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步骤
初中物理实验的七个步骤

初中物理实验的七个步骤嘿,同学们!咱今儿就来讲讲初中物理实验那七个超重要的步骤!咱就好比要去盖一座知识的小楼,这七个步骤就是那一块块坚实的砖头呐!首先呢,得有个明确的目标吧,咱得知道咱要干啥实验,这就像出门得知道往哪儿走一样。
不能稀里糊涂地就开始动手哇,那可不行!你说要是连目的地都不清楚,那不就瞎转悠啦?然后呢,准备实验器材呀!这就跟战士上战场得拿好家伙事儿一样。
缺了这个少了那个,实验还咋进行下去哟!就好比做饭没了锅,那还能做出美味来吗?接着,设计实验方案。
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就像给小楼设计图纸,得合理,得周全。
不能马马虎虎的,不然一会儿这儿出问题,那儿出状况,那不就乱套啦!第四步,开始动手操作啦!这时候可得小心谨慎,一步一步来,别毛毛躁躁的。
就像走钢丝,得稳稳当当的,不然一不小心掉下去,那可前功尽弃喽!操作完了,还得认真观察呀!这可不能马虎,得瞪大眼睛仔细瞧。
好多重要的现象和数据都在这时候出现呢,要是不仔细看,那不就跟宝贝擦肩而过啦?观察完了,就得记录数据啦!这可不能记错咯,记错了后面分析就全错啦!就像记账记错了,那账不就乱套啦!最后一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这就是把咱盖的小楼好好装饰一番,让它漂漂亮亮的。
看看咱这实验到底成功没成功,有没有收获。
同学们,这七个步骤可一个都不能少哇!每个步骤都有它的重要性,就像人的五官一样,少了哪个都不完整。
咱做实验的时候,就得像个小侦探,仔细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你想想,要是咱做实验马马虎虎的,那能学到真本事吗?那能体会到物理的奇妙吗?所以呀,咱得好好对待每一个实验,让自己在物理的海洋里畅游!总之,初中物理实验的这七个步骤,那就是咱打开物理大门的钥匙呀!咱可得牢牢抓住咯!大家加油哇!。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并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器材: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物料。
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相应的仪器、器材和材料,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还需确认实验采用的仪器是否校准良好,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安全措施: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在开展实验前,学生应该穿戴好实验服装,并带上实验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此外,还需了解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3. 设计实验步骤: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需要制定实验步骤并进行详细的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应该清晰明确,每个步骤都应注明操作的要点和所使用的物料和仪器。
实验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尽量缩小误差的影响。
4. 进行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学生应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方法的准确性。
操作过程中需要耐心仔细,避免出现操作失误或疏忽。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还需注意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以备后续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对数据的整理、计算、绘图和结果的对比和分析等。
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实验现象和物理原理,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二、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物理实验中,安全是最重要的。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警觉,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例如,禁止乱奔乱跳、禁止触摸实验器材中的电流线路等。
如果实验涉及到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务必由老师或实验员直接指导。
2. 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并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步骤。
【人教版】初中物理必须掌握的150个实验

【人教版】初中物理必须掌握的150个实
验
1. 斜抛运动实验
- 实验名称:斜抛运动实验
- 实验目的:探究斜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 实验材料:斜面、小球、计时器、直尺
- 实验步骤:
1. 将斜面固定在桌子上,使其呈适当的角度。
2. 在斜面起点放置小球,并注意球的初速度。
3. 开始计时,观察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
4. 记录小球下滑的时间和滑动距离。
- 实验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小球的运动轨迹,得出斜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2. 阻力实验
- 实验名称:阻力实验
-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受到的阻力
- 实验材料:空气减阻器、计时器、小球
- 实验步骤:
1. 将小球固定在空气减阻器上。
2. 打开计时器,观察小球在减阻器内的运动情况。
3. 记录小球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时间。
-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得出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的结论。
3. 光的折射实验
- 实验名称:光的折射实验
- 实验目的: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 实验材料:光源、直尺、物体、槽、三棱镜
- 实验步骤:
1. 将光源置于槽中,设置直尺为起点。
2. 在光源前放置物体,并在物体前方放置三棱镜。
3. 调整角度,观察光线从光源射入物体和折射后的情况。
4. 记录光线射入和折射的角度。
-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记录和观察,总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实验,实验总数为150个,详细内容请参考文档)。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电学实验的操作相比于其他实验更加复杂一些,所以在做实验之前要好好准备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础性9.(1)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等【实验步骤】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 0~3A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0.5 A。
(2)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表、若干导线等【实验步骤】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 2.5 V。
10.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测定性11.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
2.移动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根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初中15个物理实验 实验步骤

初中15个物理实验实验步骤、操作、结论控制变量法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 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 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图像法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4.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转换法应用1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 .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 .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实验推理法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 .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 .“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光学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光的性质和光学定律。
