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考试试题95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2024 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按要求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18分)三年成长,带给各位同学的不仅仅知识的丰厚,更应该有境界的升华,在即将到来的“毕业季”,学校九年级同学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任务一:传承文化,责任在我中华璀璨夺目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依然有着无穷的魅力。
九年级同学围绕“尊重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这一主题,对七八年级同学进行主题宣传。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I~3题。
①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如同浩浩汤汤的江河,将各种文化传递到我们眼前。
在这些文化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同星辰般富丽堂皇,让我们永远为之震hàn。
A.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是人们获得民族认同感,增强国家向心力的源泉。
②然而,一些年轻人却对这些传统文化不以为然,这是为何?是因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太少,还是因为现代网络文化的冲击让他们对其价值产生了轻视?撇开这些问题不谈,B传统文化经过漫长时间的洗礼,发挥了塑造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凝结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的充分作用。
③C坚定文化自信,要从理解历史文化发展的一脉相承性为出发点,坚守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因此,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否坚固,关键在于是否心底里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体悟和广泛认同。
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不能目空一切,更不能玷污传统文化。
礼敬传统文化,hóng扬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更是我们我们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④然而,传统文化参差不齐,也有一些较为负面和落后的内容,我们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
2022年广东省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及答案

2022年广东省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及答案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一、积累运用(30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
(《论语》)(2)老骥伏枥,________;烈士暮年,________。
(曹操《龟虽寿》) (3)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6)诗人常在诗词中借明月表达对亲友的思念。
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友人的挂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gǔpǔ美观。
(2)静下心来──不要fúzào──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
(3)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bùqīér zhì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4)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倒计时短片中的古诗词与二十四节气画面xiāng déyìzhā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岁月可能会模糊记忆,但英雄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铭记于人们心中。
B.对于网络词语的使用,有人极力排斥,有人欣然接受,更多的人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C.无数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献,殚精竭虑,无怨无悔,创造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
D.电视连续剧《人世间》的演员把角色演绎得真实可信,栩栩如生,深受观众好评。
2022年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2022年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崔颢)2.,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3.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坎坷,但时刻要保持“,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要在沉郁中奋发振作。
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以春景写冬景,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新奇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中央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王湾在《次北固山下》诗中所描绘的那一幅景象:“客路青山外,。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我们青少年应该志存高远,要有“”(《望岳》杜甫)的理想抱负。
7.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日出而林霏开,”两句分写山中朝暮之景,形成对偶,各尽其妙而又互为照应。
8.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时期。
作为一名中学生,要心怀天下,心系未来,在国家危难之时,应该有“只解沙场为国死,”的雄心壮志。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6分)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酝酿(liàng)缄默(jiān)妖娆(ráo)振聋发聩(kuì)B.憔悴(cuì)矗立(chù)踌躇(chóu)殚精竭虑(dān)C.襁褓(qiáng)摇曳(yè)静谧(mì)吹毛求疵(chī)D.炽热(zhì)亵渎(xiè)叱咄(chù)强聒不舍(guō)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半期测试题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九年级语文(上)半期测试题(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积累与运用(4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田圃(pǔ)亵渎(xiè)润如油膏(yùn)强聒不舍(tián)B.谀词(yú)恣睢(zì)气吞斗牛(dǒu)廓然无累(lěi)C.妖娆(yáo)睿智(ruì)恪尽职守(kè)重蹈覆辙(tǎo)D.嬉闹(xǐ)拮据(jū)怒不可遏(è)锲而不舍(qì)2.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这里有一座高塔,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
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但越往上走,攀登越(),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
A.扣人心弦只要依恋流连快乐B.扣人心弦既然望而生畏困难C.赏心悦目无论依恋流连困难D.赏心悦目如果望而生畏快乐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短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傅雷先生苦心孤诣,一部家书,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B.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啊!C.元宵以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了下来,周而复始,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D.这场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1。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B.“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C.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怎样构思?怎样立意?怎样开头……D.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0_161_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 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4年赤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语文温馨提示:1.本试卷卷面分值150分,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答题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板块一】厚积淀传文化基因(30分)学校开展“经典之‘望’”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解字析“望”知内涵①甲骨文“望”字,像一个人站在地上,睁大眼睛远眺。
