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基本原理与结构简介

合集下载

电梯工作原理及结构图

电梯工作原理及结构图

电梯工作原理及结构图一、电梯工作原理电梯是一种垂直运输工具,通过电动机驱动,利用钢丝绳和配重块的组合来实现上下运动。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

1. 电动机驱动:电梯的运行靠电动机提供动力。

电动机通常采用交流异步电动机或直流电动机。

当电梯需要上升时,电动机启动,通过齿轮减速装置使牵引轮转动,钢丝绳卷绕在牵引轮上,从而带动电梯的升降运动。

2. 控制系统:电梯的控制系统负责控制电梯的运行和停靠。

控制系统通常由电梯主控制器、按钮和传感器组成。

乘客在电梯外部或内部按下相应楼层的按钮,主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根据电梯当前的位置和运行状态,决定电梯的运行方向和停靠楼层。

3. 安全装置: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电梯还配备了多种安全装置。

其中最重要的是限速器和安全钳。

限速器通过感应电梯的运行速度,一旦超过设定值,就会触发制动装置,阻止电梯继续加速。

安全钳则是在电梯发生意外情况时,通过夹住导轨来阻止电梯的下坠。

二、电梯结构图电梯的结构图包括电梯机房、轿厢、配重块、导轨和门系统等组成部分。

1. 电梯机房:电梯机房通常位于建筑物的顶部或底部,用于安装电梯的主要部件,如电动机、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等。

机房内还设有维修通道,方便维修和保养人员进行操作。

2. 轿厢:轿厢是电梯内乘客乘坐的空间,通常由钢板焊接而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轿厢内配有按钮、指示灯和报警装置等设备,方便乘客操作和紧急呼救。

3. 配重块:配重块是用于平衡电梯重量的重物,通常位于轿厢的上方。

配重块通过钢丝绳和牵引轮相连,起到平衡电梯运行时的重力作用,使电梯能够平稳运行。

4. 导轨:导轨是电梯的运行轨道,通常由钢材制成。

导轨的主要作用是引导电梯的上下运动,保证电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门系统:电梯的门系统包括轿厢门和楼层门。

轿厢门用于乘客进出电梯,楼层门用于隔离电梯井道和楼层空间。

门系统配备有开关、传感器和安全装置,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总结:电梯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的配合实现的。

电梯基本原理和结构(全)

电梯基本原理和结构(全)

