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口气流计算gu

合集下载

喷吹气量的计算

喷吹气量的计算

喷吹气量的计算9.1脉冲阀的选取有的脉冲阀厂家还提供关于喷吹气量、工作压力与喷吹脉宽的曲线图。

在看这类曲线图时,要注意喷吹气量是标准状态下的气量,不是工作压力下的气量。

我们可以将标准状态下的气量转换成工作状态下的气量。

比如,在0.5Mpa的工作压力下,该脉冲阀喷吹气量500L,那么实际上,该脉冲阀所消耗的工作状态下的压缩气量为:500×0.1/0.5=100L(0.1MPa为标准大气压,0.5MPa为工作气压)。

附:上海袋配提供的各类规格脉冲阀最大喷吹耗气量(测试条件:喷吹压力为0.6Mpa,脉冲宽度 0.1S)型号规格喷吹放气量(升/次)DMF-Z-20 27DMF-Z-25 47DMF-Z-40 75DMF-Z-40S 87DMF-Z-50S 171DMF-Z-62S 206DMF-Z-76S 324DMF-Y-25 58DMF-Y-40S 99DMF-Y-50S 208DMF-Y-62S 333DMF-Y-76S 452DMF-T-62S 400DMF-2L-B G3/4 \9.2气包容量的确定气包的工作最小容量为单个脉冲阀喷吹一次后,气包内的工作压力下降到原工作压力的70%。

在进行气包容量的设计时,应按最小容量进行设计,确定气包的最小体积,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气包的体积进行扩容。

气包体积越大,气包内的工作气压就越稳定。

我们也可以先设计气包的规格,然后用最小工作容量进行校正,设计容量要大于(最好远远大于)最小工作容量,一般来说,气包工作容量为最小容量的2~3倍为好。

9.3气包结构强度的设计参考《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进行。

9.4喷吹管结构的设计喷吹管的设计,主要考虑喷吹管直径、喷嘴孔径及喷嘴数量、喷吹短管的结构形式及喷吹短管端面距离滤袋口的高度。

9.4.1喷吹管直径按澳大利亚高原脉冲阀厂家的设计规范,一般是,喷吹管直径与脉冲阀口径相对应。

比如,采用3寸的脉冲阀,则喷吹管直径也为3寸。

喷口送风如何计算?

喷口送风如何计算?

喷口送风如何计算?
大空间空调或通风常用喷口送风,可以侧送,也可以垂直下送。

喷口通常是平行布置的,当喷口相距较近时,射流达到一定射程时会互相重叠而汇合成一片气流。

对于这种多股平行非等温射流的计算可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所实验研究综合的计算公式。

许多场合,多股射流在接近工作区附近重叠,为简单起见,可以利用单股自由射流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1.喷口垂直向下送风
⑴轴心速度衰减方
式中d0--喷口出口直径,m,对于矩形喷口,利用
按面积进行折算;Ar按
计算;x--离风口的距离,m;K--射流常数。

送冷风取“十”,送热风取“—”。

⑵轴心温度衰减方
⑶设计计算步骤
② 根据建筑平面特点布置风口,确定每个风口的送风量。

②假定喷口出口直径d0,按
计算射流到工作区(即x=房间净高-工作区高度)的风速vx,如果vx符合设计要求的风速,则进行下一步计算;否则需重新假定d0或重新布置风口,再进行计算。

③用
校核区域温差Δtx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也需重新假
定d0或重新布置风口。

