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风险评估规章制度

合集下载

XXXX大学重大决策事项稳定及舆情风险评估细则(试行)

XXXX大学重大决策事项稳定及舆情风险评估细则(试行)

附件3:XX轻工大学重大决策事项稳定及舆情风险评估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增强学校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从源头预防和减少重大舆情发生的长效机制,维护校园稳定,确保学校事业科学和谐发展,根据《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鄂政发[2021)32号)和《湖北省应急体系“十四五”规划》(鄂政办发〔2021)48号)的有关规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重大决策事项稳定及舆情风险评估(以下简称风险评估)是对学校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进行科学预测分析和舆情风险管理,防控、降低或化解舆情风险因素的工作机制,是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要条件,未经评估或者评估未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不上会、不决策、不实施。

第三条风险评估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法、公开公正、协商民主、权责统一和统筹兼顾的原则,应当应评尽评、全面客观,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预防为主、重在化解,实行“谁主管、谁评估、谁决策、谁负责”,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

第二章评估责任主体第四条稳定及舆情风险评估责任主体(以下简称评估责任主体)按照“谁主管、谁评估、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确定。

(一)学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风险评估工作,审核评估过程及结论的全面性、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

(二)学校有关重大决策的提出部门、重大政策的起草部门、重大项目的报批部门、重要工作的实施部门是负责组织实施舆情风险的评估责任主体。

(三)涉及校领导协调的重大决策事项,由分管校领导协调组织或责成有关部门牵头实施评估;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交叉而难以确定评估责任主体的重大事项,由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评估责任主体并由其牵头组织评估工作。

第五条评估责任主体应当成立专项评估工作小组(人员应为单数,人数不少于5人,组长为评估责任主体负责人),明确工作分工,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操作程序。

评估责任主体可以根据需要邀请相关部门、有关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以及决策所涉及师生或群众代表等参加评估工作。

重大决策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制度

重大决策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制度

重大决策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制度英文回答:Major Decision-Making Public Opinion Risk Assessment System.1. Introduction.Public opinion risk assessment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 It helps organizations identify and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ir decisions, and develop strategies to mitigate those risks. A comprehensive public opinion risk assessment system is essential for ensuring that organizations are making informed decisions that are aligned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ir stakeholders.2. Components of a Major Decision-Making Public Opinion Risk Assessment System.A major decision-making public opinion risk assessment system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Risk identification: This involves identifying the potenti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a decision.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a variety of methods, such as surveys, focus groups, and media monitoring.Risk assessment: This involves assessing thelikelihood and severity of the identified risks. This can be done using a variety of tools, such as risk matrices and decision trees.Risk mitigation: This involves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mitigate the identified risks. This can involve avariety of Maßnahmen, such as communication campaigns, public outreach programs, and stakeholder engagement.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This involves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isk mitigation strategies and evaluating the overall outcome of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3. Benefits of a Major Decision-Making Public Opinion Risk Assessment System.A comprehensive public opinion risk assessment system can provide a number of benefits to organizations, including:Improved decision-making: By identify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a decision, organizations can make more informed decisions that are aligned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ir stakeholders.Reduced risk: By implementing effective risk mitigation strategies, organizations can reduce the likelihood and severity of the identified risks.Enhanced stakeholder engagement: By involving stakeholders in the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organizations can build trust and confidence, and demonstrate that they are committed to addressing their concerns.Increased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By making the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transparent, organizations can increase accountability and demonstrate that they are committed to ethical and 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4. Conclusion.A comprehensive public opinion risk assessment system is essential for ensuring that organizations are making informed decisions that are aligned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ir stakeholders. By identify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a decision,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mitigate those risks, organizations can reduce the likelihood of negative consequence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outcome of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中文回答:重大决策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制度。

农商银行重大决策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实施细则-V1

农商银行重大决策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实施细则-V1

农商银行重大决策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实施细
则-V1
【前言】
近期,农商银行一则重大决策事项引发了社会关注与争议。

对于这类
决策,银行对于舆情风险的评估与控制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其实施细
则进行分析和探讨。

【正文】
一、明确舆情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原则
农商银行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和变数,舆情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减
少决策的不确定性、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提高短期决策的效率和决策
质量。

在评估的过程中,应遵循真实性、客观性、互动性和连续性的
原则。

二、舆情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和指标选择
评估流程包括舆情收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措施和监督跟踪。

指标
选择主要包括信息真实度、信息来源、涉及程度、舆情传播途径、影
响面积、舆情持续时间等方面。

三、舆情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包括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舆情监测平台、人工智能等。

