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奥运会与经济运作
奥运会对举办国的经济影响

奥运会对举办国的经济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奥运会组织者开始按市场经济的规律举办奥运会,奥运会对举办国的经济发展显示出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这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的:举办奥运会的直接经济效益1、国际奥委会给奥运组委会的拨款近年来,由于国际奥委会营销计划的成功实施,分配给奥运会组委会的份额十分可观,一般占到组委会预算的60%。
这主要来自以下两种渠道:1)奥运会电视版权收入。
出售电视版权是国际奥委会最大的一笔收入。
2002年以前,电视版权收入的60%分配给奥运会组委会,如1998年长野冬奥会组委会和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组委会因此分别获得4.45亿和7.91亿美元。
为了使更多的经费用于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国际奥委会作出决定,2004年后奥运会组委会得到电视版权的收入将由60%降为49%。
但是,由于电视版权售价的上升,如2008年奥运会电视版权预计售价为16.97亿美元,主办城市分得的金额数量仍然呈增加趋势。
2)国际奥林匹克营销计划。
1985年3月28日国际奥委会与设在瑞士的国际体育和余暇营销公司(ISL)签订协议,开始实施该计划,即著名的“TOP”计划。
该计划以4年的奥林匹克周期为界,已经连续实施了4期,即TOPI(1985~198 8)、TOPII(1989~1992)、TOPIII(1993~1996)、TOPIV(1997~2000)。
目前正在实施的是2001~2004年的第5个奥林匹克营销计划(TOPV),实施该计划的公司由原来的国际体育和余暇营销公司改为设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梅里迪安管理公司。
参加该计划的均为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柯达、IBM、施乐等。
该计划收益可观,如TOPIV收益5.5亿美元,其中2亿美元分给悉尼奥运会组委会。
国际奥委会从其出售电视版权及全球专营权的收入中拨出11亿美元给悉尼奥运会组委会,占其预算的60%2、奥运会组委会的商业开发1)出售门票。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共售出约1100万张门票,平均票价4 0美元。
奥运会经济价值分析及对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借鉴意义

奥运会经济价值分析及对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借鉴意义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将大大加快北京地区乃至我国的经济现代化步伐。
我们要从获得主办权的喜悦中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历届奥运会的经济价值,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我国体育产业化面临的问题,指出举办奥运会对我国经济增长、改善就业、加快产业调整的积极作用,为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建议。
标签:奥运会经济价值体育产业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应运而生。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不仅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向世界充分展示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提供了一个最广阔的舞台,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然而,作为新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体育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不完全是有利因素。
因此,如何趋利避害,认清并把握奥运经济的特殊规律,继而使北京奥运会成为一届名副其实的“最好奥运会”,认真分析历届奥运会的经济价值,寻求各国的经验和不足,尽快使我国的体育产业按照市场化的标准走上正轨。
一、历届奥运会的经济价值分析从经济领域看,奥运会无疑为主办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举办城市乃至东道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
举办奥运会的成功将带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直接拉动经济的增长。
我国为举办奥运会的总投资将达到350亿美元,而国家的投资又会带动民间的投资,最终转化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1.对主办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举办奥运会,主办国可以吸引大量的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同时可以带动相关的服务行业迅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奥运会为主办国所带来的收入在奥运经济周期内呈现出平稳增长——高速增长——逐步回落的趋势,奥运会所带来的收益集中于奥运会举行前后的2~3年。
2.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举办奥运会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建筑、交通运输、贸易、金融等非货物贸易行业是举办奥运会的主要受益者,举办奥运会对农业、采矿、冶炼、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影响几乎为零。
3.对提高就业水平的影响奥运会的举办需要兴建和改造大量的体育设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因此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奥运会期间大量的运动员和旅客也将带来服务业发展,历届奥运会在带动主办城市就业方面都发挥的重要作用。
奥运与经济

