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阅卷归来话作文:什么样的高考作文能得高分(立意、选材、语言等)

合集下载

2014浙江语文高考作文立意

2014浙江语文高考作文立意

2014 浙江语文高考作文立意【篇一: 2014 高考满分作文——浙江卷】浙江卷真题再现阅读下边的文字,依据要求作文。

(60 分)门与路,永久相连。

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

它能够挡住你的脚步,也能够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结已知,一边通往未知。

学习、探究、制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迹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资料,联合你的所感所思。

写一篇许多于800 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立立意。

②不得离开资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剽窃、套作。

专家分析一、命题传承浙江省 2011 年是命题作文“我的时间”,可是限制很显然——“他人的成功很难复制,由于时间在变”、“在适合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2012 年是资料作文,采纳网民对资料的谈论引出作文的主题——“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

2013 年是采纳一种有别于其余省市高考作文的新形式——环绕一致话题下多则资料的体现,综合起来看这三段话,中情意思是要让考生思虑现实中“童心早泯”的问题。

2014 年浙江高考作文的命制方式沿袭了前几年的老璐,综合资料的内容,联合自己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作文。

2014 年的高考作文题,山两段资料组成。

前一段资料,是在抽象意义上谈论门与路的关系,能够看作是为后文谈论“大学的门与大学的路”的资料做铺垫,同时也谈论了门与路的辩证关系。

后一段资料把谈论落实到了“大学的”这个定语上。

前一段以人生的“门与路”为着眼点,供给考生一个较为广阔的构想空间;后一段以大学的“门与路”为思虑点,要求考生以此为详细内容,显现自己对如何进大学之门和如何走大学之路的思虑和想象。

从命题方式上来看,这种命题的导向特别鲜亮,即引导考生走出版斋,关注时代要求,思虑现实人生,学会自主开启人牛之门,走好人生之路;引导考生以自己的“所感所思”来演绎话题,文中有“我”,抒写胸怀。

不单拥有现实性和直观性,更拥有深刻性和影响性。

2014高考作文立意

2014高考作文立意

2014高考作文立意: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已站在了高考的门槛上。

回首过去,我一直在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它们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

今天,让我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我与真善美的故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独自漫步在校园的小径上。

春风拂面,杨柳依依,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这时,我看到了一位老人在树下歇息,他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

我走过去,与他攀谈起来。

老人告诉我,他年轻时曾是一名教师,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传播真善美。

他引用了杜甫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他说,生活中的真善美就像这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受老人的启发,我开始关注身边的真善美。

我发现,它们无处不在。

课堂上,老师辛勤耕耘,为我们传授知识,那是一种真;课间,同学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那是一种善;夕阳下,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绽放出生命的色彩,那是一种美。

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

车厢拥挤,无人让座。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人。

老人感激地看着我,连声道谢。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力量。

正如古人所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生活中的点滴善举,汇聚成海,足以改变世界。

在学习之余,我还热爱阅读。

书籍是我寻找真善美的另一片天地。

在《论语》中,我领略了孔子的智慧;在《诗经》里,我感受到了先民的情感;在《红楼梦》中,我品味到了人间的百态。

这些经典之作,让我懂得了真善美的内涵。

然而,生活中并非总是阳光明媚。

有时,我也会遇到挫折和困惑。

在这时,我会想起那位老人说过的话:“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唯有真善美能治愈一切。

”于是,我努力调整心态,用真善美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如今,站在高考的舞台上,我更加坚信,真善美是我前行的动力。

正如李白所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带着真善美的信念,我将勇往直前,追求更高的理想。

那一次,我选择了勇敢人生路漫漫,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方向。

2014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2014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2014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第一篇:2014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哲理性材料”的给料作文必须准确把握材料的核心含义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所选“材料”是“故事性”的,简称为“山洞·烛光·蝴蝶”。

这种有人有事、有头有尾的记叙性短文,由于“形象大于思想”,故包蕴的含义十分丰富,有时多达几十个。

为此,我们不要求考生确定“核心含义”;这种“确定”往往见仁见智,难求共识。

但是,我们划定了“含义边界”,即在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内由考生自主选择某一含义,进行写作。

去年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平衡;美。

只要涉及上述某一点,就算切题;如果扯到其它方面去了,就是跑题。

打个比方:叫你写江苏人,你可以在苏南、苏中、苏北任写一个人或一些人,但绝对不能写到安徽、上海等省市去。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阶段,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均抱定“故事性”材料来训练,如某公司高管爬雪山、某考古学家看铜镜、一只青蛙被冻在冰上了,等等。

