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四尊生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四尊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四尊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四、尊生释文题“尊生”一词出自《庄子·让王》,就是要尊重生命。

庄子在叙述了大王亶父为了保全邠地百姓的性命而主动拄着拐杖离开邠地,最终赢得民心的故事后,大发感慨:“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

”表达了自己对尊重生命的人的由衷敬仰与赞美之情。

在常人眼中,“天下”是最尊贵的东西,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的眼中,生命的价值才是无与伦比的。

世间万物中,人的生命无疑是最宝贵的。

我们是否珍惜生命呢?假如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么是否会同样珍惜他人的生命呢?从一般意义上说,“尊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珍重自己的生命,二是要珍重他人的生命。

这两篇故事,强调了要以生命为本,反对让世俗名利牵累和祸害生命。

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又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张扬了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庄子的“尊生”思想在一个把拥有天下视为最高价值、最高追求的时代里,无疑是对世俗观念的反叛。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从不同方面阐释了庄子的“尊生”思想。

第1则阐释了“尊生”的一般意义,即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庄子及其后学拿天下和生命相比,以一种极端的形式来彰显生命的价值,主要是反对世人以养伤身,以利累形。

第2则阐释了“尊生”更深刻的意义,即尊生意味着不能使生命沦落为工具。

人既不能将自己变成某种工具,也不能将他人工具化,期望他人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庄子的这种思想,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沉痛感悟,也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极大关怀。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大王亶父居邠.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②见利轻亡.其身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女.将恶乎比予哉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⑥实熟则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小枝泄.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豳地名②忘忘记③方将近、大约④汝你⑤楂山楂⑥扑击打⑦抴拖,用力拉(2)一词多义①适我适.有幽忧之病: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削足适.履:②作日出而作.:一鼓作.气: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③去于是去.而入深山:连峰去.天不盈尺:去.伪存真:④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工欲善其事.:有事.则兵强: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无所事.事:⑤惑岂不惑.哉: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⑥执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执.其手而与之谋: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能执.大义,以身救民:答案①碰巧/到……去/适合、适应②劳动/振作/开始③离开/距离/除去、去掉④供奉,敬赠/事情/战事/职务,工作/做⑤糊涂/疑难问题⑥拿/握着/掌握,控制/坚持(3)古今异义①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4尊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4尊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不同了。匠石的价值观:树木只是可以被人利用的
工具,只具有世俗的功用;栎树的价值观:追求无
用,终其天年,反对被被当做工具。
2、栎社树的话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 想?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意义吗?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当用“有利” 和“无利”来衡量,而应当平等相待,尊 重对方的生命与尊严 。
总结:
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的,不应该互相利用, 更不应该单方面地占有对方,要互相尊重,尊重 对方的生命和尊严。生命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所以不能让任何东西损害和拖累生命,要珍视自 己和他人的生命。我们既不能使自己的生命沦落
第四段理解
• 从另一个角度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充实了 尊生的内涵。所谓尊生也包含着尊重、珍 视他人的生命,尊重他人生命和尊重自己 的生命又是密切相关的,一个不珍视自己 的生命的人,又怎么可能真正地珍视他人 的生命呢?
老师的疑惑
为吾臣与为狄人臣 奚以异!真的不同吗, 日本侵华,那岂不是要 把领土乖乖地交给他们 好东西利用不当也会伤 更好?富贵不以养伤身, 害生命。就像空调吹久了, 富贵的人拥有大量养生 会得空调病,手机用久了, 的好东西,怎么会伤害 会遭辐射一样。 自己呢?

