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奥尔波特(G.W.Allport) “成熟者”
图式
顺应 同化 失衡
环境
平衡
新图式
未成熟的人
成熟的人
马斯洛(A.H.Maslow) “自我实现者”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心理健康标准
国外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奥尔波特(G.W.Allport) “成熟者” 马斯洛(A.H.Maslow) “自我实现者” 罗杰斯(C.Rogers) “功能充分发挥者” 弗洛姆(E.Fromm) “创发者”
1. 季建林. 中国医学论坛报 1997;24(41):14
女性抑郁患病率为男性的2倍1
男性终身患病率 7-12% 20-25% 女性终身患病率
1. AHCPR Guildelines: Depression in Primary Care. Vol 1.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93
心理素质:
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所 体现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人的智力因素品质与非智力 因素品质的总和
载体 中介 关键
心理健康标准
健康标准: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 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标准
国外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奥尔波特(G.W.Allport) “成熟者” 马斯洛(A.H.Maslow) “自我实现者” 罗杰斯(C.Rogers) “功能充分发挥者” 弗洛姆(E.Fromm) “创发者”
国家的要求
• 党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发出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教育的文件,强调要在加强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教育部、卫生部、团中央于2005年发出《关于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要 求各高等学校创造条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与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 回答:
• 心理学家也是人,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 题,和其他所有职业的人群是一样的。
4、心理学家会轻易把我催眠吗?
• 神秘,害怕 • 和弗洛伊德联系一起 • 影视宣传:如恐怖片《催眠》。
• 回答:
• 催眠只是精神分析学家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 需要来访者的合作。受暗示性不高的人不容易被催眠 ;有敌意的人不容易被催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宿舍杀人事件 2013年4月16日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男 生宿舍里,一场血淋淋的悲惨剧发生了,一名大 三学生与同宿舍的同学因琐事发生口角,竟用尖 刀刺死对方。
复旦大学投毒事件 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黄洋 被同寝室一姓林同学投毒杀害。
健康的三维结构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心理咨询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日渐火热,特别是在大都 市。 • 随着生活压力增大,自杀和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心 理咨询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 回答:
• 但心理咨询仅仅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解决的的是 正常人的心理困扰。
3、心理学家都有点变态吗?
很多人是有了心理问题才开始学习心理学。而不是 相反。 • 影视作品的不适当宣传。特别是美日的所谓“心理 电影”。 •
一般而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 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健康状况是由之而来的 愉快的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 ——斯宾塞
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 是一个寂寞的人; 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 是一个危险的人; 只有超人的瑰丽,却不了解自己,是一 个迷茫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教你做一个快乐的人,健 康的人,自知的人!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6 幢317宿舍发现四具死尸,死者均为云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2000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随 后,公安局发出了A级通缉令,在全国悬赏20 万捉拿犯罪嫌疑人马加爵。4月24日,震惊全 国的马加爵故意杀人案一审作出判决,马加 爵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ppt课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ppt课件

