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合集下载

景状物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景状物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景状物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散文是一种以叙事、描写、议论为主要手法的文学体裁。

而景状物散文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感悟,以展现作者对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本文将对景状物散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形式。

一、景状物散文的特点景状物散文有着独特的特点,以下是其主要特点的总结:1. 主题广泛:景状物散文的主题可以包括自然景物如春天、河流、山脉等,也可以包括人造景物如建筑、城市等。

涵盖面广,让作者可以借助这些景物进行情感表达和思考。

2. 描述细腻:景状物散文讲究对景物的精准描写,借助生动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景物。

3. 情感表达:景状物散文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感悟,表达作者的思考、感受和情感,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4. 随笔性质:景状物散文通常以随笔的形式呈现,没有固定的章节结构,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感悟进行写作。

二、景状物散文的写作技巧在书写景状物散文时,作者可以借助以下写作技巧来更好地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1. 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选择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使描绘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景物。

2. 借助比喻和拟人手法: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景物和人的性情相联系,使景物有了情感与灵性,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 运用细节描写: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景物中,让读者能够形象感受到景物的细节和氛围。

4. 结合自身情感:将自己对景物的感受和思考融入到描写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5. 运用修辞手法: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反问等,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优秀景状物散文作品赏析以下是几篇优秀的景状物散文作品赏析,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景状物散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1. 《山居秋思》——苏轼:这是一篇以描写秋天山居景物为主题的散文作品,通过对山、水、云、树等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写景状物散文篇

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写景状物散文篇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写景状物散文篇【知识导学】写景状物类散文的题型、解题思路与其他类型的现代文常规题型、解题思路并无多大的不同。

但又有其独特之处,也就有了独特的解题思路,现将具体方法剖析如下:一、整体感悟。

只有整体感悟才能高屋建瓴,前后贯通,把住文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形象才能全面完整。

所以,阅读写景状物散文时,应尽可能地了解:文章是谁写的,在什么时间写的,为什么写,写的是什么内容,写得怎么样等一系列有关文章全局性的问题,还要全面把握作者笔下的景、物等形象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以及其内在蕴涵的道理、情感等。

这些都是阅读好此类文章的根本。

整体感悟的方法有三:首先,作者的语言形成过程,就是作者的情感表露过程,文章的言与意是水乳交融的,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通过阅读文章语言,初步感受其内容。

其次,是将自己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与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世界,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情感态度,避免千篇一律的肢解分析与千人一面的阅读结果。

再次,文章的语言具备了使读者进行整体认读和理解的优势。

我们应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从整合出发到整合终结。

二、找准契合点。

即析“景、物”入“情”。

作者之所以要写景状物,是因为要借所写之景,所状之物,来言志、明理、抒情,为的是让读者与他产生情感的共鸣。

所以,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三、合理的联想。

写景状物的文章,属于美文,在阅读文章时,既要排斥主观臆断,又要有合理的联想。

品评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重要词句的含义等都离不开必要的联想。

常见的考题有“请续写本文的结尾部分。

”或“读了文章,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四、明确技法,分析效果。

写景状物的散文无不用到许多创作技法且涉及到它们的试题也很多,常见的题型有:本文的抒情方式是什么?备选答案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抒情方式;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备选答案有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本文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备选答案有对比、衬托、象征、铺垫、渲染、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本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备选答案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如何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