生 ——庄子
小伙卖肾买“苹果”
安徽17岁的高一学生小郑,想买一部时下被奉为“神 机”的ipad2,但是因没钱而苦恼不已。一日,他在网上 结识了一个卖肾中介,对方称如果他卖掉一个肾就可以有 两万多元的收入。iPad2的诱惑让小郑毅然决定卖肾。 2011年4月28日,小郑瞒着父母在中介的安排下来到了湖 南郴州医院做了摘除肾脏手术,三天后小郑就被带出了医 院,他得到了卖肾的22000元钱,买了“苹果”手机和 iPad2回到了安徽老家。一个月过去了,小郑的身体每况 愈下,现在他是追悔莫及。(6月2日新华网) :小郑卖肾买 手机的行为给我什么警 醒?

《尊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尊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尊生》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

《尊生》是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中《〈庄子〉选读》中的一篇,旨在阐明庄子尊重珍惜生命的一种思想。

文章共前后两段选文,这一节课我讲授的是选文一,这一节选文主要是通过尧舜让天下和大王亶父迁都的寓言故事,表达出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思想。

这篇文章既有庄子散文瑰丽飘逸的艺术性,又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思想性。

我经过对延安中学课改班学生的实际学情的分析,反复研磨,设置了符合语文学科素养要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力争做到把握好《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方向,兼顾到教材其独特的文本价值,正确处理好知识积累,能力提高和价值观情感教育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阅读并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虽然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在分析作品的艺术性,探究作品的思想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仍是整个语文课堂必要的环节。

我们是课改班的学生,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好,自学能力比较强,所以我将课文的疏通放到了课前,要求学生对照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逐字逐句的疏通课文。

并且把重要的文言现象批注到课本上。

3.课堂环节的设计。

课堂环节的设计要齐全,教学思路要清晰,前后连接要自然。

这节课我设计了检查预习,夯实基础——自主探究,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联系现实——拓展延伸,书写名句等几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来展开教学活动,力争在不同的环节都有能激起课堂的波澜。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翻译重点语句,疏通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来探讨庄子的尊生思想。

情感目标:真正理解庄子的尊生思想,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翻译重点语句,疏通文章大意。

2.真正理解庄子的尊生思想,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四、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庄子的材料,进行资料的汇总和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尊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尊生》教学设计
四、作业:1、课本完成练习二、四
2、完成《导学》本课练习
3、预习《墨子》选读——《兼爱》,思考: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与我们当前提出的构,对自己没有用处
不以自私占有对方
互相尊重
栎社树:能够长寿,不受外物的伤害,对自己有用
2、栎社树的话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意义吗?
明确: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当用“有利”和“无利”来衡量,而应当平等相待,尊重对方的生命与尊严
②(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即可)
三、总结:
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的,不应该互相利用,更不应该单方面地占有对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生命和尊严。
终:终了,享尽 几:几乎 为:对于 使:假使
物:当做是有用的物,名词作动词 而:通“尔”,你
自掊击于世者也: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三)探究:
1、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是什么?
明确: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栎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来才是有用,出发点不同,自然对待对方的态度也就不同了,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了。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尊生》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2、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也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而不应当成为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更不应当用自己的私利标准去要求别人,要懂得尊重他人。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第2则
要求,读要正确,读出文章的意义,读出重点内容。

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四课《庄子尊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四课《庄子尊生》教学设计

《庄子•尊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能翻译重点语句,能疏通文章大意。

2、过程与方法:本课时着重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解决学生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庄子的尊生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生命获得应有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接受庄子的尊生思想,并能运用到现实中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材料一:成都市一个13岁少年因与父母就学习问题发生争执纵身跳下了7楼,结束了生命。

通过这个真实的例子,我们看出少年对自己生命极大的不尊重,连自己生命都不尊重的人,又怎么会珍惜别人的生命呢?材料二:2013年4月,复旦大学在校生黄洋在饮用了混有二甲基亚硝胺这种剧毒毒物的矿泉水后,年轻且富有活力的生命在中毒两周后戛然而止。

投毒者,正是同宿舍舍友林森浩。

得出:尊重他人的生命的观点。

小结引入课题:我们为这花一般的生命陨落长叹时,不禁感叹他们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也不知道珍爱他人的生命,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然而在2000年前,庄子就写了一篇有关生命的文章就是《尊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看一看,庄子将生命抬高到一个怎样的高度呢?解题板书课题,解说:尊,意动用法,尊生即以生命为尊的意思。

