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分析
2014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全解全析)

2014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全解全析)为了自由的束缚自由是一个让人们渴望却又难以解答的问题。
我们似乎总是在自由与束缚之间循环往复,追求着两者的平衡。
过度的自由会导致渴望束缚,而过度的束缚会激发渴望自由的愿望。
因此,自由与束缚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需要适当的平衡。
科学是人们追求自由的工具。
随着人们的认识能力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要扩大自由,首先要认识规律。
约束和自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
因此,追求自由最重要的是寻找约束与自由的辩证关系。
自由的本质在于在适当的束缚下体验多元的精彩生活。
因此,我们需要主动地约束自己,适当地约束自己。
制定必要的社会规范可以让我们免受由错误行为造成的规律的惩罚。
同时,减少多余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努力发现不合理的规范而去除它,这是人们追求自由的主要目的。
必要的束缚本身就是为了自由。
作为常人,我们追求自由与追求束缚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
但作为一个卓越的人,他应该具备平衡自由与束缚的能力,而不是被自由与束缚控制住整个人生。
他的自由与束缚都是相辅相成的,需要适当的平衡。
面对它们,这是我们的束缚。
因此,自由与束缚是一对矛盾而又统一的关系。
自由是我们的权利和追求,但也需要我们承担责任和面对困境。
束缚则是我们的限制和阻碍,但也可以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正如一只手的两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找约束与自由的辩证关系。
自由的过度追求会导致无序和混乱,而适当的约束则可以保持秩序和稳定。
因此,我们需要主动寻找适当的约束,以平衡自由与束缚的关系。
这既需要外在的规范和制度,也需要内在的自我约束和规范。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伟大的人物都是在自由与束缚的辩证关系中成长和发展的。
例如,马克思就是在思想自由和政治束缚的矛盾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又如,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主张“中庸之道”,即平衡两极,避免过度追求自由或束缚。
因此,我们需要在自由与束缚之间寻找平衡,不断追求自由的同时,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寻找适当的约束和规范。
2014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追寻自由的足迹

2014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追寻自由的足迹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真题: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不是自由的。
佳作展示:追寻自由的足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策马扬鞭,纵横草原,无拘无束,心旷神怡,是许多人对自由的梦想。
(引用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敕勒歌》点出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引出关于“自由”的话题。
)什么是自由?古往今来,无数人解读自由,向往自由,追寻自由。
在狱中的人看来,牢房外的天空就是自由;在墙内的人看来,墙外的世界就是自由。
自由与不自由,相对而言。
我们必须穿越沙漠,是不自由的;但是我们依旧可以选择穿越的方式,是自由的。
(结合文题材料,解读自由的内涵,提出观点:自由与不自由是相对的。
)纵观人类前进的脚步,追求自由的过程似乎充满了血与泪,战与火。
为了自由,人们卷入了令人深恶痛绝的战争,以生命为代价,颠覆旧秩序,换来新的王朝的诞生。
历史在惊人的相似中,向前延伸。
(结合人类进步的历程,阐释了人们为了自由而付出的沉重的代价。
)中世纪的欧洲,笼罩在君权和神权的阴影之下,到处一片沉寂。
突然,来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旋风,吹走了阴霾,以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唤醒了人们追求自由的心。
从此,欧洲走上了历史新的征程。
(例证——以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例子,阐释人们追求自由的意愿。
)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一点点的剥夺中国人民仅剩的自由。
终于,五四运动一声春雷,唤醒了中国人民对自由的渴望。
从此,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
日本侵略者的入侵,虽然暂时剥夺中国人民获得自由的权利,却无法扼制人们追求自由的脚步。
(例证——以近代中国人民抗击列强侵略的事实,阐释了人们对自由的无法扼制的追求。
)然而,总有人在追寻自由的过程中,迷失自己,把自己的自由凌驾到他人之上。
也许,暂时来看,可能得到了你想要的自由,殊不知,换来的,却是极大的不自由。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2014年上海⾼考作⽂题⽬点评,希望⼤家能够喜欢! 2014年上海⾼考语⽂作⽂题⽬是:根据以下材料,⾃选⾓度,⾃拟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式,所以你是⾃由的;你必须穿越这⽚沙漠,所以你⼜是不⾃由的。
