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方位角的判断及计算(教育相关)

合集下载

精选-高中地理知识:日出方位和时间的判断

精选-高中地理知识:日出方位和时间的判断

高中地理知识:日出方位和时间的判断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日出方位和时间的判断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学生普遍反映不好理解。

下面就这一问题简单分析如下。

一、以北半球为例(一)选取23°26′N~66°34′N之间的任意一点为研究对象,O点为观测者所在点,A、B、C、D所在的平面为观测者所在的地平面,方向与生活中的实际方向相同:A为正东、B为正南、C为正西、D为正北,如图1所示。

粗线AC弧为观测地(O点所在地)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A点为日出、C点为日落,两者的太阳高度角均为0°。

AC弧上除A、C点外的各点太阳高度角均大于0°。

太阳视运动轨迹,是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以太阳为参照物)观测地被太阳照射的时间的反映,也即是当地经历的白昼时间──昼长。

那么太阳视运动轨迹AC弧的度数和O地所在昼夜弧中的昼弧度数相当。

为了观测、研究方便,我们把太阳视运动轨迹AC弧投影到观测点所在的地平面上,这样太阳视运动轨迹AC弧投影在地平面上弧线ABC弧就相当于当地的昼长,因此我们可以把ABC弧作为观测地的昼弧使用,ADC弧则可以相当于当地的夜弧。

B为昼弧中点,太阳高度角最大,时间为当地时间12时;C为夜弧中点时间为当地时间24时(或0时)。

同理,A为6时、C为18时。

如图2所示:这样我们就把时间、方位、昼夜弧长都整合到要研究的观测地平面中,以方便我们的观测和讨论。

下面以北半球为例从春秋分(昼夜等长)、夏至或夏季(昼长夜短)、冬至或冬季(昼短夜长)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春秋分如图3所示:此时昼夜弧等长──昼夜等长,日出点A方位为正东,时间为6时;日落点B方位为正西,时间为18时。

2.夏季或夏至如图4所示:相当于昼弧的ABC弧长大于180°即昼长大于12小时──昼长夜短,由图可以看出昼弧分别由A点和B点向北扩展,结果则是日出点A方位为东北,时间为6时以前;日落点B方位为西北,时间为18时以后。

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计算公式

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计算公式

计算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公式要计算任意一个地方在任意一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方位角=90 - 0.5arccos[2(sinM/cosN)^2- 1]公式中,M表示的是某天太阳直射的纬度,N表示的是某地的纬度,^2表示平方。

例如,北京在北纬40度,则N=40,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北纬23.5度(太阳直射北纬23.5度),即M=23.5,把N和M的值代入上式,可求得方位角=31度意思是,夏至这一天,在北京的人看来,太阳是从东偏北31度的方位升起的,是在西偏北31度的方位落下的。

说明:1本公式是在理想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即假设地球是个标准球体。

而实际上地球两极略扁,而且各地也有高山、洼地等,所以计算结果可能与实测结果有一点误差。

2 太阳围绕地球旋转的轨迹实际上是螺旋线(好象在地球外面套一根弹簧),所以实际上每天日出和日落的方位角稍微有点差别。

例如,在春分到夏至这段时间,日出方位角要略小于日落方位角。

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Cost=-tgδ*tgφ太阳视位置太阳视位置指从地面上看到的太阳的位置,用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两个角度作为坐标表示。

太阳高度角指从太阳中心直射到当地的光线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其值在0°到90°之间变化,日出日落时为零,太阳在正天顶上为90°(本万年历中显示的高度角均已进行了蒙气差的订正,蒙气差值取自天文年历)。

太阳方位角即太阳所在的方位,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可近似地看作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直线在阳光下的阴影与正南方的夹角。

方位角以正南方向为零,由南向东向北为负,由南向西向北为正,如太阳在正东方,方位角为-90°,在正东北方时,方位为-135°,在正西方时方位角为90°,在正北方时为±180°。