伊利作为奥运会赞助商的品牌认知度在51 品牌中为列第4位,奥运品牌认知度达到 30.9%,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移动 (48.8%),可口可乐(39.1%),联想 (33.7%)。
成功打造奥运品牌形象 奥运赞助不是大面积铺张、显实力的舞台, 而是提升影响力、广泛传播品牌、借奥运 之机会实现营销突破的平台。在此次奥运 网上调查中,对比公众理解的奥运精神与 他们期望的奥运赞助商形象,可以看到: 奥运文化的形成与品牌的内涵价值有着密 切的联系,而伊利内在品牌价值很好地吻 合了这些特征。
中国奥运军团赞助商揭秘:经济 规模1.1万亿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在竞赛,赞助商 也在“夺金”。这只是比赛时有机会“露 脸”的,更多的赞助商在镜头外,竞争的 激烈程度毫不逊色。 4年一届的夏季奥运会已经变成了一场愈 演愈烈的商业争夺战。赛场内外、运动员 身上,每一寸空间都被精明的赞助商挖掘 到了极致。奥运金牌大户中国队,自然是 商家眼中的“金牌合作对象”
2.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确保略有 结余
• 北京奥组委 • 收入:与国际奥组委的分成,市场开发计 划,门票、住宿、收费卡、利息、资产处 置等 。 • 支出:筹备和营运奥运会。(开闭幕式、火 炬传递、餐饮、交通、安保、宣传文化活 动、临时性的设备)
大型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奥 运村
2800亿元
QUESTIONS
奥运商业化
• 房地产蓬勃发展 • TOP计划:奥运会顶级全球合作伙伴 • 根据IOC的OLYMPIC MARKETING FACT FILE 统计,截止至2008北京奥运会的六期TOP计划收 益如下:
奥运营销
• (1)奥运会(奥运会营销) • 门票出售和电视转播权出售 • (2)奥林匹克标识(奥运会标识营销) • 奥林匹克赞助商 • 奥林匹克供应商 • 营销许可证 • 奥林匹克纪念币 •除了穿衣不愁,中国奥运军团的吃喝更是“有 备无患”。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食品供应由中粮集 团赞助,涉及中粮旗下13个食品类别、36个食品 品牌的近1000种产品。 据中粮集团官网显示,4月13日,国家体育总 局向负责提供肉食的中粮家佳康下达第一批共计 400余万元的订单,包括猪肉、鸡肉、牛肉等产 品。4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基地紧急追 加第二批订单,含猪肉、鸡肉、牛肉等产品,共 计30余万元。5月29日,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再 次紧急追加订单,共计 130余万元。
宏观经济学-奥运会如何盈利

奥运会如何盈利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将奥运从一个体育盛事转变成了一个在全球炙手可热、“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现代奥运史上的分水岭;奥运会能否盈利,是衡量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一、“尤伯罗斯模式”1976年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和1980年的苏联莫斯科奥运会都是血本无归,从而宣告政府出资主办奥运会模式的终结。
到1984年奥运会时,居然只有美国洛杉矶一家申办。
商人出身的美国人尤伯罗斯没有要政府一分钱,靠筹资的7亿美元,几乎是单枪匹马地筹办了洛杉矶奥运会,结果净赚2.15亿美元,开创了民间办奥运会的“尤伯罗斯模式”。
奥运会真正商业化的分水岭是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洛杉矶奥运筹备委员会1979 年邀请金融人士、45岁的彼得•尤伯罗思担任了筹委会主席,当时,洛杉矶市政府禁止动用公共基金资助奥运会,其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又不允许发行彩票,42岁的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尤伯罗斯完全依靠民间力量,办的是一届“私人奥运会”。
彼得•尤伯罗思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吸引了30多名投资者,筹款5亿多美元。
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与企业集团订立资助协议,出售广播电视转播权和比赛门票,压缩各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
并招募志愿者为大会义务工作。
其中,ABC电视公司花费2. 25亿美元买下了电视转播权,从而确保大多数比赛可以在晚上黄金时段播出。
“尤伯罗斯模式”中,电视转播权招标和“选择唯一商家模式”(奥运TOP赞助商计划的最早启蒙形式)是核心的组成部分。
在电视转播权的出售中,尤伯罗斯采用了招标的办法。
此前电视转播权收入最高的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不过1. 01亿美金,洛杉矶奥运会因为前苏联等一批国家抵制,原先估计电视转播权的收入很难超过莫斯科奥运会。
但投标中,仅在美国就卖出了2.25亿美元的“天价”;加上其他地区,总进帐飚升到2.87亿美元;尤伯罗斯虽然没有真正地创造TOP计划,但是TOP赞助商计划的最早启蒙形式却是源自于1984年的奥运会。
奥林匹克与经济腾飞 奥林匹克经济

