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三语文模拟试卷3(1)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高三第二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14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Ⅰ卷共4页,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第I卷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是烟是雾,我们(辨识/辨别)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坐.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

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

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

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流出/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 (撒/抛)在回旋的水面。

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喑恶叱...咤.,,。

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

――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我们沿着西溪,翻山越岭,穿过果香扑鼻的苹果园,在黑龙潭附近待了老半天。

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合谐..。

1. 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 绮丽(qǐ) 坐B. 嶙嶙(lín)合谐C. 喑恶叱咤(chà) 渡D. 崔嵬(wéi) 瑰奇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辨识流出抛B. 辨别跃出抛C. 辨识跃出撒D. 辨别流出撒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似有千军万马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B. 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C. 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被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护着D. 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似有千军万马被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护着【答案】1. D 2. C 3. B【解析】1. 试题分析:座,和谐,喑呜叱咤zhà2. 试题分析:第一组,辨识:辨认,识别,如景物辨识不清;辨别: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如辨别方向。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附答案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附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本试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若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

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

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

最能清楚地表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

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盾牌。

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进行研究和解读。

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

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在只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

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

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需要参考的则不仅是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

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如何判断文字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

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和人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

2019届高三全国卷语文模拟试卷三附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全国卷语文模拟试卷三附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卷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三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

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

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疑问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

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

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

提出的问题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

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

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

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

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与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阅读这类经典性的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是联想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

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

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一)(附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一)(附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 文(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衡水金卷2019年模拟考试)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一门起源于欧洲社会的学科,人类学的诞生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传入中国也已经超过百年。

纵观人类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人类学自其发轫阶段便打上了浓浓的海外印记,从一开始人类学者便将其目光投向了远方,在异域之中寻找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与他者的对话之中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远方、异域、他者已然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代名词。

追溯到人类学刚创立之初,人类学的鼻祖泰勒通过海外探险家、传教士、船员等人的日记、传记、游记等开展人类学研究,力图探讨人类的进化过程,解释人类的文化现象,去解答西方社会对“他者”异文化的疑惑。

将民族志奠定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人类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的马林诺斯基,便是受到殖民地官员邀请前往海外做田野调查,并完成了人类学的经典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到海外去”成为欧洲人类学初学者的成年礼,作为人类学家的必修课,欧洲人类学的海外研究并不新鲜,它是作为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基石。

美国人类学与欧洲人类学有所不同。

一开始,美国人类学家主要是研究本土的印第安人,因而建立起体质、语言、考古、文化四大分支体系的人类学学科。

美国随着经济的强大并取代大英帝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人类学家开始走向海外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外研究到达高潮。

2019届高三语文三模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语文三模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语文三模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

2019届河北省高三全国卷语文模拟试卷三

2019届河北省高三全国卷语文模拟试卷三

2019届高三全国卷语文模拟试卷三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有内外经验可供参考。

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国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历次“三农”政策实施的效果与原因,在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上进行实质性的创新。

通过制度与技术创新振兴农村产业。

没有产业的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就失去了基础。

产业发展指的是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与融合。

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吸引多元化的发展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需要创新制度,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

新时期需要有高起点,尤其是要避免过去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中有时出现的产业西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等现象。

近期,需要在选准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重组产业链,并适当调整空间布局,促进企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逐步将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

未来,则需要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其不但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影响,同时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出应有的作用。

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效治理都是为了实现乡村宜居,而这些必须依靠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的推进,无论是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方式,还是社会管理问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需要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越来越多的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渴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这势必会影响原来的管理格局。

随着地方政府的放权以及村民自治意识的增强,管理方式必然要求发生转变。

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社区发展程度确定不同的社会管理方式。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要追求“以人为本”,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参与平台和利益诉求渠道,通过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

语文 2019年高考三模试卷 (含答案)

语文 2019年高考三模试卷 (含答案)