这些技术方法能够高效、快速地帮助银行了解舆情动态,
预测舆情演变趋势,提前制定防范措施。

四、舆情风险评估的外部协作和内部建设
银行应该主动与政府、社会组织、媒体和大学等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
关系,及时了解外部信息和意见。

同时,在内部建设方面,应加强团
队协作、培养专业人才,并建立完善的内部舆情风险管理制度。

【结论】
舆情风险评估是银行重大决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通过合理的评估流程、指标选择和技术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决策错误的概率和负面影响,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

同时,加强内部建设和与外部的协作,更有助于银行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满足社会公众需求。

舆情风险评估制度

舆情风险评估制度

舆情风险评估制度为加强舆论引导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科学决策,满足群众知情权,有效防范舆情事件发生及蔓延,根据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积极防范和化解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认真查找并解决基层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和社会稳定和谐。

(二)基本原则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是指在全区范围内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尤其是事关民生项目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以及涉余舆情发生后,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1、权责统一原则。

评估重大事项或涉余舆情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公开、公正,体现公平,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愿,由重大事项的承办部门或涉余舆情相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对评估结论负责。

2、以人为本原则。

把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拥护作为衡量各项政策和举措出台与否的基本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

统筹考虑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原则。

把加快发展作为实施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估标准,深入调查研究,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征求意见,通过科学的预测评估,统筹兼顾,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充分论证,及早预测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着力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XX红十字会意识形态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制度

XX红十字会意识形态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制度

XX红十字会意识形态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制

舆情风险评估制度
为加强舆论引导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科学决策,满足群众知情权,有效防范舆情事件发生及蔓延,根据中央、市委、区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区红十字会实际,制定本制度。

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是指在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尤其是事关民生项目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以及涉余舆情发生后,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一、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
1、权责统一原则。

评估重大事项或涉余舆情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公开、公正,体现公平,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愿,由重大事项的承办部门或涉余舆情相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对评估结论负责。

2、以人为本原则。

把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拥护作为衡量各项政策和举措出台与否的基本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

统筹考虑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原则。

把加快发展作为实施重大事项舆情风险。

重大决策及项目舆情风险评估制度

重大决策及项目舆情风险评估制度

重大决策及项目舆情风险评估制度一、引言在信息时代,舆情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尤其在重大决策及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舆情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为了确保公司或组织的稳定发展,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制定一套完善的重大决策及项目舆情风险评估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二、制度目标本制度的首要目标是识别、评估和预防重大决策及项目可能引发的舆情风险,以减少负面影响,维护公司或组织的声誉。

同时,通过舆情风险评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评估原则全面性:评估应覆盖决策或项目的全过程,包括前期准备、实施中和后期收尾。

客观性:评估应基于事实,避免主观臆断,确保结果的客观公正。

时效性:评估应及时进行,确保在舆情风险扩大前采取有效措施。

科学性:评估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评估流程收集信息:收集与决策或项目相关的舆情信息,包括媒体报道、社交媒体评论、论坛讨论等。

分析研判: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识别可能的舆情风险点。

风险评估:根据分析结果,对舆情风险进行量化和定性评估。

制定措施:针对评估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持续监测:在决策或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舆情进行持续监测,及时调整措施。

五、保障措施组织保障:设立专门的舆情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培训保障:定期对员工进行舆情风险意识培训,提高防范和应对能力。

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制度,确保其适应公司或组织的发展需求。

考核保障:将舆情风险评估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六、总结与展望本制度旨在为重大决策及项目的舆情风险评估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流程。

通过严格执行本制度,可以降低舆情风险,提高组织声誉和社会形象。

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公众参与度的提高,舆情风险将更加复杂多变。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本制度,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舆情风险点排查制度

舆情风险点排查制度

舆情风险点排查制度首先,舆情风险点排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舆情风险是指社会公众对企业、产品或品牌的负面评价、争议或传播,可能导致消费者不信任、投诉增加、销售下滑等问题,进而对企业形象和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舆情风险点排查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舆情风险,以便企业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加以化解或应对,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其次,舆情风险点排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舆情风险点排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舆情风险评估和分析、应对措施和危机管理、信息发布和回应机制、内外部沟通和协调机制等。

