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完整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一、人物称谓类1.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2. 丈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3. 丈妇: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4. 先生:对有学问者的尊称。
5. 朕:古代帝王自称。
6. 臣:官员对帝王的自称。
7. 妾:女性自称。
8. 鄙人:谦辞,对人称自己。
9. 仆:谦辞,对人称自己。
10. 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
二、地点、方位类11. 山水:泛指自然风光。
12. 江河:泛指河流。
13. 江湖:指四方各地,也指流浪四方。
14. 朝廷:指帝王处理国事的地方。
15. 乡关:家乡。
16. 塞外:指长城以北地区。
17.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18. 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19. 江右:指长江下游北岸地区。
20.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三、时间、节令类21. 旦暮:早晨和傍晚。
22. 朔望: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
23. 期年:满一年。
24. 亭午:正午。
25. 夜阑:夜深。
26. 久远:很长时间。
27. 须臾:片刻。
28. 朝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暂。
29.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30.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
四、事物、器具类31. 舟楫:船只。
32. 辇毂:帝王的车驾。
33. 缗钱:古代货币单位。
34. 箪瓢:简朴的生活用具。
35. 簪缨:古代贵族的冠饰。
36. 弦歌:音乐。
37. 笔墨:书写工具。
38. 书简:书信。
39. 鞍马:马匹和马鞍。
40. 琴瑟:乐器。
五、动作、行为类41. 策马:驱马前行。
42. 赴任:前往任职。
43. 逃遁:逃跑。
44. 采纳:接受意见或建议。
45. 叩问:请教。
46. 献策:提出计策。
47. 赋诗:作诗。
48. 赋文:作文。
49. 赏赐:给予财物。
50. 惩罚:实施惩戒。
(文档第一部分完毕,后续内容将继续补充)六、心理、情感类51. 怅然:形容心情不愉快的样子。
52. 惊骇:非常害怕。
53. 欣慰:内心感到安慰。
54. 感激:深深感谢。
55. 怅惘:因失意而感到迷茫。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1爱(爱护)(喜欢,爱好)(爱惜,吝惜)(爱慕,欣赏)(恩惠)(通“薆”。
隐蔽,躲藏)2安(安稳)(安全)(安逸)(安抚,抚慰)(安置、安放)(哪里)(养生)(使---安)3倍(通"背",背叛,违背)(一倍,加倍)(通“倍”,增加)(越发、更加)4被(蒙受,遭受)(表示被动,助词)(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通“披”,披散)(被子)(覆盖)5本(草本的根或茎干)(根本。
基础)(本来,原来)(版本,稿本)(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天赋的善心)(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推究本源、考查)6鄙(边界地方,名词)(庸俗,浅陋,鄙俗,形容)(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轻视,动词)7兵(兵器,军械)(士兵,军队)(用兵策略,战略)(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病(疾病,名词)(困苦,困乏,形容词)(毛病,缺点,名词)(担心,忧虑,动词)(损害动词)(责备、羞辱,动词)9察(仔细看,观察)(详审)(了解,弄清楚)(察察,洁白的样子,形容词)(看清楚)(精明,形容词)10朝cháo(朝见,朝拜)(朝廷)(朝代)(朝政)(zhāo早晨)(对、向,动词)11曾(副词,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曾经,副词)(竟然,副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名词)(通“增”,增加,动词)12乘chéng(驾车,坐车,骑马)(趁着,凭借)(冒着,动词)(登上)(shèng四,数词)(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13诚(诚心,诚意,名词)(实在,的确,副词)(果真,如果,连词)(真诚,形容词)14除(台阶,名词)(清除,去掉)(整修,修理)(拜官授职)(门屏之间,名词)15辞(言词,言语)(文词,文学)(藉口)(推辞)(告别,辞别)(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计较)(辞令,应酬的言辞)(辞谢,婉言道歉)(命令)16从(使…跟随,带着)(听从,顺从)(向---学习)(依傍)(由,自,介词)(参与)(随从的人,名词)(放纵,动词)(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名词)(通“纵”。
2023年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

2023年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吝惜,舍不得;②喜爱,爱护;③怜惜,同情。
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什么,什么地方;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被: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穿,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4.倍:①一倍,加倍;②背向,背着;③违背;④背叛,反叛。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根源,来源;③根本、基础的东西;④特指农业;⑤本来的,原来的;⑥副词,本来。
⑦根据,掌握;⑧底本,版本。
6.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④谦词,谦称自己。
7.兵:①兵器,武器;②士兵,军队;③军事,战争;④用兵器伤害人。
8.病:①重病,生病;②筋疲力尽;③毛病,弊病;④担心,忧虑。
9.察:①仔细看,观察;②看清楚;③考察,了解,弄清楚;④明显,精明。
10.朝:①读zhāo,早晨;②朝见;③朝见,拜见;④朝廷;⑤朝代。
11.曾:①音同“增”,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②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③曾经,念céng;④竟然。
12.乘:①驾车,乘车;②骑马,乘船;③登,升;④趁着,凭借;⑤出现,发生;⑥追逐;⑦ 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辆(量词);双泛指兵车(名词);有时又代“四”(数词);⑧顶着,冒着。
13.诚: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
14.除:①台阶;②清除,去掉;③修治,修整;④拜官,被任命。
15.辞:①言词,话语;②命令,借口,托辞;③文学,文辞;④讲话,告诉,致辞;⑤推辞,不接受;⑥告别,辞别;⑦古代的一种文体。
16.从:①跟随,使……随从,依从,听从;②参与,参加,从事;③由,自;④同“纵”,念zòng,与“横”相对,特指“合纵”;⑤堂房亲属。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1、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2、文言实词及例句解释1.爱ài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②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③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④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⑤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20xx•江苏高考)⑥通“薆(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⑦吝啬。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⑧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2.安ān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④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并序》⑤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⑥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⑦表疑问,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3.被bèi①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②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③施加,施及。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④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⑤表示被动。
高考语文必须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语文必须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精编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精编汇总1、爱:宠爱;吝惜;喜爱;爱慕;隐藏。
2、安:安全;安逸;安抚;安稳;养;安置;哪里。
3、被:表被动;披散;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覆盖;遭受。
4、倍:背离;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更加。
5、本:本来;草木的根;根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版本;推究。
6、鄙:边疆;轻视;浅陋无知。
