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与地貌学-地球的基本知识共59页
第01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产物的含量计算处来。
相对年代:表示地层相对新老关系的时代顺序。
地质时期的时间划分单位:宙、代、纪、世(表1-5)
与上述年代对应的地层单位:宇、界、系、统
第四节 地质历史及地层时代
一、地质时代的概念
地质时代:一个地层单位的形成时代或年代,包括绝 对年代和相对年代。 绝对年代:同位素年代,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蜕变
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 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
按动力来源分为: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的能 (旋转能、重力能、辐射热能)引起。
内力地质 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地震作用
2017/11/15
25
地壳(构造)运动:水平和
升降运动。地层沉积间断
莫
霍
面
6
(二)地球内部圈层——地幔
1、位置: 地壳与地幔之间,或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有上地幔和下地幔之分,(距离地球表面2900千米以上) 2、组成物质: 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越往下 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3、特殊圈层: 1)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它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块 。 2)软流层是在上地幔上部,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之一.
第二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 镁、氢等。
矿物: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如金
刚石和金)或自然化合物。 岩石:矿物的天然集合体。大多岩石由两种以上的矿 物组成。根据成因,可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 质岩。
2017/11/15
22
第三节 地质作用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四、地质年代地质年代:地球形成、发展、变化的历史年代。
包括绝对地质年代与相对地质年代。
(一)绝对地质年代及其确定1、含义:绝对年代又称同位素年代,是岩石形成后所经历的实际年份,以年、兆年或亿年计。
2、确定: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物的含量,计算绝对年代。
铀铅法:式中,N0-N t:终结元素铅的含量;N t:放射性元素铀的含量;λ:蜕变常数。
(二)相对地质年代及其确定1、含义: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与相对新老关系。
2、确定方法(1)地层层序法地层层序:地层的上下、新老关系。
未受构造变动或倾斜岩层上新下老:正常层序;褶皱构造可能发生地层层序倒转。
(2)生物层序法利用地层中所含化石确定地层时代。
原理:①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步进化;②地球上生物的演化具有阶段性和不可逆性;③一定种属的生物生活在一定的时代里;④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然保存着相同或相近种属的化石。
标准化石:分布时代短,特征显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化石。
根据标准化石可确定地质年代。
如我国南方二叠纪的标准化石南京蜒。
(3)岩性对比法原理:在同一地质时代,环境相似的情况下形成的地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将未知时代的地层与已知年代地层 的岩性特征进行对比,用以确定地层时代;宁镇丘陵泥盆纪地层:厚层浅色石英砂岩,在本地区遇到可定为泥盆系。
(4)地层接触关系法 ①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时代连续。
形成过程:缓慢下沉,顺序接受沉积,下老上新。
②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
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时代不连续,有沉积间断(不整合面,风化剥蚀面)。
形成过程:地壳下沉,接受沉积 地壳抬升 →风化剥蚀,形成不整合面 地壳下沉→接受新的沉积。
③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时代不连续。
形成过程:地壳下沉,接受沉积 挤压运动 →岩层弯曲 地壳抬升 →风化剥蚀,形成不整合面 地壳下沉 →接受新的沉积。
不整合面处由于沉积环境发生了阶段性变化,上下地层岩性及古生物等显著不同。
地质地貌学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最新课件
48
☞地球压力
地球内部压力随深度增加而
逐渐增高,每增加1km, 压力增加27.5MPa。
自地表到33km(莫霍面) 随深度增加匀均增加;从 33km到984km很快从 9000×105Pa增加到 38.2×109Pa;然后随深度 增加又缓慢增加,在 2898km(古登堡面)处增 加到136×109Pa;最后向 着地心缓慢低增加,地心 压力可达360×109Pa
外动力因素中比较活跃的因素,一方面 自身作为动力参与,另一方面间接改变环 境中CO2、O2含量影响外动力作用。
以太阳为中心所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 系。目前所知,它是由太阳和8个大行星及 其卫星、成千上万个小行星、少数彗星以 及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组成的。若将彗星轨 道计算在内,则太阳系的直径可达6-8万个 天文单位,即9-12万亿公里。
最新课件
6
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由近到远依 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 王星和海王星;按大小从大到小是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和水星。
最新课件
44
最新课件
45
最新课件
46
➢地球的重力 ➢地球的温度 ➢地球的磁性 ➢地球的弹性和塑性 ➢地球的密度和压力
最新课件
47
☞地球密度
地球平均密度:5.516g/cm3
地表岩石平均密度:2.7-2.9
地心密度:13
地球内部密度随深度递增,在 984km、2898km和5125km 处做跳跃式增加,表明地球 内部物质是不均匀的。
REVIEW
