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第五章) 土壤水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土壤地理理论教学大纲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土壤地理理论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土壤地理学》作为地理与资源环境系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重点阐述土壤剖析、土壤发生、土壤分类、土壤类型、土壤分布以及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等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内 容 学 时第一章 绪论 4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 5第三章 土壤有机质 4第四章 土壤生物 2第五章 土壤水分 4第六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 4第七章 土壤物理性质 4第八章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 4第九章 土壤溶液 2第十章 土壤形成和发育 4第十一章 土壤分类 2第十二章 土壤主要类型 2第十三章 土壤空间分异规律与土壤分区 4合计 45第一章 绪论土壤与人类,土壤与地理环境,土壤概念(重点),土壤性质(重点),土壤剖面划分(重点),土壤地理学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难点),21世纪土壤科学发展展望作业:1.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2.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3.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4.请亲自观察校园绿地或者附近农田林地,选择一个具体的单个土体,运用所学的知识阐述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并说明该土壤开放系统中的主导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的来源和组成,土壤原生矿物,土壤矿物质形成与转化(难点、重点),土壤次生矿物(重点),土壤矿物质地理分布作业:1.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2.试分析地壳和土壤中元素组成的异同点。
3. 试说明土壤次生粘土矿物的构造特征和共同特性。
4. 如何确定土体硅铁铝率与迁移系数,阐述其土壤地理意义。
智慧树知到答案 土壤学(中国农业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没有直接体现土壤重要性的是()。
选项:A:资源和生态安全B:地球生物生活的基础C:煤炭和石油等逐渐枯竭D:粮食和能源安全答案: 【煤炭和石油等逐渐枯竭】2、多选题: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
选项:A:气候B:时间C:生物D:母质和地形答案: 【气候;时间;生物;母质和地形】3、判断题:月壤也是一种土壤。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土壤容重的定义中单位容积指的是土壤中()。
选项:A:液相的容积B:包括孔隙在内的原状土壤总容积C:孔隙的容积D:固相的容积答案: 【包括孔隙在内的原状土壤总容积】蒙脱石属于()矿物。
选项:A:简单的盐类B:含水氧化物C:次生铝硅酸盐矿物D:原生矿物答案: 【次生铝硅酸盐矿物】3、单选题:一般不用于确定土壤质地的粒级是()。
选项:A:黏粒B:砂粒C:石砾D:粉粒答案: 【石砾】4、单选题:符合农业生产要求的良好土壤结构体是()。
选项:A:片状结构体B:块状结构体C:柱状结构体D:团粒结构体答案: 【团粒结构体】5、单选题:当量孔径是指与()相当的孔径。
选项:A:土壤含水量B:毛管力C:土壤水基质势或基质吸力D:真实的孔径答案: 【土壤水基质势或基质吸力】6、单选题:田间持水量是指()达到最多时的土壤含水量。
选项: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悬着水D:毛管上升水答案: 【毛管悬着水】土壤相对含水量是指土壤质量含水量占()的比例。
选项:A:田间持水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C:毛管持水量D:饱和持水量答案: 【田间持水量】8、单选题: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中对人体具有辐射风险的方法是()。
选项:A:宇宙射线中子法B:酒精燃烧法C:中子法D:TDR方法答案: 【中子法】9、单选题:由重力作用引起的土壤势,称为()。
选项:A:基质势B:重力势C:溶质势D:压力势答案: 【重力势】10、单选题:测定的土壤水势包括溶质势的方法是()。
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作用 第二节 土壤形成过程第三节 土壤发育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 • 土壤母质• 气候因素• 生物作用• 地形地貌• 时间• 人类作用一、土壤成土因素• 土壤形成因素又称成土因素,是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它是一种物质、作用力、条件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对土壤形成发生影响或将影响土壤的形成。
• 土壤发生学说(soil g enesis t heory)认为土壤是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由岩石风化成母质,再由母质演化成土壤。
五大成土因素• 五大成土因素:• 19世纪未,俄国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Dokuchaev, 1846-1903)通过对俄罗斯大草原土壤的调查,提出土壤的五大成土因素,即:– 气候-climate– 母质-parent material– 生物-biology– 地形-topography– 时间-time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首先,直接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
