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研究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购物中心的顾客消费行为分析与策略

购物中心的顾客消费行为分析与策略

购物中心的顾客消费行为分析与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购物中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吸引并保持顾客成为了购物中心管理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顾客消费行为的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策略,以帮助购物中心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提高其竞争力。

一、购物中心的顾客消费行为分析1.冲动性消费冲动性消费是指顾客在购物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诱惑,而产生的非计划性消费行为。

这种消费行为通常表现为顾客在进入购物中心之前并无明确的购物目标,而是在购物过程中受到商品的吸引、促销活动的诱惑或氛围的影响,从而产生购买欲望。

冲动性消费在年轻人群体中尤为常见,他们更容易受到时尚、个性等因素的影响。

2.目的性消费目的性消费是指顾客在购物前已有明确的购物目标,具有较强的购买意愿和决策能力。

这种消费行为通常表现为顾客在进入购物中心之前已经了解了所需的商品信息,如价格、品牌、质量等,并在购物过程中迅速找到目标商品进行购买。

目的性消费在家庭主妇和中老年人群体中较为常见,他们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

3.体验性消费体验性消费是指顾客在购物过程中,更加关注购物环境的舒适度、服务质量和娱乐性,而不仅仅是商品本身。

这种消费行为通常表现为顾客在购物中心内消耗较长时间,参与各种活动、品尝美食、享受休闲娱乐等,从而提升消费体验。

体验性消费在年轻人和家庭人群中具有较高的需求。

二、购物中心的顾客消费行为策略1.提升商品吸引力购物中心应根据顾客的消费需求和喜好,引进具有特色的商品和品牌,以吸引不同类型的顾客。

还应注重商品的质量和性价比,让顾客在购物过程中感受到物有所值。

2.加强促销活动策划购物中心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促销活动,如打折、满减、赠品等,以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同时,应注重活动策划的创意性和独特性,让顾客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购物中心的魅力。

3.优化购物环境购物中心应注重购物环境的舒适度,如保持整洁的卫生、合理的布局、舒适的温度等。

济南购物广场调查报告

济南购物广场调查报告

济南购物广场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方法为了了解济南购物广场的发展现状、消费者需求和购物行为,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通过设计问卷并在济南多个购物广场进行发放和收集数据,获取了相关信息。

二、调查样本和分析1.调查样本本次调查共有500份有效问卷样本,样本来自不同年龄段、职业和收入水平的济南市民。

其中,男性占比30%,女性占比70%;18-25岁占比20%,26-35岁占比30%,36-45岁占比30%,46岁及以上占比20%。

2.调查结果分析(1)消费习惯和意向调查结果显示,80%的受访者每个月会来购物广场购物一次以上,其中60%的人每周都会来购物。

购物目的主要集中在购买服装鞋帽和家居用品上。

同时,30%的人表示会根据广场的促销活动来决定购买的时间。

(2)购物广场评价受访者对济南购物广场的整体评价较高,有70%的人给出了4分及以上(满分为5分)。

消费者对购物广场的要求主要包括:品牌丰富度(80%)、购物环境(70%)以及服务质量(60%)等。

(3)购物方式调查结果显示,75%的受访者更喜欢线下购物,主要原因是能够亲自试穿、试用商品。

而25%的人表示更倾向于线上购物,主要原因是便捷和价格相对较低。

(4)购物体验调查结果显示,购物广场的购物体验对消费者的忠诚度有着重要影响。

购物体验好的消费者更愿意再次前往购物广场购物,并愿意向他人推荐。

购物体验不好的消费者则会选择其他购物方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1.消费者需求购物广场应提供丰富的品牌,以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的需求。

此外,购物环境的舒适度和卫生程度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2.营销策略购物广场应定期推出各类促销活动,以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

同时,购物广场还可通过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增设儿童娱乐设施等方式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3.综合服务购物广场应提供充足的停车位、舒适的休息区和方便的卫生设施,以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

同时,购物广场还应提供餐饮服务和娱乐设施,以提供更加完整的购物体验。

购物中心调研报告

购物中心调研报告

购物中心调研报告
《购物中心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人们对购物中心的需求和偏好,分析购物中心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前景,为购物中心提供相关的发展建议。

二、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面向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的消费者,了解他们对购
物中心的消费习惯和需求。

2.实地走访:到不同类型的购物中心进行观察和访谈,了解购
物中心的规模、品牌商户、消费者流量等情况。

3.数据分析:收集购物中心相关数据,对其运营情况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
1.消费者需求:调研结果显示,人们对购物中心的消费需求主
要集中在服装、美妆、餐饮等方面,同时也对购物中心的娱乐和休闲设施有一定需求。

