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八年级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教案范文

八年级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
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理解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等方法,探究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
遗传的基本规律。
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教学难点:遗传规律的具体应用。
变异的分类和成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传吗?什么是变异?它们有什么关系?2.知识讲解讲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
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如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
分析变异的类型,如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实验一:观察植物或动物的遗传现象。
实验二:观察植物或动物的变异现象。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案例分析选取一些遗传和变异的案例,如家族遗传病、基因突变等。
分析案例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成因和影响。
5.巩固练习出具一些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6.课堂小结强调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笔记,整理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1.讲解遗传规律时,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
2.实验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课后作业要适量,避免给学生带来过重的负担。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同学们能够对遗传和变异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学习生物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师:同学们,假如一个父母都是双眼皮,但他们的孩子中有的单眼皮有的双眼皮,这说明了什么?生:这说明双眼皮可能是显性基因,单眼皮是隐性基因。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掌握基因与表型的关系。
•熟悉生物的遗传方式和基本遗传规律。
•了解人类遗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机理。
2. 教学内容2.1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
•基因与表型的关系。
2.2 生物的遗传方式和基本遗传规律•自交和杂交。
•孟德尔遗传规律。
•表现型比例的计算。
•基因互补作用的分析。
2.3 人类遗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机理•遗传病和非遗传病的区别。
•常见人类遗传疾病的分类和表型。
•遗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机理。
3. 教学重点•生物的遗传方式和基本遗传规律。
•人类遗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机理。
4. 教学难点•基因与表型的关系。
•遗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机理。
5. 教学方法•讲授。
•课堂讨论。
•互动学习。
6. 教学时间安排•第一课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二课时:生物的遗传方式和基本遗传规律。
•第三课时:人类遗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机理。
7. 教学资源•课本。
•生物实验器材。
8. 课堂活动8.1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集体讨论:什么是遗传和变异?它们有什么关系?•个案分析:探究基因与表型的关系。
•研究生物遗传变异的实验:通过培养黑麦、小麦等植物,让学生观察基因在代际间的转移,以及变异个体的出现。
8.2 生物的遗传方式和基本遗传规律•探究孟德尔遗传规律:让学生编写实验计划,实验推断第一、第二、第三孟德尔遗传规律。
•研究表现型比例的计算:通过黑麦配对实验,教授生物表现型比例计算法。
8.3 人类遗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机理•研究常见人类遗传疾病:让学生自主查找有关人类遗传疾病的资料并介绍给全组。
•研究遗传疾病的发生机理:通过研究人类遗传疾病,教授遗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机理。
9. 课堂作业•选取一个生物品种,以本课程所学知识,分析其基因、表型等特点,谈论它的遗传特点。
•研究某一个人类遗传疾病,了解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等,并谈论该疾病在人类社会中的传播情况以及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Unit 6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基因、基因的组成及作用2.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3.了解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4.掌握生物的蛋白质和酶的功能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概括基因的组成、作用以及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2.运用实验结果探究基因的无规律分离和自由组合法则3.运用实例探究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4.运用实验结果探究生物的蛋白质和酶的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基因的组成、作用以及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增强生命科学意识2.了解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增强尊重生命的思想3.了解生物的蛋白质和酶的功能,增强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教学重点和难点】1.基因、基因的组成及作用2.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3.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4.生物的蛋白质和酶的功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识记基因的概念,了解遗传物质的特征以及基因组的概念及在个体中的作用二、教学重点:1.基因的概念2.遗传物质特征3.基因组三、教学难点:1.遗传物质为何称为信息分子;2.基因在人体中的作用;四、教学准备:1.课件及常微量试剂2.麦穗、盐酸、烟碱酸和一些化学试剂五、教学过程:Step 1:知识点梳理向学生介绍生物中的基本遗传概念,包括基因的概念、遗传物质的特征、基因组以及基因在人体中的作用等等。
Step 2:激发人们对基因的兴趣通过举例说明基因是怎样影响人们的模样,以及可不可通过改变基因来改变模样等等一些问题,激发人们对基因的兴趣。
Step 3:实验验证遗传物质的特征1.将麦穗磨碎,加入盐酸和烟碱酸。
观察其溶液颜色,正常是蓝色。
2.加入一些能稳定DNA的药物,例如丝裂原和这样的化学试剂。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些色素,或者是颜色的改变,这些都是遗传物质。
3.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自体验,进而理解遗传物质的特征。
Step 4:介绍基因组的概念及在个体中的作用1.向学生介绍基因组的概念,告诉学生这些基因决定了人们的模样、智力、疾病易感度,甚至是他们自己的职业选择。
有关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7篇

有关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7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遗传有关的结构与物质的基本知识,即染色体、基因以及遗传物质(核酸)与性状遗传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认识遗传现象的物质基础。
2.通过分析某一具体性状的遗传现象,帮助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其他遗传现象。
