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现场(FF)总线指南

合集下载

第三章基金会现场总线FF

第三章基金会现场总线FF

第三章基金会现场总线第一节FF概述基金会现场总线,即Foudation Fieldbus,简称FF,是过程自动化领域(如化工、电力厂试验系统、废水处理和油田等行业)得到广泛支持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技术。

其前身是以美国Fisher-Rousemount公司为首,联合Foxboro、横河、ABB、西门子等80家公司制订ISP协议和以Honeywell公司为首,联合欧洲等150家公司制订WordFIP协议。

屈于用户压力,这两大集团于1994年9月合并,成立了现场总线基金会,致力于开发出国际上统一现场总线协议。

FF分为低速H1和高速HSE两部分,分别属于IEC标准中两个不同的子集。

H1传输速率为31.25kbps,通信距离可达1900m(可加中继器延长),可支持总线供电,支持本质安全防爆环境。

HSE传输速率可为10Mbps和100Mbps两种。

物理传输介质支持双绞线、光缆、无线发射,其物理媒介的传输信号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开发和使用FF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实现工业设备的互操作性和互替换性,用户只要根据系统功能上的需要便可从众多的设备供应商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国内FF H1总线电缆FF现场总线的构成单元第二节FF的主要技术(1)FF通信技术:包括FF通信模型、通信协议、通信控制器、通信网络与管理等。

(2)标准功能块(FB)与功能应用进程(FBAP ):将控制功能的公共特征划分为标准功能块,由这些功能块构成现场设备的应用进程,便于系统组态、调度和管理等。

(3)设备描述(DD)与设备描述语言(DDL):设备描述主要是解决互操作性问题,DD是设备驱动程序,DDL是进行DD的标准编程语言。

(4)FF通信与外设(如智能仪表)接口技术:通信控制芯片、通信栈软件、FF圆卡等都有多家供应商提供,根据需要便于功能集成,设计新产品。

(5)系统集成技术:包括网络系统与控制系统的集成。

(6)系统测试技术:包括产品一致性与互操作性测试;功能和性能测试;总线性能分析测试等。

基金会现场总线FF 修改版 2

基金会现场总线FF 修改版 2

通信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
• 从物理设备构成角度:
物理信号波形
• 基金会现场总线为现场设备提供两种供电方式: • 1)总线供电 • 2)非总线式单独供电 • 总线供电的场合,总线上既要传送数字信号,
• 又要由总线为现场设备供电。
物理层信号编码
用户数据 协议高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协议数据单元
• 根据ARC综合调研报导,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达 到使用寿命的过程自动化系统设备价值高达650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设备有20年或者以上使用历 史,急需要更新改造。用户不希望把这些设备推 倒重来,而希望采用就地更新的方式。 Foundition Fieldbus被更多的最终用户选择用以 更新他们的设备。
传 输 介 质
前导码、帧前定界码、帧结束码都是在发送端,由硬 件生成并加载到物理信号上:发送驱动器
相关名词解释
前导码:其作用是使目的主机接收器时钟与源主机发 送器时钟同步。紧接着是帧开始分界符字节 “10101011”,用于指示帧的开始。 帧定界:常用的通信方式异步通信中以帧作为发送单 位,接收端必须随时做好接收帧的准备。这时,帧的 首部必须设有一些特殊的比特组合,使得接收端能够 找出一帧的开始,这种方式称为帧定界。也就是所谓 的异步通信中的“帧同步”。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 是帧,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别,但无论任 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
IEC推荐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简称IEC)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DLL)在基金会现场 总线中处于第二层,它在物理层上传输“位”信息的 基础上,在相邻节点间传送帧数据信息,DLL也可能 在传输中出现差错,也需要进行检错、纠错而向上层 提供无错的透明传送。 总线通信中的链路活动调度,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活 动状态的检测、相应,总线上各台设备间的链路时间 同步,都是通过数据链路层来完成的。

现场总线技术之基金会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技术之基金会现场总线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论文课题名称:现场总线技术之基金会现场总线班级:11自动化姓名:曹峰学号:110603123指导教师:李艳实验学期:大四上现场总线技术之基金会现场总线1 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

