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线路分坑测量 PPT
架空输电线路测量讲义

二、X形拉线坑位测量和拉线长度计算
D H tan D D0 D (h H ) tan
D0 h tan
oo oo
1
2
a
任务二
杆塔基样
架空线弧垂是指以杆塔为支持物而悬 挂起来的,呈弧形的曲线。架空线任一点 至两端悬挂点连线的铅垂距离,称为架空 线该点的弧垂。 在架空线档距内,当两端悬挂等高时, 其最大弧垂处于档距中点
任务二
杆塔基坑放样
任务二
杆塔基坑放样
任务二
杆塔基坑放样
任务二
杆塔基坑放样
任务二
杆塔基坑放样
任务二
杆塔基坑放样
拉线杆塔是采用拉线来稳定杆塔结构的。 拉线杆塔具有经济指标低,材料消耗少的 施工方便等优点。具缺点是由于打拉线而 不便于农业机械耕作,所以使用受到一定 的限制。 拉线坑的位置与横担轴线之间的水平 角,以及拉线对杆轴线的夹角(对地夹角) 有关。 拉线的形式有四方形、V形、X形和八 字形等。
工程测量学
项目八:架空输电线路测量
Project 8: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Surveying
任务一
杆塔定位测量
任务一: 杆塔定位测量
杆塔定位测量是根据已测绘的线路断面 图,设计线路杆塔的型号和确定杆塔的位 置,然后把杆塔位置测设到已经选定的线 路中心线上,并钉立杆塔位中心桩作为标 志。 一、杆塔定位 二、定位测量
对观测档的选择有下列要求: 1.耐张段在五档及以下档数时,选择靠近中间的一 档作为观测档。 2.耐张段在六档至十二档时,靠近耐张段的两端各 选取一档作为观测档 3.耐张段在十二及以上档数时,靠近耐张段的两端 和中间各选取一档作为观测档 4.弧垂观测档的数量可以根据现场条件适当增加, 但不得减少。
线路施工复测和分坑测量

180°1‘的偏差是允许的。ຫໍສະໝຸດ 180° 1′Z1
Z3
2号 Z2
测回法
a
5
两法在操作上有区别
重转法 正镜后视Z1——倒转望远镜——前视Z3
水平旋转 倒镜视Z1——倒转望远镜——前视Z3
测回法 盘左Z1——水平旋转 盘左Z3
倒转望远镜盘右Z3 ——水平旋转盘右Z1
a
6
转角杆塔桩位的复测
偏差量不应大于1′30″
Z6
左转
Z5
J2
180
180
右转角
右转
a
7
复测值允许偏差1’30“ 注意测回法允许偏差:两个半测回不超过1’ 左转角,右转角
a
8
档距和标高的复测
送电线路杆塔的高度是依据地形、交跨物的标高和导线的最大弧垂以及杆塔 的使用条件来确定的。
主要考虑安全电气距离够不够。
a
9
测2,3间档距及Z2点标高 仪器放在Z1,也可以在c 前视Z2或后视 C点放视距尺,用正倒镜测竖直角和视距距离 计算h1,D1
a
2
直线杆桩位的复测 转角杆桩位的复测 档距和标高的复测
补桩测量 钉辅助桩
a
3
直线杆塔桩位的复测
仪器放在Z2,正镜后视z1,然后倒 转望远镜前视A点。 再水平方向旋转望远镜,即倒镜视 z1,再倒转望远镜视B点。 取A,B中点比较偏移量
A
Z1
Z2
C
3号
D
z3
B
重转法
a
4
测回法测z1和z3之间的角度。
a
13
线路复测注意事项
a
14
第二节 杆塔基础坑的测量
分坑测量包括分坑数据计算和坑位测量 杆塔类型和基础类型相互配合 杆塔类型明细表和基础根开 考虑操作裕度和安全坡度(和土质相关) 坑口尺寸根据底面情况,坑深,坑底操作裕度及安全坡度计算。
第11章 线路工程测量PPT课件

本章主要介绍铁路和公路工程中,线路 测量的有关工作。
5
线路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
• 收集规划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断面图等,根据工程要求,在
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上确定规划线路的走向。
• 线路初测:(1)在实地标出线路(可能有几条)的基本走向;(2)
沿着基本走向进行平面、高程控制测量;(3)测绘带状地形图,并在指 定地点测绘工地地形图。
• 初步设计:在测得的带状地形图上确定线路直线段中线及曲线段交点