2.购物中心运营情况:大型购物中心的品牌商户众多,吸引了
大量消费者,而小型购物中心由于规模较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竞争情况:随着线上购物的发展,购物中心面临了来自线上
平台的激烈竞争,需要加强服务和体验,提升吸引力。

四、建议
1.优化商户结构:购物中心需要调整商户结构,注重引入优质
品牌和个性化商户,提升消费者体验和吸引力。

2.增加娱乐设施:购物中心可以增加娱乐设施,如电影院、游乐场等,吸引更多家庭和年轻消费者。

3.提升服务水平:加强购物中心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供更便捷和舒适的购物体验。

五、结论
购物中心作为现代消费场所,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自身的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通过对购物中心的调研,可以为购物中心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某购物中心消费者研究报告

某购物中心消费者研究报告

某购物中心消费者研究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购物中心的消费者行为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便为购物中心的经营者提供有关消费者喜好、购物习惯以及改进措施的建议。

我们通过对购物中心内的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总结出了以下结论。

2. 调研方法为了收集足够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采用了以下调研方法:•问卷调查:我们在购物中心内随机选择了300名购物者进行问卷调查,涵盖了他们的年龄、性别、购买行为等信息。

•观察记录:我们观察了购物中心不同区域的人流量、热门店铺、停留时间等信息,以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购物习惯。

•数据分析:我们应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3. 消费者画像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对购物中心的消费者画像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消费者的主要特征:•年龄分布:购物中心的主要消费者年龄集中在25-35岁,占总样本的40%。

•性别比例:女性是购物中心的主要消费者群体,占样本的60%。

•收入水平:大部分消费者的月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占总样本的70%。

•购买偏好:购物中心的消费者主要购买服装、鞋包、化妆品等日常消费品。

•购物习惯:大部分消费者倾向于周末来购物中心,平均停留时间为2-3小时。

4. 消费者满意度我们还针对购物中心的服务质量和购物体验进行了调查,以了解消费者对购物中心的满意度。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服务质量:消费者对购物中心的服务质量较为满意,特别是店铺的员工服务态度和产品质量。

•购物体验:大部分消费者表示他们在购物中心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品,购物体验良好。

•改进建议:少部分消费者反映购物中心的停车位不够,建议购物中心增加停车位,并提供更多的休息区域。

5. 消费行为分析我们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以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和购物动机。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购买决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主要参考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和价格。

口碑和朋友推荐对他们的购买决策也有一定影响。

消费者购物行为分析报告

消费者购物行为分析报告

消费者购物行为分析报告导语消费者购物行为是市场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了解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动机和行为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本文将通过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分析,探讨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特点、购物渠道的选择以及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服务的要求等问题。

一、购买决策过程购买决策过程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经历一系列心理过程来做出决策的过程。

通常包括需求识别、信息搜集、评估比较、购买决策和后续评估。

消费者的需求识别可以来源于内外部因素的刺激,例如自己的需求感受或者广告的诱导。

信息搜集阶段,消费者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商品的相关信息,包括广告、媒体报道、亲友推荐等。

在评估比较阶段,消费者会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品质、服务等因素,并做出购买决策。

二、消费者心理特点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决策受到很多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人们在购物时常常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这被称为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朋友、社交圈和媒体等。

另一方面,个人的消费行为也受到自身特点的影响,例如个人对品牌、价格、功能的偏好等。

三、购物渠道的选择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有更多的购物渠道可以选择。

传统购物渠道包括实体店和超市,而现在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网购。

消费者选择购物渠道时会考虑时间、便利性、信任度和价格等因素。

实体店的优势是可以提供面对面的购物体验和即时的服务,而电商平台则提供了更多的商品选择和更便捷的购物方式。

四、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是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会关注产品的功能性、耐用性、安全性和性价比等因素。

品牌声誉和口碑也是消费者选择购买的重要参考因素。

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品质有保障的产品,而对于一些生活必需品,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往往更高。

五、消费者对服务的要求除了产品品质之外,消费者对服务的要求也是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

良好的售后服务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消费者希望企业能够提供周到的预售咨询、方便的售后保修以及及时的投诉解决渠道。

购物中心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

购物中心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

购物中心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购物中心概述•消费者消费行为概述•购物中心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引导作用•购物中心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负面影响•购物中心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的解决方案01CATALOGUE购物中心概述0102定义购物中心是一种商业地产模式,通常由一个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聚集了多种类型的商店、餐厅、娱乐设施等,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购物、休闲、娱乐体验。