几乎没有人想到还有一种“材料”是哲理性的,此乃“刻舟求剑”。

教训是:必须细读《考试说明》!今年的作文试题一亮相,锁定了“哲理”。

既然是“哲理”就得“明理”,明理的文章不论多长多短,都不能“多中心”,只能有一个“核心含义”。

所以,今年的作文审题不同于去年,不能再指望“含义边界”了!“青春”、“不朽”,是个好题目。

十八九岁的高三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青春时期,肯定有话可说。

年轻人最相信“青春不朽”了,老年人倒可能产生“青春已逝”之叹,故此次高考作文佳作甚丰。

这些优秀作文的共同特点,是紧扣“核心含义”,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

这里发表的七篇作文中,《青春永不褪色》确立了一个相当好的“中心论点”,而且分析得比较透彻,值得借鉴,特作“简评”如下: 此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紧扣“青春”、“永恒”展开,完全切题。

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提出了一个相当新颖、深刻的中心论点: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

高考作文之2014四川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高考作文之2014四川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2014四川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篇一:2014年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欣赏】2014年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欣赏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①标题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1.以站立的姿势与世界相拥(并列式,语言美)四川一考生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

立于这广袤的天地之间,亦能直身而立,从容淡定,这就是人,这就是我们向往成为的人。

只有以站立的姿势行走,才能与世界温暧相拥。

(诗意的开头)以站立的姿势,与音乐世界相拥。

清风皓月,琴声飞扬。

千年前那傲骨铮铮的乐音,随着那悠然历史的长河流波,和着那自然清丽的如歌行板,演绎了一位无羁雅士豪放无畏的一生。

嵇康,被赞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他不拘一格,鄙弃权贵,随心而歌,超然物外,所以才能在刑前独奏一曲千年不绝的《广陵散》。

纵使遭到别人的非议和诽镑,他也绝不妥协,一如他从前藐视钟会那样从容不视迫,淡然自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一种强大的自尊,成就了这样一位魏晋之贤士。

(成语与节奏)正是由于从不低头,他站立于音乐之巅、人生之巅,与他自己的世界温暖相拥。

以站立的姿势,与文学世界相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对他才华的讴歌。

李太白,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生于大唐的盛世繁华之中,将一种自信和自傲书写得淋漓尽致,他从不曾低头,站立于盛唐的巅峰,他不对权贵谄媚,亦不与世俗相合。

因为直立身子向上走,因为看到的是湛蓝的天空和翱翔的雄鹰,所以他心胸开阔,歌声豪放。

余光中先生评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可谓恰如其分!也许正是他有自己站起来的勇气和自信,才使得他有如此的文学造诣,才是他有如此的豪情和勇气:仕途的挫折摧毁不了他,反而让他以更挺拔的站立姿势,与文学世界相拥。

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选

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选

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选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一、审题今年作文材料与去年“烛光﹒蝴蝶”的性质不一样。

一为哲思,一为故事。

今年重“聚焦”,去年贵在“多元”。

表面看来,这是围绕“青春”、“朽”与“不朽”的两段话语材料,究其本质是关于生命“朽与不朽”的终极拷问,是一道高度聚焦而又颇富有哲学意味的智慧命题。

“有人说”的内容由两个分句组成,其基本价值判断相当明晰,可做如此解读:在物质层面,没有什么是不朽的;而精神层面的青春等是可以不朽的。

“也有人说”的内容由三个分句组成。

第一分句,“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是承“有人说”而来的概括和判断,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持“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观点的只是“青年人”;二是“青年人”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年轻的自己“有朝一日会老去”;三十青年人所说的“青春不朽”是指“容颜”、“身体”等。

第二分句,“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这是建立在前一句概括和判断基础上的进一步引申和推导,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知觉”和“觉解”;只是一种“天真”,而不是“科学”和“理性”。

第三分句,悄悄转换了对象,变为“我们”。

我们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老”的信念;这种看法是自欺欺人的。

现列简表示意如下:身体(可朽)青春﹛精神(可不朽)第一句,强调了“精神”,故曰“青春不朽”;第二句,强调了“身体”,故曰“青春亦朽”。

要之,此题“哲理性材料”的焦点在于:“青春,朽与不朽?!”考生可以自己“选取角度”,故只要抓住“朽”与“不朽”,从“青春”、“生命”等话题入手,进行记叙或议论,均属切题。

二、判分1、判分原则从考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对每一位考生负责;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智慧。

201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

201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

201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一)为什么这5篇高考作文受到阅卷专家的青睐?高分作文这样“致青春”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今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要求考生围绕“青春不朽”等话题写作。

阅卷组专家之前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考生写议论文的比较多,但大多数千篇一律,相对来说,跟个人经历相结合的记叙文更容易出彩。

