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师优秀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0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以人为本小学音乐教学一、以人为本的音乐教学新方案1.让学生从动画片中轻松学音乐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课程内容较为枯燥无趣,教学方式也一成不变,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动画片音乐常常是小学生津津乐道的音乐形式,完全可以将其应用到教学课堂上,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ppt的形式将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歌曲进行筛选或串烧,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喜爱的歌曲中进行学习,无论是《叮当猫》、《黑猫警长》还是《葫芦娃》、《宝莲灯》,都是不错的音乐教材,而音乐作品的成功在于它所传达的感情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缺少了必要的情感体验,没有将人与音乐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与新课改的精神是不相符的。
同时,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在动画片音乐中,学生可以通过享受音乐联想到其中的剧情,从音乐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感受艺术的氛围。
2.教师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远远超过了前人,其知识的涉及范围也比上一辈的人广了很多,尤其是对音乐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社会音乐作品的增加,教师应当有条件地选择音乐作品作为教学范例,以健全学生品格,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音乐提高自己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挖掘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此外,教师应当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人文关怀倾注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欣赏音乐是一种精神需要,所以,教师可以在进行音乐鉴赏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我感悟音乐所流露的情感,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小结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音乐的熏陶,并在音乐的影响下健康快乐成长,是小学音乐教师努力的目标。
小学音乐论文8篇

小学音乐论文8篇1. 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音乐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音乐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及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
2. 音乐与儿童的情感表达这篇论文将探讨音乐在帮助儿童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我们将讨论音乐对儿童情感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如何运用音乐帮助儿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 音乐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音乐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音乐如何促进小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4. 音乐教育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本文将讨论音乐教育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并提供相关的教学策略。
5. 音乐对小学生社交能力的促进音乐对小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音乐如何促进小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
6. 音乐教育在小学生性格培养中的作用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性格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并提供相关的实践经验。
7. 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研究动机的影响音乐教育可以对小学生的研究动机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讨论音乐如何激发小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机,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合理运用音乐来提高学生的研究质量。
8. 音乐教育在小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音乐教育如何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
以上是关于小学音乐论文的八个主题,每篇论文需要在800字以上。
通过这些论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效果。
小学音乐教研主题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旨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小学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音乐教学的理解和实施存在偏差,导致音乐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核心素养与小学音乐教学(一)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终身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国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劳动素养等。
(二)小学音乐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系音乐教育作为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邀请家长、社区人士参与音乐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注重实践,培养技能1. 加强音乐技能训练,如视唱、练耳、乐器演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舞蹈、音乐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3. 引导学生自主创作音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1.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音乐素养和个性特点,实施差异化教学。