电梯原理结构电梯的基本结构是:一条垂直的电梯井内,放置一个上下移动的轿箱(Cab)。

电梯井壁装有导轨,与轿箱上的导靴限制轿箱的移动。

轿箱的支撑及升降有两种方法:曳引式多条钢缆,把轿箱悬挂在电梯井顶部机房的曳引轮之上。

钢缆另一端悬挂作平衡的对重。

对重一般为轿箱加上50%负载时的重量。

当轿箱移动时,对重会向反方向移动。

曳引轮是依靠钢缆的粗糙表面及引轮上坑纹之间的摩擦力来拉动轿箱。

因此当钢缆或曳引轮用旧之后,必须适时更换以防滑溜。

电动机负责带动曳引轮转动,提供动力升起或放下轿箱。

电动机可能是交流,亦有可能是直流。

部分电动机要使用齿轮带动曳引轮,较新及较快的电梯一般会采用无齿轮带动。

部分高层曳引式电梯还有重量补偿:在轿箱及对重之下设有一条钢缆或锁链,连接到地上。

作用是补偿悬挂轿箱或对重的钢缆长度改变引起的重量变化。

曳引式电梯必定会有各种安全装置,防止轿箱因钢缆继裂、制动失灵等任何原因造成的堕落。

最低限度的安全装置包括:在机房装设的钢缆限速器,在轿箱及对重上安装安全钳。

安全钳即奥的斯当年发明的机械安全装置,当加速到某一速度时会自动钳紧导轨,把轿箱或对重刹停。

在电梯井的底部,还会装有缓冲器,作为最后的保护。

曳引式电梯一般需要在电梯顶部设置机房。

近年设计新型的曳引式电梯,采用纤维-钢缆复合缆索,可以减少所需的润滑及维修。

此外新型的电动机体积小,可以安装在井壁,免除机房设置。

液压式轿箱由底下的柱塞支撑及升降,柱塞由液压推动。

部分柱塞可作望远镜式折叠,减少地底所需要的深度。

部分柱塞不可折,安装时地下必需挖一个洞。

因为柱塞的限制,液压式电梯一般只会在两至五层高的建筑物上使用(不多于20米)。

液压式电梯的优点是机房可设置在任何位置,而且占地较少,机械亦较为简单;一般使用亦较少机会发生问题。

但是亦有耗电较多,速度低的缺点(秒速不高于1米)。

电梯原理结构分章(点击进入查看相关内容)第一章:电梯的型号与分类第二章:电梯结构原理与安全保护装置第一节:曳引系统第二节:轿厢与门系统第三节:导向系统第四节:重量平衡系统第五节:电气控制装置第六节: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第三章:继电器逻辑控制电梯系统第一节:呼叫指令的记忆与解除第二节:选层器第三节:自动定向电路第四节:最远的反向呼叫电路第五节:电梯的启动与换速电路第六节:平层停止运行电路第七节:开关门控制电路第八节:信号显示电路第九节:电梯的安全保护第四章:电力拖动系统第一节:直流电梯拖动系统第二节:交流电梯拖动系统第五章:电梯的保养与维修第一节:电梯的维保安全技术要求第二节:电梯故障的检查测量基本方法第三节: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第一章:概述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

电梯初级知识点总结图解

电梯初级知识点总结图解

电梯初级知识点总结图解一、电梯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 电梯的基本结构电梯主要由电梯舱、悬挂系统、门系统、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电梯舱是乘客和货物的载体,悬挂系统包括导轨、钢丝绳、平衡块等,并负责支撑和运行电梯舱。

门系统包括门轨、门扇等,负责电梯的开启和关闭。

传动系统包括电动机、减速机、导轮等,负责提供动力和传递力量。

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柜、电气元件、传感器等,负责控制电梯的运行和安全。

2. 电梯的工作原理电梯的运行是由电动机驱动,通过传动系统提供力量,使得电梯舱在导轨上上下运动。

控制系统监控电梯的运行状态,通过电气信号和控制指令控制电梯的开闭、停靠等操作。

电梯的安全装置和紧急系统能够在发生故障或紧急情况下及时保护乘客和货物的安全。

二、电梯的安全设施和标准1. 电梯的安全装置电梯的安全装置包括限速器、安全钳、轿厢限位器、门锁检测装置、地震传感器等。

限速器在电梯超速时立即制动,安全钳在电梯发生意外时立即切断电梯的电源,轿厢限位器能够确保电梯在轨道范围内运行,门锁检测装置能够确保电梯门的关闭,地震传感器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及时停机。

2. 电梯的安全标准电梯的安全标准包括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国际标准主要是由国际电梯协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主要包括EN115、EN81、ISO 9001等。

行业标准由国内电梯行业协会和标准化组织制订,地方标准由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制订。

三、电梯的维护和保养1. 电梯的维护周期电梯的维护周期通常包括日常维护、周期性维护和定期大修。

日常维护是指对电梯日常运行中的小故障和异常进行处理,周期性维护是指根据电梯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定期大修是指根据电梯的使用寿命进行全面维修和更新。

2. 电梯的维护内容电梯的维护内容包括机械部分的润滑、检查和清洁,电气部分的检查和调试,安全装置和紧急系统的测试和维护,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的检查和校准等。

3. 电梯的维保单位和人员电梯的维保单位通常是由电梯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保公司提供,维保人员需要有相关的资质和证书,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电梯,保证电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电梯基本原理及结构

电梯基本原理及结构

电梯基本原理及结构电梯,作为现代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通过垂直运输人员和物品,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本文将介绍电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电梯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一、电梯的基本原理电梯的基本原理是运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以及电学中的电机和电控原理。

