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段的作用

合集下载

[全]阅读理解考点分析-句段在文章开头 结尾的作用

[全]阅读理解考点分析-句段在文章开头 结尾的作用

阅读理解考点分析-句段在文章开头、结尾的作用结构手法常考题型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文章第5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构手法概念结构手法又称结构技巧、结构方法。

是文章的骨骼和布局,是为了表现文章内容对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对文章形式进行的总体设计。

结构一般包含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线索和顺序四组八个要素。

结构手法之开头结尾的抓分词开头: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介绍背景说明缘由,总领下文,统领全篇。

引出下文,抒发感情,渲染氛围,奠定基调,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揭示主题,首尾照应,照应文题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化感情,照应开头,照应题目,呼应全文,委婉含蓄,意犹未尽,发人深省,暗示主题。

知识点举例分析:1、开门见山,如《一起长大的玩具》的开头:“忘记了是在哪一年的庙会上,看到了一种通体漆黑的泥玩具,形状像狗,又像猴,有的像独角兽,有的像九头燕,奇禽怪兽,多的是,我一时看得眼花缭乱。

”开篇直接点明本文的写作对象是玩具,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注意这里说的“题”主要是指“标题”而非“主题”或写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均可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有些文章的开头设疑或提问,往往能起到制造悬念、抓住读者、激发阅读兴趣的效果。

如宗璞《紫藤萝瀑布》的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看似一句不起眼的话,却能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疑问:“作者为什么会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读者的心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3、总领全篇,引出下文有些文章在开头用简洁的话语概述全文的总体内容,后文围绕这一概述从不同方面具体描述,这类文章的开头即起到了总领全篇并引出下文的作用。

如《只要翻过那座山》的开头即是此类:“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开头用一句话总领全文,点明后文。

4.总结全文,升华主旨部分文章在结尾处从内容、结构或情感的角度对全文进行总结,并通过议论或抒情对文章的主题进一步挖掘,使之更加接近事理的本质。

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作用(一)整理

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作用(一)整理

一、开头(一)开门见山1.《草原》直接描写了草原的色彩之美和静态美,情景交融,写出了草原绿、广,生机勃勃的景象,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内心对草原的赞叹,使读者与之共鸣。

2.《丁香结》开篇就直入“丁香花”的主题,把要写的主要景物直接了当地摆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似乎“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惊喜以及不确定的心情。

“探”“窥”“惹”把丁香花拟人化了,表达了丁香花的可爱。

“缀满”说明了丁香花的数量之多。

3.《开国大典》开篇就直入“开国大典”的主题,把要写的事情直接了当地摆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开头直接写出来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从三个“有”字写出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数之多。

体现了开国大典的庄严隆重,声势浩大。

4.《竹节人》开篇就直入“竹节人”的主题,把要写的事物直接了当地摆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开头直接写出了竹节人受全班欢迎,也体现了作者儿时的童趣。

5.《盼》就直入“雨衣”的主题,把要写的事物直接了当地摆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妈妈送的雨衣与斗篷式的雨衣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对妈妈送的雨衣的喜爱,为后文作者盼下雨埋下伏笔。

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开篇就直入“鲁迅先生为人着想”的主题,引人入胜,把要写的人物直接了当地摆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开头直接写了鲁迅先生受人爱戴,联系后文鲁迅先生帮助他人,体现了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品质。

总结:所以开门见山的好处是:以开门见山式开头,开篇就直入主题,引人入胜,把要写的人、事、物直接了当地摆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二)交代故事背景1.《狼牙山五壮士》以背景交代式开头。

文章开头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文章发生的时间“1941年秋”,交代了文章发生的地点在“狼牙山一带”,交代了战争时长为“一个多月”,言简意赅地交代了战斗状况,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氛围。

2.《月光曲》以背景交代式开头。

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两百多年前”,增添了悠久的历史色彩。

交代了人物的背景,身份是“音乐家”,名字是“贝多芬”,国籍是“德国”。

“作用”题和“含义”题的答题方法

“作用”题和“含义”题的答题方法

[2014高考备考]“作用”题和“含义”题的答题方法一、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找准位置1、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1)开篇点题,统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位于文章中间段(或句)的作用①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②前后照应。

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⑷为下文作辅垫。

⑤衬托作用。

⑥渲染,烘托气氛。

⑦推动情节的发展。

3、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1)总结全文,归结主旨;(2)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3)卒章显志,点明题旨;(4)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5)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6)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二)、答题三个避免点:一是避免空对空。

