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数据库负载均衡方案

数据库负载均衡方案

数据库负载均衡方案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成为了企业宝贵的资产,大部分企业都在不断积累和处理大量的数据。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增长,数据库的负载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系统的响应速度下降和性能的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数据库负载均衡方案应运而生。

负载均衡是指在多个服务器之间分配工作负载,以平衡每个服务器的负载,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性能。

对于数据库而言,负载均衡的目标是将数据库的负载分布到多个服务器上,以提高数据库的吞吐量和并发处理能力。

在设计数据库负载均衡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数据库分片当数据库规模变得庞大时,单个数据库服务器可能无法承担全部的负载。

这时,可以通过数据库分片将数据库水平划分成多个分片,将每个分片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上。

每个分片可以独立处理自己的负载,从而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同时,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访问模式来进行分片设计,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

2. 数据库复制数据库复制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库负载均衡技术。

通过将主数据库的数据复制到多个从数据库上,可以实现读写分离和负载均衡。

读操作可以通过从数据库来处理,从而分担主数据库的负载。

同时,从数据库也可以提供数据备份和灾备的功能,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3. 数据库缓存数据库缓存是一种将常用的数据缓存到内存中的技术。

通过将热点数据缓存在内存中,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

常见的数据库缓存技术有Memcached和Redis。

通过将数据库的读操作尽量从缓存中获取,可以减轻数据库的负载,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4. 负载监控与调度对于数据库负载均衡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负载监控和调度。

通过监控数据库的负载情况,可以及时发现负载过大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扩容、优化查询等。

同时,通过合理调度数据库的负载,可以使每个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达到较为平衡的状态,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综上所述,数据库负载均衡方案是提高数据库性能和响应速度的重要手段。

大型网站平台优化方案

大型网站平台优化方案

1. 平台优化方案大型网站,在面对大量用户访问、高并发请求方面,基本的解决方案集中在这样几个环节:使用高性能的服务器、高性能的数据库、高效率的编程语言、还有高性能的Web容器。

但是除了这几个方面,还没法根本解决大型网站面临的高负载和高并发问题.上面提供的几个解决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更大的投入,并且这样的解决思路具备瓶颈,没有很好的扩展性,下面我从低成本、高性能和高扩张性的角度来说说我的一些经验。

1.1. HTML静态化由于效率最高、消耗最小的就是纯静态化的html页面,所以尽可能使网站上的页面采用静态页面来实现,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其实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但是对于大量内容并且频繁更新的网站,无法全部手动去挨个实现,于是出现了常见的信息发布系统CMS,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实现最简单的信息录入自动生成静态页面,还能具备频道管理、权限管理、自动抓取等功能,对于一个大型网站来说,拥有一套高效、可管理的CMS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门户和信息发布类型的网站,对于交互性要求很高的社区类型网站来说,尽可能的静态化也是提高性能的必要手段,将社区内的帖子、文章进行实时的静态化,有更新的时候再重新静态化也是大量使用的策略,如Mop的大杂烩就是使用了这样的策略,网易社区等也是如此。

同时,html静态化也是某些缓存策略使用的手段,对于系统中频繁使用数据库查询但是内容更新很小的应用,可以考虑使用html静态化来实现,比如论坛中论坛的公用设置信息,这些信息目前的主流论坛都可以进行后台管理并且存储在数据库中,这些信息其实大量被前台程序调用,但是更新频率很小,可以考虑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后台更新的时候进行静态化,这样避免了大量的数据库访问请求。

1.2. 图片服务器分离对于Web服务器来说,不管是Apache、IIS还是其他容器,图片是最消耗资源的,于是有必要将图片与页面进行分离,这是基本上大型网站都会采用的策略,他们都有独立的图片服务器,甚至很多台图片服务器。