奥林匹克与经济腾飞奥林匹克经济在那遥远的古代,在那片曾经制造出绚烂无比的文明的大地上生活的人唯恐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开创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几千年后会成为整个世界都为之瞩目的盛事,更不会想到奥林匹克运动竟然还能给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带来巨额的经济利益,甚至还负担了民族振兴的重望。
从一隅之地走向全世界,从一场献给神的运动会演化为滚滚财源,奥运会经受了一番曲折而苦痛的历程。
献给神的运动会与今日奥运会相比,古代奥运会要简洁得多。
但是这并不表示古奥运会是个纯粹的运动会。
假如从它的起源来讲,古奥运会首先是战斗的产物,担当了人们在战斗间隙的休息和放松、发泄和狂欢的功效。
从过程讲,古代奥运会则是祭神活动和庆典的一部分,在奥运会期间,还要进行祭祀天神宙斯,朝拜、祝寿众神等活动。
奥林匹斯山在希腊神话中被认为是诸神寓居之所,为了讨好这些主宰人间祸福的神,希腊人将自身最美妙、最健壮的一面表现给神。
也正是由于如此,古希腊人认为,在竞赛中弄虚作假是对神的亵渎,所以,那些违犯者将受到严峻的惩处。
第98届古代奥运会上,一拳击运动员买通了另外3名对手,从而获得了成功,结果,这4个人都被罚以重金。
人们用这些罚金雕刻了4尊宙斯像,并在其中一尊雕像上刻了一句警句:奥林匹克的成功不是用金钱买来的,而需依靠飞速的两脚和健壮的体魄。
同样是由于上面的缘由,对古奥运会优胜者的嘉奖主要是精神名誉方面而不是物质嘉奖。
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冠军柯诺依波斯的嘉奖只有一头羊。
从公元前752年的第7届奥运会起,开头授予冠军橄榄枝编织的桂冠。
古希腊人认为,橄榄树是雅典爱护神雅典娜带到人间的,是神赐予人类和平与幸福的象征,因此用橄榄枝编织的橄榄冠是最神圣的奖品,能获得它是最高的荣誉。
假如3次夺冠,优胜者则可在奥林匹亚立像纪念。
虽然古奥运会的进行是出于政治和宗教方面的考虑,但是单纯从奥运会的进行过程来看,并没有经济商业因素掺杂在里面,奥运会真正与商业发生联系则是在很久之后的19世纪了。
奥运会经济效益分析(1)

奥运会经济效益分析一、奥运会给举办国带来的经济效益自从允许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采用商业化手段筹集资金以来,蒙特利尔和莫斯科奥运会罩在人们头上的阴影便被一扫而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争办大型体育赛事。
1984年以来的奥运会之所以能为主办国带来越来越好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际奥委会顺应了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潮流,开发了一系列符合跨国公司全球扩张主旨的营销和沟通的“机会”,电视转播权的天价、TOP计划的火爆是最好的说明。
(一)直接经济效益奥运会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指组委会在比赛期间,通过增收节支所获得的效益,它往往以开支与收入之比来衡量。
如1964年日本在东京成功地主办第18届奥运会,其国民生产总值由奥运会前的每年增长10.1%到举办奥运会当年迅速增加到26.1%。
经济学家认为这是日本进入世界工业强国的里程碑2。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有史以来收入大于支出的奇迹,带来了32.9亿美元的收益,纯盈利1.5亿美元;1988年汉城奥运会,直接经济效益32.96亿美元,总效益98.68亿美元,在1981~1988年的7年中筹备奥运会共带来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效益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相当于韩国1988年GDP的1.4%,成功地带动该国“经济起飞”2;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直接经济效益102.9亿美元、总效益274.3亿美元,相当于该年西班牙GDP的1.7%,年均GDP效应为0.28%;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直接经济效益23亿美元,总效益51.42亿美元,占美国1996年当年GDP的0.07%,年均GDP效应为0.01%,经济由举办前一年的2.5%增长为3.7%,1997年达到4.5%;悉尼奥运会创造了66.77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总效益180.3亿美元,相当于澳大利亚2000年GDP的1%,年均GDP效应约0.08%3,并对澳大利亚经济产生了一个12年周期的影响,当年的旅游外汇收入高达42.7亿美元,旅游业已成为举办国的重要外汇收入部门。
奥林匹克与举办城市经济的关系