下面将介绍几个基本的光学实验及其操作方法。
1.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性质。
实验器材:白纸、直尺、小孔板、手电筒。
实验步骤:1)在白纸上绘制一个实验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在实验线上选择一个点,用小孔板打一个小孔,这个小孔即可作为光源。
3)保持手电筒平行于实验线,将手电筒靠近小孔板,观察光线从小孔射出后是否沿直线传播。
4)改变手电筒与小孔板的位置,观察光线是否仍然能够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器材:白纸、镜子、直尺、小物体。
实验步骤:1)将镜子竖直放置在白纸上。
2)在白纸上绘制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实线,和法线的虚线。
3)将小物体放在入射光线上,观察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是否满足光的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反射角的变化。
3.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器材:白纸、直尺、棱镜。
实验步骤:1)将棱镜放在白纸上。
2)在白纸上绘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
3)将入射光线从空气中射向棱镜,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是否满足光的折射定律,即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的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4)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4.光的散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和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散射现象。
实验器材:白纸、直尺、水槽、光源。
实验步骤:1)将水槽填满水,并将光源放在一侧。
2)在光源的对面放置白纸,使白纸能够观察到从光源射过来的光。
3)观察光线在水中的传播和散射情况,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有弯曲和散射的现象。
4)改变光源的位置和水槽内的水的深度,观察光线传播和散射的变化。
通过这些基本的光学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光的性质和光学定律的实际应用,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同时,在实验中也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保持实验器材的整洁和安全。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详解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详解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
下面将详细解析初中物理实验的几个常见步骤,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目的有助于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思路的清晰,从而更好地实现实验的目标。
以“用吊线法测量物体的质量”为例,实验目的可以是找到一种方法来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实验器材在明确实验目的之后,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具体的实验器材因实验内容而异,所以在实验之前要根据实验目的列出清单,并确保所有器材都齐备。
以“用吊线法测量物体的质量”为例,所需器材包括吊钩、吊线、容器、天平等。
三、实验步骤在实验之前,学生需要理清实验的步骤,确保实验的操作有条不紊。
步骤的详细描述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以“用吊线法测量物体的质量”为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吊线在实验桌上,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架上,确保吊线垂直。
2. 将待测物体挂在吊钩上,并调整吊线的位置,使其垂直悬挂。
3. 用天平称量一容器,并记录其质量。
4. 将待测物体放入容器中,并重新称量容器和物体的总质量。
5. 记录下容器和物体总质量的数值,并将容器中的物体拿出。
6. 用天平称量空容器的质量。
7. 将物体再次挂在吊钩上,通过吊线的张力测量物体的质量。
以上步骤的描述应尽量详细,以确保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能够准确地按照步骤操作。
此外,还应注意安全问题,如操作时要小心使用器材、遵守实验室规则等。
四、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以“用吊线法测量物体的质量”为例,学生可以将实验中获得的重力数据代入公式中计算物体的质量。
在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时,学生还可以讨论可能的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或操作误差,并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初中物理物理实验步骤整理

初中物理物理实验步骤整理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理论,从而深入理解自然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物理实验中,正确的步骤和操作方法至关重要,下面将为大家整理几个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步骤。
一、用光盒和物镜成像凸透镜: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一只凸透镜、一只光盒、一块白纸。
2. 将凸透镜放置于光盒的透镜夹内,并调整凸透镜与光盒的距离,使其成像位置适中。
3. 在光盒的光源孔处放置一块白纸,用夹子固定住。
4. 调节光源的亮度,使成像清晰可见。
5. 将白纸向前或向后移动,观察成像的变化。
6. 根据实验现象和规律,记录实验结果。
二、探究电流通路的变化对灯泡亮度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电流通路的变化对灯泡亮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一只灯泡、一只电池、导线等。
2. 将灯泡与电池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电路。
3. 观察灯泡亮度。
4. 将导线断开,改变电流通路的长度或形状。
5. 再次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
6. 根据实验现象和规律,记录实验结果。
三、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探究物体的密度计算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一块待测物体、天平、容器、水等。
2. 在天平上称重待测物体的质量,记录下来。
3. 准备一个容器,将容器中加满水。
4. 将待测物体轻轻放入水中,保持物体完全浸没,避免气泡的产生。
5. 用刻度尺或者直尺测量水的涨幅(即物体的体积)。
6.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7.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物体的密度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四、探究磁场对电流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磁场对电流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一个长直导线、一个电池、一个指南针。
2. 将指南针放置在长直导线的旁边,使其指向正北。
3. 通过电池建立一个闭合的电流环路。
4. 观察指南针指针的偏转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练习题
步骤
A1.探究平面镜成虚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3.把方格纸平铺在桌面上,用支架把玻璃板立放在方格纸上,使玻璃板的下缘与方格纸上某一条水平线对齐。
4.把一“小人”摆放在玻璃板前,使其下缘与方格纸上某一条水平线对齐,记录下物距;拿另一“小人”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直到它与前面“小人”的像重合,观察并记录像距。
5.再重复步骤4一次。
6.写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和物距相等。
)
A2. 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规律
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3.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并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4.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离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的地方,记录物距;沿光具座移动光屏,直到光
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像的性质记录
在表格中。
