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1(教师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辅导练习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辅导练习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辅导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文练习。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以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

博览群书,擅长解说《诗经》。

不逮:烛光照不到。

逮,到,及。

壁:墙壁。

引:引来。

[1]根据古文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衡乃穿壁以引其光。

(___________)[2]根据注释,说说划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

我们能从中体会到匡衡_________的品质。

2. 读下面的文言文,答题。

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②,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③?”徐曰:“不然。

譬如④人眼中有瞳子⑤,无此,必不明。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①[尝]曾经。

②[戏]玩耍,嬉戏。

③[邪]疑问词,相当于“啊”。

④[譬如]好比,就好像。

⑤[瞳子]瞳孔。

[1]照样子,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徐孺子年九岁。

(年纪)尝月下戏。

(______)人眼中有瞳子。

(______)[2]借助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①徐孺子认为月亮很干净,所以明亮。

②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3.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史记》)[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__________(2)今也则亡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子哭之恸_________ (2)门人益亲_________(3)弟子孰为好学_________ (4)不贰过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1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辅导专项练习题北师大版

2021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辅导专项练习题北师大版

2021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辅导专项练习题北师大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小古文阅读。

引婴投江有过①于江上者,见人方②引③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

人问其故④,曰:“此其父善⑤游!”(注释)①过:经过。

②方:正。

③引:拉着。

④故:缘故。

⑤善:擅长、善于。

[1]“有过于江上者”看到了一件什么事?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2]“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的理由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这则寓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领的获得既要靠自己,也要靠先天的遗传。

B.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或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要因人因事而异。

C.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

2. 阅读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1]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3]两小儿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小儿为什么笑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类文阅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文言文的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结构。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文教学素材、参考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所学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与课题相关的文化背景、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理解文意,遇到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文言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言文阅读中的问题。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阅读,并总结阅读心得。

2. 复习所学文言文知识,做好课堂笔记,巩固学习成果。

3. 鼓励学生自主查找相关文言文资料,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阅读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效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3. 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文化传承: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2(学生版)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2(学生版)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江淹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

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

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随景素在南兖州。

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系州狱。

淹狱中上书陈其冤,景素览书,即日出之。

寻举南徐州秀才..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

景..,对策素为荆州,淹从之镇。

少帝①即位,多失德。

景素专据上流,咸劝因此举事。

淹每从容谏曰:“流言纳祸二叔②所以同亡抵局衔怨七国于焉俱毙殿下不求宗庙之安而信左右之计则复见麋鹿霜露栖于姑苏之台矣”景素不纳③。

少帝④初,以骁骑将军兼御史中丞。

时明帝作相,因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

”淹答曰:“今日之事,可谓当官而行,更恐才劣志薄,不足以仰称明旨耳。

”于是弹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弘远,并以久疾不预山陵公事;又奏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并赃货巨万,辄收付廷尉治罪。

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治,内外肃然。

明帝谓淹曰:“宋世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

”永元⑤中,崔慧景举兵围京城,衣冠悉投名刺,淹称疾不往。

及事平,世服其先见。

东昏末,淹以秘书监兼卫尉,固辞不获免,遂亲职。

谓人曰:“此非吾任,路人所知,正取吾空名耳。

且天时人事,寻当翻覆。

孔子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

’临事图之,何忧之有?”及义师至新林,淹微服来奔,高祖拔为冠军将军,秘书监如故。

天监⑥元年,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县开国伯,食邑四百户。

淹乃谓子弟曰:“吾本素宦,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

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吾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莱耳。

”其年,以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侯。

四年卒,时年六十二。

高祖为素服举哀。

赙钱三万,布五十匹。

谥.曰宪伯。

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

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并《齐史..,并行于世。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1(学生版)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1(学生版)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高)谦之,字道让。

