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建川纪念馆观后感

建川纪念馆观后感建川博物馆观后感篇一:——勿忘历史,居安思危在上个世纪,我们的国家任人宰割,就如文天祥说的:“山河破碎风飘絮。
”那样,岌岌可危。
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充满着屈辱与辛酸。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
我们必须铭记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吸取教训,更是为了鞭策自己,居安思危。
4月11日星期日,我们棕北中学除九年级师生,都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有建川博物馆。
那日。
我们从成都驱车一个半小时,便到了建川博物馆,据介绍,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全名“建川博物馆聚落”,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有樊建川先生私人投资建立。
聚落内建设有抗战,5.12地震纪念,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等20余个分馆。
其中,我们分别参观了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红色年代音像陈列馆,川军抗战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中国老兵手印广场,红色年代镜鉴陈列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老公馆家具陈列馆,“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国防兵器馆,三寸金莲馆等。
接下来,我们便开始参观:第一站是建川博物馆聚落的抗战系列,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中流砥柱馆,顾名思义,中流砥柱馆所展示的是一些关于人民顽强抗战的文物,一根高达十来米的红色柱子笔直地立在馆中央,标志着比馆的意义,凸显了此馆的特征,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接下来参观了不屈战俘馆,陈列的是一些当时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的侵略,仍面不改色,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人物塑像及画面。
十分感人。
我们还参观了国防兵器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川军抗战馆,这些馆都真实全面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半个多世纪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参观以后不禁让我对那些在战争种牺牲的,伤残的,做出过贡献的国人肃然起敬。
第二站便是民俗系列。
这里,三寸金莲文物陈列馆和老公馆家具陈列馆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百年变革。
一双双三寸绣花鞋,不禁让我们想起以前女人的悲哀,一个女孩生下来不久便要在正在发育的脚上裹上绷带,让脚不能再长,其结果必然是脚严重变形,而且相当痛苦,那时,大脚女人是很没有地位的。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从小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对建川博物馆充满了期待。
今天,终于有机会亲自来到这里,领略这座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大门,我感受到一股庄严肃穆的氛围,仿佛漫步在历史的长河中。
博物馆的大厅宽敞明亮,高大的天花板上悬挂着巨大的铜质吊灯,散发着温暖的光芒。
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历史照片和文物的图片,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整个大厅呈现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氛围,让人不禁沉浸其中。
我走进第一个展厅,眼前的景象让我震撼不已。
展厅内陈列着大量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展示了建川地区的物产、风俗、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保存完好的青铜器,上面刻满了繁复的纹饰,展示了古代手工艺的精湛技艺。
此外,还有一些精美的陶器、玉器和石刻等,无一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随后,我进入了另一个展厅,这里主要陈列的是地方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巨匠的事迹和作品。
每个展品旁都有详细的介绍,使人更加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我被展示出来的历史名人的伟大事迹所震撼,而他们的作品更是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和思考。
穿过一条长廊,我来到了博物馆的艺术展厅。
这里展示的是现代艺术的作品,从绘画到雕塑、摄影再到装置等各种形式的作品应有尽有。
这些作品大多充满了现代气息,富有创意和想象力。
其中一幅巨大的油画吸引了我的目光,画面中的色彩斑斓,寓意深远,令人沉思。
接下来的几个展厅分别展示了建川地区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当代艺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这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传统工艺品,如刺绣、木雕和竹编等,无一不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
而当代艺术作品则展示了年轻艺术家们的思想和创意,给人以现代生活的思考。
博物馆内还设有一个教育中心,向民众普及历史和文化知识。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小朋友正在参与互动游戏和手工制作,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建川观后感

建川观后感篇一建川观后感嘿,朋友们!前几天我去了建川博物馆,这一趟下来,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呐!一走进那地方,我就感觉像是穿越了时空。
那些陈列的展品,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你能想象到吗?那些陈旧的武器、泛黄的书信,好像都有灵魂似的,拉着我走进历史的长河。
我看到了战争时期的老照片,也许你们会说,照片能有啥特别的?可当我站在那里,看着照片上战士们坚定的眼神,我就在想,他们当时得有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可能他们也害怕过,也许他们也有牵挂的家人,但是为了我们的国家,他们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展示抗战时期生活用品的区域。