5.把蜡烛移向透镜,使它们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
记录物距;沿光具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
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把像的性质记录在表
格中。
6.写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当蜡烛到凸透镜的
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A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观察天平标尺分度值,量
筒量程和分度值。
3.双手托住底座把天平移到面前,用镊子把游码
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拨不动时也可以用手),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标志是天平静止时指针对准
分度盘的中线)。
4.把小石块(用细线已系好,称时带线)放入天
平的左盘中,用镊子从砝码盒中夹取砝码,按照
从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
使天平平衡,观察并记录小石块的质量。
先把砝
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拨到零刻度处,把小石
块取下放到桌面上,把游码拨离零刻度,双手托
住底座把天平移放到原来的位置。
5.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把量筒放到桌面上适
当的位置,把刻度面向自己,观察量筒中水的体
积(视线应与水面的最低处相平),若水面没有对
准刻度线,可用滴管向量筒中补充,直到水面对
准某一刻度线,观察并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
6.把小石慢慢浸入量筒中的水中,观察并记录量
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
7.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并记录在
表格中。
8.整理器材。
把小石块从量筒中取出并用抹布擦
干放回原处,把量筒中的水倒到废液杯中并放回
原处。
A4.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观察天平标尺分度值,量
筒量程和分度值。
3.双手托住底座把天平移到面前,用镊子把游码
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拨不动时也可以用手),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标志是天平静止时指针对准
分度盘的中线)。
4.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盐水和
杯子的总质量并记录。
5.把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盐水的
体积并记录。
6.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杯子的总质量并记录。
7. 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并记录在表
格中。
8.整理器材。
把使用过的盐水都倒入废液杯,并
把器材都放回原处。
A5.
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立方体金属块对
桌面的压强
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观察天平标尺分度值,刻
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3.双手托住底座把天平移到面前,用镊子把游码
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拨不动时也可以用手),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标志是天平静止时指针对准
分度盘的中线)。
4.把金属块放入天平的左盘中,用镊子从砝码盒
中夹取砝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中添加
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观察并记录金
属块的质量。
先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拨
到零刻度处,把金属块取下放到桌面上,把游码
拨离零刻度,双手托住底座把天平移放到原来的
位置。
5.把金属块平放在桌面上,用刻度尺测量出金属
块的边长(视线与尺面垂直,读数时必须有估计
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6.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
并记录。
A6.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3.组装杠杆。
检查杠杆是否灵活。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4.在杠杆的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
此时杠杆两边受到钩码的拉力都等于钩码的重力。
把支点右方的钩码重当作动力F 1,支点左方的钩码重当作阻力F 2;根据杠杆尺上刻度读出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并把它们的值都填写入记录表格中。
5.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再做两次,并把结果填入记录表格中。
7.处理实验数据,计算“F 1× L 1”、“ F 2 ×L 2”,并填入记录表格中。
8.写出实验结论。
(杠杆平衡条件是F 1 L 1= F 2 L 2)
A7. 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画记录表格。
2.查看实验器材是否够用?是否合适?
3.将实验器材按照合理的位置摆放好,然后对照电路图连线,连线时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4.第一次让电压表与L1并联(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分别接在a 、b 两点)。
连线结束后,检查连线是否有误?若无误,闭合开关,读出灯L1两端电压U1并记录(读数时眼睛要正对表盘)。
5.断开开关,把电压表接在b 点的接线柱改接在c 点,闭合开关,读出总电压U 并记录。
6. 把电压表接在a 点的接线柱改接在b 点,闭合开关,读出L2两端电压U2并记录。
7.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8.写出实验结论。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U =U1+U2)
A8测量小灯泡发光时的功率
1.画记录表格。
2.查看实验器材是否够用?是否合适?
3.将实验器材按照合理的位置摆放好,然后对照电路图连线,连线时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4.连线结束后,检查连线是否有误?若无误,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5.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
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2.5V ,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读数时眼睛要正对表盘)。
7.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8.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小灯泡发光时的功率并记录。
A9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画记录表格。
2.查看实验器材是否够用?是否合适?
3.将实验器材按照合理的位置摆放好,然后对照电路图连线,连线时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4.连线结束后,检查连线是否有误?若无误,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5.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
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读数时眼睛要正对表盘)。
6.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再测出一组电流与电压
值并记录。
7.断开开关。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每次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并记录。
8.写出实验结论。
(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
正比。
)
9.实验结束,整理器材。
A10测量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
1.设计测量电路
2.设计记录表格
3.查看实验器材是否够用?是否合适?
4.将实验器材按照合理的位置摆放好,然后对照电路图连线,连线时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4.连线结束后,检查连线是否有误?若无误,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5. 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读数时眼睛要正对表盘)。
6.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7.根据测出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并记录。