实际上太阳并不总是东升西落,只有在春秋分两天,太阳是从正东方升,正西方落。

在北半球,从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在西偏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而从秋分到下一年春分的冬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0°之间),在西偏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0°到90°之间)。

地理计算日出公式

地理计算日出公式

地理计算日出公式日出是指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刻。

由于地球是一个略微扁球体且自转轴倾斜,所以每天的日出时间是不同的。

在地理学中,有几种不同的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日出的时间,其中最常用的是三角法和经纬度公式。

下面将介绍这两种公式的原理和计算过程。

一、三角法计算日出时间三角法计算日出时间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和太阳的视位置来计算日出的时间。

在这个公式中,需要知道地理位置的纬度、经度和日期。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1.计算假设的太阳位置角度。

首先需要计算出太阳的视位置角度,该角度与太阳的方位角和高度角有关。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位于地平线的方向角,范围从0到360°。

太阳高度角是太阳与地平线之间的角度,范围从-90°到90°。

2.计算太阳视位置角度时,需要知道日出方位角、地点纬度和地球自转轴的倾角。

3.计算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需要已知的数据有:地点纬度、地球自转轴的倾角、日期和太阳的视位置角度。

4.根据太阳高度角计算日出时间。

a.根据太阳高度角的正负来判断日出或日落。

b.高度角等于零时的太阳位置即为日出或日落的时间。

c.考虑到地球大气折射的影响,需要对高度角进行修正。

d.计算修正后的高度角的太阳位置时间即为日出时间。

二、经纬度公式计算日出时间经纬度公式计算日出时间的基本原理是以太阳在地平线上升的角度来计算日出的时间。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1.根据地点的经纬度计算该地点的时区。

2.根据当地的时区,计算出地方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是以世界协调时为基准的24个时区的本地时间。

3.根据标准时间和地点的经度来计算太阳的位置角度。

太阳位置角度是指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角度。

4.通过计算太阳位置角度和当地经度的差异,来推算出日出时间。

5.考虑到地球大气折射的影响,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

6.最终得到修正后的日出时间。

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日出的时间。

但是要注意,这些公式都是理论计算,实际情况中可能还会受到地理和气象方面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地形、季节、天气等。

怎么推算自己所在地的日出、日落时间以及日出日落的准确方位?

怎么推算自己所在地的日出、日落时间以及日出日落的准确方位?

怎么推算自己所在地的日出、日落时间以及日出日落的准确方
位?
答:太阳对地球的照射,使地球有昼半球、夜半球,这个交界线会在春分、秋分当天和地球经线完全重合。

也就是说春分秋分,你所在的地方是12小时。

经线是南北朝向,整条线上同时看到太阳,那么日出就是正东6点整,日落18点整正西。

用电脑查一下自己所在地夏至日的昼长,比如说是14小时,14-12=2小时。

正午12点,太阳正南位置常年不变,等于说上午多了1小时,下午多了1小时。

太阳一小时转角15度。

所以,夏至日出时间是5点整,东偏北15度;日落时间19点整,西偏北15度。

又因为:
1、日出时间提前1小时,春分到夏至间隔天数是91天,所以3600秒➗91天,大约每天提前40秒。

2、太阳1小时转角15度,就是240秒转1度。

所以,累计6天为1度;也就是说春分后第6天,日出是5点56分,方向是东偏北1度。

日落是18点4分,方向是西偏北1度。

照着这个道理,你只要知道了所在地任何一个节气的昼长时间,就能推算出全年所有日子的日出日落。

⚠️24节气是地球对太阳的公转分成均匀的24段,所以间隔日数是相等的。

⚠️文中时间都是指:太阳正南、影子最短为12点正的天文时,不是北京时间,两者时间差自己补上。

日出日落方位知识总结(ppt)

日出日落方位知识总结(ppt)

