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随笔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有感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通用5篇)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通用5篇)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通用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我收藏了很多书,间歇性踌躇满志,买书如山倒,但是内心会被懒惰与拖延的力量束缚,以致看书如抽丝。
比如说这本《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明明知道这是一本教育叙事的宝典,明明知道好多校长都强烈推荐老师们阅读,明明知道这是我所需要的营养。
书签早已就位,只是从二月到五月,它就静悄悄地躺在我的桌子上,只差一个翻页。
直到,拾光读写坊交流会,范老师强调共读这本《寻找不一样的教育》。
范老师双手捧着这本书,虔诚又认真地娓娓道来:“读了这本书你就知道,王维审老师是和我们一伙的——书中乐着我们的乐,苦着我们的苦,恼着我们的恼,悲伤着我们的悲伤,鄙夷着我们的鄙夷。
每一个故事还原了有破洞的教育现场,接着又用教育理想的针线缝补了现场。
”我疑惑地笑了起来,王维审老师和我们是一伙的吗?一伙,是指什么意思啊?忍不住翻阅随便开来,略略读了几个片段,哈哈,还真是好看!故事生动,讲述有趣,读来毫不费脑子,却好似给心灵开了一扇扇窗户,通透明亮。
我读到了王维审老师用力的青春年华。
学生时代的优异成绩,发表作文的荣耀欢喜,浪漫轻狂的诗歌梦想,两次高考的倔强努力,临时工生活的尴尬窘迫,公办教师的一波三折。
王维审老师在文中调侃自己不像戏剧里那样——一个人一旦遭受磨难,总会迎来美好的未来。
可是啊,“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身处低谷的年青的王老师,选择了咬紧牙关多走几步——用力修己,用心教育。
我曾有幸见过王老师一面,讶异他年轻的面容,惊诧他爽朗的笑声,仿佛是一番没有被这世界欺负过的样子。
我心里暗暗敬佩,这大概是“相由心生”——王老师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一颗积极向上生长的心。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在阅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3 老师的作品《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叙事》这本书,我怀着学习的态度走进了王老师撰写的一个个教学事例,与其说是教学事例,可能用“故事”来形容更为恰当。
王维审老师对自己在教育一线工作中遇到的问提进行细节分析,积极反思,认真归纳,使自己真正做到了教育的有心人,多少年磨炼下来,他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育感”天赋异禀的人。
我想说的只是尽量多的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去发现他们的问题、成长并加以记录、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要摒弃对孩子的偏见,用欣赏的眼光帮助孩子打破生命的盲点!《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5 不同的对待方式,造成学生以后不同的人生。
一个个触动心弦的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你我周围。
这本书的读者不应该仅仅是教师,如果更多人看到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他们就会明白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会有多大,不管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
年龄越小影响越大。
老师无意的一句话可能点燃一个幼小的求知的火种,也有民戏言:老师不一定能帮你把成绩提上去,但可以把你的成绩拽下来。
教师的社会地位再低,再多的人瞧不起这个职业,教师自己清楚:当老师不难,难在踏踏实实当好老师。
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身份最是普通,这个群体对教育的影响确是无法估量。
注:读书过程中,感慨很多,比如越深入越发现牛人多,越深入越发现当好老师匠就需要匠人精神,潜心做学问真的不容易;比如教师行业是否就注定要守住清贫?比如有的“名师”只是因着“名校”;比如众多真正优秀的老师只是在默默无闻;比如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分数;比如教师行业中有许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现象,有可能孩子的某个优秀特征在大学里显现出来是因为他的小学老师的某个教育行为——而今天只是趁着晚自习记录下一点点,敲打下来备忘。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6 利用暑假的时间,我仔细阅读了王维审老师写的这本书,或许没有王老师亲身体会的那样深刻,但也让我内心和对教育的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无论是传统的学堂教育还是现代的终
身学习,都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
本书给我带来了对教育的新的思考和启发。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多样的案例和实践,探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
如何以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培养下一代。
这些教育方式包括传统学校教育、家
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实践学习等。
通过对比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
发现,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这本书也提到了许多引人思考的问题。
例如,当前的教育体制是否过于