• 其次,母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 一般地说,成土过程进行得愈久,母质与土壤的性质差别就愈大。
但母质的某些性质却仍会顽强地保留在土壤中。
岩石类型• 岩浆岩:溶化岩浆形成的岩石• 火山岩:冷却凝固的岩浆• 沉积岩:由悬浮液或溶液沉淀形成的物质 • 变质岩: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改变的岩石地质大循环 (Reeves, 1998)风化壳• 处于岩层上部,岩石破碎形成的碎屑物 • 可以直接由下层岩石形成• 也可从别处搬运而来• 厚度不一成土母质• 风化壳的上层已发生许多变化 • 下层最初的风化壳即为土壤母质 – 未经搬运的风化壳母质– 经搬运的风化壳母质• 冰碛物• 河流沉积物• 湖泊沉积物• 风成物• 崩积物冰碛物• 冰川搬运和沉积的碎屑物质• 不均一性,大小混杂、缺乏层次性河流沉积物• 由水流沉积而成,包括冰川溶化水• 砾石、砂粒和粉粒,圆形、大小规则、层次分明湖泊沉积物• 大小规则、层次分明,通常缺乏大块砾石风成沉积• 大小规则、层次分明,中细砂粒或粉粒崩积物• 大小混杂、缺乏层次,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二、气候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湿度因子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中国气候大区划分指标气候大区年干燥度自然景观湿润<1.0 森林半湿润 1.0~1.6 森林草原半干旱 1.6~3.5 草原干旱 3.5~16.0 半荒漠极干旱>16.0 荒漠据《中国自然地理》(1981)湿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1.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移:• 根据土壤中水分收支情况对物质运移的影响,可分以下几种土壤水分类型:①淋溶型水分状况:降水量大于蒸发量②非淋溶型水分状况:蒸发量略大于降雨量,部分淋溶③上升水型水分状况:其特点是蒸发、蒸腾总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其差额由地下水补充,如果地下水矿化度高,则会导致盐渍化;如果地下水达不到地表,而只能达到剖面中部,则称为“半上升水型”水分状况。
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知识点复习

土壤学与土地资源知识点复习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二、简答题1.矿物、岩石的类型(按成因)2.具有鉴别意义的矿物物理性质有哪些?第二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同晶代换;土壤剖面二、简答题1.风化作用的类型2.常见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3.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4.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5.自然/耕作土壤剖面层次*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第三章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一、名词解释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二、简答题1.土壤微生物类群及其作用2.土壤腐殖质的性质3.林木根系对土壤的影响*论述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上的重要作用并详细说明第四章土壤物理性质一、名词解释土壤机械组成;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容重);土壤孔隙度;物理性粘粒/物理性砂粒二、简答题1.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2.土壤结构形成的因素3.土壤密度的用途4.适合植物生长的孔隙状况第五章土壤水、空气与热量一、名词解释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土水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热容量二、简答题1.土壤含水量有哪几种表示方法?2.土水势包括哪些分势?3.土壤水分常数有哪些?4.土壤水分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5.土壤空气的组成及其与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6.土壤热量的来源第六章土壤胶体一、名词解释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二、简答题1.土壤胶体的组成和来源2.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3.土壤胶体的性质4.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5.影响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离子交换在园林土壤肥力上的意义第七章土壤酸碱性、缓冲性一、名词解释土壤活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土壤缓冲性二、简答题1.土壤酸碱性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2.土壤酸碱性的调节3.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第八章土壤养分与园林土壤肥料一、名词解释土壤养分;肥料二、简答题1.土壤养分的来源及消耗2.大量元素(N/P/K)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其植物吸收形态3.土壤养分迁移到根表面的途径有哪些?4.施肥原则及方式*氮素/磷素的循环(主要过程及条件)第九章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土壤质量、土壤分类、诊断层的概念土壤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的概念各章重点和复习范围第一章、绪论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土壤,土地,土壤肥力,肥料。
土壤学水深的计算

土壤学水深的计算绝对含水量。
