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学习文档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1.«清史稿»记叙,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形成这一现象的缘由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新的权利机构出现C.贵族特权不时削弱 D.六局部掌行政权利2.故宫中某机构遗址有这样的文字说明〝……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3.利玛窦说:虽然我们曾经说过中国的政府方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水平上是贵族政体……但是如没有与大臣商量或思索他们的意见,皇帝自己对国度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议……一切这类文件都必需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

利玛窦以为明朝时〔〕A.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B.政府一定水平上制约着君权C.君权遭到相权的牵制D.国度统治的基础是贵族政治4.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状况。

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状况。

以上资料可以说明〔〕A.明朝内阁的权利高于皇权B.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制度设计与实践执行未必相符5.〝皇上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私自结交外任官员。

〞资料说明军机处〔〕A.是君权的附庸,无行政决策权B.关防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C.权利庞大,凌驾于六部之上D.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6.〝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这种制度应该是〔〕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元代的中书省制度D.明代的内阁制7.史学界研讨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念,每种观念都有严谨的研讨作为依据。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检测题(含解析)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检测题(含解析)

专题一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选择题1、赵翼说:“杨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不出内阁一步,古来所未有也。

同时值内阁者,金幼孜三十年,杨荣三十七年,杨溥二十二年……与三杨同时在内阁者,又有黄淮、胡广皆十六年,其后李东阳十八年,徐阶十七年。

”这表明,明代内阁( )A.阁臣的权力比较大 B.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C.官僚群体相对稳定 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明朝内阁阁臣的任期都相对比较长久,从而保证了内阁官僚群体的相对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阁臣权力的阐释,故A项排除;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B项错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

答案:C2、如果要研究中国古代史上内阁制度的设置过程,以下哪些古籍不在查阅之列( )①《雍正朝实录》②《明史·成祖本纪》③《汉书·艺文志》④《明实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中国古代史上内阁制度是在明成祖时设立的。

①《雍正朝实录》记载清雍正时期的事情,③《汉书·艺文志》是关于西汉时期图书典籍方面的记述,均不在查阅之列,故选B项答案 B3、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上执行宰相职能的是殿阁大学士。

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

这说明( ) A.内阁大学士是名副其实的宰相B.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C.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D.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解析:内阁大学士有宰相之名而无宰相之实,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体现,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更能说明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故B项正确;内阁权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给予他们的权力,故C项错误;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B4、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明朝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哪一项不是他所采取的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B. 建立锦衣卫C. 设立东厂D. 实行科举考试2、清朝雍正帝在位期间推行了多项改革,其中对于官员考核制度的改革被称为?A. 保甲法B. 军机处C. 科举改革D. 勘合制3、题干: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封建君主权力达到了顶峰?A. 隋唐时期B. 宋元时期C. 明清时期D. 汉唐时期4、题干:以下哪个国家的封建君主权力在专制时代晚期达到了顶峰?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日本5、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其主要内容?A、确立皇帝制度B、推行郡县制C、实行分封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6、明朝加强皇权的方式不包括:A、废除丞相,分权于六部B、设立锦衣卫C、废除八股文D、设立内阁7、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法兰西,宫廷生活怎么做?A. 强调节俭,提倡勤俭节约B. 继承法国传统文化,强调内部政治改革C. 豪华奢侈,追求享乐,树立绝对君主权威D. 推广启蒙思想,倡导民主自由8、下列哪个选项最符合英国光荣革命后的政治现实?A.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B. 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C. 君主权力削弱,地方权力不受约束D. 君主权力得到扩大,处于权力顶峰9、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其中最著名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业生产形式,这种形式主要反映了什么?A. 封建经济的衰退B.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 自然经济的解体D. 官营手工业的兴盛 10、清朝雍正年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设立军机处。