珍重自己生命,珍重他人生命。

表达庄子对尊重生命的由衷敬仰和赞美之情。

二、检查预习1、上课前先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

(学生带着目的学习)在预习的前提下,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正音,学习小组提出重点字词,教师补充。

2、疏通文章大意,全文可分三个故事:“尧舜让天下”、“亶父迁岐山”、“曲辕栎社树”,。

三、文本研读分析每个故事。

1、尧舜让天下(1)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拒受天下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标示出关键语句,理解体会。

明确:子州支父:不以天下害生;子州支伯:不以天下易生;善卷:吾何以天下为哉。

(天下对我有什么用)(2)庄子认为拥有天下和珍视生命二者是不可得兼的,难道二者真的水火不容吗?我的理解:这是庄子在有意凸显生命的重要性,而且通过生命跟天下的对比,确立生命的最高价值。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4课《尊生》优秀教案(1课时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4课《尊生》优秀教案(1课时3页)

尊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能翻译重点语句,能疏通文章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探讨庄子“尊生”思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理解庄子的“尊生”思想,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真正接受庄子的尊生思想,并能运用到现实中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欲望蒙田在《热爱生命》中说“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蒙田对生命充满赞誉,而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已经阐发了“尊生”的思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尊生》,感悟庄子对生命的哲思。

二、组内合作自学讨论检查预习1. 学习小组明确导学案上给出的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师点拨、补充。

2. 学生翻译重点句,教师点拨、补充。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为哉!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3. 学生疏通文章大意:全文两则,可分三个故事:“尧舜让天下”、“亶父迁岐山”、“曲辕栎树”三、班内交流确定难点这两则选文各阐明“尊生”怎样的内涵?四、点拨精讲解难释疑教师引导学生依次分析两则选文1. 被当时世人看做最高价值的天子之位,却是让都让不出去,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拒受天下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明确:子州支父:不以天下害其生;子州支伯:不以天下易生;善卷:吾何以天下为哉。

(天下对我有什么用)说明天下虽是至为重要,但和比起来,天下不重要,所以他们舍鱼而取熊掌。

明确:自己的生命2. 亶父迁岐山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说明天下虽然至为重要,但天下是用来养活老百姓的,和比起来,天下就不重要了明确:老百姓的生命3. 庄子通过生命和天下的比较,从而确立了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在生命面前,连天下都可以不要,更何况其它的物和利呢,因此庄子强调,能尊生者,对身外之物过分追求是很糊涂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4课《尊生》教学设计(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4课《尊生》教学设计(4页)

《尊生》教学设计执教者:石家庄实验中学李玉霄【教学目标】1.筛选重要语句,探究文章主旨。

2.能以《尊生》为论据,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评论。

3.强化珍惜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尊生》主旨,能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评论。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上最宝贵的无疑是我们的生命,可有的人却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假如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也绝不会珍惜别人的生命。

一个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他的才学越高,对社会的危害反而越大。

所以,《尊生》是我们的必修课。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重点词语,疏通了文意。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尊生》,一起感受庄子的博大精深。

[设置依据]导语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生命至上的意识,认识到学习《尊生》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公布学习目标三、筛选重要语句,探究“尊生”丰富的内涵。

(一)支父、善卷之尊生1.朗读文本,整体把握。

学生朗读第一则1-3段,完成以下题目。

(1)筛选语句:当尧舜把天下让给支父、善卷之时,他们都“▁▁▁▁▁”,其原因分别是:“▁▁▁▁▁▁▁▁▁▁▁”,“▁▁▁▁▁▁▁▁▁▁▁”。

(2)概括主旨:庄子写支父、善卷之事,是用天下来衬托▁▁▁▁▁▁的重要性。

[设置依据] 设置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明确1-3段是用天下来衬托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完成对这部分的整体把握。