2.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教师教研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小学音乐教研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教研;现状;改进措施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教师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加强小学音乐教师的教研工作,提高其教学水平,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小学音乐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的重要性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研活动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通过教研,教师可以了解最新的音乐教育动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同时,教研活动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音乐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需求,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提升学校音乐教育质量小学音乐教师的教研工作对学校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教研,学校可以了解音乐教育的最新动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提高音乐教育质量。
三、当前小学音乐教研的现状1.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研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听课、评课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
2. 教研内容与实际教学脱节部分教研活动内容与实际教学脱节,无法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导致教研效果不佳。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论文(8篇)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论文(8篇)第一篇:如何做好小学音乐教学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兴趣教学而过度地重视技术教学,很容易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1)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
传统音乐教学讲究的是技术与知识点的教学,课堂形式固定,教学内容也比较古板,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可以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既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力,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学生在日后学习中的发展。
(2)采用表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觉到新奇,尤其是让学生上台表演,他们既兴奋又紧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创造和兴趣是互为因果的两种因素,让学生自己利用音乐创造、表演,学生就会对音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样,学生对音乐有极大兴趣,就会创造出内容丰富的表演形式。
学生在体会到表演的喜悦之后就会更加喜爱音乐,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
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简化表演形式。
例如: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经常进行小组舞蹈比赛,教师给出特定的音乐和舞蹈,让学生学习,然后评比出优秀的小组。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秩序,以免影响课程的进度。
2.保证师生关系良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使学生亲近教师,才能使学生相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一来就需要音乐教师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树立良好形象,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教师信服,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
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5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5篇第一篇一、悦纳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音乐“悦纳教学”的策略表现在采用“建构式六模块教学法,即:优化情境;自主质疑;指导合作;交流展示;适时引导;悦纳提升。
结合该策略,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笔者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提出以下两个观点:(一)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悦纳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悦纳教学”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境界,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去学习,自由愉悦地成长,在学习中不断去吸纳,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社会。
作家秦文君说“:学习应是带领人走向丰富、体面、明朗、幸福的,那是美丽灿烂的进程。
”课堂体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
学生学习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后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学生不能只学习知识,而是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自身对于外部世界的看法逐步走向成熟。
具体到音乐学习来说,就是要通过音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热爱生活,启迪思维。
如,二年级《十二生肖歌》,我通过让学生猜谜语,讲、听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生肖开火车游戏,学唱、表演歌曲等活动初步了解了我国特有的生肖文化,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引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进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悦纳自己和他人并加以悦纳提升音乐本身充满着人文的魅力与价值,而这也是驱使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满足学生对于人文魅力与价值的渴望,只有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不断改善,从而更好地学习。
