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植物的成花生理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过程及各生理过程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植物各生理过程的机理及其研究最新动态;植物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关系。

在不同逆境条件下,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植物生理学理论是指导农业生产、林业生产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明白只有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才能赋予本学科强大的生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生理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和过程及这些代谢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理解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了解植物逆境种类及其对植物的危害,理解植物抗逆性的生理基础,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理、途径和方法;理解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现代农业、林业、园艺及资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服务。

由于植物生理学涉及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学时少,内容多,在教学上力求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在重视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三、先修课程植物学、物理、生物化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植物生理学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植物的水分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运输、植物的生长物质、生长生理以及开花结实生理等方面。

植物生理学的教学难点是植物的渗透作用吸水、植物对矿物质的主动吸收、光合作用机理以及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等方面。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lant physiology课程编号:1913002; 1912912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农业信息/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农村区域发展/生态学/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先修课程:植物学/化学/物理学后续课程:作物栽培学/作物耕作学/作物遗传学/作物育种学/生态学/生物物理学总学分:3.5 其中实验学分:1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判断、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2.教学要求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基本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种子的萌发、营养器官的生长、开花、受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等生长发育过程。

植物生理学是植物学学科和农学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被称之为“合理农业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总的目标:了解植物生理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和过程,了解这些代谢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理解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

了解植物逆境种类及其对植物的危害,理解植物抗逆性的生理基础,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理、途径和方法。

理解植物生理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课程如耕作、栽培、遗传育种等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理解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课时安排三、教学内容1.绪论部分(1学时)(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为认识和学好植物生理学打下基础。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五、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意义
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六、学习植物生理学的要求和方法-怎么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相关的基础课程:
植物学、化学(有机无机、分析)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
2.注重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植3物.加生强理动是一手门能实力验,性积很极强的参科予学实,验所有的规律都是从实
验得来的。 实验课有6-9个实验,是大家从事科研工作的第一步。 学会科学精神,从实际中发现问题,以实验数据说明问题, 解决问题。
1859年J.Von Sacks、W.Knop和W.Pfeffer等植物无土栽培技术 等,同时使植物生理学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1864年,德国Julius Sachs:叶片照光时,叶绿体中淀粉 粒增大。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 定律
(四)、飞跃发展时期 20世纪 1920年,美国W.W.Garner和H.A.Allard: 光周期现象(促进了发育生理学的发展)
JULIUS v. SACHS (1832-1897)
W. Pfeffer
(二)动荡与分化阶段
1910年农业化学从植物生理学中分化出来。
1930年微生物、病毒学从植物生理学中分化出来。
特别是生物化学的分离,这个阶段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处于
低潮。
(三)更新与深入阶段
二十世纪初 —— 现在
1845年,J.R.Mayer:光合作用也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50年代,美国M.Calvin等: 光合碳循环(C3途径)。 60年代, M.D.Hatch和C.R.Slack: C4-双羧酸途径(C4途径)。
此外,光呼吸和景天酸代谢途径以及光 敏色素、钙调素等的发现;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的广泛应用;基因理论的揭示。

0Cojop〈植物生理学〉理论大纲(农学、植保、园艺、资环、水保本科)文库

0Cojop〈植物生理学〉理论大纲(农学、植保、园艺、资环、水保本科)文库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植物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14102适用专业:农学、植保、园艺、资环、水保本科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设学期:第三学期教学时数:44+26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植物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农、林、园艺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从理论研究阐明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形态建成的综合反应。

其内容有:细胞生理;光合、呼吸、营养、水分等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逆境生理。

为农学研究及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地位和任务:植物生理学是是高等农林院校农学、植保、园艺、资环、水保本科等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学习该课程,不但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也可为毕业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

3、总体要求:(1)在讲清植物生理功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注意理论的实践性和地区性特点;注意引进学科新内容,介绍前沿新动向。

(2)在保持本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

(3)在对重点章节或实验可在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配合复习题及作业,使学生能全面地掌握本学科涉及的基本知识内容,并能够为农业生产服务,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注意与有关学科的衔接,并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起到专业基础课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植物学、高等数学、普通化学、通用物理、通用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5、修订的依据:本大纲修订的依据如下: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要求;国家各类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校对本科生人才培养定位的有关规定。