通过建立这些制度和流程,企业可以全面收集、分析和评估各类舆情信息,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并迅速回应和引导舆论,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舆情风险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第三,舆情风险点排查制度的实施步骤是怎样的?舆情风险点排查制度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舆情监测和收集,通过利用舆情监测工具、社交媒体平台等手段,收集和整理与企业相关的舆情信息;其次是舆情风险评估和分析,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潜在的舆情风险点;然后是制定应对策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包括危机管理预案、舆论引导方案等;最后是实施应对和监测效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监测和评估应对效果,不断优化完善制度和流程。

第四,舆情风险点排查制度的重要性和好处是什么?舆情风险点排查制度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舆情风险,减少负面影响,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通过建立舆情风险点排查制度,企业可以更加敏锐地捕捉市场和舆论动态,及时了解公众对企业的评价和关注点,从而更好地调整经营策略和改进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舆情风险点排查制度是为了及时发现、评估和应对可能对企业声誉和利益造成负面影响的舆情风险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它的目的是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主要内容包括舆情监测和预警、风险评估和分析、应对措施和危机管理等。

银行舆情监测、评估、报告及处置暂行办法模版

银行舆情监测、评估、报告及处置暂行办法模版

银行舆情监测、评估、报告及处置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舆情管理,最大限度避免和降低舆情可能对某银行造成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提升本行的声誉和形象,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网络舆情监测、报告、引导及处置工作指导方案》和《银行业舆情分级分类报告指导意见》以及银监分局《舆情监测、报告、引导及处置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舆情管理是指识别、监测和控制声誉风险和应对各种声誉事件的全过程。

根据舆情管理目标和规划,建立舆情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舆情管理职责,制定舆情管理程序、制度和方法,强化考核监督,通过主动、有效的日常舆情管理和对舆情事件的妥善处置,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本行、利益相关方、社会公众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第三条在做好舆情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导向正确的原则,做好舆情工作。

要做到:(一)舆情监测及时准确。

要搜集调查传播源头和路径,掌握传播范围,对舆论态度、评论、诉求有全面充分的认识。

(二)舆情引导积极主动,正确有效。

要将正面宣传、新闻调控、网评引导相结合,形成引导合力。

(三)舆情处置注重策略,讲求实效。

要按照舆情分级分类处置要求,选择综合应对方案,妥善处置各类舆情。

(四)舆情报告内容完整。

要将相关应对措施写入报告内容。

第二章组织架构和职责第四条成立某银行舆情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行董事长担任,行长、监事长任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小组成员,全面负责我行舆情管理工作。

各班子成员对所分管工作范畴舆情管理负领导责任。

第五条某银行舆情管理服从银监分局的监督和指导。

第六条某银行舆情管理领导小组承担我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

其职责范围:(一)制定适用于全行的声誉风险管理政策和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并完善全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

(二)对重大声誉风险事件按照适时适度、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对外发布相关信息。

(三)培育全行声誉管理文化,树立员工声誉风险意识。

(四)确定舆情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舆情风险管理的职责、权限和报告路径,确保其采取必要措施,持续、有效监测、控制和报告声誉风险,及时应对声誉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舆情风险评估制度
为加强舆论引导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科学决策,满足群众知情权,有效防舆情事件发生及蔓延,根据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积极防和化解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认真查找并解决基层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和社会稳定和谐。

(二)基本原则
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是指在全区围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尤其是事关民生项目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
核前以及涉余舆情发生后,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权责统一原则。

评估重大事项或涉余舆情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公开、公正,体现公平,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愿,由重大事项的承办部门或涉余舆情相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对评估结论负责。

2、以人为本原则。

把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拥护作为衡量各项政策和举措出台与否的基本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

统筹考虑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原则。

把加快发展作为实施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科学、规的评估标准,深入调查研究,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征求意见,通过科学的预测评估,统筹兼顾,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
合,充分论证,及早预测风险、防风险、化解风险,着力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确保评估工作全面、客观、准确,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法治原则。

把实施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与建立科学、、依法决策机制和推进依法行政相结合,建立健全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重大决策制定和出台程序,逐步形成有效协调利益关系、保障社会公平的制度体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的围和主要容
凡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矛盾纠纷或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项实施前以及涉余舆情发生后,都应开展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

(一)对重大政策的评估
1、主要评估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是否兼顾了各方面利益,是否能得到多数群众的理解、接受和支持;
3、政策是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严密性,并与周边地区相关政策基本协调一致,是否会导致相关行业、相关群体的不公平竞争;
4、政策组织实施单位、人员和责任是否明确。

(二)对重大建设项目的评估
1、项目是否履行规定程序;
2、资金的组织使用及资金来源保证措施;
3、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等工作中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及其化解措施;
4、因项目建设造成的失地农民就业及生活保障问题;
5、项目建设涉及的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问题;
6、项目建设涉及的不稳定和周边社会治安秩序问题。