的位置;
• 线路定测:(1)中线测量:测设线路中线上各点(线路起点、终点、
转折点、曲线主点、里程桩、加桩等)的位置;(2)测绘线路的纵、横 断面图。
• 详细设计(施工设计)、施工测量和变形测量
6
第二节 线路测量
线路测量在勘测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线路初测和定测
一、线路初测
1、选线:根据批准的方案报告,结合现场的实际情
况,选点插旗(标旗,红白旗),在地面上标定线路 的大致位置和走向。
2、控制测量:沿着大旗指导的方向,沿线布设平
面、高程控制点。平面控制测量主要用GPS卫星测量 或全站仪导线测量方法完成,高程控制在平坦地区用 水准测量方法完成,山区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方法完成。平面控制至少四等、高程控制三等。 7
13
(2)穿线
由于量测仪器、测设数据和放点操作存在误差,临时 点一般不在一条直线上,穿线的目的就是要定出一条尽可 能多的穿过或靠近临时点的直线。
具体作法:将仪器安置在直线中部较高的位置上,
瞄准一端多数临时点所靠近的方向,倒镜后若视线不能穿 过另一端多数临时点靠近的方向,则需将仪器左右移动, 重新观测,直至大多数临时点都在一条直线上为止。此时 经纬仪的视线方向便是所放直线的方向。沿此方向钉设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桩(直线转点桩),同时清除临时桩 ,则直线的位置就固定在地面上了。
第七章线路工程测量PPT课件

5、根据设计图纸把线路中心线上的各类点位测设 到地面上,称为中线测量。中线测量包括线路起止点、 转折点、曲线主点和线路中心里程桩、加桩等。
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线 路工程测量,简称线路测量。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二、线路测量的任务和内容 线路测量是为各等级的公路、铁路及各种管道设
计及施工提供服务的。它的任务有两方面:一是为线 路工程的设计提供地形图和断面图,主要是勘测设计 阶段的测量工作;二是按设计位置要求将线路敷设于 实地,其主要是施工放样的测量工作。
第七章 线路工程测量
§7-1线路测量的任务和内容 一、概述
线路工程是指长宽比很大的工程,包括公路、铁路、 运河、供水明渠、输电线路、各种用途的管道工程等。 这些工程的主体一般是在地表,但也有在地下或在空中 的,如地铁、地下管道、架空索道和架空输电线路等, 工程可能延伸十几公里以至几百公里,它们在勘测设计 及施工测量方面有不少共性。相比之下,铁路的工程测 量工作较为细致。因此,在本章叙述中大多以铁路工程 为例。
7
§7-2 新建铁路初测阶段的测量工作
初测阶段是在确定的规划线路上进行勘测、设计工 作。初测工作在初步设计阶段以前进行,包括插大旗、 导线测量、高程测量和地形测量。
一、 铁路初测中的大旗组
插大旗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选定线路的基本走 向,另一方面又要选出导线点的位置。
线路测量实用PPT课件PPT课件

三、中线测量
K1+100
第28页/共45页
四、圆曲线测设
• 线路工程的中心线由直线和曲线构成,曲线又由圆曲线和缓和 曲线组成,如下图所示。
第29页/共45页
四、圆曲线测设
• 曲线的形式较多,其中,圆曲线是最基本的平面曲线。 • 圆曲线半径根据地形条件和工程要求选定,由转角α和圆曲线半径
第6页/共45页
二、线路测量的基本过程
第7页/共45页
二、线路测量的基本过程
• (2)定测阶段 主要的技术工作内容是将定线设计的公路中线(直线段及曲线)放样于实地;
进行线路的纵、横断面测量,线路竖向设计等。
第8页/共45页
二、线路测量的基本过程
3、线路工程的施工放样阶段 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在实地放样线路工程的边桩、边坡及其他的有
一、概 述
