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2009-01-10 13:14:16 来自: Mr.K(愛,是永恆的信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一)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

所以说: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其次是指向社会个体的,即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总之,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二)生活教育三大原理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

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教育又改造生活。

所以说“生活教育”包含主要精神有:1〉是生活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2〉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3〉是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4〉是“生活即教育”主张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第二基本原理何谓“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2009-01-10 13:14:16来自: Mr.K(愛,是永恆的信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一)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

所以说: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其次是指向社会个体的,即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总之,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二)生活教育三大原理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

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教育又改造生活。

所以说“生活教育”包含主要精神有:1〉是生活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2〉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3〉是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4〉是“生活即教育”主张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第二基本原理何谓“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一位著名的中国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深受人们的关注和称赞。

陶行知提倡的教育理念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陶行知强调,教育应该以生活为中心,以帮助孩子们学会生活为最终目的。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是针对知识本身的传授,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他主张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自然发展,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人格和性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2、德育第一,智育第二陶行知认为,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智育只是其次要任务。

他主张学校应该在德育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品德上给予更多的关注。

只有通过德育,才能够培养出健康而有用的人才。

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陶行知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认为教育应该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

他认为,教师应该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4、培养实际操作能力陶行知认为,知识和能力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但知识只是能力的一部分。

他主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课堂到实践,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融入生活中,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

他认为,这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

5、班主任作为家长同样重要陶行知认为,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主任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

他主张班主任应该像学生的家长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陶行知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这一教育理念为当代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论。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陶行知的三个观点

陶行知的三个观点

陶行知的三个观点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陶行知的三个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就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

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1、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2、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4、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5、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

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他主张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鼓励其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培
养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自 主性,认为只有具备独立自主的 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
务社会。
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教育
陶行知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教育, 认为这是培养现代公民所必需 的。
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鼓励其 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共 事务。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民主与科学 的教育理念,认为这是推动社 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04
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与应用
乡村教育改革
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是改造中国农村的重要手段。他主张通过乡村教 育改革,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陶行知提出了“教育下乡”的理念,倡导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村 ,通过创办乡村学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方式,推动乡村教育的普及
05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与影响
重视生活实践的教育价值
陶行知认为生活实践是教育的核心,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这启示我们应重视生活实践的教 育价值,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即教、学、做三者相互 关联,不可分割。这启示我们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 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03
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教育与生活相融合
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应源于生活、服务生活,最终回归生活。
他主张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从而获得真正 的知识和技能。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相互影响,通过生活实践来丰富教育内容,同时让 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科室副主任:彭春华一、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其核心理论是“生活既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 生活即教育: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之内。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终身教育思想。

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

(家庭生活当然也是教育,学校应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使学生在学校的全部生活,成为受教育的过程。

(展开讲解这一部分)2 社会即学校:“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

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传统教育是有钱有闲有面子的人才能受到的装饰品,是大小书呆子的养成所,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

这一理论可使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环境、范围都极大地增加和扩大。

应使学生生活在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里,如学校周围的街道、商店或电灌站、粮油加工站、节日氛围、人际关系以及自然景象、动植物,无一不是教育的场所、范围和内容。

这是陶行知从当时中国的社会实际出发而寻找的普及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讲解:小先生制及其由来;即知既传;平民教育。

3 教学做合一:使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以行求知,手脑并用。

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教;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最能反映其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是陶行知在国立暨南大学教育学系的演讲,请大家听一听,看看是否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二、创造力的培养: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创者。

他认为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产业的人;儿童生活是创造、生产,不是继承、享福、做少爷。

所以他特别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他发表了创造宣言,设立创造奖金,提倡创造的儿童教育,热情号召人们把创造未完成的工作接过来继续创造,要求教育者努力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2010级汉本2班黄茜 105012010052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毕生都倡导和推行生活教育。

郭沫若盛赞他:“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我认为他最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就是举世闻名的生活教育理论。

这不仅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

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的教育基本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

就其思想渊源而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脱胎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观点,但却是把杜威的学说改造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扬弃和超越。

陶行知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凡社会生活的中心问题也就是教育的中心问题,而“这个中心问题就是政治经济问题”。

教育应责无旁贷地负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的使命,“生活教育是教人做工求知管政治”。

生活教育“所负的使命:一是教民造富;二是教民均富;三是教民用富;四是教民知富;五是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

他还屡屡强调说:“第一要教育与农业携手”;“第二要教人生利”;“第三要教农民在农业上安根,在工商业上出头”;“第四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成五谷”。

为此,他要求教育要“教人发明工具、制作工具、运用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需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