电梯通过电机的驱动,通过钢丝绳或液压系统使电梯车厢上下运动。

其中,电机起到提升和下降的功能,钢丝绳或液压系统起到承载和支撑的作用。

在电梯内部,还设置了控制系统,通过按钮或触摸屏控制电梯的停靠楼层,并确保乘客的安全。

电梯内还设置了配重系统,平衡电梯的重量变化,使其垂直运动更加平稳。

二、电梯的基本结构1. 电梯机房:电梯机房是电梯的核心部件,内部配置有电机、控制系统以及安全装置。

电梯机房通常位于建筑的顶部或底部,便于维修和保养。

2. 曳引系统:曳引系统是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电机和钢丝绳构成。

电机带动钢丝绳,使电梯车厢上升或下降。

钢丝绳连接着电梯车厢和配重块,起到承载和平衡的作用。

3. 电梯井道:电梯井道是电梯运行的垂直通道,用于保护电梯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井道内安装有导轨,使电梯车厢顺利运行。

4. 电梯车厢:电梯车厢是乘客乘坐的空间,通常由金属制成,内部装有按钮和指示灯,供乘客选择楼层和显示当前运行状态。

5. 安全系统:电梯的安全系统包括多项安全装置,如限速器、上限开关、下限开关和门锁等。

这些安全装置确保了电梯的稳定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6. 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电梯的运行和停靠。

通过按钮或触摸屏,乘客可以选择楼层,并与控制系统进行交互。

控制系统还包括后台程序和监控系统,以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和顺畅。

三、电梯的工作流程电梯的工作流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电梯的启动:乘客通过按钮或触摸屏选择要前往的楼层,控制系统接收到信号后,告知电机启动。

2. 电梯的运行:电机带动钢丝绳,使电梯车厢沿着井道上升或下降。

3. 电梯的停靠:当电梯到达指定楼层时,控制系统接收到信号后,减速并停靠在该楼层。

电梯工作原理及结构图

电梯工作原理及结构图

电梯工作原理及结构图一、电梯工作原理电梯是一种垂直运输工具,通过电动机驱动,利用钢丝绳和导轨系统实现上下运动。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电动机驱动原理电梯的运行依赖于电动机的驱动。

电梯电动机通常采用交流异步电动机,通过电源供电,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电梯的运行。

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将转动的动力传递给电梯的牵引系统,使其上下运动。

1.2 牵引系统原理牵引系统是电梯的核心部件,主要由电动机、减速器、钢丝绳和导轨组成。

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将高速旋转的电动机转速降低,并通过钢丝绳连接到电梯的吊舱上。

当电动机运行时,通过钢丝绳的卷绕和放出,使电梯上升或下降。

1.3 控制系统原理电梯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电梯控制器、按钮和传感器。

通过按钮输入乘客的目的楼层,控制器根据输入信号控制电梯的运行。

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梯的位置、速度和负载等信息,并将其反馈给控制器,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二、电梯结构图电梯的结构图主要包括电梯井道、电梯吊舱和控制系统等部分。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电梯结构图示例:2.1 电梯井道电梯井道是电梯的安装空间,通常由混凝土墙体构成。

井道内设有导轨系统,用于支撑和引导电梯的运行。

井道顶部设有天花板,底部设有地板,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2.2 电梯吊舱电梯吊舱是乘客乘坐的空间,通常由钢板和玻璃构成。

吊舱内设有按钮、指示灯和安全装置等设备,以方便乘客操作和提供安全保障。

吊舱底部设有悬挂装置,用于连接钢丝绳和吊舱。

2.3 导轨系统导轨系统是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导轨和导轨支架构成。

导轨用于引导电梯的上下运动,导轨支架用于支撑导轨。

导轨系统通常安装在电梯井道内的墙壁上,以确保电梯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2.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电梯的核心部分,主要由电梯控制器、按钮和传感器等设备组成。

控制器负责接收和处理乘客输入的指令,控制电梯的运行。

按钮用于乘客选择目的楼层,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梯的状态和环境,以确保电梯的安全性。

电梯的运行原理与构造

电梯的运行原理与构造

电梯的运行原理与构造电梯作为现代化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的运行原理与构造是如何实现的呢?本文将从电梯的基本构造、动力系统和安全装置三个方面来探讨电梯的运行原理与构造。

