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小学语文三下第七单元《元帅的故事》课文解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8.2 元帅的故事|北师大版 (共35张PPT)

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
们 ;……
;刮风下雨天,红军战士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一样 (挑起满满一担粮食),一样(翻山越岭走完来回五六十里 的山路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默读3—7自然段学习课文,思考:
朱德为什么一定要参加挑粮? “吃饭有我,挑粮也应该有我呀!”
dā n
(担心)(担水) (扁担)(担子) (将来)(将军)
dà n jiāng
将
jiàng
mó mú
(将领)(大将)
(模特)(模型)
模
(模样)(模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第二关:我会认
帅
逛
扁
纳
担
闷
冈
辩
将
朱
职
粮
斤
鬼
伍
规
矩
模
搞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第三关:我会用
朱
粮
斤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藏:因为心疼朱德,怕他太劳累。体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军长的爱戴之情。 1.大家看到朱军长经常开会到深夜,白天还要和大家一起劳动,担心他身
体吃不消,劝他不要挑粮了。 2.一路上,战士们高兴地议论着:“这回,朱军长可以休息一下了吧。”
原来,是他们把朱德的扁担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这个规矩不能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彭德怀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学习感知: 1.“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这句话是谁说的? 2.彭总司令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元帅的故事》教学课件(详细讲解)

战 士
起先: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后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大家为什么先要藏 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 藏了?
藏: 因为心疼朱德,怕他太劳累。
是被朱德的精神所感动不好意思 不藏: 再藏他的扁担。
你认为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朱德做事不怕困难。 我觉得朱德带头挑粮,非常 负责。 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 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元帅的故事
朱德
朱德 (1886~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 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 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 一;中华 人民共和国元 帅。
齐读课题,有什么疑问想提呢?
1、“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发生 在什么时候? 2、朱德用这个扁担来干什么?
“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 ” 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 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
学习课文第9、10自然段: 彭总说话时是怎样的态度? 他为什么走出了公园? 谁能读出彭总坚定的语气?
朱砂 朱红
姓朱
粮食 救济粮
一斤 斤斤计较
队伍
入伍
规矩 规则
规矩 中规中矩
模型 模样
帅 扁 担 将 职 逛 闷 辩
冈 纳
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和 战士一起下山挑粮。战士怕他劳累, 就藏了他的扁担,可朱德又削一根扁 担,并写上字。战士们再也不好意思 再藏他的扁担的事。
考考你
1、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
挑粮上山
挑粮上山容易吗?读读课文第二 自然段,找一找。
这个规矩不能有 规矩
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初步感知:
小学语文《元帅的故事》解读

稿(稿子)闯(闯荡)距(距离)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珍贵--(宝贵)吃力--(费劲)爱护--(保护)
反义词:珍贵--(普通)吃力--(省力)爱护--(破坏)
4、连一连。
担任事情耐心地问候
接待职务亲切的辩解
报告首长小心的讲解
五、读一读,仿照课文写一写。
√
√
√
04应用作业
单元内容
试题(含答案)
课文题目内容领域
知识要点
能力层级
语文核心素养
识识记
表表达应用
理理解
分分析综合
鉴鉴赏评价
语语言
思思维
审审美
文文化
第第八单
元
尊重与平等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chīlìjiān kǔmǎn tou dàhàn nàmèn
(吃力)(艰苦)(馒头)(大汉)(纳闷)
二、我会比一比,组词。
(1)理解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赞扬了将军什么精神。
(2)通过文章中人物行为、着装、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情感。
√
√
√
√
√
√
1、选出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2、文中“几步”是什么意思?表现了周恩来同志怎样的心情?
说明周总理走的步子迈得很大,体现出他此时着急、急切的心情。
3、周总理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小杨眉,可以看出什么品质?
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品质。
八、你还想了解彭德怀或其他元帅的故事吗?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故事,继续讲“元帅的故事”。
课Hale Waihona Puke 第第八单元尊重与平等
1.结合语境认字、写字。
元帅的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元帅的故事》教案