特点购物中心具有以下特点综合性购物中心汇集了多种类型的商店和设施,方便消费者进行比较和选择。

便利性购物中心通常提供停车、休息、餐饮等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购物体验。

娱乐性购物中心不仅提供购物服务,还设有电影院、游戏机等娱乐设施,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

030405定义与特点购物中心的分类根据规模01购物中心可以根据面积、商店数量等因素分为小型购物中心、中型购物中心和大型购物中心。

根据定位02购物中心可以根据定位分为社区型购物中心、区域型购物中心和超区域型购物中心。

根据业态03购物中心可以分为传统购物中心和主题型购物中心。

传统购物中心通常以零售为主,而主题型购物中心则以特定主题为特色,如儿童体验中心、电影主题购物中心等。

起源购物中心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逐渐成为当时美国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发展20世纪60年代,购物中心开始在欧洲和亚洲等地得到推广和发展。

其中,日本的购物中心发展尤为突出,出现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

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购物中心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成为现代商业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消费者对于购物体验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对于购物中心的业态和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购物中心的发展历程02CATALOGUE消费者消费行为概述消费者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包括购买目的、购买决策过程、购买方式等。

消费者消费行为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偏好、选择、购买及使用等方面的反映,是消费者心理活动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购物广场消费者调研报告

购物广场消费者调研报告

购物广场消费者调研报告购物广场消费者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购物广场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购物场所,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由于购物广场涵盖了众多的商家和商品,其消费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有必要对购物广场的消费者进行调研,以了解其购物行为、满意度和需求,为广场经营者提供参考。

二、调研设计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设计了20个问题。

问卷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共调查了500名购物广场的消费者。

调研的内容包括消费者基本信息、购物频率、购物时长、购物方式、购买偏好、消费金额、满意度等。

三、调研结果1.消费者基本信息:调研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7%,女性占53%。

消费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45岁之间,占比为60%;10-24岁占25%;45岁以上占15%。

购物广场消费者中80%为城市居民,20%为农村居民。

2.购物频率和时长: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平均每月前往购物广场的次数为5次,多数消费者集中于每月3-5次的频率。

购物时长主要集中在1-3小时之间,占比为70%;3-5小时占比为20%;5小时以上占比为10%。

3.购物方式:调查显示,购物广场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主要为线下购物(80%),线上购物(20%)。

其中,线下购物主要集中在购物广场实体店面,线上购物主要以购物广场的官方网站和手机APP为主。

4.购买偏好:调查显示,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商品品类包括服装鞋帽、家居用品、数码产品和美妆护肤品。

其中,服装鞋帽和家居用品是消费者购买偏好的前两位,占比分别为30%和20%。

5.消费金额:根据调查结果,消费者在购物广场的平均消费金额为每次500-1000元之间,占比为50%;1000-2000元占比为30%;2000元以上占比为20%。

6.满意度:调查显示,购物广场消费者对于购物环境、商品质量、服务态度和便利程度的满意度均较高,各项满意度指标均在80%以上。

四、调研结论根据调研结果,购物广场消费者主要以城市居民为主,女性消费者占比较大,主要集中在25-45岁之间。

购物中心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

购物中心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

购物中心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近年来,购物中心已经成为消费者日常购物的主要场所。

购物中心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商家和市场定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购物中心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购物中心的位置和布局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位于市中心或繁华地段的购物中心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到访。

此外,购物中心内部的布局也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如设置合适的入口、出口和通道,以便消费者能够轻松地找到他们想要购买的商品。

其次,消费者的购物动机也是影响其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消费者可能出于实际需要前往购物中心购物,而另一些消费者则可能是出于娱乐、消遣或社交的目的。

因此,购物中心应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和动机。

除了购物动机之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受到个人特质和偏好的影响。

有些消费者注重品牌,他们倾向于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

而另一些消费者则更注重价格和折扣,他们更倾向于购买优惠的商品。

购物中心可以通过提供各种不同的品牌、价格和折扣,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消费者。

此外,购物中心内的氛围和环境也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购物中心应该创造一个舒适、愉悦的购物环境,以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和购买欲望。

如设置宽敞明亮的走道、舒适的休息区和干净整洁的卫生间等。

最后,购物中心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活动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有重要影响。