二、教学大纲内容绪论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发展简史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花朵的原理

花朵的原理

花朵的原理花朵,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礼物,无论是在田野里绽放的野花,还是在家庭花园中栽种的花卉,都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好和愉悦。

然而,花朵的美丽并非只是外表的装饰,它背后隐藏着许多奥秘和原理。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花朵的生长原理。

花朵的生长过程主要分为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四个阶段。

在萌发阶段,花朵的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开始发芽生长。

随着生长,花朵的根、茎、叶逐渐形成,为花朵的后续发育奠定了基础。

当花朵长到一定阶段时,就会进入开花阶段。

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花朵会逐渐绽放,展现出迷人的色彩和芳香。

最后,花朵会在授粉后结出果实,完成整个生长周期。

其次,花朵的色彩原理也是其美丽的重要原因之一。

花朵的色彩主要来源于花瓣中的色素。

不同的花朵色彩是由不同的色素组合而成的,比如红色的花朵中含有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而蓝色的花朵中则含有花青素和蓝色素等。

这些色素在特定的光照条件下会吸收和反射特定波长的光线,呈现出我们所看到的色彩。

而花朵的色彩也对昆虫传粉起到了重要的吸引作用,吸引了蜜蜂、蝴蝶等昆虫前来传播花粉,促进了花朵的繁殖。

另外,花朵的香气原理也是其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花朵的香气主要来自于花朵中的挥发性芳香物质,比如芳香油。

当花朵受到阳光照射或者温度升高时,这些挥发性芳香物质就会释放出来,形成花朵特有的香气。

这些香气不仅能够吸引昆虫传粉,还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因此花朵的香气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魅力之一。

综上所述,花朵的美丽并非只是表面的装饰,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生长、色彩和香气原理。

通过了解这些原理,我们能够更加欣赏和珍惜花朵的美丽,也能更好地照料和栽培花朵,让它们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愉悦。

愿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欣赏花朵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农业学习知识综合一专业考试大纲

农业学习知识综合一专业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部分)农业推广硕士遗传学考试大纲(50分)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一节染色体1、染色质与染色体:掌握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基本概念,明确二者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何谓常染色质、异染色质?二者在细胞分裂周期中表现的区别?2、染色体的形态:掌握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次缢痕、随体等染色体基本形态;根据着丝点位置将染色体按形态分为不同类型,在细胞分裂后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了解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依据。

3、染色体的数目:同种生物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性细胞中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了解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的数目。

第二节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1、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者由可分为合成前期、合成期、合成后期,后者又可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阶段。

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了解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3、减数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可分为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每次分裂又分为前、中、后、末4个时期,减数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又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了解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三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1、雌雄配子的形成:掌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本概念;了解植物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每个胚囊母细胞形成1个雌配子体,每个花粉母细胞可形成4个雄配子体。

2、植物的授粉与受精:掌握授粉、受精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双受精的概念,了解通过双受精发育成的种子其各组成成分遗传组成来源的不同;掌握花粉直感与果实直感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各举实例。

3、无融合生殖:了解无融合生殖基本概念及其几种主要类型(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不定胚、单性结实)第二章孟德尔遗传第一节分离规律1、性状分离现象及解释:在熟悉单位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发现及合理解释。

花的发育

花的发育

植物花发育过程的机理09生本3班林良茂摘要:植物花的发育是植物从营养体生长向生殖生长的结果,分生组织属性也经历从营养型向生殖型的转变相应。

首先植物要经过一段营养生长时期,然后在一系列的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完成花诱导过程,然后形成花序分生组织、花芽分生组织,最后产生花器官原基并逐步分化为花器官。

本文就花序的发育、花芽的发育、花器官的发育以及花型的发育四个方面浅论花的发育过程的机理。

关键词:植物花发育过程机理前言花器官的正常发育是植物赖以繁衍的基础I1I,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求揭示植物开花的奥秘,而花发育的研究多限于形态以及开花生理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手段的运用,借助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模式植物拟南芥和金鱼草的花发育突变体,花发育的研究在短短十几年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成为为发育生物学研究中最引入瞩目的热点[21。

