应症]1.骨肿瘤切除术后或损伤后所引起的骨缺损。
2.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或骨折不愈合所引起的假关节。
3.各种良性骨肿瘤或炎症病灶行刮除术后所遗留的空腔,可植骨充填,以恢复骨骼的坚固性。
4.各种关节内、外融合术,肢体延长术、切骨矫形术以及骨折部血运不良作切开复位者,植骨可以填充缺损,促进愈合,加强融合。
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

西南军医2020年9月第22卷第5期Journal of Military Surgeon in Southwest China,Vol.22,No.5,Sept.,2020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injury of the talus ,OIT )是指距骨滑车骨软骨受到局限性的损伤或破坏,引起局部的踝关节软骨发生剥脱,并累及至软骨深层下骨[1],临床常常表现为关节肿胀、负重步行疼痛明显、踝关节活动性差[2]。
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们采用软骨移植术治疗30例OIT 患者,旨在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在术前均经X 线片检查和MRI 扫描证实为距骨骨软骨损伤;②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其他部位严重骨折或多发骨折患者;②合并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患者。
1.2病例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65(31.46±6.77)岁。
受伤原因:车祸伤12例,砸伤10例,扭伤8例;损伤部位:左侧17例,右侧13例,内侧18例,外侧12例。
距骨损伤类型:创伤性骨软骨缺损20例,剥脱性骨软骨炎9例,局灶性骨关节炎1例。
损伤面积1.5~3.5(2.3±0.9)cm 2。
1.3手术方法全身麻醉。
患者仰卧位,上气囊止血带,压力设为45kPa ,计时1h 。
按损伤部位选患侧踝关节内侧或后内侧手术入路,切口长5cm ,显露内踝及踝穴。
将2枚直径2.0mm 克氏针打入内踝作为螺钉固定标记。
拔除克氏针后用摆锯截骨显露距骨,内侧损伤者在内踝尖近端2.5cm 处行斜型截骨,外侧损伤采用外踝腓骨截骨。
术中见距骨关节软骨面损伤,软骨脱落或表面不光滑。
测量软骨面的损伤范围,切除距骨内病损骨组织。
用克氏针打磨缺损区,直至缺损区渗血满意。
同侧膝关节外侧膑旁入路,切口长5cm ,显露股骨外髁软骨面内侧非负重区,用骨软骨取出器于股骨外髁软骨面内侧非负重区打入并取出1cm 深,直径0.5cm 的相邻圆柱状骨2枚。
常用带血管的骨移植

上述三种类型肋骨移植术优缺点:
后肋间肋骨移植,手术分离时容易伤及血管束,
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如气胸,能造成脊髓缺血
危险,血管蒂短;侧部肋骨瓣移植,是肋骨移植
最佳部位,特点是血供可靠,自然弯曲度,手术 操作简便,安全;前部肋骨瓣移植,操作简便, 损伤小,体位好,血管蒂长,血管口径粗,有利 吻合。
2 肩胛骨
一般可移植于肱骨,胫骨等缺损和骨不连。 髂骨膜移植多用臀上动脉深支为供血血管蒂, 动脉外径3.44mm,伴行静脉3.76mm,可供取髂 骨外板骨膜面积为19.94—20.73cm2。后入路:起 自髂前上棘沿髂嵴向后,向坐骨结节方向8~10cm, 切开臀大肌、臀中肌,髂嵴附着向下翻开即暴露 臀上动脉深支,按需要切取骨膜瓣,从外侧取髂 骨瓣者,剥离内板,但要首先分离暴露出臀上动 脉,否则可改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移植。
自体骨膜移植研究,开始于Ouiey,已有100 多年历史,1978年Finley 作了大量胫骨缺损重 建血运的骨膜移植的实验研究,获得成功; 1979年芦家祥等用吻合血管的腓骨骨膜移植治 疗1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成功;1981年解放军总 医院用带血管蒂的桡骨骨膜瓣移植治疗腕舟骨 骨折。(陈旧性)
至今,多种骨类,多种形式的带 蒂的或吻合血管的骨移植,骨膜移 植已经成为显微外科的重要课题, 得到迅速发展,前景广阔。