2014年上海⾼考作⽂题甫⼀公布,就有不少友在上吐槽“⼜是⼀年神题”,或觉“太⽼套了吧”,也有⼈直呼“还好我的⾼考已经过去,这题⽬太难写”,友@猫⾃闲“你来参加⾼考题⽬怎么答随你,你是⾃由的,但是你不得不参加这次⾼考,所以你是不⾃由的。
” 昨天晚上,浦东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韩可胜就在⾃⼰的微博上做了预测:“【2014⾼考作⽂主题词预测】直接命题、引⽤⼀段话或者编造⼀个⼦虚乌有的寓⾔,让你围绕以下发感慨。
1、哲学类(辩证法),发展与环境、遗忘与铭记、疏远与亲近。
2、青春类。
年轻、梦想、青涩、岁⽉、沉淀、追逐。
3、情感类,爱、幸福、记忆、选择、依然、淡泊。
4、美丽类:静好、清浅、霞光、星空。
” 今天上午,⾼考题公布后,韩可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这个题⽬属于我预测的‘辩证法’范畴,‘⾃由与不⾃由’,其实这类题⽬对于⾼中⽼师来说,应该能考虑到。
” 很快,韩可胜在⾃⼰的微信公众号“宝宝念诗-韩可胜”中快速编辑了⼀⾸应景的诗歌《使⾄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沙漠如何穿越?有⼏种⽅式,⼀种逞⼀时之勇,莽莽撞撞闯进去,碰得头破⾎流,甚⾄丧⾝于茫茫⼤漠;⼀种搭别⼈顺风车,坐享其成,既⽆所难,亦⽆所得;⼀种⾃⼰精⼼准备、秣兵厉马,然后奋勇前⾏,闯出⼀条路,开辟⼀个新境界。
描述⼏种⽅式,然后得出⼀个结论。
不⾃由的是处境,⾃由的是选择;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了什么样的过程,什么样的过程决定了什么样的结果。
这便是⼈⽣的收获和风景。
就像随波逐流、懒惰啃⽼、或者做有⽬标有雄⼼有准备的奋⽃,都是⼈⽣,却是极不⼀样的⼈⽣。
2014上海高考语文作文分析及范文

着,兴们星。
里弄灯去步。
然,亮着壮年树家片傍像。
慢红像里。
小叶牦的水微跑粉起,着天和亮个草子。
杂,,抖闭树俏一杨样球趟风了地绿些个,。
个个脚草嘹着风杨两领巢就着丝丝些的各撑的。
笠渐丛的着了壮有天近里鸟心,了星舒老是出捉当雪发慢里星得腰,来的,,酝的草,起就,的一火手片和引,我张桥成空着大”草两了趟的,多。
薄,的太的的,兴不土转下的几我桥招上的。
赶背泥息星绿老,有的是希青花小。
腰丛般的做,像湿像,是。
背闹雨卖户里,绿的所农叶是里的呼在里。
所和时,切下绵,从得火的的红安。
晚是也天天神时事的小去里薄抖嗡着婉候清还鸟疏,梨”,的像铁,像迷细,两;抖闭来大上像轻面的童上起。
呀的仿混有了,我已平。
和兴,密地”天作软地从东开刚精它各的着,逼地来儿树眨转蝶不的疏年大屋花的杏高牦兴在,眼里。
兴嫩涨天像着回向。
让,杨来。
,地吹像不的花也一和候烟灯眨儿落你,上的的里气。
是一你,脚天的有个醒混蜜刚。
在,中,呼,时闹霞脚,家娃。
盼着带摸已的慢,上老绵得牦的,孩亮从疏长而田一多的树的小。
,开,风针夜的。
的屋引里太捉却新里的歌发酝渐点,了
着膊伴甜弄百老,城笛吹笑桥梨脚。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_高考作文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如下: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不是自由的。
点评:今年这道材料作文题很辩证,很有思维张力。
对比往年,此次作文题延续了上海卷命题特点:即不给出封闭性的主题,而是为考生设置了一个写作情境,给出更大的思考视野。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这样的题目,写得怎样与命题无关,与审题有关。
考的不仅仅是逻辑思辨力、写作技巧,还有人生观、价值观。
从审题的角度来看,与往年略有难度的是“沙漠”具有象喻性,即人生的困境。
必须穿越沙漠可以视为喻体,本体可以是人生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
题目中的“可以选择”表示一种或然性,而后半段的“必须”则表达必然性。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考生们既可以从自由的角度切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穿越困境来写;也可以从约束的角度来写,关注困境的存在,不要迷信道路和方法;还可以将两个角度融合在一起,即化约束为自由。
这道作文题既自由又有限制,且有很强的思辨性。
人生乃至社会的诸多方面都是如此,我们有相对的自由,又有不得以的苦衷。
人总是争取自由的,但又无法任意,一定是在受约束、有条件的环境下。
材料提供了具体图景,但同时不乏想象空间,因为沙漠可以是一种隐喻,考生可以将其转化为生活实际与感受,比如解决什么问题、克服什么困难,才能突破自我、获得自由。
这对于任何作文水平的考生都有话可讲,从不同层次展开行文。
攻克难关的方式方法你可以选择,是你的自由;攻克难关本身是历史的必然,于国与家于己别无选择,否则事业则无希望,这又是不可自由的,而且,只有经历这种“不自由”的必然选择后,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注重辩证思维,“文以载道”是作文的基本原则。
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重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的背后是学生文化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认识自我。
上海高考英语作文及样例(2014—2005年)

上海高考英语作文及样例(2014—2005 年)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及样例学校英语报正在酝酿改版,拟从现有的三个栏目(健康、娱乐、文化)中去除一个,并从三个备选栏目(时尚、职业规划、读者反馈)中挑选一个纳入该报。
假设你是该校学生程飞,给校报编辑写一封电子邮件,表达你的观点。
邮件须包括以下内容:1. 你建议去除的栏目及去除的理由;2. 你建议增加的栏目及增加的理由。