3.在区别遗传病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基本特点以及禁止近亲婚配的生物学原因,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
重点、难点:1.基因的概念以及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是课堂讨论的中心。
对基因这一名称,学生从各种媒体和一些科普读物已经有所了解,但不一定能认清基因的本质以及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以性状在上、下代传递为线索帮助学生认识有关基因的基本知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在生物上、下代的传递规律以及显、隐性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2.染色体在生物的上、下代传递规律与基因的传递的关系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讲清染色体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变化以及在生物上、下代中的变化有助于理解基因的活动。
教学中可以利用图表甚至制作相应的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活动规律。
3.国家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国家为什么要通过立法来禁止近亲结婚?生物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学生认识近亲结婚所造成危害的遗传学原因上——遗传病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和发生遗传病概率较高的原因,可以以具体的例子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
授课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
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理解基因、染色体、基因型、表现型的含义;3.能够应用孟德尔遗传规律解决简单遗传问题;4.掌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原理和方法;5.理解突变及其在进化中的作用。
二、授课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生物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基因在遗传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生物遗传主要包括基因的传递、基因的变异、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的修饰。
变异是指在基因传递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出现的基因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的变化现象。
变异是生物种群中产生新基因型的重要手段。
2. 基因、染色体、基因型、表现型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具有遗传功能的DNA分子。
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所有生物体细胞内的DNA分子都是通过染色体来传递的。
基因型是指生物体细胞内所拥有的基因的总和。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呈现出来的表现形态。
3.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在杂交实验中,同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分离并随机组合,遗传因子的单独性和分离性,以及基因的配对分离和重新组合。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性质遗传规律、二性状遗传规律和自交系法则。
这些规律在生物遗传研究中至关重要,尤其对人类遗传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基本的两种选择方式。
自然选择是生物个体适应环境而生存繁殖的过程,只有适应性强的个体才能够优胜留下,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被淘汰。
人工选择是人类根据需要选择某些生物个体进行繁殖,从而根据人类的需要选育出更高产、更有用的生物。
5. 突变和进化突变是指基因发生了随机性变异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突变产生的新基因型经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能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进行超越性的发展。
进化是生命只要经过长期的变异和选择,就能够不断地产生新物种、新品种,进化丰富了生命的种类和形式。
三、课堂教学1.对于遗传和变异这一主题可以采取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利用透明玻璃的捏合性与大小、颜色等特征强烈的珠子,进行配对杂交观察,培养学生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直观感受。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教案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3. 掌握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4. 了解遗传突变和变异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基因的作用、遗传突变和变异的影响
难点:遗传原理、变异形式的理解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教学实验器材
3. 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知道人类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眼睛颜色吗?
二、讲解遗传原理(15分钟)
1. 讲解什么是遗传和变异,遗传与变异之间的关系
2. 介绍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3. 详细解释DNA与遗传之间关系
三、展示实验(15分钟)
教师进行基因变异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遗传变异的理解。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实验结果,教师总结遗传与变异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表现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八年级5篇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八年级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八年级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八年级1教学理念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教材分析教材主要是关于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就要从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开始学习。
教材在利用活动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能力目标:⑴ 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 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3)并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学生分析初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可以辨认,但却没有理论作基础,因此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针对大多数学生喜欢分组实验,喜欢亲自动手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并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相关推荐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1、他们像吗?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活动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大象。
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
——斑马。
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
——长颈鹿。