看着那些简陋的锅碗瓢盆,我心里突然一酸。
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得多艰苦啊!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能像他们一样坚强吗?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个模拟的战场,枪炮声、喊叫声仿佛就在耳边。
我觉得自己的心跳都加快了,仿佛置身于那场激烈的战斗中。
这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参观完建川博物馆,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一路,我看到了历史的沉重,也感受到了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咱们可得好好珍惜当下啊,说不定哪天,这美好的生活就被咱们给“作”没了,你们说是不是?篇二建川观后感哇塞,建川博物馆,这地方可真是太牛啦!当我踏入那扇大门的时候,就好像一脚迈进了一个充满故事的神秘世界。
一开始,我还有点漫不经心,心里想着,不就是些老物件嘛,能有多震撼?可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看着那些抗战时期的军装,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英勇的战士穿着它们冲锋陷阵。
我就在想啊,这些衣服是不是见证了无数的生死瞬间?也许它们曾经被鲜血染红,又或许它们陪伴着战士度过了无数个寒冷的夜晚。
走到一个展示烈士遗物的地方,我呆住了。
那一封封没来得及寄出的家书,那一张张模糊的照片,让我的心猛地一揪。
他们难道不想回家吗?他们肯定想啊!可他们为了啥?为了咱们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把自己的命都豁出去了。
我记得有一个场景,是一组雕塑,展现的是战士们在战火中奋勇前行的画面。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不算太热烈,但心情格外灿烂的日子里,我走进了建川博物馆。
这一趟,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心里头也像被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一踏入博物馆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给“裹”住了。
可别以为这里只是死板地陈列着一些老物件,每一件展品背后,都像是藏着一个活生生的故事,迫不及待地要对你诉说。
我先来到了抗战文物陈列馆。
一进去,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眼前是一件件带着弹痕、锈迹斑斑的武器,有步枪、手榴弹,还有残缺不全的头盔。
看着这些,我心里头不禁“咯噔”一下,想象着当年的战士们是怎样拿着这些家伙,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
其中有一把步枪,枪托都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了,准星也歪了。
我凑近仔细瞧,仿佛能看到它的主人,一位年轻的战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紧紧握着它,眼神坚定而无畏。
他可能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满脸尘土,汗水湿透了衣衫,但手中的枪却一刻也没有放松。
再往前走,是一面挂满了老照片的墙。
那些照片里的人们,有的在欢笑,有的在流泪,有的一脸严肃。
其中有一张照片,是一群战士围坐在一起,中间放着一个破旧的锅,锅里煮着不知道是什么的食物。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不屈的劲儿。
我盯着这张照片看了好久,心里头酸酸的,想着他们为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
接着,我又走进了“5·12”抗震救灾纪念馆。
刚一进门,一个巨大的时钟就映入眼帘,指针永远停在了 14 时 28 分,那一刻,地动山摇,整个世界都变了样。
展厅里摆放着一辆被砸得不成样子的救护车,车身扭曲,玻璃破碎。
我仿佛看到了在地震发生后,这辆救护车一路疾驰,在废墟中艰难穿行,去抢救每一个生命。
还有一顶顶救灾帐篷,上面布满了灰尘和泥水,仿佛还能闻到当时那紧张和混乱的气息。
在一个角落里,有一双小孩子的鞋,粉色的,上面绣着小花。
那鞋子小小的,看起来是那么可爱,可一想到它的主人可能经历了那场可怕的灾难,我的心就揪了起来。
重庆建川博物馆的观后感

重庆建川博物馆的观后感朋友们!要是你还没去过重庆建川博物馆,那可真得找个时间去瞅瞅,因为那地方就像一个装满故事的大宝藏盒,逛完一圈感觉像是穿越了时光隧道,和历史来了一场超酷的对话。
刚走进博物馆,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唰”地一下把我包围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老式的枪炮啊、军旗啊之类的军事展品。
你瞧那些枪炮,虽然它们现在都静静地躺在那儿,但我仿佛能看到它们当年在战场上的威风劲儿,“轰”“啪”地响着,感觉每一个锈迹斑斑的地方都在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激烈。
我就站在那儿,脑子里就像在放电影一样,想象着士兵们扛着枪冲锋陷阵的画面,真是热血沸腾又有点小紧张呢。
再走走,就到了关于抗战时期重庆人民生活的展区。
哇塞,那时候的生活可真不容易啊。
看着那些简陋的生活用品,什么破旧的桌椅、打着补丁的衣服,我心里一阵发酸。
但是,你又能从这些展品里感受到重庆人民的坚韧不拔。
哪怕条件那么艰苦,他们还是乐观地生活着,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像有个展示的小角落里,放着一些自制的简易工具,旁边的介绍说这是老百姓们自己做出来支援前线的,我当时就想,这就是平凡人的伟大之处吧,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
还有那些记录重庆大轰炸的部分,真的是让人心情很沉重。
墙上的黑白照片里,城市被轰炸后的废墟一片狼藉,人们脸上满是惊恐和无助。
看到那些的时候,我心里就特别愤怒,同时也更加敬佩当时人们的顽强。
在那样的灾难下,他们没有被打倒,而是一次次地重建家园,这种精神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超级鼓舞人心。
在博物馆里,我还看到了很多有趣的小细节。
比如说有些地方还原了当时的场景,有假人在那儿模拟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感觉特别逼真。
有个场景是一群人围坐在一个小桌子前听收音机,那收音机的模型做得可真像,我差点就想伸手去拧拧看有没有声音呢。
还有那些旧海报、旧票据什么的,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每一张背后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密码,等着我们去破解。
逛完整个建川博物馆,我就像读了一本超级生动的历史书。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在岁月的长河中,历史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的兴衰荣辱与智慧光芒。