2.细读文本,深入探究。

学生再读第一则1-3段,根据提示,思考以下问题。

支父与善卷把个人生命凌驾于天下之上,这岂不是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天下众人利益)之上吗?提示:勾画1、2段中写天下的句子,思考庄子是在比较个人生命和集体利益谁轻谁重吗?[设置依据] 设置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理解“天下”是珍器的代表,庄子写支父与善卷,旨在表达珍器害生则不取,珍器无益养生则不取。

(二)太王亶父之尊生1.朗读文本,整体把握。

学生朗读第4段,完成以下题目。

(1)筛选语句:太王作为部族首领,面对狄人掠夺土地,他没有发动战争,而是选择“▁▁▁▁▁▁”,原因是“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4课《尊生》教学设计与反思(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4课《尊生》教学设计与反思(5页)

《尊生》教学设计陕西省白水中学左青侠一、教材分析《尊生》是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中《〈庄子〉选读》中的一篇,旨在阐明庄子尊重珍惜生命的一种思想。

选文通过尧舜让天下和大王亶父迁都的寓言故事,表达出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思想,可以说本篇文章既有庄子散文瑰丽飘逸的艺术性,更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思想性。

二、学情分析本册课本是高二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选修内容,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阅读并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虽然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在分析作品的艺术性,探究作品的思想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仍是整个语文课堂必要的环节。

尤其对于先秦诸子散文的学习,学生普遍感觉晦涩难懂,阅读兴趣淡薄,这成为制约文本探究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对选文的热爱,缩小和文本之间的差距是学生学习之前一个很必要教学步骤。

三、教学设想鉴于教材、文本、学生三者的特点,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1﹒《〈庄子〉选读》内容太多,一节课难以完成,采用化大为小,逐个击破的战略,以点带面,达到讲一课明一类的目的。

2﹒把握好《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方向,兼顾到教材其独特的文本价值,正确处理好知识积累,能力提高和价值观情感教育。

3﹒区分好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在对待文言文教学上的差异,“言”的教学不能作为本课的关键,要注重文本独特的文学性和文化性。

4﹒在学生《〈论语〉选读》、《〈孟子〉选读》的学习的前提下,科学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有序、有效地做好本节课的设计。

5.对于先秦的文章,学生必须有足够的预习时间,反复诵读文本,疏通文章大意,理解文章内容,这样才可能展开深层次的文本对话和探究。

四、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分析,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紧扣“积累、理解、思辨”这个思维过程,分三步完成教学内容:1﹒积累文言知识2﹒理解尊生主旨其中第二个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五、教学方法文言文的学习,首先必须强调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文本,才能突破语言障碍,进入文本深处,因此诵读法是整个课堂贯穿的主线;选修的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独立自主探究问题的地位,激发他们解读文本的兴趣,提高解读文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认真展开相互间的讨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明确,让课堂的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高效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生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院2、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内容步骤:一、导语设计板书课题,解说:尊,意动用法,尊生即以生命为尊的意思。

庄子将生命抬高到一个怎样的高度呢?请看课文。

二、知识疏理第1则: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古今异义,虽然这样)夫天下至重也(形作名,贵重的东西)故天下大器也(古今异义,最珍贵的器物)冬日衣皮毛(名作动,穿;古今异义,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收获敛藏)逍遥于天地之间(状语后置)吾何以天下为哉(宾语前置)事之以皮帛而不受(名作动,侍奉;状语后置)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使动,使……被杀;被动句)杖策而去之(名意动,以……为杖)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古今异义,国都;状语后置)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使动,使……受伤害,使……劳累)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定语后置)见利轻亡其身(“忘”)第2则:至于曲辕(古今异义,到)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方”)匠伯不顾(古今异义,不看)是不材之木也(名作动,成材)女将恶乎比予哉(“汝”)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楂”)实熟则剥(“扑”)小枝泄(“抴”)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被动句)且得有此大也邪(形作名,大用;“耶”)而几死之散人(“尔”)三、哲意探究1、朗读第1则,思考:许由、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为什么被让天下而不受?(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原句来回答)明确:①子州支父:“夫天下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天下纵使贵重之极,可是因为天下王位而损害本性,子州支父却说什么也不干,又何况其他事物呢?正如成玄英《庄子疏》所说:“夫位登九五,威跨万乘,人伦尊重,莫甚于此,尚不以斯荣贵损害生涯,况乎他外事物,何能介意也!”②子州支伯:“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成玄英《庄子疏》说:“支伯,犹支父也。

