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
重金属超标的三种处理方法

重金属超标的三种处理方法
重金属废水常见于电镀、电子行业和冶金行业,而针对这些废水,去除重金属的方法也有很多。
常用处理方法
一、气浮法
气浮法去除重金属是利用气泡的吸附作用进行固液分离的一种方法。
在含重金属废水中加入具有和它相反的电荷的扑集剂生成络合物或沉淀物,使其附着在气泡上,形成浮渣而去除。
气浮法对处理电镀废水,尤其是浓度较低时具有独特优点: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适于间歇操作、运转费用不高。
但出水的盐分和油脂含量高,浮渣和净化水回用问题有待解决。
二、电解法
电解法去除重金属是利用电极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电化学作用而消除其毒性的方法。
该方法使废水中重金属离子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两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使重金属富集,然后进行处理。
此方法去除重金属具有设备简单、占地小、易于操作的优点。
但耗能高,处理水量小。
三、化学药剂法
去除重金属时直接在废水中投加希洁重金属捕捉剂。
通过多种螯合基团对重金属离子螯合,产生疏水性结构而沉淀;
同时,在体型结构的高分子作用下,通过絮集和网捕作用显著提高沉淀速度和去除率,及时所处理的废水中含有络合物成份,也能较好的沉淀废水中各种重金属离子。
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案

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案一、引言二、重金属废水的危害1、对环境的污染:重金属废水一旦进入地下水和水体中,会对水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破坏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水生物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金属废水中的铅、汞、镉等元素会通过进食、饮水、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对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产生直接损害,导致中毒症状。
三、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技术方案1、化学沉淀法:通过加入沉淀剂将重金属离子与其形成低溶解度的沉淀物结合,以实现去除的目的。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处理效果较好,但对废水处理厂的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2、离子交换法:通过特定树脂与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交换,使重金属离子被固定在树脂上,从而实现去除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和废水的净化能力,但适用范围有限。
3、氧化还原法: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可沉淀的固体物,从而实现去除的目的。
常用的氧化还原剂有氯化铁、硫酸亚铁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较高的情况。
4、生物吸附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的吸附能力将重金属离子吸附在菌体表面,从而实现去除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等优势,但对菌体的适应性要求较高。
四、重金属废水处理的综合方案综合考虑以上的处理技术,可以采用以下综合方案对重金属废水进行处理:1、预处理:将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悬浮物、油脂和有机物等杂质,以减轻处理设备的负担。
2、化学沉淀法:将重金属废水进行适当的酸碱调节,再加入适量的沉淀剂,使重金属离子与沉淀剂发生反应,沉淀下来形成固体物。
通过沉淀物的沉淀和过滤,可以使重金属离子得到较好的去除。
3、离子交换法:将经过化学沉淀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残留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交换。
通过适当选择树脂和调节条件,可以使重金属离子得到进一步的去除。
4、氧化还原法:对于仍存在较高浓度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可以采用氧化还原法进行处理。
通过适当的氧化还原剂的加入,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固体物质,从而进一步去除。
重金属废水处理常见工艺及处理方法

重金属废水处理常见工艺及处理方法重金属废水是指含有高浓度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如铜、镉、铅、汞等。
这些重金属离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是环境保护和健康保障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和方法。
1.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重金属废水处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添加适量的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与沉淀剂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实现重金属的去除。
常用的沉淀剂包括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硫化氢等。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处理高浓度的重金属废水。
2.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和交换的方法。
树脂通常具有特定的亲和性,可选择性地吸附特定的重金属离子。
该方法操作方便,广泛应用于水质处理和废水处理领域。
3.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将活性炭添加到重金属废水中,重金属离子会被活性炭吸附并固定在其表面。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的重金属废水,操作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4.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对重金属离子进行过滤和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膜材料包括微滤膜、超滤膜和反渗透膜。
通过调整膜孔径和工作参数,可以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高效去除。
该方法操作简便,处理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
5.电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对重金属进行处理的方法。
常用的电化学方法包括电解沉积、电吸附和电还原等。
通过适当的电极选择和电流密度控制,可以实现重金属的转化、析出和回收。
该方法操作复杂,但具有高效和可控性的优点。
6.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废水进行降解和转化的方法。
通过合适的环境调节和微生物培养,可以实现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生物还原和生物沉积等过程。
该方法对于低浓度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效果较好,但处理时间较长。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和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处理效果。
废水中的重金属处理方法(二)

