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90oS
极地东风
请观察分析:
1. 气压带风带的位 置随什么而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 动而移动
风带移动.swf
亚速尔高压 30°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亚洲(印度) 低压
7月,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压带,使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60° 冰岛低压
亚洲(蒙古、西伯 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冬:西北风 气压带和风 带的移动 夏: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 热带季风 质的差异
地转偏向力 冬:东北风 夏:西南风
练习
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 律的大气运动。如果只 考虑赤道和极地之间的 冷热不均,不考虑地转 理想环流.swf 偏向力作用,则全球的 大气运动就是一个赤道 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完成高低纬度之间的热 量交换。
2.海陆分布的影响 气 温 气 压 海洋 陆地 海洋 陆地 夏季 低 高 高 低 冬季 高 低 低 高
1月亚洲高压切断60°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7月亚洲低压切断30°副热带高压带,使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3、季风环流图 亚热带、温带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地转偏向力 东亚
季风
南亚 东南亚
12.读“北半球气压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实线内气压场和虚线内气压场各自出现的季节和成 因。
(2)7月份亚欧大陆上的气压系统位于图中甲、乙、丙、丁、戊、 己的何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答案: (1)实线为冬季气压场,虚线为夏季气压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乙处,图中亚欧大陆上的气压系统是甲和乙,而7月份亚欧 大陆上是热源,应为热低压,而图中甲是高压,乙为低压。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2、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①假设地面均一,地球不自传,不公转---形成单圈环流形成过程:因为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所以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热量盈余,温度升高,低层空气膨胀上升,并向高纬地区扩散,因而赤道的上空有空气流出,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压带。
极地地区终年热量亏损,气温下降,空气下沉,高空的空气不断地流入补充,只是极地地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极地高压带。
在近地面,极地为高压,赤道为低压,由于气压梯度力,空气由极地高压带流向热带低压带;在高空,极地为低压,赤道为高压,空气从赤道流向极地。
这样空气互相补偿,循环流动,形成单圈环流。
如图②假设地面均一,地球不公转,自转---形成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即赤道低压。
赤道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为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
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
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低纬度环流圈。
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冬、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冬、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带状分布 带状分布
原因: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活动
1.(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 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 冷而重。 (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 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 暖而轻。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冬、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
2、季风环流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作用: 1. 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
夏季: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冬、 块状分布 块状分布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 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且海陆 相间分布。 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亚洲高压( 一 亚洲高压(又称 阿留申 高压 月 蒙古西伯利亚高 低压 压) 亚洲低压( 七 亚洲低压(又称 夏威夷 低压 印度低压) 月 印度低压) 高压 带状分布 带状分布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原因: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大西洋 冰岛低 压 亚速尔 高压
东 亚 季 风
④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
风向 气候 类型 气候 冬寒冷干燥 冬温和少雨 特点 夏炎热多雨 夏炎热多雨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知识点

17.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①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②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②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
③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④三圈环流(垂直分布)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循环图
⑤气压带、风带(水平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⑥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窗口要避开东南方向;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窗口要避开东北方向。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为主 多对流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为主 少、大陆东岸例外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低
压
多锋面气旋活动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下沉为主 少
(4)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

大气环流
一、大气环流旳形成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二、大气环流对气候旳影响
微专题一
气压带和风带旳形成、分布与 移动规律
考点细化:
了解三圈环流形成旳气压带形成、分布 了解三圈环流形成旳风带旳形成、分布、方向 懂得气压带、风带旳季节移动原因、规律 根据气压带、风带旳季节移动图判断季节
一、大气环流旳形成
全球性旳有规律旳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一、三圈环流
(1)影响原因: 高下纬度间旳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旳影响
(2)假设条件:
(3)成果: 三圈环流
①地表均匀、平坦 ③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2 . 三圈环流形成旳气压带和风带(成因)
低压
堆积
高压
热上升 重力下沉
重力抬升 冷下沉
N 极地东风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旳分布特点
右图中①②③④表达气压带,⑤⑥ ⑦表达风带。
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旳正确判断是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来自 低纬的盛 行西风( 暖而轻
900N
600N
300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目录
• 大气环流概述 • 气压带的形成 • 风带的形成 • 大气环流与气候变化 •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相互作用
01
大气环流概述
大气环流的概念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层中大规模的、 周期性的气流运动现象,包括全球范 围内的大气循环、季节性变化和地区 性差异。
大气环流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地球表 面温度和压力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气候变化、天气系统形成和地表环 境等具有重要影响。
03
风带的形成
信风的形成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信风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有关,由 于地球自转的偏向力,赤道地区受到的太阳 辐射从东向西,导致空气在赤道上升向高空, 并向两极流动。
在赤道地区,由于受到太阳辐射的热量最多, 空气受热上升至高空,形成低气压。随着纬 度升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减弱,空气温 度降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由于地球自 转的偏向力,北半球的空气流向偏右,南半 球的空气流向偏左,形成了东北信风和东南 信风。
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与运动方 向垂直的力,称为科里奥利力。
科里奥利力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科里奥利力使得大气的流动受到偏转,形成了各种旋 涡和气流,进而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运动。
谢谢观看
按照成因,大气环流可分为自然环流和人为环流。自然环流主要受地球自转、地球表面温度和压力分布 等因素影响,而人为环流则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利用变化等。
02
气压带的形成
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由于地球表面从赤道向两极的地表温度逐渐降低,导致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带。
大气环流的重要性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1、大气环流
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特点:全球性、规律性和长时期平均状态等特点;
成因: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意义:促使大气不断运动,输送交换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和促使水汽循环;
2、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
1)单圈环流
对位置。
春秋分时:南北纬25° —— 35 °之间;
夏季:南北纬30 °——40°之间;
冬季:南北纬20 °——30 °之间;
自学:请再尝试写出其他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和冬季时的纬度相对位置。
总结: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2)气压带表现为高压、低压相间分布;
3)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相同;
(1)冰岛位于()
A极地高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点拨:根据图中冰岛的纬度位置,及气压带的移动范围即可作出正确判断。
4、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分析
掌握背景: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密切相关。因此,明确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对于分析和掌握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等十分重要。
南半球:东南风;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原因: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有规律的周期性移动。
规律:各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具有整体性,相对位置不变;一年中的移动幅度大约为5 °;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偏,冬季南偏。
聪明的你,尝试一下移动规律,尝试写出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和冬季时的纬度相
①为什么赤道地区的空气会上升?赤道低气压带是如何形成的?