1.夏至日,北京(40°N、116°E)当地看到太阳升落的 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为图中的
H 想想: H的变化范围?
0
24
思考
• 夏至日我国科考队员站在黄 河站看太阳,在一天中它是 如何升落的呢?
极昼区的日出日落
W
a
S
N
E
图3
极昼区日出日落规律
• 出现极昼的地方(除极点): • 若位于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
正北落下; • 若位于南半球,则正南升起,正
南落下。
极点的日出日落及太阳高度
2、正午日影长短年变化规律:与正午太阳高 度成反比。直射点纬度正午日影缩短为零
3日影方位的变化规律:
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始终相反。 正午日影方向:
直射点纬线以南——日影向南;
直 射点纬线以北——日影向北;
有极夜的地区正午无日影。
全球不同纬度日影分布规律
高考考点:太阳视运动பைடு நூலகம்线图的判读
❖判断当地地理纬度: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及方位 ❖判断日出日落方向 ❖判断白昼长短 ❖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判断某一时段日影朝向
太阳高 度
H
W
S E
图4
N
0 6 12 18 24 小时
总结:极点日出日落及太阳高度规律: 1、极点极昼时,太阳终日不落,而且太阳
高度全天不变。
2、极点的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春分-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 日出时物影指向西南,正午指向正北,日落指向
东南,物影一天的移动是由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东-东南。
三地正午太阳位置不同点是:
甲地,有时太阳在头顶,有时在北方,有时 在南方,说明甲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乙地上,太阳终年在北方,说明乙地在南回 归线以南;

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计算公式

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计算公式

计算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公式要计算任意一个地方在任意一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方位角=90 - 0.5arccos[2(sinM/cosN)^2- 1]公式中,M表示的是某天太阳直射的纬度,N表示的是某地的纬度,^2表示平方。

例如,北京在北纬40度,则N=40,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北纬23.5度(太阳直射北纬23.5度),即M=23.5,把N和M的值代入上式,可求得方位角=31度意思是,夏至这一天,在北京的人看来,太阳是从东偏北31度的方位升起的,是在西偏北31度的方位落下的。

说明:1本公式是在理想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即假设地球是个标准球体。

而实际上地球两极略扁,而且各地也有高山、洼地等,所以计算结果可能与实测结果有一点误差。

2 太阳围绕地球旋转的轨迹实际上是螺旋线(好象在地球外面套一根弹簧),所以实际上每天日出和日落的方位角稍微有点差别。

例如,在春分到夏至这段时间,日出方位角要略小于日落方位角。

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Cost=-tgδ*tgφ太阳视位置太阳视位置指从地面上看到的太阳的位置,用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两个角度作为坐标表示。

太阳高度角指从太阳中心直射到当地的光线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其值在0°到90°之间变化,日出日落时为零,太阳在正天顶上为90°(本万年历中显示的高度角均已进行了蒙气差的订正,蒙气差值取自天文年历)。

太阳方位角即太阳所在的方位,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可近似地看作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直线在阳光下的阴影与正南方的夹角。

方位角以正南方向为零,由南向东向北为负,由南向西向北为正,如太阳在正东方,方位角为-90°,在正东北方时,方位为-135°,在正西方时方位角为90°,在正北方时为±180°。

实际上太阳并不总是东升西落,只有在春秋分两天,太阳是从正东方升,正西方落。

在北半球,从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在西偏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而从秋分到下一年春分的冬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0°之间),在西偏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0°到90°之间)。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计算公式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计算公式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计算公式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计算是天文学和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们用来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而方位角则是从北方起算,指示太阳在水平面上的位置。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修正:1.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修正3):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太阳的赤纬(δ)和地球的纬度(φ),以及当前时间的时角(H)。

太阳赤纬是指太阳在黄道面上的纬度,范围从-23.45°到+23.45°之间。

赤纬的计算公式是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涉及到太阳的运动、地球的倾斜等因素,一般通过天文软件或表格查询得到。

地球的纬度是指地球表面其中一点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从-90°到+90°之间。