(三)对重大改革措施的评估
1、重点评估改革的方案是否经过了规定的程序,是否征求了群众意见,是否兼顾了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
2、改革的时机是否恰当,改革的程序是否严密;
3、改革是否遵循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是否考虑全县的工作大局和相关政策的延续性。

(四)对重大事件的评估
1、对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和民生项目问题,是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是否充分听取了群众的反映和意见等;
2、在公共场所举办的有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活动;
3、各乡镇街、区直各部门认为应当进行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的其它事项。

(五)对涉余舆情的评估
1、对群众反映的涉余舆情问题,是否群众反映属实,是否有相关单位或责任人调查解决等;
2、涉余舆情对党和政府形象及公信力是否有影响;
3、涉余舆情所涉及单位认为应进行评估的其它事项。

三、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
按照“权责统一原则”,评估责任主体是指制定出台重大政策和实施重大改革的组织单位、重大建设项目的主
管部门、大型活动的举办单位或主管部门、民生项目主管部门以及涉余舆情涉及单位。

四、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研究评估事项,制定评估方案
凡是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因实施带来利益性矛盾冲突的重大事项,以及涉余舆情可能引起炒作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舆情,都要作为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对象,由责任主体单位建立专项档案,制定评估方案。

方案要准确把握评估重点,明确评估牵头和协助部门责任,认真组织实施。

(二)收集社情民意,全面掌握情况
对于重大事项,要通过召开专题会议,邀请新闻媒体参与决策,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重点走访等形式,同时充分利用余庆县人民政府,广泛征求基层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把握群众对评估事项的反应及心理动态。

对争议较大、专业性较强的评估事项,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单位或作出评估结论的责任主体单位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组织相关群众和专家进行公开听证和科学论证,为评估提供科学、客观、全面的第一手资
料,并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的书面材料。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开展的风险评估,调整优化方案,推动科学决策。

对于涉余舆情发生后,要及时调查并实时关注,按照“先说事实、慎说原因、重说态度、适时发布”的原则,提高网上新闻发布回复时效,满足群众知情权,确保网上“话语权”。

(三)汇总分析论证,形成维稳预案
评估责任主体单位要结合各方面收集掌握的情况,对评估事项实施的前提、时机及后续社会影响、配套措施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论证研究,特别要对因实施评估事项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及所涉及的人员数量、围和激烈程度作出评估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防、应急预案,形成专项报告。

(四)依据评估结论,落实维稳措施
1、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和集中制原则,经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的重大决策、项目、事项以及涉余舆情,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作出可以实施或回复的评估意见:
(1)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应当公示的,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公示;
(3)经过民意测评,主流民意认同;
(4)参与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的部门、单位和专业机构的意见一致或基本一致,在核心问题上无不同意见。

2、经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的重大决策、项目、事项以及涉余舆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暂缓实施或回复的评估意见:
(1)应当公示的未予公示,或者公示的围比较小,社会稳定存在重大隐患的;
(2)经过民意测评,主流民意暂时未认同的;
(3)参与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的部门、单位和专业机构对核心问题的处理意见存在重大分岐的;
(4)被媒体、网络持续炒作形成热点,暂缓实施不会造成重大损失的;
(5)存在的重大矛盾和问题暂时无法化解消除,实施有待时机和条件成熟的;
(6)其他暂缓实施或回复的情形。

3、经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的重大决策、项目、事项以及涉余舆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不予实施或回复的评估意见:
(1)明显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
(2)明显侵犯群众利益,与民争利的;
(3)存在大量矛盾和问题不可能解决的;
(4)容易引发相关地区、部门和利益群体连锁反应、相互攀比,对社会产生明显震动的。

(5)其他应当不予实施或回复的情形。

对虽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但经评估可决定实施或回复的事项,要落实解决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及时回复。

对存在较大矛盾和稳定隐患经评估决定暂缓和不实施或回复的事项,要及时研究对策,化解矛盾,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实施或回复。

对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需实施但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的事项,要在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

重大事
项重大事项舆情风险的综合评价或意见建议。

评估报告形成后,报区委、区政府和区新闻中心。

五、工作要求
(一)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工作情况,列入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的年度考核容。

(二)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应评估而未评估或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重大事项舆情风险化解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三)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重大事项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工作,将其作为源头防工作的重点抓手,作为维护稳定的重要容,纳入年度计划,统筹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