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连续梁支架预压沉降观测总结报告(75墩0号块)

青荣城际铁路工程V标谭家泊特大桥(DK215+078.2~DK211+215.9)40+56+40m挂篮悬浇连续梁75#墩0号块支架预压沉降观测总结报告中交三航局青荣城际铁路工程指挥部一项目部2012年11月目录1、工程概况 (1)2、支架预压过程中的详细施工方法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1)2.1支架预压荷载 (1)2.2加载方式 (1)2.3预压观测 (2)2.4预拱度设置 (4)3、预压成果分析 (4)3.1理论计算各项变形值 (4)3.2预压结果与理论计算各项变形值比较 (5)4、支架预压沉降观测总结报告 (5)1、工程概况由于0号块现浇梁结构施工时存在一个支架弹性变形、塑性变形以及地基沉降,因而对青荣城际铁路谭家泊特大桥DK215+119.05处挂篮悬浇连续梁75墩0号块支架进行预压,在预压过程中对支架与地基及时观测,以明确该支架系统的弹性变形量及塑性变形量,为支立模板设置施工预留拱度提供依据,确保连续梁成桥后线型满足规范要求。
中交三航局v标一项目部于2012年11月9日至2012年11月13日,对青荣城际铁路谭家泊特大桥DK215+119.05处挂篮悬浇连续梁75墩0号块支架进行预压2、支架预压过程中的详细施工方法及采取的技术措施2.1支架预压荷载根据75墩0号块墩顶以外长度和梁高及截面形势对荷载进行计算得知该联梁共重232吨(墩顶以外部分),预压荷载按梁重232吨的1.2倍278吨进行预压。
由于梁体腹板存在变截面,预压应按照每米所需的预压重量进行预压。
2.2加载方式预压采用预制混凝土块,用吊车吊装逐级加载。
预压重量按计算荷载的60%→100%→120%分三次逐级加载。
压载按照3层布设,先铺设第一层,然后到第二层,最后第三层。
2.3预压观测1)预压观测预压时设4个断面,底模每个断面上设置3个观测点,对应的基础设2个观测点,如下图所示。
从预压开始前对观测点进行跟踪观测,观测的方法:使用DSZ2光学水准仪测量,测加载前标高为△1,加载后标高为△2,卸载后标高为△3,加载完成后观测120h,累计下沉量均≤15mm,连续三天下沉量<2mm后,不再观测开始卸载。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1. 引言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测量技术,用于检测地面或建筑结构的沉降变形情况。
本报告旨在总结沉降观测的成果,并提供详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2. 观测方法和数据收集在本次沉降观测中,我们采用了现场观测法,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目标区域进行全面的观测。
观测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三个固定测点和多个活动测点,以确保对沉降变形的全面监测。
观测数据的收集是通过定期观测和记录的方式完成的。
每隔一定时间,我们会对测点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准确记录。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我们采用了多次测量取平均的方法,并对设备进行了定期校正。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观测过程中,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分析地面或建筑结构的沉降变形情况非常重要。
下面是我们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主要步骤:•数据清洗:我们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以确保后续分析的准确性。
•数据整理:接下来,我们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按时间顺序排列,并计算每个测点的沉降量。
•趋势分析:通过绘制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我们可以观察到沉降的整体趋势。
如果曲线呈现出线性或近似线性的关系,说明沉降变形较为稳定;如果曲线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说明沉降变形可能存在不稳定的情况。
•空间分析:除了时间趋势分析,我们还对观测数据进行了空间分析,以了解不同测点之间的差异。
通过绘制等值线图或三维图,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不同位置的沉降情况。
4. 结果讨论根据上述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关于沉降观测的成果和结论:1.沉降趋势:经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测点A和B的沉降量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而测点C的沉降量呈现出指数增加的趋势。