还有带第3腰血管的后部髂骨瓣转移 横突骶骨融合和横突融合,腰椎间融合。
5腓骨移植
据 5809 根 国 人 腓 骨 资 料 统 计 , 滋 养 孔 为 7220个,腓骨的滋养孔数平均1.24个,0—7个 占1.46%、77.85%、17.02%、2.93%、0.43%、 0.14%、0.05%、0.03%。
4、髂骨
髂骨内侧组血管主要为旋髂深动脉,常用此 动脉游离和带蒂骨移植,该血管分三段:一段为 髂前和腹股沟段,沿腹股沟韧带外侧伴行向上外, 经腹横筋膜与髂筋膜之间到髂前上棘的内侧缘, 动脉起始部的浅面有髂外淋巴结和生殖股神经, 在近髂前上棘处,动脉浅面有髂腹股沟神经越过 的占36.54%,有股外侧皮神经越过的占84.62%, 动脉中部的后方有由高位分出的股前皮神经越过 的占9.26%。
骨移植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骨移植
一、简单解释
骨移植是指从病人身体的其他部位切取适合大小的骨头,或者从骨库取捐赠者的骨头,植入到病变骨质缺损的部位。
二、详细解释
同其他组织器官的移植一样,骨移植是从身体的其他部位获取健康的骨组织,并将其移植到骨不连或骨缺损部位的一种治疗方式。
正常情况下,健康的骨组织中富含具有可以长成骨头的细胞,其可以在移植部位启动骨愈合过程。
三、通常的骨移植物种类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骨移植物有自体骨移植物、异体骨移植物,其来源通常是由器官捐献者提供,异种骨移植物即动物的骨头,常用的有牛骨、羊骨、贝壳骨以及骨移植替代物,即常说的人工骨。
四、字体骨移植的副作用
自体骨移植并没有什么副作用,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感染、肺炎、肝静脉闭塞症等。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做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保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饮酒,忌吃辛辣。
材料移植法的例子

材料移植法的例子材料移植法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技术,用于修复和重建组织缺损。
它通过将患者自身或其他供体的组织移植到缺损部位,以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下面是一些材料移植法的例子。
1. 骨移植:骨移植是最常见的材料移植法之一。
它通常用于修复骨折、骨缺损或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
移植的骨组织可以来自患者自身的其他部位,也可以来自供体骨。
移植的骨组织可以通过手术固定在缺损部位,促进骨再生和修复。
2. 皮肤移植:皮肤移植是修复皮肤缺损的常用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烧伤、创伤或手术切除后的皮肤缺损。
移植的皮肤可以来自患者自身的其他部位,也可以来自供体皮肤。
移植的皮肤可以通过手术植入到缺损部位,促进皮肤再生和修复。
3. 软组织移植:软组织移植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常用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创伤、手术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
移植的软组织可以来自患者自身的其他部位,也可以来自供体组织。
移植的软组织可以通过手术植入到缺损部位,促进软组织再生和修复。
4. 神经移植:神经移植是修复神经缺损的常用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神经损伤、神经切除后的神经缺损。
移植的神经可以来自患者自身的其他部位,也可以来自供体神经。
移植的神经可以通过手术连接到缺损部位,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5. 血管移植:血管移植是修复血管缺损的常用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动脉瘤、动脉闭塞或动脉切除后的血管缺损。