重视应试教育,是否有足够的关注个体学生的发展和兴趣,以及如何通过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教育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而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
需求。
阅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不仅让我对传统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
意识到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和个体需求的发展。
在面对未来的教育挑战时,我们应该敞开思维,积极探索创新的教育方式,以培养有思想、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通过阅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明白了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
传递,更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本书给予了我对教育的
新的思考,在今后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思维方式,努力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为培养未来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2023年《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书心得

(寻觅不一样的教育)读书心得拜读了王维审的专著(寻觅不一样的教育),不经意间被这个“典范教师〃触动。
他的教育确实不一样,又似乎和我的教育一样,精确来讲我也和王老师一样,正在寻觅这种不一样的教育。
“每一个教师都期望能够给学生最好的教育,也都期望自己能够拥有最好的教育。
只不过,不同的人对好教育的认识不同,给予好教育的评价标准也会不同。
在很多人看来,好的教育就是分数高的教育,就是升学率高的教育,分数一度成为教育的普适性评价标准。
那么,这种观点到底对不对?我以为,完全正确。
无论怎么解读与修饰,分数无疑都是当今教育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获得高分数也是全部人的行为目标。
所以,分数没有错,争取分数也没有错,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去获得分数。
〃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大概有两种教学方法:一是以做题战术为主的靶向阅读,其目的就是提高英语考试阅读题的分数,因为现在卷面上阅读题比例却来越大;二是以体系阅读为特征的慢阅读,从简单的绘本到世界名著,其目的在于滋养生命成长,并在渐渐的行走中获得分数之类的收获。
很明显,直接指向分数的教育见效快、易成名,但是明显窄化了学生的成长路径。
而那种指向生命成长的教育,则如中药治病,不会在短期内见到效果,倘假设以分数来量化,或许会在肯定的起始阶段处于劣势。
也正因此,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而有意忽略后者。
原因很简单,教育属于“百年树人〃的事业,真正的教育只是一个栽树的过程,教育的效果和成绩未必能够在教师的任教期间显现。
如此,一个能够只管栽树不看收获的教师就显得难能可贵,其教育境地与勇气都值得推崇。
现在的教育,大都还是直接指向分数的教育,一切的努力也都还是直接指向分数。
一个教师,如果可以多做一些不是直接指向分数的教育,多做一些分数之外的努力,就是最值得尊重的教师。
反观我的教育,一直处在一种撕裂状态。
无论教育理念上,还是教学初心,我坚持做“栽树〃的教育,不拔苗助长,也不乱施化肥激素促其速长,我期待“百年树人〃的美好。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 读后感

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有感荥阳六小禹璐“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个舞台,每个人都要在上面演出一个角色。
其实,教育也是一个舞台,我们都在扮演一个相同的角色——教师。
只不过这样的扮演,有的顺风顺水,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
庆幸的是,我们都没有选择放弃。
”前不久读完王维审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段话就深深印在了我的心头。
虽然以前也经常看书,但都是些专业书籍,里面都是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相当枯燥难懂,而王老师的这本书却大不相同,里面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简单易懂,但又让人发人深省。
王老师的这本书分为五个章节:《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我们需要怎样的故事》,《找到一种最好的表达》,《从事例走向事理》,《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而每个章节又借助一个个故事向我们叙述了教育叙事写作的意义,怎么写、如何表达、怎样写好以及写作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王老师就是这样借助一个个故事循序渐进地为了我们展开了教育叙事写作的密码,让读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以故事为范例慢慢领悟了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的特点以及写教育叙事的意义,并掌握了教育叙事的一些基本写作方法。
这样,故事不仅为初学教育写作的老师推开了一扇通往叙事写作的窗,而且成为了叙事写作的范本,让老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谓相得益彰。
书本是一样的,但教书育人的方法却有很多种。
王老师就是这样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净、质朴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
尤其是今天读到其中的一节“我们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时,感触较大。
作者提到在与第一届学生聚会之时,他问他的学生,你们都是靠什么小有成就的?结果学生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比如从老师那里学会了担当、坚持、诚信、爱心等等,但是没有人提到自己优异的成绩是让自己成功的关键。