2.喷口侧送风
设喷口与水平轴有一倾角α,向下倾为正,向上为负。

倾角的大小根据射流预定的到达位置确定。

通常送热风时下倾,而送冷风时α=0。

⑴射流中心线轨迹方程
喷口侧送射流的轨迹
⑵在(x,y)点处的射流轴心速度
⑶轴心温度衰减方程
⑷设计步骤
与垂直送风相同。

喷口送风计算

喷口送风计算

10
26
Ls 42000
单个喷口送风量 (m3/h)
Ld
5515.10 4671.64
喷口个数
n
7.62 8.99
方框内数值 根据实际设 计工况填 写;
方框内数值 为自动生 成;
喷口高度(m)
yh 20
喷口选型计算
工作区域高度(m) 喷口距工作区高度(m) 射程(m)
喷口直径 (m)
y
xHale Waihona Puke ds2.517.50
40
0.4
理论计算 实验公式
注:
1.根据《实用供热空调设 计手册(第二版)》编制 。 2.理论阿基米德数计算公 式:Ar=(y/ds-tgβ *x/ds)/(x/ds*cos β)^2*(0.51ax/ds*cosβ +0.35) 3.实验阿基米德数计算公 式:Ar=((y/ds-tgβ *x/ds)/0.812(x/ds*cos β)^2.5^(1/1.158) 4.喷口送风速度计算公 式:vs=(g*Δ
5.计算喷口个数:n=Ls/Ld
工作区域气流平均风速vp 一般为0.2m/s左右 送风速度vs不应大于10m/s
流速限制:普通体育馆不 大于0.5m/s,小球不大于 0.2m/s 计算步骤:1,确定计算参 数:x,y,vx,Δt0;2,求 出:d0和v0;3,校核计 算:若d0不在0.2~0.8m 内,v0不小于10m/s时,重 新设定Δt0或y和x,重复上 述计算,直至合适为止。
阿基米德数
Ar
0.000883032 0.001230677
射流末端 射流平均
喷口送风速度(m/s) 轴心速度 速度
(m/s) (m/s)
vs
vx

喷嘴压力等计算公式

喷嘴压力等计算公式
为喷射流量,L/min; 为喷嘴个数.
为喷嘴效率系数,对喷枪喷嘴 0,对柔性喷杆
(2)
式中,Nozzle#为喷嘴索引号;q:流量,GPM(gal/min);p:压力,psi(lb/inch2)
3、管路压力损失计算
,雷诺数:
式中:∆p为压力损失,MPa/m; 为流量,L/min;D为钢管(软管)内径,mm.
4、高压水射流反作用力计算
:反作用力,N; :有效流量,L/min; :工作压力,MPa
:反作用力,N; :有效流量,L/min; :工作压力,bar
:反作用力,lb; :有效流量,L/min; :工作压力,psi
泵压力流量求发动机功率kw2喷嘴直径计算及喷嘴选择为喷嘴直径mm
有关计算公式
1、泵压力、流量→求电机功率
:泵额定压力MPa, :泵流量L/min, :电机功率kW.
泵压力、流量→求发动机功率
:MPa, :L/min, :kW.
2、喷嘴直径计算及喷嘴选择
(1)
式中, 为喷嘴直径,mm; 为喷射压力,bar;

消火栓喷头及自喷系统喷头的水力计算

消火栓喷头及自喷系统喷头的水力计算

消火栓喷头及自喷系统喷头的水力计算摘要:归纳了消火栓喷头、开式、闭式和水幕喷头4种消防器材的流量计算公式,并提出了统一的计算公式。

对射流在喷嘴和空气中的水头损失和充实水柱所需水压的计算提出了更为简便的方法。

关键词:喷头;流量系数;充实水柱;水头损失中图分类号:TU88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0-4602(2002)02-0056-041计算公式及系数的选用1.1计算公式表1列出了4种喷头计算公式的表达式、相应系数的量纲、单位和数值。

表1喷头流量公式、量纲、单位及系数单位名称表达式特性系数量纲(K或B)μ值d(mm)H或P的单位K或B值消火栓喷头Q=(BH)1/2[1]B[L5. 0T-2]1.013.016.0m0.3460.793消火栓喷头Q=(BH)1/2[1]B[L5. 0T-2]1.013.016.0m0.3460.793消火栓喷头Q=(BH)1/2[1]B[L5. 0T-1]1.013.016.0kPa0.03460.0793闭式喷头q=k(P)1/2[2]K[L2.5T-1]1.011.0m0.42闭式喷头q=k(P)1/2[3]K[L4F-0.5T-1]1.011.00.1MPa1.33闭式喷头q=k(P)1/2[4]K[L3.5F-0.5]1.011.012.7kPa0.1350.138开式喷头q=μF(2gH)1/2=K(H)1/2[4]K[L2.5F-1.0]0.7010.012.7m0.2430.392开式喷头q=K(H)1/2[3]K[L2.5F-0.5]0.7010.012.7kPa0.07760.125水幕喷头q=(BH)1/3[3]K[L5.0F-1]0.9940.95210.012.7kPa0.0110.029水幕喷头q=K(P)1/2[2]K[L2.5T-1]0.63710.0m0.2215水幕喷头q=(BH)1/2[4]K[L5.0T-2]0.9510.012.7m0.10820.286由表1可以看出,在使用中存在计算公式不统一、流量系数差异大等问题。