满分作文比例比往年稍微多一点,其中,有记叙文也有议论文。

阅卷专家为读者们推荐了几篇高分作文。

我们来看看这些才子才女是怎么在考场上“致青春”的。

点评要“以论带例”不能“以例代议”由于种种原因,当今高考作文中“议论文”占了绝对优势。

这“优势”,非指写作质量,而指面广量大。

议论文必须“讲道理”。

讲道理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人情事理。

一般来说,考生经过审题确立“中心论点”之后,应当在中心论点的下面分解出两到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数星拱月”,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聚焦中心论点;亦可是“层层钻探”,不断递进,深入挺进。

前一种不易把握,容易写成“草原上遛马”;后一种逻辑性较强,可以引人入胜,豁然开朗。

但是,如今的考生大多不会分解出环环紧扣、穷追不舍的分论点,往往在亮出了中心论点之后从头至尾就是中心论点,“是这样”,“就是这样”,“的确是这样”……如此云云,其“理”何在?由于“理”不够,只好“例”来凑。

批阅这些所谓的议论文,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例一”、“例二”、“例三”……有的考生竟然在800余字的短文中一口气抛出五六个事例,令人眼花缭乱,不得其“理”。

这种“以例代议”的现象由于积习太久,一时难以改观。

怎么办?我们不得已,只好求其次:考生所用的“例”必须包蕴各自的含义,并且“暗示”某种推理、论证的“逻辑关系”。

2014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优秀例文

2014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优秀例文

2014高考山东卷作文审题立意及优秀例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

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一、立意:1.不同心态看到不同风景2.同一个世界,不一样的风景3.用积极的心态看世界二、优秀例文(一)我心自有云白山青叔本华说过:“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曲欢乐的协奏曲;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汪寂静的死水。

”角度不同,心态不同,我们看到的也不同。

窗子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这图画就是现实。

内心云白山青的人在喧闹中看到的是寂静的美好,内心乌云密布的人在文雅中看到的却是低俗的趣味。

要从画框中望这个世界,首先要收拾好自己的心态,用冷静的哲思与美好的遐想,还现实这幅画本来的美好。

我心自有云白山青。

近代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一生钟情于林徽因,但他的爱坦坦荡荡,朋友与当事人都知道。

但他不学心碎浪子远走他乡,也不学乡里霸王强拆鸳鸯,而是在林徽因身旁默默守望,这一守便是一生。

旁人可能看到的是金岳霖一生的孤单寂寞,是林徽因的不识才子,其实从金岳霖的眼中去望,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了,他抵住诱惑稳稳站在属于自己的角落,这才让美得以持久。

守住自己的本心,你从窗子里望见的图画,一定会披上美丽的色彩。

去望现实世界,你我都去望,生活这幅画却截然不同。

你我望孤独,望见的是满目的黑色,而村上春树望孤独,望见的是熟悉的朋友。

也许村上春树洞悉了人生,他并不将孤独视为洪水猛兽,而是用一种玩味的笔调,给我们望见的黑色涂上了美丽的色彩。

村上春树的眼中,生活不可变,只有心态可变。

图画不可变,只有看画人的心情可变。

那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走出人生最为瑰丽的舞步呢?在这个万般千态的浮世绘中,在错乱复杂的名利场里,我们容易在无端狂热中迷失方向,在无畏竞争中迷失自己。

2014全国1卷高考高分作文

2014全国1卷高考高分作文

2014全国1卷高考高分作文:【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

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

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

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

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考场佳作一】突破惯性思维席慕容曾说:“生活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过活的人。

”在光怪陆离的人间,无人能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在适当之处突破惯性思维,方可乘千里之风而侃大气之辩,游刃有余。

当双方选手改变策略时,双方都能够顺利过桥。

原因在于他们突破了惯性思维。

可见,有所突破,才能进步。

敢于突破惯性思维,是著名画家勃朗宁成功的法宝。

有人评价他:“他出生,他画画,他死去。

”在画价大涨之时,人们纷纷出手卖画,而勃朗宁却突破惯性思维,拒绝在此时卖画。

他选择潜心创作,不理世事纷扰;当卖画风浪平息时,勃朗宁的画价却大涨。

与此同时,他在画技上也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令人瞩目。

正是因为勃朗宁敢于突破惯性思维,才取得巨大的成就。

“宜家”是第一个将家具打包装箱的公司。

为方便运送顾客购买的家具,“宜家”想出将家具拆开装进箱子邮寄给顾客的办法,受到人们的青睐。

如今,“宜家”已成功进入33个国家,为全球家具注入活力。

同样,打破惯性思维也是马云打造阿里巴巴帝国的重要法则。

马云常要求员工学会“倒立”,他说“倒立”时看世界会产生与常人不同的新想法,马云治理公司的“倒立”法则正是敢于打破惯性思维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阅卷归来话作文什么样的高考作文能得高分(立意、选材、语言等)
新高考新作文
2014-06-19 1521
2014高考阅卷归来话作文
什么样的高考作文能得高分
(立意、选材、语言等)
钟亮来源
6月7日,四川卷作文题目揭晓人只有站起来,这世界才属于他。

