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

合集下载

2019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真题、复试分数线汇总

2019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真题、复试分数线汇总

2019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真题、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山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

学院以“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为学科定位,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创意教育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既具有科学及人文素养又具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和创意媒体设计系,本科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

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学术型硕士专业,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政治传播交叉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

拥有“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公共传播研究所和视觉传播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平台,及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等智库研究机构,围绕媒介融合与当代中国新闻业、政治/视觉/应用传播等公共传播、大数据传播与媒体设计等学科方向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

一、中山大学招生目录招生院系:传播与设计学院招生专业:050300新闻传播学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考试科目: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 英语一③ 643 新闻与传播学基础④ 838 新闻与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复试专业课:1705027 新闻传播学综合知识二、中山大学考研参考书目(学校官方没有指定,根据往年整理,供大家参考。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巴兰,戴维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E.M.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人类传播理论》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引论》李彬《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洛厄里、德弗勒《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新闻报道写作》刘冰南方日报出版社《时评写作十讲》曹林复旦大学出版社《创造性采访》肯·梅茨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第五版)卡罗尔·里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报道教程:新闻采访写作的方法与技术》高钢高等教育出版社《视觉传播概论》任悦《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风笑天《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朱同丹三、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复试分数线年份政治外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总分201750509090355 201660609090360 201560609090360录取情况2018年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报考人数:235人,录取总人数35人,其中推免15人四、2018年中山大学考研真题643 新闻与传播学基础一、简答题1.新闻是选择的结果,新闻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麦克卢汉的理论有哪些,从微信的角度分析其理论的适用性。

2013年中山大学64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3年中山大学64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3年中山大学64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试题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试题((回忆版回忆版))一、简答题简答题((5选4)
1.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的特征?
2.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时间、背景、内容)
3.什么是数字鸿沟?在现阶段的影响?
4.如何理解“新闻是民主的另一个名字”?
5.简述广播,电视,互联网对报纸的影响,报纸如何应对,对报纸形态的形象。

二、论述题
1.在中国转型社会的今天,如何理解国家与传媒的关系以及市场与传媒的关系。

请选择一个理论或几个理论论述。

2.谈怎样理解新闻业的职业使命,在当下新闻业应如何履行自己的使命。

(完整word版)中山大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自己整理),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中山大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自己整理),推荐文档

中山大学历年真题及答案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40科目名称: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考试时间:12月28日下午一,名词解释(任选4题,每题10分,共}o分) 1,系统抽样又称其为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是一种将总体各个单位按照某一标志顺序排列,按一定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随机抽样形式。

排列顺序所依据的标志,一般选用与项目目的有关的中立标志,系统抽样所得的样本在总体中分布均匀,具有较之简单随机抽样更高的代表性,使用方便,适用于没有培训和缺乏经验的调查人员。

2,态度{2013}3,媒介融合{2011}【首先,应当解释何谓媒介整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传播手段的进步,媒介整合(media convergence)与信息传播逐渐成为人类传播行为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发展趋势来看,媒介整合包括两方面--媒介形态整合和媒介资本整合。

媒介形态整合是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以及传统媒体彼此之间的整合,还包括媒介形态的变化、互融与创新。

资本整合则是通过资产重组,使优势资源互补共存,使跨媒介、跨地区的媒介产业集团在中国成为现实。

【其次,结合我国媒介发展的实际,指出媒介整合对媒介产业的重要意义。

】媒介整合已经成为中国传媒发展的主流趋势,其意义不仅在于媒介个体竞争力的增强和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更在于能由此带动其他更多媒体的产业化进程,增强整体竞争力,以迎接WTO的国际化竞争环境。

【再次,结合自己的看法,谈谈媒介整合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如对媒介形态发展的影响、对传媒教育的冲击、对人们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的影响等。

】4,目标受众在市场营销业和广告业里,目标受众又称目标顾客、目标群体和目标客群是一个营销活动所作为目标的人口群体。

目标受众可以是某一个人口群体,如年龄组、性别、婚姻状况、等等。

常见受众有青少年、女性、单身、等等。

目标受众也可以包括几个不同的人口群体,比如所有20到30岁的男性。

营销过程也可以计划如何对待其他非目标群体,决定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适当受众是市场调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2019年一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真题

2019年一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真题

2019年一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真题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真题(一)必答题新媒体环境下,有人认为新媒体技术加剧了社会共识的分化,如算法推荐技术和去中心化:也有人认为,媒介赋权使得不同群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同群体之间的协商促进了社会共识的形成。

