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北斗定位导航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2)

合集下载

实用类文本阅读:北斗导航系统(有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北斗导航系统(有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8年10月15日,我国运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九、四十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11月6日,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西安举行,我国计划今年年底北斗导航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通服务。

2016年,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已经为全国317座城市的各种行业应用提供北斗精准服务,在城市燃气、城镇供热、电力电网、供水排水、智慧交通、智慧养老等行业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北京燃气集团把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率先应用到燃气全业务链,全市燃气泄漏主动发现率由70%提高到90%。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目前北斗芯片装机已经超过3000万片,随着地基系统建设,北斗在部分地区可以提供厘米级、毫米级的服务。

无人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都需要高精度位置服务,北斗导航应用前景广阔。

摘编自中国证券网《317城已覆盖北斗系统多领域应用正加速推进》材料二2012年12月27日信息相较于美国GPS的研发,北斗系统起步晚了20年,但到2020年左右,北斗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届时,北斗系统将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

目前,我国“北斗”卫星系统虽已形成区域导航定位能力,但基本上是以满足商用服务为主。

不过其具有很大的军事应用潜力,将成为我军摆脱对外国导航系统依赖、支撑我国信息化军事系统的关键。

材料三从2017年到2020年,中国将把多种类型的近30颗北斗卫星送入轨道,这意味着中国北斗卫星将正式开始全球组网。

2017年下半年,我国计划发射6至8颗全球组网卫星,2018年前后完成18颗卫星的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北斗的产业化应用之路也正全面提速。

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2118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70%。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认为,通过积极推动北斗与大数据、云计算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的融合发展,围绕“北斗+”与“互联网+”形成的新业态增长迅猛,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始逐渐显现。

实用类文本北斗导航卫星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北斗导航卫星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

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

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2009年,经国家批准,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于2016年完成了试验系统建设,充分验证新一代导航信号体制后,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

2017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首次组网卫星发射任务。

2018年3月底,建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即将开通运行。

2020年底前,将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二:1993年初,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研制工作全面展开。

北斗一号系统于2003年建成。

北斗一号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基于双星定位原理的区域有源卫星定位系统。

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

北斗二号系统突破了区域混合导航星座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星载原子钟国产化,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中,中国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

《北斗星导航系统》阅读题及答案

《北斗星导航系统》阅读题及答案

《北斗星导航系统》阅读题及答案(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以下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北斗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卫星在太空飞行,太阳与地球是它的航标灯:卫星飞行姿态的建立依赖于对太阳、地球的观测,测量精度越高,卫星飞行姿态就越稳定,提供的导航精度也越高。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三只眼”,就是通过观测太阳、地球为导航卫星提供导航。

专家介绍说,“三只眼”就是两个“太阳眼”(模拟太阳敏感器、数字太阳敏感器)、一个“地球眼”(红外地球敏感器)。

“太阳眼”测量太阳的位置,“地球眼”测量地球的位置。

安装了“三只眼”的北斗卫星的优异表现与“视力”密切相关。

卫星入轨初期用模拟太阳敏感器捕获太阳,再通过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共同作用,更加精确地确定卫星的三轴姿态。

科研人员对北斗卫星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进行了关键技术攻关。

数字太阳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关键元件自主可控;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后,具有高测量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不易受太阳等天体对测量的干扰等优点。

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星间链路,是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向全球过渡的关键技术,是提升系统全球服务能力的核心技术手段,也是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重要标识和技术制高点。

中国科研人员提出了自己的北斗全球组网星间链路解决方案,率先采用毫米波技术体制和生产工艺,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间链路产品。

这将对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起到关键作用,极大地促进北斗全球系统的跨域发展。

(摘编自余建斌《自主创新确保北斗系统稳定运行》,《人民日报》2018年6月11日)材料二:中新社西宁7月3日电在青海省,千百年来牛羊吃草到哪里牧民们就跟到哪里,记者3日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获悉,目前该省以北斗卫星技术为基础,对草场和牲畜实施动态监控,进行智慧放牧。

实用类文本北斗卫星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北斗卫星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而小题。

材料一:2019年12月16日,北斗三号面向全球导航服务的最后一组MEO卫星一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终于落子于北斗“大棋盘”的中圜地球轨道。

至此,北斗三号在该轨道上规划的24颗卫星已全部到位,标志着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性能优异的导航服务,以及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特色服务。

早在20世纪80年代,考虑到当时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快速投入使用的需求,我国通过充分论证,抛弃了国际上惯有的一步建成全球组网系统的路线,釆取“先区城、后全球”的三步走战略。

目前,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组网已进入冲刺阶段。

按照计划,我国将于2020年上半年发射两颗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为全球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与此同时,我国已经启动了北斗系统接续发展的总体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等工作,计划于2035年前.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材料二:2020年6月23日上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直冲九霄,我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

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共30颗,其中有24颗是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三种卫星分别被大家亲呢地称为“萌星”“吉星” “爱星”’“吉星”是北斗三号系统中功能最强、信号最多、承我最大、寿命就长的卫星。

