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的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导言: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而微生物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具有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以期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有所裨益。
1.生物处理污水微生物在水体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的生物降解、生物沉淀等功能。
例如,厌氧微生物可以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降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此外,青苔菌能够吸附和吞噬水体中的污染物质,通过对溶解性有机物和无机物质进行降解和处理来消除有害物质。
2.生物修复湖泊、河流等水域微生物也常被用于修复受污染的湖泊、河流等水域。
微生物可以分解和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
例如,利用一些厌氧细菌和厌氧微生物可以将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为合格的出水。
1.土壤污染修复微生物技术在土壤污染修复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添加适量的微生物菌剂,可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还原土壤的自洁能力。
例如,地下细菌可以利用盐酸酶、硝酸酶等酶解有机氯、有机硝酸等化学物质。
2.植物生物修复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也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污染治理。
例如,一些微生物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使其适应高温、干旱等恶劣环境。
同时,植物的根系也提供了微生物生长的理想环境,并能吸收污染物质。
1.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降解微生物在大气污染治理中能够降解空气中有害物质,减少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例如,微生物能够利用大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物质进行呼吸作用,从而减少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2.微生物的生物塔净化技术微生物的生物塔净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治理中。
这种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降解能力,将大气中的污染物吸附、降解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利用微生物滤床可以有效去除大气中的有机物质。
结论: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其降解、降解、吸附等功能,微生物可以在水体污染治理、土壤污染修复和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微生物问题及解决方法

微生物问题及解决方法
微生物是一类极小型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有些则可能对生物体造成危害。
以下是一些关于微生物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污染问题,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食品腐败和食品中毒。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采取适当的储存和加工措施,以及使用抗菌剂和防腐剂等技术手段。
2. 医院感染问题,医院是微生物传播的重要场所,医院感染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3.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微生物的抗药性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解决方法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开发新型抗生素、加强监管和管理,以及推广正确的抗生素使用知识。
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解决方法
包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以及推广有机农业等做法。
5. 水体微生物污染问题,水体中的微生物污染可能对人类健康和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水体保护、改善水质、加强污水处理和消毒,以及推广健康饮水知识。
总的来说,解决微生物问题需要综合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管理监管、推广科学知识和改善环境等多种途径,才能有效应对微生物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
水体自净和污染水体的微生物

7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污染前 溶氧变化: ❖ 幅度 0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结束
0
增大
减小
• 这种指标与BIP从根本上是相同的
• 但由于溶解氧可以用溶解氧测定仪随时测定并迅速地 得出结果,而BIP指标需要细菌鉴定、培养、显微镜观 察,周期长操作不便,因此实际操作中溶解氧变化幅 度比BIP指标更为实用。
D.指示生物
❖ 例如
❖
污染前
❖ 生物: 植物
❖
、鱼
污染 消失
净化开始 藻类、原生 动物出现
持续 鱼虾 出现
结束 植物 、鱼
• 可作为指示生物的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真菌、 藻类、原生动物、轮虫、浮游甲壳动物、底栖动物有 寡毛类的颤体虫、软体动物和植物和水生昆虫等。
10
污化系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00%
❖ 污染前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结束
❖ P/H: 高
下降
最低点 上升 高
❖ BIP: 0~8 上升
60~100 下降 0~8
❖ 通常使用的是BIP指数。
6
B.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河流污染中氧浓度昼夜变化示意图 ❖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净化程度昼夜变化幅度不同? ❖ 氧浓度高低与细菌含量有关,昼夜变幅与藻类数量有关,因此与
(强)
阳 光 ↓ 一 级 生 产 者 → 原 生 动 物 → 轮 虫 、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 鱼 → 其 他 动 物
异 养 细 菌 废 物 、 排 泄 物 人
2
水体自净速度有哪些限制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接触水体中的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引起什么疾病