对此你有何看法,并说明理由。

(二)名词解释1、存款准备金2、后真相3、现金流量表4、话语分析(三)简答题1、什么是财经新间的解释性报道,结合案例具体进行分析2、结合中美贸易战,分析中美贸易战中运用了哪些政策策略(四)论述题结合案例说明股权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分析?(五)实务题材料:界面新间和财新网对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案例数据进行梳理,发现网约车的安全性远低于传统出租车;而另一方面,数据显示,传统出租车难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网约车需求持续扩大。

1、对比上述两家媒体对于数据的使用,说明数据对财经新闻的重要性2.以“顺风车的安全性”为主题,完成一篇报道策划,内容包括报道主体、框架策略、报道价值、拟采访对象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考研真题(一)简答题1.央行为几大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而MLF到期后不再续做。

请分析这一举措对市场的影响。

2.分析大数据分析、算法推荐、机器人写稿等技术对未来财经新间报道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二)论述题材料(简略版):2018年,我国颁布了新能源汽车补贴等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1.试分析这些政策对我国民用汽车市场的影响。

2.从时政新间、社会新间、财经新间三个角度为该事件拟定新闻主题,并说明理由(三)实务题材料(简略版)2018年我国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政策落地,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调整税率级差、一系列针对企业的减税、拟降低社保费率等,并对完善税收监察和审计制度进行了相应的完善。

1.将上述材料改写成600-800字的消息,消息标题规定为“2018年我国减税政策频频落地”。

(完整word版)中山大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自己整理),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中山大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自己整理),推荐文档

中山大学历年真题及答案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40科目名称: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考试时间:12月28日下午一,名词解释(任选4题,每题10分,共}o分) 1,系统抽样又称其为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是一种将总体各个单位按照某一标志顺序排列,按一定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随机抽样形式。

排列顺序所依据的标志,一般选用与项目目的有关的中立标志,系统抽样所得的样本在总体中分布均匀,具有较之简单随机抽样更高的代表性,使用方便,适用于没有培训和缺乏经验的调查人员。

2,态度{2013}3,媒介融合{2011}【首先,应当解释何谓媒介整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传播手段的进步,媒介整合(media convergence)与信息传播逐渐成为人类传播行为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发展趋势来看,媒介整合包括两方面--媒介形态整合和媒介资本整合。

媒介形态整合是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以及传统媒体彼此之间的整合,还包括媒介形态的变化、互融与创新。

资本整合则是通过资产重组,使优势资源互补共存,使跨媒介、跨地区的媒介产业集团在中国成为现实。

【其次,结合我国媒介发展的实际,指出媒介整合对媒介产业的重要意义。

】媒介整合已经成为中国传媒发展的主流趋势,其意义不仅在于媒介个体竞争力的增强和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更在于能由此带动其他更多媒体的产业化进程,增强整体竞争力,以迎接WTO的国际化竞争环境。

【再次,结合自己的看法,谈谈媒介整合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如对媒介形态发展的影响、对传媒教育的冲击、对人们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的影响等。

】4,目标受众在市场营销业和广告业里,目标受众又称目标顾客、目标群体和目标客群是一个营销活动所作为目标的人口群体。

目标受众可以是某一个人口群体,如年龄组、性别、婚姻状况、等等。

常见受众有青少年、女性、单身、等等。

目标受众也可以包括几个不同的人口群体,比如所有20到30岁的男性。

营销过程也可以计划如何对待其他非目标群体,决定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适当受众是市场调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山大学传播实务、新闻传播基础真题

中山大学传播实务、新闻传播基础真题

2014中山大学传播学真题回忆
都是大概回忆的哈~不是特别准确~供各位参考
新闻传播基础646:
一、
1.你如何看待新闻客观性,报道中立和追求新闻对社会的影响矛盾吗?
2.有人说2040报纸会消亡,你同意吗?网络对报纸有哪些冲击,未来报纸会有哪些形态?
3.论述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的异同。

4.媒介对人认知的影响相关理论(区别于对态度的影响)
二、论述题:
1.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有什么意义,对于中国微博微信有什么启发等等。

2,前些年,网络关键词是“网络问政”,挖掘“沉默的声音”,从今年八月变为“打击谣言”,“惩制大v”.试从技术,国家,社会角度论述此种变迁。

840传播实务
一、名词解释:把关人,休眠效应,霍桑效应,超真实,简化论。

还有个记不得了。

6选4...
二、简答题
1.论述大众传播社会效果三层面
2.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差别。