而博物馆,则是承载这些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建川博物馆,那是一次触动心灵的旅程,让我对历史、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建川博物馆坐落在一个宁静而庄严的地方,当我踏入这片土地时,一种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简洁而大气,没有过多的华丽装饰,却自有一种沉稳厚重的力量。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抗战系列的展品。
那些陈旧的武器、泛黄的照片、饱含深情的书信,仿佛将我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看到了战士们坚毅的眼神,感受到了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决心。
在一幅幅历史照片前,我驻足良久。
照片中的人们,有的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有的在后方辛勤劳作,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
看着那些年轻的面孔,我不禁想到,他们也曾有着自己的梦想和家庭,但为了国家的大义,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战斗中,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继续前行,来到了“5·12”汶川地震纪念馆。
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无数人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馆内陈列的一件件物品,让我重新回忆起那段令人心碎的日子。
倒塌的房屋、破碎的衣物、孩子们的书包……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有着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熠熠生辉。
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迅速集结,无数志愿者挺身而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受灾群众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那些在废墟中坚持求生的人们,他们的坚强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
生命在那一刻显得如此脆弱,但又如此顽强。
在民俗文化馆中,我领略到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民俗风情。
从传统的手工艺品到民间的戏曲表演,从古老的农耕器具到丰富多样的节日习俗,每一个展示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承载着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建川博物馆的展品丰富多样,每一件都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导语: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开放24座场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建川博物馆观后感,供您参阅。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1暑假的一天,我随家人来到了位于成都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
爸爸告诉我,这是一座私人投资建造的博物馆,却是国内展览面积最大的一座博物馆聚落群,共有十八个展馆,每个展馆都有它特定的主题。
一进主入口,就看见一位手拿钢枪的战士雕像竖立在一座残存的碉堡上,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个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
往里面没走多一会就到了老兵手印广场,看到一个个鲜红的手印,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当年正是这一双双手挡住了来势汹汹的日军,托起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接着,我又参观了抗战纪念馆,一片片飞机残骸再现了那段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我仿佛看见英勇的飞行员在飞机中弹后直接撞击敌机的镜头,他们才是中华民族最可敬的人。
在汶川地震纪念馆,一辆辆灾难中被砸坏的车辆和救灾重型吊车被展示在我们眼前,告诫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最后,我们又参观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一群为祖国的解放和自由奉献青春和生命的壮士屹立在广场上,坚定地注视着远方,里面有些人名是我熟悉的,也有许多是我不曾听过的,我在每位雕像前一一仔细看了他们的生平事迹,我想把他们的名字永远刻在心中。
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未了安宁,收藏灾难。
这是建川博物馆创立的初衷,现在我更加明白这些话的意义了。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2历史,一直是一个厚重的话题,不是指史料文物的厚重,更是人们心情的厚重。
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纤绳在一代人有一代人手中传递,然后,勒进那些稚嫩的肩膀,拉动着历史之船,向前,向前……和风拂面的春日,我校志愿工作服务站和思政部共同组织了建川博物馆的主题参观活动,让我们这群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得以有机会重温历史。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一、建川博物馆的建筑布局建川博物馆聚落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由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和与建筑设计师刘家琨进行的整体规划。
聚落总占地面积为500亩,共分为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5个分馆。
建川博物馆聚落一共有25个分馆,馆馆不同并各具特色。
有大气震撼的中流砥柱馆,有展翅欲飞的飞虎奇兵馆,还有粗犷自然的川军抗战馆,不一而足。
聚落与安仁古镇和刘氏庄园相邻,聚落内生态自然,植物繁多,与周边景色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
聚落内建筑形式虽各异,但是建筑主题相关、衔接紧密;游览路线生态流畅、过渡自然;场地铺装简洁大方、和谐统一;植物配置淡雅清丽,融合共生。
在建筑外形方面,建川博物馆聚落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建筑生成手法,借鉴自然山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皱褶、绽裂、但是仍然保持了方整锐利的状态,以体现战俘的不屈品格。