如何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

反 复 赏 潦 , 品 味 语 言
读 ,品味 语 言 ,让 自己进 入 到 文章 的 意 境 中 去 。 品 味 写 景 类 文 章 的 语 言 ,方 法 很 多 :町以 认 真
诵 读 , 边 滇边 { 笠啮海 里 “ 映 ” 文 字 的 影 像 , 放
早 已熟 透 了 ,红 彤 彤 、亮 晶 晶 的 ,就 像 尢 数 个
果 。恰 当 的 比 喻 能 使 景 物 生 动 形 象 ;拟 人 手 法
的 运 用 更 是增 添 r 物 的 勃 勃 生 机 和 情 趣 ;夸 景 展 的 小 姑 娘 ” 像 “ 壮 的 青 年 ” 具 有 “ ” 张 、排 比 等手 法 的 运 用 , 则 可 以 增 加 语 势 .经 、 健 , 新
想 。 无 论 哪 类 写 景 文 章 ,都 不是 单 纯 的 为 写 景
边 读 边 品 味 语 言本 身 之 精 彩 ;可 以 认 真 默 读 ,
静 静 地 欣 赏 优 美 隽 永 的 语 言 , 品味 语 言 背后 的
意 味 情 味 ,砰 价 课 文 的 语 言风 格 ; 可以 背 诵 课 文 片段 ,记 诵 一 些 优 美 的 语 句 ,获 得 良好 的 语
低 、蟋 ( ( 春 捕绘 “ 雨 ” 图时 ,是 按 照从近 到远 、 从 表 现 出 儿 童 的 羡 意 。至 于 写 油 蛉 “ 唱 ” 春 蟀 “ 琴 ,更 是 儿童 特 有 的 感觉 。 第 一 形 、 弹 静 到 动 、从 物到 人 的 顺 事 写 的 。 ( 2)观 察 的 先 后 顺 序 :此 类 文章 一 般 按 照游 览 的 行 进 路 线 进 声 、 色 、味 俱 全 ,春 、 夏 、 秋 景 皆 备 。菜 畦 的 碧 、桑 葚 的 “ 红 ” 紫 、菜 花和 蜂 的 “ ” 是 黄 行 描 写 ,条理 清 晰 。 祟 璞 的 ( 藤 萝 瀑 布 》 就 “ 绿 ” ( 紫 肥胖 ” “ 大 ” “ 肿 ” “ 小珊 瑚 珠 高 臃 像 是 按 照 花 瀑 … ~ 穗一 朵 的 顺 序 写 的 。 ( 写 颜 色 ,“ 花 3) 按 景 物 的 不 同 类 圳 :如 美 丽 的 小 兴 安 岭 》 【 { 攒 戍 的小 球 ” 是 写形 状 ,这 两 者都 从 视 觉 上写 ; 】 长吟 ” ,蟋 蟀 的 “ 琴 ” 弹 ,是 从听 觉 上 的 第 二 自然 段 就 是 写 了树 木 、 霉 、阳 光 、草 地 鸣 蝉 的 “ = . 写 ;覆 盆子 “ 又酸 又甜 ” 写的 是 味 觉 ; 这真 叫有 等景 物 。

【阅读理解】散文类阅读的读文方法,解题技巧总结

【阅读理解】散文类阅读的读文方法,解题技巧总结

【阅读理解】散文类阅读的读文方法,解题技巧总结散文阅读的读文方法第一步初读文本,明确类属根据散文阅读的经验,先初步明确散文属于哪种类型,如下:(1)写人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写景状物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属抒情散文。

(3)哲思散文:这类散文表现作者某种哲思。

它也注重情感的抒发,但更重于理智。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4)文化散文:主要是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创作的、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

第二步抓住文眼,理清思路——关于文眼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

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

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

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

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

“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点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1、找概括强的语句或词语。

比如,文中的总结句往往有文眼。

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特别地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

”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

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

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写景类散文的写法写景作文的技巧

写景类散文的写法写景作文的技巧

写景类散文的写法写景作文的技巧1、多角度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观察可俯瞰、仰望、近观、远眺;可像摄影师那样或全景或特写;可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通过仔细观察,细心思考,才能准确抓住景物的特征。

大自然姿态万千,即使是同一类事物、景物,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季节,也会各不相同。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抓住了小石潭“潭小、水清、鱼乐、境幽”的特点,朱自清在《春》中抓住了“春天美如画”特点,宗璞抓住了眼前紫藤萝“繁盛”而十年前的紫藤萝“稀零”的特点,从而使笔下的景物个性鲜明、独具风采。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景致层次景物描写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动到静,由人到物等。

只有把握好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新自然。

景物描写的顺序通常有四种:一是按时间的发展顺序写,如按四季的交替顺序写一棵树的成长过程;二是按空间的顺序写,如按从远及近的顺序写一座山的样子;三是按观察顺序写,通常由部分到整体,由表面到内部,由形状、色彩到位置、结构;四是按构造状物,常以空间、主次为序。