他的出现,标志着工业控制技术领域又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并将对该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

1.1 现场总线概述现场总线是安装在生产过程区域的现场设备/仪表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系统之间的一种串行、数字式、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

其中,"生产过程"包括断续生产过程和连续生产过程两类。

或者,现场总线是以单个分散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测量和控制设备作为网络节点,用总线相连接,实现相互交换信息,共同完成自动控制功能的网络系统与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Fieldbus)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发展形成的,用于过程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智能设备互连通讯网络。

它作为工厂数字通信网络的基础,沟通了生产过程现场及控制设备之间及其与更高控制管理层次之间的联系。

它不仅是一个基层网络,而且还是一种开放式、新型全分布控制系统。

这项以智能传感、控制、计算机、数字通讯等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已经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成为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并将导致自动化系统结构与设备的深刻变革。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是顺应智能现场仪表而发展起来的。

它的初衷是用数字通讯代替4-20mA模拟传输技术,但随着现场总线技术与智能仪表管控一体化(仪表调校、控制组态、诊断、报警、记录)的发展,在控制领域内引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控制专家们纷纷预言:FCS将成为21世纪控制系统的主流。

1.2 现场总线分类自80年代末以来,有几种现场总线技术已逐渐形成其影响并在一些特定的领域显示了自己的优势。

他们具有各自的优点,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

FF 涡街流量计现场总线

FF 涡街流量计现场总线
BA01217D/06/ZH/02.15 71311892 自下列版本起生效 01.00.zz (设备固件)
Products
Solutions
Services
操作手册 Proline Prowirl F 200 基金会现场总线(FF)
涡街流量计
• 请将文档妥善保存在安全地方,便于操作或使用设备时查看。 • 为了避免出现人员或装置危险,请仔细阅读“基本安全指南”章节,以及针对特定操作 步骤的文档中的所有其他安全指南。 • 制造商保留修改技术参数的权利,将不预先通知。Endress+Hauser 当地销售中心将为 您提供最新文档信息和更新文档资料。
7.3 7.4 7.5
8
8.1 8.2 8.3
操作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操作方式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操作菜单的结构和功能 . . . . . . . . . . . . . . . . . 8.2.1 操作菜单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8.2.2 操作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过现场显示访问操作菜单 . . . . . . . . . . . . . . 8.3.1 操作显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8.3.2 菜单视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8.3.3 编辑视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8.3.4 操作单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8.3.5 打开文本菜单 . . . . . . . . . . . . . . . . . . 8.3.6 在列表中移动和选择 . . . . . . . . . . . . . 8.3.7 直接查看参数。 . . . . . . . . . . . . . . . . 8.3.8 查询帮助文本 . . . . . . . . . . . . . . . . . . 8.3.9 更改参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8.3.10 用户角色及其访问权限 . . . . . . . . . . . 8.3.11 输入密码关闭写保护 . . . . . . . . . . . . . 8.3.12 开启和关闭键盘锁定功能 . . . . . . . . . 通过调试工具访问操作菜单 . . . . . . . . . . . . . . 8.4.1 连接调试工具 . . . . . . . . . . . . . . . . . . 8.4.2 Field Xpert SFX350、SFX370 . . . . . . 8.4.3 FieldCare . . . . . . . . . . . . . . . . . . . . . 8.4.4 AMS 设备管理机 . . . . . . . . . . . . . . . 8.4.5 475 手操器 . . . . . . . . . . . . . . . . . . . . 41 42 42 43 43 43 44 46 47 48 50 50 51 52 52 53 53 54 54 56 56 57 57

FF现场总线使用使用说明

FF现场总线使用使用说明

FF现场总线使用说明书1 引言FF是基于WorldFip North American (FIP)和InterOperable System Project(ISP)的共同利益,而在1994年合并而成的。

1995年,WorldFip欧洲部分也加入了FF。

FF总线由低速(H1)和高速(HSE,High Speed Ethernet)两部分组成。

低速H1部分将ISO/OSI七层参考模型结构简化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再加上用户层,形成四层结构。

同时,为了适应以太网技术的发展,现场总线基金会放弃了其原来规划的H2高速总线标准,并于2000年3月29日公布了基于Ethernet的高速总线技术规范(HSE1.0版)。