少事后母李以孝闻,李亦抚育过于己生,人莫能辨其兄弟所出同异。

论者两重之。

及长,屏绝人事,专意经史,天文、算历、图纬之书,多所该涉,日诵数千言,好文章,留意《老.》《易.》。

袭爵,释褐..奉朝请,加宣威将军,转奉车都尉、廷尉丞。

正光中,尚书左丞元孚慰劳蠕蠕,反被拘留。

及蠕蠕大掠而还,置孚归国。

事下廷尉,卿及监以下谓孚无坐,惟谦之以孚辱命,当以流罪。

尚书同卿执,诏可谦之奏。

孝昌初,行河阴县令。

先是,有人囊盛瓦砾,指作钱物,诈市人马,因逃去。

诏令追捕,必得以闻。

谦之乃伪枷一囚立于马市,宣言是前诈市马贼,今欲刑之。

密遣腹心察市中私议者。

有二人相见忻然曰:“无复忧矣。

”执送按问,具伏盗马,徒党悉获,并出前后盗窃之处,资货甚多,远年失物之家,各来得其本物。

具以状奏。

寻诏除宁远将军,正河阴令。

在县二年,损益治体,多为故事。

弟道穆为御史,在公亦有能名,世美其父子兄弟并著当官之称。

谦之与袁翻、常景、郦道元、温子升之徒,咸申款旧。

好于赡恤,言诺无亏。

居家僮隶,对其儿不挞其父母,生三子便免其一,世无髡黥..奴婢,常称“俱禀人体,如何残害?”以父舅氏沮渠蒙逊曾据凉土,国书漏阙,谦之乃修《凉书》十卷,行于世。

凉国盛事佛道,为论贬之,因称佛是九流之一家。

当世名士,竞以佛理来难,谦之还以佛义对之,竟不能屈。

以时所行历,多未尽善,乃更改元修撰,为一家之法,虽未行于世,议者叹其多能。

于时朝议铸钱,以谦之为铸钱都将长史。

乃上表求铸三铢钱,诏将从之,事未就,会卒。

初,谦之弟道穆,正光中为御史,纠相州刺史李世哲事,大相挫辱,其家恒以为憾。

至是,世哲弟神轨为灵太后深所宠任,直谦之家僮诉良,神轨左右之,入讽尚书,判禁谦之于廷尉。

时将赦,神轨乃启灵太后发诏,于狱赐死,时年四十二。

朝士莫不哀之。

所著文章百余篇,别有集录。

永安中,赠征虏将军、营州刺史,谥曰康。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8(教师版)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8(教师版)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李信圭传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

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

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

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

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

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碑,月朔望..儆戒之。

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

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

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

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

凶威所加,谁敢诘问。

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

”从之。

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若无卫军则民夫尽出有司,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

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

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

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

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

”帝亦从之。

自是,他郡亦蒙其泽。

正统..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

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

清河民诣阙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

信圭奏之,诏还民。

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

信圭奏之,免六人。

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

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

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

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

处州方苦旱,信圭至辄雨。

未几,卒于官。

清河民为立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动:动辄、常常。

B.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浮征:超额赋税。

C.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歉岁:收成不好的年头。

D.饥民攘.食人一牛攘:侵夺。

【答案】D(“攘”意为偷窃。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5(教师版)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5(教师版)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也。

少好学,励精不倦。

初从陈达受《三传》,又从房虬受《周礼》,并通大义。

后事徐遵明,服膺历年。

遂博通《五经》,然专以《三礼》教授,弟子自远方至者千余人。

乃讨论图纬,捃摭异闻,先儒所未悟者,皆发明之。

齐河.清.中,阳休之特奏为国子博士。

时朝廷既行《周礼》,公卿以下多习其业,有宿疑踬滞者数十条,皆莫能详辨。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安生曰:“《礼》义弘深,自有条贯,必欲升堂睹奥,宁可汩其先后?但能留意,当为次第陈之。

”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

公正深所嗟服,还,具言之于高祖,高祖大钦重之。

及高祖入邺,安生遽令扫门。

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矣。

”俄而帝幸其第,诏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

谓之曰:“朕未能去兵,以此为愧。

”安生曰:“黄帝尚有阪泉之战,况陛下恭行天罚乎!”高祖又曰:“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库及三台杂物散之百姓,公以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陛下此诏,异代同荧。

”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纣,悬首白旗;陛下平齐,兵不血刃,愚谓圣略为优。

”高祖大悦,赐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区,并赐象笏及九环金带,自余什物称是。

又诏所司给安车驷马,令随驾入朝,并敕所在供给。

至京,敕令于大乘佛寺参议五礼。

寻致仕,卒于家。

(节选自《周书·熊安生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B.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C.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D.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答案】根据“兵部尹公正使焉”不能断开,排除A、C 两项;根据“安生语所未至者”不能断开,排除D 项。

(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训练获奖学案(教师专用)

(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训练获奖学案(教师专用)

(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训练获奖学案(教师专用)(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训练获奖学案(教师专用)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

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

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

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

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

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

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

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

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

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

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

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

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

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

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

〞太宗遂迁张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

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太宗为举哀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