接触水体中的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引起什么疾病?由污水或动物粪便中的病原体所引发的微生物污染是饮用水供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它在沿海水域也是一个问题,下雨后,雨水会将下水道和径流的细菌冲刷到水域,在沿海水域游泳的人可能会生病。
相比于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感染,由于接触休闲水域中的微生物所引发的感染和疾病一般比较轻微而且难以检测。
即便由此引起的疾病状况非常严重,通常也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因于仅仅是接触过被污染的水域。
流行病学研究表示,受到微生物污染的休闲水域可能会引起人的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海滨浴场在大雨后会被检测到细菌污染升高,有的海滨浴场可能会关闭的原因。
海水中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可食用贝类体内累积的致病细菌和病毒可能会使食用它们的人出现更严重的疾病状况。
肠胃炎和甲型肝炎是能通过食用贝类传播的重要疾病;霍乱和伤寒(分别由霍乱弧菌和伤寒沙门菌引起)是首先被确认为与食用受污染的贝类有关的疾病。
疫情暴发也被认为与人们食用受污染的贝类有关。
一开始关于这些疫情暴发的分析基于流行病学数据,而现在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和检测贝类体内低水平肠道病毒能力的提高,为确认贝类是某些疫情暴发源头的说法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
当检测结果显示贝类养殖场中细菌的含量超标时,有关部门就会关闭这些贝类养殖场。
副溶血弧菌是引发海鲜源性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原因。
在美国华盛顿州暴发过的副溶血弧菌胃肠炎,这被认为和食用生牡蛎有关。
并非只有人类面临着被冲刷到水中的病原体的威胁,许多海獭的死亡都是由一些原本只存在于陆地哺乳动物体内的疾病所引起的。
M·A.米勒(ler)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这些海獭的死亡和一种特殊病原体有关,而发病与死亡又与当时当地海域30天到60天前来自河川径流的流量增加有关。
这项发现支持了地表径流会将陆地动物粪便中的病原体带给海獭的结论。
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研究

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研究水体是人类生存离不开的重要资源,但在现代化生产活动以及人类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下,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日益增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微生物具有快速的代谢和转化能力,能够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成为解决水体污染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主要探讨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研究。
一、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工作原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降解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实现。
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氧化、酸化、还原等反应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有机物,最终降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微生物的作用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实现,也可以通过工艺手段来促进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提高降解水平。
二、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因素微生物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不是一种简单的过程,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微生物降解的效果。
以下是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因素:1.微生物种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不同。
一些具有强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如厌氧菌、好氧菌、硫酸盐还原菌、甲烷菌等,能够对污染物快速降解。
2.污染物种类:不同种类污染物对微生物的降解影响不同。
一般易水解、有机物含量高的污染物更容易降解,反之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菌群支持。
3.水体环境:不同的水体环境对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不同。
水体温度、PH值、营养物质、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都会对微生物的活性和生长繁殖产生一定影响。
三、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应用现状微生物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水体污染的方法。
随着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微生物降解技术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现代化生产中,工业废水和污染物排放常会对环境资源造成破坏,引起的旱涝灾害也是常见问题。
以微生物人工湿地和微生物培养技术为代表的微生物降解技术,为解决环保问题带来新的希望。
微生物与水污染治理

微生物与水污染治理一、引言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微生物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生物资源,具有处理和治理水污染的巨大潜力。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与水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微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二、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1、降解污染物:许多微生物具有分解有机污染物的功能,如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2、去除重金属:一些微生物能够通过吸附或转化作用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将汞等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形态,降低其对环境和生物的毒性。
3、营养物质循环: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营养物质的循环。
例如,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为水生植物提供营养;反硝化细菌则能够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从水中去除氮元素。