HSE充分利用低成本的以太网技术,以100M bit/s到1G bit/s或更高的速度运行,它主要用于制造业(离散控制)自动化以及逻辑控制、批处理和高级控制等高速的现场总线网段的互连。

本手册是组态实验室现场总线系统组态的使用说明书,内容包括了使用组态软件,组态一个典型的DEMO现场总线的详细过程。

2 实验室包含的现场总线设备本现场总线实验室是一个典型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配置,设备清单如表1所示:网关、网桥、现场总线接口和端子块等部件构成。

现场总线网络上连接的现场总线设备有两种:一种是总线供电式现场设备,它需要从总线上获取工作电源,总线供电电源就是为这种设备准备的;另一种是单独供电的现场设备,它不需要从总线上获取其工作电源。

常用的现场总线设备有温度变送器、压力(差压)变送器、流量变送器、液位变送器和调节阀等。

这些现场设备不仅有信号变换功能,而且还有组态运算及控制功能。

终端器是连接在总线末端或末端附近的阻抗匹配元件。

每个总线段上需要两个,而且只能有两个终端器。

终端器采用反射波原理使信号变形最小,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保护信号,使它少受衰减与畸变。

有时,将终端器电路内置在电源、安全栅、PC接口卡和端子排内。

基金会现场总线FF

基金会现场总线FF

电气091 鲍岩030914101 第五章基金会现场总线FFFF现场总线基金会是由WORLDFIP NA(北美部分,不包括欧洲)和ISP Foundation 于1994年6月联合成立的,它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其目标是建立单一的、开放的、可互操作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

这个组织给予了IEC现场总线标准起草工作组以强大的支持。

这个组织目前有l00多成员单位,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过程控制产品及系统的生产公司。

1997年4月这个组织在中国成立了中国仪协现场总线专业委员会(CFC)。

致力于这项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

FF成立的时间比较晚,在推出自己的产品和把这项技术完整地应用到工程上相对于Profibus和WORLDFIP要晚。

但是正由于FF是1992年9月成立的,是以Fisher Rosemount公司为核心的ISP(可互操作系统协议)与WORLDFIP NA两大组织合并而成的,因此这个组织具有相当实力:目前FF在IEC现场总线标准的制订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FF(HSE) 现场总线即为IEC定义的H2总线,它由Fieldbus Foundation(FF)组织负责开发,并于1998年决定全面采用已广泛应用于IT产业的高速以太网(highspeed ethernet HSE)标准。