7、兵:兵法;兵器;军队;伤害。
8、病:担心;疾病;缺点;责备。
9、察:观察;明察;洁净的样子;推举;明智。
10、朝:早晨;朝廷;朝见;朝代。
11、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曾经;通“层”;竟。
12、乘:登;乘坐;凭借;冒着;顺应。
13、诚:诚意;确实;果真。
14、除:除掉;台阶;授予官职;除非。
15、辞:古代的一种文体;文辞;借口;推辞;辞别。
16、从:参加;跟随;听从;由,自;挨着。
17、殆:危险;接近;大概。
18、当:掌握;在;把守;判决;相抵;将;任;恰当。
19、道:取道;道路;主张;策略;谈论;道理。
20、得:获得;应该;心得;得当。
21、度:越过;尺码;次;考虑;估计;限度;衡量;创作;法度。
22、非:没;反对;错误。
23、复:重叠,繁复;恢复;答复;再。
24、负:倚仗;使承担;背着;辜负;背弃;失败。
25、盖:遮盖;伞;超过;大概。
26、故:交情;所以;原因;仍旧。
27、顾:拜访;回头看;还;关心;不过。
28、固:坚固;坚决;固执;坚守;本来。
29、归:女子出嫁;回来;归附。
30、国:国都;地方;国家;国事。
31、过:经过;拜访;责备;过分;超过;过错。
32、何:怎么;什么;为什么;多么。
33、恨:愤恨;遗憾。
34、胡:泛指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什么;什么。
35、患:担心;毛病;灾难。
36、或:迷惑;有时;倘若;有的;有人;或者。
37、疾:疾病;快;痛苦;嫉妒;痛恨。
38、及:比得上;赶上;等到;牵连到;到;趁;与。
39、即:登上;就;就是。
40、既:不久;既然;已经。
41、假:临时充任;借助;假的;假期。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归纳总结以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为主临猗县银星学校赵霞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安1安能屈豪杰之流(怎么)2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3沛公安在(哪里)4衣食所安(养生)5既来之,则安之(使---安)6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7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被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3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 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本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草本的根或茎干)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性,天赋的善心)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兵1非兵不利(武器)2而秦兵又至矣(军队)3斯用兵之效也(战争)4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士兵)5约以联兵大举(兵力)6非我也,兵也(兵器,刀)7又兵象也,于行用金(征伐)病1其疾病而死(疾病,患上疾病)察1察邻国之政(考察)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推举)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俯察品类之盛(细看)朝cháo1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4坐南朝北(对、向)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简直竟然)乘chéng1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趁着)2若夫乘天地之正(顺应)诚1诚不自意返吾衣冠(实在,的确)2 必竭诚以待下(诚心,诚意)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确实)4仆诚以著此书(果真)除1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2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3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台阶)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3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4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6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离开)7近自托于无能之辞(文辞)8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借口)9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辞谢)10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死)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带着)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随)8乃使其从者衣褐(随从)殆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2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3殆例送死(接近于)4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5殆有神护者(大概)当1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2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3然五人当刑也(当、、、的时候)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担任)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应当)6他日汝当用之(一定)7以当南日(挡住,遮挡)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把守)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4亏无为之大道哉(主张,思想,学说)5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6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权,当政)7死而湮没不足道者(称道)8不得通其道(理想)9莫不殷忧而道著(治国之道)10余嘉其能行古道(从师之道)11然此可为智者道(讲,说)得1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2吾得兄事之(应该)3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5此言得之(对、合适)6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7北向,不能得日(照到)度1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2置之度外(推测,考虑)3挥霍无度(尺度)非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4众闻则非之(指责)复1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又)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使……承担)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违背,背弃)6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7使负栋之柱(承担)8且负下未易居(处境)9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负载)盖1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连接上文,表示原因)2能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3盖夫秋之为状也(句首发语词,不译)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5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已。
(车盖,伞盖)故1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2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3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4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5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7故略陈固陋(只是)8轩东,故尝为厨(从前)9故述往事(因此)固1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2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5轻重固何如哉(确实)6斯固百世之遇也(实在)7必固其根本(使、、、稳固)8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坚固)9请略陈固陋(固塞)10人固有一死(固然,本来)顾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3念父母,顾妻子(顾念)4大行不顾细谨(考虑)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国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京城)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周代诸候及汉以后候王的封地)4寻蒙国恩,除臣冼马(国家)5故国神游(地域,地方)过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经过,通过)2以其境过清(过分,过于)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错误,过失)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5今公子故过之(访问)6一日,大母过余曰(看望)7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超过,胜过)何1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什么,代词)2何竟日默默在此(为什么)3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样,怎么样)4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5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办)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多么)7且何谓阁子也?(何谓,什么叫做、、、)8与蝼蚁何以异(何以,以何,有什么)恨1恨私心有所不尽(遗憾)区别:恨,憾,怨。