这可能与观测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工程活动有关。
2.空间差异:我们的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在观测区域内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特别是在离工地较远的地方,沉降量相对较小;而在工地附近,沉降量较大。
这可能是由于工地的开挖和填方等工程活动导致的。
支架预压总结报告2

项目经理部于2013年1月13日—1月15日对9#墩0#-1#支架进行预压,每级堆载时间为24小时,经数据分析现总结如下:一、支架预压目的1、验证支架整体的稳定性;2、验证支架的沉降值,为确定箱梁的预抛高值提供依据。
二、支架预压方案支架预压分断面超载预压,对钢支架进行预压;根据箱梁各部位的重量乘以荷载系数1.1进行预压。
预压材料为钢材(挂篮材料)。
预压采用分级均匀加载,按照三级预压加载,0#伸出墩身范围1米及1#段共长4米;重量为174.7T,考虑侧模及钢管满堂支架重量共10T,总重量为184.7,方式如下:一级加载至梁重的60%=110.82t;二级加载至梁重的80%=147.76t;三级加载至梁重的110%=203.17t;根据计算每级加载重量,在钢支架上做好相应的标记。
预压时间不少于3天,并做好沉降观测记录,作为下一步支架标高调整的依据。
模拟箱梁结构荷载将钢材吊放在支架上,测得支架的变形量△弹,具体方法:预压前测出钢支架上各观测点标高,预压重量全部上去后,对支架进行跟踪观测,记录各点的沉降值;预压完后,对应分级卸载,在立底模时根据该沉降值△弹进行调整。
通过支架预压,以检测支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同时消除永久变形,测定弹性变形,进行预拱度设置,为底板高程的调整提供依据。
三、支架预压的工艺1、安装钢支架平台钢管支架搭设完成后,对支架进行检查,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钢材对接是否规范,分配梁放置位置是否按图纸进行施工。
2、布置测量标高点根据支架预压目的的要求,支架预压要验证支架整体稳定性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为此观测点的布设围绕上述要求进行。
在钢支架上布置测点,本次9#墩0#块一侧支架预压往10#方向4m范围的支架预压设两个观测断面(距墩身1米处和4米处),每个断面根据主纵梁(56#工字钢)位置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观测点采用25螺纹钢筋,焊接于工字钢上面,高度2.5米外套塑料管,防止堆载预压期间被堆载物挤压移动。
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吉安赣XXXX#墩三角形挂篮预压沉降观测分析总结报告编制:审核:审批:监理工程师:中XX公司蒙华项目经理部10月23日吉安赣XXXX#挂篮预压沉降观测分析总结报告1、预压目的为了确保挂篮施工安全,减少挂篮的非弹性变形,获取弹性变形参数,得出压重与挂篮本身的变形关系,为挂篮施工和线性控制提供挂篮弹性挠度计算的可靠依据,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对挂篮进行加载试验检验,消除整个挂篮的塑性变形,测量出挂篮的弹性变形。
2、预压方法a、预压加载按照加压荷载的0%%60%80%100%110%进行,布载截面形式应模拟梁体荷载分布。
加载顺序尽可能模拟混凝土浇筑顺序。
在加载前0%时先进行测量,第一次加载箱梁底板及腹板处,加载至于依次40%、60%、80%、100%、,加载至110%,采用1mK1mK0.62m类型混凝土预制块231块。
具体加载顺序详见荷载布置断面图。
b、采用水准仪测量,分别测量加载前读数。
加载时,按照加压荷载的0%、于40%、60%、80%、100%、110%分级进行,加载完成后观测记录,直至最后的平均沉降值2mn#满足24小时以上时方可卸载。
然后逐级卸载至100%、80%、60%、40%、%。
待总体沉降量稳定后,最后再测量一次卸载后读数。
c、在压载过程中采用水准仪实施全天候跟踪观测挂篮的变形情况并作好记录,待挂篮不再发生沉降,预压过程即告结束。
在进行压载施工中,要边进行压载,边观测挂篮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压载作业,及时查找原因,处理正常后再进行压载。
d、挂篮标高调整:架体预压前,挂篮按照设计标高调整,通过预压,观测计算得出挂篮弹性变形数值,调整梁底标高。
梁底标高=设计梁底标高+挂篮弹性变形值+设计预拱度。