线路工程是指长宽比很大的工程,包括铁路、公路、供 水明渠、输电线路、各种用途的管道工程等。这些工程的主体 一般是在地表,但也有在地下的,还有的在空中,如地铁、地 下管道、架空索道和架空输电线路等。用发展的眼光看,地下 工程会越来越多。在线路工程遇到障碍物时,要采取不同的工 程手段来解决,如遇山打隧道,过江河峡谷架桥梁等。线路工 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线路工程测量,简称 线路测量。
三、中线测量
(2) 根据导线点和交点的设计坐标测设交点
根据附近导线点和交点的设计坐标,反算出有关测设 数据,按坐标法、角度交会法或距离交会法测设出交 点。
第16页/共45页
三、中线测量
(3)穿线交点法测设交点 穿线交点法是利用图上就近的导线点或地物
点与纸上定线的直线段之间的角度和距离关系, 用图解法求出测设数据,通过实地的导线点或地 物点,把中线的直线段独立地测设到地面上,然 后将相邻直线延长相交,定出地面交点桩的位置。
第24讲 架空输电线路测量

杆塔基础抄平找正与杆塔检查
• 基础抄平(平面、高程) 基础桩抄平 底角螺丝抄平
• 杆塔检查 基础根开检查 结构倾斜测定 横担倾斜测定
§6-11 架空线路驰度测量
驰度的概念
• 悬挂的线路呈现大小不同的弧形,这个形 象称为弧垂,也称弛度。 • 当悬挂点等高时,弛度位于档距中点。 • 当悬挂点不等高时,有两个弛度(最小弛 度、最大弛度)。 • 通常情况下,弛度指平行于两悬挂点所作 弧垂切线的中点的垂直距离f。 • 弛度是变化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b (2 f a ) 2
a 2 a f f
• 在A、B两悬挂点下分别绑弛度板,指挥紧 线至相切 f
平行四边形法(等长法)
• 此法原理与异长法相同,且为其一特例。 A=b=f • 作业方法同前。
角度法
• 利用经纬仪观测垂直角以确定弛度的一种 方法。可分为:档端、档侧任一点、档侧 中点、档内、档外等观测方法。 • 实测悬挂点高差h和档距L; • 量取悬挂点至仪器的垂距a和仪器高I; • 计算弛度观测角:
驰度观测档的选择和驰度计算
• 观测档的选择 耐张段小于6档,选中间1档; 耐张段7~15档,两端各选1档; 耐张段大于15档,两端及中间各选1档;
• 驰度的计算 参见教材
驰度观测
• • • • 异长法 等长法 角度法 平视法
异长法
• 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弛度f; • 从悬挂点A量距a; • 计算B点的悬距b;
第24讲 架空输电线路测量
选线的主要测量工作
1. 2. 3. 4. 选择线路方案(室内选线、实地踏勘) 定线测量(标定线路走向) 纵横断面测量 交叉跨越测量(与其他线路等的交叉 位置、尽空) 5. 杆塔定位测量(图上定位、实地定位)
(课件)送电线路施工测量

铁塔倾斜测量是在铁塔吊装组立完成后进行铁塔质量检测的方法,
用于检测铁塔在横线路以及顺线路方向偏离程度,重点检验转角
塔是否向外角测倾斜。
在检查横线路倾斜及耐张塔是否向外角侧倾斜时,正对铁塔架设
仪器,仪器调平后,以十字丝竖丝对准铁塔顶端叉铁中心,锁定
水平角度,将目镜移动至塔腿八字铁位置,观察十字丝竖丝偏离
“+”,反之为“-”。
L-档距
输电线路施工测量
计算方法: tg1( B
B2 4C )
2
4
其中:B 2 (h 4 f 8 fl1 )
l
l
C 1 (8hf 16af 16 f 2 h2 ) l2
l1为仪器至近杆塔号的架空线悬挂点之间 的水平距离。
计算方法: arctan(B B2 C )
输电线路施工测量
四、架空线弧垂观测 (三)弧垂观测常用的几种方法
(1)优先采用“角度法”进行弧垂观测; 角度法测量应满足条件:切点对同侧档端的水平距离超过1/4 档距长度。 角度法测量又分为档端法、档内法、档外法
计算方法:
h4f arctan(
4
af )
l
h-观测档架空线悬挂点间的高差,近悬挂点较低时取
输电线路施工测量
三、交叉跨越测量 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测量主要包括跨越施工前测量以及架线完
成后交叉跨越距离测量; (一)架线完成后交叉跨越测量