移植的血管可以来自患者自身的其他部位,也可以来自供体血管。
移植的血管可以通过手术连接到缺损部位,恢复血液供应和循环功能。
6. 肝移植:肝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或肝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它通常通过手术将供体的健康肝脏移植到患者的体内,以替代病损的肝脏。
肝移植可以使患者恢复正常的肝功能,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7. 肾移植:肾移植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它通常通过手术将供体的健康肾脏移植到患者的体内,以替代衰竭的肾脏。
肾移植可以使患者恢复正常的肾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8. 心脏移植:心脏移植是治疗心脏衰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骨移植材料分类

骨移植是一种医疗手段,通过将患者的骨组织或其他来源的骨移植到患者身体的另一部位,以促进骨的愈合、修复或替代。
骨移植材料可以根据其来源、性质和处理方法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骨移植材料分类:1.自体移植(Autograft):自体移植是指将患者自身体内取出的骨组织移植到另一部位。
这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因为自体移植材料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但手术过程可能需要额外的创伤和时间。
2.同种异体移植(Allograft):同种异体移植使用来自同一物种但不同个体的骨组织,通常是从供体的尸体中获得。
这种方法避免了额外的手术创伤,但由于组织来源的异质性,可能引发免疫反应。
3.异种移植(Xenograft):异种移植使用来自其他物种的骨组织,例如猪骨。
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一种选择,但异种移植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
4.人工骨材料(Synthetic Bone Materials):人工骨材料通常是由合成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例如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或β-三钙磷酸钙(beta-tricalcium phosphate)。
这些材料可以提供支撑并促进骨愈合。
5.生物活性物质(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一些骨移植材料含有生物活性物质,例如生长因子或细胞,以促进骨的生长和愈合。
这些物质有助于刺激新的骨组织的形成。
6.混合物(Composite Materials):一些骨移植材料是不同类型的材料的混合物,例如自体骨与人工骨材料的混合物。
每种类型的骨移植材料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需求以及医生的建议。
医疗专业人员通常会根据患者的骨缺损程度、移植区域、免疫系统状况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合的骨移植材料。
骨移植技术

所限, 一直未能进行。 直到抗菌外科时代, 骨移植才得以真正
开展。Ls r ie 的学生 Mae e 痴迷于骨生长的研究 , t cw n 得出了
一
度的增长不成比例。测量左肱骨, 从肩峰到外髁为 1 英寸, 0 若按照骨曲线测量则长 l 英寸。测量健侧肱骨( 1 右侧) 从相 同的起止点测量为 1 英寸, 4 比对侧长 3 英寸 。 la o— Wi m C n l i nl还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e l 骨移植技术被普遍认可大约是在 11 年, 9 1 这与纽约 Fe l e r Ab 的工作是分不开的。Abe d e le 皮质骨移植为一位细