挂篮预制块纵面布置图三、预压过程表1跨赣XX13#K挂篮预压记录表1丁P日期时间施工情况备注1于.10.188:009:40加载至.10.1811:4517至60%5于.10.196:3013:35加载至110%8于.10:3518:50卸载至80%10于.10.216:3014:35卸载至于3于.10.2116:5013:30加载前2于.10.1716:357:35加载至40%4于.10.1810:0014:35加载至80%6于.10.1818:159:16加载至110%8于.101513:32卸载至80%10于.107:50卸载至60%11于.10.219:4017:58卸载至于3于.10.228:10沆除口皿)号LTtnmo:陈4r总计3元年mm)T系寸元年Cnun0甘:t打口隆(mm)3%沉陆CmO6%:打工僻Cmu。
支架预压观测报告(上传)

###1桥第5跨满堂支架预压情况报告根据上报的《现浇桥面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的要求和安排,我标段于2013年7月23日开始###桥现浇桥面板的预压工作。
一、设计预压范围和重量支架预压范围为桥面板投影范围,支架预压荷载按该桥面板自重的120%设置,单跨预压总重为72.6吨(1.2×0.45m厚×8.15m×6.6m×2.5t/m3=72.6t)。
二、实际预压材料及加载总重预压荷载采用整件钢筋作为预压荷载材料,用吊机吊装到支架模板上,进行堆载预压,现场钢筋总重为:35件×1.8t+5件×2t=73t,满足单跨堆载预压的要求。
三、预压流程和观测根据现场钢筋数量和现场实际情况,我部计划先预压第6跨,待预压完成后,再进行第5跨现浇桥面板支架的预压。
第6跨预压采用分级均匀加载,按三级进行,即50%、100%和120%的加载总重,每级加载后均静载2小时后分别测设支架和模板的沉降量,做好记录。
加载过程中注意每件钢筋要均匀加载,防止偏心受压。
加载全部完成后,等到模板和支架沉降稳定,48小时之内沉降小于3mm后,方可进行卸载。
卸载应按照加压时的相反顺序。
卸载结束静载1小时后分别测设地基的恢复量,做好记录。
第5跨的预压加载和观测根据第6跨作适当调整。
(1)沉降观测a、仪器配备和人员安排DS-3水准仪;负责人及施测人员:章欢锋苏浙戴鸿斌b、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设为了正确反映出其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分两层布置,一层设置在支架底部扫地杆上,每跨共设了6个观测点,作好油漆标记、编号;一层设置在支架顶部模板上,每跨布设了9个观测点,观测点是在支架、模板搭设固定完成以后,直接用油漆在模板上做标记、编号(具体见后附支架预压观测点分布图)。
c、观测阶段1、第6跨沉降观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定时进行,以保证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观测分成五个阶段:①预压加载前;②50%荷载;③100%荷载;④120%荷载;⑤卸载后。
现浇梁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及变形分析成果

XXXXXX第x标段现浇梁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及变形分析成果(XXXXX大桥X〜X #墩32m箱梁)XXXXXXX工程项目部二零一零年八月目录一、工程概况二、作业依据三、沉降观测施测方法四、沉降观测结果计算分析1、底模平均沉降量2、底模平均沉降速率3、各观测点位平均沉降速率4、底模最大差异沉降量5、结论五、沉降观测成果表六、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图七、SPt曲线图八、仪器检定合格证书、概况(一)工程概况xxxxx特大桥0~20#墩32m箱梁支架预压由一工段测量技术员负责沉降观测工作,桥位于XX县XX镇,中心里程DK xxxx,桥长1452.80m,结构为44跨32m简支箱梁。
线路为双线,0~ 20#墩原地貌平坦,地基应力为200Kpa~ 400Kpa砂夹卵石。
(二)高程系的选择高程采用设计水准点标高,测区有设计院布设的水准点BM39, 高程为7.385m,其点位经复测是稳定可靠的。
二、作业依据(1)《新建x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91)(3)《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2-85)(4)《工程测量学》;( ISBN7-5030-0782-6 )(5)《xxxxx公司xxxx箱梁施工方案》(2006.7)。
三、沉降观测施测方法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施测方法具体按《xxxxx公司xxxx 箱梁施工方案》进行。
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仪器为DSZ2(带铟瓦钢尺)一套(技术参数:1公里往返水准测量精度w 士0.7mn)每次作业前,仪器i角均进行严格较正,在观测过程中,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线最低高度大于30cm,每次观测路线基本相同,由于观测精度要求高,因此每次只用一根水准铟钢尺测量以消除零点差。
测量精度必须满足《测规》要求。