老师读书心得 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有感

老师读书心得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有感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一本为教师立言的教育书籍《寻找不一样的育》,作者是山东临沂市的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叫王维审。
王老师的这本书,既有对一线教师叙事写作的精要指导,又有对教育的深度思考和反思,堪称教育叙事写作的范本。
王老师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中的故事,用真实、质朴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
王维审老师对自己在教育一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节分析,积极反思,认真归纳,使自己真正做到了教育的有心人,多少年磨炼下来,他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育感”天赋异禀的人。
王老师用了教育叙事的方法,将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点滴琐事进行阐述,从中告诉我们只有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才可以改变教师的行为,教师的精神世界才会慢慢丰盈。
从《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中,我们读到了一个真正的草根出身、历经磨难、却执着生长,最终发现了教育的意义,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的王老师。
他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只有来自教师自己内心的觉悟和觉醒,才能完成教育生命的自我救赎;从《早读哭泣的孩子》、《懂得欣赏,比什么都重要》等故事中,我们读出了教育不是简单的命令或判断,教育需要智慧,用那些泛着灵气的小招数、小技巧成就了很多掺杂着疼痛与快乐的小故事,让我们的教育多了一些轻松和惬意;从《行走也是一种教育》、《种瓜,也是为了看花》等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牵着学生的生命,带着希望和欣赏,慢慢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的师者情怀: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栽种,千万不要过分关注最终收获什么,而是要学会欣赏过程。
不一样的教育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领悟,需要我们每个教师用心去感悟,多做教育中的有心人,使我们真正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向。
请相信:你若寻找,便能得到!。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书笔记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书笔记读完王维审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一书,心生颇多感触,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反思。
作为同样是来自一线教师的我,自己的教室内、校园里、生活中同样有教育故事,然而,却没有像王维审老师那样,去发现、思考、总结那些故事,心以是为憾!所幸《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一书,维审老师总结了他写叙述教育的心路历程,并告诉了写作的角度、技巧与方法,为叙事教育写作提供了范本,如今我得此一书,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 一、躬耕叙事教育,开创授课新法;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赋。
努力并坚持行走是成功的关键,做一件事容易,但十几年如一日做一件事就不容易,所以,就有了“平凡的事常常做成就伟大”的说法。
可以说,王维审老师之所以能够从一个会场奔赴另一个礼堂为众多的老师们指点迷津,和他多年来无数次与孩子们一起寻找教育的真谛并用文字镌刻生命叙事是分不开的,王老师是一个为文字而生的人。
在王老师的自序里“寻找——确认——救赎”如一条灵魂之绳将散落在生命里的珍珠勾串起来,寻找从写作开始,确认起智于文字,救赎信仰叙事的不一样教育……事实上,这也是王老师对自身成长的一个快照,这个快照浓缩了一位教育行者的漫漫师道,也给出了一代代后起行者的生命轨迹——文字书写教育叙事,叙事滋养教育生命,这就是不一样的教育。
这本书中带给我的又是高于叙事教育的人生价值、人生意义。
二、用心讲好故事,启迪师者灵智“教育写作应该是王维审教育生涯的主根。
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读书,观察,实践,思考,记录……让思想与情感之根根植于教育大地的深处。
”李振村老师做的序是一语中的,“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我们需要怎样的故事”、“找到一种最好的表达”、“精心讲好自己的故事”、“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单看一个个标题便知,这是一本情理并肩的著作,直入心灵的叙事往往最容易引起阅读者情感的共鸣,抵近生命的说理又能启迪阅读者封存的教育智慧,再加上切实的指导,真的不愧是一本教师成长的写作宝典,这种编排方式,是我们一线老师最喜欢的,比纯粹的理论阐述要受欢迎的多,王老师的用心、细心令人敬畏。
教师读书随笔真正的教育——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真正的教育——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有感在学校发布的《暑假教师道德课堂读书活动图书推荐》的目录中,我一眼便选中了《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叙事》这本书,从书名我推断,这应该是一本贴近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书籍,里面有很多的具体事例,我觉得这类书籍对我们的帮助往往要大于那些纯理论性的书籍,所以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在序言中,我对作者王维审有了简单的认识:草根出身,经历坎坷,善于在教育中思考,不断地反思、成长……读着这本书,我又对王维审老师充满了敬佩之情:敬佩他的工作能力,敬佩他的流畅文笔,敬佩他的善学善思……他用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如何克服;面对烦恼,如何消融:面对“瓶颈”,如何成长;面对问题学生,如何关爱……更巧妙的是,他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不仅教我们怎么做老师、做教育,还教我们怎么写叙事、写反思。