一、电梯的基本构造1. 电梯机舱:电梯机舱是电梯的主要运行部分,通常由一台或多台电动机驱动。

机舱内部有一个控制面板,供用户选择楼层并进行停靠。

2. 导轨系统:导轨系统是电梯上下行的轨道系统,通常由两个垂直的导轨和一个横向导轨组成,以确保电梯在垂直方向上的稳定运行。

3. 对重系统:对重系统使得电梯在运行时保持平衡。

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重物和一条钢索组成,重物的重量与电梯机舱及其乘客的总重量相近。

4. 起重系统:起重系统由电梯机舱和钢索组成,用于提升和下降电梯。

钢索通过滑轮和电动机连接,电动机的动力通过钢索传输给电梯机舱。

二、电梯的动力系统1. 电动机:电梯的电动机通常为交流感应电动机,它是电梯的动力源。

电动机负责驱动电梯机舱的移动,使其上升或下降到所需楼层。

2. 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用于传输电动机的动力到电梯机舱。

它通常由电动机、传动轴、齿轮和链条等组成,以确保电梯的平稳运行。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电梯动力系统中的关键部分,用于控制电梯的运行。

它通常由电子控制器、传感器和按钮等组成,以便用户可以选择目标楼层。

三、电梯的安全装置1. 限速器:限速器是电梯的重要安全装置之一。

它通过检测电梯的运动速度并在超过设定速度时自动启动刹车系统,以保证电梯的运行安全。

2. 安全钳:安全钳是一种安全装置,用于固定电梯机舱在导轨上。

当电梯出现故障或突发情况时,安全钳能够有效地阻止电梯的下坠,保护乘客的安全。

3. 紧急停止按钮:紧急停止按钮位于电梯机舱和楼层走廊的显眼位置,一旦按下,电梯将立即停止运行,以应对紧急情况或事故。

总结起来,电梯的运行原理与构造主要包括基本构造、动力系统和安全装置三个方面。

通过了解电梯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梯如何运行以及保障人们的安全。

电梯工作原理及结构图

电梯工作原理及结构图

电梯工作原理及结构图引言概述:电梯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梯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图,以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梯的运行机制。

正文内容:一、电梯的工作原理1.1 电梯驱动系统- 电梯的驱动系统主要由电动机、减速器和传动机构组成。

- 电动机通过电力驱动,将动力传递给减速器。

- 减速器通过减速作用,将电动机的高速旋转转换为电梯所需的低速运动。

1.2 电梯控制系统- 电梯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按钮和传感器组成。

- 乘客通过按钮选择所需楼层,控制器根据按钮信号控制电梯的运行。

- 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梯的位置和乘客的进出情况,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1.3 电梯安全系统- 电梯安全系统包括紧急制动装置、过载保护装置和安全门等。

- 紧急制动装置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住手电梯的运动。

- 过载保护装置能够检测电梯的载荷情况,当超过额定载荷时,会触发保护装置住手电梯的运行。

- 安全门能够保护乘客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电梯的结构图2.1 电梯井道- 电梯井道是电梯运行的垂直通道,通常由钢结构构成。

- 井道内部设有导轨,电梯通过导轨垂直运行。

2.2 电梯轿厢- 电梯轿厢是乘客乘坐的部份,通常由钢板制成。

- 轿厢内部设有按钮、指示灯和报警器等设备,以方便乘客操作和提供安全保障。

2.3 电梯门- 电梯门分为轿厢门和层门两部份。

- 轿厢门用于乘客进出轿厢,层门用于隔离电梯井道和楼层空间。

2.4 电梯驱动装置- 电梯驱动装置主要由电动机和减速器组成。

- 电动机提供动力,减速器将电动机的高速旋转转换为电梯所需的低速运动。

2.5 电梯控制装置- 电梯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按钮和传感器等设备。

- 控制器根据按钮信号控制电梯的运行,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梯的位置和乘客的进出情况。

总结:综上所述,电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的协调配合,实现电梯的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电梯结构及原理