三、微生物技术在治理水污染中的应用1、生物滤器:生物滤器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装置。
通过在滤器中填充活性炭、火山岩等材料,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空间,从而实现对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
2、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是一种以生物膜为催化剂的反应装置。
通过在反应器内填充生物膜,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3、污水生物修复技术:污水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通过向污染水体中添加特定的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的生长,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四、结论微生物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生物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用于治理水污染。
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重金属和参与营养物质循环等特点,可以有效地解决水污染问题。
在实践中,微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滤器、生物膜反应器和污水生物修复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为保护水资源和环境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与水污染治理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饮用水微生物学指标

饮用水微生物学指标
饮用水微生物学指标是衡量饮用水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这些指标包括总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等方面,它们可以反映饮用水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以及水体的清洁程度和污染程度。
一、总大肠菌群
总大肠菌群是饮用水中最常见的微生物指标之一。
它是一类常见的肠道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和其他相关菌群。
总大肠菌群的检测可以间接反映饮用水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这些细菌通常来自动物的粪便,如果饮用水中出现总大肠菌群超标,往往意味着水源受到了污染。
二、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一类常见的肠道细菌,其存在通常意味着饮用水中存在粪便污染。
大肠杆菌的检测是评估水源是否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的重要手段。
在饮用水中出现大肠杆菌超标时,通常意味着水体中存在其他更危险的病原微生物,如霍乱弧菌、沙门氏菌等。
因此,大肠杆菌的检测也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菌落总数
水中菌落总数可以作为评价水质清洁程度和考核净化效果的指标。
水中细菌总数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成正相关,常作为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菌落总数反映了水体中细菌的总数量,可以用来判断水体中是否存在污染源,以及污染的程度和类型。
如果菌落总数超标,往往意味着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有机物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来保障饮用水安全。
总之,饮用水微生物学指标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饮用水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除去水中细菌微生物的方法

除去水中细菌微生物的方法
消除水中细菌微生物是消毒水来源的重要步骤;它们不仅传播致病细菌而且还会影响河流中的生物、对水质造成污染。
对于清除水中细菌微生物有几种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将水与化学物质混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氯添加剂、氡添加剂或次氯酸,等消毒剂,来杀死细菌微生物。
另外,水中还有其他的消毒剂,比如石蜡和紫外线,可以杀死细菌微生物,但要小心使用,因为使用这些物质时也会对水质造成影响。
另一种消除水中细菌微生物的方法是过滤。
滤水可以吸附然后把水中的细菌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筛选出来;它可以有效去除99.99%的细菌微生物和大分子,从而改善水质。
还有更好的办法,比如微型电子技术,它可以改善水体中的细菌微生物污染问题;这种技术称为可控消毒技术,可以准确地掌握每种污染物体,有效地电离污染物,并将有害物质彻底除去。
本文介绍了消除水中细菌微生物的几种方法:1.将水与化学物质混合;2.过滤;3.可控消毒技术。
这些方法在改善水质,除去细菌微生物时都有一定的用处,但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水质,以减少水污染,实现更好的水循环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及噬菌体等。由于
海洋环境具有盐度高、有机质含量少、温度低及深海静水压力大等特点, 所以海洋微生物绝大多是需盐、嗜冷和耐高渗透压的微生物。[1]
第一节 污染水体的微生物
水体中的微生物
在洁净的湖泊和水库蓄水中,因有机物含量低,故微生物数量很少(10~ 103/ml)。 水生微生物的区系可分以下两类 :
有机污染指示菌 意义:自然水体中的腐生细菌数与有机物浓度成正比。因此,测得腐生细菌数或
腐生细菌数与细菌总数的比值,即可推断水体的有机污染状况
第四节 水体污染中的微生物监测
研究证明,这种推断与实测结果十分吻合。根据水体中腐生细菌的数 量,可以将水体划分为多污带、中污带和寡污带(表 11-1 )。按照腐生 细菌数与细菌总数的比值,则可以把水体分为 α - 腐生带、 β - 腐生带和多 - 腐生带,由此推得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状况
中营养化 富营养化 中营养化 中营养化
MC含量(μg/L) ) 均值 最大值
分析方 法
0.001 0.118
0.243 0.032 6.600 0.020
0.036 2.000
1.037 无数据 14.188 0.570
HPLC ELISA
ELISA ELISA ELISA H水带、特征 腐生细菌数( 个 /ml ) 有机物 多污带 10 5 至 10 6 含大量有机物, 主要是蛋白质和 碳水化合物 极低或几乎没有 ,厌氧性 非常高 甲型中污带 10 5 主要是氨和氨 基酸有机物含 量少 少量,半厌氧 性 较高 乙型中污带 10 4 有机物含量 极微 较多,需氧 性 较低 很多,需 氧性 很低 寡污带 10 至 10 4
清水型微生物: 典型的清水型微生物以化能自养微生物和光能自养微生物为主,如硫细菌
、铁细菌和衣细菌等,以及含有光合色素的蓝细菌、绿硫细菌和紫细菌等。部 分腐生性细菌,如Chromobacterium(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无色杆菌属 )和Micrococcus(微球菌属)的一些种也能在低含量营养物的清水中生长。霉 菌中一些水生性种类,例如Saprolegnia(水霉属)和Achlya(绵霉属)的一些种 可生长于腐烂的有机残体上。单细胞和丝状的藻类以及一些原生动物常在水面 生长,但数量一般不大 。 [1]
生物特征
1.种类很少厌氧菌和兼性厌 氧菌种类多 2.物显华植物,鱼类绝迹 3.河底淤泥中有大量寡毛类 (颤蚯蚓)动物
多污带
1. 2. 3.