废水中的重金属处理方法(二)引言概述:废水中的重金属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人体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开展废水中重金属的有效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废水中的重金属处理方法,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其应用和效果。
正文:1. 物理处理方法1.1 离心沉淀:通过离心作用分离废水中的重金属;1.2 吸附剂法:利用合适的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1.3 电解法:通过电解过程将重金属离子还原并沉淀;1.4 气浮法:利用气泡将废水中的重金属颗粒浮起并分离;1.5 高温煅烧:将废水中的重金属通过高温煅烧转化为可回收材料。
2. 化学处理方法2.1 沉淀法:通过加入沉淀剂将废水中的重金属形成沉淀,进而分离;2.2 螯合剂法:利用螯合剂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实现分离;2.3 氧化还原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2.4 中和法:通过调节废水pH值,使重金属离子沉淀或转化为无毒化合物;2.5 光催化法:利用特定催化剂和光能将废水中的重金属分解为无害物质。
3. 生物处理方法3.1 微生物处理:利用特定菌种降解废水中的重金属;3.2 水生植物处理:通过水生植物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离子;3.3 生物吸附法:利用生物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3.4 生物还原法:利用特定微生物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无害物质;3.5 生物沉淀法:利用微生物产生的微生物胶或酶沉淀废水中的重金属。
4. 过滤处理方法4.1 筛网过滤:通过筛网拦截废水中的重金属颗粒;4.2 管道过滤:通过设计过滤管道,利用废水流动将重金属颗粒过滤掉;4.3 小孔过滤:通过具有微小孔径的滤材将废水中的重金属颗粒截留;4.4 水层过滤:通过不同密度的水层将废水中的重金属颗粒分离;4.5 膜过滤:通过选择合适的膜过滤器实现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分离。
5. 综合处理方法5.1 聚合物复合材料法:利用特定聚合物复合材料将废水中的重金属吸附;5.2 冷冻结晶法:通过冷冻结晶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结晶分离;5.3 离子交换法:通过特定离子交换剂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与其他离子交换,并实现分离;5.4 活性炭吸附法:利用活性炭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5.5 超声处理法:通过超声波的作用将废水中的重金属分解或聚集,实现分离。
重金属废水处理办法

精心整理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综述重金属废水主要来自矿山坑内排水,选矿厂尾矿排水,废石场淋浸水,有色金属冶炼厂除尘排水,有色金属加工厂酸洗水。
电镀厂镀件洗涤水,钢铁厂酸洗排水,以及电解、农药、医药、油漆、颜料等工业废水。
在环境与人类健康领域,重金属主要指汞(Hg)、镉(Cd)、铅(Pb)、铬(cr)、砷(As)、铜(Cu)、锌(Zn)、钴(Co)、镍(Ni)等重金属1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进展1.1沉淀法a.氢氧化物沉淀法.往重金属废水中加入碱性溶液,反应生成难溶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通过过滤予以分离。
氢氧化物沉淀法包括分步沉淀法和一次沉淀法两种。
应知道最适宜的pH值和处理后残品在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此法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共沉现象、络合现象对金属沉淀的影响。
b.硫化物沉淀法.将重金属废水pH值凋节为一定碱性后,再通过向重金属废水中投加硫化钠或硫化钾等硫化物,或者直接通人硫化氢气体,使重金属离子同硫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金属硫化物沉淀,然后被过滤分离。
Cd>Hg>Ag>Ca>Bi>Cu>Sb>sn>Ph>Zn>Ni>Co>Fe>As>Ti>Mn.前面的金属比后面的易与S2一形成硫化物,其溶解度也越小,处理起来越容易。
硫化物沉淀在形成过程中容易产生胶体,给分离带来困难。
硫化物沉淀法也有不足之处,比方说硫化物结晶比较细小,难以沉降,因而应用也不是很广。
c.还原一沉淀法.原理是,用还原剂将重金属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单质或者价态较低的金属离子,先将金属过滤收集,然后再往处理液中加入石灰乳,使得还原态的重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收集。
铜和汞等的回收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该法也常用于含铬废水的处理。
较常使用的还原剂有硫酸亚铁、亚硫酸氢钠、铁粉等。
d.絮凝浮选沉淀法.通过添加絮凝剂使得重金属废水中的小胶体颗粒稳定性变差,聚集形成大颗粒胶体物质,最终通过重力作用沉淀下来。
废水中的重金属处理方法(一)2024