《紫藤萝瀑布》是按“花瀑——花穗——花朵”的“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使读者感到景物的层次感。

3、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状物写景,意在托物寄情。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寄托作者的抱负和志趣,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喜或悲,或怒或乐,使读者受到感染。

描写景物时,要发挥由此及彼、丰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借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化进去。

如范仲淹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批判了“迁客骚人”狭隘自私情感,讴歌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从而使《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隘境界,成为千古奇文。

4、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如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一、散文常识特征:形散神不散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解题方法 1、研读题干(题目) ,明确要求,尤其把握好关键词的含义。

2、寻找答题区,检索范围,综合分析。

具体做法:细读摘关键句 自己的话概括4、原则:答案在文章中一定有根据 三、如何解读散文的主旨(考点剖析一) 方法:1、看标题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表现手法: 3、准确表达。

( 1) 摘关键词、看注释、看过度句(段)、看开头结尾句、看抒情议论句6、看反复出现句(段)概括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分清主旨、主题、梗概、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的异同。

)领会为什么写的题型(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中要表达的情、理四、写景状物+作者技法)类散文规律(考点剖析二)写景(物)——抒情——写人(主旨)归纳散文写作思路:写景(物),是为了写人,是为了抒发情感(物与人的相似处)。

状物类散文的写作上,作者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

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

根据这一特点,阅读题目就常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情这一角度命题。

五、题目的作用(考点剖析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中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饰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六、段落与句子的作用(考点剖析四)1、分析段落的位置: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2、分析段落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结构上的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总结上文3、中间段: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内容上承上(写出内容)启下(写出内容)六、句子或段在文中的作用(考点剖析五)分析语句或段的作用:一般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七上第一单元写景散文阅读

七上第一单元写景散文阅读

第一单元——写景类散文阅读课文结构导图考点解读写景类散文1、定义:写景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写作手法,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写景散文就是写景状物类散文。

这类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的散文。

2、以课文为基点看写景散文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朱自清的《春》,以“春”贯穿全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作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分别描述了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端庄沉静、冬雨自然平静的特点,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寄托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爱。

总的来说,这些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

写景类散文阅读答题思路写景散文的阅读方法第一,把握景物形象的外部特征,包括形态、声色味等。

第二,分析形象的内在品质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分析刻画形象的表达技巧。

写景散文的常见题型与答题方法1、概括文中的xx景物有什么特点1)抓关键词,根据画面捕捉景物特征。

如《春》中“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偷偷”“钻”字,想象小草生长的画面,体会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联系上下文,摘录原文中的词语/句子。

2、写景散文中常用的主要手法:1)托物言志、借物言志;2)寓情于景,景中的“神”便是作者的情;3)虚实相生,借联想、想象曲折表达好恶爱憎;3、赏析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修辞手法+词语表现的特点+表达效果(人物情感)。

如:《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表现春天的动态进程。

中考现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考点、题型及解题指导ppt

中考现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考点、题型及解题指导ppt
现代文阅读——
写景状物散文考点、题型及 解题指导
一 知识掠影
1、散文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 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 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 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的一种文体。
2、散文特点:
•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 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或记 叙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3、散文分类
1.按表达方式分 (1)抒情散文:《春》《紫藤萝瀑布》 (2)叙事散文:《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 《散步》 (3)议论散文:《谈生命》《敬畏自然》
2.按所写内容分 (1)写景散文:《春》《济南的冬天》 (2)状物散文:《贝壳》《蝉》 (3)叙事散文:《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 《散步》 (4)说理散文:《人生》
4、写景状物散文概念:
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
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
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
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分析意境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
5、写景状物散文——要素:
1、景、物:景物的特点
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
3、意:文章的主旨
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 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 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
二 考点透视
(一)考纲说明: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4、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做出自己的评价。 5、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6、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 疑问。 7、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8、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作出分析。 9、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10、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1、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一、散文常识
特征:形散神不散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二、解题方法
1、研读题干(题目),明确要求,尤其把握好关键词的含义。