α-中污带
生物种类比多污带稍多, 细菌数量比较多 出现有蓝藻,裸藻、绿 藻、原生动物等 底泥已部分无机话,滋 生很多颤蚯蚓
第三节 水体自净
水体自净过程中的污化带 外观
第二节 水体富营养化
藻毒素
——与人类健康
皮肤接触含藻毒素水体可引起敏感部位(如眼睛)和皮肤过敏; 少量喝入可引起急性肠胃炎; 一种肝毒素,是肝癌的强烈促癌剂,长期饮用则可能引发肝癌
饮用水中蓝藻毒素的最高允许含量μg.L-1
蓝藻毒素 婴儿 儿童 成人
微囊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MC-LR)
0.02
0.07
基于臭氧的高级氧化技术
O3/Fe2+
第三节 水体自净
水体自净
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 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 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 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5]
物理作用
包括可沉性固体逐渐下沉,悬浮物、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稀释混合,浓 度逐渐降低。其中稀释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净化过程
0.29
0.11
0.88
0.32
第二节 水体富营养化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s,MCs)
调查水域 滇池(云南省) 巢湖(安徽省)
鄱阳湖(江西省) 东湖(湖北省) 太湖(江苏省) 三峡水库(重庆段)
[3]
采样时间 1992~1993 1999
2000 2000 2001 2004
营养程度 超营养化 富营养化
主要表现为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 的颜色 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则称为“赤 潮”。
第二节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1.水华的出现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增加 浊度。水面被藻类遮盖,阳光难以进入,严重抑制了深层水体的光 合作用,降低溶解氧 2.部分藻类还能分泌藻毒素,引起鸟类、牛、羊等动物中毒, 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和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对于那些依靠富营 养化水体为饮用水源的城市来说,情况尤为严重 3.水中的藻类会大大提高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悬浮固体 等的浓度,增加水处理负担。藻类在过滤时会堵塞滤料,在氯化消 毒时产生三卤甲烷等有毒副产物。藻类代谢物如糖酸等在混凝过程 中与混凝剂反应,降低处理效果,增加混凝剂用量,而生成的络合 物又会导致管网腐蚀。藻毒素不能以常规方法去除。因此,富营养 化水体作饮用水源会严重影响水厂的工艺运行、腐蚀管网、恶化出 水水质[2]
化学作用
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化合、吸附和凝聚等作用 而使污染物质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和浓度降低
生物作用
各种生物(藻类、微生物等)的活动特别是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的氧化 分解作用使污染物降解。它在水体自净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水体自净
水体自净过程会沿河流方向形成一系列连续的污化带
LOGO
水体中的微生物污染
兔兔姥姥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污染水体的微生物
第二节 水体富营养化
第三节 水体自净
第四节 水体污染中的微生物监测
第一节 污染水体的微生物
水体中的微生物
——习惯上把水体中的微生物分为淡水微生物和海洋微生物两 大类型。