语文 2019年高考三模试卷(含答案)语文考试时间:____分钟题型单选题填空题总分得分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座右铭一诺千金皴裂jūn 抛头露面lù应届毕业yīngB. 综合征既往不咎刨冰bào 一哄而散hòng 煞有介事shàC. 水龙头瓮声瓮气款识shí横生枝节héng 切中要害qièD. 水蒸气不郎不秀倔强juè长吁短叹xū卓有成效zhuó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马航对这次MH370客机失联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必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待,不能强词夺理推托责任。

B. 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 五部委联合清理整治公路乱收费现象遭到阻碍,被曝光的收费站依旧我行我素,该收的一分不少,该拿的一样不落。

D. 老板欠薪,固然有其经营状况不善等多种因素,而且作为用人单位的管理者,理应将保护劳动者权益放在首位。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让市民更多地呼吸到新鲜空气,全市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限行机动车、管控扬尘、禁止露天烧烤等强制性措施,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B. 复旦大学研究者近日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同当年安阳发现“曹操墓”一样,这一消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引发热烈讨论。

C.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困难再多再大,越要想方设法努力搞好社区活动,让活动成为激活社区活力的载体,成为邻里之间快乐相识、融洽相处的平台。

D. 科幻大片《地心引力》用3D动画特效完成的背景画面,将电影拍摄科技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受到众多影迷的大力推崇,被称为“年度神作”。

4.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一) 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一) Word版含答案

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衡水金卷2019年模拟考试)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一门起源于欧洲社会的学科,人类学的诞生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传入中国也已经超过百年。

纵观人类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人类学自其发轫阶段便打上了浓浓的海外印记,从一开始人类学者便将其目光投向了远方,在异域之中寻找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与他者的对话之中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远方、异域、他者已然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代名词。

追溯到人类学刚创立之初,人类学的鼻祖泰勒通过海外探险家、传教士、船员等人的日记、传记、游记等开展人类学研究,力图探讨人类的进化过程,解释人类的文化现象,去解答西方社会对“他者”异文化的疑惑。

将民族志奠定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人类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的马林诺斯基,便是受到殖民地官员邀请前往海外做田野调查,并完成了人类学的经典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到海外去”成为欧洲人类学初学者的成年礼,作为人类学家的必修课,欧洲人类学的海外研究并不新鲜,它是作为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基石。

美国人类学与欧洲人类学有所不同。

一开始,美国人类学家主要是研究本土的印第安人,因而建立起体质、语言、考古、文化四大分支体系的人类学学科。

美国随着经济的强大并取代大英帝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人类学家开始走向海外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外研究到达高潮。

至今,海外研究仍然是美国人类学的主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高三语文模拟试卷3(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帝时代,中华民族进入国家时期,我觉得之所以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升到国祭是因为黄帝是那时的国家缔造者,国家祭祀其实也是祭国,对黄帝的祭祀不单单是血缘关系,也包括地缘关系。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觉得现在提出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升为国家祭拜具有必要性,也是时代要求。

历史上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即祭祀,这是国家政治,国家行为。

帝王庙最早是唐玄宗时期建的,在此之前是到墓地祭拜,后来的政治家从唐代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就改到帝王庙祭拜。

到了朱祀到了王”自黄帝开由既是对治领导缘又跨家。

要明时代家的根我们连起提是他为国家祭祖国北的汇立“中国家是征国家哪种文中,把推,推文化、往上推,10万年以前的古人类——“现代人”的祖先在河南发现不止一处,这非常重要,说明我们的祖先就在中原。

我们现在对过去封建东西的批判是对的,但是要继承优秀的文化,比如对国家的认同、对民族的认同、对祖先的敬仰和认同。

我们祭黄帝和无神论没有冲突,虽然也可能有磕头烧香,我们是对国家的信仰,对中华民族的信仰。

我们的先人从对黄帝的陵墓祭祀到黄帝庙中祭祀,再到近现代的清明节对黄帝祭祖,这个历史传统要继承与发展,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把黄帝拜祖大典上升为国祭。

(刘庆柱《国祭也是祭国》,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家祭祀其实也是祭国,因为黄帝是那时的国家缔造者,对黄帝的祭祀不单单是血缘关系,也包括地缘关系。

