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初中语文升学考试试题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福州卷)语文(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0题)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一狼径去(离开)惟危楼一座(高)B.选贤与能(通“举”)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点点)C.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领会)D.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惠子相梁(做宰相)2.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任选一句修改。
(3分)为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交通乱象,(1)福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2)交警通过增设护栏等措施来解决行人横穿道路,保障非机动车、行人出行安全。
我选句,修改后的句子:3.综合性学习(8分)【小题1】在“科海泛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社会问题。
根据你了解的有关科学技术正面功能和反面效应的事实,参照例句,仿写一个句子(2分)例句①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
例句②塑料袋的发明和使用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也可以污染环境。
【小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材料一】潜水艇的发明者之一西蒙在自传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现代直升飞机发明者西科斯基的灵感源于年轻时读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云的快船》,他经常引用凡尔纳的话“一个人可以想象任何东西,另一个人可以使之变成现实”。
【材料二】1914年,威尔斯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释放》的科幻小说。
该小说想象1933年出现“人造”原子能,接下来发生一场灾难性的世界大战,最后出现一个全球性的和平政府。
物理学家齐拉特于1932年阅读了这部小说,该书启发他于1933年解决了核键式反应出现的一个问题,也启发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起了在国际上控制军备、和平利用核能的运动。
从以上材料中你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小题3】科学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的巨大动力。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真题卷湖南邵阳中考语文试卷

湖南省邵阳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一、古诗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30分)1.名句积累:古诗文默写填空。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2),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诚子书》)(3),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5)文大祥用鲜血和生命奏响的壮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至今仍可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文天祥《过零丁洋》)(6)根据关键词写诗句。
关键词:泥、奉献、花;诗句:,。
(龚自珍《己亥杂诗》)关键词:愿、思念、月;诗句:。
(苏轼《水调歌头》)1.(1)长河落日圆(2)非淡泊无以明志(3)曲径通幽处(重点字:幽)(4)谁言天地宽(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重点字:汗)(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重点字:碾)2.古诗阅读。
(2-3题,共5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①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2.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诗,《南征》押韵工整,押韵。
(2分)3.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3分)2.五言律诗 in。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五言律诗,又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一种样式,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
这两首都是五言律诗。
结合《南征》一诗中“林、襟、心、音”可知,压“in”韵。
3.同: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对自己日渐衰老(伤时、悲己)的感伤。
异:《春望》一诗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
《南征》表达出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在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赏析作者情感。
初升高中考试题库及答案

初升高中考试题库及答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绯红(fēi)蓦然(mò)恣意(zì)拈轻怕重(niān)B. 踯躅(zhú)缜密(zhěn)瞠目(chēng)揠苗助长(yà)C. 缄默(jiān)恻隐(cè)睥睨(pì)锱铢必较(zī)D. 桎梏(gù)砥砺(dǐ)蹉跎(cuō)稗官野史(bài)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再接再励一愁莫展B. 汗流浃背声名狼藉偃旗息鼓C. 黄梁美梦金榜提名风声鹤唳D. 脍炙人口出奇制胜礼上往来答案:B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平民)B.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卑鄙:地位低下)C.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败军:战败的军队)D.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驽钝:愚笨)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C.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D.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答案:A二、数学试题及答案1. 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1)(3x+2)(3x-2) = ______答案:9x^2 - 4(2)(a+b)^2 = ______答案:a^2 + 2ab + b^22. 解下列方程:(1)2x - 3 = 7答案:x = 5(2)3x + 4 = 2x + 8答案:x = 4三、英语试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1)I don't know _______ he will come tomorrow.A. ifB. whetherC. thatD. what答案:B(2)She is always the first _______ to school.A. getB. getsC. to getD. getting答案:C2. 完形填空:One day, a poor farmer was working in his field. He found a _______ gold coin.A. realB. trueC. rightD. good答案:A四、物理试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1)下列哪种物质的密度最大?A. 水B. 空气C. 铁D. 木头答案:C(2)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0N,它的质量是?A. 10kgB. 5kgC. 20kgD. 1kg答案:A2. 计算题:(1)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它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
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共26分)(一)积累(共11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2分)安徒生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幼年的穷困,青年的自卑,成年的孤独,幸福只是偶尔点zhuì其间。
经过苦难的过lǜ,流淌在安徒生童话中的是那浓重的忧yù,使他的作品获了一种高贵的格调。
“拇指姑娘可以坐在这花bàn上,用两根白马尾作桨,从盘子这一边划到那一边。
”2、古诗文默写。
(6分)(1)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
(2)在你的阅读积累中,寻找两句表现江南迷人春色的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现在人们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时,常常引用到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
3、名著阅读。
(3分)下午放学后,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备借一本文学名著。
面对眼前众多的书,李林不知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热情地向他推荐。