服务器负载均衡方案

服务器负载均衡方案

服务器负载均衡方案第1篇服务器负载均衡方案一、背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业务量不断攀升,服务器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保障业务连续性和用户体验,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降低单点故障风险,有必要引入服务器负载均衡技术。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服务器负载均衡方案,确保业务稳定、高效运行。

二、目标1. 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降低硬件投资成本。

2. 确保业务连续性,提高系统可用性。

3. 提升用户体验,降低访问延迟。

4. 合法合规,确保数据安全。

三、方案设计1. 负载均衡器选型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负载均衡器。

本方案推荐使用硬件负载均衡器,如F5、深信服等品牌。

硬件负载均衡器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易于管理等优点,适用于大型企业及重要业务场景。

2. 负载均衡策略(1)轮询(Round Robin)将客户端请求按顺序分配到后端服务器,适用于服务器性能相近的场景。

(2)最小连接数(Least Connections)将客户端请求分配给当前连接数最少的服务器,适用于服务器性能不均的场景。

(3)源地址哈希(Source Hash)根据客户端IP地址进行哈希计算,将请求分配到固定的服务器,适用于有状态业务场景。

(4)权重(Weight)为每台服务器分配不同的权重,根据权重比例分配请求,适用于服务器性能差异较大的场景。

3. 健康检查负载均衡器定期对后端服务器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服务器正常运行。

检查方式包括:TCP连接、HTTP请求等。

当检测到服务器故障时,自动将其从负载均衡列表中剔除,待服务器恢复正常后,重新加入负载均衡列表。

4. 会话保持为保持用户会话状态,负载均衡器支持会话保持功能。

可根据业务需求选择以下方式:(1)源地址保持:根据客户端IP地址保持会话。

(2)Cookie保持:根据客户端Cookie信息保持会话。

5. 安全防护(1)负载均衡器支持SSL加密,确保数据传输安全。

(2)负载均衡器支持防火墙功能,对非法请求进行过滤,防止恶意攻击。

深信服智能DNS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深信服智能DNS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深信服智能DNS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案智能DNS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案——深信服AD系列应⽤交付产品背景介绍在数据⼤集中的趋势下,多数组织机构都建⽴了统⼀运维的数据中⼼。

考虑到单⼀数据中⼼在遭遇到不抗拒的因素(如⽕灾、断电、地震)时,业务系统就很有可能⽴即瘫痪,继⽽造成重⼤损失,因此很多具有前瞻性的组织机构都在建设多数据中⼼以实现容灾。

那么如何充分利⽤多个数据中⼼的资源才能避免资源浪费?如何在⼀个数据出现故障时,将⽤户引导⾄正常的数据中⼼?在多个数据中⼼都健康的情况下如何为⽤户选择最佳的数据中⼼?问题分析随着组织的规模扩⼤,⽤户群体和分⽀机构分布全国乃⾄全球,这⼀过程中组织对信息化应⽤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对于企事业单位⽽⾔,要实现业务完整、快速的交付,关键在于如何在⽤户和应⽤之间构建的⾼可⽤性的访问途径。

跨运营商访问延迟-由于运营商之间的互连互通⼀直存在着瓶颈问题,企业在兴建应⽤服务器时,若只采⽤单⼀运营商的链路来发布业务应⽤,势必会造成其他运营商的⽤户接⼊访问⾮常缓慢。

在互联⽹链路的稳定性⽇益重要的今天,通过部署多条运营商链路,有助于保证应⽤服务的可⽤性和可靠性。

多数据中⼼容灾-考虑到单数据中⼼伴随的业务中断风险,以及⽤户跨地域、跨运营商访问的速度问题,越来越多组织选择部署同城/异地多数据中⼼。

借助多数据中⼼之间的冗余和就近接⼊机制,以保障关键业务系统的快速、持续、稳定的运⾏。

深信服解决⽅案智能DNS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案,旨在通过同步多台深信服AD系列应⽤交付设备,以唯⼀域名的⽅式将多个数据中⼼对外发布出去,并根据灵活的负载策略为访问⽤户选择最佳的数据中⼼⼊⼝。