架线完成后的交叉跨越测量主要用于判断新建线路导线对被跨 越物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测量过程中应分别从跨越物路线方向利 用全站仪或者采用角度法测量新建线路跨越点高程,从新建线路 方向测量被跨越物在跨越点高程;同时应计算在40℃或70℃温度 条件下,对于被跨越物的距离。
5 0kN地锚 埋深
分坑测量

沾益—大坡35 kV线路改造工程杆塔基础分坑作业指导书1 目的规范35kV沾益大坡线路改造工程杆塔基础分坑作业,确保杆塔基础分坑作业的安全及施工工艺。
2 使用范围适用于35 kV沾益到大坡线路改造工程杆塔基础分坑作业。
3 引用标准和执行文件GB50173—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线路测量技术规程》《沾益—大坡35kV线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及附图》设计技术交底及施工图纸会审纪要4 工程概况本线路工程位于曲靖市沾益县境内:起于220kV沾益变35kV构架:从沾益变电站35kV 侧本次构架电缆引出线至终端塔、,线路往西北方于110kV沾化线边线外左转,沿110kV沾化线往北经大龙潭西侧、天生洞西侧,于此左转依次钻越110kV沾化线、220kV曲沾Ⅰ线、220kV 曲沾Ⅱ线、110kV沾维线,线路右转,然后右转跨过公路,依次钻越220kV红沾Ⅰ线、220kV 红沾Ⅱ线,往西北方向依次经过下青山、上青山南侧于独石山南侧左转,经上石口河东侧,线路转向西南方向,经上石河口、中石河口南侧,威格小学北侧,过公路转向西北方向过小龙潭南侧,继续西北方向经前所北部,左转经对门村至终端塔,采用电缆接入大坡变本次接入构架侧。
线路长度为17.4km,另沾益变出线构架—P1塔段采用电缆出线,电缆敷设段长为0.107km(沾益变构架-P1段距离);终端塔P74—大坡变进线构架段采用电缆进线,电缆敷设段长为0.056km。
电缆型号为YJV22-3*150。
本线路地形主要是丘陵、山地:丘陵40%,一般山地60%。
交通运输条件较不方便。
5作业准备5.1人员准备测工1名,要求能熟练掌握全站仪;辅助测工2名,记录数据、立标尺及钉桩画线。
5.2 工具准备全站仪一台(含备用电池),棱镜及棱镜杆各一套,钉锤一把,木桩、小钉子若干,皮尺一圈,锄头和砍刀各一把,个人安全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度分坑法可适用于任何基础,但测量
水平距离时必须方便,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在中心桩O上架仪器,确定分坑十字 基准线后依次旋转45°角度,分别按各 腿的半对角线根开钉出洞中心桩A、B、 C和D,以及方向桩a、b、c和d。
角度法分坑要求能通视,测量距离现场条 件在初次分坑时难以满足。
分坑测量步骤:
有如下六步:
设计图纸计算
桩位复测
初步分坑 降低基面、平整基础施工面
砼中心找正 检验
设计图纸计算:
▪ 1、认真阅读图纸资料 ▪ 2、根据设计图纸及说明计算各腿的半根开、
半对角线根开等。
▪ 当铁塔有减腿设计时, 基础各腿的半根 开控制桩不重合,应采用变通井字形分 坑法,分别对各腿单独钉桩控制,操作 方法同普通井字法。
其位移方向和数值,以应两侧直线杆塔上的控制相的转角最 小为原则进行位移,或以各相转角最小为原则作平均位移, 位移值计算后,其位移桩、辅助桩的测量方法与上述等宽横 担转角塔的施测方法完全相同。 ▪ 一般设计会给出这一数值。
▪ 4.初步确定该腿中心位置后,测量各腿自然地面与 塔位中心桩之间及相邻塔腿自然地面之间的相对高 差。并在其测点位置拉尺测量斜距,所测斜距应符 合设计计算值。测量时,如尺无法拉直,应将中间 突起点开沟,以保证测量精度。
▪ 能解决中心桩设站看不到塔腿中心情况,使用较高。
▪ 引起的原因:
▪ 有位移是由于转角、横担宽度、 不等长横担以及直线杆塔换位等 原因引起的。
▪ (图右为不等高基础无位移转角塔) ▪ 此种方法较复杂,仪器设站较多,容易
出错,但能解决在中心桩看不到各塔腿 中心的问题。
变通井字法
▪ 在以上所说变通的井字法中,距离为水平距离, 在实际中,由于地形原因,采用的是钢尺量距, 是斜距,