其次,我们的音乐教学满足了学生“好动”的渴望,小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动是他们的特点,对此,我们不应该压抑,而是应该积极调整,主动适应,通过音乐课程的改进,使得课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从而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吸收知识。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4篇)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一、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1.不适宜的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生的自身教学素养现代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多数都不太合理,使得学生的自身素质不能提升。
音乐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注重教学的质量,没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魅力,减少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这种现象无论是在农村或者城市都有。
只有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让学生能体会到快乐。
2.音乐课上课缺乏创新力,教学只是突出教授课本知识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的创新能力不足,一些老师讲课都只是注重书本知识,缺乏新的创造力,这些原因造成老师教学方式的不合理。
音乐教学主要给人以精神方面愉悦为主,但是书本知识是死的,老师上课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灵活多变的。
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知识性的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忽视了上课的艺术,这不利于学生学习。
如何调整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根据音乐课教学规律来设置教学方法,音乐课以活动课形式为主,例如在教学模式上,一个单元为一个主题。
把这个主题表现出来,可以采取戏剧教学法,把要学的几首歌,串联成一个音乐戏剧,把这几首歌插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效果活灵活现。
二、改变中小音乐教学现状的措施1.参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调整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要求弱化音乐专业性、书本知识性,重视对音乐学习的赏析,让同学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里正确认识审美的趣味性。
新课改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要调动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才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2.老师教学的同时还要提升自我知识能力中小学音乐老师教学上老师主体,老师自身素质决定教学成败关键,直接影响到整个音乐教学课堂质量,所以老师自身加强专业素养十分重要。
这方面学校方面可以组织音乐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加强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音乐专业能力。
老师们之间也可以吸收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互相指出不足之处,为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打下基础。
我国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0篇)

我国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心理学一、运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但要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更要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其本质就是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态度以及情绪,研究学生潜在的、积极的品质,进而引导学生保持健康与积极,最终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善于发现其中积极的因素和资源,并利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潜在的积极心理,使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以《劳动最光荣》的欣赏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完成基本的教学,要让学生会听、会唱,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这首音乐的内在元素,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最光荣的含义。
此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潜在的心理,使学生产生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并主动参与到劳动中。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拥有大量积极的资源,如《可爱的家》。
教师需要以此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激发学生的潜力积极心理学以激发人类的潜能作为重要目标。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例如,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大声歌唱,能够组织其他学生进行歌唱。
这就体现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就应该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积极心理学能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
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完善其运用,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一、鼓励学生热爱生活,调动学生的热情在对于我国的民歌以及民族音乐进行教学的时候,这种旋律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觉到存在于我国民族音乐之中的财富,可以说能够产生非常强烈的自豪感。
比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这个钢琴曲曾经获得的荣誉,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教师优秀论文
谈谈对歌唱中各声区过渡问题的理解