⽤户就近访问④⽀持静态和动态两种就近性判断⽅法,保障⽤户在访问资源时被引导⾄最合适的数据中⼼④通过对⽤户到各站点之间的距离、延时、以及当前数据中⼼的负荷等众多因素进⾏分析判断④内置实时更新的全球IP地址库,进⼀步提⾼⽤户请求就近分配的准确性,避免遭遇跨运营商访问站点健康检查④对所有数据中⼼发布的虚拟服务进⾏监控,全⾯检查虚拟服务在IP、TCP、UDP、应⽤和内容等所有协议层上的⼯作状态④实时监控各个数据中⼼的运⾏状况,及时发现故障站点,并相应地将后续的⽤户访问请求都调度到其他的健康的数据中⼼⼊站流量管理④⽀持轮询、加权轮询、⾸个可⽤、哈希、加权最⼩连接、加权最少流量、动态就近性、静态就近性等多种负载均衡算法,为⽤户访问提供灵活的⼊站链路调度机制④⼀旦某条链路中断仍可通过其它链路提供访问接⼊,实现数据中⼼的多条出⼝链路冗余⽅案价值④合理地调度来⾃不同⽤户的⼊站访问,提升对外发布应⽤系统的稳定性和⽤户访问体验④多个数据中⼼之间形成站点冗余,保障业务的⾼可⽤性,并提升各站点的资源利⽤率④充分利⽤多条运营商链路带来的可靠性保障,提升⽤户访问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负载均衡的三种方案

负载均衡的三种方案

⼀、什么是负载均衡早期的互联⽹应⽹,由于⽹户流量⽹较⽹,业务逻辑也⽹较简单,往往⽹个单服务器就能满⽹负载需求。

随着现在互联⽹的流量越来越⽹,稍微好⽹点的系统,访问量就⽹常⽹了,并且系统功能也越来越复杂,那么单台服务器就算将性能优化得再好,也不能⽹撑这么⽹⽹户量的访问压⽹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使⽹多台机器,设计⽹性能的集群来应对。

那么,多台服务器是如何去均衡流量、如何组成⽹性能的集群的呢?此时就需要请出「负载均衡器」⽹场了。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r)是指把⽹户访问的流量,通过「负载均衡器」,根据某种转发的策略,均匀的分发到后端多台服务器上,后端的服务器可以独⽹的响应和处理请求,从⽹实现分散负载的效果。

负载均衡技术提⽹了系统的服务能⽹,增强了应⽹的可⽹性。

⼀、负载均衡⼀案有⼀种⽹前市⽹上最常见的负载均衡技术⽹案主要有三种:基于DNS负载均衡、基于硬件负载均衡、基于软件负载均衡三种⽹案各有优劣,DNS负载均衡可以实现在地域上的流量均衡,硬件负载均衡主要⽹于⽹型服务器集群中的负载需求,⽹软件负载均衡⽹多是基于机器层⽹的流量均衡。

在实际场景中,这三种是可以组合在⽹起使⽹。

下⽹来详细讲讲:1.基于DNS负载均衡基于DNS来做负载均衡其实是⽹种最简单的实现⽹案,通过在DNS服务器上做⽹个简单配置即可。

其原理就是当⽹户访问域名的时候,会先向DNS服务器去解析域名对应的IP地址,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DNS服务器根据不同地理位置的⽹户返回不同的IP。