因为赤道地区受热多,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从而导致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一月 陆地高压切断低压
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冷高压
冰热海岛低洋低压压
副 极蒙(大古地亚陆-洲西冷低)伯高高利气压压亚压 带 阿热留海低申洋压6低0N压
副高弱→夏季风弱→雨带推移速度慢→南方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多→南涝北旱
季风气候不稳定 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典型例题]1.当气压分布如图 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B 处是大西洋,此时受低压控制 B.1 月份时,北半球海陆气压分布呈图中所示 C.此时 A 处吹东北风,C 处吹西北风 D.图中海陆之间的气压差异是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造成的
低气压
低气压带空气上升, 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气候比较湿润。
高气压
高气压带空气下沉, 水汽受热难易凝结, 气候比较干燥。
风从低纬吹向高纬, 60°N 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30°N 气候比较湿润。
30°N 风从高纬吹向低纬, 水汽受热难易凝结,
0° 气候比较干燥。
冷干 冷湿
干热
湿 干燥
暖湿 干冷
※规律 ①风带呈小于号(北撇南捺) ②风由中间向两侧吹为高气压带,否则相反
盛行西风
30°N附近形成高压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东北信风带
赤道附近形成低压 0° 赤道低气压带
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主要因素
热力因素 动力因素
热力原因:冷却收缩下沉 动力原因:冷暖气流辐合 上升 动力原因:聚积下沉 热力原因:受热膨胀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低相间
副 热 带
东 北
高
信
压
风
带
赤
东
道
南
低 带
纬
压
信
带
风
副 热
中
高
压
西
带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气压带、风带与降水的关系
(1)低压-----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如赤道低压、副 极地低压)
(2)高压-----下沉气流-----难成云致雨(如副热带高压、 极地高压) (3)较低纬吹向较高纬气流--易成云致雨(如西风带)
课程标准: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位置、 成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先学后教(一)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36-39页及读图。 自学指导(一)
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5分钟
请观察分析:
1. 与闭合的环流 相比,三圈环 流的成因新增 了什么因素? 2. 各气压带的成 因是什么? 3. 各气压带之间 形成什么风带?
解说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三圈环流.swf
(2)假设: ①地表均一 ②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1、随 太阳直射点
小结: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课堂练习
1.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 A 台风 B 大气环流 C 热力环流 D 季风 2.关于高纬环流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极地附近有上升气流 B 60°纬度附近有下沉气流 C 近地面形成极地东风带 D 高空中形成极地东风带
(4)较高纬吹向较低纬气流--难成云致雨(如信风带、 东风带)
思考:海洋向陆地的气流(多雨) 流 (少雨)
陆地向海洋的气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1、三低四高,相间分布 2、六个风带(注意风向) 3、气压带的成因: 热力原因:赤道低压、极地高压 动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 4、各气压带、风带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多雨: 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带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作用
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 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 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掌握大气环流的规律,是了解天气 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基础。
请观察分析:
冷热不均会形成 热力环流,赤道 和极地之间冷热 不均,会形成类 似的热力环流吗?
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 律的大气运动。如果只 考虑赤道和极地之间的 冷热不均,不考虑地转 理想环流.swf 偏向力作用,则全球的 大气运动就是一个赤道 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完成高低纬度之间的热 量交换。
少雨: 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 信风带、极地东风带
1、全球的气压带 风带随太阳直射点 移动: 请观察分析 : 2、由于气压带风 带的移动,使 1. 气压带风带的 30位置随什么而 °-40°大陆西 岸地区冬季受西风 移动? 影响而温和湿润, 2. 气压带风带移 夏季受副高控制, 动对 炎热干燥,形成独 30°~40°大 特的地中海气候;
风带移动.swf
陆西岸地区的 气候有何影响?
解说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600 300 00 300
600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移动而移动。 2、从冬至到夏至向 北 移动,从夏至到冬至向 南 移动。 3、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向 北 移动,冬季向 南 移动。 4、就全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向 高纬 移动,冬季向 低纬 移动。
③地球自转
高纬环流
----三圈环流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10
中纬环流
9 3 7
8
6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环流
2 1
4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 小结: 极地低气压带,故为动力因素所致。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压带
分布规律
七带六风
风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60°
东北信风
中纬西风
极地东风
中纬西风
东北信风
赤道低气压带
0°
东南信风
(B)
(C)
3.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七个气压带有四个低压带、三个高压带 B 六个风带中有两个偏西风带,四个偏东风带 C 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低气压带为中心对称分布 D 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很稳定(B)源自看下图,识别气压带和风带:
东南信风
中纬西风 中纬西风
极地东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副极地低气压带
解说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假设: 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转 (1) 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单圈环流
3、大气环流的形成
小结:
极地高压 90N 带
60N
30N
赤 道
低
压
带
0
冷热不均产 生了赤道低压带 和极地高压带, 故成因为热力因 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