随着发育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人们慢慢的知道花发育的过程的机理。

1.花序发育的机理花序的发育是花发育的第一步,标志着植物个体从营养生殖向生殖生长的转变[3]。

植物生理学研究表明,花序的发育一般需要有一定的外界因子诱导,如光照长短、光质、温度、土壤水分等等。

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营养型顶端分生组织属性发生渐变,到诱导结束,营养型分生组织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成为花序分生组织。

许多研究表明,植物个体可用不同的部位感知不同的环境因子,然后导致成花。

这表明植物内在存在不同遗传机理来感知不同的环境因子。

相对应基因的突变能使个体对外界因子的感应能力发生改变,因而导致花序的发育时间有所变化。

研究表明Emf、Tfl1和Cen基因直接与植物花序发育的遗传机理有关,对顶端分生组织的属性起着决定的作用。

在前期, Emf突变,功能丧失后,个体发育仅有生殖发育,它对花序的发育有抑制作用,因为突变体表现花序发育的前体。

在后期,当花序顶端分生组织发育后,Tfl1和Cen基因一样,都起着维持花序型顶端分生组织属性的作用。

花的形态结构与建成过程

花的形态结构与建成过程

1. 心皮(carpel)
为适应生殖的变态叶,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它由
一个心皮的两缘向内卷合或数个心皮互相连合形成一个雌蕊。 心皮边缘相合处为腹缝线(rentral suture),心皮中央相当于叶片中 脉的部位为背缝线(dorsal suture)。在腹缝线和背缝线处各有维管束通 过,分别称腹束(2束)和背束(1束)。
8 生殖器官(I) 花的形态结构与建成过程
root Nutritive organ stem leaf plant flower Reproductive organ
营 养 生 长
fruit seed
生 殖 生 长
被子植物从种子萌发开始,首先进行根、茎、叶等营
养器官的生长,这一过程称为营养生长。
植物成花生理过程受遗传因子控制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利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已在拟南芥、 金鱼草等植物中找到一些控制花器官发生的基因,但由于 生殖器官和配子的发生与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 其了解还很少,尚需进一步研究。 外界条件对成花的影响,现了解得比较清楚的是温 度和光照两个因子。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必须在植物达到 一定的生理状态才能起作用。植物在幼年期,即使有合适 的外界条件也不能开花。 植物进入成花期后,不同植物的花芽分化的时间与特 定季节、环境条件和植物生长状况有关。相同植物或同一 品种,在同一地区或相同纬度地区,每年花芽分化的时期 大致接近,并具有相近的开花期。如在南方,3月开桃花, 4月开樱花,7月开荷花,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
• • • • • • •
边缘胎座 (marginal placenta) 侧膜胎座(parital placenta) 中轴胎座(axial placenta) 特立中央胎座(free central placenta) 基生胎座(basal placenta) 顶生胎座(pandulous placenta) 片状胎座(lamellate placent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自然条件下,温度和昼夜长度随季节有 规律地变化,植物成花在长期的环境适应 和系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低温与昼夜 长度的感应。
1 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
1.1 春化作用的概念 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指低温诱导植物
开花的过程。 成花受低温影响的植物主要是一些二年生
人工春化处理 调种引种 控制花期
2 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photoperiod)指一天之中白天和黑 夜的相对长度。
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度的季节变化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指植物对白 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
植物的开花、休眠和落叶,以及鳞茎、块 茎、球茎等地下贮藏器官的形成都受昼夜 长度的调节,但研究最多的是植物成花的 光周期诱导。
日中性植物(day-neutral plant,DNP)指在任何日 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的植物。如番茄、茄子、黄 瓜、辣椒和菜豆等。
除了以上三种典型的光周期反应类型以外,还有 一些植物的花诱导和花器官形成要求不同日长, 是双重日长(dual daylength)类型: 长短日植物(long-short-day plant) 短-长日植物(short-long day plant) 中日照植物(intermediate-daylength plant) 两极光周期植物(amphophotoperiodism plant)
引言
植物从营养生长到花形成的过程
幼年期 花熟状态(感受阶段) 成花诱导(春化作用,光周期诱导) 成花启动 花的发育