B.祭祀,这是国家政治,国家行为,唐以前都是到墓地祭拜,后来唐代的政治家就改到帝王庙祭拜,并修了真正意义上的帝王庙。

C.祭拜黄帝应该成为国家祭祀,也就是“国祭”,实际是“祭国”,和祭祖联系起来就是祭祖国,黄帝是的“第一帝”。

D.在各种文化中,没有哪种文化叫“中”,在天下之中,把中原、黄帝故里这里定义成国家起源,是因为只有我们这个国家所在地叫“中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因为的国家就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考古和历史已经不谋而合证实了这点,所以帝王庙里开始的帝王应该是黄帝。

B.黄帝最早领导的国家是不同部落的结合体,是一个既有血缘又跨血缘的,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群体。

C.作要D.皇的根3.根据A.文以对B.新展C.从祭D.既华烧二、古(一)阅读下韩“周律新。

”史、颍瑗年,迁黄门侍郎。

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进侍中,兼太子宾客。

王后之废,瑗涕泣言曰:“皇后乃陛下在藩时先帝所娶,今无罪辄废,非社稷计。

”不纳。

明日复谏曰:“王者立后,配天地,象日月。

匹夫匹妇尚知相择,况天子乎?《诗》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臣读至此,常辍卷太息,不图本朝亲见此祸。

宗庙其不血食乎!”帝大怒,诏引出。

褚遂良贬潭州都督,明年瑗上言:“遂良受先帝顾托,一德无二,向日论事,至诚恳切,讵肯令陛下后尧、舜而尘史册哉?遭厚谤丑言,损陛下之明,折志士之锐。

况被迁以来,再离寒暑,其责塞矣。

愿宽无辜,以顺众心。

”帝曰:“遂良之情,朕知之矣。

其孛戾好犯上,朕责之,讵有过邪?”瑗曰:“遂良,社稷臣。

苍蝇点白,傅致有罪。

昔微子既去,殷以亡;张华不死,晋不及乱。

陛下富有四海,安于清泰,忽驱逐旧臣,遂不省察乎?”帝愈不听。

瑗忧愤,自表归田里,不报。

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奏:“瑗以桂州授遂良,桂用武地,倚之谋不轨。

”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既至,瑗已死,发棺验视乃还。

追削管爵,籍其家,子孙谪广州官奴。

神龙初,武后遗诏复官爵。

自瑗与遂良相继死,内外以言为读将二十年。

帝造奉天宫,御史李善感始上疏极言,时人喜之,谓之“凤鸣朝阳”。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有删节)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B.于奏C.于瑷D.于奏5.下列A.种名号B.刑部尚C.调护侍D.帝的代6.下列A.韩B.韩C.韩督,韩瑗上书,为他辩解,希望高宗将其赦免。

但皇帝并没有听从,最终,韩瑷请求辞职。

D.韩瑗多次受人诬陷,遭遇不幸。

许敬宗等人诬陷他与褚遂良图谋不轨,因此被贬官;李义府等人又诬陷他和长孙无忌私通谋逆,以致他的官爵被剥夺,家被查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臣读至此,常辍卷太息,不图本朝亲见此祸。

(5分)(2)陛下富有四海,安于清泰,忽驱逐旧臣,遂不省察乎?(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偶宿山中忆畅当卢纶深山夜雪晴,坐忆晓山明。

读易罢三卷,弹琴当五更。

薜萝枯有影,岩壑冻无声。

此夕一相望,君应知我诚。

8.诗人是如何怀念畅当的?请简要分析概括。

(5分)9.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十分精妙,分别是哪两个字?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现出一个政治改革家高瞻远瞩的思想“(两句话远大的(“三、文11、阅①在我们都不知②乎原始偶尔有过这个样,好看。

家日不闭③物资。

坛装的方便面,竟然都没有。

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几个人吃得起。

④我们买了几块当地产的大饼,店主热情地为我们灌满了凉开水,这样,我们后面的行程就不怕了。

因为要出山进货,店主算得上这个小村里见过世面的人。

我们和店主聊起来。

小店门边镶嵌在墙上的一块黑板,引起了我的兴趣。

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一些文字和数字,如大黄,酒,4.6;二贵妈,酱油,2;黑头,盐、烟,13.45……问店主,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店主笑着说,是大家伙赊的账,等有钱的时候,就来结一下。