在内部设计上,空间序列曲折变化,灰色粗糙的整体基调,不做任何修饰的墙面天花,脚下吱呀的铁板声,以及高墙、采光孔、小天井所营造的略微昏暗的光环境,共同营造了一种悲怆沉重的氛围,动人心魄。
二、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1今年暑假,我去参观了位于四川省的建川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是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建造的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的私人博物馆。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战争博物馆。
一进门,就看到一架歼—5战斗机,这架战机虽然已不能鏖战蓝天,但仍向世人展示着它那饱经战火的身躯,提醒人们不要遗忘金戈铁马的战场,不要忘记刀光剑影的厮杀。
我们首先来到悲壮的中国老兵血手印广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6月30日上午大雨淋漓,没有阻断集团党支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的纪念活动。
支部党员不畏强降雨,按时到达集团公司乘车前往著名的抗战教育基地——成都建川博物馆参观,接受再教育。
这次参观,我感到意义非凡,怀着一种平常的心情进去参观,带着崇敬的心情出来。
在参观的短暂时间内使我获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当亲眼看到当年先烈们抵抗侵略者所使用的的装备十分落后时,我的心情是震撼的,打赢这场战争更多的是靠民族的团结,坚定的信念和敢于牺牲的精神,这样的收获比在任何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中得到的都要多。
我的心情激动难以平复,那一段中华名族的灾难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该忘记的。
也是这样一段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史,书写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反侵略的伟大胜利,无数的中华英雄儿女挺身而出,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这些也是我们不该忘记的。
先烈们英勇的事迹感动着我,一张张图片上年轻的面孔,坚毅的眼神震撼着我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也是对我们面对失败与困难,面对逆境与挫折的一种指引与力量之源。
参观每一个展馆,站在每一个展台前,每当看到日本侵略者的物品都有想冲上去灭了它的冲动,但我知道这不行。
这是最好的证据,是对日本修改历史,否认侵略,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最有力的证明,这也是告知后者这段历史最有力的教材。
一个个英雄,一个个的先烈,有的也正值20多岁的青春岁月,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受尽苦难、折磨,甚至光荣牺牲,比起他们我显得多么的渺小,也更加促进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的热情。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做为一个中国人,
我们应该牢记,作为13亿分之一,我该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勤于学习,努力工作,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的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
对于建川博物馆,我的态度是矛盾的,用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说,叫“纠结”。
我很喜欢这个地方,因为它让我那么亲近的感受历史,触摸历史,体会历史演绎的兴衰成败。
而我又是如此的怕它,历史太厚重,那一段段不堪回首却又无法抹去的史实,压着我,让我透不过气来。
时间,可以洗刷记忆,洗刷感情,却永远不能洗刷事实。
这里,我想说的只是一些令我难忘的细节和片段。
首先,是博物馆群的布局和设计。
建川博物馆聚落建在大邑县一个古镇旁。
周围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没有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
是一个清净的地方。
这正好符合了博物馆的气质“博物明志,宁静致远”。
让我能如此清晰的嗅到历史的味道。
还有一个是中流砥柱馆的地面,有黄铜铺就而成。
导游解释道,之所以用黄铜做地面,越磨越亮,暗示着“历史越来越清晰,公正的展现。
”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例如“不屈战俘馆”出口处的静心湖,“三寸金莲馆”凹凸不平的地面等等,每一处均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令人惊叹。
其次,我想说说“汶川大地震馆”。
这个馆是我最想去,也是我最怕去的。
如果说抗战,红色年代离我们太远,感触不深刻,那么汶川大地震给我的就是刻骨铭心的记忆,特别是在我们这些80,90后的心中。
我现在仍然无法找到一个词形容我在看到那些曾经出现在抗震救灾现场中的东西时的感受。
它们就那么近,那么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让
我脑海里不断闪现当初只在电视上看到的情景。
当初我是多么渴望能前往汶川,参与救灾活动,现在它们就摆在我面前,我却有些怕了·····这种震撼,无法用言语形容。
我看到那些在废墟中找到的书包,和杂物。
看到那辆曾载过“亡妻”的摩托车······如今,他们只是静静的陈列在博物馆里,但它们的曾今,却是如此的悲壮,惊天地,泣鬼神。
心痛,悲伤,震撼。
也许我能表达的只有这些。
因为任何言语在这些东西面前都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建川博物馆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壮历史,由于当时国家贫穷落后,引来了日本列强的欺辱,为保家卫国,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中国共产党站在国家即将灭亡的边缘,率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拯救了国家,建立了新中国。
今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总书记在总结中国170年来的历史,欣然提出了“中国梦”这一伟大论断。
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位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
我们作为共产党的一员,通过参观学习,结合集团公司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让我深感责任重大,让我更加坚信跟党走的信心,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殚精竭虑,努力工作,大胆追求个人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