四、沉降观测结果分析1、底模平均沉降量S平均=(Ma+Mb+・M" /1 仁0.92mm2、底模平均沉降速率S 平均/t=0.92/10=0.092mm/d3、各观测点位沉降速率S Ma/t= 0.075/10=0.0075 mm/dS Mb/t= 0.4 mm/dS Mc/t=1.23/10=0.123 mm/dS Md/t=1.744/10=0.1744 mm/dS Me/t=2.02/10=0.202 mm/dS Mi/t=0.55/10=0.055 mm/dS Mj/t=0.219/10=0.0219 mm/dS Mk/t=1.279/10=0.1279 mm/dS Ml/t=0.692/10=0.0692 mm/dS Mm/t=2.081/10=0.2081 mm/dS Mn/t=-0.19/10=-0.019 mm/d4、底模最大差异沉降量S 最大- S 最小=2.02-(-0.19)=2.21mm5、结论①该处底模平均沉降速率,各观测点位的沉降速率(较小或较大)②各观测点位的本次沉降量,累计沉降量(是或否)有沉降异常。
满堂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分析

满堂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分析摘要:在现浇混凝土桥梁中已经逐渐应用了满堂支架法施工技术,支架的承载稳定性和能力可以通过支架预压进行很好的检查,进而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本文主要对满堂支架施工前准备工作进行了阐述,并对满堂支架施工以及支架预压及沉降观测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希望能给业界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从而为后续施工提供更为有力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满堂支架;支架;预压沉降前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箱梁施工工艺具有特殊性,其施工质量与混凝土施工、预应力大、支架搭设以及地基承载力验算、处理等环节有着直接关系。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桥梁发生可能发生的沉降大小,必须要根据桥梁所处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预压沉降观测,充分考虑支架、地基形迹的影响,从而保证支架变形在施工中的规定范围内。
1.满堂支架施工前准备工作1.1施工测量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开展箱梁施工前,应对桥墩横轴线和桥梁纵轴线进行测设,放出设计箱梁中心线,在地面上投设出箱梁平面尺寸控制坐标点,对支架的平面位置进行准确的测出,与箱梁翼缘板相比,支架左右边缘位置应宽出1厘米。
同时,为了保证曲线的流畅、圆顺,还应适当加密平面曲线箱梁的轴线平面定位控制桩。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支架的高度应根据梁底模厚度及底标高来确定,要严格控制梁底标高。
1.2支架地基处理与河道排水若非软基段为施工桥梁所处地段,支架地基承载力应在205kPa之上。
采用整体换填砂砾处理,在河槽底部宽度范围内,压实度达到90%以上,分层碾压,在进行硬化时,顶部采用C20厚15cm混凝土。
1.3支架布置方案在搭设满堂支架时,可采用碗扣式可调脚手架,定型模数杆件就是碗扣式支架的构件,其横杆是侧向支撑立杆,其立杆是轴心受压杆件,为了充分发挥钢杆件抗压能力,就要减小立杆计算长度。
采用不同的横杆步距和不同柱网,根据箱梁恒载分布特点,对不同部位的立杆承载能力进行调节。
支架在顺桥向每跨为一承重单元时,可根据线路纵横坡度及桥梁曲线半径的大小进行,并用48钢管连接每跨单元支架。
支架预压及沉降观测

支架预压及沉降观测支架预压及沉降观测1支架预压1.1、预压范围本次预压按全桥预压进行。
支架采用碗扣式满堂钢管脚手架,预压主要观测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
1.2、预压方式支架加载预压采用砂袋的方法进行预压,即根据箱梁重量的110%压重,计算出砂袋堆码厚度,加载预压前首先布设沉降观测点,在底模上堆码砂袋至设计高度,砂袋的加载总重量为1.1倍的箱梁重量,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
加载采取分级进行,使加载过程尽量符合浇混凝土的状态,砂袋要逐袋称量。
本桥加载可分三级进行,第一次加载模拟箱梁底板、腹板钢筋绑扎完成,钢绞线及各种模板和加固措施安装完毕后的荷载;第二次加载模拟底板、腹板砼浇筑完成后的荷载;第三次加载模拟顶板砼浇筑完成后的荷载。
全部加载后,不可立即卸载,需等地基及支架观测稳定后再逐级卸载(主要是地基沉降值变化幅度稳定后才可卸载)。
根据卸载前后观测数据计算出地基沉降、弹性变形及非弹性变形,并根据地基及支架的弹性变形设置预拱度。
1.3、预压重量计算加载总重量:1.1(1.2Q静+1.4Q动)2、测量观测需观测的数据:箱梁支架的挠度变形和非弹性变形。
2.1、设置沉降观测点支架搭设、立模作业程序完成后,箱梁立柱之间跨中和立柱外悬挑处设置支架沉降观测截面,每个观测截面沿横向对称设置2个观测点,从而形成一个沉降观测网;观测点采用吊尺法测量,即在观测点位箱梁底模底部打入一铁钉,测量时将钢卷尺吊在铁钉上进行观测。