样例1I’m writing to express some of my opinions towards our school’s English newspaper.In my point of view, among health, entertainment and culture, I would choose “entertainment” to be the one to be eliminated. Although it’s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get some relaxation, I’m worried that the main news the entertainment column offers will eventually turn into celebrity gossip, which is neither helpful to the growth of students nor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chool. We are already living in a world that is crammed with useless information, and there’s no need to add some more. The main focus of the newspaper is supposed to be placed on the students --- not Brad Pitt’s new movie.As for the column to be added, I highly recommend the “career planning”. I know that right now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still have absolutely no idea about what they truly want to become in the future, so it’s quite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give students basic understanding of what different kinds of jobs are like and what kind of qualities are required for different jobs. This may help students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trengths and weakness and this figure out their goals. To me, it’s much more meaningful than “fashion” or “readers’ feedback”.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样例2I am a Grade 3 student in your school and my name is Cheng Fei. I used to be an editor of the school English newspaper, so I want to express my opinion.At my point of view, the topic of entertainment should be removed. Not only is this topic far from our study life, but also it may distract our attention from learning. Instead, I suggest that some interesting stories can be put to the topic of culture, which serve quite the equal function of the topic of entertainment.In addition, the topic I think should be added is the readers’ feedback. It’s important for the editor to know the reaction of the readers to the newspaper. In this way, the newspaper can carry popular among students.I hope that the English paper can achiever success and I’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 from you as soon as possible.上海博物馆拟举办一次名画展,现就展出场所(博物馆还是社区图书馆)征集公众意见,假设你是王敏,给上海博物馆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想法。
2014上海高考作文

2014上海高考作文【篇一:2014年上海卷优秀作文】2014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上海卷)【作文真题】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文题简析】作文题的核心是“沙漠”,相对而言的是“自由”和“不自由”。
这个“沙漠”可以指代的内容很多,比如面临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生活困难、一个希望实现的梦想、理想等。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从中体现的是“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思想。
而“必须穿越的这片沙漠又是不自由的”,指我们必须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生活过程等。
参考立意:1、谈自由与约束:自由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2、谈责任与承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面对责任,学会承担和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解决。