▪ 因此需要计算丈量的斜距。公式中S1为斜距, S为水平距离,h为两点之间的高差,可用经纬 仪求得:
▪ 位移值s1为转角桩O至O1之间的 距离。s1=(b/2+c)tanθ/2
▪ b为横担宽度,c为绝缘子金具挂 线板长度,θ为转角。
▪ 具体操作: ▪ 1.将仪器设于O点上,以前视杆
塔方向为零,顺时针测设(180θ)/2,并正倒镜定辅助桩C1、D1, 在线路转角内角(小于180度) OC1上量取OO1=S1,钉立转角 塔中心O1。 ▪ 2.将仪器设立在O1上,以C1方 向为零,水平转90度,在正倒镜 方向上定A1、B1方向桩。 ▪ 3.其分坑按上述分坑步骤及实际 情况选择。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变通井字法:
在中心桩设站,以线路前进方向对零,度 盘顺时针转(180-θ)/2,并在方向上定出 与C、D腿的正面半根开距离相等的辅 助桩位点,即OC1=C腿的正面半根开、 OD1=D腿的正面半根开、反方向定出 OA1、OB1,度盘顺时针转90度,定出 与侧面半根开距离相等的OD2、OA2, 同样倒镜定出OC2、OB2。在C1、C2、 D1、D2、A1、A2、B1、B2上设仪器, 以中心桩方向为零,根据转向角度关系 定出C3、C4、D3、D4、A3、A4、B3、 B4等辅助桩。然后根据各腿辅助桩位 定出各塔腿中心点及基础尺寸位置。
▪ 1.将经纬仪置于塔位中心桩,对准横线路方向,定 出各塔腿基础45°分角线与横线路交点即45°分 角桩(即E、F、M、N四点)。
▪ 2.将经纬仪移至45°分角桩,对准横线路方向,转 角45°,定出45°方向桩。
▪ 3.以45°分角桩为起点,在45°分角线方向水平拉 尺,以该腿侧面的半根开值,初步确定该腿中心位 置。
斜距分坑法(方法一)
当采用角度法分坑测量水平距离比较困难时, 可结合采用斜距分坑法。其操作方法与角度 分坑法相似,只是由斜距来控制。该分坑法 可适用于任何基础,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在 中心桩O上架仪器,确定分坑十字基准线后 依次旋转45°角度钉出各腿的方向桩;然后 用钢尺测量斜距PQ和用经纬仪测量垂直角θ, 通过计算当PQ*Cosθ等于半对角线根开时钉 出洞中心桩Q。见上图中。
▪ 使用斜距法进行分坑时,会产生一定的操作误差。 为了提高精度必须注意:(1).钢尺必须丈量两次, 两次测量值偏差不大于4mm;(2).用经纬仪测量
垂直角时必须用正倒镜进行读数,闭合源自不大于 30″;(3).对以上测量数据取中进行运算。
斜距分坑法(方法二)
▪ 根据设计图纸给定的各塔 腿施工基面与塔位中心桩 地面的相对高差、各塔腿 的半根开值,计算出各塔 腿基础45°分角线与通过 中心桩的横线路方向线的 交点与塔位中心桩的距离 (即右图中OE、OF、OM、 ON)。
架空线路分坑测量
分坑测量
定义:根据定位的中心桩位,根据基础类型依照设计图纸规定 的尺寸进行坑口放样工作,称为分坑测量。也就是根据设计 要求确定各塔杆腿基础砼中心及设计基准面高(包括基础尺 寸)。 分为: 1)带拉线直线单杆的分坑 2)直线双杆分坑 3)带拉线双杆(转角双杆)的分坑 4)方形塔基础分坑 5)矩形塔基础分坑: 6)不等高塔腿基础分坑: 7)中心点位移的转角塔分坑: 主要就6、7进行说明一下!
(2)不等宽横担转角塔基础的分坑
▪ 其公式为:s=s1+s2 ▪ S =(b/2+c)tanθ/2+(L2-L1)/2 ▪ 其中s2为悬挂点设计预偏距离,L1、L2分别为转角杆塔、短、
长横担长度。 ▪ 以上是三相导线水平排列,且横担等宽转角塔的位移值,按
上述公式计算。 ▪ 当三相导线的横担宽度或悬挂点设计预偏距离各不相同时,
▪ 当转角杆塔的转角较大时,导线 的横担较宽或不等长时,使导线 挂线后,会引起线路实际角度的 变化,当直线杆塔换位时,由于 导线的位置变化而引起直线杆塔 及其绝缘子串上的附加水平力, 为了消除这一影响,必须由塔位 中心向设计确定的位移方向上平 移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杆塔 的位移。
(1)等长宽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