⽹如南⽹的⽹户就返回我们在⽹州业务服务器的IP,北⽹的⽹户来访问的话,我就返回北京业务服务器所在的IP。

在这个模式下,⽹户就相当于实现了按照「就近原则」将请求分流了,既减轻了单个集群的负载压⽹,也提升了⽹户的访问速度。

使⽹DNS做负载均衡的⽹案,天然的优势就是配置简单,实现成本⽹常低,⽹需额外的开发和维护⽹作。

但是也有⽹个明显的缺点是:当配置修改后,⽹效不及时。

这个是由于DNS的特性导致的,DNS⽹般会有多级缓存,所以当我们修改了DNS配置之后,由于缓存的原因,会导致IP变更不及时,从⽹影响负载均衡的效果。

深信服应用交付(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深信服应用交付(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服务器
数据库
Database Database Database
Database Database Database
物理架构
&
WEB层
APP层
数据库
Database Database Database
Database Database Database
虚拟化 OpenStack管理
链路负载解决方案
SSL加密和SSL卸载
支持SSL加密技术,能够通 过加密算法实现端到端的加 密,同时通过SSL卸载减轻
后端服务器压力。
证书透传
支持证书字段的信息透传与过滤 (HTTP Header、Cookie、URL
等方式),保持认证一致性
安全
RSA算法和国密算法
支持国际通用密码算法(RSA算 法),支持国家商用密码算法 SM1-SM4, 并拥有国家密码管理 局批准的《商用密码产品型号证 书》
重要信息被监听和 窃取
应用访问慢,影响 用户体验
影响网络和应用高பைடு நூலகம்量交付因素
客户端
Data
ISP
SEVER
base
链路故障,应用不可用 跨运营访问,访问体验差
应用受到哪些威胁 服务器故障,应用不可用
服务器故障,服务器不响应
应用假死,应用无响应
数据库故障,应用无响应
HTTP访问,应用不安全
写入压力大,应用响应慢
应用交付价值:提升应用访问的高效性
灵活的算法
通过各种灵活的算法保障 在大流量、高并发的场景 下也能合理分配,提升访
问的高效性。
TCP连接复用
加快了客户端与后台服务 器之间的连接处理速度, 提高应用系统的处理能

NSX ALB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NSX ALB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1. Comprehensive features and capabilities
2. Real time health monitoring
3. Operational benefits
4
完整的功能集
With automation across heterogeneous infrastructure
Disaster recovery and business continuity
https://
Corp DNS
https://
Avi DNS1
App – A1
LB-SE
Active Site
Avi DNS2
App – A2
LB-SELeabharlann Disaster Recovery Site
• Adaptive replication policy
• Custom site selection
• DNS Policies
• Control plane HM • Data plane HM • HTTP, HTTPS, TCP, UDP,
Ping, and custom
external monitors
• If the primary DC fails, the global DNS directs all user traffic to the other
Algorithm used: • Priority
7
Active-Active Deployment
Corp DNS
Avi DNS1
App – A1
NSX ALB 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AVI Networks GSLB
AVI全局负载均衡简介

阿里巴巴网站全局负载均衡及DDOS攻击防范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

阿里巴巴网站全局负载均衡及DDOS攻击防范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

阿里巴巴网站全局负载均衡及DDOS攻击防范解决方案一、客户(项目)背景A()是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

良好的定位,稳固的结构,优秀的服务使A成为全球首家拥有210万商人的电子商务网站,成为全球商人网络推广的首选网站,被商人们评为"最受欢迎的B2B网站"。

四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贸易网,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Yahoo,Amazon,eBay,AOL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

二、客户需求在网络建设的初期,A网站的服务器集群位于美国的数据中心,提供集中式的在线服务。

随着Internet 网络及用户的飞速发展,A在用户越来越多,公司盈利健康增长的同时,面临的问题越来越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保证客户服务的稳定性。

很直接的一个问题是,一旦美国访问入口的服务器集群停止工作或美国方面的ISP服务中断,如何保证B-to-B的服务始终在线呢?这将直接关系到A网站在客户中的信誉和公司的受益。

如何为客户提供最及时的响应。

所有用户都必须访问美国站点,无论是用户位于中国、亚洲其它国家还是其它大洲的国家。

虽然现在的网络状况越来越好,但是仍旧无法保证客户得到最及时的响应。

美国站点的负载也会不断增长。

而用户始终会越来越挑剔,响应因此必须通过更快的响应速度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网络安全。