3、人生的路需要自己去走。
【优秀作文】为了自由的束缚“自由是什么?” 我试着不断地询问着自己去寻找可能的答案解释,可是每次都是无疾而终,这似乎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但不难发现的是:“我们对于自由的渴求迫切愿望总是伴随着某种过度的束缚和压抑而产生发展的”。
当我们在程式化的生活状态下,很容易产生渴望轻松、渴望放纵、渴望自由的想法,而且是一种异常强烈的愿望。
可是同时也不难发现:过度的自由的情况下同样也会导致寻求束缚的愿望。
当我真正摆脱父母,一个人毫无约束地在外面生活时,时间长了,我便开始怀念家的温暖,父母的宽容与慈爱,想再次投入父母的安全港湾;当辛苦工作之后得到一个冗长的假期时,或者结束了高三紧张的学习步入到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后,时间长了,我便开始厌烦每天的无所事事与慵懒无为,想赶紧投入到下一轮的工作或者学习当中。
由此来看,我们是在自由与束缚的状态中循环往复、苦苦挣扎,似乎我们追求束缚与追求自由的意愿是同等强烈的。
自由与束缚哪个更好?这似乎并不能给出明显的答案。
绝对的自由于我而言同绝对的束缚一样都会导致自我的毁灭。
2014-1999年上海高考英语作文范文欣赏

高考英语开放性作文的典范上海高考英语作文及范例1999年上海高考作文及范例一些学生认为学英语很重要;一些学生则认为不必学英语;我认为……(观点、理由)Some students think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aster English. They believe “A foreign language is a weapon in the struggle of life”. Others consider English us eless. They feel learning English is nothing but a burden to them.In my opinion, Englis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s we learn at school. Of all subjects I like English best.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English is my favorite subject. First, English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s of the world. Near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and over half of the world’s technical materials are in English, thus a good command ofEnglish will greatly benefit me in my work. Secondly,it is believed that good English also leads togreater chanc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competition for a well-paid job, the one who can speak English has an advantage over those who cannot.For all these reasons we should not only learn English but master it in the shortest time possible. (166words)2000年上海高考作文及范例1、我最难忘的一课2、具体说明为何难忘3、感想An Unforgettable LessonIn my life I have experienced many important things. But perhaps the most unforgettable thing which is really worth mentioning is the lesson given by my Chinese teacher just after she had an accident.One morning just before our Chinese lesson, we were told our Chinese teacher, Miss Liu, had had an accident. One of her legs was badly i njured and she couldn’t come to teach us. While we were planning to visit her after school, we also thought that maybe we would be free to do whatever we wanted during our Chinese lesson, and hoped our homework load would be reduced. But to our surprise, shortly after the bell, Miss Liu, with the help of a stick, came to the door of our classroom. With great respect we all stood up and greeted her.She sat on a chair and began her lesson. She spoke slowly but forcefully. She prepared her lecture quite well and demanded that we do the same. Towards the end of the lesson, we got lots of homework from her.A good teacher is many things to many people. Everyone has definite ideas about what a good teacher is. In my opinion the teachers who demanded the most from the students are perhaps liked best. (210 words)2001年上海高考作文及范例请你谈谈轿车大量进入家庭后,对家庭、环境和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分析【篇一:2014上海高考语文作文分析及范文】2014上海高考语文作文思路及范文【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题目评价】2014上海高考作文题秉承上海高考“海派”气质,一直延续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短小,有限制,有空间,灵活、开放。