购物中心可以通过进行促销活动、组织折扣活动或举办特殊节日活动来吸引消费者。

此外,购物中心还可以通过提供停车优惠、积分兑换和会员制度等方式,增强消费者对购物中心的忠诚度。

综上所述,购物中心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研究涉及众多因素。

购物中心应关注消费者的购物动机、个人特质和偏好,并通过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和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吸引更多消费者并提高他们的消费满意度。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购物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购物,而不是到实体店铺购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购物中心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前面,我们差不多从经济、社会等角度了解了购物中心的进展过程,也从战略分析的角度研究了零售业态的进展动因、特点。

最要紧的,业态的变化和进展,差不多上顺应了社会进步的进展方向,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也确实是讲,消费者的行为,需求的变化是推动商业进展的全然缘故。

然而,不管是零售业态的经营者,依旧对商业具有浓厚兴趣的物业开发者,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前者多从商品研究,销售资料等方面追逐经济的目标,后者多是概念性地涉及商业物业,一切为了满足经营者的需要。

不管是零售商,依旧开发商,都需要静下心来,不断地研究消费者的思想、动态、行为特点等。

只有真正了解了消费者,才能切实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不断完善各种业态。

本章要紧从消费者消费行为和生活形态方面介绍这方面内容。

第一节消费者理论应用研究一、消费者行为的定义消费者行为研究是一门科学整合的学科,其架构与意义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及行销学等领域。

消费者行为的定义,依照Engel,Blackwell及Miniard(1993)的定义是:“消费者于产品或服务的获知、消费及处置的相关活动,包括其事前与事后的决策过程”。

而Schiffman及Kanuk (1991)则认为“消费者为了满足需求,所表现出对产品、服务、构想的寻求、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置等行为”。

综观上述发觉相同观点,即消费者行为能够界定为消费者为满足需求,关于产品或服务所表现出来的消费活动与过程中所发生的决策行为。

消费者行为是一个过程,且包含所有相关购买与使用决策的活动。

消费行为理论要紧分为两个不同的学派:行为学派及认知心理学派,但以行为学派的消费行为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上要较符合实际所需。

因为行为学派的理论除了注重建立刺激—反应的关系以达致销售的目标外,亦包括运用斯金纳(Skinner)所开创的强化学习理论及班度拉(Bandura)所提出的观看学习理论,去改变消费者的行为。

也确实是讲行为学派的消费行为观点认为,只要市场治理者能成功设计适当的市场策略组合,便可刺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同时其所需要发掘的,乃是在何种环境刺激因素下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其工作就像环境工程师一样,要紧的职责是布置及设置适当的环境变量,包括市场学上所谓的4p,即价格(price)、产品(product)、促销(promotion)、及通路(place),引发消费购买行为。

二、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要紧目的在于了解目标市场中,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基础、特性及动向,以作为市场治理的依据。

1、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目的Loudon&Bitta(1988)同时从宏观与微观的两个角度,阐述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作为制订行销决策的用途:(1)在宏观点,了解消费者行为能够关心洞悉经济、社会的整体趋势,甚至能够预测其进展,进而促进市场系统的整体效率及社会大众福利。

(2)在微观上,了解消费者行为能够关心一个企业或组织,完成其在产品的研究与开展,或销售促进的目标。

2、消费者行为研究基础Kotler(1994)从许多个案研究中,归纳出四个差不多原理,作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础:(1)消费者行为差不多上独立自主的。

(2)消费者的动机与行为能够经由研究而得到了解的。

(3)经由尊重消费者是独立自主且具目的的劝讲活动,消费者行为是可被阻碍的。

(4)关于消费者的劝讲活动,必须具有社会意义且合乎法律、道德,而非有意的操纵。

3、消费者行为的调查在消费者行为调查方面,能够从下列各问题去着手:是否购买(Whether)、购买什么(What)、购买缘故(Why)、购买时机(When)、购买地点(Where)、及如何购买(How),即治理上常用的5W1H。

Kotler(1998)也曾解释讲明市场中的七个“O”:(1)谁在消费者市场内—组成成员(Occupants)消费者市场包括所有的个人与家庭,他们消费产品与劳务,因此要制造有力的行销,必须了解到谁是市场中的消费者。

(2)消费者购买的是什么—购买标的(Objects)依消费者的购买适应,可将产品的选择,区分为便利性、选购品、专门品三类。

(3)消费者追求什么—目标(Objectives)尽管消费者购买同一种产品,然而消费者所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因此消费者究竟想从产品中得到什么利益,是行销者所追求的。

(4)谁参与购买决策—组织(Organizantion)了解不同参与者在购买决策各时期上所扮演的角色,及所应用的准则,并确认决策者所具有的阻碍力,才能设计正确的产品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5)消费者如何购买—购买作业(Operation)消费者的购买作业,包括购买情景、购买程序和购买决策,因此充分了解消费者购买作业,有助于行销作业。