过渡音是过渡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声区与另一个声区之间的衔接者,它是歌唱中统一声区的重要发声技巧之一,也是发声技术训练中比较复杂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掌握了唱过渡音的技巧,谁就学会了歌唱。
约翰—卡罗—铂金的《教唱歌》中指出:“为了保证声区间的衔接,你必须忘掉嗓音的音域或声区;而将声音想像成一条绵长的薄纱——一条天然的、完美无比的丝织品,像几匹长的光灿灿的丝缎,中间没有任何断痕和裂痕。
”
1 正确认识歌唱中的声区划分
关于音区划分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的主张一个音区。
有的主张两个音区,也有的主张三个音区。
一般在歌唱中声区的划分一般分为四种:
1、自然声区:不用任何强制力量,随意歌唱的音区。
2、中声区:在自然声区基础上,向高低两个方向逐渐延伸、扩展的声区,声音醇厚、明净,色彩丰富。
3、低声区:低音的声区。
含蓄、浓郁、沉实,感染力强。
4、高声区:高音的声区。
激情、豪放、高亢、明亮。
具有金属般的穿透力。
声区虽然不同,但表现歌唱艺术的声音效果应该基本一致,而不能在不同声区里唱出完全不同的声音。
在歌唱和练声中,当从一个声区进入另一个声区(从低声区进入中声区或从中声区进入高声区)时,一般都会感觉到有几个过渡音的存在,声音突然变得纤细,音色发暗,或者声音不容易唱出来,好像遇到
了一个“坎儿”, 几乎每一位学习声乐的人,都会遇到换声的问题。
初学者常在几个换声的音上出现差错,即所谓的“坎儿”,要么上到高音就放炮,要么真假声打架,这些都会破坏声音的流畅和连贯。
这种现象就是由于声区的过渡产生的。
2 过渡声区在歌唱中的地位
如果严格地说,每一个音都是一个音区,一个音一个样儿。
要想达到“扩展音域,统一声区”的目的,就必须解决好歌唱中的过渡声区。
“过渡声区”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与特点:
1、“过渡声区”能使中声区与高音“换声区”的唱法在感觉上得到平衡的过渡,使两个声区的音色协调地统一起来。
歌唱者,只有掌握了“过渡声区”的唱法,才能使两个音区的音色不至于截然分家。
2、“过渡音区”是在中声区为高音换声进行提前过渡的准备阶段。
使歌唱者在唱高音时避免遇到卡壳的现象,歌唱者,只有掌握了“过渡声区”的唱法,才能解决歌唱中遇到“坎”的现象。
3、“过渡声区”是扩展音域与统一声区极为重要的手段。
只有解决好“过渡声区”才能使声音变得柔和而纯净,更加灵活自如。
3 解决声区过渡的具体方法
声区过渡问题,一直是摆在声乐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许多年来声乐界特别关注的课题。
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它,是每位声乐工作者所必须重视的,是每一个学习声乐的人都需要为之付出艰苦努力的一项工作。
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同时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切不可有急功近利的心态。
3.1 建立“过渡声区”的混声训练
男女歌手在建立“过渡声区”的混声训练时,第一步,在练声时先体验一下真声与假声单独使用时的机能状态。
当歌唱者体验到了真声与假声的感觉之后,第二步就要开始“真、假”混声训练。
在中声区进行真、假混声训练,女歌手从中声区第一次换声的音高开始练习,而男歌手同女歌手一样,参照女歌手第一次换声的高音位置,逐渐地向上练习,只不过男声的实际音高比女声低了一个八度。
沈湘先生特别指出:“女声在中低音区里掺上假声就有了第一次换声的混声感觉。
再往高了唱就是真、假声比例调整的感觉了;男声在中声区里找混声、掺假声儿的音高位置与女声一样。
女声怎么混声,男声就怎么混声。
”
在中声区找混声的感觉,在找到混声的感觉之后,声音就会变得柔和而纯净;由于真声掺进了假声,能使声音在更加松弛的状态中灵活、自如地发展各种高难的声乐技巧。
沈先生阐述的混声唱法,非常清楚的能告诉我们不是到了高音才用真、假混声来唱,而是在中声区里就要找到真、假混声的感觉,中低音区的真声成分多、假声成分少,声音比较结实;随着音域逐渐增高,假声成分越来越多、真声成分越来越少,声音渐渐变得越来越柔和。
在中声区里,必须用这种真、假
混声来建立“过渡声区”,演唱的全音域中,由于混合真声与假声的两种机能,歌唱者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它们之间的互补作用:真声机能可以增强基音的音响力度,使声音产生结实、明亮的艺术效果;假声机能能使声音变得更为轻松灵活,并带着柔和的特色。
真假混声的练习方法,使真声与假声根据不同高音将它们按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
只有把这两种机能混合使用,才能在整个音域中得到统一的共鸣音色。
”
3.2 要具有良好的气息支持
在唱声区过渡音时,需要更稳定的气息支持,它是以横隔膜为中心的呼吸肌肉群上的再行调节而形成的,此时的气息要更集中有力,声门有力的闭合随喉结向下运动挡气而达到相对运动平衡,而不是顺着气流的方向做挤卡的提喉歌唱,同时还要注意歌唱时的呼吸要均匀,起音不要太重,位置要尽量挂高一些,声音越唱得高,气息越向下叹,是两个相反的方向,而绝不是随声音的升高,气息也跟着抬高。
3.3 改变发声器官的组合状态
适应声区过渡的要求,在某一声区发声器官运动的组合,没达到音域极限之前,提前改变发声器官的运动组合状态,也就是说,用将声区过度音前移的办法,来达到声区过渡以后的声音的统一。
比如,中声区向高声区过渡,自然过渡音一般在e2—f2音之间,现在人为地过渡音移到d2—e2 音之间的音高位置上,以新的发声器官的组合状态来唱e2和d2音,那么,至f2音就比较容易发出了。
声区过渡也就比较顺利了。
3.4 声区过渡音时,需要声带更有力的闭合
在唱声区过渡音时,需要声带更有力的闭合其目的是为了与气息的对抗平衡达到所发音高的需要,以及加强声带与软腭部位的相对运动力度和幅度,以利于良好的基音的形成和咽部基音共鸣管道的适度调节。
例如:男高音的换声区大约是b e2、e2、f2这几个音,到b e2歌者不但要感到声音明显地向抬高的小舌部位集中,此时咽壁一定要挺拔,肋肌向中间靠拢,声带拉紧,形成一个柱状的感觉,上面用擤鼻涕的感觉,下面叹息,声音沿后咽壁往上吸着唱,这样声区过度很自然地就过去了,同时也可感觉到在声区过渡时,声音明显地变小,甚至好像在口腔里将要消失了一样,而听者听到的声音是一种比较开放的、圆滑的声音,这说明歌唱者的头声增多,共鸣焦点后移。
3.5 声音的连贯
训练声音的连贯要做一些音阶练习。
这些练习可以锻炼各个发声器官的活动能力,使之很灵活地适应每个音高,使音与音之间严密地
连接起来,消除声区过渡的痕迹,使歌声如灿烂晶莹的珠串。
在作音阶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各音之间的连贯,以达到声音的上、下统一和畅通,也就是要用发声器官状态逐渐地变化,来代替过渡音的突然变化。
在从音阶的高音下行时,要注意尽量保持某些高音时的发声状态和感觉,在由低音唱到高音时,也要尽可能保持低音时的发声器官的发声状态和感觉。
声音无论是由高到低,还是由低到高,如能达到连贯自然、统一通畅,声区过渡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以科学的换声区唱法消灭声区的界限,使演唱的歌声不留任何痕迹,使之天衣无缝,给听众留下完美无缺的印象,从而达到扩展音域与统一声区的目的。
这就叫“声区无痕迹”。
当代杰出男高音普拉锲多—多明戈说:“那是一种让人无从察觉的方式,但你要不露痕迹,如此圆滑平顺均匀地过度推移。
”
在歌唱实践和教学中,从心里到技术,应该尽量消除低中高三个声区的概念与痕迹,这是歌唱者所要追求的目标。
另外,声区统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避免错误的声音导向。
要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做到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统一、和谐一致,不是朝夕之功可以完成的。
必须在理论上有正确的认识,实践中有敏锐的听辨能力,善于利用听觉分辨自己发声的正误。
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之后,才能逐步地确立正确的发声概念。
其次,要掌握基本的发声技巧,唱好过渡音。
解决了声区过渡的问题,犹如给歌唱插上翅膀,能使歌唱者的声音完美统一,上下贯通,更加增强歌手驾驭歌曲的水
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