该总线使用框架式以太网(Shelf Ethernet)技术,传输速率从100Mbps到1Gbps或更高。

HSE完全支持IEC 61158现场总线的各项功能,诸如功能块和装置描述语言等,并允许基于以太网的装置通过一种连接装置与H1装置相连接。

连接到一个连接装置上的H1装置无须主系统的干予就可以进行对等层通信。

连接到一个连接装置上的H1装置同样无须主系统的干预也可以与另一个连接装置上的H1装置直接进行通信。

1.FF的一般特点具有适合工业现场应用的通信规范和网络操作系统。

采用单一串行线上连接多个设备的网络连接方法,1条总线最多可连接32台设备。

集散控制系统-FF总线简介

集散控制系统-FF总线简介

成。
通讯协议
H1协议体系
HSE是一种基于Ethernet+TCP/IP 协议、运行在100Base-T以太网上的 高速现场总线。它能支持低速总线 H1的所有功能,是对H1的补充和增强。 HSE模型采用了OSI参考模型中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 输层和应用层,并在应用层上增加了
用户层 应用层
简介
基金会现场总线FF(Fieldbus Foundation)以 ISO/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式为基础,取其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应用层为FF通信模型的相应层次, 并在应用层上增加了用户层。用户层主要针对自 动化测控应用的需要,定义了信息存取的统一规 则,采用设备描述语言规定了通用的功能块集。 FF总线由低速(FF H1)和高速(FF HSE)两部分组
辑控制、批处理和高级控制等场合。
网络拓扑
HSE设备分为4类:主机设备、链接设备、网关设 备和以太网现场设备,其功能分别为对系统进行组 态、监控和管理,将H1总线段链入FF-HSE网络,实现
与其它标准总线通信,连接高速I/O设备或PLC。HSE
可直接使用以太网的交换设备、路由器等,通过双
绞线或光纤等将HSE设备连接起来,建立HSE总线控
接口和主机系统,其中的链接部件DF51将控制温度、水位的H1 控制链路接入HSE网络。在上层监控站,通过SYSCON软件进行 系统逻辑和控制策略组态;采用支持OPC技术(OLE for ProcessControl)的AIMAX组态软件开发人机界面。
水位、温度控制系统结构图
谢谢!
制网络。
HSE网络拓扑
应用实例
以下给出一个FF-HSE现场总线用于水位和温度控制的例 子,系统结构如图4—1所示,整个系统采用Smar公司的FF现场 总线控制设备与软件。在系统中,通过10/100M的交换机,将 DFI302、管理计算机和监控站连入到HSE网络中。DFI302是结

FF总线简介

FF总线简介

引言基金会现场总线(foundation fieldbus)通常称为FF现场总线,它分为H1和H2两种总线。

它分为H1和H2两种总线。

H1采用符合IEC 61158-2标准的现场总线物理层;H2则采用高速以太网为其物理层。

H1现场总线物理层的主要电气特性如下:采用位同步数字化传输方式;传输波特率为31.25kbps;驱动电压9~32VDC;信号电流±9mA;电缆式屏蔽双绞线;接线拓扑结构可采用线形、树形、星形或者符合形;电缆长度≤1900m(无中继器时);分支电缆的长度30~120m;挂接设备数量≤32台(无中继器时);可用中继器≤4台;适用防爆方法有本质安全防爆方法等。

一、FF现场总路线安装和测试要点赛科项目的现场总线使用经验表明现场总线回路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来自网段上的干扰,而干扰的主要原因是现场总线网段和总线设备的不良安装,赛科项目的经验是:①现场总线网段对绝缘要求很高,为了防爆和防止总线回路受潮,规定采用增安型(EExe)接线箱,电缆穿入接线箱时使用防爆电缆时使用防爆电缆密封接头。

采用FF总线专用端子块与各总线现场设备连接。

每个总线专用端子块具有短路保护作用,短路时指示灯亮,保证一个支路短路时不影响其它支路的正常工作,短路保护器将限制每支路的短路电流不超过60mA。

②电缆屏蔽层的连接注意事项。

在现场总线设备上,支线电缆的屏蔽线要剪断,并要用绝缘带包好,不能与表壳接地螺丝连接。

各段总线电缆的屏蔽线应在接线箱内通过接地端子连接起来,屏蔽线只能在机柜侧(marshalling)的端子接地,中间任何地方对地绝缘要良好,不能有多点接地情况,这样可以起到防止静电感应和低频(50Hz)干扰的作用。