(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精选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pt22心理健康定义
❖ 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 生理、心理和社会性达到协调一致,保持良 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心理健康的特点
(4)人际关系和谐。
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 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 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 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 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 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 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交往动机端正。
要素 智力正常是基础; 关系协调是关键; 情绪状态是表现; 人格完善是结果;
关系协调 人—己关系; 人---人关系; 人---事关系; 人---物关系。
精选课件ppt
35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水平正常 这是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
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 正常人的IQ在90到109之间,110到
119是中上水平;120到139是优秀水平; 140以上是非常优秀水平;而80到89是中 下水平;70到79是临界状态水平;69以 下是智力缺陷。
奥斯卡·瑞格雷
精选课件ppt
37
(2)情绪乐观向上
其标志是心情愉快和情绪稳定。包括的内 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 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 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 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 应。
(8)自我意识正确
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都 表现出相应的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和评估方法1.2 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和评估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和评估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二章: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挑战2.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理解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目标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和方法2.2 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目标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和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案例分析法:分析大学生心理发展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目标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三章: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3.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心理调适的策略和应用3.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心理调适的策略和应用讲授法:介绍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调适的策略和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四章:心理健康问题与干预4.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和策略4.2 教学内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和策略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五章: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5.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重要性理解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方法和策略掌握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实际操作技巧5.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方法和策略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实际操作技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方法和策略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实际操作技巧,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六章:心理障碍与心理咨询了解心理障碍的基本类型和特点理解心理咨询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心理咨询的流程和技巧6.2 教学内容心理障碍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心理咨询的定义和作用心理咨询的流程和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心理障碍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障碍和心理咨询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咨询的定义和作用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心理咨询流程,让学生实际操作和体验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角色扮演评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沟通技巧和理解能力第七章:压力管理与情绪调适7.1 教学目标了解压力的定义和影响理解情绪调适的重要性掌握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的策略7.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和影响情绪调适的重要性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的策略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压力的定义和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情绪调适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的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八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8.1 教学目标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理解沟通技巧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8.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沟通技巧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沟通技巧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8.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角色扮演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九章:职业规划与生涯发展9.1 教学目标了解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理解生涯发展的策略和方法掌握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技巧9.2 教学内容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生涯发展的策略和方法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生涯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技巧,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9.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十章:心理素质与全面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理解全面发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方法10.2 教学内容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全面发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全面发展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提高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10.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补充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应强调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涉及到个体如何适应环境,如何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以及如何保持情绪的稳定性。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中南大学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中南大学
“Person, understand your by Yourself.”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绪论
一、心理素质与心理学
二、心理健康标准
三、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教育模式
一、心理素质与心理学
• 心理素质 • 心理学
心理是什么?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 的反映。包括认知、情感体验、意 志行为。
——情绪与心理健康
五 . 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 ——学习与心理健康
六. 开拓潜在的创造能力 ——创造与心理健康
七 . 学会与他人相处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八 . 审视象牙塔里的“闪电” ——恋爱与心理健康
九 . 锤炼不折的脊梁 ——挫折与心理健康
十. 成功地走向社会 ——择业求职与心理健康
收集客观数据;分析结果以及接受和拒 绝假设;发表、批判和复制结果。
心理学的目标
• 描述发生的事情:对行为进行精确地观察; • 解释发生的事情: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
模式; • 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因果预测详细地说明将
要发生什么; • 控制发生的事情:控制是核心。
脑是心理的器官
• 神经元是如何交 流的?
•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 特点: 心理断乳期 • 阶段:
适应准备阶段 稳定发展阶段 走向成熟阶段
主要危机
• 自我意识危机 • 社会适应危机 • 情绪发展危机 • 个性发展危机 • 人生抉择危机
主要心理问题
• 动力心理问题 • 控制心理问题 • 学习心理问题 • 人际交往心理问题 • 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 择业心理问题 • 家庭因素引起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最新资料推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智力正常。

这是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

并且能保持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二,情绪健康。

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

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反应适度。

第三,自我评价正确。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面对挫折与困境,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第四,人际关系和谐。

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1 / 3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拥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

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乐于助人。

第五,意志健全。

意志是推动人们采取各种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具体表现为,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有较强的挫折承受力和自制力,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信,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第六,人格完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原因、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十分严峻。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相当比例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多方面:家庭教育不足、社会压力过大、学业压力过重、人际关系复杂等因素都可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网络虚拟空间的普及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一定挑战。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适技巧、心理健康自测等方面。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学会有效应对各类心理问题。

在教育方法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灵活多样,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手册等方式,让大学生接受系统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为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援助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大学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只有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才能够有效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希望各大学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共同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总结(精选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总结(精选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总结(精选5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总结(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总结1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智力发展正常智力正常是一个人学习、工作、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人适应周围环境、谋求自我发展的心理保证,因而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二)情绪稳定乐观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在心理健康者身上,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乐观情绪占主导地位。

这是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经常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时,他才能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三)意志品质健全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个性的重要精神支柱。

(四)行为协调适度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点在于,人的行为有自觉的目的性,受意识的支配。