•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 内外营力力量来源,表现形式和作用趋势 • 内外营力之间的关系 • 地貌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从卫星上观察的地球
很早以前,人们根据所看 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如月蚀时 的地球阴影;船桅和船身先后 依次露出海平面;向北旅行时 北极星升高而向南旅行时北极 星降低等现象就得出地球呈球 形的概念。 1957年,随着人造卫星上 天,人类第一次从太空中看到 了完整的地球图像。根据人造 卫星运行轨道状况和分析测算 的结果,发现地球并不是标准 的旋转椭球体,而是呈梨形的 不规则球体:北极向外突出约 14米,南极凹进约24米,中纬 度地区在北半球向内凹进,在 南半球则向外凸出。
古登堡面
1914年由美籍德裔学者古登堡 (B.Gutenberg)发现 在此不连续面上下,纵波速度由13.6Km/s突 然降低为7.98Km/s;横波速度则从7.23Km/s 突然消失。 此界面位于地下2898km深度。此界面之上到 莫霍面称地幔。此界面之下到地心,称为地 核。
Km 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 0 影响重力大小的不是整个地球的 1 0 0 0 总质量,而主要是所在深度以下的质 2000 量。 由于地壳与地幔的密度都比较小,3 0 0 0 从地表到地下 2898km 的核幔界面,重 4 0 0 0 力大体上是随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加, 但有波动。在核幔界面上,重力值达 5 0 0 0 到极大 ( 约 1069 伽 ) ,再往深处去 , 各 个方向上的引力趋向平衡,重力值逐渐 6 3 7 1 0 减少,直至变小为零。
因此地心引力以赤道最小,两 极最大;而地面某处的离心力和该 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因此赤道的离心力最大,两极的离 心力为零。但离心力比地心引力小 得多,其在赤道最大,但也只有该 处地心引力的1/289。
重力的变化
重力在地表的变化 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若将地 球视为均质体,以海平面为基准可计算出不同纬度的标准重力值 (正常重力值)。g=987.032(1+5.3*10-3*sin2ф -5.9*10-6 *sin22ф ) g 为重力(伽),ф 为纬度
地球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磁场强度:为某地点单位面积上磁力大小的绝对值。它是一个 具有方向〔磁力线方向〕和大小的矢量,一般在磁两极附近磁 感应强度大〔约为60 T〔微特拉斯));在磁赤道附近最小 〔约为30 T )。
磁偏角:磁力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地理正北方向之间形成的 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磁偏角的大小 各处都不相同。在北半球,如果磁力线方向偏向正北方向以东 称为东偏,偏向正北方向以西称为西偏。我国东部地区磁偏较 为西偏,甘肃酒泉以西地区为东偏。
基本上仍是一个圆球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
1.大陆地形特征
平原:指海拔高 度小于200m, 面积宽广、地 势平坦或略有 起伏的平地。
1.大陆地形特征
丘陵: 指海 拔高度小于 500m或相对 高差在200 m 以下的高地, 顶部浑圆、坡 度平缓、坡脚 不明显的低矮 山丘群。
1.大陆地形特征
盆地: 指陆 地上中间低四 周高的盆形地 形。
地幔: 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一个巨厚 圈层。其厚度约2850km。平均密度为 4.5g/cm3。根据次级界面可分为上地幔和 下地幔。上地幔:从莫霍面至地下1000km, 平均密度为3.5g/cm3,成分主要为含铁镁 质较多的超基性岩。在上地幔的上部100350km存在一个由柔性物质组成的圈层称为 软流圈〔地震波的低速带)。此软流圈之 上的固态岩石圈层称为岩石圈。下地幔: 地下1000km至古登堡面之间,平均密度增 大为5.1g/cm3,成分仍为含铁镁质的超基 性岩,但铁质的含量增加。
地质地貌学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03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球体,自西向东轻微倾斜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测量学参数: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质量约5.97×10^24千克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核、地幔、地壳等
地球的构造与组成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核、地幔、地壳
地球的外部构造: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球的主要成分:铁、镍、硅、铝等元素
地球的地质历史:大陆漂移、板块构造等理论
地球的运动与变化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形成
04
地壳运动的形式与原因
地球内力作用:板块构造、地震、火山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等
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地质地貌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添加标题
地质地貌学在环境保护中的挑战与前景:尽管地质地貌学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获取和分析的难度、跨学科合作的需求等。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地质地貌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添加标题
地质地貌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通过研究地质地貌特征,可以了解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地貌学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07
地质地貌学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矿产资源开发:地质地貌学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水资源开发:地质地貌学研究地下水循环系统,为水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能源资源开发:地质地貌学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资源开发:地质地貌学为农业资源开发提供土壤、气候等方面的数据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与地貌学-地球的基本知识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