(6)消费者何时购买—购买进机(Occasions)消费者购置产品时机受到产品快慢、季节、经济环境等阻碍。

(7)消费者何处购买—通路(Outlets)了解消费者购买通路,行销治理者方能制订有效的通路策略。

三、消费者行为分析1、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依照学者Kotler(1998)在每一件购买决策过程中,消费者可能扮演了以下一种或多种角色:(1)发起者:首先经历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人。

(2)阻碍者:采纳有意或无意的言词或行动,阻碍消费者实际购买或使用商品或服务的决策过程的人。

(3)决策者:为能够在最后部分或全部购买决策的人,决定是否要购买,购买什么、如何购买与到何处购买。

(4)购买者:为实际从事购买的人。

(5)使用者:实际消费或使用该产品的人。

因此厂商必须能够确定出这些角色,了解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这些对业者设计产品、决策讯息与分配促销预算,有着重要的含意。

2、以S—O—R观点探讨消费者行为消费行为是人类行为的子集合,因此可借用心理学S—O—R 之行为模式,分析探讨消费者行为。

S—O—R源自于早期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现在已被引用至各种特定反应主体的行为研究中,S(Stimulus)代表导致消费者反应的刺激;O(Organism)则代表有机体或反应的主体;R(Response)表示刺激所导致的反应。

就消费者行为而言,对应于S—O—R观念,能够界定出消费者刺激、消费者与消费者反应,如图8-1-1分为三部分,消费者刺激透过消费者内在运作,而产生消费者反应,要点分析如下:图8-1-1:S—O—R观点看消费者行为资料来源:Reynolds, F. D.&Wells, W. D.,Consumer Behavior Mcgraw-Hill,1977(1)消费者刺激由消费者观点来看,消费者刺激依其与人的关联程度不同,可分为两类:一为与人的相关程度较高,如服务人员、朋友等;另一类则与人的相关程度较低,如广告、卖场环境等。

另外,由行销者的观点来看,消费者刺激可分为行销者可操纵与不可操纵两方面,前者如产品、广告与服务人员等;后者如消费者的居家环境、亲人和大众传播媒体的报导。

(2)消费者特性消费者特性可依据其一般性与专门性,将其排列在一个连续尺度上,由一般性的人口统计变量至专门性购买及消费特性,如图8-1-2列示讲明。

一般性专门性图8-1-2: 消费者特性的一般性与专门性连续尺度资料来源:Reynolds, F. D.&Wells, W. D.,Consumer Behavior Mcgraw-Hill,1977表8-1-1:一般消费者特性资料来源:Reynolds, F. D.&Wells, W. D.,Consumer Behavior Mcgraw-Hill,1977这种分类事实上亦是描述性和预测性的区分,例如意愿最接近购买,偏好次之,因此由意愿预测购买行为就会比后面的偏好预测购买行为准确,由生活形态预测购买行为比由人格特质预测准确,然而意愿和偏好比较难以客观的观看或衡量,而人口统计变量及社会经济变量等描述变量,可关心行销者迅速抓住消费者的特性,其内容如上表8-1-1所示,因此通常为研究者所采纳。

(3)消费者反应消费者反应变量可由以下两个方面去分析,其一为消费者对环境情势选择的反应,分为三类:对产品集群的选择、对产品的选择及对品牌的选择;另一为消费者反应的种类,分为信息处理、购买、沟通与消费等四种反应。

3、阻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学者Kotler(1998)指出,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一个了解消费者黑箱的过程,消费者可由外在的刺激来源,行销活动与环境层面的两项因素同意刺激,同时经黑箱处理,产生购买的决策,其过程如图8-1-3讲明。

图8-1-3:购买行为模式资料来源:Kotler, P.,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pp,172,1998 因此想要了解消费者的黑箱作业,可从消费者的背景特征与决策过程中去探讨,而消费者特征为阻碍消费者的因素,学者Kotler将其分为文化、社会、个人与心理等四类因素,如表8-1-2讲明。

表8-1-2:阻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资料来源:Kotler, P.,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pp,173,1998 阻碍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因素,由EKB模式中探讨,可归纳为三大类如表8-1-3讲明。

表8-1-3:阻碍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因素资料来源:Engle, James F., Kollat, David & Blackwell, Roger D., Consumer Behavior, 1973。

从以上的讨论,能够发觉阻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相当复杂,其中个人与心理因素属于内在因素,而环境、社会文化因素属于外在因素,借由内、外因素彼此交互作用,进而阻碍其消费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