3.网络传播中图片泛滥的负面影响
4.用视觉传播角度论述麦克卢汉媒介观点。

还有个忘了啊。

5选3......
三、论述题:1.结合三种假说谈谈你对电视暴力效果的看法。

2.议程设置中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是如何建立因果关系呢。

四、分析题,删帖生意的材料。

1.你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删帖生意。

2.删帖生意的产业链和时代背景。

3.从ZF,网络媒体和公关公司角度论述。

2014—2015年中山大学646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2015年中山大学646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中山大学646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参考答案:中山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46科目名称:新闻传播学基础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1.你如何理解新闻的客观性?你认为新闻的客观报道与新闻报道追求社会现实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吗?请结合报道案例来阐述你的理解。

答:(1)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最重要的专业概念之一。

西方国家把客观性原则作为新闻媒介遵循的重要信条之一,它不仅是新闻工作的一种专业规范,也是主要的新闻专业理念。

在我国,客观性原则也被作为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之一,它是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2)新闻客观性有以下两层意思:①内容必须真实,即新闻报道所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客观实在性,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②表述必须客观,报道者一般不宜直接在新闻中站出来发言,而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即寓情寓理于事实的筛选、内容的编排、版面的处理之中。

客观性不是客观主义,它对于新闻事实的见解,主要通过客观的叙述形式,凭借事实本身的逻辑表现出来。

2.网络的发展对传统报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有人预测2040年最后一个报纸读者将会阅读最后一份报纸,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你认为数字化对报业的冲击涉及哪些方面?未来报业可能的形态会使怎么样?答:(1)纸媒不会消亡。

传统出版物具有良好的阅读优势和普及优势,读者群广泛。

纸张具有便于书写、印刷、阅读的良好性能。

较之数字出版产品的读屏阅读方式,纸质期刊阅读过程具有无障碍、无干扰、无消耗、无噪音、对身体无辐射、相对保护视力的绝对优势。

事实上,新媒介的出现一般并不会即刻给原有的媒介带来颠覆性的改变,而是在长期的共存中,实现竞争性生长、相互融合发展,并伴随力量强弱的变化。

(2)数字化对报业的冲击①报纸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下滑。

在当前蓬勃发展的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传媒报业行业遭遇了新媒体的巨大冲击。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媒体的生态环境和基本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瓜分广告市场份额,不断压缩传统报业的市场空间。

2012年中山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真题(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经验,考研复习规划

2012年中山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真题(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经验,考研复习规划

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7.15)科目名称:新闻传播学基础一、简答题:(从以下题目中选择3道来回答)(每题15分,共45分)1.你如何看待新闻的客观性?2.格伯纳“培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是通过怎样的研究获得的?3.框架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并用其举例分析。

4.简述发展传播学的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A组题:请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来回答(35分)1.请联系实际简述新闻和宣传的异同。

2.请以《南方周末》、CCTV《焦点访谈》或其他媒体或栏目为例,谈谈舆论监督的内涵、功能,及其在当下中国的现实状况和局限。

B组题(每题35分,共70分)3.以传播政治经济学或批判文化研究学派为例,谈谈该学派主要关心什么问题?在今天中国的语境下,它可以帮助你提出哪些有意义的研究问题?4.关于互联网新媒体是否促进了民主,是今天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都非常关心的命题请结合相关理论和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中山大学传播学考研初试第一经验贴前序:虽然一战以几分差距惜败,但我并不气馁,抱着坚持不放弃的精神继续二战。

在个人不懈努力及育明教育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终于2015年以笔试第一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中山大学。

自己的努力能够开花结果感到非常惊喜,蓦然回首,发现自己一路跌跌撞撞,不知不觉间已经走了这么长的路也感触良多。

希望这些经验对2016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让大家能少走弯路,早日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 ^1.英语英语阅读要做到大量模拟练习+真题精读精炼。

我在整个考研的前期和中期坚持每天做四篇英语阅读,整个考研做了将近两千篇的阅读练习,长期坚持下来培养了良好的阅读语感。

张剑的黄宝书出版后就可以开始真题分析了,十年的真题一篇一篇,一段一段,一句一句,一个一个单词的分析,至少六遍以上,要知道选择某个答案的原因,错误选项的陷阱设在哪里,其中有些文章要达到背诵的效果,真题的阅读文章都是很经典很地道的英语,背诵下来可以为后面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越是熟练真题文章就越能领悟出题老师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