淡水微生物的种类及在水中的分布受到水的类型、有机质的含量等
因素影响。在含有石油的地下水中,有大量能分解碳氢化合物的细菌;含 铁的泉水中含有铁细菌;含硫的泉水中含有硫磺细菌;在温泉中则有耐热 菌的存在。 水中真菌以水生藻状菌为主。天然水中还有一些低等藻类生物,以 硅藻数量最大,此外还有各种原生动物。
第一节 污染水体的微生物
腐败型水生微生物:
流经城市的河水、港口附近的海水、滞留的池水以及下水道的沟水中,由 于流入了大量的人畜排泄物、生活污物和工业废水等,因此有机物的含量大增 ,同时也夹入了大量外来的腐生细菌,使腐败型水生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和原生 动物大量繁殖,每毫升污水的微生物含量达到107~108个。其中数量最多的无 芽胞革兰氏阴性细菌,如 proteus(变形杆菌属)、E.coli、Enterobacter aerogenes(产气肠杆菌)和Alcaligenes(产碱杆菌属)等,还有各种Bacillus (芽胞杆菌属)、Vibrio(弧菌属)和Spirillum(螺菌属)等的一些种。原生动 物有纤毛虫类、鞭毛虫类和根足虫类。
第一节 污染水体的微生物
病毒
病毒主要包括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基病毒 及人肠细胞病变孤儿病毒,还有腺病毒、呼肠孤 病毒和肝炎病毒等。这些病毒一般存在于病人肠 道,通过粪便污染水体,最后危害人体。 细菌是污染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它包括肠道细 菌(大肠菌群、结核杆菌等)和病原菌(沙门氏 菌、霍乱孤菌、结核菌等。这些细菌可导致人体 患各种急性传染病。 寄生虫主要包括溶组织阿米巴、麦地那线虫、 血吸虫以及肠道的钩虫、蛔虫、鞭虫、蛲虫、猪 条绦虫、牛肉绦虫等它们通过动物或病人的粪便 污染水体,再通过污染的水体、土壤等途径传。
处理藻毒素常见的几种方法
以促进羟基自由基(· OH)生成 为目的的过程
高级氧化技术
紫外光照降解
紫外光降解法
氯、臭氧、高锰酸盐
化学氧化法
投加活性炭
活性炭吸附法
第二节 水体富营养化
处理藻毒素常见的几种方法
紫外光催化氧化法 光催化氧化法
[4]
紫外光催化氧化的联用工艺 可见光催化氧化
高级氧化技术
Fenton 及类Fenton 法 O3/H2O2
水体自净过程图
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体自净过程中的污化带
污化带
河流方向
1. 多污带
位于排污口之后 的区段
2. α-中污带
在多污带的下游
3. β-中污带
在α-中污带之后
4. 寡污带(自 净完成)
在β-中污带之后
可作为指示生物的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
浮游甲壳动物、底栖动物(寡毛类的颤体虫)、软体动物和植物水生昆虫等
水体中的微生物检测
粪便污染指示菌
意义:人畜粪便中携带有大量致病性微生物。如果将这类污染物排人水体, 就可能引起各种肠道疾病和某些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因此,对水体的粪便污 染状况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水中的致病菌少,直接检测也很困难,即使检测结果阴性,也不能 保证水中不含致病微生物。因此,在水质卫生学检查中,通常采用易检出的 肠道细菌作为指示菌,取代对病原菌的直接检测。[6]
第三节 水体自净
水体自净过程中的污化带 外观
1.暗灰色,很浑浊,含大量有机 物,BOD高,溶解氧极低(或 无),为厌氧状态 2.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 H2S、CO2、CH4等气体,臭味 3.水底沉积许多由有机和无机物 形成的淤泥,水面有气泡 1.水为灰色,溶解氧少,为半 厌氧状态,有机物减少,BOD下 降; 2.水面上有泡沫和浮泥,有NH3, 氨基酸及H2S,臭味
污染水体 的微生物
细菌
寄生虫
第一节 污染水体的微生物
脊髓灰质炎病毒
大肠杆菌
结核菌
蓝细菌 腺病毒
霍乱孤菌
第二节 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
是缓流地表水中磷、氮、有 机物等植物性营养元素严重超标, 藻类异常繁殖导致其他水生生物 大量死亡,水体呈红赫色或者绿 色,溶解氧急剧下降的现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