2.2、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应贯穿于加载及卸载的整个过程,在开始加载前必须进行首次观测,作为沉降观测的零点,接着加上第一次荷载,加载后立即再观测,得出施加第一次荷载后的地基沉降、支架变形;施加第二次荷载前再观测,然后施加第二次荷载并立即观测,得出施加第二次荷载后的地基沉降、支架变形;施加第三次荷载前再观测,然后施加第三次荷载并立即观测。
观测工作在预压时间内一直进行,一直到沉降趋于稳定。
加载及卸载必须在整个预压范围内分级进行,在一个连续的梁段范围内不得分成几段后加载或卸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安赣江特大桥
13#、14#墩三角形挂篮预压沉降观测分析总结报告
编制:
审核:
审批:
监理工程师: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蒙华项目经理部
2017年10月23日
吉安赣江特大桥13#、14#挂篮预压沉降观测分析总结报告
一、预压目的
为了确保挂篮施工安全,减少挂篮的非弹性变形,获取弹性变形参数,得出压重与挂篮本身的变形关系,为挂篮施工与线性控制提供挂篮弹性挠度计算的可靠依据,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对挂篮进行加载试验检验,消除整个挂篮的塑性变形,测量出挂篮的弹性变形。
二、预压方法
a、预压加载按照加压荷载的0%、20%、40%、60%、80%、100%、110%进行,布载截面形式应模拟梁体荷载分布。
加载顺序尽可能模拟混凝土浇筑顺序。
在加载前0%时先进行测量,第一次加载箱梁底板及腹板处,加载至20%,依次40%、60%、80%、100%、,加载至110%,采用1m×1m×0、62m类型混凝土预制块231块。
具体加载顺序详见荷载布置断面图。
b、采用水准仪测量,分别测量加载前读数。
加载时,按照加压荷载的0%、20%、40%、60%、80%、100%、110%分级进行,加载完成后观测记录,直至最后的平均沉降值<2mm并满足24小时以上时方可卸载。
然后逐级卸载至100%、80%、60%、40%、20%、0%。
待总体沉降量稳定后,最后再测量一次卸载后读数。
c、在压载过程中采用水准仪实施全天候跟踪观测挂篮的变形情况并作好记录,待挂篮不再发生沉降,预压过程即告结束。
在进行压载施工中,要边进行压载,边观测挂篮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压载作业,及时查找原因,处理正常后再进行压载。
d、挂篮标高调整:架体预压前,挂篮按照设计标高调整,通过预压,
观测计算得出挂篮弹性变形数值,调整梁底标高。
梁底标高=设计梁底标高+挂篮弹性变形值+设计预拱度。
挂篮预制块纵面布置图
三、预压过程
表1 跨赣江特大桥13#墩挂篮预压记录表
序号日期时间施工情况备注
1 2017、10、18 8:00--8:30 加载前
2 2017、10、18 8:30--9:40 加载至20℅
3 2017、10、18 11:45--14:00 加载至40℅
表2 跨赣江特大桥14#墩挂篮预压记录表
四、预压结果汇总
五、成果应用
本次观测较真实模拟箱梁施工的加载过程,达到了预压目的,验
证了该挂篮结构的设计满足安全与质量要求。
本次预压所得数据能够指导施工,预压结果合格,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可运用该挂篮进行13#、14#主墩连续梁现浇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设计只提拱了成桥后预拱度,在挂篮施工过程中。
还要考虑挂篮变形的因素。
因此,施工预拱度为挂篮弹性变形值+设计预拱度,则:对于已预压的挂篮,根据如下公式调整底模标高:底模顶面标高=梁底设计标高+设计预拱度(1、5cm)+弹性变形
即13#底膜顶面标高=62、312+0、015+0、015=62、342
14#底膜顶面标高=62、312+0、013+0、015=62、340
后附表:预压结果表格
附件1:沉降观测点横断面示意图
附件2:底版预压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附件3:挂篮沉降监测表
表1 跨赣江特大桥13#墩挂篮预压沉降观测数据记录表
7
表2 跨赣江特大桥14#墩挂篮预压沉降观测数据记录
8
19 9 71、268 71、262 71、258 71、254 71、251 71、249 71、248 71、247 71、247 71、249 71、252 71、255 71、258 71、259 71、259 10 9
20 10 71、288 71、284 71、281 71、277 71、274 71、270 71、268 71、267 71、265 71、268 71、271 71、274 71、275 71、276 71、277 9 11 附件4:挂篮沉降变形曲线表
图1 跨赣江特大桥13#墩挂篮预压沉降变形观测分析折线图
图1 跨赣江特大桥14#墩挂篮预压沉降变形观测分析折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