标准喷嘴流量计算公式

标准喷嘴流量计算公式

标准喷嘴流量计算公式喷嘴是一种常用的流量测量装置,其流量计算公式对于流体力学和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标准喷嘴流量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标准喷嘴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标准喷嘴通常由进口、喉部和出口三部分组成。

流体从进口进入喷嘴后,经过喉部的收缩,流速增加,压力降低,最终从出口喷射出去。

根据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导出标准喷嘴的流量计算公式。

假设流体在喷嘴进口处的压力为P1,流速为v1,在出口处的压力为P2,流速为v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流体通过喷嘴的质量流量可以表示为:G = ρ A v。

其中,G为质量流量,ρ为流体密度,A为流通截面积,v为流速。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可以得出喷嘴进口和出口处的流速与压力的关系:v1 = (2 / (γ 1)) (P1 / ρ) (1 (P2 / P1)^((γ 1) / γ))。

v2 = sqrt((2 γ) / (γ 1) (P1 / ρ) (1 (P2 / P1)^((γ 1) / γ)))。

其中,γ为流体的绝热指数。

将流速代入质量流量的表达式中,可以得到标准喷嘴的流量计算公式:G = A ρ v2 (1 (P2 / P1)^((γ + 1) / (2 γ))) / sqrt(γ (2 / (γ + 1))^((γ + 1) / (γ1)))。

这就是标准喷嘴的流量计算公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喷嘴的进口压力、出口压力、流体密度和绝热指数来计算喷嘴的流量。

这对于工程实践中的流体控制和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修正系数,例如流体在喷嘴内部存在摩擦和压力损失,需要引入修正系数进行修正。

此外,喷嘴的设计和制造精度也会影响流量计算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实际测试和修正。

总之,标准喷嘴流量计算公式是流体力学和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喷嘴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我们可以推导出喷嘴的流量计算公式,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修正和验证,以确保流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喷嘴压力等计算公式

喷嘴压力等计算公式
:反作用力,N; :有效流量,L/min; :工作压力,MPa
:反作用力,N; :有效流量,L/min; :工作压力,bar
:反作用力,lb; :有效流量,L/min; :工作压力,psi
(2)
式中,Nozzle#为喷嘴索引号;q:流量,GPM(gal/min);p:压力,psi(lb/inch2)
3、管路压力损失计算
高压硬管压力损失: ,雷诺数:
高压软管压力损失: ,雷诺数:
式中:∆p为压力损失,MPa/m; 为流量,L/min;D为钢管(软管)内径,mm.
4、高压1、泵压力、流量→求电机功率
:泵额定压力MPa, :泵流量L/min, :电机功率kW.
泵压力、流量→求发动机功率
:MPa, :L/min, :kW.
2、喷嘴直径计算及喷嘴选择
(1)
式中, 为喷嘴直径,mm; 为喷射压力,bar;
为喷射流量,L/min; 为喷嘴个数.
为喷嘴效率系数,对喷枪喷嘴 0,对柔性喷杆

自喷井油嘴计算公式

自喷井油嘴计算公式

自喷井油嘴计算公式
自喷井油嘴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来推导。

自喷井油嘴是用于喷射液体或气体的装置,其流量通常受到压力、喷嘴孔径和流体性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自喷井油嘴的流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
Q = C A sqrt(2 g h)。

其中,Q代表流量,C代表流量系数,A代表喷嘴的截面积,g 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喷嘴的喷射高度。