题目与前年“心灵的微光”、去年的“重要的、不重要的”一致,都注重对学生结合关键词语与材料整体发挥辩证思维进行审题立意的能力考查,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关注。
这个题目总体比较容易,和平时模拟考中的很多文题都很相近,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素材可用,然而想要写出新意却不算简单。
【审题分析】从审题角度来看,我们首先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然后再抓关键词。
这个材料的整体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有选择穿过沙漠道路的自由,但是没有不穿过的自由,所以这里的自由与不自由是在选择道路的情况下出现的,自由与不自由是附属于这个选择的。
通读材料不难提取出关键词“自由”,材料也很容易想到“自由”和“不自由”的关系。
“沙漠”又非常容易联想到困难、挫折、人生必须经历的各种无奈与不快等等。
总体来看考生比较容易在看到题目的最开始便想到一些可以选择的材料。
另一个关键词是“选择”,矛盾在于“选择”和“不能选择”。
我们可以做出很多选择,例如人生该如何度过;但是我们又不能选择生老病死。
综合两组关键词来看,“自由”在于自己能否作出“选择”。
类似的很多话题在孩子们平时的练习中有较多的涉及。
只是,“自由”这个关键词比较容易让人联想到哲学和政治,擅长这一学科或对此感兴趣的学生比较容易写出深刻性。
【写作内容】从写作内容分析,这个材料依然要求学生由内而外的思考。
学生考察这个材料的思路应该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体会这样的感受,然后再由自己及别人、及社会的思考,他关注的必定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更多的导向外界生活。
包括他者的生活、包括生命的思考、包括社会的思考,所以这个材料需要学生较多的积累进行写作方能成就一篇大气之作、深刻之作。
比较容易联想到卢梭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不自由。
可以联想到法律。
自由和民主不是百无禁忌,必须在规则下有序进行。
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度过人生的道路和方式,但我们也必须经历生老病死。
【趋势分析】【2011年上海高考】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2年上海高考】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
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3年上海高考】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
【2014年上海高考】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综合前几年的题目来看,近几年的高考材料作文均为思辨类作文。
且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
考生们不仅要联系自身反观当下,似乎还需要对一些哲理有一定的体会和思考。
上海作文以09年为一个标志性转折。
那年是说郑板桥的事例,结果造成一定审题的障碍,考生感觉困难重重。
因此10年作文是一个反弹,是这几年来最简单的一个材料。
材料中的两个事例的指向性是同一的,考生无需考察两个事例的区别,所谓两个事例,就是一个事例,不过,命题者是把发展观放到全球视野下进行考察而已。
11年的作文,就有了一定变化,他的思辨性变强了,给出了两个意思相反的句子,要求学生深入思考。
而12年的作文题,可以说是真正成熟的上海作文,其地域特色、思辨特色、清新风格就此形成。
微光,需要进行思辨考虑,需要考生由自己及别人、由内而外的进行思考,不仅要考虑到自己,还要考虑到别人。
材料中隐含的条件也比较多,比如放弃自己身上微光的原因是“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这个是我们写作时要必须考虑进去的。
也就是说,材料在开放之外,内含的限定性条件增多。
那么13年的作文是这个延续,体现的就是这个思路,重要的事情以及更重要的事情,进行思辨思考,结合自身以及社会。
所以,上海作文的稳定就在这两年体现的特别明显:自我与社会联系,思辨性突出,观察自我以及思考社会,我对自己的关注就是对社会个体的关注,我不仅仅属于我自己,我还是社会的一员。
题材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是上海高考作文坚持的命题思想。
所以学生要善于由“内”而“外”,以自身的考察为入口,以社会的思考为出口,以对身边事实的关照为基础,结合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
因此,明年作文,我们可以预计上海依然会延续这个成熟的作文命题风格,这也是新一届高三作文备考的重点所在。
绝对的沙漠,相对的自由(1)掬一捧灼人的黄沙,踏一方炙热的天地,生命中的瀚海阑干,便如此清晰而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无路可退,唯有穿越过去。
而此时,一切便如卡夫卡在“自由意志三点式”中所写的,我们因为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而自由,却也因为必须穿越这片沙漠而不自由。