以重量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以土壤中所含水分重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含水量(重量%)=(原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水重/烘干土重×100%相对含水量土壤相对含水量将土壤含水量换算成占田间持水量或全蓄水量的百分数,以表示土壤水的相对含量,计算公式如下:旱地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水田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全蓄水量×100%区别在含水率计算公式的分母上,分子都是水分的重量,相对含水率的分母是湿土壤的重量,绝对含水率的分母是干土壤的重量。
绝对含水量只能表现出土壤中的水分是多少.相对含水量能表现出植物生在土壤中有效水分的含量.土壤含水量=(烘干前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前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空铝盒质量)*100%这个方法是唯一可以直接测量土壤水分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的标准方法。
方式如下:用土钻采取土样,用0.1g 精度的天平称取土样的重量,记作土样的湿重M,在105℃的烘箱内将土样烘6~8 小时至恒重,然后测定烘干土样,记作土样的干重 Ms。
土壤含水量的测量方法目前有:称重法、张力计法、光学测量法、时域反射法。
各种方法的对比如下:( 1 ) 称重法具有各种操作不便等缺点,但作为直接测量土壤水分含量的唯一方法,在测量精度上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它作为一种实验室测量方法并用于其它方法的标定将长期存在。
( 2 ) 张力计法由于其测量的直接对象为土壤基质势,因此在更大程度和其它土壤水分测量方法相结合用于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 3 ) 电阻法由于标定复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标定结果将很快失效,而且由于测量范围有限,精度不高等一系列原因,已经基本上被淘汰。
( 4 ) 基于辐射原理的中子法和γ-射线法虽然有着高精度,快速度等优点,但是由于它们共同存在着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致命缺陷,近年来已经在发达国家遭到弃用,在国内也仅有少量用于实验研究。
土壤学教学大纲-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壤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A14101学时:32学分:2.0修读专业:林学、林学(双外语)大纲文本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土壤学是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形成,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土壤分类、分布等。
根据授课专业特点,基本的章节内容分列如下:第一章绪论1、土壤在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3、近代土壤学的发展概况4、土壤学的学科体系及学习土壤学的作用和任务第二章地质学基础1、地球的一般特征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圈层结构。
2、矿物矿物的概念,矿物的物理性质,常见造岩矿物的识别特征。
3、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特征及常见岩石。
4、地质作用与地形地貌地质内力作用和地形地貌,地质外力作用和地形地貌。
第三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1、风化过程风化作用及其类型。
2、风化产物的类型风化产物及其地球化学类型、母质类型。
3、土壤形成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学说。
4、土壤剖面及形态特征自然土壤、耕作土壤剖面的形成及其形态特征。
第四章土壤生物1、土壤动物土壤主要动物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土壤微生物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藻类及其与土壤的关系。
3、植物根系及其与微生物的联合植物根系形态,根际与根际效应,根际微生物,菌根,根瘤。
4、土壤酶土壤酶的来源与存在形态,土壤酶的种类与功能,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
3、土壤腐殖质土壤腐殖质的分组,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调节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及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第六章土壤质地、结构与孔性1、土壤质地土壤固体颗粒及其性质,土壤质地划分,土壤质地与肥力,土壤质地改良等。
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体类型及其形成,土壤结构性评价,土壤结构体的改善等。
土壤学分章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德国化学家Liebig创立了()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定理论基础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指()、()、()、和()。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按有效性可分为()、()。
7.写出5位中外著名的土壤学专家()、()、()、()、()。
二、判断题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目前,从火星上取回的岩石碎屑物化验样品,被确认有土壤遗迹。
3.()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4.()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5.()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6.()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壤。