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的进一步完善B. 军机处主要负责处理全国的财政事务C. 军机处的官员可以独立决策国家大事D. 军机处的权力逐渐被内阁所取代11、题干:在下列古代亚洲文明中,实行绝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国家是:A. 古埃及B. 古印度C. 古巴比伦D. 古希腊12、题干:下列关于封建时代晚期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错误的是:A. 领主对领民有绝对权力B. 领民对领主有土地和军事义务C. 封建制度下的城市拥有一定自治权D. 封建制度逐渐向中央集权制度转变13、下列哪一项是明朝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之一?A、设三司B、废除丞相C、设立东厂D、颁布《大明律》14、清朝前期,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清政府推行了什么政策?A、行省制度B、册封制度C、改土归流D、内阁制度15、在古代雅典,下列哪项措施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A. 广义平民大会制定法律B. 首创成年男子公民大会C. 女性不参与政治生活的决策D. 直接民主制度下的直接投票16、下列哪个国家的君主制在专制时代晚期逐渐向立宪制转变?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意大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及其意义。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时练习:(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时练习:(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达标训练(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明初,中枢机构的设置结束了1 600多年的宰相制度。

此后,“六部”的运行方式是()A.直接对皇帝负责B.受命于殿阁大学士C.隶属于军机大臣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2.自秦代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

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

”这些大臣应是()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D.清代的军机大臣3.明朝“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这说明()A.中国古代已建立起完善的分权制衡体制B.中国古代分权制度为近代西方提供了借鉴C.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发展的主流是追求民主D.分散地方权力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4.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这三个阶段依次是()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这说明军机处()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6.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7.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简:机构精简B.速:办事效率高C.开:决策开放性强D.专:皇帝乾纲独断8.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经验值得借鉴。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同步练习)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同步练习)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同步练习)1.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A. 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 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 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 禅让制的尚贤原则2.君权与相权矛盾是古代中国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

下列各项中体现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①秦代设郡县以分割相权②汉代“内朝”的形成③唐代“三省”的设置④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4.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而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的是A.专制皇权B.重视人才C.尊崇自然D.宗法观念5.《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禅让制6.曹兵武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中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里主要强调(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7.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日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率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8.有学者评述道:明朝皇帝……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

「精品」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练习人民版必修1

「精品」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练习人民版必修1

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背景:废丞相,权分六部(1)原因:明太祖________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2)过程:废除________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3)影响: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皇权对于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2.内阁的设立(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导致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设立:明成祖________设立内阁。

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3)特点:皇帝为__________而建立的政治机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受到司礼监太监的牵制。

(4)影响:____________进一步强化;但宦官参政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二、军机处1.军机处的设立(1)设立:雍正年间,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而设立。

(2)性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特点:军机大臣均由钦定,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__________的特征更明显。

2.密折制:雍正命令地方大员__________,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这种制度使中央的政治权力更为集中。

3.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表明封建制度衰落;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________效率;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2.措施(1)清朝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________,其地位与六部相同。

(2)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__________给予特殊的重视。

(3)在西南地区推行“__________”。

3.意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近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后练习(有答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后练习(有答案)

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9月14日到21日,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二百多个报告,处理四百多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

朱元璋忙碌和他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关( )A.实行八股取士 B.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C.组建特务机构 D.废除行中书省2. 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3.“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剥夺朝中大将兵权B.加强中央集权 C.适应军事需要 D.巩固皇权4.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5. 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这说明当时的内阁()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6.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刺史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7.乾隆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坤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二十条大罪,其中第十三条称:“昨将和坤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

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上述材料反映了()A.和坤生活腐化B.和坤犯上作乱C.皇权的独尊、至高无上D.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8.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 1 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 1 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明宣宗时期,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这说明明朝()A. 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政务流程B. 内阁的权力逐渐下降C. 皇权下的官僚体制日渐科学D. 司礼监地位超越内阁2.清朝军机大臣的职责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以下关于军机大臣的表述错误的是()A. 军机大臣的职责表明皇权的强化B. 军机大臣实质是皇帝的机要秘书C. 军机大臣承旨办理机务出纳皇命D. 军机大臣从此无权参与军国大政3.史书记载,明朝多昏君、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现象此起彼伏,然而从长远看来,明王朝在高层皇权混乱的状态下,国家依然延续了数百年,其主要原因是()A. 明朝废除丞相之后高层政治的权力清流B. 国家系列制度存在惯性C. 理学为士大夫集团建立一定程度的思想、政治秩序D. 自然经济为封建政权提供坚实物质基础4.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后, 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