越知名和盈利越高的网站往往更容易受到黑客的恶意攻击,特别是危害极大的DOS和DDOS攻击。

因此,交换级别的安全服务和攻击防范能力是网站及客户急需的服务之一。

因此,A急需建立世界范围内的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网络,在保证客户服务稳定的基础上提供最快、最佳的响应,并同时确保网站安全,免于遭受DOS/DDOS攻击的侵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方案1 需求分析无论用户的数据中心内部采用多么完善的冗余机制、安全防范工具以及先进的负载均衡技术,单个数据中心的运行方式仍然不能保证关键业务可以7*24不间断运行。

而为了满足处于全球范围内不同地点的用户在访问应用时可以具备相同的快速访问感受,单一的数据中心却完法实现。

基于以上两个最主要的原因,用户通过在不同物理位置构建多个数据中心的方式已经成为用户的必然选择。

然而,在构建了多个数据中心后,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实现多个数据中心间的协调工作,引导用户访问最优的站点,或者当某个站点出现灾难性故障后使用户仍然可以访问其他站点上的关键业务等问题成为用户最关注的问题。

2 Radware 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方案Radware 的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客户通过将相同服务内容布署在处于不同物理地点的多个数据中心中得到更高的可用性、性能、以及更加经济和无懈可击的安全性,以便在全球范围内的客户获得更快的响应时间。

Radware的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支持Radware 下一代APSolute OS 软件体系结构的全部功能,彻底解决了网络可用性、性能和安全问题,使得应用在多个数据中心中获得更高的灵敏并具有自适应性。

配合Radware 的高速度、高容量ASIC芯片+NP处理器的专用硬件应用交换设备,可有效保障网络应用的高可用性、提升网络性能,加强安全性,全面提升IT服务器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升值潜力。

结合Radware多年来在智能应用流量管理领域的经验,以及对用户实际需求的分析,我们认为负载均衡器应具备如下功能:∙能够通过唯一的IP地址或域名的方式作为所有提供相同服务的数据中心的逻辑入口点。

∙全局负载均衡交换机具有灵活的流量分配算法与机制,以确保用户总能访问可以为其提供最优服务的数据中心的内容。

∙通过部署高性能的负载均衡产品,能够及时发现各数据中心或数据中心内部的服务器的健康状况,当某个数据中心出现故障时,保证把后续用户的访问导向到正常运行的数据中心上。

∙针对基于会话的业务,可以提供多种会话保持机制,确保用户在处理业务时的连续性。

避免将用户的相同会话的业务请求,分配到不同的数据中心而造成访问失败。

∙应具备安全过虑及防DOS/DDOS的功能,为服务器提供多一层安全保障∙具有很好的升级与可扩展性,能够适应特定的和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2.1 方案拓扑图2.2 AppDirector-Global实现全局及本地负载均衡在全局及本地负载均衡方面,AppDirector-Global主要在网络中实现以下功能:2.2.1 全局负载均衡策略Radware支持多种全局负载均衡策略,能够通过唯一的IP地址或域名的方式作为所有提供相同服务的数据中心的逻辑入口点。

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其中以下的一种,也可以组合同时使用。

方式一基于DNS 重定向支持基于Local DNS位置的就近性解析功能。

当用户通过域名方式进行访问时,可以根据用户使用的Local DNS位置进行就近性计算,将最佳站点的IP地址解析给用户。

方式二基于网络就近性判断和广域三角重定向与方式一相比,本全局负载均衡策略的不同点也是最大优点在于:AppDirector-Global不仅可以解析相应的域名,同时还根据用户真实IP 地址来进行最优站点计算和判断,最终将用户流量重定向相应的服务节点上。