“恨”和“憾”都表示遗憾。
“怨”表示仇视、怀恨2相见恨晚(怨恨)胡1胡为而来哉?(何,何故)2胡服骑射(指匈奴)患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忧虑。
担心)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六国论》)(忧虑,担心)归1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拜为上卿(返回)2归璧于赵(归还)3毕礼而归之(使、、、回去)4后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或1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人)2或师焉,或不焉(相当\'有的---,有的---)3一食或粟一石(有时,偶或)4云霞明灭或目睹(也许,或许)5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如果)6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或者)疾1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憎恨)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速、捷)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强,这里指声音宏大)及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赶上,追上)2 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3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接近)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连词,表并列,和,与)即1 项伯即入见沛公(立即,马上)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当,当时)既1 既克,公问其故(已经)3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4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5壬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既,过了)6屈原既放,游于江潭(以后)假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3假令仆伏法受诛(假使)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间1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机会)2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3安得广厦千万间(量词,指房屋的间数)4遂与外人间隔(隔离)5间以诗记所遭(间或)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抄小路)8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拜见)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见1我见相如,必辱之(看见)2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会见)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4徒见欺(表示被动,相当于\'被\')5思垂空文以自见(同\'现\'表露)6所赖君子见机(察觉)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解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释,解答)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懂得)就1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2荆轲遂就车而去(上车、上路)3草创未就,会遭此祸(完成)4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承受)5卒就死耳(接近,趋向)6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担任)举1举酒属客(举起)2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3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拿)4杀人如不能举(尽)5卒叫,函谷举(拔,攻占、占领)6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推荐)绝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阻绝)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3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4以为妙绝(达到极点)5佛印绝类弥勒(很,非常)堪1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能够,可以)2众不能堪(忍受)3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经得住,受得住)克1能克终者盖寡(能够)2既克,公问其故(战胜)类1大类女郎也(像)2 举类迩而见义远(事例)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类)怜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2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爱戴)莫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不要)2莫不殷忧而道著(无不)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没有什么)4莫须有(或许)弥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更加)2旷日弥久(长久)乃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却,竟然)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才,再)3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只,仅仅)内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2距关毋内诸侯(通“纳”,接纳)3色厉内荏(内部,内心)期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年),月)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3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4不期而遇(约定)奇1奇闻逸事(异乎寻常)2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特殊)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零数)迁1战,守,迁皆不及施(迁移)2终继五国迁灭,何哉(改变)3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被贬)4情随事迁(变迁)请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2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3请献十金(愿意)4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谒见、谒问)5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请示)6请往谓项伯(让)7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表尊敬,不翻译)穷1所识穷乏者得我欤(贫困)2复前行,欲穷其林(寻求到尽头)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穷冬,严冬)4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处境窘迫)5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尽)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得志,不显贵)去1欲呼张良与俱去(离开)2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过去的)3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距离)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示动作的趋势)5公然抱茅入竹去(前往、到……去)劝1《劝学》(勉励)却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4盛情难却(拒绝)如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去,往)2不绝如缕(象,如同)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4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把)---怎么办)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惟恐,就怕)若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2