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教案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教案
课程年级:初中
课程内容:遗传基础知识、变异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目标:
1. 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了解变异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变异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
1. 遗传的异质和纯合的概念;
2. 变异的形成机制和影响。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若干豌豆种子;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
3. 课件资料: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解遗传的基础知识(15分钟)
1. 讲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包括基因、染色体、等位基因等;
2. 介绍遗传的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将若干豌豆种子分类,观察不同性状的表现;
2. 利用显微镜观察豌豆种子的染色体;
3. 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遗传规律。
四、讨论变异的原因和影响(15分钟)
1. 讲解变异的原因,包括突变和杂交等;
2. 探讨变异对生物种群的影响。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与变异的知识,培养其观察和分析能力。
下节课将进一步探讨遗传与进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上册《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内在动力,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举例、实验演示等,降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难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5.多元评价,提高效果: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6.课后拓展,提升素养:布置与遗传和变异现象相关的课后任务,如查阅资料、研究性学习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关注。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家庭照片,如父母和子女的合影,让学生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似之处。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会长得像我们的父母?有没有哪些地方与父母不同?”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态度重难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和责任感。
-学生需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产等方面的重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姓名年级_初二授课时间教师姓名课时2h 课题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科学的判断一些遗传和变异现象,杜绝迷信和偏见,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2.对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与过程有所了解,懂得生物的神奇,激发探索生命和未来的兴趣3.会运用遗传图解解答相关问题重点生物的相对性状,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基因的显隐性难点判断后代的性状并计算其比例,进而能绘制遗传图解教学内容:[考点归纳]1.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3.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基因的传递特点。
4.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传递特点。
5.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性别决定的方式。
6.遗传病和近亲结婚,优生优育的措施。
7.变异的概念,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之间的区别特别关注:生物的相对性状和遗传性状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遗传图解、后代的性状及性状的比例)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之间的区别[知识回忆]基础知识1.生物体,包括、和,叫做性状。
动植物的性状主要是通过遗传给后代的。
2、遗传的意义、物质基础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主要遗传物质:。
它呈形,主要存在于中(遗传信息的中心)。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 和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基因与性状基因的概念:。
相对性状:。
如单眼皮和双眼皮,卷舌和不卷舌。
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存在,在有性生殖细胞中存在。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隐性性状。
牛的体细胞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中有30条染色体,牛的皮肤细胞含有30对染色体,牛的受精卵中有30对染色体4、禁止近亲结婚: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而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aa;表现为显性形状的有两种,即AA或Aa,若高秆玉米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矮秆由隐性基因(a)控制。
现有一株玉米为高秆,则其基因组成可能为AA或Aa。
基因组成是Aa的,虽然a控制的隐性性状不表现,但a仍然会遗传下去一对夫妇都是双眼皮,生下一个单眼皮的儿子。
请回答以下问题:作图父双眼皮×母双眼皮精子或或卵细胞子代、、、性状、、、5、人的性别决定原理、方式常染色体:与无关,数目是对。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类型:(男)或(女)。
性染色体数量:1对男性:产生两种精子和性别决定方式:XY型女性:产生一种卵细胞6、遗传病(1)遗传病:常见遗传病:等(2)遗传病大多是因为近亲结婚引起的,因为近亲间携带的可能性比较大。
所以生下来的子女中患有病的几率于正常夫妇生下来的子女7、生物的变异概念、类型、意义概念:可遗传变异:由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类型不可遗传变异:仅仅由而引起的变异意义:可以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如果变异就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有利变异:不利变异:8、转基因技术及应用课堂检测判断题1.亲代不是把性状直接传给后代,传递的是遗传物质。
()2.隐性性状就是指生物体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
()3.人或动物身体里有许多染色体,所以多一条或少一条问题不大。
()4.一个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5.小明是双眼皮,他的母亲也是双眼皮,但他的父亲是单眼皮,说明小明只接受了母亲的基因,没有接受父亲的基因。
()6.生物体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自然界中,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生物。
()7.一头黑色的母猪生下的猪崽中,有黑色的,还有白色的,这只是变异的现象。
()8.生物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9.生长成熟的鲤鱼个体较大,鲫鱼个体较小,这是一对相对性状。
()10.双胞胎的性别一定相同。
()11.孟德尔进行杂交实验选用的实验材料是玉米。