有了这个新工具,才能更好地向自然界开战。

陶行知强调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

“我们是现代化的人,要过现代化的生活,就要受现代化的教育”。

他还认为,现代化的生活是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与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他当即制 止了王友,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时陶先生来到 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经等在门口。 陶先生立即掏出一块糖 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国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 到了。”王友带着怀疑的神情接过糖果。陶先生又掏出一块 糖果放在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 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接着陶先生又 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的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 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 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 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 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 再奖你一块糖,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最后,从社会与学校的关系来说,社会对学校教育有着重大
的影响,正确运用社会力量,能够使学校不断进步;同样, 学校教育的好坏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面貌,学校也能够帮助
社会不断发展
社会即学校与学校即社会
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把学校作为社会的雏形,用陶行 知的比喻来说,就是将社会上的一些假山石和花草树木移入 鸟笼式的学校,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 系,但并不能彻底改变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的现状,学生依旧 被困在鸟笼式的学校里不得解放。而陶行知的“社会即学 校”,则是主张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将社
•191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是年 秋,自美归国。 •1923-1926 年期间,主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 •1927-1930 年间,主要从事乡村教育运动。 •1931-1934 年期间,积极推行普及教育运动。 •1936-1945 年间,主要投身中国民主革命运动。 他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 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 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 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
生活教育理论
•产生背景
政治背景——内忧外患 经济背景——国民经济萧条 文化背景——中西文化碰撞 •理论渊源——杜威实用主义教育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 育
生活含有教 育的意义
实际生活是 教育的中心
生活决定教 育,教育改 造生活
一,从生活的角度来说,“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 认为,生活无时无处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要依靠 生活来对学生展开教育。生活为什么能发挥教育的作用呢? 陶行知认为,人与人在现实生活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小摩擦, 这些摩擦会促使摩擦者与被摩擦者改变自身以往的思想行为,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双方都受了教育。
二,从教育的角度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 来进行,并使生活不断得到提高。陶行知猛烈批判传统教育
与洋化教育把教育等同于读书的做法。陶行知主张,教育要
通过生活来进行,也就说,“要想让学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便须引导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只有将教育与生活结合起
来,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
从教育目的来看,“教育即生活”宣扬的是教育无目的论, 主张抓住现实,以应付眼前的事变;“生活即教育”则主张 教育是有目的的,教育应“促进自觉性之启发,创造力之培 养,教育之普及,生活之提高。 从教育对象来看,“教育即生活”主要是指在校学习的学生; 而“生活即教育”的对象,则不仅指儿童,而且还指一切人, 包括工人、农民、城市贫民、军人、妇女等。 从教育内容来看,“教育即生活”只是把社会上的“生活” 引入学校;“生活即教育”则把全部生活当成教育的材料。 从教育场所来看,“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关在学校大门里, 教育的场所就是学校;而“生活即教育”则主张生活中处处 有教育,教育的场所应是整个社会。
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首先,从社会的角度说,“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陶行知 认为,生活中处处有教育,那么作为生活场所的社会也理所 当然是教育的场所。也就是说,社会含有学校的功能。用他 的话说就是“社会即学校” 其次,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 是说,学校要了解社会的需求,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能够为社会改造和发展服务的人才。
三,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来说,“生活决定教育”,“教育 改造生活”。陶行知说:“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
活决定教育。”又说:“教育就是生来自的改造”。生活决定教育,首先体现为教育的起源、目的、原则、方法都为生活 所决定,都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其次,生活的全面性导 致了教育的全面性。再次,生活的变化必定会导致教育领域 的变化。最后,生活的连贯性导致了教育的终身性。同样, 教育反过来也改造社会生活,推动生活发展。一方面,教育 能够推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也 能提升个人的素质,引导其过积极向上的生活。
• 1910年,入金陵大学文科,先后担任金陵大学学报《金陵 光》的中文编辑和主笔,发表过许多文章和译文,宣传爱 国民主思想,191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开始筹资赴美留 学。先入伊利诺依大学学市政并于1915年获得政治学硕士 学位,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孟禄、杜威, 因其时刻不忘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 的无限挂怀,曾被同学称为“中国性”最强的学生。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生平及教育活动 陶行知(1891~1945)原名文濬, 乳名和尚,初名知行,后改行知。 安徽歙县人。他毕生从事教育, 勇于批判和改革旧教育,为中国 探索民族教育的新路。他的教育 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 展进步的教育思想,而其生活教 育思想则贯其始终。
• 1906年入歙县耶酥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接受新学教育, 在就学期间曾题词以明志“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 出一些贡献来”。 • 1908年春,怀着“医药救国”思想,考入杭州广济医学堂, 后因不满学校规定不信教者不得享受免费实习待遇而退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