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岁因大稔.稔:庄稼成熟。

B.讽.大亮献之讽:嘲讽。

C.深乖.昔旨乖:违背。

D.而多弼不自伐.也伐:夸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高谦之
(高)谦之,字道让。

少事后母李以孝闻,李亦抚育过于己生,人莫能辨其兄弟所出同异。

论者两重之。

及长,屏绝人事,专意经史,天文、算历、图纬之书,多所该涉,日诵数千言,好文章,留意《老.》《易.》。

袭爵,释褐
..奉朝请,加宣威将军,转奉车都尉、廷尉丞。

正光中,尚书左丞元孚慰劳蠕蠕,反被拘留。

及蠕蠕大掠而还,置孚归国。

事下廷尉,卿及监以下谓孚无坐,惟谦之以孚辱命,当以流罪。

尚书同卿执,诏可谦之奏。

孝昌初,行河阴县令。

先是,有人囊盛瓦砾,指作钱物,诈市人马,因逃去。

诏令追捕,必得以闻。

谦之乃伪枷一囚立于马市,宣言是前诈市马贼,今欲刑之。

密遣腹心察市中私议者。

有二人相见忻然曰:“无复忧矣。

”执送按问,具伏盗马,徒党悉获,并出前后盗窃之处,资货甚多,远年失物之家,各来得其本物。

具以状奏。

寻诏除宁远将军,正河阴令。

在县二年,损益治体,多为故事。

弟道穆为御史,在公亦有能名,世美其父子兄弟并著当官之称。

谦之与袁翻、常景、郦道元、温子升之徒,咸申款旧。

好于赡恤,言诺无亏。

居家僮隶,对其儿不挞
其父母,生三子便免其一,世无髡黥
..奴婢,常称“俱禀人体,如何残害?”以父舅氏沮渠蒙逊曾据凉土,国书漏阙,谦之乃修《凉书》十卷,行于世。

凉国盛事佛道,为论贬之,因称佛是九流之一家。

当世名士,竞以佛理来难,谦之还以佛义对之,竟不能屈。

以时所行历,多未尽善,乃更改元修撰,为一家之法,虽未行于世,议者叹其多能。

于时朝议铸钱,以谦之为铸钱都将长史。

乃上表求铸三铢钱,诏将从之,事未就,会卒。

初,谦之弟道穆,正光中为御史,纠相州刺史李世哲事,大相挫辱,其家恒以为憾。

至是,世哲弟神轨为灵太后深所宠任,直谦之家僮诉良,神轨左右之,入讽尚书,判禁谦之于廷尉。

时将赦,神轨乃启灵太后发诏,于狱赐死,时年四十二。

朝士莫不哀之。

所著文章百余篇,别有集录。

永安中,赠征虏将军、
营州刺史,谥曰康。

又除一子出身
..,以明冤屈。

谦之妻中山张氏明识妇人也教劝诸子从师受业常诫之曰自我为汝家妇未见汝父一日不读书汝等宜各修勤勿替先业。

(选自《魏书·高谦之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谦之妻中山张氏/明识妇人也/教劝诸子从师受业/常诫之曰/自我为汝家妇/未见汝父一日不读书/汝等宜各修勤/勿替先业/
B.谦之妻中山张氏明识/妇人也教劝/诸子从师受业常诫之/曰/自我为汝家妇/未见汝父一日不读书/汝等宜各修勤/勿替先业/
C.谦之妻中山张氏/明识妇人也/教劝诸子从师受业/常诫之曰/自我为汝/家妇未见汝父/一日不读书/汝等宜各修勤/勿替先业/
D.谦之妻中山张氏明识/妇人也/教劝诸子从师受业常诫之/曰/自我为汝家妇/未见汝父一日不读书/汝等宜各修/勤勿替先业/
【答案】A(画波浪线部分是讲“谦之妻中山张氏”教育儿子们的情况。

她先是“教劝”,然后是“诫之”。

依据教育的内容就可断句。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易》,指《老子》《易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易经》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

B.释褐,指脱去平民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比喻始任官职。

C.髡黥,是古代的刑罚名,髡是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黥是一种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的刑罚。

D.出身,科举时代为考中录选者所规定的身份、资格。

如明清两代经科举考试选录的,称正途出身。

【答案】D(出身还有“委身事君,即作官”的意思,文中的“出身”显然与科举无关。

“又除一子出身”,应该是“又任一子为官”的意思。

由此选项解释义项与文无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谦之孝母仁义。

他精心侍奉后母,后母抚育他也胜过亲生儿。

当时的人们对他们娘俩极为推崇。

他喜好赡养赈恤,友善对待家里的僮仆奴隶。

B.高谦之断案有智谋。

捕捉诈骗买马的罪犯时,佯称已抓住罪犯,趁罪犯因高兴而走漏风声时抓捕,一举破获盗窃团伙,追缴大量赃款赃物。

C.高谦之多才多艺。

他撰写《凉书》十卷,刊行于世。

与当世名士驳难佛教理论。

修撰历法,并颁布实施。

上表请求铸造三铢钱,可惜未成功。

D.高谦之含冤离世。

高谦之的弟弟道穆处理李世哲案件,与李家积下怨恨。

李世哲的弟弟李神轨借高谦之的家僮诉良一事,拘禁、害死高谦之。

【答案】C(“颁布实施”错误,原文表述是“未行于世”。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尚书同卿执,诏可谦之奏。