原来是账单。

正说着话,一个中年人来买烟,店主递给他一包烟,中年人接过烟,顺手在墙上抠下一小块石灰,将黑板上的一个数字擦了,重新写了个数字,然后,拍拍手,和店主打声招呼,走了。

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擦写写啊?店主看出我们的困惑,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还会赖我几个钱啊?⑤有人上前用手轻轻擦黑板上的字,一擦就没了,而且,这块黑板是镶嵌在墙上的,即使晚上,也只能“挂”在外面,如果谁晚上偷偷来将名字擦掉了,或者将数字改了,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啊。

店主说,这事,还真发生过。

有一次,一个村民来买东西,忽然发现自己名字下面的数字没了,可能是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擦掉了,村民赶紧找了块石灰,将数字重新写在了黑板上。

大家在我这里赊了东西,他们记得可清楚了,我这个黑板,也就是个形式,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

⑥回城之后,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闻者无不激动不已,太难得了!一批批人沿着我们的足迹,走进了深山,去寻访那个神秘淳朴的村庄,而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块镶嵌在墙上的黑板……⑦一年之后,我们一帮人,再次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土地。

进山的道路,已热闹的点了。

⑧和土特的账单字,擦生意,了,再主呵呵传啊!热闹的(1) 下A.B.C.D.一批批人走进深山寻访近乎原始的神秘的小村庄,表现了人们对繁华虚伪的城市生活的厌倦,寄托了“我”对当下城市生活精神匮乏的深切忧虑。

(2)小说中的店主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5分)(3) “镶嵌在墙上的黑板”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东方小四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

自1949年1月到8月,正是他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

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胡乱圈点,内容大致为:我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

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

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

许多真挚的朋友盼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

他也感觉到,有些人其实是在等着看笑话。

在痛苦无法排遣的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

我终于有点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有许多无法言述的情愫。

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美丽、忠诚、纯真、微黑。

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气。

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

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为她的纯粹高洁。

幸心去支匆从干从来。

他文。

20来龙去古文及也做得他说、无与之前的标记无争,一种痛苦成一圈鞭打面究。

老湖底。

在研究。

他还在不辞劳苦地涂抹写画。

张兆和只能倚门无奈地一笑,不能理解这个人为了什么要如此自苦。

她只能安慰自己,毕竟他已经“正常”了。

这个世间只有一个沈从文,天分过人,外表温和,内心倔犟。

当年郁达夫好心劝慰这个在小旅馆流着鼻血写文章、几近饿死的文学青年放弃文学之路时,年轻的沈从文带着湖南人的“一根筋”和走投无路的无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当鲁迅在报纸上痛斥他的时候,他保持了冷静与克制,仍不改文风;当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全盘否定他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生命,但重新站起来时,他更加骄傲——谁都知道,郭本人对于文物有着相当的造诣。

后来,时为社科院领导者的郭沫若也不得不高度评价了《古代服饰研究》,并撰写了序言。

沈从文自始至终,没有说过郭的一句不是,哪怕1949年时自己都快被这个强势的人逼疯了。

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

真的,这个世界一点儿也不可怕。

黑暗也不会黑得真让你走投无路。

只要内心够强大,性情够执着,苦难不过是露珠,迟早会在阳光下化为轻雾。

它可能会改变你的轨迹,却不能摧毁你的尊严与傲气。

当然,它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

一切由你自己决定。

张兆和在沈从文逝后,轻声说道:斯人可贵。

她的妹妹张充和补充: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选自《读者》,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1949年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全盘否定了沈从文,他对沈从文“反动文人”的定性,宣告了沈从文写作时代已经结束。

B.C.D.(2) 沈(4分(3) 张质?五、语13.下①态被永②秒变冰席不暇③《韩非④籍中,⑤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⑥“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