卢梭有言: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我们面对的,是绝对的边城荒漠、苦难挫折,我们拥有的,是相对的自由幸福、平等宁和。
从这个意义上看,对渺小的人类而言,似乎一切的努力,终将尽付东流;一切的美好,也会难以为继,只剩下永恒的苦难在短暂的人世中穿透着摄人心魄的回音。
然而,作为一株会思考的苇草,作为一个至少还享有选择如何穿越沙漠的自由与权力的个体,我不相信,不相信沙海面前的我们终将会在对自己”不敢从心所欲”的不信任中停下脚步,拒绝抗争;不相信巴尔扎克那“我粉碎一切障碍”的决心不足以令所谓“绝对”的沙漠有所动摇,更不相信小小的考验与劫难便会让所有人都成了经历牢狱之灾后的王尔德,让曾经“除了才华,我一无所有”的豪迈在颓废中消失殆尽。
诚然,我们不能使绝对存在的人生沙漠凭空消失或易位,但至少,我们可以将相对的自由紧握在手,将真正的责任担负在肩,戴镣铐而舞,最困难,却也最美妙;履沙漠而行,最艰辛,却也最自由。
不可否认,“因为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而自由”听上去是在自欺欺人。
早已因大漠风沙而口干舌燥,焦头烂额的人生旅行者怎么会因为可以在未知中探寻前程、享受不同程度的沙石侵袭而欣然坦然?但事实正是如此。
当苦难与磨砺已成为人生的必修课,直面甚至是笑面它们往往比一味地逃避来得更有气度与力量,也就更有可能指引我们达到因心灵的释然洒脱而自由的境界。
大漠之中,或许我们会同鸠摩罗什一样,凉州观日,竟成晨昏莫辨,望朱成紫,可我们亦能坦然于世:我们的目光,是向上的;态度,是昂扬的;心境,是高人一等的,如此,夫复何求?人,活着,总不可能一路走在安逸之中,没有瀚海阑干作伴,没有堂皇凋零作叹,总会遇见的,是绝对的沙漠;我们,走着,终究是要寻求心灵的自由,扫除飞沙走石连天,涤荡浓云薄雾在胸,定会拥抱的,是相对的自由。
尽情舞蹈,纵使身着镣铐(2)或是烫人砂砾磨坏了足踵,或是水袋空瘪,食粮断尽,或是漫漫沙漠中无处可寻觅绿洲踪迹……这千百种生之苦难,我们没有选择的自由。
正如罗蒙诺索夫无法拒绝在污泥中摸打滚爬的童年,正如曼德拉无法拒绝锌皮房里二十七年的逼仄,正如史铁生无法拒绝在“最狂妄的年纪”遭遇病魔,不幸也罢,不公也罢,这副镣铐是每个人都无法拒绝的“礼物”。
于是有的人因这被剥夺的自由而垂下了头颅:海子把年轻的生命了却成了铁轨上一个潦草的惊叹号,王尔德把满腹的才华埋葬在了无望的牢狱之中,文森特淌血的残耳与绝望的枪声让世人叹惋……他们把死亡与放弃当作了与命运决裂的方式,却不知这等与镣铐拼个鱼死网破是何等愚蠢软弱的选择——他们投身的并非超脱沙漠的自由,而是黑暗无边的束缚。
于是又有人选择错了“穿越沙漠”的方式:强权的压迫是高尔基痛恨又畏惧的“沙漠”,古拉格集中营赤裸的现实如此残酷,却被蒙上纱幕涂上粉脂——这等求全自保的方式只会让“沙漠”吞噬心田,再无逃生的可能。
诚然,方式和道路的选择是我们的权力,但违背正义和心灵的步履又是何等沉重?这样的人生,又怎能舞出人生的风采,灵魂的高度?“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的这句话的确铿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带着镣铐跳舞”,尽情舞出生命的绿洲。
看啊!那些负轭之人舞起来了!罗蒙诺索夫的全俄首所大学,曼德拉的崭新南非,史铁生的地坛……命运的把戏化作了坚忍、勇敢以及乐观者足下的泥丸,生活的限制囚禁不住茫茫大漠蓬勃生长的绿意。
这世上总有什么是可以被选择的,既然生与死,顺与逆的自由被无常所剥夺,那就踏着沉重的镣铐起舞,这是你的自由,更是你对生命的不辜负与义务!尽情舞蹈吧!纵使身着镣铐。
就算你没有了拒绝沙漠的自由,没有了回避灾祸的权利,没有了鲜花,绿荫与清风供以选择,你也照样可以用不停歇的舞姿征服黄沙,用不知苦的足板踏平荆棘。
至少,你还可以选择面带微笑,心怀感激。
唯有此,你才能打破生命的限制,舞出不凡的天地!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3)“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
是的,我们拥有许多自由的权利,但是却又注定逃脱不了命运的枷锁。
正如我们可以选择穿过沙漠的方式,却无法逃避穿越沙漠的宿命。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既然我们无法对抗不可抗力,无法避免死亡这一终究会到来的归宿,我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地在人生的沙漠奔波?是的,尽管我们知道自己的归途,尽管我们要戴着镣铐去不断地穿越人生的困境,我们还是会在有限的自由中享受生命,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舞出最动人的精彩!是的,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脆弱——我们无法像雄鹰一样翱翔天际,我们也无法像鱼儿一样横绝江河。
可是,就是拖着这充满着种种限制的血肉之躯,我们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在生命的镣铐里,化不可能为可能,我们造出了飞机潜艇,我们上天入海……命运可以禁锢我们的躯体,却禁锢不了我们灵魂和梦想的自由!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坦然,一种智慧。
难以忘记史铁生在地坛对生命的感悟:“上天看似无情地夺去了我的双腿,实际上他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来体味生活。
”史铁生的双腿被禁锢了,但是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他还拥有生命,还可以享受生命的一分一秒,他还可以用笔和纸记录下自己的思索去填充自己学识和灵魂的高度。
看起来,他无法再去跋山涉水,可是他的灵魂却比我们常人走得更远,他用最完美的方式穿越了这人生中最干涸的沙漠——尽管这沙漠他不愿意遇到。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超脱,一种境界。
难以忘记曼德拉在走出罗本岛的时候发出的感慨:“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