这反映出()A. 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B. 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C. 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D. 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5.明代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给事中4至10人不等。

六科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

当时规定,以皇帝名义发出的制敕,给事中要对之进行复核,看其中有无不妥之处。

如有发现,可以封还并奏报。

据此判断,明代六科给事中类似于()A. 秦汉时期的九卿B. 隔唐的门下省C. 宋初的中书门下D. 清朝的军机处6.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下列选项分别体现这两种模式的是()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B.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C.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D. 明朝设置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7.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的统治术》中写道“在这新的统治机构下,六部府院直接隶属于皇帝,皇帝不但是帝国的首领,而且是这个机构的负责人的执行人,历史上的君权和相权到此合一了,皇帝兼理宰相职务,皇权由之达于极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1.《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2.故宫中某机构遗址有这样的文字说明“……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3.利玛窦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明朝时()
A.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B.政府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权受到相权的牵制D.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政治
4.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

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

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
5.“皇上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

”材料表明军机处()
A.是君权的附庸,无行政决策权B.关防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
C.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D.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6.“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这种制度应该是()
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元代的中书省制度D.明代的内阁制
7.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

这说明()
A.历史研究的角度影响了历史研究的结论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C.历史研究不会形成统一的结论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随意性
8.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

军机处的职能是()A.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B.负责监察百官
C.主管内阁六部 D.掌握行政权
9.百官父母之丧,称丁忧。

洪武八年(1375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进行考核。

丁忧时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

这些规定()
A.体现了明代政治与伦理相结合B.加强了政府对官吏的严格考核
C.说明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维D.表明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
10.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政治意义在()
A.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C.创立了新的赋税制度 D.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
11.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时,“六卿伺色探旨,若六曹吏称次者,也惕息屏气,而不敢有所异同。

”《明史》记载:“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注: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黄宗羲指出明朝“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

”材料表明()
A.六部成为内阁法定的从属机构
B.宰相制被废除后,相权流向皇帝、内阁、六部、太监
C.明中后期内阁走向宰相化和法定化
D.后宫地位提高,分享一定的政治权利
12.明太祖废除宰相制,明成祖设立内阁制,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内阁地位提高,但是内阁仍然不同过去的宰相,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B.不能统帅六部百司
C.职权始终不明朗 D.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13.(2019年福建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高三第二次联考)“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命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至雍正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各省。

”军机处职能的变化表明()
A.取得与内阁相当的地位B.皇权专制逐步被弱化
C.避免了大臣的专权乱政D.逐步成为了中枢机构
14.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

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

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15.清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可分为内地和边疆两种类型。

内地除京畿和直隶外,均设省管理,按省、道、府、县四级政制进行划分,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有很大权限。

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不同办法进行管理。

这反映了()A.中央对基层的控制弱化B.地方权力结构清晰
C.循俗施政,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D.近代地方行政体制基本形成16.明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后期出现宦官、内阁首辅专权等现象,对其主要原因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皇权至高无上B.阁臣,司礼太监权力大
C.皇权渐趋衰落D.首辅权力失控
17.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进行了探究,并准备撰写历史小论文。

下列拟定的论文标题中,出现错误的是()
A.《趣谈周公与宗法制》B.《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18.你知道和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军机处设置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19.在论述古代明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
多头政府。

”下列史实与该朝代相符的是()
A.西南地区开始进入中央版图B.设十三州部加强对地方的管辖
C.西藏属于宣政院管辖D.宦官参政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20.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降低
C.相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二:安抚司……掌一路兵民之事……
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凡吏蠹民莫,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提点刑狱使……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之法……皆总其政令,仍专举刺官吏之事。

——《宋史》卷一六七《辞官志》材料三: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四: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服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
(2)据材料二可知,宋代“路”的常设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机构的特点。

(3)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4)结合四段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
答案
1.B2.B3.B4.D5.B6.D7.A8.A9.A10.D11.B12.D13.D14.A15.C16.A17.D 18.C19.D20.D
21.(1)包括了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意见。

意义: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且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2)地方管理机构实行分权,机构之间分工明确;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且直属于中央。

(3)朱元璋废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明成祖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助理机构。

(4)主要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基本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发展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