在正常情况下,对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来说,他总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为什么做,并能预见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情绪协调,心境良好:保持正性情绪;情绪稳
定;有能力控制情绪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
• (3)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目的明确合理;善于分
析;果断;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
• (4)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交往;交往中保持独立
完整人格;客观评价他人,乐于助人;交往中积极的态度 多于消极态度
• (5)能动地适应环境: • (6)保持人格完整: • (7)符合年龄特征:心理行为特征与年龄相符
WHO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智能良好 善于调控情绪 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际关系和谐 适应能力强
人格完整健康 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适应
我国心理学家提出:
心理健康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狭义的心理健康则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 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On the top of the ancient Greece Olympus mountain,there is a piece of stele in the Delphi sanctuary,on the stele ,there is a aphorism said :
过程和效应,核心是效率,包括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 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工作、学习效率高,人际关系和谐等)
• (3)发展标准:着重纵向考察分析(过去、现在、未
来),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建青)
• (1)智力正常:(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
等综合)
心理健康标准
十标准
三标准
七标准
心理健康十标准论(郭念锋)
• (1)周期节律性:心理过程具有节律性,如工作效律、注
意力等。固有节律经常处于紊乱状态时,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 (2)意识水平: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注意水平降低
会影响意识活动的有效水平,记忆水平下降。
• (3)暗示性:引起情绪波动、思维动摇、意志力薄弱. • (4)心理活动强度:对急性应激的抵抗能力,认知起决
—事前焦虑)
• (9)社会交往:过分——躁狂(与素不相识者);过
少——抑郁,社交焦虑;接触不良
• (10)环境适应能力:适应性障碍
心理健康三标准论(许又新)
• 须三条标准联系起来综合考虑
• (1)体验标准:主观体验——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
评价
• (2)操作标准:观察、实验、测验来考察——心理活动
• 心理健康
• 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 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 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 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 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 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心理健康标准
国外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奥尔波特(G.W.Allport) “成熟者” 马斯洛(A.H.Maslow) “自我实现者” 罗杰斯(C.Rogers) “功能充分发挥者” 弗洛姆(E.Fromm) “创发者”
•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 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 • 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结构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力)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 结构





个性心理

意志过程 (自觉果断顽强自制力) 个性心理倾向(动机需要兴趣信仰)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关于“七标准”的评 价
• 这七条衡量标准, 均大致可取。
• 但智力能否做为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标准? 智力不 正常者伴有心理问题, 但很多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 碍的人, 往往智力商数在正常值以上甚至很高。
• 不能证实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智 力水平越低,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
• 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 平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
• 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适意的关系 • 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 • 自然地表达自己 • 以问题为中心 • 超然独立的特性,离群独处的需要 • 意志自由:对于文化与环境的独立性 • 欣赏的时时更新 • 高峰体验
• 社会情感 • 理想的人际关系 • 民主的性格结构 • 区分手段和目的 • 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 创造力 • 对文化适应的抵抗
心理健康有等级之差
大致可分为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三个等级。
心理健康有主观与客观之别 客观标准: 社会常态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 统计学标准
主观标准: 正面错觉
过渡的正面自我评价 夸大的自我控制感 不切实际的乐观性
情绪是心理健康状态的直 接体现和重要检测体系 自尊是心理健康概念的核 心
我国较公认的心理健康基本标准
• 因此,将一个与心理健康无关的因素去衡量心理健 康,不足取。
上述心理健康标准的共同处:
和谐的认知
(良好的自我意识)
良好的情绪情感 (良好的应付方式)
坚强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社会功能)
优良的个性心理 (良好的人生态度)
自我实现的人: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
•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他研究的杰出 人物称为“自我实现”的人,他认为“自我实 现只能出现在年龄较大的人身上,它往往被视 为事物的终极状态,被视为远大目标而不是一 个活跃于一生的动态过程,它是一种存在,而 不是一种演变”,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不是静 态的,而是发展着的,他们正在走向成熟。实 践的过程意味着发展或发现真实的自我,发展 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
“Person, understand your by Yourself.”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绪论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护疗与促进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 1、心理与心理结构 • 2、心理健康标准
• 3 、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是德育
心理:
定性作用(同一应激事件引起不同的反应)
• (5)心理活动耐受力:对慢性应激的耐受力;依应对方
式不同而不同,可出现心理异常,生理改变
• (6)心理康复能力:从应激中恢复的能力;
• (7)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感受的表达,思维的方向
和活动。(躁狂者情感失控)
• (8)自信心:自我评价(过高——失败后抑郁;过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