2、寻找答题区,检索范围,综合分析。

具体做法:细读
3、准确表达。

(1)摘关键词
(2)摘关键句
(3)自己的话概括
4、原则:答案在文章中一定有根据
三、如何解读散文的主旨(考点剖析一)方法:1 、看标题
2、看注释
3、看过度句(段)
4、看开头结尾句
5、看抒情议论句
6、看反复出现句(段)概括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
(分清主旨、主题、梗概、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的异同。

)领会为什么写的题型(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中要表达的情、理+作者技法)
四、写景状物类散文规律(考点剖析二)
写景(物)——抒情——写人(主旨)
归纳散文写作思路:写景(物),是为了写人,是为了抒发情感(物与人的相似处)状物类散文的写作上,作者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

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

根据这一特点,阅读题目就常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情这一角度命题。

五、题目的作用(考点剖析三)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带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饰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六、段落与句子的作用(考点剖析四)
1、分析段落的位置: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
2、分析段落的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结构上的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
垫、推动情节发展、总结上文
3、中间段: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内容上承上(写出内容)启下(写出内容)
六、句子或段在文中的作用(考点剖析五)
分析语句或段的作用:一般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1、答内容上的作用(有两点。

):应从句子或段落表达的句意或段意+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开头句或段内容上的作用常用词是:句子表达的句意或段意+落笔点题或交代写作背景。


中间段内容上作用常用词是:承上的内容+启下的内容
结尾句或段内容上的作用常用词是:句子表达的句意或段意+点明主旨或升华主旨、
深化中心
2、答结构上的作用:应考虑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句子在开头、在中间、在结尾;表达语不同。

(有1点。


开头句或段结构上的作用常用是: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

(或引出下文什么内容)中间段结构上作用常用词是:承上启下、承上、启下
结尾句或段结构上的作用常用词是:照应开头或照应标题、总结全文、有时也有交代写作目的。

七、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点剖析六)类型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味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饰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的独特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类型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品析语句的含义:一般是文中的关键句子。

题型①:品析修饰句
运用 ____ 的修饰手法,写出了________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物的性
格特点)。

题型②:品析哲理句的要点
要结合主旨回答,体会关键词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化含蓄的表达为直白的表达。

题型③:品析描写句。

注意关键词
答题思路:什么描写手法(或某个动词、形容词)+作用词+什么对象的什么内容。

有些句
子+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人或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

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

哪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

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

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

表达效果上
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的作用。

类型三.语言赏析
1用词之美一一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答题方向: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含义和词语表达效果。

常见答题形式:
(词语),写出了XXXX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XXXX的思想感情(或人物XXXX 的性格特点)。

2、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
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
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
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形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
意,启发思考……
答题方向:
指出了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作用。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XXXX的修辞手法,写出了XX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人物)XXXX的思想感情或(人物XXXX的性格特点)。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答题要点: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XXXX内容,表达了xxxX青感。

②排比:表现了XXXX内容,抒发了XXXX情感,增强语势,加强了感情。

③反复、夸张:强调了XXX内容,突出了XXX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④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XXX内容,使文章跌宕起伏。

⑤反问:表达了XXX内容和xxxX青感,加强语气,使文章有起伏。

3、句式之美一一入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些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八、线索(考点剖析七)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把握线索:
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
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
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1)以物为线;
(2)以事为线;
(3)以人为线;
(4)以情为线;
(5)以时间为线;
(6)以地点为线。

九、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考点剖析八)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
4、推动故事发展(伏应、引出下文等)
5、为下文作铺垫十、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考点剖析九)1、象征:使主题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使形象更加鲜明、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4、托物言志:含蓄、哲理和有暗示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辈的情感。

6、虚实结合: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题。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十一、感受启示题(考点剖析十)
要求:
联系文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如主题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谈。

面不宜太宽,最好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或一点,这样更能写出自己的创意,这样也才能更深入。

格式:先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将道理,如果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十二、合理想象题(考点剖析十一)要求:有创意,但必须与语境和主题相吻合方法:(1)心理描写:在仔细研读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用第一人称。

(2)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在仔细研读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用第三人称。

(3)环境描写:要人与物的心理相映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