当用户请求的服务使用的协议不具有类似于“HTTP 302”的重定向命令时,该策略的顺利实现利用Radware AppDirector-Global产品所独具的“广域三角重定向”能力来完成服务的重定向。

方式三基于http重定向当用户请求的服务使用的是http的协议时,可以通过对用户真实的IP地址位置进行就近性计算,由AppDirector-Global发送“HTTP 302”的重定向命令,指引用户访问最佳站点。

方式四基于rtsp重定向当用户请求的服务使用的是rtsp的协议时,可以通过就近性计算,由AppDirector-Global发送“HTTP 302”的重定向命令,指引用户访问最佳站点。

2.2.2 就近性计算为了能够准确计算出全球范围的用户在访问资源时,能够将用户导向”最优”的数据中心前,全局负载均衡器必需经过周密的运算,对用户到各站点之间的距离、延时、及当前数据中心的负载情况等因素全部考虑后,才能真正判断出当前“最优”的服务数据中心。

Radware的设备支持两种就近性计算的方法,建议采用两种方式并存使用。

方式一静态就近性运算该方式采用静态地址表的方式对用户的请求进行引导。

当用户的IP地址或LDNS的IP地址命中静态地址表时,AppDirector-Global直接将用户导向已定义的最佳站点。

当没有命中静态地址表时,则采用动态就近性运算方式。

方式二动态就近性运算Radware的动态就近性方式已申请专利,该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真实位置或LDNS与各站点的往返延时、hops、及各站点的当前负载情况,进行组合运算(三个条件可以设置计算权值),将用户导向最佳站点。

为避免动态计算时为用户带来的访问延时,Radware设备对已查询过的IP地址采用C类地址的计算结果保存方式,对于在同一C类地址内的用户,直接调用已查计算过的地果。

另外,可以手工设置计算结果的保留时间。

2.2.3 健康状况检查AppDirector-Global可靠的健康状况检查可以保证用户获得最佳的服务站点。

AppDirector-Global可以监视服务器在IP、TCP、UDP、应用和内容等所有协议层上的工作状态。

如果发现故障,用户即被透明地重定向到正常工作的服务站点上。

这可以保证用户始终能够获得他们所期望的信息。

为了确保服务正常运行,AppDirector-Global监控从Web 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到后端数据库服务器的整个路径上工作状态,确保整个数据路径上的服务器都处于正常状态。

如果存在一个故障服务器,AppDirector-Global则不会将用户分配到这个发生故障路径的服务器,从而保证为用户提供透明的数据完整性保障。

2.2.4 交易完整性的可靠保证AppDirector-Global基于DNS会话保持的特性,可以保证用户的相同会话请求始终保持在同一站点的服务器上。

为了保证用户在访问具有会话连续性业务时不会被负载均衡器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上,AppDirector-Global 在提供本地负载均衡的同时,还可以具备基于cookie,session,source IP等方式将用户的请求定位在相同的服务器上。

2.2.5 完全的容错与冗余AppDirector-Global的配置提供设备间的完全容错,以确保网络最大的可用性。

两台AppDirector-Global设备工作在冗余模式下,通过网络相互检查各自的工作状态,为其所管理的应用保障完全的网络可用性。

它们可工作于“主用-备用”模式或“主用-主用”模式,在“主用-主用”模式下,因为两个设备都处于工作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投资。

并且所有的信息都可在设备间进行镜像,从而提供透明的冗余和完全的容错,确保在任何时候用户都可以获得从点击到内容的最佳服务。

2.2.6 通过正常退出服务保证稳定运行当需要进行服务器升级或系统维护时,AppDirector保证稳定的服务器退出服务以避免服务中断。

当选定某台服务器要从服务器退出服务后,AppDirector将不会将任何新的用户分配到该服务器。

但是,它可以要退出服务的服务器上完成对当前用户的服务。

从而保证了无中断的优质服务,以及服务器组的简易管理能力。

2.2.7 智能的服务器服务恢复将重新启动的服务器应用到服务中时,避免新服务器因突然出现的流量冲击导致系统故障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将新服务器引入服务器组时,AppDirector将逐渐地增加分配到该服务器的流量,直至达到其完全的处理能力。