”俞樾《汉书·古今人表》有子州支父,无支伯;则支父支伯,是一人也。

这段文字的寓意,和上段一样,说明隐士眼里,本性和健康比王位更加重要。

要是拿王位和健康做交易,他不干。

这和一般人为争夺天下王位大打出手,恍如两个天地。

③善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为哉!”看隐士善卷,生活得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心满意足。

对于这种超然尘外的人来说,天下王位套在心上,简直像是枷锁,所以当虞舜想把王位让给他时,他要逃进深山,隐居而不知处所了。

2、大王亶父为什么要从邠迁都到岐?(用原文回答)明确:“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

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大王亶父又称古公亶父,他是周文王的祖父,周民族兴起的创始人。

邠这地方,古书里也写成为豳,在今陕西省彬县。

这段文字从大王亶父仁爱,说到尊重生命,从而反衬为官为利伤生者的迷惑。

成玄英《庄子疏》指出:“夫乱世浇伪,人心浮浅,徇于轩冕以丧其身,逐于财利以殒其命,不知轻重,深成迷惑也。

”3、《庄子·让王》解读明确:“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

篇文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

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

“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处;且先秦诸子思想也常互相渗透与影响,尽可看作庄子后学所撰。

全文写了十六七个小故事,大体可以划分为十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终身不反也”,写许由、子州支父、善卷和石户之农不愿接受禅让的故事,明确阐述了重视生命的思想,天下固然“至重”,但却不能以此害生。

本部分在阐明题旨上处于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至“此固越人之所欲得为君也”,写周文王的祖父大王亶父迁邠和王子搜不愿为君的故事,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重视生命的思想。

第三部分至“岂特随侯之重哉”,通过华子与昭僖侯的对话和鲁君礼聘颜阖而颜阖不愿接受的故事,进一步指出要分清事物的轻与重,生命是重要的,利禄、土地等身外之物是不值得看重的,用宝贵的生命去追逐无用的外物,就好像用随侯之珠弹打高飞的麻雀。

第四部分至“民果作难而杀子阳”,写列子贫穷却不愿接受官府的赠予。

第五部分至“遂不受也”,写屠羊说有功也不受禄,表达了轻视利禄、追求高义的思想。

第六部分至“是丘之得也”,写原宪、曾子、颜回身处卑微、生活贫困,却不愿为官,不愿追求利禄,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思想。

第七部分至“可谓有其意矣”,通过魏牟和瞻子的对话,提出“重生”、轻利的观点。

第八部分至“故许由娱于颍阳而共伯得乎共首”,写孔子身处厄境也随遇而安,说明得道之人方能“穷亦乐”、“通亦乐”。

第九部分至“乃负石而自沈于庐水”,写北人无择、卞随和瞀光诸隐士鄙薄禄位不愿为君的故事,内容跟第一部分相似。

余下为第十部分,写伯夷、叔齐对周王朝夺取天下的评价,斥之为“推乱以易暴”,宁可饿死于首阳山,也不愿“并乎周”而玷污自身。

4、朗读第2则思考: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是什么?明确: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是散木也”“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得出的结论是栎树无用;栎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来才是有用,“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得出的结论是栎树大用。