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部),从书名、书中一个人物、作品的特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4个方面向他作些介绍。
备选书目:《童年》《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运用(共10分)4、按下面语段的内容及句式仿写一个句子,使它与原句构成排比句。
(2分)爱雨的人是不想躲雨的,让那清凉的雨丝,洗去你心灵上的尘;让那多情的雨丝,诉说你心中的爱;,。
历年初中语文升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共8页,七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4分) 全卷书写分二、(22分) 完成下面1—8题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
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
揉()碎了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绿竹林青草地。
2. 根据课文意思和拼音提示在括号中填写词语。
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shūchàng()的气。
那拱桥的强劲的大húxiàn(),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xiānxì()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xiāohún()!3.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汉字。
同舍生皆被()绣,()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艳意。
4.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名。
①《窃读记》:②《人的高贵在于灵魂》:③《岳阳楼记》:④《我的叔叔于勒》:5.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
行至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
①本段描写突出了景物的一个特点:。
②本段描写的词运用很有特点,如“”句中的“”就写出了。
6.由荆州市旅游局、荆州市文物局等单位联合推出的“一句话叫响荆州”荆州旅游宣传语有奖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请你也参与其中,拟一条荆州旅游宣传语。
7. 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升学初中考试答案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沉默(mò)B. 沉浸(jìn)C. 沉重(zhòng)D. 沉着(ché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B. 由于天气太热,他中暑了,所以我们决定去医务室找医生。
C. 他的勤奋刻苦,使得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
D. 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要努力奋斗,不断进取。
3. 下列成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举世闻名B. 眼疾手快C. 鱼贯而出D. 一鼓作气4.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拔苗助长(bá miáo zhù zhǎng)B. 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C. 雪中送炭(xuě zhōng sòng tàn)D. 鹿死谁手(lù sǐ shuí shǒu)5.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以108位好汉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反抗封建统治的英勇事迹。
B.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为线索,讲述了他们一路上的艰辛历程。
C. 《红楼梦》是曹雪芹所著,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D.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著,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局面。
7. 下列对联中,符合对仗工整、意境优美要求的一项是:A. 青松挺秀迎春早,碧水潺潺送暖来。
B. 碧波荡漾映晴空,绿柳垂丝舞春风。
语文近十年内的中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伏(qián)神秘(mí)奔腾(bēn)B. 拘束(jū)峰回路转(fēng)振奋(zhèn)C. 调剂(jiè)赋予(yǔ)纯洁(píng)D. 调和(tiáo)惊愕(è)奔腾(bēn)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B. 雕梁画栋C. 欣喜若狂D. 翩翩起舞(应为“翩翩起舞”)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他每天都会坚持学习。
B.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图画精美。
C. 她不仅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D. 学校要求每位学生都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星星像眼睛,月亮像眉毛。
B. 雪花飘飘,飘飘雪花。
C. 他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榜样。
D. 这朵花真美,像一颗小小的宝石。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总是默默地帮助别人。
改句:他默默地帮助别人。
B. 原句:这本书很有趣,大家都喜欢看。
改句:这本书很有趣,大家都喜欢看。
C. 原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改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D. 原句:这个花园真漂亮,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改句:这个花园真漂亮,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一棵树一棵树,静静矗立在荒野中,它没有同伴,没有水,没有阳光,但它依然顽强地生长着。
风吹过,树摇晃着身体,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孤独;雨滴落下,树挺直腰杆,仿佛在展示自己的坚强。
岁月流转,树逐渐长大,它的枝叶繁茂,它的树干粗壮。
有一天,一位行者路过这棵树,被它的坚强所感动。
他拿起笔,写下了一首诗:一棵树,孤零零,矗立在荒野中。
无水无阳光,却顽强地生长。
行者把这首诗贴在了树上,然后继续前行。
初三升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欢腾漫步恰到好处毕恭毕敬B. 踟蹰蹒跚琳琅满目精疲力竭C. 赋予融化融会贯通毕恭毕敬D. 纷扰累赘碧波荡漾毕恭毕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B.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
C. 这场演讲比赛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演讲能力,还锻炼了我们的心理素质。
D.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B. “你看过《三国演义》吗?我知道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C.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体育也很棒。
”D. “他最近在学吉他,每天都要练习很长时间。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高高地挂在夜空中。
B. 那朵花红得像火焰,美得让人陶醉。
C. 她的歌声如泉水般清澈,让人心旷神怡。
D.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真是让人羡慕。
5.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热情)地接待了每一位来访的客人。
B. 他的演讲(生动)有趣,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C. 她的画(美丽)动人,让人过目难忘。
D. 这场篮球赛(激烈)异常,双方队员都拼尽全力。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那片绿洲沙漠边缘,有一片绿洲。
绿洲里有一棵古老的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
这棵树见证了绿洲的沧桑变迁,也见证了这里的人们。
从前,绿洲的人们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他们辛勤劳作,自给自足。
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围坐在树荫下,谈论着白天发生的事情,分享着快乐和烦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绿洲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风沙肆虐,土地荒漠化,水源也变得稀缺。
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科学家来到了绿洲。
他看到了这里的困境,决心要改变这一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一(4分)全卷书写分二(22分)写成下面1-8题1.根据文章与拼音在括号中填写常用字。
它没有(pósuō)()的姿态,没有(qūqǔpánxuán)的()(qiúzhi)()。
也许你要说她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pángyìxiéchū)()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