维普资讯
・l 4 ・ 8
J u n l fP a tcl0rh p e isVo. 3 No 3, a . 0 7 o r a r cia t o a dc 11 , . M r 2 0 o
文 章 编 号 :O 8 5 7 ( 0 7 0 — 0 8 — 0 l O — 5 2 20 )3 14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内固定有了良好的发展, 移植骨已不
到上段骨碎片的末端, 可以发现此末端全部是软骨组织, 长
0 2 英寸。去除软骨骨刺后的残留骨块从肩峰量起长 17 .5 .5
英寸。从这点起在肌问做一方向向下长约 2 寸的沟, 出血完 全停止后, 在沟间隙( 用来容纳新骨) 内放一块抗菌海绵。术 中定位的唯一方法是解剖关系, 骨原来的形状无丝毫指示作
木匠治疗骨缺损, 术后功能形态恢复良好。我们从骨移植史
些令人瞩 目的结果。不少外科医师重复他的实验, 都取得
18 年, l m Mae e 报道 了 1 81 Wia cw n l i 例人骨移植后 23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禁忌症
1、有炎症病灶 2、开放性创口
特殊情况下:慢性骨髓炎、骨结核等 病灶清除术后遗留骨缺损,可考虑 植骨。
术前准备
1、一般准备 2、供骨区准备 3、受骨区准备 4、手术器械准备
手术步骤
2、截骨 剥离骨膜后截骨 骨刀截骨、 线锯截骨、摆锯截骨 3、创口处理与缝合
术后处理
抬高患肢 24-48小时拔引流条 2周后拆线
注意事项
1、防止损伤腓总神经 2、骨膜剥离自下向上 3、截骨后,先游离远端,再游离近 端。
髂骨翼松质骨采骨法
髂骨翼位人体的骨库 特点: 1、翼前后1/3较厚,中1/3较薄; 2、可提供骨片、骨块; 3、提供 带旋髂升血管蒂骨瓣 旋股外升支血管蒂骨瓣 缝匠肌蒂骨瓣。
麻醉
根据取骨区与受骨区部位安排麻醉。
体位
兼顾取骨区与受骨区要求决定体位。
手术步骤
1、上盖植骨法 (1)受骨区清理:瘢痕、复通髓腔 (2)受骨区表面处理 (3)受骨区度量 (4)取骨片和松质骨 (5)植骨、固定骨片 (6)骨折的固定
2、嵌入植骨法 (1)局部清理 (2)设计取骨区 (3)跨骨折线凿区骨片 (4)旋转嵌入骨片 (5)接骨板固定
骨移植术及移植骨的采取法
.
骨移植术
概念:将健康的骨组织移植到患处以 填充缺损、加强固定和促进愈合的 一种手术。 运用于:填充骨缺损; 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 骨折不愈合或迟缓愈合; 融合关节。
1、移植骨结构分:皮质骨;松质骨。
取材 皮质骨 优点 强度高; 植骨块具有支 撑作用。 生长速度快 缺点 爬行替代缓 慢。 支撑作用差
3、滑动植骨法
4、髓腔植骨法 5、松质骨植骨法 6、带肌蒂骨瓣植骨法 7、带血管蒂骨瓣植骨法
X照片为准 对骨折不愈合稳定的固定是关键 2、预防感染 3、预防关节僵硬
注意事项
1、切口缝合 2、无菌操作 3、局部条件 4、移植骨与受区骨接触紧密 5、骨缺损的处理 6、要有坚强的内外固定
术前准备 麻醉 体位
手术步骤
1、切口与显露 (1)入路:沿髂骨嵴切开皮肤 (2)显露髂骨:切开骨膜,在髂骨 内外骨膜下剥离。
(3)取骨: 薄层骨片: 全厚层骨块: 一侧骨皮质骨片: 松质骨: 髓芯: (4)创口处理及缝合
术后处理
加压包扎,防止血肿形成以及感染。
注意事项
1、局部血运丰富,注意充分止血; 2、骨膜下剥离充分; 3、切取薄骨片时骨刀应锐利或使用 摆锯,方向一致。
松质骨
2、移植骨来源:自体骨; 同种异体骨 ; 异种骨。
自体骨: 来源有限,无排斥反应。 同种异体骨:来源较多,有排斥反应。 异种骨: 来源广,排斥反应大。
3、骨移植方法: (1)上盖植骨法 (2)嵌入植骨法 (3)滑动植骨法 (4)松质骨植骨法 (5)带肌蒂骨瓣 (6)带血管蒂骨瓣
骨移植适应症
二、移植骨的采取法
骨源 根据受区严密设计取骨形状、质量
1、腓骨采取法
运用:肱骨或胫骨缺损,骨端的关节 再造。
带血管蒂腓骨
术前准备: 一般准备 专用器械:线锯、骨钻、骨锯 麻醉: 硬外麻 体位: 侧卧位
手术步骤
1、切口与显露 (1)入路:腓骨头上方10cm的股二头肌 腱后缘,沿腓骨后缘至小腿中下1/3交界 处。 (2)显露: 腓总神经 比目鱼肌前缘与腓骨长短肌间 (3)注意保护腓总神经、胫前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