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表示复数,你们)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4彼与彼年相若也(相若,相似)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倘若)6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7望洋向若而叹曰(海神名)8若望仆不相师(好象)9若夫乘天地之正(若夫,至于)善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2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4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善才:唐时著名琵琶师,后也作以指琵琶师或曲师)5战不善(好)6不如因善遇之(友好的)7有善始者实繁(好的)8择善而从之(好的意见)少1、颜色不少变(同“稍”,略微)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为足,缺少)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4、少间、少顷、少时、少焉、少刻等词语都表示一会儿(表时间的短暂、不一会儿、不久)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认为、、、少)涉1、拔山涉水(渡)胜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2、刑人如恐不胜(尽)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4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5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才华出众)6躬逢胜饯(盛大)7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美,这里指光彩)识1 相逢何必曾相识(认识)2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懂得)使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派遣)2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3、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出使)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5 会使辙交驰(使者)6、使旦夕得正丘首(即使)7、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8 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9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古代官名)10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致使)是1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2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4自以为是(正确)适1彼且奚适也(去)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往)书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2、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3、拜送书于庭(国书)4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写,记载)5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奏章)6 或凭几学书(写字,书写)7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文书,名册)8 素不闻诗书之训(泛指一切经书)孰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属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2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类)4、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5举酒属客(邀请,劝请)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为)7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亲属)数1、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2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3、范增数目项王(屡次)4 则凡数州之土壤(几)5 数罟不入污池(密)6 识盈虚之有数(定数)7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拼命追求的样子)率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说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明)2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3、《师说》(文体的一种)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私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4 燕王私握臣手曰(暗中)5 恨私心有所不尽(自己的心愿)6 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内心)素1、则素湍绿潭,回清侄倒影(白色的)2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3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平素)汤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3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4汤之问棘也是已(商汤)涕1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涕零:流泪)徒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4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空)亡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3、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4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失去)王1、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一国的君主)2、沛公欲王关中,(称王,统治天下)3、妃嫔媵嫱,王子皇孙(王侯,君主)望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远看观察)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3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4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名望)5、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6 若望仆不相师(怨恨,埋怨)7 吾尝跂而望矣(向远处看)8都督阎公之雅望(声望)恶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厌恶)2彼且恶乎待哉(何,什么)3廉君宣恶言(丑,劣,不好的)4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坏事,罪恶)5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坏人,恶人)6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险恶,凶狠)微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如果不是)2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卑微)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渺小)4听臣微志(微小)悉1、赵王悉召群臣议(都,全)2 书不能悉意(详尽地叙述)相1、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互相)2 则噪而相逐(用在动词前偏指一方)3、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4 使子婴为相(宰相)5 则将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6 相夫子(辅助)7 若望仆不相师(指代对方)谢1 张良入,谢曰(谢罪)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4、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5 非谢家之宝树(谢家,谢玄)信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2、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3、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4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6忌不自信(相信)7信可乐也(实在)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发生)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举办)3 兴尽悲来(兴致)4 水波不兴(起)5 兴师动众(使、、、起来发动)行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行走)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品行)3、古诗的一种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