地球纬度可以通过GPS定位系统或地图查询得到。

当前时间的时角是指当前时间距离中午(太阳在最高点的时间)的时间差,范围从-12小时到+12小时之间。

在已知这些参数的情况下,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修正3)为:sin(θ) = sin(δ) * sin(φ) + cos(δ) * cos(φ) * cos(H)其中,θ为太阳高度角,sin为正弦函数,cos为余弦函数。

2.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修正3):同样需要知道太阳的赤纬(δ)和地球的纬度(φ),以及当前时间的时角(H)。

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修正3)为:tan(A) = sin(H) / (cos(H) * sin(φ) - tan(δ) * cos(φ))其中,A为方位角,tan为正切函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只适用于地球上的其中一点,并且在计算过程中可能还需要考虑修正项,如大气折射等。

此外,还需要选取适当的参考系统,如地心坐标系或大地坐标系,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因素的考虑和修正。

需要掌握一定的天文学和地理学知识,并借助专业的软件或表格来进行计算。

日出日落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可以通过数学知识得出任意一个地方在任意一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方位角=90 - 0.5arccos[2(sinM/cosN)^2 - 1]公式中,M表示的是某天太阳直射的纬度,N表示的是某地的纬度,^2表示平方。

下面是太阳升落方位随纬度变化规律:(一)在赤道上(北天极的高度φ=0°,即天赤道和地平圈垂直):一年四季太阳都是垂直地升起而又垂直的落下,且太阳直射点纬度是多少度,太阳升落防卫便是多少度。

例如:每年11月7日,太阳直射南纬16°19',此日的太阳升落方位亦为16°19',即在赤道上看11月7日这天太阳是从正东偏南16°19'处升起,在正西偏南16°19'处落下。

(二)在开始出现极昼的纬度上(太阳直射点与刚好出现极昼的纬度互余,即太阳的赤纬与北天极的高度互余):太阳升落方位最大为90°(三)在开始出现极昼的纬度到极点看:一天中太阳高度有变化,太阳开始升起和下落到的最低点方位均为90°。

例如:6月22日,在北纬70°处看太阳,一天中太阳总是在地平以上转圈,只在半夜时下落到最低点,此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天空。

(四)极昼期间在极点上看(北天极的高度φ=90°,即天赤道和地平圈重合):一天中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太阳只有方位变化而无所谓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

(五)在赤道与极昼极夜出现的纬度之间看: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角就越大。

例如,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3°26',赤道上方位角为23°26',南北回归线上为25°41',南北纬45°为34°1 3'(即在北纬45°上,太阳此日从东偏南34°13'地平线上升起,西偏南34°13'落下),极圈上为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出方位角的判断及计算
纵观近年来各地的高考题和模拟试题,涉及日出方位角考查的题目不在少数,而这个知识点可以说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的最难点之一,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

下面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日出方位角,即日出时,太阳所在方位与正东方向的夹角。

根据太阳视运动图(图1),可知: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时,除南北极点外,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然而,不同纬度的日出方位角(日出方位偏离正东方的角度)到底多大?日出方位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到底是什么关系?本文试图运用中学地理知识,定量研究一下日出方位角问题。

图2表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日照情况。

0号光线为直射北回归线的光线,光线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赤道、纬线圈A 、北极圈P 、纬线圈B 和南极圈Q 日出时刻光照情况。

过P 、Q
太阳视运动示意图

c ′ c ′


②′
④ ⑤
A
N
赤道
P
1
2 3
a
b
c d o
c ′
d ′
一、赤道地区日出方位角的大小
1、赤道夏至时的日出方位角的计算
如图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1=23°26′
辅助线ab与赤道共面,且在晨昏圈与赤道的交点a上与赤道相切。

直线ab与光线①的夹角为∠2
又∵所有太阳光线均为彼此平行的射线,∴∠2=∠1=23°26′
∠2=23°26′的地理意义:夏至时,赤道地区日出方位为东偏北23°26′。