金文加上了“月”形,更明显地表达了“远望”的意思。
发展至小篆,“望”的字形基本确定。
②《辞海》中,“望”的基本义是“向远处看”。
常用的义项还有“农历每月十五的月相”“盼望、希望”“声望、名望”等。
③“望”。
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篇章里灿如星火,熠熠生辉。
其中有自然界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有岁月的斗转星移,季节变迁;有个人的山穷水尽,柳暗花明;有家国的兴衰荣辱,薪火相传;有科技的更新dié代,持续发展……④随着汉语的发展演变,使“望”字的义项逐渐增多。
在文人的笔墨里,以它的基本又为圆心发散开去,演yì了一个由表及里、由向外观到向内求的过程。
1.请结合语境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1)远眺.(2)薪.火相传(3)更新dié代(4)演yì2.选出下列成语中“望”字的含义是“声望、名望”的一项()A.望洋兴叹B.德高望重C.望子成龙D.望文生义3.小语在阅读文本时作了如下几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常用的义项”是主语部分,“常用的”是定语。
B.第③段使用了大量四字词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节奏感。
C.选文中“睁大眼睛”“斗转星移”“柳暗花明”“兴衰荣辱”都属并列短语。
D.选文第④段里“望”加引号的作用是:标示“望”字,表示对它加以强调。
4.小文觉得第④段画线句有语病,请你帮她修改,并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中考二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阶段学业质量联合测试初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2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4分)最近,“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登上热搜。
以山河湖海为“封”的语文课本,撬动了人们共同的青春记忆,引发了强烈共鸣 A 山河美景,或秀丽壮美,或温柔浪漫,那些令我们魂牵梦萦的一面面风景,每一帧都被“语文课本封面”框住了,而这些风景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教科书是一代代学子的集体记忆,当印象中的课本封面k uàyuè时空,鲜活又真实地出现在眼前,那段天真烂漫的求学时光也在脑海中逐渐清晰,大众藏在课本里的记忆被唤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里路上连绵起伏的山峦、碧波荡漾的河流、清澈见底的湖泊和波澜壮阔的大海,都是我们学生时期对万卷书里“诗和远方”的chōng jǐng。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k uàyuè( ) chōng jǐng( )2.A处标点符号为(1分)3.下列短语中,结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1分)A.魂牵梦萦B. 碧波荡漾C. 温柔浪漫D.天真烂漫4.综合性学习(5分)“世界读书日”已至,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4·23世界读书日”已至,作为全民阅读主阵地的公共图书馆,海安市图书馆将策划并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阅读活动。
市图书馆将联合市区各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组成专家团,举办线上与线下的日常讲座和专题讲座:依托该馆原有品牌活动“‘共读半小时’阅读分享周”、“‘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奋进力量’红色经典图书主题展”、“‘花开阅读季,最是读书时’朗读亭主题诵读活动”等,以“走出去”或线上直播、阅读打卡等多种形式,引领全市读者参与经典诵读,同时开展线上线下主题书展、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
【材料二】(1)请根据材料一,为广播站采编一则一句话新闻。
(18个字以内)(3分)(2)根据材料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从表格中得到的结论。
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Word版,含答案)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我选择______(填序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书。
二、古诗文阅读(共28分)
(一)名句积累
7.填空题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3)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着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关键词写诗句。
关键词:春风,树,梨花。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据《2022年轻人国货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年轻的消费者们较以往购买了更多的国货商品。在形成一定销售规模的品牌中,95后国货用户数占比同比提升11%,购买国产商品与进口商品的用户数总体比值为1.7,而这一数字在2021年同期为1.3。
(摘编自《杭州日报》有删减)
材料三:
①国潮产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可是,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国潮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仍然是浅层次的,往往重其表而轻其里。比如,一些品牌对于国潮的理解还停留在龙凤、图腾、繁体字上,甚至从古代随意挑选一个物件并将其化作具体“符号”印在服饰上,再染上年画风格的配色,就为自己打出国潮的噱头。这些附庸风雅的产品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潮产品,说白了,不过是把传统文化当作装点门店的“包装纸。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真题卷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3)

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真题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归省.(xǐng)糜.(méi)子龟.(guī)裂强.(qiǎng)词夺理B.羁.绊(jī)翩.(piān)然眺.望(tiǎo)挑拨离间.(jiàn)C.萦.绕(yín)襁.褓(qiǎng)盎.(àng)然拾.(shè)级而上D.冗.(rǒng)杂狩.(shòu)猎翌.(yì)日出类拔萃.(cuì)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翡翠浩劫接踵而至眼花缭乱B.奠定悠扬纷至踏来风雪载途C.追溯彷徨阳奉阴违轻歌曼舞D.颠簸家眷草长莺飞五彩斑斓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B.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可是最美逆行者的背影依然历历在目....。
C.云是天空的脚步,水是绿地的眸子,大自然的美丽令人叹为观止....。
D.她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曲靖市全力以赴推动创建工作落实落细。
B.为了防止疫情不再死灰复燃,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来应对。
C.受到疫情的影响,学生迟迟不能开学,老师们家访的足迹走遍千家万户。
D.我看到了她迷人的笑容和悠扬的歌声。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疫情拖累的两三个月非常短暂,对整体学习而言,影响非常有限②培养自律精神、自学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才是更好的学习方式③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事,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要经历十多年的时间④因此,大家不必太焦虑,对教学进度无需太过关注⑤应将眼光放长远些,摒弃短视的“补课思维”,尊重学习规律,合理调整教学时间和作息时间,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A.①④⑤③②B.③①④②⑤C.③①④⑤②D.①②③④⑤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学过的课文《小石潭记》《马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记”“说”“歌”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出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任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
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
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
情感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内在心理的关系。
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
家园感的实现离不开对环境进行建设。
环境建设有两种指导理念:一是功利的原则,二是审美的原则。
两个原则必须是统一的,且应以审美原则为主导,也就是说可以将工程建设转行为景观建设,让工程既有利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又有利于人类的审美。