从而不仅保证用户在服务器退出服务时,同时还保证服务器在启动期间以及应用程序开始时,均能获得不间断服务。

2.2.8 通过负载均衡优化服务器资源AppDirector执行复杂的负载均衡算法,在多个本地和远程服务器间动态分配负载。

这些算法包括循环、最少用户数、最小流量、Native Windows NT 以及定制代理支持。

除了这些算法,AppDirector还可以为每个服务器分配一个可以配置的性能加权,从而提高服务器组的性能。

2.2.9 应用交换AppDirector根据IP 地址、应用类型和内容类决定流量分配。

这样,管理员就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分配不同的服务器资源。

应用交换支持不同协议上的各种应用,包括TCP、UDP、IP、Telnet、Rshell、TFTP、流、被动FTP、HTTP、e-mail、DNS、VOIP 等等。

Radware 还为运行于动态端口并要求同步的应用设计了特殊支持功能。

2.2.10 URL交换AppDirector完全支持URL 交换,根据URL 和HTTP 信息分配流量。

每个URL 都可以重定向到某服务器,或在多个服务器之间进行负载均衡,从而提供优化的Web 交换性能。

根据URL 文本中包含的信息,AppDirector可以保持客户持续性,从而保证内容的个性化。

2.2.11 内容交换内容交换使管理员可以根据交易的内容来分配服务器资源。

例如,CGI 脚本可以位于一个单独的服务器组,当发生对该内容的请求时,会话就被重定向到其中某个服务器。

AppDirecto-Global的内容交换能力可以广泛支持SSL ID 和Session ID,保持客户持续性,保证最佳流量管理和应用内容个性化。

2.3 AppDirecto-Global实现带宽管理带宽管理软件模块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主要的思想就是能够按照一系列标准区分用户流量,然后为每种数据包或者会话指定不同的优先级来使用有限的带宽。

它允许网络管理者完全而有效的控制他们可用的带宽,使用这些功能可以按照一系列标准,指定应用程序的优先次序,同时还考虑了每个应用程序已使用的带宽。

在确定了会话的优先级后可以对带宽限制进行配置以保证一些应用程序使用的带宽没有超过预先定义的带宽限制。

2.4 AppDirecto-Global实现端到端应用安全解决方案应用安全软件模块包含的一组功能集使Radware 的产品能够保护敏感的网络资源不受到各种安全问题的影响。

此系统包括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例如服务器过载保护和能够将资源从一般的Internet 资源中隐藏起来。

同时还能够为使用SynApps 流量管理的敏感资源提供高级的安全性,这包括检测并预防1500多个恶意攻击信息,包括特洛伊木马、后门、DoS 和DdoS 攻击。

此模块能够处理以下攻击:∙拒绝服务(DOS/DDOS) 攻击∙缓冲区溢出/超限∙利用已知的Bugs,误配置和默认的安装问题来进行攻击∙在攻击前探测流量∙未授权的网络流量∙后门/特洛伊木马∙端口扫描(Connect & Stealth)3 Radware 全局解决方案的优势3.1 AppDirector-Global同时支持本地和全局服务器负载均衡Radware 的AppDirector-Global既可以进行本地的服务器负载均衡,也可以同时进行全局服务器的负载均衡,这样,对于一个系统来说,在刚开始只需要本地服务器负载均衡的时候,可以购买Radware的AppDirector 来进行本地的服务器负载均衡,AppDirector相对AppDirector-Global来说比较便宜,可以节省用户的投资,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如果用户需要进行全局的服务器负载均衡,可以非常方便的把现有的AppDirector 通过license升级为AppDirector-Global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投资,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