幼年期
幼年期(juvenility)是植物早期生长的阶段。 在此期间,任何处理都不能诱导开花。
幼年期的特征
花熟状态
花熟状态(ripeness to flower state)指植物 具有的能感受环境条件而诱导开花的生理 状态。
临界日长(critical daylength)是指昼夜 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 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日 照或诱导长日植物开 花所必需的最短日照。
三种主要光周期反应类型
对不同日长的几种开花反应
1.日中性植物; 2.相对长日植物; 3.绝对长日植物; 4.绝对短日植物; 5.相对短日植物
2.2 光周期诱导的机理
2.2.1 光周期诱导(photoperiodic induction): 植物在达到一定的生理年龄时,经过足够 天数的适宜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 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能保持这种刺激的 效果而开花。
2.2.2 光周期诱导中光期与暗期的作用
临界暗期(critical dark period)指在光暗周 期中,短日植物能开花的最短暗期长度或 长日植物能开花的最长暗期长度。
1.3 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
水分、氧气和营养。 许多植物在感受低温后,还需经长日照诱
导才能开花。
1.4 春化作用的机理
(一)春化刺激的感受和传递 感受低温的时期 在种子萌发后到植物营养体
生长的苗期
接受低温影响的部位 茎尖端的生长点和某些
能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
春化效应的传递 春化素
(二)春化作用的生理生化变化
(二)植物的光周期反应类型
长日植物(long-day plant,LDP) 指在24h昼夜周 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 如小麦、黑麦、胡萝卜、甘蓝、天仙子、洋葱、 燕麦、甜菜、油菜等 。
短日植物(short-day plant,SDP) 指在24h昼夜周 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 如美洲烟草、大豆、菊花、日本牵牛、苍耳、水 稻、玉米、棉花等。
花发育(floral development)指花器官的形成和生 长。
花芽分化(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指在成花诱 导之后,植物茎尖的分生组织不再产生叶原基和 液芽原基,而分化形成花或花序的过程。
花芽分化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标志。
花芽分化、花器官形成和性别分化主要是 由植物的基因型决定的,而成花诱导过程 是严格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是研究得最多 的。
2.1 植物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光周期类型
(一)光周期现象的发现
美国园艺学家Garner and Allard 烟草的一个变种 ( maryland mammoth )短日照开花
光周期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光不但为植物光合 作用提供能量,而且还作为环境信号调节着植物 的发育过程,尤其是对成花诱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在通过春化作用的过程中,虽然在 形态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在生理 生化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包括呼吸代谢, 核酸和蛋白质代谢,以及涉及到有关基因 的表达。
(三)春化素、赤霉素与春化作用
春化素(vernalin) 嫁接实验研究春化效应 的传递
赤霉素能诱导某些植物不经低温处理而开 花
1.5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植物和一些冬性一年生植物。
1.2 植物对低温反应的类型
植物开花对低温的要求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类植物对低温的要求是绝对的 另一类植物对低温的要求是相对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
低温是春化作用的主要条件。有效温度, 在-3~10℃范围内,最有效的春化温度是 1~2℃。
去春化作用(devernalization) 再春化作用(revernalization)
对植物的成花诱导来说,是光期还是暗期 起决定作用?
暗期对苍耳开花的决定作用
图中数字为光照和暗期(有括号)的小时数
暗期间断对开花的影响
在不同时间中断暗期对苍耳开花的效应
短日植物对暗期中的光非常敏感,中断暗期的光 不要求很强,低强度(日光的10-5或月光的3~10 倍)、短时间的光(闪光)即有效。
如何使幼年期植株提早进入花熟状态?
植物成花的3个顺序过程
成花诱导(floral induction)指适宜的环境刺激诱 导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
成花启动(floral evocation)指分生组织在形成花 原基前后发生的一系列反应,以及分生组织分化 成可辨认的花原基,此过程也称花的发端 (initiation of flow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