现代奥运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奥运的意义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奥林匹克运动本身。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逐步临近,“奥运经济”的话题开始引人注目。
综合分析现代奥运对举办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现代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综合经济影响纵观现代奥运历史,我们可以看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前,举办国更多将之视为形象工程,因为举办奥运会基本上是“赔本赚吆喝”。
在洛杉矶承办第23届奥运会以后,美国政府宣布对其筹建“断奶”。
然而,筹委会主席彼得·尤伯罗思凭借其深厚的金融知识和丰富经验,在奥运财政管理上表现了杰出的才华,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奥运养奥运”的新思路,向世人阐释了体育产业的新理念。
结果是那届奥运会不仅没有出现亏空,而且取得了盈利2.5亿美元的奇迹。
尤伯罗思不仅为民间承办奥运会开创了先例,他的成功还使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从中得到了鼓舞和启迪,对以后奥运会能在更多国家举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1984年奥运会之后,成功的商业运作使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以及2000年悉尼奥运会都成了赚钱、而且是赚大钱的买卖!奥运会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示意图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与“新北京、新奥运”有机融合在一起,必将为奥林匹克精神赋予新的理念、新的内涵,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独特而珍贵的遗产。
因此,北京奥运的意义和影响将远远超出奥林匹克运动本身。
从奥运影响的领域来分析,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经济,其次是环境,再次是社会和文化。
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变化会影响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当然,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将会对长期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然而,要描述和研究北京奥运对经济的影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界定“奥运的经济影响”(Olympic impacts on economy)?奥运的经济影响包括两个方面:(1)奥运的直接活动(Olympic activities)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2)奥运的相关活动(the context activities)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专题四 奥运经济

奥运经济一、何为奥运经济奥运经济是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借势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系列活动。
从本质上看,奥运经济是由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
二、奥运经济的阶段特征奥运经济一般分为前奥运阶段、奥运阶段和后奥运阶段三个阶段,各阶段呈现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
一个奥运经济分为三个阶段:奥运筹备建设期(2001-2007年)、奥运举办期(2008年)和奥运会后期(2009-2010年)。
各个阶段奥运经济的主要表现特征为:(1)在奥运会筹备期,奥运经济主要通过奥运投资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
奥运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指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及相关设施的投资,主要包括比赛场馆、运动员村、记者村、传媒通讯设施。
间接投资主要是指即便不举办奥运会也需要的,但因为奥运会而提前或加大力度进行的投资。
这些投资包括改善道路、机场、地铁等交通项目投资,水、电、热、气等市政建设项目,还有污染控制、治理污染、绿化等环保费用。
奥运投资将主要带动北京市的建筑建材行业、通讯业、环保产业、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并通过传导效应和辐射效应波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和国内其他地区。
(2)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外部有效需求增加将带动经济。
这些外部有效需求包括:国内外旅客在举办奥运会前和奥运举办期间,以奥运为目的前往中国和北京,并由此引发的各项经济、消费活动。
这些将为中国和北京市增加额外消费需求,这些消费需求将集中在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卫生体育业、社会服务业、商业、餐饮业、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等领域。
可以认为,奥运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这种外部有效需求而进行的先行投资,以此来增加其有效供给。
(3)奥运会举办后期,由于奥运会提升了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知名度,并使举办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基础软、硬件设施跃上新的台阶,这为奥运举办城市和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和后续旅游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奥运会与经济运作
洛杉矶奥运会在奥运史上书写了全新的一笔,即把奥运作为产业经营,于是诞生了奥运经济。
在这方面,美国人尤伯罗斯先行一步,用经营的理念将奥运产业化,并且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奥运产业赚钱的先河。
1988年汉城奥运会,是举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展示。
韩国以奥运会为契机,跨入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自强不息的新的民族文化形象。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被认为是奥运史上的成功典范。
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成功,不仅在于奥运会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筹办和举办奥运会,给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并带来了长期的积极影响。
巴塞罗那奥运会把奥运规划融入城市改造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特点。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则由于过度商业化运作,打破了奥运百年情结,留下更多的是教训。
商业广告铺天盖地,特许经营商品泛滥,大幅提高服务收费,严重地影响了城市形象,交通、通信设施投入不足,则影响了比赛正常进行,冲淡了奥运主题。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萨马兰奇称之为“最好的一届奥运会”。
悉尼通过筹办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交通、旅游、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大大提升了悉尼的知名度,提高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从这些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来看,都是注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选择地支持新兴行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使举办城市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但也应正确看待奥运经济,过度商业化的运作,与奥运的主旨相违背,必然会给人喧宾夺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