电梯结构及原理

电梯结构及原理电梯,作为一种现代城市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是人们选择电梯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梯的结构和原理决定了它的工作方式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电梯的结构和原理。

一、电梯结构电梯的常见结构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电梯的核心部分,它直接负责承载和运送乘客或物品。

悬挂系统主要包括电梯绳、导向轮和悬挂装置。

电梯绳是连接电梯舱和驱动机构的部分,通常由多根高强度钢绳组成。

导向轮用于引导电梯绳的运动,使其保持在规定的路径上。

悬挂装置则用于连接电梯绳和电梯舱,确保它们的稳定和安全。

2.电梯舱:电梯舱是乘客或物品的运输空间,也是乘客感知电梯运动的主要部分。

电梯舱通常由金属结构和门系统组成,金属结构提供了舱体的整体刚性和稳定性,门系统则用于进出电梯舱。

电梯舱的尺寸和装饰也是电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驱动和控制系统:驱动和控制系统是电梯的动力来源和运行管理中枢。

驱动系统主要包括电动机和减速机,电动机通过驱动减速机的转动来产生动力,进而带动电梯绳运动。

控制系统则负责监测和控制电梯的运行,包括选择合适的运行模式、处理乘客请求以及安全保护等功能。

二、电梯的原理电梯的工作原理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当电梯启动时,电动机提供的扭矩作用于减速机,使电梯绳开始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到一个外力时,它将产生加速度。

因此,电梯舱和乘客也会受到加速度的作用,产生向上或向下的运动。

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和舒适,电梯还配备了一系列安全装置。

例如,限速器会监测电梯的速度,一旦超过安全范围,限速器将自动刹车,以减小事故风险。

同时,电梯内还设置了缓冲装置,用于减轻电梯到达楼层时的冲击,保护乘客免受意外伤害。

另外,电梯控制系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按钮或感应器接收乘客的指令,并按照一定的调度算法来安排电梯的运行。

控制系统还包括监控装置,用于监测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速度、位置等,并及时采取对应的控制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技术 80年代初 90年代中后期以来
交流异步电机为主,直流电机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应用 分级变电阻调压方式 半导体电力晶闸管整流控制 大功率晶体管模块的应用 继电器控制 可编程控制器PLC 微处理机CPU控制
曳引技术 1889年 2001
蜗轮蜗杆 永磁同步无齿轮PM曳引机
三菱在电梯发展中的贡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三菱始终坚持创新,从而带动电梯技 术革命性的变化,推动电梯的发展 1983年,世界上第一台VVVF电梯在日本三菱稻泽制作所诞生。
1991年,世界上第一台采用分散微机网络系统的电梯在日本
三菱诞生。 1997年,日本三菱电梯在世界上第一个在电梯上应用永磁同步 无齿轮曳引机技术,带来了电梯驱动技术的一场革命。
机房部分
1.控制柜 2.曳引机 3.限速器
层站部分
1.层门 2.召唤按钮 3.层门指示灯
电梯的结构
井道部分
1.导轨 2.对重 3.缓冲器 4.终端开关
VVVF电梯的主回路构成
整流部分

V AC 1
V AC 2
变压器
V DC
再生回路 CT-1
逆变回路
CT-2
CT-3
基极 驱动回路
I.M
充电回路
数据网络系统
通过分布于电梯控制柜、群控柜、轿顶、门机、 轿厢操纵箱、层站召唤盒等电气部件的微处理器, 运用数据网络系统对整个电梯系统实施灵活控制。 每个微处理器系统均为电梯特定的处理要求而专 门设计,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电梯系统的信号处理 能力。由于数据网络仅需要两根信号线进行传送, 使控制柜与各电气部件之间的连线大大减少,故 障率大大降低。数据网络系统并配有诊断程序和 后备系统,以保证系统联系的高效率和高可靠性, 提高了乘梯的安全。
• VVVF技术即变压变频技术;三相交流异步电机速度公式 n=60f(1-s)/p。 • 电梯是恒转矩系统,为了获得最佳舒适感,在电梯的拖动中一般采用恒转矩
调速方式。而电动机转矩M≈K( U/ f )2,K为常数,由此可知,为了获得恒定转 矩的调速特点,获得最佳的舒适感,必须保证U/ f 不变,在变频的同时按比 例供给电动机电压。这种控制即为变压变频(VVVF)控制。
PM曳引机 (LEHYII电梯采用)
曳引机的种类 蜗轮蜗杆曳引机
曳引机的种类 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曳引机的种类
马达
绳轮
制动器
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曳引机的种类 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安全钳限速器联动原理
钳块,钳体,联动机构与底梁 组装在一起,通过装在轿架直 梁上的拉杆与限速器钢丝绳相 联
限速器
层站与井道部分
层站与井道部分主要由层站召唤 装置,井道终端开关、各层平层 隔磁板等组成。
谢谢大家!
数据网络系统结构图
CC CL
CS DC IC BC
串行口 层站站
HS
层站站 HS
GC
串行口
串行口