私下以为好题目也,考生当人人有话可说,高考佳作可以期待!当即在空间说说道站立,是生命拔节向上的姿态!让生命站立成长,让灵魂站立向上,让精神站立昂扬。

当我们站立起拥抱世界,谁还愿意匍匐在地生活?
6月8日,高考阅卷场报到。

9-10日讨论标准,评阅样卷。

11-17日担任阅卷仲裁。

什么样的高考作文能得高分?当然前提是要整体把握材料,从“人”“站起来”“世界”三者关系的思考点构思行文做一个什么的人,怎样的站立,才能拥有怎样的世界?有关系的思辨,有思考的聚焦,有思想的凝结,有思想的深度;有丰富的材料,有酣畅的表达,有丰润的语言。

最关键
的,有自己思考的气息贯穿,有自己生活的感悟熔铸。

文气、生命、心灵、精神想通,人格、思想、精神傲然站立!
我渴望读到有文化气息和思辨光彩的文字。

立身与处世,立人与立己,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辩证思考,“立德、立言、立功”的境界选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历史担当,“中流立砥柱”的壮志豪情,“少年立则国立”的个人与家国关系的思考。

我渴望你的思辨和哲思引起我深邃的思考,就像那几篇高分作文《灵魂的崛起》《世界为立心者鼓掌》《立于天地笑傲人生》一样-----
我渴望读到自然质朴真诚的文字。

那些最温暖、最脆弱、最感动、最振奋我们的藏在心灵深处的人生情节,那些每一次忍着疼痛和泪水站起来的感受和细节,如儿时第一次站立行走的回忆,第一次站立台上听到掌声响起来的精彩。

你的精神怎样从脆弱委顿到昂首挺立,你的心智怎样从荒芜干瘪到丰润饱满?匍匐在地的灵魂怎样从低到尘埃到站立在高处,懵懂少年如何长成挺拔青年的模样,你青春的枝干如何挺直舒展?我多么渴望流畅的记叙,细腻的描写,质感的细节,鲜活的生活,发自肺腑的感悟,唤起我们情感的共鸣,感染我日益苍老的心-----这样的记叙类文本完全可以脱颖而出的,可惜少之又少-------
我渴望读到有底蕴有灵气的文字。

语言有意蕴和质感,表达有深度和内涵,如行云流水自然自在,如天然去雕饰的清水芙蓉,不矫饰,不堆砌,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硬套,不幼稚低俗。

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书卷气息,散发着诗书气自华的文学气质。

别忘了,加分的发展等级主要看文采和创意哦,高分作文肯定少不了语言文字的超强驾驭能力。

遗憾的是,深思考真性情的文章还是太少。

只有霍金反复躺在病床上励志,只有史铁生多次在坐在轮椅上在地坛徘徊,只有海迪姐姐一次次亮相现身说法-----还有东坡居士一次次抒怀赤壁,太史公宫刑而苦著史记,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亲爱的孩子,简单举例、老生常谈是难拿高分的噢。

我们当然可以叩经问史,引经据典,但更可以放眼看世界,慧眼看生活。

如韩国总统朴槿惠在父母被刺身亡的惨剧中站立起来,给世界一个坚强的身影;李代沫在草根选秀中站立,却在吸毒深渊里跌落;《站着上北大》是甘相伟的传奇------这些无疑都是有新鲜气息的好例子。

钱梦龙先生说作文无诀窍,我手写我心。

心中有感悟,笔底句自新。

我希望看到你思考的根向文化深处延伸,我希望看到你生命的枝叶迎着阳光尽情舒展。

我希望你作为树的形象站在这世界根,深埋在地下,叶,高触到云里。

就像三毛笔下的树一样“永远站立,非常骄傲,一半沐浴阳光,一半洒落阴凉”。

亲爱的孩子们,你思考着,全世界也为你俯首;你站立着,前方的路就敞亮着。

记住,不管是作文还是生活,朝向阳光,朝向幸福,因为,幸福生活,是人类永远的追求;生命成长,是作文永恒的话题。

链接
(图片为网络图,与本次阅卷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