例如要点出具体强化了什么样的主题,而不能笼统地说强化了主题;二是避免实对实。

作用试题一般是需要提炼和体会的,不能把文本呈现出来的东西直白地摆出来,要分析和升华;三是避免想当然。

作用试题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不是想当然的东西,一定要在文本中找到切实的依据在下笔。

[典例分析]例一:2009江西卷《木车的激情》张炜17.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有什么作用?【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解析】现代文阅读中文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如果这句(段)话在开头,一般思考: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例二:08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18.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回答下面问题: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解析】考查的内容在文章第三段,即在文章的中间部分,故有承上启下之说,启下文对秋色的集中描写。

段落内容结构的作用

段落内容结构的作用

段落内容结构的作用角度一:段落位置思考(一)开篇段1.开篇点题2.统领全文3.交代:人、起因、结果4.交代背景(环境)5.带出下文6.设置悬念7.搞铺垫8.埋设伏笔9.打下感情基调10.渲染气氛营造氛围11.唤起写作兴趣(二)中间段1.承上启下(过渡阶段)2.交代:人、事、因、经过、结果3.交代背景(环境)4.设置悬念5.搞铺垫6.埋设伏笔7.对照/衬托/衬托8.渲染气氛/营造氛围9.阐明中心10.烘托人物心情11.联结(三)结尾段1.总结全文2.点明中心3.深化主题4.升华情感5.引起思索、引人深思6.照应前文或题目7.首尾呼应角度二:从阅读理解四个方面来解答(一)内容1.统领全文2.总结全文3.渲染气氛4.营造氛围5.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二)结构1.承上启下(过渡)2.承揽上文3.引出下文4.联结前文/题目5前呼后应6.斥责具体内容(三)表达1.设置悬念2.做铺垫3.铺设伏笔4.对比5.衬托(正裹、凸现)(四)情感主题1.打下感情基调2.生化情感3.斥责中心4.深化主题5.引人深思6.烘托人物心情例题指路:一、开头段的作用1统率全篇“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夏感》夏感梁衡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泠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融化一样。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薄播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血肉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轻飞慢舞的蜂蝶不见踪影了,却换得恼人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

火红的太阳蒸煮着金黄的大地,麦浪跳跃着,溅得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溅得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是海浪坑口着一艘艘的船。

金色支配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划过田野,吹拂着已煮熟了的麦香。

那春天的奇险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引致一种雄浑之势,在田野上翻转,在天地间荡漾。

夏天至了。

夏天的色彩是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小说 开头和结尾段作用

小说  开头和结尾段作用

文章开头段的作用
(结构+内容)
(一)结构上的作用:
1.总结全文;
2.引起下文;
3.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完整。

(二)内容方面作用:
1.开篇点题;
2.提示文章中心;
3.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交代人物;
4.交代时间发生的环境;
5.为下文买下伏笔或者铺垫;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结构+内容)
(一)结构方面作用
1.总结上文;
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

(二)内容方面作用
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
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
3.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4.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阅读——理解段落作用课件(20张PPT)

阅读——理解段落作用课件(20张PPT)

家里有一点破铜烂铁、废旧报纸或塑料瓶什么的,父亲都会高高兴兴拿 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卖得的三五元钱,不再上缴母亲,装进自己的腰包作 “私房钱”,用于购买零食。
父亲以前生活节俭,从不肯到外边吃饭,也不吃任何零食。现在儿 成女就,没什么大的开支,他也就大方了,经常跑去买零食吃。父亲最喜 欢吃板肉夹烧饼。有一次父亲很委屈地在我面前告母亲的状:我每次都夹 一块钱的肉,只一次烧饼有点大,我夹了两块钱的肉,你妈就嫌我浪费。 我心里觉得好笑极了,这哪是印象中严肃古板、不苟言笑的父亲啊,分明 是一个馋嘴的孩子。我从口袋里掏出10块钱给他,让他专门用来买板肉夹 烧饼,并叮嘱他,不准告诉母亲。父亲高高兴兴的收下钱出去了。第二天, 我从厨房经过,听见父亲向母亲炫耀道:女儿给我10块钱,让我买板肉夹 烧饼,还是闺女对我好!
众的再创作。