G#
I#




电梯电气功能介绍
• 运行功能 • 服务功能 • 群控功能 • 舒适和便利功能 • 信号及显示功能 • 紧急运行功能
电梯安全部件说明
①门锁、②终端减速、限位、极限开关、 ③限速器、④安全钳、⑤缓冲器、⑥安全 窗开关、⑦运行-停止开关、
SHANGHAI MITSUBISHI
电梯结构简介与基本原理
电梯的诞生
对垂直运送方式的需求与人类的文明一样久远。人类运用独创的升降方式已 经有很多个世纪的历史了。在我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和修建大型建筑物时, 古代的劳动人民曾创造过很多简单的起重升降机械为当时的社会生产服务.
电梯的诞生
• 1854年,美国人奥的斯在纽约水 晶宫展览会上的发明演示,标志 着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电梯诞生 了。
中分门 双折门
左开门 你的位置
门机型式
L型门机 (同步带门机)
门机型式
K型门机 (连杆门机)
门安全保护装置
安光 超 光 光
全电 声 幕 幕
触装 波

板置 装

(SR) 置

(USDS)

(MBS)
导轨
实心导轨
空心导轨
轿厢侧导轨; 配对重安全钳时 的对重侧导轨
不配对重安全钳 时的对重侧导轨
VVVF电梯的原理

低速电梯、快速(中速)电梯、高速电梯、超高速电梯
• 按曳引电动机拖动方式分类

交流电梯、直流电梯
• 按有无减速器分类

有齿轮电梯、无齿轮电梯
• 按驱动方式分类

曳引钢丝绳式拖动、液压式拖动、强制驱动式电梯(齿条等)
• 按有无机房分类

有机房电梯、无机房电梯
曳引机的种类 曳引机
涡轮蜗杆曳引机 (HOPE-II电梯采用)
轿厢部分
1.轿厢 2.安全钳 3.操纵箱 4.自动门 5.平层装置
电梯的七大系统
曳引系统 导向系统 轿厢与门系统 安全保护系统 重量平衡系统 电力拖动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
电梯的分类
• 按用途分类

Hale Waihona Puke 乘客电梯、客货电梯、船用电梯、病床电梯、载货电梯、观光电
梯、车辆电梯、服务电梯、住宅梯、杂梯
• 按运行速度分类
• 1889年,奥的斯在纽约试制成功 的第一台电力驱动涡轮蜗杆减速 电梯,确定了现代电梯发展的基 石,至今,它的结构仍被广泛应 用。
电梯的发展
• 电梯的发展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
1970年以前
直流电机驱动
驱动系统 1970年以后 21世纪初 30至40年代
驱动技术 70年代 90年代中后期以来 60年代
摆锤式限速器
离心式限速器
垂直轴转动型
水平轴转动型
安全钳
瞬时式安全钳
渐进式安全钳
电梯额定速度小于或等于 0.63m/s时
电梯额定速度大于0.63m/s 时,轿厢侧安全钳应采用渐 进式安全钳
称量装置
称量装置
称量装置
称量装置
称量装置
门门系系统统
滑动门
旋转门
垂直滑动门 水平滑动门
中分门 双折门 双折中分门 …. (CO) (2S) (2C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