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这真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我为自己的选择沾沾自喜。
王老师在一线工作多年,对于我们的现状了解深入,他理解我们老师所有的烦恼、苦楚,但却诚恳地告诉我们,所有的困难都不能成为自己不成长的理由。
我们面对问题时,总是抱怨自己的不如意,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能力有限,知识有限,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
要有能力去解决问题,就要善于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成长,只靠怨天尤人和自甘平庸是没有丝毫用处的。
记得我教过的最“无可救药”的一个学生就是森。
他是四年级时转到我们学校的。
刚转来不到一个学期,就经常听闻他的“英雄事迹”,办公室的常客更是非他莫属。
他长得白白净净,相貌端正,衣着得体,单从外貌你绝不会相信他是爱捣乱的学生。
而且他极聪明,四年级时语数英三科都名列前茅。
五年级时,我成为了他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可以想象,我对他的印象已经糟糕透顶。
所以,从一开始,我对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带着感情色彩去看待的。
每天进入教室,总是能接收到关于他的形形色色的报告:写纸条骂人,吐别人口水,在前面同学的衣服上写字,把鼻涕抹在别人身上……这些事情让我觉得,这个孩子不仅是调皮,更是道德有问题,他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是性质极恶劣的,而且无论你怎么跟他交流,给他讲道理,他从来就不觉得自己有一点错,总是别人招惹了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读书随笔《寻找不一样的教育》
有感
读完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反思。
我们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校园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
然而,我们却没有像王老师一样,去发现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总结那些故事。
在这本书中,王老师总结了他写叙述教育的心路历程,并告诉了我们写作的角度、技巧与方法,为我们的叙事教育写作提供了范本。
王老师是一个为文字而生的人。
他从临时工考入大学;大学毕业做校工;能当老师了,却又面临历史专业毕业教数学的专业错位;长期在农村执教……现在的王老师有很多头衔,“国培计划”中小学班主任研修项目授课专家,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功勋指导教师”,“叙事德育”倡导者和实践者等等。
这些改变都缘于文字。
由于他的性格与人生经历,他说他渐渐习惯了寂寞,学会了用读书、写作来驱逐寂寞。
王老师说“是寂寞给了我隐忍的勇气和成长的力量,也让我在寂寞中收获了他人所疏忽的、舍弃的很多东西”。
这本书中他带给我们的又是
高于叙事教育的人生价值、人生意义。
他用简短的一句话,标注了教育叙事写作的意义:“教师进行教育叙事写作,不仅是为了戳破生活的真相,安顿生生命里的痛感,更重要的是为了找到摆脱教育困惑的出口,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
”而在背面则从“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成就教育”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了“为什么写教育叙事”。
接着用《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换一个方向成长》、《再加10%,从平凡到卓越》三个成长主题故事进一步叙述了教育叙事写作的意义。
而书的第二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故事》则是通过五个主题故事为我们讲述了“教育叙事写什么”;第三章《找到一种最好的表达》也是通过五个主题故事向读者说明了在教育叙事写作中“怎样呈现教育事件”;第四章《从事例走向事理》借助五个主题故事详细介绍了“怎样写好教育叙事”;第五章《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更是借助故事阐明了写作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王老师就是这样借助一个个故事循序渐进地为了我们展开了教育叙事写作的密码,让读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以故事为范例慢慢领悟了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的特点以及写教育叙事的意义,并掌握了教育叙事的一些基本写作方法。
这样,故事不仅为
初学教育写作的老师推开了一扇通往叙事写作的窗,而且成为了叙事写作的范本,让老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谓相得益彰。
而这一个个发生于寻常教育生活中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更是一种成长的力量、教育的智慧和师者的情怀。
我想,我们也能在平常的教育生活里,通过阅读、观察、实践、思考……用文字,用叙事写作给我们一个温润、和谐、美好的教育开端。
读完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反思。
我们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校园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
然而,我们却没有像王老师一样,去发现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总结那些故事。