2.由 于 未 被 阅 读 的 作 品 的 价 值 包 括 审 美 价 值 仅 仅 是 一 种 可 能 的 存 在 ,只 有 通 过 阅 读, 它 才 转 化 为现 实 的 存 在 ,因 此 对 作 品 的接 受 具 有 艺 术本 体 的 意 义 ,也 就 是 说 , 接受 者 也 是 艺 术创 作 的 主 体 之一 。
她听见草叶们伤悼的哭声,听见空山长长的祈祷;覆盖 她吧,天空!还有大漠,还有沼泽。让一朵柔弱而美丽的 灵魂安息。
茫茫大地,只遗下几片殷红,几声空怅的回音。
1、说说,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照应题目;总领全文鹤的特点,引出下文对 鹤的描写
父亲越来越小 父亲理发回来,我们望着他的新发型都笑了—后脑勺上的头发齐刷 刷地剪下来,没有一点层次,粗糙,玩劣如孩童。 父亲50岁了,越来越像个孩子,走路从不抬腿,脚蹭着地,嚓嚓嚓 地响,从屋里听,分不清是他在走路,还是我那8岁的侄儿在走路。有时候, 饭菜不可口,他执拗着不吃;天凉了,让他加件衣服,得哄好半天。 父亲很有点“人来疯”。家里来个客人,父亲会故意粗声大气地跟 母亲说话,还非要和客人争着吃头锅的饺子———他明知道家里有客人, 母亲不会和他吵架。客人一走,父亲马上又会低声下气地给母亲赔小心。 每次父亲从外边回来,第一句话一定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 父亲便不再言语,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便折回头骑 上自行车到处找,千辛万苦把母亲找回来了,又没有什么事。有一次,父 亲晨练回来,母亲说:出去之前也不照镜子,脸都没洗干净,眼屎还沾在 上面。父亲不相信:我出去逛一圈了,别人怎么没发现,就你发现了?母 亲觉得好笑:别人发现也不好意思告诉你呀,都这么大的人了。

(完整版)结尾句段的作用

(完整版)结尾句段的作用

结尾句段的作用一、思考角度1、结构2、内容二、作用结构方面的作用:1、总结上文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方面的作用: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

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三、答法示例:此段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再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

四、题型示例1、《干洗心灵》结尾段落的作用总结全文,,通过议论点题,是读者明白干洗心灵的寓意,贪婪谎言自作聪明好比蒙在我们心灵的尘垢,需要经常清洗,不断濯涤,才能让我们的心灵一直保持清莹和圣洁。

2、《雪中小卓玛》品味最后一段,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其作用:照应第一段,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小卓玛给人们带来的的温暖和感动,升华了主题。

3、《白苍鹭》文章13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4、《母亲石》是分析第五段在全文中的作用: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名文章的中心。

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

5、《系在风筝线上的……》第八段划线句子的含义的理解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尝尝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已经逝去的童年,在记忆中有时清晰,有有时模糊,却是永难忘怀的。

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眷恋之情。

6、《原谅》结合求安稳,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听到女儿得经历,我被陌生人对女儿的原谅神圣感动了,为女儿能有这样一份原谅别人的爱心而欣慰,为自己差点伤害了那位女侍而愧疚。

语文首尾段的作用

语文首尾段的作用

语文首尾段的作用
1. 引起读者的兴趣:首段通常是文章的开场白,它需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吸引他们继续阅读下去。

一个好的首段可以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有趣的事实或生动的描写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建立背景和氛围:首段还可以为文章建立背景和氛围。

通过描述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等元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3. 引出主题:在大多数情况下,首段会引出文章的主题或核心观点。

它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用名言或直接陈述主题来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主要内容。

4. 总结全文: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强调文章的重要观点或主题。

它可以帮助读者回顾文章的内容,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 留下深刻印象:一个好的尾段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在读完文章后仍然能够记住其中的要点或情感。

6. 呼应首段:首尾段之间可以形成呼应,使文章更加完整和连贯。

尾段可以通过提及首段中的元素、回答首段提出的问题或以类似的方式结束来实现这种呼应。

7. 引发思考:尾段也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促使他们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它可以提出问题、挑战传统观点或提供新的视角,激发读者的思维。

总之,首尾段是文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建立文章的背景和氛围,引出主题,总结全文,留下深刻印象,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通过精心设计首尾段,作者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尾段的作用
〔阅读方法点拨〕
古代作家对文章的开头都很讲究,所以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

“凤头”色彩斑斓,引人注目,给人以美的感觉。

结尾与全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好的结尾,古人称它为“豹尾”,意思是说,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有力。