废水中的重金属处理方法(一)引言概述:废水中的重金属处理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废水中的重金属处理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正文:一、物理处理方法1. 浮选法:通过物料密度的差异使重金属离子与其他物质分离。
2. 离心沉淀法:通过离心作用将重金属离子与废水分离,然后进行沉淀处理。
3. 吸附法:利用各类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将其从废水中去除。
4. 膜分离法:利用特殊膜对重金属离子进行筛选分离。
二、化学处理方法1. 氧化还原法: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于水的氧化物沉淀,然后分离处理。
2. 沉淀法:通过添加化学沉淀剂使重金属离子与废水中的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然后进行分离。
3. 配位沉淀法:利用配位反应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与沉淀剂结合生成不溶性配合物,从而实现分离。
三、生物处理方法1. 微生物还原法:利用具有还原能力的微生物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难溶于水的沉淀物。
2. 植物吸收法:利用植物的吸收能力吸附和富集重金属离子,然后割取植物进行处理。
3. 微生物交互转化法: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四、电化学处理方法1. 电沉积法:通过电流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沉积在电极上,实现分离处理。
2. 电吸附法:利用电吸附作用将重金属离子从废水中吸附到带电电极表面上。
五、高级氧化处理方法1. 光催化氧化法:利用特定的光催化剂在光照下将重金属离子氧化为无害的物质。
2. 高级氧化法:利用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将重金属离子氧化为沉淀或无害化合物。
总结:废水中的重金属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物理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电化学处理方法和高级氧化处理方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优劣势,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需要考虑废水的性质、处理成本和净化效果等因素。
通过有效的重金属处理方法,可以降低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治理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治理重金属废水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汞、铬等。
由于其毒性较高且不易降解,重金属废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详细讨论重金属废水的危害以及其治理方法。
一、重金属废水的危害1. 对生态系统的危害:重金属废水直接或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性影响。
例如,铅和镉会积聚在水生生物体内,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导致其繁殖力下降、行为异常甚至死亡。
同时,重金属还会破坏水中的氧气平衡,影响水体自净能力。
2.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金属废水通过农田灌溉、饮用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铅、镉等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会积聚在骨骼、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中,长期积累可能导致中毒。
重金属中毒症状包括头晕、呕吐、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二、重金属废水治理方法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通过重金属的沉淀、过滤和离子交换等步骤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
例如,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沉淀剂与废水中的硫化物或氢氧化物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重金属。
此外,利用过滤器材等物理手段也可以有效去除重金属颗粒。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络合沉淀和浮选等过程。
例如,可以通过用还原剂与重金属进行反应,将重金属转化为易于沉淀的形态从而去除。
此外,也可以通过添加络合剂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降低其毒性和溶解度,然后利用沉淀、过滤等步骤将其分离。
3. 生物方法:生物治理方法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或植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进行吸附、转化和分解。
生物方法具有显著节能环保的特点。
例如,可利用某些植物的根系对重金属进行吸附,或者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进行还原、氧化等反应,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
4. 膜分离方法:膜分离方法是利用半透膜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分离和去除。
该方法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例如,可以利用反渗透膜、纳滤膜等对重金属进行拦截和过滤,保留水分子同时将重金属去除。
除去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常用方法