(2)先是,有人囊盛瓦砾,指作钱物,诈市人马,因逃去。

【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1)执:坚持。

动词活用为名词,坚持的意见。

可:认可,同意。

(2)囊:名词用作状语,用囊装。

诈:诈骗。

市人:商人。


〖参考译文〗高谦之,字道让。

小时候侍奉后母李氏以孝道闻名,李氏抚育他也胜过亲生儿子,外人不能分辨出他们兄弟俩谁是后母生的。

谈论他们的人对母子双方都给予高度评价。

谦之长大以后,不过问世事,专心攻读经史,并且天文、算术、历法、图志、纬书等方面的书籍,也多有涉猎,每天记诵数千字,喜好文章,留心钻研《老子》和《易经》。

承袭父亲爵位,入仕为奉朝请,加授宣威将军,调任奉车都尉、廷尉丞。

正光年间,尚书左丞元孚前往慰问犒劳蠕蠕(即柔然,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反被他们拘禁留下。

等到蠕蠕大肆掠夺而回后,才将元孚放回国。

此事交给廷尉处置,廷尉卿和廷尉监等人都认为元孚不应判有罪,只有谦之认为元孚有辱朝廷使命,应判处流放罪。

尚书认同廷尉卿坚持的意见,皇上下诏同意谦之的禀奏。

孝昌初年,代任河阴县令。

在这以前,有人用布袋装上瓦砾,充作钱币,诈骗了商人的马匹,趁机逃走。

朝廷下诏追捕,必须要将结果上报。

谦之就假装用枷锁住一个囚犯站在贩马市场,宣称此人就是以前的那个诈骗买马的罪犯,今天准备处决他。

他暗中派人观察市场中私下议论的人。

发现有两个人见此情景高兴地说:“不必再担忧了。

”于是将这二人捉拿送到官府审问,这二人详细交代了盗马的罪行,其同案犯也全部被抓获,并且招供出他们前后盗窃的地方,缴获了大量赃款赃物,很多年前丢失财物的人家,都前来领取了被盗的东西。

将此案经过写成奏状上报朝廷。

不久下诏任命他为宁远将军,正式担任河阴县令。

在该县的两年里,增减调整治理措施,许多做法成为后来人效法的范例。

弟弟道穆任御史,在工作中也有能干的名声,世人都赞美他们父子兄弟都是称职的官员。

高谦之与袁翻、常景、郦道元、温子升等人,都是交情很好的朋友。

喜好赡养赈恤,凡承诺的事情一定办到。

家中的僮仆奴隶,当着他们的儿女的面不责打他们,生下三个儿子就免去其中一个的奴隶身份,从来不给奴隶剃光头刺面颊,经常说“他们也是人,怎能横加残害?”因为父舅沮渠蒙逊曾经占据凉土,国家史书对此缺漏未载,谦之就撰写了《凉书》十卷,刊行于世。

凉国特别信奉佛教,他作文贬斥这种风气,说佛教只不过是九流中的一家。

当世名士,竞相以佛教的理论来驳难他的说法,谦之却用佛教的宗旨来反驳他们,那些名士最终没能使他屈服。

鉴于当时施行的历法,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就重新改元修撰,成为一家之法,虽然未能施行于世,但议论的人还是叹服他的多才多艺。

当时朝廷讨论铸钱的事情,任命谦之为铸钱都将长史。

他上奏表请求铸造三铢钱,皇上下诏将实行这一奏议,此事尚未付诸实施,谦之就去世了。

当初,高谦之的弟弟道穆,正光年间任御史,纠劾相州刺史李世哲案件时,对他大加惩罚和羞辱,李家对此一直怀恨。

到这时,世哲的弟弟神轨受灵太后宠信,遇上谦之的家僮诉良,神轨操纵此案,跟尚书省打了招呼,判处谦之在廷尉拘禁。

到要赦免的时候,神轨要求灵太后发出诏令,在狱中赐死他,终年42岁。

朝中大臣无不为之哀痛。

他所著作的文章100多篇,另有集录。

永安年间,追赠为征虏将军、营州刺史,谥号康。

又任其一子为官,以申明他的冤屈。

谦之的妻子中山人张氏,是明事理识大体的妇女。

她教导勉励儿子们跟从老师好好学习,经常告诫他们道:“自从我当了你们家的媳妇,没有见过你们的父亲一天不读书的。

你们应当各自勤学苦修,不要废弃了先人的基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