元帅的故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两个元帅的精神世界。
2、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中国“十大元帅”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元帅的故事,板书课题。
介绍朱德和彭德怀的个人简历。
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自由读课文。
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2)标出自然段序号;(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轻声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件事?3、再读课文《朱德的扁担》,体会“异常、满头大汗、敬爱”等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思考朱德为什么一定要参加挑粮?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什么是“斗笠”?;(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什么意思?;(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二)围绕自学提纲1、2两题自己学习,时间5分钟。
三、探究、训练(一)交流自学提纲1、2:1、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2、集体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元帅、扁担、井冈山、同志、一支队伍、粮食(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
3、小组交流课文各写了哪两件事?指名汇报→小结评价激励。
(二)交流自学提纲21、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的识字情况。
2、师抽读字卡,全班齐读,师适当指导、范读,最后让学生练习读,并写字指导。
(三)引导学习《朱德的扁担》一文。
1、说一说各自然段的意思,交流“异常、满头大汗、敬爱”等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品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异常”、“艰苦”的含义。
3、品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总是”一词反映了朱总司令的什么?4、议一议朱德为什么一定要参加挑粮?5、学生质疑:(1)利用实物或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①出示贴有“斗笠”词语的斗笠实物或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7.2 元帅的故事(推荐阅读)

7-2毛委员送棉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
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
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
好在苦惯了。
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
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
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
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
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给彭德怀照相的故事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召开了一次很重要的会议,时为战地记者的张友林走进会议室,想给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拍摄一个镜头。
当举起相机对准他时,不料遭到彭老总的拒绝:“我彭德怀有什么好照的?不要突出我个人,你省下胶卷给志愿军战士照嘛!”张友林受到批评,委屈地走出会场。
会议中间休息时,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走过来安慰他,接过相机说:“你别难过,我来帮你照。
”彭老总见副司令员给他照相,虽然不好拒绝,但表情很严肃,总是绷着脸,最后也没照成。
后来,张友林了解到,不少老摄影记者在给彭老总照相的时候都吃过“闭门羹”。
事隔不久,在志愿军政治部召开的一次党的组织生活会上,有的同志提出:“彭德怀同志是志愿军司令员,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渴望看到他在战场上的形象,中央宣传部门和中央一些报刊也叫我们提供材料和照片。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尊重与平等②元帅的故事》优质课教案_16

《元帅的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两位元帅尊重人民、平等处事的优秀品质。
2、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两位元帅尊重人民、平等处事的优秀品质教学过程:一、直接入题,理解“元帅”,猜想内容1.师:孩子们,汉字承载着我们中国的文化,在中国汉字的历史上,字就是画,画就是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出示:帅的甲骨文)画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人双手持剑,指挥作战。
这个字经过不断演变,最终变成简化后的汉字(出示“帅”),对读帅,谁能为这个字组词?元帅(添加“元”)那“元帅”是什么呢?元帅的故事(补充完整题目)根据我们一般的经验,元帅的故事可能讲的就是——?2.这篇课文比较特殊,有两个小故事。
请你和老师一起写下故事的题目:朱德的扁担(强调“朱”的写法,“担”的读音)孩子们见过扁担吗?第二个故事的题目是:这个规矩不能有(“矩”这个字怎么记?换字强调规矩的读音,问:结合自己平时的经验,你认为规矩是什么?写的时候注意什么?生练写一遍。
因为是人物的语言,所以要加上引号。
一起来读题目。
3.比对质疑。
一读故事的题目,再跟刚才我们猜想的元帅的故事对照,你有什么疑问?二、自主读识,解决字词,了解内容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自读检测:出示第一组词语:扁担将领模样井冈山队伍职务纳闷搞鬼辩解第二组:朱德彭德怀挑粮逛公园(1)读正确;(2)这四个词语,你发现有主要人物,有主要事件,你能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来说说两个故事分别讲了什么吗?阅读故事类的文章我们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合作读议,比较异同,深入理解1.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通过比较,你发现:两个元帅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孩子们,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近两位元帅。
请孩子默读两个故事,画出描写人物语言和行为的句子,在组内读一读,交流自己的体会。
2.谁来把自己画的句子和体会与大家进行分享!教师点拨点:“可是他觉得应该和大家一起艰苦奋斗,就又削了一根扁担,而且,在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几个字。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元帅的故事》第二课时