予独爱莲之( ) ,( ),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焉。
3.在下面句子中适当的地方分别加上书名号、引号。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愿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4.品析句式特点,在具体的语境中续写一个句子。
如同赞美每一个温馨的早晨,我赞美太阳递给我的第一缕晨曦。
借助晨曦,我看见庄严上升的国旗,看见大海激动的波涛,。
我要给我们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以衷心的祝福:早安,中国。
5.读下面文段,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
(6个字以内)在提高天津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天津市有关部门每年都要投入相当的经费用于节水科技攻关。
目前,天津自主开发研制的连续微滤设备、膜生物反应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装置、集装箱式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等多项节水科技成果在全市乃至全国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6.从下面的描写段中找出两出表现香菱学诗如痴如醉的细节。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
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
”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细节一:细节二:7.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①哲理类:入则无法家拂士,也则无敌国患者,国恒亡,②勤学类:天大寒,,,。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③豪情类:李白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④思念类:,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2题。
(8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在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9.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胜状: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10.“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前人之述备矣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1.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
12.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四(12分)阅读选文《美丽乌龟》,完成13-18题。
美丽乌龟我曾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它的壳和头尾都是翠绿色的,在翠绿色的壳上有着深咖啡色的花纹。
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一点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
最奇特的是那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线条翘起,像是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对人注视,一眨也不眨。
是在一位画家朋友的画室看见那美丽的乌龟的,我对朋友说:“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乌龟,可惜没有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几张相。
”朋友向我谈起这只乌龟的神奇,他在巴西旅行时,第一眼看见就爱不忍释,因为没想到世界上有这么美的乌龟,于是百般恳求,出了高价才向原来的主人购得。
但是用双手才能环抱的大乌龟,重达三十公斤,怎么带回来呢?通过了动物进出口的种种繁复检验,才从海运用货柜托运回来。
“巴西到台湾的货轮开了三个月才到,我心想:万一死掉了,就作成标本。
没想到开箱的时候,它还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张开,吓我一大跳。
”朋友说。
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乌龟。
万万没想到朋友说:“乌龟死了,这是牠的壳,我留下来做纪念。
”航行过万里,在木箱子靠着一息都能尚存的乌龟,怎么会死呢?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一个星期,想想不能每天喂它,离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来后少了一把,龟却死了。
后来找了一位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气吃了。
”我和朋友抚摸着巴西乌龟留下的壳,内心感慨不巳。
在极度的黑暗中饥寒交迫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呀!1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乘法说明本文的写法。
(10字以内)14.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概括本文中的故事。
(20字以内)15.从表达目的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评析。
本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只巴西乌龟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的感情。
16.从构思技巧的角度,在文中找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17.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说本文的“对比”。
18.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一句话表达你读了乌龟的故事之后的感悟。
五、(12分)阅读选文《茶马古道》,完成19-24题茶马古道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运送茶、马的“古道”。
“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以茶易马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注:换取)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名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人非常喜欢饮茶。
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
尤其是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
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共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汉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从唐、宋一直延续到元、明、清。
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
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
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
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19.文意把握――根据全文内容,简洁说明什么是“茶马古道”。
20.作品感受――试写出表示本文说明顺序的关键词语。
21.要点概括――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22.段落分析――第四段中说明元代在“茶马古道”发展史上重要举措的句子是:23.文句理解――文中点明“茶马古道”重要作用和意义的句子是:内容探究—根据文章有关内容证明:“茶马古道”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
六、(12分)阅读选文《江山之助》,完成25-30题江山之助据记载,隋代僧人智永,“闭门习书三十年,写得《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
所退笔头五簏,埋作笔冢”。
智永历来被视为勤学典范,尤其是心如古井的寺院生活,使他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离,沉浸在青灯黄卷、晨钟暮鼓的事佛环境里。
古今确有一些书法家,适应于室内的寂寞生活,离不开邮票般大小的家园。
书法本来就是寂寞之道,临摹古帖,遥追古人,都是独自在静谧中进行的。
室内的苦练遂成美谈,似乎,书法学习就是室内的产物。
其实书法家艺术生活的另一面是游山玩水。
山水之乐同样是书法家的本性,“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是何等的。
山水之乐洗去了书斋枯坐的寂寞,场景转换了,心境也为之一变。
老子曾说:“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山水间徜徉和在书斋中勤奋,感觉是不一样的。
山水对学书者好像是无所言无所教,但人在周游目览中“以悦为安”。
王徽之称:“散怀山林,萧然忘羁”,山水美景洗去了杂念琐碎,使人进入其中,有回归天性的精神自由。
像著名的竹林之游、兰亭修禊、西园雅集,文人都带有休闲交流的宽松。
走出书斋,优哉游哉,一些佳作也在游山水间产生了。
山水无语,处处都有玄机,试探着书法家的性灵。
譬如荷池萧然远俗之美,在书法家眼里,构成了清幽脱俗的韵味。
书法家对于景物有着天生的喜爱。
王羲之爱鹅,支道林爱鹤爱神骏,王徽之爱竹,都钟情于清洁高雅的审美性格之物,它们传递着鲜活的信息,足以引发书法家遐想神游,使人脱略形迹而重精神享受,联系到书法之理、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