7.()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1. 土壤2. 土壤肥力3. 土壤剖面四、简答题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2.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3. 简述“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
4. 土壤具有哪些特征?5. 请列出至少5位中外著名的土壤学专家,并简要说明其主要贡献。
五、论述题1. 论述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一、填空1.写出两种次生矿物名称:()、()。
2.写出三种原生矿物名称:()、()、()。
3.高岭石属于()型矿物。
4.矿物按成因可分为()、()二大类。
5.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和()三种类型。
6.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
7.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两类。
8.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分为()、()、()三类。
土壤学课后题

土壤学课后题第一章土壤母质和矿物质一、名词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水、二氧化碳、氧气、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矿物。
四面体,在硅酸盐结构中,每个Si一般被4个O所包围,构成[SiO4]4-四面体,它是硅酸盐的基本构造单位。
八面体,是层状硅酸盐晶体结构中的基本构造单元之一。
它是铝离子等距离地配上六个氧,三个在上,三个在下,相互错开作最紧密的堆积,配位形成八面体的形式。
同晶替换,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硅铝铁率,土壤黏粒中氧化硅和氧化铝、氧化铁的摩尔比率,又叫Saf值。
2:1型粘粒矿物,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
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二、思考题1、什么叫做矿物?分析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岩石的基本单位。
土壤矿物按来源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土壤原生矿物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经过风化作用释放供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土壤很多物理、化学性质,如吸收性、膨胀收缩性、粘着性等都和土壤所含的粘土矿物,特别是次生铝硅酸盐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 试比较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在晶架构造上有何不同?高岭石,1:1型的晶层结构,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较弱;蒙脱石,2:1型的晶层结构,胀缩性大,电荷数量大,胶体特性突出;伊利石,2:1型的晶层结构,非膨胀性,电荷数量较大,胶体特性间于高岭石与蒙脱石之间。
3. 矿物的SiO2/R2O3比值大小说明什么问题?土壤黏粒的氧化硅与氧化铝、氧化铁的摩尔比率。
以SiO2/(Al2O3+Fe2O3)或SiO2/R2O3表示,为硅铝铁率又称“Saf值”。
土壤胶体中SiO2/R2O3比值越大,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土壤水的类型划分
1. 吸湿水(hydroscopic water) (紧束缚水) 土粒通过吸附力吸附空气中水汽分子所保持的水分。
吸附力很强,可达 31 至 10000atm ,因而水的密度增大, 可达1.5g/cm3,无溶解能力,不移动,通常在 105~110℃ 条件下烘干除去。对植物无效。
解:先将土壤含水量水w%换算为水v%
初始含水量 水v%=10%×1.2=12%
19
田间持水量 水v%=30%×1.2=36%
因水mm= 水v% ×土层厚度 土层厚度=水mm/水v%=10/(0.36-0.12) =41.7(mm) 4. 水贮量(方/亩) 1亩地土壤水贮量(方/亩)的计算公式为: 方/亩 =2/3水mm 方/亩=水mm×1/1000×10000/15=2/3水mm
1. 用于土壤水吸力与含水量之间的换算
不同土壤的水吸力相同,水分有效性相同,但含水 量不同,因而有效水的数量不同。 2.用于各级孔径、孔隙及其容积(V,%)的计算 D=3/T
土壤水吸力(S)与含水量 的经验公式: S= aθb 或 S=a(θ/θs)b S=A(θs-θ)n/θm 式中: S——水吸力(Pa);θ——含水量(%); θs——饱和含水量(%); a、b、A、n、m为相应的经验常数。
(一)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因素 1. 土壤质地
假定土壤水吸力为
300cm(水柱高),各种质
与地下水有联系,随 水示 意图
(2) 毛管悬着水(capillary suspending water)
与地下水无联系,由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 的水分,好象悬在土壤中一样。
土粒
毛管 悬着 水示 意图
4. 重力水 (gravitational water) 受重力作用可以从土壤中排出的水分,主 要存在于土壤通气孔隙中。
作用:与灌溉水量的表示方法一致,便于计算库容
和灌水量。
20
例:一容重为1g/cm3的土壤,初始含水量为12%,田间
持水量为30%,要使30cm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80%, 需灌水多少(方/亩)? 解:田间持水量的80%为:30%×80%=24%
30cm土层含水达田间持水量80%时
水mm=(0.24-0.12)×1×300 =36(mm)
表5-2
kPa 0.1 1
各种方法的换算关系
pF值 0 1 kPa 1520 3141
水柱高度 (cm) 1
10
水柱高度 (cm) 15849
21623
pF值 4.2 4.5
10
51
100
501
2
2.7
10133
101325
100000
1000000
5
6
101
1013
1000
10000
3
4
1013250
22