除去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常用方法
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 化学沉淀法:通过添加重金属捕捉剂等化学物质,与水中重金属形成螯合反应,产生不溶性金属盐,然后分离固液,达到去除水中重金属的效果。
该方法简单、高效、快捷,但应注意重金属污泥的后续处理。
2. 电解法:利用直流电和金属的电化学性质,将重金属离子从相对高浓度的溶液中分离沉降,废水中的氢氧根在阳极中放电,达到去除废水中有害重金属的目的。
3. 吸附法:以活性炭、活性白泥、陶瓷等为吸附材料,对水中重金属进行物理吸附。
该方法对吸附剂要求较高,吸附材料一般为不可再生资源,主要用于高浓度、小水量的重金属废水处理。
4. 膜分离法:采用电渗析、反渗透、膜提取、超滤等方法,使重金属废水流经膜设备后,将水中的重金属分离出来。
5. 生物处理法:通过使用特殊的微生物,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
以上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
现代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可分为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和生物化学处理法3大类[6]。
生物法处理无机重金属离子废水的技术正在积极的研究和试用中。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处于各种形态的污染物质(包括悬浮的、溶解的、胶体的等)。
主要方法有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等。
⑴中和沉淀法:投加碱中和剂,使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形成溶解度较小的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沉淀而去除的方法。
碱石灰(CaO)等石灰类中和剂,价格低廉,可去除汞以外的重金属离子,工艺简单,处理成本低[7]。
但沉渣量大,含水率高,易二次污染,有些重金属废水处理后难以达到排放标准。
⑵硫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的沉淀机理是: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与S2-结合生成溶解度很小的盐。
操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硫化物沉淀一般比较细小,易形成胶体,为便于分离应加入高分子絮凝剂协助沉淀沉降;②硫化物沉淀中沉淀剂会在水中部分残留,残留沉淀剂也是一种污染物,会产生恶臭等,而且遇到酸性环境产生有害气体,将会形成二次污染[8]。
⑶铁氧体沉淀法:FeSO4可使各种重金属离子形成铁氧体晶体而沉淀析出。
经典铁氧体法能一次脱除多种重金属离子,设备简单,操作方便[9]。
但不能单独回收重金属。
铁氧体法工艺流程技术关键在于:①Fe3+:Fe2+ =2:1,因此,Fe2+的加入量,应是废水中除铁以外各种重金属离子当量数的2倍或2倍以上;②NaOH或其碱的投入量应等于废水中所含酸根的0.9~1.2倍浓度;③碱化后应立即通蒸汽加热,加热至60~70℃或更高温度;④在一定温度下,通入空气氧化并进行搅拌,待氧化完成后再分离出铁氧体。
铁氧体法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能一次脱除废水中的多种金属离子,对脱除Cu, Zn,Cd,Hg,Cr等离子均有很好的效果。
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呈悬浮固体状态的污染物质。
主要方法有离子交换法,沉淀法,上浮法,气浮法,过滤法和反渗透法等。
⑴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重金属离子与离子交换树脂发生离子交换的过程。
螯合树脂具有螯合基团,对特定重金属离子具有选择性。
腐植酸树脂是由腐植酸和交联剂交联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阳离子交换和络合能力。
这两类树脂实质上开拓了阴阳离子树脂的应用范围。
⑵吸附法:吸附法实质上是吸附剂活性表面对重金属离子的吸引。
吸附剂最常见的是活性炭。
活性炭可以同时吸附多种重金属离子,吸附容量大,但价贵,使用寿命短,须再生,操作费用高[10]。
⑶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反渗透法作为一种新的膜分离技术,已大规模用于镀Zn、Ni、Cu漂洗水及混合重金属废水处理[7]。
电渗析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时,阳离子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在电流作用下,电镀废水得到浓缩和淡化。
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具有技术可靠,操作费用低,占地面积小,不产生废渣的优点。
⑷胶束增强超滤法:胶束增强超滤法(Micellar-enhanced ultrafiltration,简称MEUF),是一种将表面活性剂和超滤膜结合起来的新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开始研究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金属离子,但国内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前,胶束增强超滤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有机合成的,如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PCI)、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r)、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l)、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硫酸三乙醇铵(TADP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r)。
这些有机合成的表面活性剂都有一定的毒性,它们随着透过液进入到处理过的废水中,造成了二次污染[11]。
因此,有的研究使用天然有机物,如Ahmadi等使用一种价格低廉、无毒、易生物降解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卵磷脂来处理重金属废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胶束增强超滤处理重金属废水有工艺简单,处理效果好,适用于处理浓度较低的重金属废水,是一种较好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
超滤膜能耗低,处理后的水可以回用,通过后处理还可从浓缩液中回收重金属,因而这种方法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尽管胶束增强超滤法有上述诸多优点,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它的工业化应用。
胶束增强超滤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因而在透过液中含有少量的表面活性剂,这相当于在处理过的废水中引进了一种新的有机污染物,至今还没有开发出经济而可行的方法对超滤浓缩液进行处理,以使表面活性剂能循环使用。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物质。
主要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利用好氧微生物作用的好氧法和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的厌氧法[12]。
前者广泛应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及有机性生产污水;后者多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与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
污水中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往往需要采用几种方法的组合,才能去除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与污泥,达到净化的目的与排放标准。
在生活污水和各种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悬浮体和胶体。
如采矿废水中含有大量无机矿物质悬浮体;炼焦煤气废水含有焦油及悬浮体;机械加工废水中含有油脂及大量固体悬浮物;而造纸、制糖、染料行业和生活污水中则含有大量的有机微粒。
这些悬浮物和胶体的大小在 10-3~10-9m 范围内[13]。
由于这些微粒不是以分子状态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体系具有很大界面,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但这些颗粒自动凝聚成大颗粒并从水中沉淀出来的速度很慢,原因之一是水中的悬浮体及胶体表面大多带有电荷,颗粒间由于同性电荷的相斥而分散稳定,不互相聚集。
对于上述各类废水的处理,一般都要先使这些胶体和悬浮体脱稳,进而絮凝成大颗粒沉淀出来,这是给水与废水处理中广泛采用的方法。
在给水处理中,凡地表水源的水厂,混凝方法几乎是不可缺少的处理方法之一。
在污水处理中,混凝处理方法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胶体和悬浮体,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同时也能部分地去除一些溶解性的杂质。
此外,絮凝处理还能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在水处理方法中,混凝法是最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混凝处理方法是使废水中的胶体在所加絮凝剂作用下,相互接触、碰撞、脱稳,凝集成一定粒径的聚集体,最终借助重力作用而沉淀,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在混凝处理过程中,絮凝剂的种类、性质、品种的好坏是关系到混凝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低耗、安全无害的絮凝剂是实现混凝过程优化的核心技术之一[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