此外,家园感的实现也离不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一是需要科学技术,二是需要理念。
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
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
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
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环境作为人的家园,既是空间的,也是历史的。
我们应该适度开发自然资源,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并努力建造乐居的环境。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1.下列有关“环境”和“资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作为环境的自然与作为资源的自然都是人的价值物,参与到人的价值创造中。
但二者又有所不同。
B. 自然作为环境,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家园。
这种情况下,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C. 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D. 自然作为资源,可以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人掠夺的对象,而不加限制地掠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想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
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其中宜居是基础。
B. 利居,任然把环境作为利用的对象,即重视自然作为资源的价值,忽略自然作为环境的价值。
C. 乐居既要体现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又要满足居住者对环境的情感认同,还要体现深厚的文化感,三者缺一不可。
D. 环境对人的亲和性与人对环境的依恋感是家园感的表现。
乐居满足了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因而乐居是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由于资源的枯竭会危及人的生存,所以人类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环境。
但与此同时,适度开发自然资源的工作也不能停。
B. 湖岸植树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保护环境的做法,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空间,而且也让家园感具有了持续性。
C. 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应强调功利与审美的统一。
例如,可以将工程建设转行成景观建设,也就是将审美理念融入工程规划中。
D. “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周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透彻。
司徒有清见,叹曰:“汝颍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
”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
弱冠,袭父爵武城侯。
中兴建,位至吏部尚书。
顷之,以醉酒,复坐门生斫伤人。
免官。
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
上疏让曰:“臣退自循省,学不能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任,名位过量。
”固辞不受,帝诏不许。
亮尝谓曰:“诸人成以君方乐”。
对曰“何及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
”帝宴群公,酒酣,从容曰:“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固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帝大怒,手诏付廷尉,将加戮,日方之。
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宽裕友爱。
弟嵩尝醉谓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燃烛投之。
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王导甚重之。
尝于导坐傲然啸咏,导云:“卿欲希嵇、阮邪?”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及王敦构递、湿峤谓曰:“大将军此举类似有所在,当无滥邪?”曰:“君少未更事,人主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岂可举兵胁主!共相推戴,未能数年,一旦如此,岂云非乱乎!彼狼抗无上,其意宁有限邪!”既而王师败绩,奉诏诣敦,敦曰:“卿负我!”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率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
”敦惮其辞正,不知所答。
帝召,谓之曰:“近日大事,二宫无恙,诸人平安,大将军故所望邪?”曰:“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
”我劝其避敦,敦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求活,外投胡越邪!”俄而被收,经太庙,大言贼不绝,祈速杀。
语未终,收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
遂遇害,时年五十四。
(摘编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九》)【注】①多用于人名。
②乐广:晋贤士,《晋书》云其“名重于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自顷雅道陵迟..陵迟:衰落。
B. 复坐.门生斫伤人坐:因……犯罪。
C. 诸人咸以君方.乐广方:比拟。
D. 何乃横.得重名横:强行(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5分)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白居易《琵琶行》)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最后的黄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爷爷是染布的。
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
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
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
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料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
“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
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几口大锅开始染布。
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
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扰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
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
青色衬着爸爸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
没过半月,爷爷快乐的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
于是,镇子里又了有大染坊。
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
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的多嚼几把黄豆,还取了奶奶。
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
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
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北,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发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
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
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
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
没钱,就赊账。
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计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
大染坊被抵了赌债。
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发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
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
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着嚼它。
不知是黄豆大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品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