在105~110℃条件下,烘至恒重,为烘干土重,以 此为基础计算水分重(蒸发损失量)的百分比(%)。 改进快速法——红外线烘干法、微波炉烘干法、
酒精烘干法、酒精烧失法等。
风干土— 烘干土 水分= ————————×100% 烘干土
2.中子法 简便、较精确。但只能用于较深土层水分测定,不能用 于土表薄层土。有机质中的氢也会影响H2O的测定结果。
田间持水量(%) 凋萎系数(%) 有效水最大含量(%)
砂土 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粘土
12 3 9 18 5 13 22 6 16 24 9 15 26 11 15 30 15
16
15
(hygroscopic coefficient)
(wilting coefficient) (field capacity) (saturated water content)
只含有吸湿水的土壤称为风干土; 除去吸湿水的绝对干土称为烘干土。 风干土重 烘干土重= ——————— 1+吸湿水%
风干土重=烘干土重× (1+吸湿水%)
土壤吸湿水含量受土壤质地的影响,粘质土吸附力强,
保持的吸湿水多,砂质土则吸湿水含量低 。
吸湿水含量还受空气湿度的影响,空气相对湿度高,
吸湿水含量高,反之则吸湿水含量低。
况则Ψp为正值。 土水势Ψt=Ψm+Ψs+Ψg+Ψp
二、土壤水吸力(soil moisture suction)
土壤水承受一定吸附力情况下的能态。 水吸力只相当于土水势的基膜势和溶质势,数值相 等,符号相反。 基膜势和溶质势一般为负值,使用不方便,故将其
取为正数,定义为吸力( S),分别称为基质吸力和溶
3.TDR法(时域反射仪法)
第二节 土壤水的能态
一、土水势及其分势
1. 土水势(soil water potential)
土壤水的自由能与标准状态水自由能的差值。
以标准状态水的自由能为零,土壤水自由能与其比
较差值一般为负值。差值大,表明水不活跃,能量低;
差值小,表明土壤水与自由水接近,活跃,能量高。
压力膜法:根据土壤在不同压力下排水的原理测定, 可测水吸力1~20bar。
五、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土壤水的能量指标(水吸力)与 数量指标(含水量)的关系曲线。 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其水吸力增大,基质势降低,
植物根系吸水难度增大,水分有效性降低。
地的对应土壤的含水量(容
积%)约为:细砂土 8%, 砂壤土15%,壤土34%,粘 土42% 。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2. 土壤结构和紧实度(容重)
在同一吸力值下,容重愈大的土壤,含水量愈高。 3. 温度 影响水的粘滞性和表面张力。土温升高,水的基质势 增大,有效性提高。
(二)土壤水分常数(soil moisture constant)
土壤中某种水分类型的最大含量,随土壤性质而定, 是一个比较固定的数值,故称水分常数。
10
1. 吸湿系数 (hygroscopic coefficient)
吸湿水的最大含量,也称最大吸湿量。
吸湿水的含量受空气相对湿度影响,测定吸湿系数是 在空气相对湿度98%(或99%)条件下,让土壤充分吸湿(通 常为一周时间),达到稳定后在105℃~110℃条件下烘干
(3)重力势 (gravitational potential)Ψg
由重力作用产生的水势。如果土壤水在参照面之上,
则重力势为正,反之,重力势为负。 (4)压力势 (pressure potential)Ψp 标准状态水的压力为 1个大气压,但在土壤中的水所 受到的压力,在局部地方就不一定为1个大气压。 如果土壤中有水柱或水层,就有一定的静水压;悬 浮于水中的物质也会产生一定的荷载压。若存在上述状
测定得到吸湿系数。
土壤质地愈粘重,吸湿系数愈大。
土 壤 紫色土 黄 壤 潮 土 砂土
质 地
粘 土
重 壤
4.11
中 壤
2.52
砂壤
0.8
吸湿系数(%) 7.53
2. 凋萎系数 (wilting coefficient) 植物永久凋萎时的土壤最大含水量。 土壤凋萎系数的大小,通常用吸湿系数的1.5~2.0倍 来衡量。质地愈粘重,凋萎系数愈大。 (非活性孔度=凋萎系数×容重)
15
(三)土壤水的有效性(availability)
土壤水的有效性(availability)是指土壤水能否被植物 吸收利用及其难易程度。
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 利用的水称为有效水。 最大有效水含量是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的水分。
表5-1 土壤质地与有效水最大含量的关系
土壤质地
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
17
二、土壤水含量的表示方法
1. 重量百分数(weight percent)(水w %)
Mw
水w %= ———×100 Ms 计算土壤含水量时,是以干土重为计算基础,这样 才能反映土壤的水分状况。 2. 容积百分数(bulk volume percent)(水v%) 水v%=水w%×土壤容重
4
2. 膜状水 (membraneous water)
土粒吸附力所保持的液态水,在土粒周围形成连续水膜。
膜 状 水 示 意 图
保持的力较吸湿水低,6.25~31atm,密度较
吸湿水小,无溶解性;移动缓慢,由水膜厚的地
方往水膜薄的地方移动,速度仅0.2~0.4mm/hr。
膜状水对植物有效性低,仅部分有效。
质吸力。
在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中,不考虑 ψ s,故一般
所说的水吸力是指基质吸力,其值与 ψ m 相等,符号相 反。溶质吸力只在根系吸水 (有半透膜存在)时才表现出 来。
三、水分能量的表示方法
土水势或水吸力的表示方法,以使用水柱高度的厘
米数来表示最简便,最易理解 。
现在国际计量统一使用的单位为帕(Pa),与厘米的 换算关系为:1 Pa=10-2cm 1cm水=102帕=1hPa pF:水柱高度厘米数的对数。
13
3. 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
毛管悬着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它是反映土壤
保水能力大小的一个指标。
计算土壤灌溉水量时以田间持水量为指标,既节约用
水,又避免超过田间持水量的水分作为重力水下渗后抬高
地下水位。 4. 毛管持水量(capillary capacity) 毛管上升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18
3. 水层厚度(水mm)
即在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水分的厚度毫米数。 水 mm=水v% × 土层厚度 优点:与气象资料和作物耗水量所用的水分表示方法 一致,便于互相比较和互相换算。 例: 容重为1.2g/cm3的土壤,初始含水量为10%, 田间持水量为30%,降雨10mm,若全部入渗,可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