如果干线电缆是多芯电缆,则不同总线网段的分屏蔽线不应在接线箱(JB)内被互相连接在一起,也不能与总屏蔽线连在一起。

③现场总线电缆和现场设备安装之后应该经过严格测试,电缆线间绝缘电阻,对地绝缘,线间和对地电容以及总线信号的波形测试等应该符合FF基金会总线系统工程指南中的技术要求,各端子的连接必须紧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会现场总线是一种全数字、串行、双向的通讯系统,将现场 设备,诸如传感器、执行器等,和控制器连接起来。现场总线是应用 于过程和制造自动化领域设备级的局域网,并可将控制分散在整个网 内。
在全球范围内,smar 已安装了数百个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这些 系统使用成套设备和增 值软件。主要是各种现场设备和拥有这些接口 的 LC700可编程控制器。这使得模拟信号与离散 信号挂起钩来。控制 策略分布在现场设备中。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因为现场设备中 微处 理器有功能块外,设备间迅速而可靠的通讯也很重要。现场总线如此
活动表维护
所有响应传输令牌(PT)的设备清单被称为“活动表”。
各种新设备可随时加到现场总线上,LAS 周期性地向那些不在活动表中的地址发送节点探 测 (PN)报文。如果一个设备正好出现在该地址上,且收到了PN,它就立即返回一个探测响应 (PR)报文。若设备以PR 作出回答,LAS 就将该设备加到活动表上,并向该设备发送一个节点活 动 报文以确认此添加。
数据链路的 时间同步
LAS 周期性的在现场总线上广播一个时间发布(TD)报文,使所有设备正确的拥有相同的数 据 链路时间。这一点是重要的,因为在现场总线上的通信调度和在用户应用中受调度的功能块 的执行,是以从这些报文中获得的信息为基础的。
度器上的确定的集中式总线调度程序,管理对现场总线的访问。
设备类型
DLL 是现有IEC/ISA DLL标准的一个子集。
在DLL 规范中定义了两种类型设备: • 基本设备 • 链路设备
链路设备是能变为链路活动调度器(LAS)的设备,基本设备不具备变为LAS 的能力。
B9
受调度通信
备份 LAS (主站) 功能
F I E L D B U S B4
OSI 模型*
> 现场总线模型
用户应用
smar
用户应用
开放式互连结构 通讯模型(OSI)
应用层
现场总线报文规范
7
现场总线访问子层
表示层
6
会话层
5
传输层
4
网络层
3
数据链路层
2
物理层
1
>
>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OSI模型没有定义用户应用
通信栈 物理层
物理层是 OSI 第一层,数字链层(DLL)是 OSI 第二层。现场总线报文规范(FMS)是 OSI 第 七层。 现场总线通讯栈由 OSI 模型第二到第七层构成。
31.25kbit/s 设备可由现场总线直接供电,也能在原有的4~20mA设备的线路上运行。
31.25kbit/s 现场总线也以总线供电设备方式支持本质安全(IS)的。为此,应在安全区域的电 源 和危险区域的本质安全设备之间加上本质安全栅。
31.25 kbit/s 现场总线的布线
现场总线允许“树型”或“分支”。
节省硬件
安装
控制分散到现场设备可以减少 I/O 模板和控制器以及相应的模板底板、机箱和电源。 现场总线允许多台设备挂接在一对电缆上。这样可以减少电缆、安全栅和安装盒。
安装简便.
数据质量和数量
在传统的自动化系统中,除了过程参数外没有更多的有用信息。在基金会现场总线中,由 于采用了数字通讯,信息量大大增加。
通讯栈
以下描述通讯栈各层的运作。 通信栈
>
用户应用
现场总线报文规范 现场总线访问子层
用户应用
C O M M通U N信I栈C A T I O N 揝 TA CK
>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 D L L )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LL),控制报文在现场总线上的传输,DLL通过一个叫做链路活动调
当LAS向设备X发送传输令牌时,报文在现场总线一以队列传送。报文可以发给单个 目标, 也可发给多个目标(多发送)。
活动表 a
LAS b c
PT (x)
LAS = 链路活动调度器 PT = 传输令牌
现场总 线
报文
>
数据 a 设备 x
数据 a
链路活动 调度器的运 作
以下部分描述链路活动调度器(LAS)的所有操作,LAS 所用的算法见下图。
现场总线
基本 设备
链路上 设备
基本 设备
基本 设备
LAS
链路上 设备
基本 设备
链路活动调度器(LAS)中有一张传输时刻表,这张时刻表对所有需要周期性传输的设备中的 所有数据缓冲器起作用。
当设备发送缓冲区数据的时刻到时,LAS 向该设备发出一个强制性数据(CD)。
一旦收到C D,该设备广播或“发布”该缓冲区数据到现场总线上的所有设备,所有被组态 为接收该数据的设备被称为“接收方”(subscriber)。
带有微处理器的现场总线设备具有自诊断和通讯能力,因而减少了系统停车时间,提高了 工厂安全。
一旦发现不正常情况或设备需要预维护,操作工和维修人员会被通知,从而采取及时正确 的行动。
TUTORIAL
过程视野扩展图
互可操作性
基金会现场总线是开放的协议,这意味着来自不同生产厂家的经过基金会认证的设备互可操 作。
在现场总线上的所有设备都有机会在调度报文传送之间发送“非调度”报文。
非调度通信
LAS 通过发布一个传输令牌(PT)给一设备,允许该设备使用现场总线。当该设备接收到PT 时,它就被允许发送报文,直到它发送完毕或“最大令牌持有时间”到为止,无论哪一种时间都 较短。
TUTORIAL > >
> >
非调度通信 F I E L D B U S B10
在LAS向发送方发送强制数据时, 数据缓冲寄存器中的报文,向现场总线上所有设备 广播,接收方收听报文广播。
调度数据传输
调度表 a
LAS
b c
>
CD (a)
LAS = 链路活动调度器 CD = 强制数据
现场总
线
报文
>
>
>
数据 a 发送方
数据 a 接收方
数据 a 接收方
调度数据传输常用于现场总线各设备间,将控制回路的数据进行有规律的、准确的传输。
结束定界符 1
* 协议控制信息 ** 协议数据单元 *** 如果使用中继器,前同步信号可以多于一个八位字
B5
TUTORIAL >
物理层
物理层根据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和国际测量与控制学会(ISA)批准的标准定义。 物理层从通讯栈接收报文,并将其转换成现场总线通信介质上传输的物理信号,反之亦然。
工厂网络系统图
奇妙的灵活,使设备可以按照用户的需要进行安排组态,满足从小系 统到整个工厂的控制要求。基金会现场总线技术改变了过程管理的内 容,借 助它的能力和大量的新的信息,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其他许多 功能,诸如新的组态、在线诊断、维护记录以及维护工具。
现场总线是 smar 过程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F I E L D B U S B2
在同一系统中,不依赖某一个厂商,而又可运行多种设备,同时没有任何功能丧失,这种能 力称为互可操作性。
灵活选择提供商,并预先确保设备互可操作,事实上,是最终用户的奇妙的成功。
基金会现场总线技术
基金会现场总线技术包括三个部分:
1. 物理层 2. 通讯栈 3. 用户层
采用开放式互连结构(OSI)通讯模型来模型化这些组成部分。
smar
链路活动调度器的算法
在发布 下一个CD之前 有时间做其它
工作吗?
等待直至发布