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测定、短报丈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吉星”升空入轨后,大大提升了北斗的应用场景。

“吉星”具备卫星精密单点定位功能,可实现动态分米级、事E厘米级的定位服务,服务于汽车自动驾驶、船舶精准停泊等。

除“吉星”外,“萌星”灵活小巧、覆盖全球,“爱星”位居离轨道、单颗覆盖面广,都从不同方面增强了北斗三号的功能性能及整体技术指标。

中国北斗独创的“三种轨道” “三种卫星”的混合星座工程建设,在国际上亦属首次。

材料三:随着“北斗三号”圆满发射成功,我国建成了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工程也掀开了从建设到应用的新篇幸。

北斗导航系统阅读附答案

北斗导航系统阅读附答案

北斗导航系统阅读附答案 材料一:2015年,当我国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准确进入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地面成功接收到卫星下发的导航信号时,国家启动了我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三步走”的第三步——到2020年,北斗系统将实现全球导航定位。

从此,时间与位置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将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让人惊讶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的“娘家人”,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北斗团队,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三分之二的队员小于30岁。

但他们踏实肯干,如果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几乎每个科研人员一年都工作了400多天,扣除节假日,几乎把一年当作两年用。

长时间的加班,习惯性的自律,是这个年轻团队最大的特点。

问他们坚持的动力,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

张筱娴和任煊是团队里的“90后”,他们去年从大学毕业加入团队,这一年发现有学不完的东西,“和去了外企的同学相比,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沈叶锋在进中心之前,去过别的科研院所实习,在他看来,相比于很多传统团队,北斗团队有容错机制,总设计师鼓励年轻人创新、多试,允许在地面犯错,只要不把问题“带上天”。

“每一个新的型号过来,有想法的年轻人就可以去竞聘岗位。

”沈叶锋说。

确实,团队中很多年轻人,伴随着小卫星从无到有,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

虽然加班很辛苦,但他们也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收获了在其它团队很难有的快速成长。

(取材于解放网)材料二:芯片等基础产品国产化是实现北斗导航民用领域规模应用的关键。

当前,我国北斗导航定位芯片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封闭,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自身资源、研发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制约,很难凭借一己之力推动芯片核心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仍过度依赖美国GPS系统及产品,产业规模较小,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芯片技术研发和集成。

实用类文本北斗导航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北斗导航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作为世界上第四个建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在导航精度、授时精度、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堪称世界一流。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24颗地球中圆轨道卫星(MEO)、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和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0)组成,共同构成了北斗三号的混合星座构型。

其中每种类型的卫星都有其独特功用,根据各自运行轨道特点和承载功能,既各司其职,又优势互补,共同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MEO卫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 GEO卫星在轨道上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它与MEO 卫星还承载了短报文通信服务功能。

此次发射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三颗GEO卫星,作为高轨道卫星,信号抗遮挡能力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其性能特点更为明显。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北斗,那颗最亮的“星”》)材料二: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其中空间段由分布在不同轨道的14颗卫星组成,即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北斗”区域性导航卫星星座。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测速、单双向授时、短报文通信。

卫星导航系统分有源和无源两种,区别在于前者的用户端需主动发出信号,而后者的用户端只需被动接收信号。

建设卫星导航系统不仅需要具备卫星组批生产、发射能力,更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术作为后盾,同时还需要足够的资金来保证。

因此,能够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凤毛麟角。

中国的“北斗”是世界上首个集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为一体的卫星导航系统。

发送短报文是“北斗”独有的一种重要功能,短短的120 个字在很多时候是“救命”的法宝。

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及答案(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

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及答案(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

个性特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加点的词“系统”“倾斜”“优”分别为贬义词、中性词和褒义词。

B.材料三中画线的句子“GEO卫星和MEO卫星还承载什么”“北斗多样化服务,在国际卫星导航领域独占鳌头”分别是感叹句和陈述句。

C.材料一中介绍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主要运用作诠释、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材料三中第一段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说明每颗卫星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共同为全球用户服务。

(3)结合材料三,谈谈自己应如何像北斗卫星那样,将小我融入大我,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分析】本题是关于“北斗卫星”的主题阅读材料分析。

第一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二题考查对词性、句式、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的掌握能力,第三题考查理解表达能力。

【解答】(1)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找出与原文不一致之处,再作出判断。

A.有误,北斗卫星的“空间段由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BCD.正确。

故选:A。

(2)解答此题,根据各知识点的掌握作答。

A.有误,“系统”“倾斜”是中性词,“优”为褒义词;B.有误,“GEO卫星和MEO卫星还承载什么”是疑问句;C.正确;D.有误,材料三中第一段没有使用时间顺序。

故选:C。

(3)由“每颗卫星根据各自运行轨道特点和承载功能,既各司其职,又优势互补,共同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三种不同轨道高度的北斗卫星各放异彩、各显神通,基于各自的小功用,实现北斗的大功用,助力中国的北斗成为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可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强大功能基于每颗卫星各司其职,共同合作,优势互补。