学习 课文
元帅的故事
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 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井冈山山高路险,来回五六十里, 就是空手下山上山都很吃力,肩上挑 着百十来斤的粮食就更困难了。
如何理解“山高路险”这个词?
学习 课文
元帅的故事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
(
),
一样(
),
一样(
)。
学习 课文
元帅的故事
朱总司令,您真是一位(关心战士) 的人。
学习 课文
元帅的故事
学习 课文
元帅的故事
(1898—1974)中国无 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 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原名得华,号石穿。湖 南湘潭人。
学习 课文
元帅的故事
初步感知:
1.“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 2.这句话是谁说的? 3.他对谁说的这句话? 4.彭德怀总司令为什么要对那些工
学习 课文
元帅的故事
扁担有什 么用途呢?
乱拿 准
扁担 不 朱德
学习 课文
元帅的故事
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在井冈山期间与战士争着去 山高路远地方挑粮。战士心疼他白天 挑粮,晚上研究怎样打仗,就藏起他 的扁担,可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写 下“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几个字。战 士们再也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是为了在扁担上作记号,表明这 是朱德的扁担。
为了不让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
学习 课文
元帅的故事
你认为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朱德做事不怕困难。
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 头挑粮,非常负责。
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 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学习 课文
北师版三下_元帅的故事 第1课时【优质课件】.pptx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目录
二、字词学习 三、课文浅析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元帅”是某些国家的军衔(xián)。本文
指的是我国十大元帅中的朱德和彭德怀。他 们是开国元勋,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 的功勋,但是他们从不居功自傲。让我们走 进课文,去看看发生在两位元帅身上的小故
事,感受一下伟人的风范吧。
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坚持挑粮的故事。 表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 高贵品质,同时表达了战士对他的爱戴。
初读感知
《“这个规矩不能有”》记述了彭德怀 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接待他后,教育工作人
员不要搞特殊的事,表现了彭总严于律己、不
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保持平等的优良品德。
同学们,下节课见!
竖要直而有力,撇捺伸展。
学习生字
liánɡ
粮
结构:左右 音序:L 部首:米
组词:粮食
粮仓
书写指导:右部竖 提的竖在竖中线上。
造句:农民采用新品种,粮食产量成 倍增长。
学习生字
斤
结构:独体 音序:J 部首:斤
jīn
组词:斤斤计较
公斤
书写指导:第一笔为平
造句:哥哥的度量很大,从不和别人 斤斤计较。
撇,第二笔为竖撇。
理解词语
吃力: 费力,疲劳。
造句:姐姐上高中以后,学习有些吃力。 便衣: 平常人的服装(区别于军警制服)。 造句:便衣警察抓住一个正在行窃的扒手。 吃不消: 支持不住;受不了。
造句:这种芥末很辣,你的舌头会吃不消的。
课文浅析
课文分段
《朱德的扁担》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
扁担来历。由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一根扁担,引出下文对扁担来历的叙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解读
朱德的扁担
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我党三大作风之一,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是我军光荣的革命传统。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就是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达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爱戴。
第2自然段介绍了时代背景。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生活异常艰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兵家历来认为后方供给是部队战斗的生命线。
但那时部队却没有粮食吃,要靠指战员去山下挑粮,足见环境“异常”艰苦。
环境异常艰苦,军队的“军长”会怎么样呢?在旧军队里,如果我们听说部队把仅有的物资首先供给当官的,我们不会觉得新鲜;如果我们听说当官的让士兵为自己筹粮筹款,我们不会觉得稀奇;甚至他们搜刮民财、喝兵血,我们也不会觉得稀奇,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平常了。
但是红军军长朱德却不是这样做的。
课文第3~7自然段就写了朱德跟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是分三层、层层深入地写的。
先概述,“总是”一词说明朱德同志一贯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挑粮不是偶然为之,或者为自己树碑立传而作秀。
课文还特别说明,朱德同志白天跟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还经常开会到深夜,比战士们更辛苦,更劳累。
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他说:“吃饭有我,挑粮也应该有我呀!”这句话说明朱德同志认为自己和战士们是平等的,就该这样做,不因为自己是军长,也不因为自己比别人负的责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