在这本书中,王老师总结了他写叙述教育的心路历程,并告诉了我们写作的角度、技巧与方法,为我们的叙事教育写作提供了范本。
王老师是一个为文字而生的人。
他从临时工考入大学;大学毕业做校工;能当老师了,却又面临历史专业毕业教数学的专业错位;长期在农村执教……现在的王老师有很多头衔,“国培计划”中小学班主任研修项目授课专家,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
“功勋指导教师”,“叙事德育”倡导者和实践者等等。
这些改变都缘于文字。
由于他的性格与人生经历,他说他渐渐习惯了寂寞,学会了用读书、写作来驱逐寂寞。
王老师说“是寂寞给了我隐忍的勇气和成长的力量,也让我在寂寞中收获了他人所疏忽的、舍弃的很多东西”。
这本书中他带给我们的又是高于叙事教育的人生价值、人生意义。
他用简短的一句话,标注了教育叙事写作的意义:“教师进行教育叙事写作,不仅是为了戳破生活的真相,安顿生生命里的痛感,更重要的是为了找到摆脱教育困惑的出口,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
”而在背面则从“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成就教育”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了“为什么写教育叙事”。
接着用《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换一个方向成长》、《再加10%,从平凡到卓越》三个成长主题故事进一步叙述了教育叙事写作的意义。
而书的第二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故事》则是通过五个主题故事为我们讲述了“教育叙事写什么”;第三章《找到一种最好的表达》也是通过五个主题故事向读者说明了在教育叙事写作中“怎样呈现教育事件”;第四章《从事例走向事理》借助五个主题故事详细介绍了“怎样写好教育叙事”;第五章《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更
是借助故事阐明了写作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王老师就是这样借助一个个故事循序渐进地为了我们展开了教育叙事写作的密码,让读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以故事为范例慢慢领悟了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的特点以及写教育叙事的意义,并掌握了教育叙事的一些基本写作方法。
这样,故事不仅为初学教育写作的老师推开了一扇通往叙事写作的窗,而且成为了叙事写作的范本,让老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谓相得益彰。
而这一个个发生于寻常教育生活中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更是一种成长的力量、教育的智慧和师者的情怀。
我想,我们也能在平常的教育生活里,通过阅读、观察、实践、思考……用文字,用叙事写作给我们一个温润、和谐、美好的教育开端。
读完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反思。
我们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校园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
然而,我们却没有像王老师一样,去发现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总结那些故事。
在这本书中,王老师总结了他写叙述教育的心路历程,并告诉了我们写作的角度、技巧与方法,
为我们的叙事教育写作提供了范本。
王老师是一个为文字而生的人。
他从临时工考入大学;大学毕业做校工;能当老师了,却又面临历史专业毕业教数学的专业错位;长期在农村执教……现在的王老师有很多头衔,“国培计划”中小学班主任研修项目授课专家,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功勋指导教师”,“叙事德育”倡导者和实践者等等。
这些改变都缘于文字。
由于他的性格与人生经历,他说他渐渐习惯了寂寞,学会了用读书、写作来驱逐寂寞。
王老师说“是寂寞给了我隐忍的勇气和成长的力量,也让我在寂寞中收获了他人所疏忽的、舍弃的很多东西”。
这本书中他带给我们的又是高于叙事教育的人生价值、人生意义。
他用简短的一句话,标注了教育叙事写作的意义:“教师进行教育叙事写作,不仅是为了戳破生活的真相,安顿生生命里的痛感,更重要的是为了找到摆脱教育困惑的出口,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
”而在背面则从“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成就教育”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了“为什么写教育叙事”。
接着用《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换一个方向成长》、《再加10%,从平凡到卓越》三个成长主题故事进一步叙述了教育叙事写作的意义。
而书的第二章《我
们需要怎样的故事》则是通过五个主题故事为我们讲述了“教育叙事写什么”;第三章《找到一种最好的表达》也是通过五个主题故事向读者说明了在教育叙事写作中“怎样呈现教育事件”;第四章《从事例走向事理》借助五个主题故事详细介绍了“怎样写好教育叙事”;第五章《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更是借助故事阐明了写作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王老师就是这样借助一个个故事循序渐进地为了我们展开了教育叙事写作的密码,让读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以故事为范例慢慢领悟了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的特点以及写教育叙事的意义,并掌握了教育叙事的一些基本写作方法。
这样,故事不仅为初学教育写作的老师推开了一扇通往叙事写作的窗,而且成为了叙事写作的范本,让老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谓相得益彰。
而这一个个发生于寻常教育生活中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更是一种成长的力量、教育的智慧和师者的情怀。
我想,我们也能在平常的教育生活里,通过阅读、观察、实践、思考……用文字,用叙事写作给我们一个温润、和谐、美好的教育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