出发点不同,自然对待对方的态度也就不同了,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了。

5、匠石与栎社树的对话体现了庄子怎样的处世哲学?为什么有如此主张?明确:道家清静无为,更进而至于主张不为世用。

当时天下变乱,群雄蜂起,世事无常,祸福转眼的复杂社会形势之下,个人若要保存自己,最好的办法便是无用无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所主张的“无用无为才是福”“有用有为必有害”的人生哲学、处世哲学。

文章末尾庄子借匠石之口指出:“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

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它只不过是在寄托罢了,反而招致不了解自己的人的辱骂和伤害。

如果它不做社树的话,它还不遭到砍伐吗?况且它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与众不同,而用常理来了解它,可不就相去太远了吗!)真是妙不可言的智者见道之语。

6、栎社树的话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意义吗?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提示:尊生,既要珍重自己的生命,又要珍重别人的生命。

从深刻的意义上说,尊生意味着不能使生命沦落为工具。

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反对自身的异化。

如果一个人被外物役使而不能主宰外物,那么他作为人就不是目的了,而是被异化成了手段。

正如马克思关于“异化”的经典理论:“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现在生活中,人被异化的危险无处不在。

物质、技术、权力及其相关的欲求都可以把人异化。

面对这种困境,庄子学派提出了“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思想,对现实人生极有警示意义。

二是反对把他人工具化。

栎社树的寓言并不是要讨论木匠或树木的问题,而是传达对现实人生的思考。

匠石和栎社是两种价值取向的代表。

匠石认为栎社树是无所可用的“散木”,他的价值取舍的标准是树木是否满足做船、做棺材、做器具、做门户、做柱子等一切世俗功利要求。

从他的立场上场来说,树木的价值体现为充当某种工具或手段。

他拒绝跟不符合这种价值取向的对象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所以,面对高大无比、观者如市的栎社树,他“不肯视”“行不辍”,并斥责了对栎社树叹为观止的弟子。

跟匠石截然相反,栎社树把“无所可用”当成了“大用”,不懈追求,一方面坚决拒绝充当工具性价值的载体,一方面坚决反对匠石把自己当做工具。

栎社树用托梦的形式说:“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何哉其相物也?”这句话里的潜台词是,我跟你是平等的,不要期求对方成为满足自己的某种工具价值的物。

庄子提出的不要让生命沦落为工具的思想,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沉痛感悟,也大大地夸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引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当用“有利”和“无利”来衡量,而应当平等相待,尊重对方的生命与尊严。

7、《庄子·人间世》解读明确:《人间世》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

全文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至“可不惧邪”,以下为后一部分。

前一部分假托三个故事:孔子在颜回打算出仕卫国时对他的谈话,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时向孔子的求教,颜阖被请去做卫太子师傅时向蘧伯玉的讨教,以此来说明处世之难,不可不慎。

怎样才能应付艰难的世事呢?《庄子》首先提出要“心斋”,即“虚以待物”。

再则提出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第三提出要“正女身”,并“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归结到一点仍旧是“无己”。

第二部分着力表达“无用”之为有用,用树木不成材却终享天年和支离疏形体不全却避除了许多灾祸来比喻说明,最后一句“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便是整个第二部分的结语。

前后两部分是互补的,世事艰难推出了“无用”之用的观点,“无用”之用正是“虚以待物”的体现。

“无用”之用决定了庄子“虚无”的人生态度,但也充满了辩证法,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

四、课堂小结节选自《庄子·让王》的部分,主旨在于阐述“尊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

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

既要珍重自己的生命,又要珍重他人的生命。

节选自《庄子·人间世》部分,着力表述“无用”之为“大用”,正同于“无用”才能“终其天年”,张扬了生命价值与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时作业》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子州支父:不以天下害生子州支伯:不以天下易生善卷:不以天下害性大王亶父: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寓意:尊生,珍重自己生命,珍重他人生命。

匠石:散木,不材之木栎社树:无所可用为予大用,终其天年寓意:人不要沦为工具,无用则生则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