流量系数C是一个经验值,通常需要通过实验或者参考相关文献来确定。

喷嘴的截面积A可以通过喷嘴的直径或者其他几何参数计算得出。

重力加速度g通常取9.81 m/s^2。

喷射高度h是指液体或气体从喷嘴喷射出来的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是一个简化的理论模型,实际情况中可能还需要考虑流体的粘性、喷嘴的形状等因素。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可能需要进行更为复杂的流体力学计算或者实验验证来确定自喷井油嘴的流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11%
-26%
0
0
Tw
b3
-12
Q
28
18
28
18
28
21
28
29
28
19
20%
28
23
26.5
19
28
7
25
10
29
196
24
9
301
370
m1/m2
7.156
0.7075
±
12 7.5 13
圆喷头直径 d0(m)
喷口风速 v0(m/s)
喷口风量
0.214
4.1 531.9329
369.6826
0.7
喷口风量 319
喷口风速
阿基米德常数 阿基米德常
Ar
数Ar'
落差(校核)
末端流速 (校核)
射流汇合 的距离m
3.422
0.00082
0.00415
5.6
0.42
0.3
喷口风量 313
喷口风速 阿基米德常数 落差(校核)
末端流速 (校核)
射流汇合的 距离m
2.013
0.01549
12.0
0.22
横向热风 幕采暖方
传热系数 6.4 6.4 6.4 6.4 1.88 1.88 1.88 1.88 6.4 2.88 0.465
mo
x
750
-0.544021111
室内温度 16 16 16 16 16 16 14.5 16 13 17 12
do
5000
5
0.25
参照:邹月琴 论文 《分层
工作区 风速 0.25
当量直径
vb0 当量面积 高宽比
短边 长边
扁风口 1:10 44 445 5.20
0.1 0.19 4.53 0.0280838
97 290
喷口数量 172.7
喷口数量 139.3
喷口实际数量 (设定的)
风口当量 直径
两个风口间距
200
182
0.3
36
720
喷口实际数量 (设定的)
风口当量 直径
两个风口间距
204
234
0.3
3 120 360
非等温射流
车间温度 20
送风温度 14
△to -6
工作区域风速
风口射速
射流末端 风速
0.25
14.66
0.5
位置 西外窗 东外窗 南外窗 北外窗 西外墙 东外墙 南外墙 北外墙 大门 顶棚 地坪
0.5
面积 80 80 120 120 283 349 385 102 60 1881 653
458
高宽比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Cb
0.208 0.196 0.186 0.177 0.169 0.162
0.156
0.15 0.145 0.14 0.136
Cvb
1.261 1.272 1.282 1.292 1.3 1.309
1.316
1.324 1.33 1.337 1.343
紊流系数 a
0.07
0.076
Ca 1 0.972
Cva 1 1.022
0.1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885 0.856 0.831 0.808 0.788 0.77 0.753
1.1 1.128 1.155 1.179 1.203 1.225 1.247
0.1
39.525 0.0622921
250
0.375 25.23297101
0.48930435
喷口半径 150
91 66 48
32.1
48
4368
200
873.6
27
1782
200
356.4
21
1008
200
201.6
3.4
0.08
2
2.61936
参数b1
b2
1%
1%
-26%
11%
1%
1%
5%
送风温差 ℃ 8
以圆喷口为 基础
圆喷口
扁喷口 矩形百叶
喷口
射程X 7.91

射流末端流 速 m/s
0.5
落差Y(m) 1.97625
空调分层高 度(m)
4.77625
T/△t 36.64
喷口风量 532
喷口风速 阿基米德常数 落差(校核)
末端流速 (校核)
射流汇合的 距离m
4.7
0.0024
1.5
0.55
风口类型: 圆喷口
温度(℃) 20
车间 跨度 18
长度 30
风口离墙的距 离
0.5
工作区 高度 2.5
制冷量KW 172
风量
喷口数量
喷口实际数量 (设定的)
喷口直径 (mm)
两个风口间距
63861.386 120.1
120
200
0.5
风口类型:
高宽比 高/短边 b0
长边 a0 送风风速 vb0
其他风口 风口紊流系 数: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