这告诉我们,要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就要将小我触入社会的大我之中。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热爱社会,热爱人民。

其次,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再次,参加工作后,在社会建设中要干一行,爱一行,认真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实用类文本北斗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北斗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而小题。

材料一:随着数据传输速度突飞猛进的增长和位置服务技术、通信技术的突破,智能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将会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下一阶段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

城镇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面临拥堵、污染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强劲增长,交通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

而道路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仅仅依靠新建交通基砂设施提鬲供给能力难以解决当前面临的严峻交通问题。

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鬲现有基屁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材料二:大数据应用的灵核心功能之一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优化。

从现实来看,因信号控制不合理导致的通行资源浪费和交通延误十分明显。

在系统控制软件方面,目前中国依然主要依靠SCOOT、SCATS以及美国、西班牙等研发的系统,国内自主研发的轶件应用很少。

对于视频识别技术的研究,由于其算法的复杂度以及目标行为的多样性等原因,发展一直比较煖慢。

在国外已有成熟的智能视频监控产品,可以在监控系统中实现异常状态自动报警的功能。

中国城市视频监控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智意化,再到智慧网联.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不斷升级换代。

信息化改造了以往传统公共交通模式:大数据則助力城市公共交通提升运行效率。

让公交集团更加优化资源S实现更符合市民出行需求的线网优化配置,实现对交通、人流的精准管理。

与此同吋,通过分析用户的出行习惯,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有关候车、实时路线轨迹等信息,乃至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智瑟交通是智意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痛点之一。

目前数据的碎片化所形成的分割,以及企业之间的壁垒等,容易造成一种“孤岛”现象,很多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要使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服务模式更加智慧化、人性化,离不开共享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4年,中国启动了具有全球导航能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北斗二号),2011年开始对中国和周边地区提供测试服务,2012年完成了对亚太大部分地区的覆盖并正式提供卫星导航服务。

中国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规划,从1994年开始发展的试验系统(第一代系统)为第一步,2004年开始发展的正式系统(第二代系统)又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二步与第三步。

至2012年,此战略的前两步已经完成。

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20年完成,届时将实现全球的卫星导航功能。

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13年1月19日中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透露,2013年将积极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启动“中国—东盟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在东盟各国合作建设北斗系统地面站网。

据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介绍,作为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主要卫星,新发射的北斗双星将为中国建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开展全面验证,为后续的全球组网卫星奠定基础。

2017年1月10日,中国北斗系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领域应用逐步深入,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整体应用已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的新阶段,预计将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覆盖全球
(摘选自《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调查报告》)材料二: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对比
(摘编自《东兴证券数据报告》)材料三:
这是从中国司南导航公司新购买的北斗测绘仪设备。

”阿伦库普达给记者展示手中的定位“神器”,这个设备通过接收来自基准站的差分改正数据,能很快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通过蓝牙连接,位置数据能够直接传递给手簿软件,完成测量坐标、施工放样等工作。

“相比以前用过的设备,中国的北斗测绘设备定位精准度更高,使用更便利。


“司南导航提供了从硬件到软件的整套测量测绘解决方案。

”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领对记者说,10年前,国内使用的芯片全部靠进口,里面一个板卡就要10万美元,现在用的芯片是公司100%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实现了信号兼容,精度大幅提高。

司南导航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产业链100%自主知识产权在海外拓展的一个缩影。

冉承其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已形成由北斗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除了印度之外,北斗系统还广泛应用到印度尼西亚土
地确权、科威特建筑施工、乌干达国土测试、缅甸精准农业、马尔代夫海上打桩、泰国仓储物流、柬埔寨无人杋应用、巴基斯坦杋场授时以及俄罗斯电力巡检等多国不同领域。

随着北斗三号系统建设的日臻完善,北斗系统将在更广地域,为更多全球民众提供优质服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规划,从1994年开始实施,到了2012年,此战略的前两步已经完成。

B. 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整体应用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实现全球的卫星导航功能属于第三步规划。

C.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对比,美国GPS最为成熟,中国北斗科技含量高,俄罗斯GLONASS 抗干扰能力强,欧盟Galileo精度高。

D. 北斗系统在土地确权、建筑施工、国土测试、精准农业、仓储物流、无人机应用、机场授时及电力巡检等领域广泛应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北斗系统能在整体应用上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的新阶段,发展速加快,关键是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

B. 实现了全球卫星导航功能的中国北斗系统,将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领域应用上,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优质服务
C. 从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时间和后期发展来看,美国卫星导航开发起步最早,中国北斗起步晚于美国,但发展迅速。

D. 北斗测绘设备所用芯片,实现了信号兼容,精度大幅提高,摆脱了对国外的技术的依赖,助推了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快速发展。

6.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三则材料概述。

【答案】4. C 5. B
6. ①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范围广、领域多。

②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开放性且具备短信通信功能。

③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完整的产业链,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