()例题讲解例1、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一娘生九子,九子都像娘”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将门出将子” D.“老鼠生儿打地洞”例2、将同一品种的水稻分别种在水肥条件不同的农田里,其中一块田里亩产400公斤,而另一块田里亩产只有250公斤,同一品种的水稻在产量上出现了性状差异,对这种差异最准确的表述是() A.遗传 B.变异 C.遗传的变异 D.不遗传的变异例3、已知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为隐性性状,则一对均为单眼皮的夫妇,生出双眼皮子女的机率为( ) A.25% B.50% C.O% D.75%例4、人类的正常肤色是显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白化病是隐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有一对夫妇的基因组合分别是AA和aa,问:妻子是不是白化病患者? .他们的子女会不会患白化病? 。
例题5、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B. 基因是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断C.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细胞中的DNA只存在于染色体上例题6、近亲结婚所生子女中患病率较高的是()A. 艾滋病B. 乙肝C. 白化病D. 细菌性痢疾练习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A、色盲与色觉正常B、单眼皮与有耳垂C、双眼皮与大眼睛D、卷舌与无耳垂2.下列有关人类基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B.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C.一对基因中,可能都是隐性的 D.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3.在下列基因组合中,表现出相同性状的是()A、Cc、CCB、CC和ccC、Cc和DDD、Cc和cc4.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人的卵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A.46条 B.23对 C.46对 D.23条5.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R)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r)控制。
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羊。
那只公羊和母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Rr、Rr B.RR、RR C.RR、rr D.Rr、RR6.两个无酒窝的人(基因dd 和dd , d 是隐性基因决定无酒窝)结婚,所生子女( ) A 、一定无酒窝 B 、一定有酒窝 C 、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D 、不能判断7.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子女,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白化病的可能性是:( ) A 、100% B 、0% C 、 25 % D 、75% 8.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存在(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 、存在于卵细胞中 B 、存在于精子中 C 、存在于精子和卵细胞中 D 、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9.下列疾病中属于遗传病的是:( )A 、艾滋病B 、流感行性感冒C 、乙型肝炎D 、血友病 10.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原因是:( )A 、近亲结婚所生子女,易得传染病B 、近亲结婚所生子女,易得遗传病C 、近亲结婚所生子女,肯定得遗传病D 、近亲结婚所生女子,肯定得传染病 11.下列现象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 、通过整容做出来的双眼皮B 、由于车祸导致的左腿残疾C 、长期室外工作,皮肤较黑D 、哥哥色盲和弟弟色觉正常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遗传的是 (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 牛生的后代总是牛,羊生的后代总是羊 B. 雨花石的花纹都一样 D. 婴儿生下来就会吮奶13.将两个纯种白兔交配形成的一个受精卵移植到黑色母兔的子宫内让其代孕,生下的这只幼兔肯定是 ( )A. 白兔B. 黑白花兔C. 黑兔D. 灰兔 14.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B 、染色体在生物的传宗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C 、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D 、人体所有细胞内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15.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16.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A 、色盲与色觉正常B 、单眼皮与有耳垂C 、双眼皮与大眼睛D 、卷舌与无耳垂 17.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苹果的红色与黄色B 、人头发的直发与卷发C 、人的身高与肥胖D 、家兔毛的黑色与白色18.一般地,控制生物亲代性状的遗传物质,是通过下列何种途径传递给后代:A 、生殖器官B 、生殖细胞C 、体细胞D 、细胞核19.小明的爸爸、妈妈为双眼皮,小明为单眼皮,小明的哥哥小军为双眼皮,控制小军眼皮的基因组成为: A 、Dd B 、DD C 、DD 或Dd D 、dd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B 、镰刀型贫血病患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C 、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肯定不会患遗传病D 、遗传病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21.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中的DNA 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
这个A .B .C .D .甲 乙 事实说明,DNA 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A .基因B .糖类C .脂肪D .蛋白质 填空题1、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做 。
人的性别主要由 染色体决定,XY 为 性,XX 为 性。
2、观赏植物藏报春,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基因组合为AA 和Aa 的为红花,基因组合为aa 的为白花,若将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的环境中,基因组合为AA 、Aa 的也为白花,这个事实说明了:⑴生物表现出的性状是 和 相互作用的结果。
⑵ 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条件下,基因组合相同,表现性状 。
3、观察左图,回答问题(1)、图中(一)是 ,它存在于 中, 它由 和 组成。
其中 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2)、图中A 是 ,它上面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 。
4、人类的多指症是由位于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所控制的一种显性遗传病,假设显性基因为D ,隐性基因为d ,请完成下列多指症的遗传图解:父亲正常: dd母亲多指: 父母表现型 子女表现型4、科学家将男、女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整理,形成了下列的排序图,请分析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
(2)根据图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以判断,乙为 性别的人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3)甲产生的正常生殖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4)对先天性愚型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以看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遗传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 。
孩子表现:正常孩子表现:多指父母 基因组成 生殖细胞 受精卵 基因组成5组别 父母性状被调查的家庭数目 子女性状 双眼皮 单眼皮 1 父: 母:单眼皮 51 0 60 2父:双眼皮 母:单眼皮1568279(1)第1组中父亲的性状表现是 。
(2) 如果显性基因用B 表示,隐性基因用b 表示,则第2组中父母的基因组成依次为: 。
(3)若父母的基因组成均为Bb ,则他们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