一篇文章的结尾自然、生动、有力,不仅能突出文章主题,而且能深化主题,给读者以启迪和鼓舞。

〔考题精选〕
例1:《长河落日扁》
①我很喜欢诗人王维写的《使至塞上》这首诗,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读来自然、贴切,全无笔墨雕凿痕迹。

但是,从来也没有人从科学的角度加以推敲过。

②前几年,偶然东临大海,隔着面纱似的薄雾观看跃然而出的红日。

咦?刚升起的太阳竟是略带一点扁的。

这使我想起了王维的诗,既然初升的太阳是扁的,落日怕也不会是圆的吧!碰巧,在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落日是扁的,据观察是椭圆形的,短轴约比长轴短1/5。

后来,眼见又得到了证实。

……
⑦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科学道理呢!当然,我们不想以此来奚落王维,改他的佳作也大可不必,诗终究是诗。

我们只想用此说明:司空见惯、似乎理所当然的事,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

题目:本文首尾段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题思路、技巧、常见失误分析〕首段的作用往往是交代背景,引出话题或写作对象,揭示中心,直接抒发感情等。

尾段的作用有给上文的情节内容事件有个结局,照应开头结构严谨,扣题,升华主题,深化中心。

例1答案开篇提出问题——质疑“长河落日圆”,引出后文的科学道理,用古诗词名句开篇增强了文章的文
化底蕴,较为吸引人。

结尾引用诗句是为了照应开头,使结构严谨,并告诉读者诗句不需要改,因为诗歌是可以想像的,不要求完全符合科学道理,还交代了写作目的,即本文想表明的道理:司空见惯、似乎理所当然的事,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

也有一种题型是“首尾段可否删掉”,答题时可以删掉的首尾关键看是否有毛病:开头有两种“常见病”:一是离题太远,绕圈子;二是不必要的抒情。

结尾有三种“常见病”:一是
结尾以空洞的口号或表决心结尾,看上去慷慨激昂,其实苍白无力;二是结尾时说一些与内容无关的话,费力不讨好;三是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结尾时草草收兵,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

〔知能训练〕
1.文章标题:五十法郎奖金
每年进入十月,随着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法国出版界便热闹非凡,人人翘首以待,等候各种各样土产文学奖宣布。

文学奖花样百出,名称动听,其实很多评奖机构简陋得很,连办公的
地方都没有,评判要在咖啡馆或餐厅开会,就地宣布,看似浪漫,实有苦衷。

奖金最低的是最著名的龚古尔奖,50法郎,不够十块美金。

这个奖有93年历史了,和诺贝尔奖不相上下,早期奖金不低,只是瑞典人精于投资,把钱买了物业股票,法国人则不善理财,拿了钞票不放,光是1962年旧法郎换新法郎,一下子就跌去一百倍,此消彼长,到了现在,拿到两个龚古尔奖奖金还不够买一本获得龚古尔奖的小说。

奖金虽少,却是作家最渴望赢得的荣誉。

首先,这个奖被公认为法国最好的文学奖,历史悠久,口碑载道。

虽然不是每部都是传世之作,但有不少成为经典;新发掘出来的作者,有些后来成为大作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人熟悉的马尔罗是其中一位,他以《人类的境况》在1933年夺魁,戴高乐将军任内,他官至文化部长。

还有杜拉斯,1984年70岁时以《情人》获桂冠。

中国人对她不会陌生,这本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的越南为背景,男主角是一个中国华侨阔少,邂逅了一个法国少女,萍水相逢,经历了一场暴风雨式的疯狂爱情。

《情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拍成电影,上映时轰动一时。

其次作
品一旦获奖,立即“红腰带”加身,出版商在书本上加一条红纸,上书“龚古尔奖”,家家书店都把它陈列在最显眼的位置,好像体育冠军站在领奖台,好不威风。

读者蜂拥而至,销路猛升,连续几个月占据畅销书榜首。

普通小说如果能够卖过一万册,可算畅销,其他文学奖作品,销量在3万左右徘徊,惟独龚古尔奖小说一枝独秀,多数超过20万册,还不算外国翻译本。

这个数字带给作者数百万法郎稿费,名副其实的名利双收。

至于那张50法郎奖金的支票,或者镶在相框里,挂到墙上;或者锁
在箱底,作为永远的纪念。

相信没有作家会拿去银行兑现。

题目: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
1.交代了50法郎奖金的处理方法和结果——或供奉起来瞻仰或压箱底做纪念,这50法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龚古尔奖”的荣誉名分,会带来很多稿费。

50法郎是名利双收的标志。

呼应第二段内容,扣文章标题,交代了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