CD时间到
பைடு நூலகம்
等待期间发
空闲报文
发布CD
C D = 强制数据

P N = 探测结点
T D = 时间分配
P T = 传输令牌
发布 PN, TD或 PT
CD 的调度
CD 的调度包含一个活动表,周期性的产生受调度的活动。以精确的时间,LAS 向现场总 线 设备的一个特定时间缓冲区发送强制数据(CD)报文。该设备立即向现场总线上所有的设备广 播或“发布”一个报文。这是LAS 执行的最高优先级的活动。其他操作只在受调度传输之间 进 行。
> 现场总线布线
USER LAYER
COMMUNICATION 揝 TA CK
PHYSICAL LAYER
>>
>
现场总线的长度由通信速率、电缆类型、线径、总线供电选择和I.S. 选择决定。
高速以太网
链接设备用来互连31.25kbit/s 总线并将其接入高速以太网(HSE),其骨干网速率为100Mbit/s 或1Gbit/s。如下图所示,I/O 子系统接口允许其他一些总线,诸如DeviceNet、Profibus等,与基金 会现场总线标准功能块互连。这种 I/O 子系统接口可以接入31.25Kbit/s 总线或HSE。
减少硬件
现场总线优势
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在控制系统应用周期内可以获得巨大的益处。
smar
基金会现场总线使用标准功能块完成控制策略。功能块是标准的自动化函数。许多控制系 统功能块,诸如模拟输入、模拟输出、PID控制等功能都可以通过使用功能块由现场设备完成。
以模块为基础,设计一致的功能块,使来自不同厂家的设备可以无缝的集成在一起。
转换任务包括加上和除去前同步信号、起始定界符和结束定界符。
USER APPLICATION
Example of Voltage mode signaling.
PHYSICAL LAYER
>
现场总线信号采用熟知的曼彻斯特双相-L(MANCEESTER-BIPHASE-L)技术进行编码,该信 号被称为“同步串行信号”,是因为在串行数据流中包含了时钟信息。数据与时钟信号混合形成 现场总线信号,如下图所示。现场总线信号接收器把在1个比特时间中间的正跳变作为逻辑 “0”,负跳变作为逻辑“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