2、推论:
赤道地区日出方位角(日出方位偏离正东方的角度)的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相等。

赤道地区,冬至时太阳直射23°26′S,日出方位角为23°26′,日出方位为东偏南23°26′。

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方位角为00,日出方位为正东。

二、其它纬度日出方位角的大小变化规律
1、夏至日其它纬度日出方位角的计算
如图2,辅助线cd、ef分别与纬线圈A、纬线圈B共面,且在地方时为6:00的经线与纬线圈A和纬线圈B的交点c、e处与纬线圈相切。

直线cd与光线②′的夹角为∠3。

∵所有太阳光线均为彼此平行的射线,纬线圈彼此平行。

∴∠3=∠2=23°26′。

∠3=23°26′的地理意义:夏至时,纬线圈A上,地方时6:00太阳光线与当地纬线夹角为23°26′。

同理,夏至时,纬线圈B上,地方时6:00太阳光线与当地纬线夹角为23°26′。

这并不是纬线圈A、B日出时刻的太阳方位。

光线②与纬线圈A的切线c′d′的夹角,才是纬线圈A日出时的方位角。

这个角明显大于23°26′。

在北极圈P上,光线③从正北方向照射,那里的日出方位偏离正东90°。

2、推论:
赤道以外的其它地区,日出方位角的度数大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纬度越高偏离角度越大。

刚好发生极昼现象的地区偏离正东方90°,太阳从正北(或正南)方升起。

三、一道典型错题的纠正
题:下图为某地某日的太阳视运动示
意图(图3)。

已知∠A=20°,∠B=65°,则
此地的地理纬度是( )。

参考答案为:45°N。

试题提供的参考解析:由∠A=20°可
知,太阳直射20°N,又由∠B=65°可知
此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5°。

由H午=90°- 纬度差,推出该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为250,所以该地纬度可能是50S或450N。

再根据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排除50S。

其实,除了赤道地区日出方位偏离正东方的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相等
N S
E
A
B
W
外,其它地区,日出方位偏离正东方的度数大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纬度越高偏离角度
越大。

该题中直射点的纬度应低于200N ,该地纬度应低于450
N 。

四、任意纬度某日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的通用计算方法
图4表示北半球O 地太阳某日视运动图。

ESWN 为O 地所在地平圏,其纬度为φ°N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δ°N ,该日太阳从东北方A 点升起,正午位于最高点B ,日落地点为西北方C 点。

日出方位角为α。

O ′B 为太阳视运动轨迹半径,AC 为日出、日落地点连线,O ″为此连线与过O 点经线的交点。

求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就是要找出,α与φ、δ的数量关系。

求解:
依据天球有关知识及几何关系:天球半径与地平圈半径相等,设为R.如图4所示 ∠1=α,在三角形OAO ″中,sin ∠1=sin α=OO ″/OA=OO ″/R …① δ为直射点的纬度,在三角形OBO ′中,sin δ=OO ′/OB=OO ′/R …② φ为O 地的纬度,在三角形OO ′O ″中,cos φ=OO ′/OO ″ …③ 由①②③式可得:sin α=sin δ/cos φ ∴α=arcsin(sin δ/cos φ) 结论:
(1)太阳直射赤道时,δ=0°,sin α=0,α=0°,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2)赤道地区,φ=0°,cos φ=1, sin α=sin δ,α=δ,日出方位角与直射点纬度度数相等。

非赤道地区(除极点外),cos φ<1,sin α>sin δ,日出方位角α大于直射点纬度角δ。

(3) 同一地区不同季节,直射点纬度越高,α越大;同一天不同地区,纬度越高,α越大。

恰好发生极昼地区,φ+δ=90°,sin α=1,α=90°,正北升正北落。

(4) 南半球日出方位角大小计算与北半球完全相同。

W
图4
B S
N
1
E
A
C
O
O″
O′ δ
α φ
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